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69401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精品教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对“地理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认识河北唐山友谊中学 魏金兰摘要: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地理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同时,它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它还是促进地理教师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提升过程;是教师、学生传统地位改变的过程;是对现行教材进行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会提问的过程;是备课组之间及备课组内部各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关键词: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过程 认

2、识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实践作用,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促使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并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感。因而中学地理是一门不可缺少、也是不可偏废的基础学科。然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由于教材的限制以及政策导向等原因,地理一度成为学校的“副科”和学生的“负课”。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材成了学生的全部世界。如何才能将“世界”转化为师生的“教材”?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才能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

3、率等问题摆在了地理教育者面前。要改变这一现状和其恶劣的后续影响,笔者以为:提升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前提;要逐步营造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氛围,改变学生固有的地理学习的印象;充分而且适时地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是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将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以下简称“整合”),必将给地理教学带来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1.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

4、必要性 1.1“整合”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技术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学习,给教育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地理教育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地理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要求制定、学习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展示千姿百态的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地理空间、千变万化的地理演化过程。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促进

5、地理学习的革命,为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地理创造良好的环境。”正如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工具的关系:地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先进而功能齐全的信息技术(生产工具)的运用。 我们的学生正如初长的嫩芽,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年代,他们更需要全面的有选择地吸收各种“营养”,了解大量的资讯,为更好的适应和立足未来世界作好充分的准备。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有效的使学生接触大量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和实际的距离。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广大地理教师应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认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秉承传统的师道精神,发挥自身及集体的创新意识,积极

6、投身进来,潜心研究和探索,为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素质的提高而努力工作。 1.2“整合”能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 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钱学森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地理系统”,而且这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这一基本特征。如高一地理下册中的区位(包括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活动、城市、交通运输的点与线以及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等)选择,就需要考虑各个影响因素:气候(光照、水分)、地形(场地)、水源等自然因素;市场、交通通达性、政府政策、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乃至历史、个人

7、偏好等等社会经济因素。在不同的时空中,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又不相同,而且每一个具体的因素又在发展和变化着,它们的发展和变化又对区位的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一个层次复杂多变、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系统。而教材限于篇幅,它不可能将各区位因素的影响都进行详细的讲述,绝大部分是一带而过。因而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只能和学生详细的学习影响某个区位选择的某几个主要因素,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区位选择的片面认识和肤浅的认识。而在“整合”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制的专题网页,精选各个区位选择的典型例子,合理的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手法,并通过超级链接,将其他相关材料和网站收集起来,以供学生更广泛的浏览

8、;同时,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举例、结合课本深入分析某一或某几个具体事例,并通过在线提供的众多事例,使学生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影响区位的主导因素有哪些,其他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并辨证的认识各因素的动态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还能使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都可以上网自主学习,并可以通过E-mail、登录教师个人blog主页等向教师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向网络中的其他“高手”或“大师”请教。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积极的引导,通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能高效的理解和记忆这一内容,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讨论和发

9、表见解的广阔空间;并且通过学生的在线搜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选择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拉近了学习与社会的距离。 1.3“整合”是促进地理教师自身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万事万物只有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流、碰撞中,在不断地追求与创新中才能永葆活力。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信息素养,如要掌握Word、Excel、VFP、Frontpage、Powerpoint、Internet Explorer、Flash、Photoshop等一系列软件的使用,能够结合教材编制出简洁美观的网页,能申请并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主页等等。教师个人要对“整合”形成自己的

10、初步认识。在实施教学前,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开放的网络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的“调控”和诱导,以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技能结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这必将促进教师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2.“整合”初步实施过程中的几点认识 2.1“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提升过程。 “整合”是一个新生的教学方式,还没有符合我国教学实际的现成的模式可供模仿或借鉴。因此笔者以为,在现阶段我们应首先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应认识“整合”的必要性;其次,不断学习国内外关于学科整合的先进思想与理念,通过

11、不断的尝试,逐步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进行扬弃,使“整合”教学行为由最初的要求和愿望发展到形成一个如何实施的模糊思路,并进而形成清晰的“整合”教学思路。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成功学家皮鲁克斯所说:“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清只能导致行动失败。”然后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深入实践、交流和探索。 2.2“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传统地位改变的过程。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学生、教材为三点,教室为学习中心场所的相对封闭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班级授课,利用黑板、粉笔、挂图、地球仪等其他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传递或灌输给学生。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是主要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及电

12、教、CAI存在本质的区别:、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将媒体由原来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更有效地实施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因自身能力控制学习进度,只要主机不关,就可以利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计算机随时访问主页,延伸了课堂时空。 2.3 “整合”的过程是对现行教材进行整合的过程。 信息技术同黑板、粉笔一样,它是我们展开教学的一种工具,也就是说并非所有学习内容的学习都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些情况之下,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为了能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就

13、要对现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所谓“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我们应重新整合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顽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难点化为“燃点”,诱发和激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如我们将高一地理下册初步整合成以下几个大专题:、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是介绍农业、工业的概念,特征,工业的发展等)、区位选择(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运输中的点与线、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等的区位选择)、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乡村、城市的起源与形成,城市化及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4“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会提问的过程。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教学过程能有效的进行下去

14、,要想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设问是关键。好的问题设计,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已知的事物相联系。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兴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适当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入深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自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评价、纠正错误。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接受媒体,从媒体中引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问题与媒体结合、促成学生的知识迁移;如何在过多的人机交流中有效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等,是我们在“整合”实践中要注意和思考的。 2.5“整合”的过程是备课组之间

15、及备课组内部各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整合”是一项有较高技术难度和较深理论高度的巨大而系统的工程,靠某一位或几位教师的单兵作战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建立在各年级地理备课组与信息技术组的密切配合之下,建立在备课组内各成员的共同探讨、交流、实践和完善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整合”向着有明确而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完整而有效的教学过程、有显著的教学效果的方向发展。 地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其理论的建树与教学模式的实践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缩短从整合课程的指导思想到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所谓高位理念与低位实践之间的落差。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化本土研究,体现对教育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将成为我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断发展的有利又有效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