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2511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必然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科.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必然选择 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一、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起因 二、从经济增长观到可持续发展观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四、从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一、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起因,1、中国农业社会各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解放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环境问题 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起因 4、中国环境问题的未来,1、中国农业社会各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考察中国环境问题的形成历史,可以发现,并非始于当代,而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人口众多,分布极不均匀;耕地不足,高产稳产的耕地更少;人均资源比较贫乏,自然环境脆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和社会财富往往为灾害所抵消。有关这一点

2、,从中国的地理环境概览中可以看出。,中国地理环境概览,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 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 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强烈影响; 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35%的国土面积经受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30%的耕地面积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 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 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 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这就是我国数千年来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的格局的形成。这种格局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呢?可从下面两个方面探讨。 (1)从黄河流域的环境变化看 (2)从长江流域的环境变化看,

3、2、解放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起因,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1949-1978),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片面强调“以粮为纲”, 在农村大搞单一的粮食生产,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破坏了生态环境。片面强调建设地方“独立的工业体系”,低水平的工业遍地开花, 特别是“三线”工业建设 , 导致了工业污染的加剧。不适当地强调把消费型城市改造为生产型城市 , 破坏了城市分工和规划布局,造成城市畸型发展,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并导致种种“城市病”; 片面强化治水,放松了治山兴林,导致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最终也妨碍了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另外,计划经济

4、体制和人口政策也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及起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环境资源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环境资源问题的起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国土荒漠化呈现扩大趋势,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草原生态呈现衰退趋势,生物多样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我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对此作了基本评价:“先天不足,并非优越;人为破坏,后天失调;退化污染,兼而有之;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环境质量每况愈下,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

5、及面最广、后果最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二是矿产资源形势严峻,能源资源形势紧张,水资源短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1)国土荒漠化呈扩大趋势,我国是世界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400平方公里/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达到2100平方公里/年,1999年有246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被沙漠吞噬,并且这一数字以每年15%50%的速度递增。据测算,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高达540亿元。从1994年至1996年,林业部组织近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在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普查,并编写了中国荒漠化报告。普查结果表明,我国沙漠、戈壁及沙化

6、土地总面积为1868.9万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6。近20年来,沙化土地平均每年以2400平方公里的高速度持续扩展。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止2004年底,中国荒漠化土地为 263.62万多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2)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从解放初期的153万平方公里增至360万平方公里,增加1.4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从陆地经河流输入近海的土壤达17.8亿吨,占全球陆地输海土壤总量的1/10,加上滞留在河湖

7、、水库的泥沙,总侵蚀量达50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现有耕地上刮去1厘米表土。不仅如此,近年来大量事实表明,城市水土流失加剧,据有关部门对新疆、山东、河北、安徽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57个城市调查,上述地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57个城市的城区总水土流失面积为19266.26平方公里,占城区总流失面积的24.3。,(3)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1996年,我国北方11个省草地、鼠虫害发生面积3931万ha,其中鼠害面积占78.7,虫害面积占21.3,超过防止临界密度的成灾面积2340万ha,比上年增加了9.3。草地沙化、退化、盐碱化也呈发展趋势。据统计,与我国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草地和耕地的退

8、化状况已相当严重,草地退化已达56.6,耕地退化率也超过40。与此同时,天然林和人工林也受到严重威胁,出现大面积退化以至衰亡。20世纪50年代我国平均每年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只有1500万亩,进入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年均都在1亿亩以上,最多每年达到1.65亿亩!“八五”期间,我国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达1.2亿亩,年均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多万立方米。,(4)生物多样性锐减,据统计,我国受威胁的物种占整个植物区系成分的1520,已有398种脊椎动物,1009种高等植物列入濒危物种名录。根据生物群落和食物链的研究表明,某一种生物往往与1030种其它生物(如幼物、真菌)相共存,任何一种生物

9、灭绝都会引起严重的链锁反映。照此推算,现今我国3000种植物濒危,则会有39万种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5)耕地面积减少,从建国到现在的50多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人均3.9亩降到了不足1.6亩。1986年至1996年间,我国耕地每年净减少750万亩。1997年中央采取了“冻结新占耕地”等一系列加强土地管理的措施,耕地净减少仍达203万亩。1998年由于水灾毁坏等原因,耕地净减少392万亩。如果不能节约用地,使耕地递减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现存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形势十分严峻。,(6)森林面积减少,近100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经减少了50%,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在中国130多个林业局中

10、,已有36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如果继续采伐下去,5年至10年之后,其余林业局所属的可采伐资源也将基本耗尽,而且森林质量也将越来越差。这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在建国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将不仅没有可供采伐的成熟林,而且就连提前投入消耗的中龄林,5年左右也会基本砍光。到那时,生态环境将极度恶化,十几亿中国人所面临的由此带来的生存危机的严重性是不难想象的。,(7)资源能源总量较大,可称资源大国,中国是一个资源和能源富国,又是一个穷国。中国国土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实际耕地约20亿亩,占世界的6.8%,居世界第三位。森林面积19亿亩,占世界第5位。草地面积约60亿亩,居世界第二

11、位。河川径流量2.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7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其中,钨、锑、钛、稀土、菱镁矿居世界第一位,煤、钒、硫居世界第二位,磷、锌、铝居世界第三位,镍居世界第九位,石油储藏量居世界第九位。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总丰度与世界各国比较,仅次于俄罗斯与美国,位居第三位,堪称资源大国。,(8)人均资源能源储量较小,可称资源穷国,考虑到中国人口因素以及资源质量、分布等因素,中国则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了。人均占有土地只有世界人均的1/3,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5,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

12、4,林业的覆盖率居世界第11位,人均占有草地面积仅0.33公顷,约为世界人均占有草地面积的1/2,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的一半,人均用电量只有700千瓦时,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美国的1/15。 从各类主要能源储量看,中国人均原煤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5%,人均水电资源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5%,人均原油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人均天然气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中国主要资源占世界总数比,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4年);世界银行年度报告,1993年、1995年和1996年,1998年,1999年;世界银行:中国环境报告,1997年;美国

13、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美国外交21世纪全球环境挑战”,1996年4月9日;莱斯特布朗:世界状况(199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资料,引自新华社日内瓦1996年2月14日电;中国统计年鉴(1999)。,(9)快速消耗将会迅速耗尽国内资源,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2002-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过快增长,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8%、10.1%和15.2%,主要原材料消耗也大幅度超过GDP增长率,煤电油运供求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全面紧张,资源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刚性约束十

14、分凸显。2003年,中国钢材消费2.6亿吨,而全世界2001年的钢材总产量才7.2亿吨,中国占了36%;煤炭消费量15亿吨,而全世界2001年的煤炭总产量才49.3亿吨,中国消费了全世界30%的煤炭;全世界的水泥产量15亿吨,中国2003年消费了8.2亿吨,相当于全世界55%的水泥都倒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样的消耗速度将会迅速耗尽国内的资源。,(10)中国资源对外的依存度,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已经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2002年,中国铜产量 60%以上、铝产量40%、铅产量20% 、锌产量15%是靠进口原料生产;2003年,中国的铁矿石、氧化铝和镍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36%、47%、55%;2004年,

15、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40%。过去几年间,中国主要资源消费的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 石油和钢等均已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迅速扩张的需求已经对国际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异常严峻,资源环境危机并非耸人听闻,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一点,从我国的国家资源安全系数上也可以看出。,对于资源环境安全,中国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系列国家分类),改革开放后中国环境问题的起因,(1)与工业化有关 (2)与城市化有关 (3)政府优先发展经济的倾向过强 (4)劳动生产率较低 (5)能源利用率较低 (6)粗放式的生产方式 (7)其他方面的原因,(1)与工

16、业化有关,从工业化的推进速度看,中国高速度的工业化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环境问题呈暴发的趋势;从工业化发展的过程看,工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先轻工业和加工业(对环境污染较轻),后基础工业、重工业(对环境污染较重)的发展模式,而我国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基础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工业结构趋于重型化。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走的是一条由投资需求带动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增长道路。80年代,增长战略有所调整,转向由消费需求带动的、以轻工业为主的增长道路。进入90年代,增长战略又重新转向由投资需求带动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增长方式。重工业以能源和矿产为主要原料,由此导致资源消费的速度加快和环境负荷加重;从我国工业化的组织方

17、式看,也不利于遏止环境污染和破坏。,(2)与中国的城市化有关,具体表现在:一、快速城市化本身加剧了环境问题;二、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基本上走的是外延式扩张的道路,在侵占大量耕地的同时,土地利用率却很低,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三、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度,从而直接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四、在高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相对落后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3)政府优先发展经济的倾向过强,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11月的“新闻调查”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当主持人问一个因污染环境被判刑的厂长为何犯罪时,厂长回答说上级要求不严;当主持人再问

18、主管市长为何要求不严时,市长说他既管环保又管工业,如果要发展工业就难免污染环境,要避免工业污染就难以发展,但为了本市的财政收入,就不能在环保上很严格地要求。,(4)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依据世界劳式组织(ILO)2003年8月31日最新报道,2002年,美国劳动生产率为60728美元,欧洲国家平均为43034美元;亚洲地区的香港为47142美元,居亚洲之首,平均每小时为20.61美元;而对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珠江三角洲为10600美元,长江三角洲为9500美元,京津环渤海为6800美元。中国三大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平均为8900美元。基本结论是:长江三角洲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平均的15.6%、欧洲平

19、均的22.1%、香港平均的20.2%。,(5)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6)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以及40%的水泥,而创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2007年我国创造的GDP占世界的6%,消耗的钢占世界的30%,煤35%,水泥50%。投入产出比明显低于国际水平。中国经济每创造一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G-7国家平均水平的5.9倍,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 倍,日本的11.5 倍。在我们消耗的这些宝贵的资源中,有多少是被白白浪费掉的呢?,(7)其他方面的原因,公众的环保意识偏低、脱贫致富与保护环

20、境的矛盾比较尖锐、环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环保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失灵、道德滑坡、消费主义文化的扩张、对眼前经济利益的追求等都加剧了环境破坏。 所有这些导致的结果怎样呢?,A:中国的发展成本过高,世界平均发展成本 = 1.00 中国平均发展成本 = 1.25 牧业活动成本 (中国 : 世界) 1.02 农业活动成本 (中国 : 世界) 1.08 林业活动成本 (中国 : 世界) 1.10 采矿业活动成本 (中国 : 世界) 1.31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中国 : 世界) 1.32 区域开发成本 (中国 : 世界) 1.25 可持续能力培育成本 (中国 : 世界) 1.20 土壤侵蚀速率 (

21、中国 : 世界) 1.40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中国 : 世界) 1.17,B:生态赤字严重,在1985年到2000年15年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平均年增长为8.7%。如果令“名义国民财富”等于100%,当扣除损失成本和借用成本(生态赤字)后,15年来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只是名义财富的78.2%,也就是说财富虚数是21.8%,意味着GDP实际的年均增长率不是我们说的8.7%,而是6.5%,即每年平均有2.2个百分点是虚数。 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向媒体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结果表明,20

22、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说明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4、中国环境问题的未来,未来50年社会经济将由工业化“起飞”阶段迅速向成熟阶段演进,城市化将进入加速阶段;人口增长面临三大高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突显,人口压力加大;工业化、城市化和新的人口增长必将对资源和环境施加更大压力;21世纪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短缺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资源供需形势更加严峻;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社会经济发展进入生态环境的强性约束阶段。 这种预测有道理吗?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主要原因除了上面所述的中国环境资源的状况外,

23、还有下列几方面的原因:,A:中国社会下阶段的发展处于矿产品使用强度高峰期,中国目前正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增长不可避免。如果以每一万元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中,含有对矿产品的使用量作为对矿产品的“使用强度”的话,经济学家们发现:在人均GNP处于1000美元2000美元时,对矿产资源的使用强度最大,这实际上相当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是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时期。对于中国,今后20年30年,正好是人均GNP处于10002000美元的时期,即处于矿产品使用强度高峰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增长仍然需要大量的物质性投入,特别是矿产品的投入,以支持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发展。这可以从

24、下面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未来形势的介绍中看出。,B:大宗矿产与主要矿产资源除煤以外,不足问题已经很突出,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基本能保证,但大宗矿产与主要矿产资源除煤以外,不足问题已经很突出。根据地矿部材料,2010年在45种重要矿产中,可能保证的只有23种,不能保证需长期进口补缺的有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镍、金、银、硼、硫铁矿等10种,资源短缺主要靠进口的有铬、钴、铂、钾盐、金刚石5种。到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可以保证需求的仅有6种矿产,矿产对2050年的发展目标完全没有保证,相当部分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保证程度偏低,关健矿产资源与石油能源紧缺的状态将会走向全面严峻。,C:实现赶超

25、战略的资源形势严峻,这种对未来的预测不能说没有道理。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 天然气占0.7%, 铁矿石不足9%, 铜矿不足5%, 铝土矿不足2%。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美国增长3%,中国增长8%,需要68年才能实现与美国相同,如果美国增长4%,我国增长7%,中国需要118年才能赶上美国。到201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6亿吨,到2020年将达到2.5-3亿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的环境资源以及世界的环境资源是不允许的。,D、中国的环境形势也是异常地严峻,2005年

26、1月27日,在瑞士达活斯正式发布了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这项研究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专家完成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全球144个国家或地区中,芬兰位居中第一,列第二到第五的国家分别是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中国位居中第133位,全球倒数第14位。这一评估结果表明,中国的环境问题相当严重。,图 1990-2003年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图 中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变化趋势,一句话:,我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资源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鉴此,需要我们针对中国环境资源问题的成

27、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实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二、从经济增长观到可持续发展观,1、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及其缺陷 2、增长不等于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及其缺陷,社会发展就成为一种经济行为,经济客体成为发展视界的唯一或主要选择,经济增长的具体标准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社会发展仅仅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社会也就进步了,社会发展的程度也就提高了。这是传统的经济增长观。,2、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大多数人渴望的目标,通过经济发展获得社会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希望所在。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观注重近期和局部的利益,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忽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8、很可能会带来人口膨胀、过度城市化、分配不公、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环境危机等,也就是带来“有增长无发展”、“无发展的增长”或“恶的增长”的结果。 巴西的例子;中国的增长是“有增长无发展吗” ?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支持系统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战略监控的统计基础 (5)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 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

29、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 本区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其他或全球发展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六大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 环境与发展的平衡;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利已与利他的平衡; 可持续供给与理性消费平衡; 物质生产与精神富足的平衡。,(2)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支持系统,一、生存支持系统实施SD的“临界基础” 二、发展支持系统实施SD的“动力牵引” 三、环境支持系统实施SD的“约束限制” 四、社会支持系统实施SD的“组织能力” 五、智力支持系统实施SD的“科技支撑”,(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可

30、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4)可持续发展战略监控的统计基础,一、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达到动态平衡 二、人均财富不因世代更迭而下降 三、科技进步应抵消投资边际效益递减 四、森林采伐率与营造率保持平衡 五、草原牧养量不超过载畜量 六、水生生物捕捞不超出种群自然增长的“可补 偿部分” 七、淡水资源的使用量与还原量保持动态平衡 八、土壤人为侵蚀强度与土壤保护能力相平衡,九、 耗竭性资源的“消耗量”与“补给量”平衡 十、 温室气体的释放与固定保持平衡 十一、废弃物的产生量与其资源化保持平衡 十二、环境的污染率与

31、治理率保持平衡 十三、“生态服务”价值与人造资本价值的比率保 持平衡 十四、区域的“环境与发展”保持平衡 十五、国家的“效率与公平”保持平衡,(5)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怎样?,一个可持续社会能够抑制人口增长并使之稳定。 一个可持续社会将保存其生态基础,包括肥沃的土壤、草地、渔场、森林和淡水地层。 一个可持续社会将逐渐减少或停止对矿物燃料的使用。 一个可持续社会在任何意义上说,都将变得更有经济效率。 一个可持续社会将拥有与这些自然、技术和经济特性相和谐的社会形成。 一个可持续社会将需要信仰价值和社会范式的转变。 一个可持续社会将需要在其他社会的可持续性基础上与其他社会进行合作按照他们的环境不同。,三

32、、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1、不能走“抑制增长”或“零增长”的道道路 2、不能走“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道路 3、应该走“边发展经济,边保护环境”的道路,1、不能走“抑制增长”或“零增长”的道路,世界银行规定:低收入国家875美元;中低收入国家876-3465美元;中高收入国家3466-10725美元;高收入国家10728美元。 中国2007年2460美元,属中低收入国家。 与世界的差距:1%(1978年GDP占世界的)6%(2007年)20%(中国占世界人口)。,2、不能走“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道路,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先污染后治理 发展中国家不能因循发达

33、国家走过的道路,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回顾,走的是“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之路。美国是当其人均GNP达到11000美元(1980年不变价格)、日本是在其人均GNP达到4000美元时,才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的。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走着一条“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经济,从而造成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同步增长。不过,他们的上述道路走通了。,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发展中国家不能因循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主要原因在于:在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开始就遇到了资源和环境难题。

34、如果发展中国家不顾这些难题,片面地发展经济,照原样推广发达国家的消费文明,很可能会导致在工业化的初期或中期、在人均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造成资源的快速耗竭和环境的巨大破坏,使得库兹涅斯曲线前半部分环境退化的上升区段变陡,达到与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相同时的环境退化的指标上升,所积累的环境危害量更大,推迟了倒U形曲线转折点的来临。而且即使这一转折点来临之后,由于倒U形曲线前半部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就需要更长时间和更高费用来改善,所以要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应的人均收入和环境指标,就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当环境破坏使得环境呈现不可逆时,发展中国家就不能完成“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改善环境”的目的,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

35、库兹涅斯曲线,从而导致“低收入高污染高收入高污染更高收入更高污染低收入高污染”的恶性状态,导致经济和环境两者都不能持续发展。,3、应该走“边发展经济,边保护环境”的道路,就是采取主动的环境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多地实现社会公平。虽然前几十年造成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但是,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走上一条持续发展之道。绿色改革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其核心点是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这导致的结果是怎样的呢?,结果:,在增长经济的同时,能够降低环境库兹涅斯曲线的弧度,在倒U型曲线上找到一条水平的通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在下图中M表示环境资源阈值,环境保护

36、的目的就是使A曲线的弧度不断降低,如曲线B和C。,判定“环境与发展”均衡程度的Commaner方程,科玛奈尔方程,经过改进后可以用来判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均衡程度。该方程如下: I = (PG/PR/GE/R ) / E(10)/R(10) I为环境污染指数;P为区域人口;G为区域的GDP;R为区域消耗的资源总量;E为区域排放的污染物;E(10)为世界前10名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 R(10)为世界前10名国家应用资源总量。 当人口P保持不变(零增长),而G大量增加的条件下,为保持I的不变或下降,必须大量应用先进技术促进单位GDP利用资源量的大幅下降以及单位资源所产生的污染物的大幅度下降去实现

37、。以此去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与发展的均衡程度,并且用以证实Kuznets倒U曲线的成立。,不同的选择将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四、从可持续发展观走向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要转向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3、“十一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为什么要转向科学发展观,(1)城乡收入差距 (2)地区收入差距 (3)行业收入差距 (4)绝对相对贫困 (5)人口就业失业 (6)物价房价股价 (7)基本民生产品 (8)贪污腐败盛行 (9)伦理道德水平,(1)城乡收入差距 根据统计2.57-3.33;有人认为是5-6倍。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印度、巴西。,2007年的数据,(2)地区收入

38、差距(2007),(3)行业收入差距(07年7.8 亿劳动人口),高收入和低收入行业,最高排位:证券;航空;其金;软件;电脑;烟草;银行;管道;电信;新出;水运;专技;研实;石油;电力。 最低排位:畜牧;农业;林业;要藤;纺织;食品;渔业;餐饮;环卫;非金矿业。,(4)绝对相对贫困,美国是这样定义贫困人口的:按照3亿人口计算收入排在后面12.5%的为贫困人口。欧盟规定人均/60%的为贫困人口。 中国07年:785元1479万人;1067元4320万人;1300元8000万人。 按照美国的标准,中国有2亿贫困人口;按照欧盟标准,中国有7亿贫困人口。 上述数据说明什么?,(5)人口就业失业,这方面

39、就不用多说了。,(6)物价房价股价,(7)基本民生产品,教育:因学致贫;教育不公 医疗:因病致贫;医疗不公 社保:严重不足。,(8)贪污腐败盛行,(9)伦理道德堕落,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以人为本; 全面; 协调; 可持续; 五个统筹。,“以人为本”的内涵,惠及全民福祉; 保障基本人权; 创造机会平等; 男女平等参与; 弱势群体救助; 文明共建共享。,全面发展的内涵,“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 “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结构的全面管理。,“协调”发展的内涵,“发展动力、发展质量、发展公平”的有机协调; “发展数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

40、”的有机协调; “点状发展、轴状发展、面状发展”的有机协调; “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有机协调; “个体利益、团体利益、整体利益”的有机协调。,协调度的识别,人际(代际)、区际的协调;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 自由竞争与有序规范的协调; 开拓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协调,持续度的衡量,生态赤字为零、环境协迫为零、生态价值与生产价值的比率为变化为零; 向自然索取与对自然回馈相平衡,建立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机制; 充分尊重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同时担负为后人扩大更多文化积累的责任; 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持续能力建设。,“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

41、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改变现阶段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城乡差距持续扩大的状况,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资金投入比重,改革土地征占制度,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统一城乡税制,从根本上治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公正对待农民式,让进城农民融入城市,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切实改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通过“三化”工业化、城

42、市化、市场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就是鼓励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并继续发挥优势,支持和帮助内地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适当发展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实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实施知识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差别,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只有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失业、贫困、社会保障、国民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以及社会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保证经济

43、的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既定目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人口的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需要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确定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应该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和能量交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

44、经济的振兴。为此需要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制定应对国际经济磨擦的战略和政策,提高出口商品档次和质量,建立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关系,打破加入WTO不利条款的负面影响,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提高国际援助改善贸易环境等。,3、“十一五”规划纲要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在指导原则方面: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2)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3)“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为止走过的所有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西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 美莱斯特布朗,让我们携手共同保护环地球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