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0285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Land use planning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 潘文灿,2004. 5,提 纲 Introduction,一、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二、 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 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态势和当前工作重点,四、 加强与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措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其核心是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前提。众所周知,中国国情是:人口多、资源少、人均土地特别是人均耕地少。如何解决经济

2、社会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强劲需求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如何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调控,综合协调、统筹安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艰巨任务,也使土地规划工作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历史回顾 总体上讲,土地利用规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居民点规划、周朝的“井田制”、宋朝的“方田制”等。但是,土地利用规划在我国有组织全面开展的历史并不长,尽管建国初期,随着新中国的土地管理事业经历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等几个重要历史阶

3、段,先后在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建设中开展过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部也曾组织开展过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但有组织地全面开展这项工作是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历史回顾 1986年,中央政府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土地管理法,第一次明确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从1987年开始,逐步组织开展了全国、省、地(市)、县、乡(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我们习惯上把这轮规划称为第一轮规划。,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历史回顾 1998年,国土资源部的组建又进一步加强了城乡土地的统一规划、保护和利用管理。自1997年开始

4、,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开展了全国、省、地市、县和乡镇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1999年4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到2001年2月,112个省级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部由国务院批准实施;其他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已陆续批准实施。这可以看作是第二轮规划,也是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真正立起来的规划”。,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历史回顾 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和依据,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还开展了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经过十多年,尤其是1997年以来积极 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促进了耕地保护和土地的集约、

5、合理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工作成效 一是土地利用规划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中,第一次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专章,对规划编制、实施及相关法律责任都作了规定,对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和效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也对规划编制和实施规定进行了完善。 国土资源部还制定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政规章。 许多地方也相继制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法规、规章。国家定期不定期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情况依法进行检查,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由总体规划、专项规

6、划和详细规划组成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国土的自上而下的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已经形成,由土地开发、整理、保护等内容为重点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已全面展开,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等不同形式的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或规划设计工作也逐步展开,工作成效二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科技等措施,各地注重法规和制度建设,依法行政,强化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建立经济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形成了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报批规划审查为主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一、中国土地利用

7、规划的基本情况,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逐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工作成效三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妥善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基本农田,控制了建设乱占耕地,推动了土地整理复垦,在引导和控制城乡建设集约合理用地、优化土地结构和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保证了必要的建设用地,特别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和环境整治用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四是促进了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广泛宣传,公众参与,依法办事,实施监测,各级政府、监督机构、相关行业、社会公众对规

8、划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管理者、用地者、执法者按规划管地、用地、查处违法用地的意识逐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综合性作用日益显现,并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多认同,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工作成效五是社会公众的规划意识得以增强,一是:一些地方领导缺乏资源忧患意识,未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依规划办事,违反规划批地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搞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剧了土地供求矛盾;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协调和衔接,导致规划实施中的冲突和矛盾,突出地表现在退耕还林、城镇建设等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普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中国土地

9、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是:一些地方擅自或变相修改规划,调整规划过于频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冲击,四是:现行的规划由于编制时间仓促,加之一些地方原有工作基础薄弱,工作不到位,方法不科学,致使规划不够合理,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明显存在理论准备不足、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各种问题,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六是:规划用地指标提前超支、透支,造成“寅吃卯粮”现象 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已用完80%以上的省份有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已用完70%79%的省份有

10、贵州、四川、福建,已用完60%69%的省份有宁夏、河北、广东、云南、天津、重庆、山西,其余省份在60%以下。其中有一些市、县规划指标已经用完,其新增用地指标主要靠省内地区调剂和使用整理折抵置换指标。尤其是自2000年开始的圈地热潮中,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全面突破规划。截至2002年底,山东已经使用规划用地的80,浙江甚至超过99,一些地区5年就用完了10年的指标。,形 势 分 析,二、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是:跨入21世纪,中国进入了小康社会的建设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期和加入WTO的适应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内外环境将发生以下重大变化.为

11、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国家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问题将日显突出,二是: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增长将更加注重量与质的统一,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抑制“三大差距”(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的差距)的扩大将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点之一。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存,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长

12、期的主要目标,五是:困扰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将长期存在。城镇化发展最终依赖城镇产业能够提供的就业空间,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必须有足够估计,六是:战略性资源的约束日益强化。随着人口持续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除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外,水、石油等战略性资源的短缺形势将更为严峻。土地、水资源将长期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油将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争夺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七是:生态安全、公共安全将备受重视。近年来发生的特大洪水、沙尘暴、“非典”疫情使全社会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日益重视。公众危机意普遍增强,发展公共事业,提高中央政府对国家安全的掌控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上述社

13、会经济历史环境的变化,不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大因素,也会使固有的许多矛盾冲突更加激烈。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这也将对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态势产生直接影响。,八是:公众政治参与程度将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广为传播。社会舆论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将更加关注 、促进社会和谐共存,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五

14、个统筹”的要求;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要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新要求,我国相对薄弱的土地资源正承受来自三方面的巨大压力,即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对耕地保护所形成的压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压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所形成的压力。随着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大,各业用地矛盾加剧,耕地

15、、林地、湿地等一些重要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任务更加繁重 。,二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新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不断呈现多元化,加之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变化加快,政府对长期建设发展用地预测的难度加大。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将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农用地的用途转化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重要时期,客观上造成社会经济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势必对统筹各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的规划工作提出新的挑

16、战 。,三是建设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对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新挑战,当前一些地方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中出现的某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如片面理解城市化发展战略,不切实际地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顾政府财力和资源承受能力,建设各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盲目建设各类“大学城”、“科技园”、“高新区”,圈占大量土地,造成农民失地,丧失生活保障。这些问题与一些地方领导对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不足、片面追求政绩,有关其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干扰和冲突不容低估 。,四是一些地方在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严重冲击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五是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形势

17、严峻,我国人均资源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历来是我们对土地资源国情的基本认识。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长远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沉闷”了一段时期的粮价的一度上扬,则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近年来:(1)耕地大量减少,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少。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19.51亿亩,下降到2003年的18.51亿亩,7年间减少1亿亩耕地,现在人均耕地下降到1.43亩。优质耕地少。污染和退化严重。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五是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形势严峻,(2)盲目圈占破坏耕地,影响经济平稳运行:违法占地尚未根本遏止。土地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未

18、能完全得到发挥。违规竞相压低地价。(3)大量征占耕地,影响农民生计和社会稳定。(4)近年来,有些地方打着发展经济的牌子,又出现了新的“圈地”热,这不仅造成耕地的大量减少,而且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据统计,2002年,通过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检查,查处全国有各类开发区(园区)6000多个,开发区(园区)面积超过了祖祖辈辈几千年形成的建成区面积。各种开发区、大学城、软件园、创业园等名目繁多,不管叫什么,这些园区不是节约用地、保护土地、保护农民利益,大多在用地扩张上做文章。由于缺少基本开发条件,相当数量的园区土地大量闲置或开而不发,土地利用效率低。,19962003年我国耕地变化情况,我国与世界

19、几个国家的人均耕地对比情况,2003年全国31个省区市人均耕地数,一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利用规划宏观调控构筑了制度基础和行为框架,二是:国家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使土地利用规划成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利用规划成为政府调控经济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五是:国家全面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影响着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当前,第三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在包括上海、浙江在内的全国14个地市、12个县开始调研和试点

20、,此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这是继1987年及1997年之后的第三轮全国土地总体规划工作。,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当前工作重点,三、土地利用规划的当前工作重点,从国家层面来看: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是确定国家土地资源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性工作,将指明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土地资源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是党中央、国务院资源基本国策的具体贯彻落实,是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切切实实地把我国国土资源发展事业向前推进一大步。,从国土资源系统来看: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也是国土资源工作始终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增强政府对资源的宏观

21、调控能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客观需要,是探索资源管理新路子的迫切需要。,第二,规划职能向空间管制和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开发时序、建设标准为主转变,规划体系由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转变,第三,在强化空间管制内容的同时,规划重点转向资源 (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保护上,强调以人为本,强 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可持续发展,第一,土地利用规划的领域由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向主要覆盖公共资源、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非竞争性领域转变,第五,重视规划编制过程的民主化。强调公开编制规划,强调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第四,各级规划的职能划分更加明确。全国、省级规划要突出其战略性、宏

22、观性和政策性,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产业与空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市级以下规划,要突出其针对性、操作性和地方特色,更贴近本级政府负责的领域,规划应坚持的重要方面,第一:坚持保护节约资源,保障支持发展,提高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是根本目的,第三:坚持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摈弃传统的资源利用观,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重要前提,第二: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证耕地保有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基本原则,第四:坚持实现现代资源高效率的综合配置和利用,急国家重点工程之所急,想国家建设之所想,保证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用地,保证实现国家基础

23、设施、国家主导产业、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用地“三优先”,是重要目的,第五:按照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规则完善,调控有效,运行规范”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机制,达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是重要基础,规划应坚持的重要方面,第六:坚持严格实施供地总量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管理,提前介入,增强政府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能力,是重要手段,第七:坚持开门搞规划,集思广益,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各方协调,多方联动,协同促进,是重要保障,规划修编应坚持的重要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加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24、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人口稠密地区(主要是各直辖市和东南沿海省份)用地量居高不下,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一些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已难以适应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需要,难以满足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当前,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及对规划工作的要求,切实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调控作用;如何系统评价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指标控制、分区用途管制和实施政策机制的规划模式,这些实践中的新要求、新问题,使统筹谋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成为必然。,从今年开始,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16个部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

25、规划纲要和各级规划进行修编的请示,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土地规划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作用,统筹城乡、区域合理用地,规划土地市场秩序,协调相关土地利用专项、专业规划,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在三月份,该请示已被国务院批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遵循“五个统筹”的要求,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和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和优化配

26、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1.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和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加强地力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及其他必要的建设用地,防止浪费土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开展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土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规划修编的总体目标,应特别强调的是,保护耕地、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将继续 作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三大目标不可偏废。粮食安全 始终

27、是构建国家安全体系中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保持一定 面积的耕地,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是维系中国粮食安全 的关键。规划工作不能因单纯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而降低 耕地保护的力度,耕地保护目标将由原来单一的面积要求, 调整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加强对基本农田 的保护。,3.规划修编应解决并有所突破的重点,明确规划定位正确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理顺规划体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确立规划重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严格规划实施正确处理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关系,4.规划修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继承和发展原则。修编应在科学的基础上保持规划的延续性、系统性和稳定性。

28、对上轮规划取得明显成效的战略设想,修编时仍要坚持和加强;对不适应形势需要的领域,要按照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加强研究、加强工作。,突出战略重点原则。修编要以解决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等重大涉及土地资源领域的关键问题为战略重点和战略目标,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同时进一步充实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内容。,相互协调和衔接原则。要衔接并协调好国家有关规划如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的关系。,4.规划修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原则。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分异特征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平衡的差

29、异性,因时、因地、因需地制定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重点、政策和管理措施,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开放性原则。坚持开门搞规划,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调“政产研”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智囊团”的作用,特别要着重吸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研究工作和修编工作成为全社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创新原则。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和手段创新,发挥规划管理制度的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建立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示制度以及备案和评估制度。,5.规划修编的工作部署,这次规划修编工作将采取自上

30、而下、上下结合的方法进行,拟从2004年初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2003年开始,开展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的前期研究和省、市、县各级规划试点和基础调研。,全国纲要修编工作计划在2004年内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以控制和指导地方各级规划的修编。,地方各级规划修编工作可根据各地实际适时进行。,四、加强与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措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强化法制管理手段,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来对城乡土地利用活动进行管理,依靠法治而不是人治。应该看到,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立法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立法滞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建

31、议利用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明确规划体系、规划重点以及土地利用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等规划实施制度,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并将规划咨询、公众参与、争议仲裁、规划评估、规划人员要求等管理制度纳入土地管理法。加强规划专门立法,启动土地利用规划法或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的立法工作。加大规划执法检查力度,保障规划的实施。,一是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法制建设,四、加强与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措施,建立由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组成,功能清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的规划体系;要以建立健全逐级控制、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衔接统一的规划体系为目标,

32、强化省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地(市)级以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二是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四、加强与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措施,土地利用规划要提高水平,实现科学化,并在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就必须创新和发展规划理论,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体系。要尽快建立健全规划咨询审议制度、民主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争议仲裁机制、实施规划定期评估报告制度等,推进规划工作的民主化、公开化和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规划编制和决策的科学性。要不断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切实转变规划管理观念和手段,创立一种全面合理、行政

33、与市场相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的规划实施机制。要完善规划实施的市场调控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水平的关键,要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手段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三是推进规划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四、加强与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措施,加强规划队伍建设,提高规划管理干部和专业人员素质,是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关键。此次将结合规划修编,有计划地开展对土地利用规划人员的培训和加强对规划队伍的管理。其中,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土地规划人员资格和土地规划机构资质认证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一环。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增进规划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观;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土地规划教育;有利于

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最终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结束语 总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压力,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奋发努力,不负时代重托,把土地利用规划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我深信,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国际研讨会这个交流对话平台,一定能够使关心和支持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专家学者、政府决策者及相关机构之间加深相互了解,促进成果应用,拓展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多学科的国际合作渠道。我也衷心期待着会议中将有更多的有关促进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发展的政策建议的产生。,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