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9085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红军长征教学案例精品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红军长征【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召开、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三军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艰苦长征的历程。2.能力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概述红军长征经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读图能力。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团结互助等革命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遵义会议的内容;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2.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2、折点。【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收集与长征相关的图片、视频、歌曲资料,制作长征路线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史料教学。【教学时间】 1课时。【教具】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再走红军长征路片段视频。教师设问:什么是长征?长征又是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要再走长征路?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2课红军长征,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教材70页。(投影:红军长征标题)二、学习新课教师讲述:(投影:红军长征主要学习内容)本课内容分三个板块学习,下面我们先学习第一板块:壮烈的史诗感知长征。第一板块:壮烈的史诗认知长征(投影:长征组歌告别)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

3、歌词。(学生朗读)教师设问:红军为什么要“上征途、去远方”?歌词中的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学生回答)教师讲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全国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有了较大发展。到1930年,全国已经建立15个革命根据地,红军也发展到10多万人,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于是蒋介石调集军队,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投影: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实力对比表)教师讲述:请同学们仔细看表格中的内容。(学生看表格内容)教师设问: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学会回答)由此,我们可以

4、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可见,战争的失败,关键因素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方针。(投影:红军长征的原因)教师设问:现在,请同学们总结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正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红军只好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投影:红军长征路线图)教师讲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面对红军的长征,蒋介石派重兵设下了四道封锁线。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冲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代价惨重,只剩下3万多人。(投影: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材料)教师设问: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长征开始之初

5、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材料:在红军前进的路上,敌人以重兵设下了四道封锁线。“左倾”错误领导人指挥红军拼命突围,使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摘自川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教师讲述:而这时,蒋介石又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设下了新的障碍,布下口袋阵。教师设问:如果红军继续向湘西前进,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投影:红军长征路线图)教师讲述: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放弃进军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于是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并夺取遵义。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历史上的遵义会议。(投影:遵义会议标题,

6、会址,会场等)教师讲述: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遵义会议的视频。(学生观看)教师设问:下面,请大家结合视频与书本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教师提问: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回答内容)(投影:议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设问: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讨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遵义会议前,在“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红军极度削弱,濒临绝境;而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教师边总结,边显示相关内

7、容)教师设问:遵义会议后,红军能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吗?红军又是如何与敌人做斗争的呢?(投影:长征组歌节选歌词)教师讲述:下面,先请阅读歌词,然后从歌词中指出红军长征中的重要途经点。(学生朗读,回答途经点)(投影:红军长征路线图)教师讲述: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又巧渡金沙江,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摆脱了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军又与自然作斗争,翻过高耸入云的大雪山,通过渺无人烟的水草地,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取得胜利。教师讲述: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

8、、红二方面军先后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投影:议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教师讲述:现在,让我们再次回答这个问题,遵义会议后,长征最终取得胜利。所以,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返回学习板块)教师讲述:长征胜利结束了,毛泽东曾以雄浑的革命气魄,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的伟大战斗历程,表现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下面我们学习第二板块:艰险的路途体验长征。(切换到下一张)第二板块:艰险的路途体验长征教师设问:现在请大家思考: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哪些困难

9、?下面,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一起去体会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投影:飞夺泸定桥片断)(学生观看、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其实,飞夺泸定桥只是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众多困难中的一个缩影。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时的物品)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思考回答。(学生看图、回答)教师设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是什么力量支撑了红军走完了艰难的历程?请大家分析一下长征胜利的原因。(投影:出示三段史料)(学生读史料,总结出原因)史料1: 长征史专家徐占权说,“四渡赤水的核心在于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战法,以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通路”。白瑞雪等:起死

10、回生的历史转折从遵义会议到四渡赤水的启示史料2: 红军到,地主跑,土豪哭, (穷人)笑。分白米,领猪肉。欢迎红军住下来。摘自姜兴华:赤水老乡唱红军史料3:红军将士手拉手,抱着必胜的信念,征服了草地与雪山。过草地时,战士们互相推让干粮袋中最后一把青稞,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宁愿选择饥饿和死亡。 蒋建农长征-团结胜利的战歌教师设问:英勇的红军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完成了伟大的长征,那么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投影:出示两段史料)史料1:毛泽东说: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 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聂荣臻回忆录(上)史料2: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在为

11、庆祝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大会合的通电中即指出:“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了,这就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 红军长征文献教师设问:通过这两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教师归纳:(略) 教师设问:红军长征已成为历史,但红军长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就是 “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包含了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三板块:永远的丰碑长征精神。第三板块:永远的丰碑感悟长征(投影:出示七律-长征)教师设问: 现在,请大声齐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从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精神,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精

12、神。教师设问:同学们,在今天,你们觉得“长征精神”过时了吗?(学生回答)教师设问:今天我们应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呢?(生回答后)教师设问: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体现 “长征精神”的事例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征精神”是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有了国家今日的辉煌。其实,长征精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对身边有困难同学的一种关怀与帮助,就是“长征精神”的体现;近年来,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表现出来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更是“长征精神”的体现。“长征精神”早已走出国门,在美国有许多优秀的著作,想他们的儿童、少年讲述“长征精神”。在今天,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我们依旧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最后,我们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一篇章:壮烈的史诗认知长征1.长征的原因:2.长征的过程: 长征的开始 1934.10 长征的转折 遵义会议 长征后期的重大军事行动 长征的胜利会师 1936.10第二篇章:艰险的路途体验长征1.长征胜利的原因2.长征胜利的意义第三篇章:永远的丰碑感悟长征(结束)谢谢您的指导,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