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9312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李亚然《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教学反思精品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巧用思维导图,变教为学,读中学写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 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李亚然一、活动主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本次作文教学基于在语文教学中

2、,讲究提倡“读写结合”,即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确定了本次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借助在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文,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二、活动目标1.回顾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课,学生学习运用“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和直接抒情”这三种方法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的依依不舍的感情。2.以文本为依托,领会表达,自主选择写作方法写作。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真情流于笔端。4.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三、活动内容1 李亚然老师执教在

3、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2 吴克骄老师做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和习作能力的讲座3 杨红兵老师做翻转课堂讲座4 杨红兵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研讨四、活动实施(一) 教学案例分享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读写结合学科语文学段高年级年级六年级相关领域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10教学设计参与人员信息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李亚然石景山区实验小学13552603554实施者李亚然石景山区实验小学13552603554指导作者杨红兵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13301302277课件制作者李亚然石景山区实验小学13552603554指导思想与课

4、题理论依据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

5、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学内容分析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课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小学六年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习作中能够运用“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和直接抒情”这三种方法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的依依不舍的感情。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二)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导图的训练,已经初步具有了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文章的结构及写作目的,写作内容完全初步掌握。只是学生在学

6、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及语言表达特点上还不了解。(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运用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重难点.(四)技术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回顾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课,学生学习运用“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和直接抒情”这三种方法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的依依不舍的感情。2.以文本为依托,领会表达,自主选择写作方法写作。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真情流于笔端。4.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抒情方法进行写作,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依依不舍之情。教学流程示意开始对照导图回

7、忆课文表达方法回顾课文,提炼写法学生观看六年来的成长足迹成长足迹,激发情感 交流感受”部分有感而发,落笔成文自由选择,尽情书写 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分享,师生点评老师赠言,升华情感结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回顾课文,提炼写法1.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了,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回顾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课,看看这位作者是怎样抒发她的离别之情的。板书:抒情3.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回顾自己的阅读导图。4.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校园的大槐树等景物,表达了对校园的留恋。预设:我

8、们学校的哪些景物值得留恋呢?叙事抒情:哪一处描写最打动你?为什么会打动你呢? 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真情实感。那怎样写好叙事抒情呢?直接抒情:感情朴实真切,震撼人心 (直抒胸臆) 怎样写好直接抒情呢?用优美的词句,多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情感表达得更奔放热烈。5.总结写法,出示课件:借景抒情: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 叙事抒情: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事物表达爱憎,感情袒露、气势奔放、热烈。 二、成长足迹,激发情感 过渡句:孩子们,六年的小学生活里,美丽的校园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回忆,辛勤的老师给予我们多少温暖,可爱

9、的同学带给我们多少欢乐,精彩的活动营造了多么幸福的童年。我们在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里快乐成长。让我们打开记忆的大门,一起来重温美好时光。1.播放学生在校期间活动的照片。2.回味着难忘的一幕又一幕,我们重温了一段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我想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要说,有很多情想要表达。3.学生自由表达对母校、对老师同学想说的话。 三、自由选择,尽情书写 看过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回味着那一次次难忘的经历,孩子们,你们舍得与他们分别吗?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有很多情感想要抒发。那么,拿起手中的笔,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写作方法,来抒发你的依依惜别之情吧! 出示习作要求: 选择你擅长的抒情方法写一段话,来

10、抒发你此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展示分享,师生点评 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孩子读出来,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五、老师赠言,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依依惜别 叙事抒情 直接抒情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标中也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于许多语文老师来说,叶老和课标上话语早已耳熟能详,但在解读文本时,我们更多考虑的

11、是自己的设计,感情的、朗读的、感悟的却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学生。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遗失了语文的本真,课堂的效率低,学生能力提升速度慢。思之,对应“以教为主”课堂教学的备课方式自然是“备教为主”,我们常把备课过程中思考的内容定位于“教师应当说什么和做什么”,也总是期望把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准确、全面地讲清、讲顺。“变教为学”需要改变这种备课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把主要思考的内容定位于学生应当“学什么”和“怎样学”。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先学,先说。教师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都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用“课程观”的理念“导学、诊学、助学”,切实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在教学实

12、践中,以“变教为学”为支撑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时,有效的思路应该是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解决途径应该是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才好;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完整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作就是导学、诊学和助学,使得教的过程尽可能地提升每一个学生。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先学,先谈,教师进行点拨,把“学点”做足,展开学的过程,真正践行叶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理念。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把学生的“学”放大到极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我

13、们利用导图了解学生原认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写作是阅读的一种逆向思维的过程。鉴于此,我们又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文的写作思路,初步确定重点内容,初步思考写作方法的使用。也就是在写作前把作文的骨架先构建出来。这是课上学生完成的作文思维导图: 从学生的作文思维导图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构建习作思路的初步能力,能结合课文表达的特点,选用其中自己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精心表达。可见,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下面是课堂上学生现场习作分享: (三 )落脚实践,翻转课堂在这次活动中,杨红兵老师

14、还针对翻转课堂给我们做了讲座。翻转课堂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

15、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我还了解到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

16、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

17、,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

18、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四)杨红兵特级工作室成员研讨五、活动效果这次线下活动结束后,我觉得自己的收获非常大。同时,我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1.这次写作教学虽然贴近学生实际,也易于学生动笔,学生在课堂上也乐于表达,但是由于讲练在一节课上完成,学生情感的表达还不够充分。2.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 教师还要力争将将作文的写法指导与学生的自由表达统一起来,真正打开学生的思路,表达自己真切情感,让他们想说、乐说,争先恐后地说。3.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鼓励性、引导性评价语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我还要多做一些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