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2116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工艺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工艺背景概况 二.陶瓷之路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 三.织绣之锦染织、刺绣 四.金属之落青铜、金银饰品 五.漆器之改佛像 六.玻璃之晶器皿、饰品,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背景,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从3世纪初至6世纪末,长达 4个世纪。由于这一时期政治上处于分裂、动乱局面,工艺美术处于发展的低潮阶段,但全国各地区情况不平衡。 北方地区遭受战乱破坏比较严重;南方,特别是江南广大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加上这一时期的手工业者已经可以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独自经营,能够比较自由地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所以,某些手工业,如制瓷业等,在南方得到了很大

2、的发展。 同时,北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崛起及其内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相互交融,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这时期广为流行的佛教和佛教艺术,使一部分工艺美术的制作宗教化,并对工艺美术题材、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佛教象征的莲花纹的广泛应用,漆器中夹造像的发展,金属、玉石工艺中的大量佛像的产生,成为这一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征之一。 成就最突出的是陶瓷工艺,其他如织绣、金属、漆器、玻璃等工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陶瓷之路,1.青瓷(产地、越窑、发展欣赏) 2.黑瓷(概况、黑瓷欣赏) 3.白瓷(概况、白瓷欣赏) 4.青白瓷(概况、青白瓷欣赏) 5.小结,青瓷 产地,成就突出的

3、是青瓷生产。 这时期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是浙江、江苏和江西等地。其中尤以浙江的青瓷最著名。浙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建有窑场。 它们分别属于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4个系统越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余姚、上虞一带,瓯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的温州一带,婺州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今浙江中部的金华地区,德清窑系统的主要窑场分布在杭嘉湖平原西端。其中,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的是越窑系统。,青瓷之越窑,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它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即唐代明州慈溪县上林湖,五代时划归越州,唐代亦称越州)是中国主要的青瓷发源地。 在这片

4、古窑厂中,保留着丰厚的陶瓷遗存。当时的陶瓷不但坚固耐用,而且质量较高,有耐酸碱,盛食不变味,易洗涤等特点。瓷器表面细腻光滑,滋润似玉,呈半透明色,极富美感。因此,六朝时期有“陶瓷时代”的美誉。 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在迅速发展和工艺长进的基础上,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的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制瓷业的地域由南向北,几乎遍及全国。因此促使它不断发展 ,呈现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局面。,东汉到南宋青瓷的发展,黑瓷,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在工艺上设法排除铁的成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黑瓷是东汉时期的创新产品,

5、产地在南方。当时浙江的上虞、宁波窑即烧制黑瓷。此外,在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东汉中晚期也有黑瓷出土。东晋之后,北方才开始烧造黑瓷。,黑瓷之美,白瓷,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原料,都含有一定量铁的成份。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后,便呈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控制胎、釉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的干扰,便能烧出白瓷。 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较为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隋代白瓷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唐代邢窑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

6、着白瓷的真正成熟。 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白瓷之丽,青白瓷,这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为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所以叫青白瓷。有称影青瓷,也有叫它隐青、映青、罩青的。 一般认为,青白瓷在五代是开始创烧,成熟于北宋中期,宋代已形成风尚。“假玉器” “晶莹如玉”可说是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恰切形容。 景德镇是宋代的名窑之一,由于它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优越,其产品集中的代表了宋代的制瓷水平。青白瓷无疑是景德镇一项新的发明

7、。,瓷器小结,在南方青瓷发达的基础上,北方青瓷生产也发展起来。 这时期青瓷的造型和纹饰均富有特色,品种和造型日益丰富。主要品种有盘口壶、唾壶、罐、盆、钵、碗、(多子盒)、水盂、砚、香薰、鸡头壶、灯虎子等,反映了瓷器正在逐渐取代过去铜器和漆器的地位。这些器皿中造型最有特色的是蛙形水盂、熊形或狮形灯、鸡头壶和莲花尊。 这时期青瓷的装饰手法,有模印、刻画、堆贴、塑饰、雕镂、釉彩变化等。其装饰纹样早期常用铺首纹、联珠纹等,最具有时代特色的纹样是莲花纹和忍冬纹(也称卷草纹)。 除青瓷外,东晋时开始的浙江德清窑系统和北齐时出现的北方的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其中白瓷

8、的产生,为以后各种彩绘瓷器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时期的制陶工艺虽不及同时期的制瓷工艺那样发达,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日用器皿数量大减,陶制明器则大量流行。作为明器重要组成部分的陶塑动物俑和人物俑,突破了前代陶俑古拙生硬的作风,而注重神态的刻画。肃然拱立的文吏俑、神气威武的武士俑、体态端庄的女侍俑以及从北朝才开始出现的骆驼俑,是这时期最有时代特色的陶塑作品。,织绣之锦,1.染织概况 (1).丝织蜀锦介绍 (2.)丝织蜀锦纹饰 (3.)丝织欣赏 2.刺绣概况 3.织绣纹饰应用欣赏,染织,染织工艺中又包括丝织、麻织、毛织、棉织和印染等工艺。其中以丝织工艺的成就最突出。三国时四川生产的 蜀锦盛极一

9、时。 到西晋时,四川的织锦业在全国占有主导地位,蜀锦的织造技术也传入南北方和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四川成都、江南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和北方的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成为织锦业的三大中心。 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锦,织锦中最有特色的纹样是禽兽纹。织锦除主要供国内统治阶级享用外,还是对外交流的重要物品。 日本流行的和服,最初就是用三国时期从东吴输入的丝绸制成的。,蜀锦介绍,蜀锦是指汉代至三国蜀郡(今四川成都)所织造的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配色典雅,独具一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 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

10、,如唐代蜀锦的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 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在宋元时期,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其纹样图案有庆丰年锦、灯花锦、盘球、翠池狮子、云雀,以及瑞草云鹤、百花孔雀、宜男百花、如意牡丹等。 在明代末年,蜀锦受到摧残,到了清代又恢复了生产,此时的纹样图案有梅、竹、牡丹、葡萄、石榴等。蜀锦的品种繁多、传统品种有语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锦、彩晕锦等等。,染织蜀锦纹饰,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千百年来不断发展、提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

11、,其中寓合纹、龙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方方、晕裥、条锦群等传统纹样至今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蜀锦图案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兽作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这就是寓合纹。 寓合纹样(又称吉祥图案),常常含有吉祥、如意、顺利、喜庆、颂祝、长寿、多福、富贵、昌盛等美好吉利的寓意。寓合吉祥纹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我国民族锦缎图案的一个重要

12、特征,亦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宝贵文化遗产。,染织丝织(三国蜀锦),刺绣,刺绣工艺在有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的实物中都很少。据王嘉拾遗记记载,吴王赵夫人曾因刺绣技艺之高,被当时人誉为“针绝”。1965年,在甘肃省 莫高窟125、126窟中发现的一件北魏时期的一佛二菩萨说法图绣品,是现已发现的这时期刺绣工艺的珍品。,佛二菩萨说法图绣品,织绣纹饰应用欣赏,金属之落,1.金属概况 2.青铜 3.金银器的发展 4.金银器的代表 5.金银器小结,金属概况,由于青瓷的大量生产,逐渐代替了用青铜制作的日用器皿,同时,佛教的流行,大量的铜用于铸造各种佛像,所以,这一时期铜器的制作日益衰落。墓葬中出土的铜器,

13、日用器皿明显减少,较多的是铜镜、铜洗、铜奁、铜炉等。它们的造型与纹饰,和汉代并无多大区别。 只有金银器和金银装饰品,制作精美,比较引人注目。1970年,江苏南京栖霞山晋墓中出土的金银器达130多件,其中就有不少十分精致的金银装饰品。此一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使用金银器的风气,受到中亚、西亚地区的影响。,青铜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vs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汉代,金银器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持续最久的时期。尽管处于非常时期,人们对金银器的使用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通过对墓葬材料进行统计,发现有金银饰品的晋墓比汉墓要多,而且这种情况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无

14、一例外。北京顺义县大营村西晋墓,出土了金银手镯、金银戒指、银臂钏、银指环、银发钗等,是北方两晋墓出土金银饰物最多的墓葬。 值得关注的是,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的lO件金银器中,有一件鎏金刻花银壶,长颈,鸭嘴流,腹最大径在下部,单柄,圈足,柄顶端铸一深目高鼻胡人;壶腹部分成4区,每一区表达1个情节,4个场面如同连环画一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送丈夫出征的故事,纹饰洋溢着浓郁的西方风格,充满了诗情画意。,金银器代表,归义氐王金印 西晋 3.22.22.1厘米 此金印重88.5克,驼纽,印面文字为凿刻而成。“归义”犹言归化而附之,即归顺之意。此印为晋室颁赐给归顺于晋的氐族部落酋长之印。现藏于上海博物

15、馆。 龙纹金带扣 西晋 带扣镂雕一条扭身摆尾的龙,翻腾于云气之中。龙身中部镶嵌一颗绿松石珠,带扣背面衬黄铜片以加固牌面。 马头鹿角金冠饰、牛头鹿角金冠饰 南北朝 此种冠饰是鲜卑贵族妇女戴的步摇冠,当头部摇动时,叶片随之颤动。,金银器小结,这一时期金银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饰物为多,容器较少,由西方流入的金银器、装饰物及少数民族饰件占很大的比例,这为隋唐金银器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漆器之改,1.漆器概况 2.漆器发展主流,漆器概况,与汉代相比,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也不发达。主要原因是长期战乱,影响漆器生产,特别是青瓷的迅速发展,日用器皿和明器多用陶瓷代替,漆器失去了往昔重要的地位,墓葬中出土的

16、漆器明显减少,就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在漆器的制作工艺上仍有所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应用漆器的夹工艺制造佛像。所谓夹工艺,是以漆灰造型并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漆器发展主流,这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为了适应佛教的流行,便于佛教徒们将佛像装在车上游行,以扩大宗教宣传效果,开始应用漆器的夹工艺制造这种“行像”。 它具有比泥塑坚固,比铜铸佛像轻便的优点,因此十分流行。 相传第1个夹佛像,出于东晋著名雕塑家 戴逵之手。北魏杨之撰的洛阳伽蓝记一书中,就记载了许多有关制造夹佛像的事情。,玻璃之晶,这一时期玻璃工艺有了一定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献(如魏书大月氏条、抱朴子等)中就有关于玻璃工艺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17、期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不少玻璃器皿和玻璃装饰品。 其中有的是国内制造的,如河北定州北魏塔基出土的玻璃钵、葫芦瓶和玻璃珠、环之类。 有的则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罗马和波斯的玻璃器。如江苏南京象山 7号墓、辽宁北票冯素弗墓、河北景县封氏墓群等出土的玻璃器物,均是罗马输入。湖北鄂城西晋墓出土的圆形磨饰玻璃碗、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墓出土的玻璃碗,是由波斯输入中国的。,玻璃欣赏,总结,这时期的工艺美术,虽不如前一时期发达,但在瓷器工艺、丝织工艺、漆器工艺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发展。 它们为后来的隋唐工艺美术的大发展做了必要的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正处在秦汉和隋唐两个高峰的过渡时期。,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