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702800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辛店镇辛店村小学王爱云 (2)精品教育.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空城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能复述课文。3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2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及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查找三国演义相关图片、音像资料;准备推荐给学生的名著名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了解本文故事的背景。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幽默故事,导入新课 1、孩子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个“三国迷”。一天,村子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空城计。三国迷实在想看,可是家里没人看门咋办呢?他突然灵

2、机一动,敞开大门,点亮烛火,看戏去了。原来,他用的也是“空城计”啊!看完戏回来,家里的东西完好如初,三国迷大喜。隔了不久,村里又唱戏。这回三国迷又照上回如法炮制。可是,等他看戏回来,不禁放声大哭,原来连家里的大门都被小偷卸掉了。他气得大骂诸葛亮,偏巧让一个说三国的把式看见了,知道原委后,那把式捧着肚子大笑道:“孔明哪里是大蠢货,大蠢货正是你自己啊。你再翻翻三国演义,要是找到孔明两次用空城计,我认你被偷的帐!” 三国迷听了,不知咋回答。2、孩子们,故事里的“三国迷”两用“空城计”,最后吃了大亏。大家知道空城计出自哪里吗?没错,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是如何

3、成功施用空城计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二十二课空城计。二、学习字词,理通文意。(一)朗读课文,学习字词。1、会认的:司马懿 旌旗 鹤氅 纶巾 遂 司马昭 汝辈 远遁 瑶琴会写的:隐匿 擅自 谨慎 丞相 彼此 玄机 擒拿A、注意 “旌”“氅”“丞”这三个字是后鼻韵。B、 “氅”“昭”“擅”“丞”是翘舌音。“遂”是平舌。C、 “隐匿”的“匿”是鼻音。D、 “纶巾”的“纶”可不能读成ln,“玄机”的“玄”也不要能读成“xin”去了。F、 “谨慎”的“慎”字里边是三横,不要少写了一横。G、 “丞相”的“丞”下边有一横,不能弄丢了。2、积累词语:蜂拥而来 尽皆失色 尘土冲天 笑容可掬 焚香操琴 旁若无人

4、抚掌而笑 神鬼莫测(二)朗读课文,读通、读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大家想想,本文的语言与我们平常阅读的白话文有区别吗?与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区别吗?是的,这篇文章的语言既不是白话文,也不是纯粹的文言文,它采用的是半文半白的语体,既有白话的通俗,又不失文言的典雅,可谓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请大家把课文再轻轻地朗读一遍,注意细细体味其语言特色,并给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1、指导朗读、理解较复杂的文言句子。A、汝辈岂知?宜速退。“汝辈岂知?”的“汝”是“你”的意思,“汝辈”意为“你等”;“宜速退”的“宜”是应当的意思,所以两句连起来意为:你等怎么会知道?(我们)应该速速退兵。此句应

5、表现出司马懿对儿子的斥责、蔑视,其语气和停顿可这样处理:汝辈岂知?宜/速退。B、“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句中“盖”是句首语气词,可不译,“用之”指用上面的计策。一句可理解为:我并不想这样冒险,只是因为不得已才采取这个办法。所以这一句的停顿应该这样: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C、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这个句子较长,但意思浅显,我们可这样断句: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D、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句中的兴、苞分别指关兴、张苞,“彼”就是“那里”的意思。根据文意,这个句子应该这样停顿: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E、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句中的“若”就是“如果”的意

6、思,“走”应理解为逃跑。根据文意,这个句子该这样断句: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F、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一句中的“得不乎”是文言文中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恐怕吧。“为所”是被动句式。根据句意,这个句子可这样朗读: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G、文章结尾那首古诗: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兵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则是章回小说语言表达特色之一。三国演义也是章回小说,结尾处一般用一首七言古诗概括全文。让我们再把这一首诗读读吧!孩子们,文言句子,言简意丰,韵味十足,唯有多读,你才能领略到古文的无穷魅力。2、理解文言词句。A、文中出现的“孔明”“亮”“丞相”都是指诸葛亮。“

7、孔明”是诸葛亮的字,“亮”是他的名,而“丞相”是他在蜀国的官职。B、 “尽皆失色”的“皆”,是指“都”,整个词意为:全部都变了脸色。文中还有这几个地方出现的“皆”字,也是“都”的意思。(PPT显:尽皆隐匿 皆不敢进 尽皆退去 众皆惊服曰)“尽皆隐匿”就是指全部都隐藏起来;“皆不敢进”是指全都不敢前进;“尽皆退去”则指全部都退去。C、文中的“曰”都是“说”的意思。D、文中的“吾”就是“我”的意思。在“吾自有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吾非行险”“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这些句子中的“吾”都是“我”的意思。E、“鹤氅”是指:鸟羽制的外衣,也泛指大衣,外套。 “纶巾”是指古代用青

8、丝带做的头巾,相传三国蜀诸葛亮在军中服用,故又称作诸葛巾。F、“凭栏而坐”中的“凭”是靠着的意思,所以整句意为:靠着栏杆坐下。G、“何也?”就是“为什么?”的意思。H、“必不能远遁”一句中的“遁”也是逃走的意思,整句意思为:必定不能逃跑多远。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了解小说的基本常识我们知道“空城计”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阅读小说,我们可要了解一些小说的基本常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又是其核心要素。1、那么,在空城计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些什么人物呢?谁是主要人物?这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孔明、众官、二小童、司马懿、司马昭、蜀军士、魏军。主要人物是:孔明。2、小

9、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下面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试着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四个阶段吧!是的,故事情节的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2)请大家试着根据这个故事提纲,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同桌听听。3、小说的环境,即故事发生的背景,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空城计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怎样的呢?嗯,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阅读了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那是蜀后主刘禅统治年间的事,诸葛亮在整顿好内政以后,兴师北伐时,因为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为挽救危局,他急忙分派各将布署回撤事宜。分拨已定,诸葛亮自引50

10、00兵退向西城搬运粮草。就在诸葛亮刚到西城不久,忽有10余骑飞马报说:司马懿引大军15万,望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5000军,已分走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人在城中。空城计正是诸葛亮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奇险之策。四、细读课文 品味人物孩子们,在空城计这个故事里,出现了那么多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看来大家都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太聪明了,真是神机妙算。确实,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诸葛亮完全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这正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它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

11、、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智慧。在空城计这个特殊的故事里,除了智慧,我们从诸葛亮身上还可看到更加丰富的性格内涵。文章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细细地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说说孔明是个怎样的人。(一)学习下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PPT显示图片)孩子们,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空城计”一节的相关剧照,请问,你们能从中迅速地找到诸葛亮吗?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呢?(衣着、动作、神态)1、(1)他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 “披鹤氅,戴纶巾。”(2)他有什么动作呢? “凭栏而坐,焚香操琴。”(3)他

12、的神态怎样呢? “笑容可掬”“抚掌而笑”( A、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B、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文中两次写到了孔明“笑”的神情,两次笑的内涵一样吗?A、笑容可掬这是大兵压境时,为迷惑敌人,而故作镇定、轻松的微笑。(师生模仿)孩子们从刚才的表演,有什么体会呢? B、那抚掌而笑又有什么内涵呢?抚掌而笑是诸葛亮见魏军已远去,其悬空的心方得落下,是计谋成功后如释重负的庆幸的笑。(师生模仿)(4)那从诸葛亮的衣着、动作 、以及“笑”的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处乱不惊、临危不惧)(5)学习文中的语言描写。A、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

13、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兵临城下,能果断决策,镇定安排,可见孔明确实是足智多谋。B、孔明释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是诸葛亮在事后向众人解释用此计得以成功的原委,从中可见诸葛亮真是料事如神,神机妙算。(6)看来,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可以很好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理解次要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衬托、侧

14、面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1. 了解司马懿的性格,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1)孩子们,空城计的主角当然是诸葛亮,在他智慧的光环下,对手似乎都变得愚钝了,其实不然。我们了解到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司马懿先前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可见他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大将,并非平庸之人。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结合文中对他的描写,大家来说说,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A、从“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这一句中,可看出司马懿是一个疑心病极重的人。B、从“汝辈岂知?”一句,可看出,司马懿听不进别人的劝告,骄傲自负,刚愎自用。(2)像司马懿这样老谋深

15、算的大将,却中了孔明之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这更能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像这种表现手法,我们把它叫做:侧面烘托。2. 了解众官的反应和见识,体会衬托的作用。孩子们,兵临城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巧施妙计,其他人的表现呢?请大家找出相关语句读读,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1)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众官听到司马懿压城而来时,早吓得六神无主,与诸葛亮的镇定自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诸葛亮的临危不惊。文中像这样对比的地方还有,如:(2)众官 “无不骇然”与诸葛亮的“抚掌而笑”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诸葛亮的临危不惧;(3)众曰“若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与诸葛亮的妙计退敌形成鲜明的对

16、比,更衬托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种表现手法,我们把它叫做:对比(也叫反面衬托)(三)、归纳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再加上心理描写,这就是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还可用侧面烘托,对比衬托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四)小练笔下面,请大家看这个镜头,这是刘翔叔叔在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瞬间。那么,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物,运用刚才学习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片断吧!(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表现现手法,刻画出画面中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能多种方法并用更佳。)孩子们开始写吧!五、总结故事 拓展阅读1、孩子们,还

17、记得上课初老师给你们讲的那则幽默故事吗?为什么“三国迷”两用“空城计”最后吃了亏,而诸葛亮却能巧施空城计化险为夷呢?(知己知彼出其不意百战不殆)正如诸葛亮自己所说,此计乃不得已而为之,一次成功已算侥幸,怎能一而再地使用呢?笑话里那三国迷吃亏就亏在没有真正懂得“空城计”的要领,所以他还算不上真正的三国迷。2、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孩子们一定更喜欢诸葛亮了吧。可我们仅靠一篇课文,要了解一个历史名人是不全面的,有关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呢,比如说“三顾茅庐”“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三气周瑜”等等。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名著,我们用心地去阅读其文本,较看电视剧、动画片,会有更多美的体验,品读原文,会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孩子们不妨就让三国演义这本书陪你度过这个暑假吧!在此书所描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可敬可叹的人物以及他们精彩生动的故事呢!(PPT:播放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画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3、师推荐几本书: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送九个字:读书好 读好书 好读书。六、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将课文改写成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演。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咱们就上到这儿,再见!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