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9016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87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教育.doc(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案课题: 多梦的季节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1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13年2月24日 执行时间: 2013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批注教学重点: 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今天,我们来-起学习一首与童

2、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 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1.听配乐诗歌朗读。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三、认知生字生词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主字。(1)指导书写。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鹰的里面上部是惟,不要写成佳。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

3、口,富有节奏感)3.指导朗读。(1)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学生轻声跟读。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教师范读。领读。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背诵诗歌。2.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四、作业:写小字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多梦的季节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2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歌内容,感受童年的天真、快乐批注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读法教

4、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诗歌。2.说说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在童年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有许多许多的梦想,我们在这些梦想中一天天快乐地长大) 二、精读感悟1.指名朗读诗歌第1节、第4节(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从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中的哼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这两节诗完全是一样的,分别安排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探究。学生汇报。2.全班齐读诗歌第2 -4节。(1)指名读第2节。看着小树长大、雏鹰邀游蓝天,小小的我们有怎样的想法? 从这一连串的疑问中,可以体悟到些什么? 启发学生想象小树长大、雏鹰翱翔的画面,从中感悟到成长的快乐。 (2

5、)指名读诗歌第3节。说说这一节主要写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长大意味着什么?a.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长大的认识。b.教师引导、小结。齐读这节诗,要读出感情。(3)指名读诗歌第4节。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句。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三、交流感悟,拓展延伸1.读完全诗,说说你有什么感悟? 2.和小组同学在一起,说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吧!四、教师总结1.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播放儿歌童年。是啊,童年是飞梦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是探索、无畏的季节. 2.学生齐声有感情

6、、有节奏地背诵全诗。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六、作业:双格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琴声叮咚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3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1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有思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批注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弹琴人的钦佩羡慕感谢 之情。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读议法教学过程: 1、(学生自由交流)2、.提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琴声叮咚吧!(板书课题:琴声叮咚)3、.学生齐读课题。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二、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2.

7、出示自学提示:(1)将课文读通、读)1顶。(2)圈画出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形。(3)圈画出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4)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学生按自学要求自学。4.汇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2)指导书写。羡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慕字的下面是山,不是小。暴字的下面是战不要写成水。(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钦佩:敬重佩服。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凝神:聚精会神。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写了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2.学生先

8、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1) 我家对面高楼的小姑娘,无论春夏秋冬都坚持练琴,从她的琴声中,我感悟到了勤奋温暖我对她充满感谢之情。(2)第1自然段:写我家对面的高楼里常传出动听的琴声。第2 9自然段:写我对弹琴人充满钦佩羡慕感谢之情。第10 14自然段:写弹琴的是一位小姑娘。第15自然段:写琴声再次响起。3.学生再读课文。四、课堂小结一、把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小结下吧!五、作业:写小字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琴声叮咚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4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2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批注教

9、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弹琴人的钦佩羡慕感谢 之情。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读议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文。2.上节课我们己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让我们来继续赏析课文吧!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1)学生自由读这两部分。讨论: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学生讨论、交流。课文以叮咚的琴声开头,又以叮咚的琴声结尾,这样首尾照应,旨在告诉我们小女孩练琴十分勤奋。2.学习课文第2 -9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2)(课件出示)讨论:我钦佩这个弹琴的人。我羡慕这个弹琴的人。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10、。说说作者为什么对弹琴的人充满钦佩羡慕感谢之情?(3)学生先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探究。因为夏天的黄昏十分炎热,人们都到街上、湖滨、广场、公园去乘凉了,而她却坚持在练琴,所以我十分钦佩这个有毅力的弹琴人。到了秋天的夜晚,到处一派静谧,而小姑娘独坐窗前,悠然地弹着琴,这情景多美啊,所以我十分羡慕这个 三号生活,创造美的弹琴人。而到了冬天,夜深人静之时,到处一片漆黑,她那熟悉的琴声又给了我这个风雪夜归人阵阵的暖意,所以 气对她充满感谢之情。(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 -9自然段。3.那么,这个勤奋练琴的小姑娘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10 -14自然段吧! (1)学生用

11、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讨论:画出文中描写小姑娘外貌、动作、神情的语句。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作者的感情又有怎样的变化?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穿着白纱裙,她像只粉蝶儿,飘到钢琴前,凝神片刻,串串音符就从翩翩的小手间飞扬开来。 从这些语句可以感知作者感情的变化 a.这琴声那样优美动听,有甜味儿,又是那样亲切熟悉,如逢故友。(欣喜)b.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 (惊喜)c.我愣住了,真的就是她! (惊叹)(4)当一切真相大白,面对如此动昕的琴声,面对如此娇小的弹琴人,作者此时会怎样想呢? (5)学生自由畅言。4.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学生用

12、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读中感悟。2.用几句话来赞一赞这个弹琴人吧!四、课堂小结学生互相质疑、释疑,然后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收获。五、作业:双格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穿红裙子的老师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5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3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师生之间浓浓的师生情批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个性特点教学难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读、导析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都来自于老师的精心教育。老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今

13、天,我们字习一篇与老师有关的课文一一穿红裙子的老师。板书课题:穿红裙子的老师)学生齐读课题。一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1 )自由读课文,丑课文读通、读)1页。2)画出生字、生词。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全班汇报交流1.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正音。3.交流。(1)课文主要写了乡村孩子们对穿红裙子的老师的喜爱和老师对乡村孩子的关心、呵护备至的事。(2)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三、抄写生字、生词1.学生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2.指导书写。脚、年、郁、附、锅、碗、搜肠刮肚、损、企

14、、偏僻。3、学生交流对生词的理解。4、抄写生字、生词。搜肠刮肚 锅碗瓢盆 三番五次 依依不舍 有滋有味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自己在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四、作业:写小字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穿红裙子的老师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6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5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批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个性特点。教学难点: 领会孩子们喜爱老师的原因。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读、读析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文。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质疑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

15、课文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2.学生自由提问,互相释疑。3.归纳学生的问题。4.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探究吧!三、理解课文,解决疑难问题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课件出示有关问题:(1)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 (2)穿红裙子的老师来了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变化? (3)后来,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为什么流泪了?(4)画出文中表现出孩子们喜爱穿红裙子的老师的语句。3.学生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5.全班汇报,教师指导。(1)因为这位老师上课与众不同,能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她还把学生

16、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2)孩子们热爱学校,热爱学习了。(3)因为他们误以为穿红裙子的老师到城里的学校去了,再不回来了。6.教师小结。上课与众不同,还经常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这样好的老师有谁会不爱呢?其实,我们的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啊!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吧!四、整体感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找出课文中写到“红裙子”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感受。五、课堂小结作业:双格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第 4 课时 总序第 7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7日 执行时间: 年

17、月 日教学目标: 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批注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教学难点:弄清“我”请求老师读作文时不念自己名字的原因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读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导语:同学们,每当老师念作文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你的名字是否曾被老师提过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写的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板书课题:老师读作文的时候)2.学生齐读课题。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三、精读课

18、文,走进我的内心世界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3.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课件显示:(1)当老师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我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2)同学们对我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3) 我为什么请求老师在读作文时不念自己的名字?(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怎样的体会?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自悟。5.全班交流汇报。请求不念名字 (1)甜甜的怪怪的孤独(像揣着一块石头):快活。(2)神情怪怪的、不跟我玩:好奇、越玩越好(3)因为虽然我的作文写得好,但如果老师长期只提一个人的名字,会让其他同学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如果老师念作文时不指名是谁写的,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还顾及了一大

19、部分同学的面子 (4) 我是个热爱学习,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并认真地解决难题的人。6.教师小结。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触吧!可见,生活处处有精彩,关键是看你怎样面对生活 四、课堂小结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把自己的收获小结一下吧!作业:写小字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习作1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8 篇教案课型: 作文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7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把内容写具体批注教学重点:抓住朋友的特点教学难点:怎样把作文写具体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语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吗

20、?你愿意将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们友情的快乐吧!二、明确目标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目标。2.学生将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一件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写出来。三、资料链接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师帮助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哪些内容与本次习作的训练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从读中学写。四、习作构思引导学生选材,如何入手来写。1.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向大家介绍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所以所写的内容要围绕“友情”来写。2.怎样将这件事写具体呢?(1)学生与小组同学交流。(2)全班同学交流、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作文材料。五、资源共享引导学生

2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六、习作方法根据本次习作特点进行指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描写。2.选取合适的角度来突出自己和朋友间的友情。3.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七、佳作赏析教师提供不同角度的习作供学生鉴赏。(课件出示)例文我和我的外国好朋友我的外国朋友叫Carol,Carol。还记得我吗? 记得你刚转到我们学校来时,还是一个让我们觉得新奇的外国小姑娘。从你那生硬的中国话中,我可以听出,你是刚刚学会汉语的。刚见到你的那天,我默默地想:我坐在你前面,你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我理所应当要帮助你。可快下课了,我又忍不

22、住担心:同学们会说我多管闲事吗?谁知刚一下课,你就来到我的座位旁,让我帮你取一个中国名字。我想了想,说你就姓张吧,和老师同姓,将来学习肯定好。最后一个字就念辰吧,因为我就姓陈。中间一个字就念艾吧,你看,姓张的爱姓陈的,咱俩不就成好朋友了吗?你听了非常高兴。转天,你送给我一条项链,上面有半个桃心,写着fri三个字母。你又拿出另外一条项链,上面也是半个桃心,写着end三个字母,你说合起来正好是frien朋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说着,你伸出了手,我也伸出了手,我们就这样成了好朋友。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习作1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9 篇教案课型: 作文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3、 2月 17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点评交流材料批注教学重点: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教学难点: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 明确目标点评交流材料,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并互相修改。二、 开心点评(课件出示材料)点评上节课交流的材料,重点点评习作可供借鉴和修改的地方。三、 实践练习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初稿。四、 指导修改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师生共同制定修改方案,然后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习作1 第 三 课时 总序第 10 篇教案课型: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8日 执行时间

24、: 年 月 日教学目标:评析学生习作批注教学重点:评析学生习作教学难点:评析学生习作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学过程:一、 明确目标评析学生习作开心提示:这一教学环节在教师修改习作以后进行。二、 习作讲评教师用课件从学生的习作中抽查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以发现习作的亮点为主,可以从精彩的句子、片段入手,也可以从词语入手进行赏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然,对于习作中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三、 小节总结学生自由交流本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完善以后的习作活动。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语文活动1 第 一 课时 总序

25、第 11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9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批注教学重点:积累词语及诗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难点:进行语文活动一-当回小记者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学习万花筒1.指名读、正音。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3.投影出示这六个字,让学生观察。(减、喊、感、涡、锅、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用这些字组词。5.在田字格里描写这些字。二、学习我能填1.投影出示。2.指名读,正音。3.教师领读。4.引导学生分析每组两个字的异同点,识记生字。 5.学生先独立组词,

26、然后交流、讨论。6.教师小结。丑(小丑) 扭(别扭) 雏(雏鹰) 准(准备)三、学习我能写1.学生读例句,说说自己的发现。2.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扩写第一个句子。(1)投影出示: ( )老师穿着一条( )裙子。 (2)学生试填。提示学生括号里可以填许多不同的词,只要语意通顺就行。 如:(美丽的)老师穿着一条(耀眼的红)裙子。(年轻的)老师穿着一条(崭新的)裙子。4.学生试着扩写第二句,教师个别指导。四、学习百宝箱读读背背1.课件出示古诗。 2.配乐朗读古诗。3.指名读,正音。4.齐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27、。6.学生读背古诗。五、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作业:双格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语文活动1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12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19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进行语文活动训练批注教学重点:进行语文活动训练教学难点:进行语文活动训练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 课件播放电视记者采访场面。2、 同学们,当回小记者,采访自己敬慕的人,一定是大家最想干的吧!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过把瘾,当一回小记者吧!二、指导学生作好采访前的准备1、先要想一想自己将采访谁?(可以是自己认识的普通人,

28、也可以是身边的一些名人)2、再想一想,自己将要采访对方的哪些内容。(1)为了便于采访,先应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成采访提纲。(2)采访别人时,要注意礼貌用语,提的问题出应有一定的提问价值。(3)采访别人时,要注意尊重采访对象,尽量不要让对方有为难的感觉。三、让我们快乐出发,当回小记者1、采访时,语言要简洁,吐字要清晰。2、当采访对象在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地听,并快速地做好记录。3、采访完了后,要对别人说声“谢谢”!四、模拟现场,进行采访1、学生之间先进行模拟采访,按自己的采访提纲先演示一次。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五、课堂小结1、同学们做得很好,相信同学们的采访一定会成功的。2、把自己的收获小结一下

29、吧!采访提纲例文采访提纲采访本校何校长一、 问候何校长。二、 向何校长介绍自己采访他的目的。三、 请何校长介绍一下自己的童年。四、 请何校长说一说在童年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五、 对何校长的回答及陈述表示感谢!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5古诗两首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13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22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学习古诗清明。批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象画面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民间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有

30、关资料交流。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清明。(板书课题:清明)3.解题: 清明,指清明节。这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都要对故人进行祭拜,表达自己的哀思。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节的资料。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2.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2)指导书写。3.思考:清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学习古诗,理解诗义1.介绍作者。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3.学生按节奏诵读,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4.学生在小组中质疑、解疑。5.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形容多,杂乱。断魂:形容十分伤心

31、悲哀。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而且还下着绵绵细雨。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请问行人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6.学生齐读古诗清明。 7思考:行人为什么会到处找酒店呢? (因为伤心,想借酒消愁)四、拓展1.朗读、背诵古诗。2.收集一些民间传说。五、课堂小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快总结一下吧!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5古诗两首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14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22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批注教学重点:理解诗

32、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读、导析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古诗清明。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3、学生齐读诗题。4.、解题:江畔独步寻花选自杜甫写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全组诗共七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全过程。二、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2.勾画出生字、生词。3.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4.指名学生朗读。5.学生围绕古诗质疑,互帮互学。三、理解诗意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齐读古诗。2、感悟诗意。(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风懒困倚微风。黄师塔:指一塔名。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

33、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这深红色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呢?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4.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了些什么?5.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大自然的百般妩媚使得诗人也不知道是深红美,还是浅红美。 四、拓展延伸1.默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2.根据古诗的描绘,将这美丽的春景画出来。五、课堂小结将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小结一下吧!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6成语故事二则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15 篇教案课型: 新课

34、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23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学习卧薪尝胆,感悟其中的道理。批注教学重点: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学生自由交流)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吧!(板书课题:卧薪尝胆)3.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1)学生齐读课题。(2)交流、小结。(卧薪尝胆:卧,躺。薪,柴草。指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

35、书把课文读通、读顺。(2)把生字、生词圈画出来。(3)再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4)同桌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2.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纠正读音。(2)指名读课文。4.让学生看故事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2.讨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起因。 (战国时期吴王、越王吴国打败越国,越国勾践做了气年俘虏,受尽屈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a.学生

36、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板书:卧薪尝胆)b.投影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越王这时会对自己怎样说? (学生自由畅谈)(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 (一举打败吴国)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陈述一遍。4.指导朗读。四、感悟寓言,拓展延伸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1)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畅谈后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 当吴王看到越王勾践将胜利的旗帜插到吴国的国土上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学生自由畅谈)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自己

37、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作业:写小字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6成语故事二则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16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24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学习一鼓作气,感悟其中的道理。批注教学重点: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感悟其中的道理。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成语故事一鼓作气(板书课题:一鼓作气) 这个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的。 二

38、、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2)圈画出生字、生词,多读几遍。(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 “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2)指名读课文(正音)。(3)说说对题目一鼓作气的理解。(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完了,所以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3.播放故事片一鼓作气,说说故事讲丁一件怎样的事?三、精读课文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1)当齐国的军队擂起战鼓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庄公出兵迎敌?(2)曹刿的破敌方法妙吗?为什么?2.学生自主探

39、究,然后与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交流。(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用笔勾画出曹刿说的话。(2)因为当时齐国的攻势很猛,如果鲁军在齐军士气正旺时出兵迎击,势必会伤亡惨重。当齐国三通鼓过后,士气低落,此时出击,自然会一举歼敌。4.播放录音带,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四、感悟寓意,总结拓展1.学生自由读课文。2.思考: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相机指导)五、课堂小结学生互相质疑、解疑,再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方法和收获。作业:双格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7夸父追日 第 一 课时 总序第 17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

40、时间: 2009年 2月 25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情不自禁、精疲力竭、无济于事、惊天动地。 批注教学重点:了解夸父为追日而付出的代价,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了解夸父为追日而付出的代价,从中受到教育。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读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成语故事二则。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神话故事的传奇吧!(板书课题:夸父追日)2.学生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观察插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3.出示课文。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1)学生交流自己识字的

41、方法。(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3)指导书写。顷是左右结构屹的右边是乞,不要写成了气。3.把由生字组成的生词圈画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思考: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再读课文,探究追日的原因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 2.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夸父的资料。再说说夸父是个怎样的人? 3.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学生朗读文中有关的句子。4.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处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情景。 (学生自由畅谈)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6.教师小结。勇敢的夸父会怎样追赶太阳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吧!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方法、收获小结一下。教学(后记)后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7夸父追日 第 二 课时 总序第 18 篇教案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2009年 2月 26日 执行时间: 2009 年 月 日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批注教学重点:了解夸父为追日而付出的代价,从中受到教育。教学难点:了解夸父为追日而付出的代价,从中受到教育。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引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说说夸父追日的原因。2.夸父会怎样追日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了解追日的经过,感悟其中的艰辛1.指名读课文的第2 3自然段。2.讨论:夸父是怎样追日的?3.学生边读边勾画出有关的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