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出版社.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6856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17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出版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中央电大出版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中央电大出版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中央电大出版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中央电大出版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出版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出版社.ppt(1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央电大出版社,主编:王绪君 本校主讲:朱皖元,管理学基础,文字教材:管理学基础,教学要求,一、本课程为5学分,学时为90,面授10次。 二、闭卷考试、题型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 计算和简答。 三、教材共分五篇十四章。,管理学基础课程说明,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工商管理类专科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90学时,5学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概论:管理与管理学 及其形成与发展; 二、计划与决策; 三、组织与人事; 四、领导与激励; 五、控制与协调。,主要学习资源:,校本部: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自 主学习

2、室 开放教育学习平台、网上资源库 省电大:管理学基础课程主页 中央电大:管理学基础网上课堂 优秀网站:中华企管网、21世纪管理频道、 时迈管理中心,学习方法介绍:,1、业精于勤,荒于嬉时间管理 2、网上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3、管理的技能是可以传授的转变观念 4、作业是完成学业的基础及时写作业 5、多问、多观察、多思考联系实际 6、讨论、小组活动非常重要参与第一 7、主动参与、时间观念、联系实际、从自己做起,课程考核,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网上学习(提问、讨论、E-MAIL等)、小组讨论、期中测试(20%) 期末考核:全国统考、闭卷(80%) 形成性考核更重要。 共同努力,

3、超越自我,“今天的学子,明日的人才”。,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由于它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技术学、计算机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学习目的:一、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一般掌握: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构成 三、一般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管理的作用,管理的概念,一、管理概念包含的几层意思: 1、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

4、体活动 2、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围绕着一共同目标 4、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 5、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概念的解释: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 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 活动。,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任何一种组织的生产活动中都必须进行的活动,此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此为管理的社会属性

5、,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 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它以反映管理 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就是 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 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外部环境的特征: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社会、政治、经济、科学 技术、 文化教育、自然地理 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管理的职能,计划 决策 组织 人事 领导 激励 控制 协调,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P 1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P 14,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的:一、重点掌握:1、行为科学 2、战略管理 3、企业文化 二、一般掌握:1、梅奥及霍桑实验 2、人际关系学说 3、行为科学理论 三、一般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的科学。 侠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 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 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 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

7、理决策和行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长期 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 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 化。,1,2,3,1:企业精神、2:制度文化、3:物质文化,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 经验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其创始人为法约尔。其主要特点是把 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其 认为,无论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 职能是共同的。,经验学派,其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 题。其实质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 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 径。,系统管理学派,其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

8、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织,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决策理论学派,其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管理科学学派,其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 决策和决策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 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 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 的系统。,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

9、对正确的方法,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那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现代管理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及作品,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第三章 计 划,学习目的:一、重点掌握 1、计划工作 滚动计划法的概念 2、计划工作的特点 二、一般掌握 1、计划工作的程序 2、编制计划的方法 三、一般了解 计划的种类,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

10、标的方法。 “5W+H”,计划工作的特征,* 目的性:旨在有效地达到目标 * 主导性: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 普遍性:计划的普遍意义 效率性:贡献费用其他成本 经济利益、非经济利益,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主导性,管理其他职能的效用发挥如何,首先取决于计划工作。,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 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对组织目标所做贡献扣除制度和执行计划所需要的费用和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其不仅要从经济方面考虑,且要从非经济方面加以考虑。,计划的种类,一、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 宗旨 社会对组织的基本要求 目标 期间的具体成果 策略 确立组织的基本长

11、期目标 政策 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程序 办事手续 规则 对具体行为的规定 规划 综合性的计划 预算 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计划工作的程序,*A机会分析 *B确定目标 *C制定计划的前提 *D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E评价各种方案 *F选择方案 *G制定派生计划 *H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机会分析,估量机会是在实际的计划工作之前就着手进行的,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的估计,并全面清楚地了解这些机会。根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搞清楚自己所处地位,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同时,还应该弄清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数有那些,并对可能取得的成果进行机会成本分析。,确定目标,制订重大计划的第二个

12、步骤就是确定整个企业的目标,然后确定每个下属工作单位的目标,以及长期的和短期的目标。计划工作的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效果。,制定计划的前提,一个计划往往有几个可供选择的方 案。选择方案,不是找可供选择的方案, 而是减少可供选择方案的数量,以便对 最有希望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各种方案,在找出了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明确了它们的优缺点后,下一步就是根据前提和目标,权衡它们的轻重,对方案进行评估。根据组织的目标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案。,选择方案,选择方案就是选择行为的过程,正 式通过方案。选择方案是做决策的关键。,制定派生计划,派生计划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做出决策之后,就要制定派生计划。

13、基本计划要靠派生计划来扶持。,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在完成上述各个步骤之后,最后一 项便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 以大体反映整个计划。预算实质上是资源 的分配。,编制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法 网络计划技术法 又叫关键路线法、统筹法 线性规划法,滚动计划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是在每次编制和修订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延伸。,第四章 目标管理,学习目的:一、重点掌握 目标、企业目标、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标管理的优点

14、、局限性 二、一般掌握 企业目标的性质 目标管理的特点 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三、一般了解 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目标,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 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 向。,企业目标,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 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 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 想的具体化。 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彼得德鲁克,企业目标的特征,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多重性 主要、并行、次要的目标(戴维斯) 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资和财务资源、可赢利性、经理人员的业绩和培养、工人的工作和态度、社会责任心等八个领域(彼得德鲁克) 层次性 变动性,确定企业

15、目标的原则,现实性原则 关键性原则 定量化原则 协调性原则 权变原则,目 标 管 理,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具体而言,目标管理是一种通过科学的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运用系统论的思想,通过目标体系进行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民主的、强调职工自我管理的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强调成果,实行“能力至上”。 企业经理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整体。 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的应用,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标建立 *目标分解 *目标控制 *目标评定与考核,目

16、标建立,它是目标管理实施的第一阶段。建立企业目标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和宗旨,并结合企业内外环境决定一定期限内的工作目标。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要求企业员工参与目标的设立。 常见的目标制定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目标分解,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目标和个人目标。要使所有员工都乐于接受企业的目标,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四原则:体系要严密、重点要突出、职工要参与、审批要严格,目标控制,为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目标进行一定的修正。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利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

17、的关键。,目标评定与考核,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及个人目标的完成情况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定、领导评审。通过评价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目标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目标管理的优点,*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能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的局限性,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励标准很难统一 企业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第五章 预 测,学习目的:一、重点掌握 预测的概念 预测的方法 定性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 二、一般掌握 预

18、测的作用 预测的基本步骤 三、一般了解 预测的类型,第一节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断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象。 预测是计划工作的基础环节,为计划提供科学依据。,预测的类型,按范围,可分为宏观、微观经济预测 按内容,可分为:市场预测、技术预测、经营绩效预测、经济形势预测等 按性质,可分为定性与定量预测 按时间跨度,可分为长、中、短预测,第二节 预测的程序与方法,一、预测的程序:,确 定 预 测 目 标,调 查 收 集 整 理 资 料,评 价 预 测 结 果,进 行 预 测,选 择 预 测 方 法,提 交 预 测 报

19、告,二、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 、群众评定法。 定量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法、替代效应模型,定性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判断。其一般适用于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资料的条件下。 其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 、群众评定法。(P 90-91),定量预测法,其是指运用数学模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定量预测是可取的。 其种类有: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模型、投入产出法、替代效应模型。(P 91-92),

20、时间序列法,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的时间序列,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方法。其主要用于短期预测。 种类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 平滑法。,回归分析法,利用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式来进行预测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反映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因而可以说是一种本质上的预测,且预测的准确度比较高。,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回归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中,往往要预测的变量和因果变量都不止一个,且它们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这时就需要将多个回归方程联立求解。其是一种从数量上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方法,是统计学、数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投入产出法,其是一种更全面、更细致地对经济变量

21、进行预测的工具。其核心是一张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而精心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其主要用于宏观经济预测和宏观经济计划的编制。,替代效应模型,其是一种进行技术预测时常用的定量预测技术。一般地,利用其来预测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下如何去取代现有的技术或产品,如预测数字电视机对传统电视机销售量的影响。,预测的作用,为企业计划和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 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策略 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第六章 决 策,重点掌握:决策、决策目标的概念、决 一般掌握:决策的作用、原则 一般了解:决策的基本程序、决策的类型,策的特征、决策方法

22、,第一节 决策的作用与原则,决策的含义与作用 决策的类型:按重要程度,有战略、战术、业务决策;按重复程度,有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按可靠程度,有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分级原则、集体和个人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效用原则。,决策,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目标,决策目标就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决策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的。 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赫佰特 西蒙,决策的特征,超前性 目标性

23、 选择性 可行性 过程性 科学性,超前性,任何决策都是针对未来行动的,要求决策者具有超前意识,思想敏锐,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适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目标性,决策目标就是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无目标的决策或目标性不明确的决策,往往会导致决策无效甚至失误。,选择性,决策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通过比较评定来进行选择。,可行性,决策所做的若干个备选方案应是可行的,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方案切实可行。,过程性,决策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分析判断过程。,科学性,它要求决策者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做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决策。,第二节 决策程序,确定决策目标 拟订备选方案 评

24、价备选方案 选择方案 实施方案,第三节 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 (思维共振法) 特尔菲法 哥顿法 淘汰法 环比法 归类法,(P 105-107),定量决策方法,确定型决策 (盈亏平衡点法) 风险型决策 (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法 (冒险法、保守法、折中法),(p108-116),盈亏平衡点分析示意图,Q,Y,C,F,Q*V,C=F+Q*V,Y=P*Q,0,E,A,C,D,B,参见(p108-109),PQ=F+

25、Q*V Q*=F/(P-V),计算题,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F为5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v为400元,单位产品售价p为500元。试用盈亏平衡点法确定其产量Q。若企业的目标利润是10万元,那么,该企业至少要维持多大的生产规模?,1、,2、,所以,达到盈亏平衡时的产量为5000件,若要实现10万元的目标利润,该企业至少要维持6000件的产量。,计算题2,若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两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一般和畅销三种市场状态,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75,97,20*0、2,70*0、3,100*0、5,10*0、2,50*0、3,160*0、5,97,甲方案的期望

26、值=20*0、2+70*0、3+100*0、5=75 乙方案的期望值=10*0、2+50*0、3+160*0、5=97 乙方案的期望值大于甲方案的期望值,所以选择乙方案,计算2解答,计算题3,某企业计划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制造成本、产品性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也不同。,试用冒险法、保守法和折中法分别选出最佳方案。(假设最大值系数为0、7,计算题3,(1)冒险法:max60,70,90=90, 选择方案 C (2) 保守法:max20,10,0=20, 选择 方案 A (3) 折中法:最大值系数为0、7,最小值系数为0、3 各方案的加权平

27、均值为: 方案A: 60*0、7+20*0、3=48 方案B: 70*0、7+10*0、3=52 方案C: 90*0、7+0*0、3=63 方案C的加权平均值是63,为最大,选择方案C,第七章 组织概述,1、重点掌握: 组织的概念、 组织工作的原则 2、一般掌握: 组织的类型 组织的作用,组织的概念,管理学中,组织的含义可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来理解。静态方面,是指组织结构,即反映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动态方面,是指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就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巴纳德,组织的特征,组织使一个人为的系统 组织必须有特定的目标 组织必须有

28、分工与合作 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组织工作的原则,目标任务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利制衡原则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目标任务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权利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力的约束,利益的大小决定了管理者是否愿意担负责任以及接受权力的程度。,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企业任务目标的完

29、成,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有了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和配合,才能保证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以达到组织的整体目标。因此,企业在设置管理组织结构时,既要有分工协作,又要使组织精干的原则。1、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即符合精干的原则。2、要注意发挥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的作用。3、要加强管理职能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管理幅度及管理层次的原则,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一般来说,管理幅度不能太宽,以46人为适。同时,从管理效率的角度看,每一个企业不同管理层次的主管,其管理幅度也不同。总之,由于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成次的多少成反比关系,因此在确定企业的管理成次时,必

30、须考虑到有效管理幅度的制约,统一指挥的原则和权利制衡原则,统一指挥,是指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权力制衡是指,无论哪一级领导人,其权力运用必须受到监督,一旦发现某个机构或者职务有严重损害组织的行为,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制止其权力的运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或调整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又要有必要的权力分散。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分权则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组织的类型,组织的类型: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企业的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

31、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非正式组织常出于某些情感的要求而采取共同的行动。,组 织 的 作 用,组织是帮助人类社会超越自身个体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 组织职能的发挥是实现管理功能的重要保证 组织是连接企业领导与职工、企业与环境的桥梁,第八章 组织结构,重点掌握 概念:集权、分权、授权、管理成次、管理幅度 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 一般掌握 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 部门的含义及划分部门的方法 、授权的原则 一般了解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确定的因素 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概 念,1、集权:是指决策

32、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2、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3、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4、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5、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组织结构形式,1、直线制组织结构P141 2、职能制组织结构P142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U型)P143 4、控股型组织结构(H型)P143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M型)P144 6、矩阵制组织结构P147,直线职能制,又称U型结构,她是以权力集中于高层为特征的组织结构。其基本特征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

33、照功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部门,每一个部门又是一个垂直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系统由企业最高领导直接进行管理。 优点: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按总体设想,投资到最有效的项目上去;有利于产供销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调。 缺点:高层领导者陷于日常经营活动,疏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由于行政机构越来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越来越困难,造成体制僵化,管理成本上升。(见书141图81),事 业 部 制,它是一种分权结构。 优点:权力下放,有利于高层领导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问题;各事业部独立核算,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各事业部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便于培训管理人才。 缺

34、点:容易造成机构重叠,管理人员膨胀,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独立性强,容易忽视增体利益等。,矩 阵 制 组 织 结 构,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 优点: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针对特定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有利于信息交流,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缺点:项目组是临时的组织,容易使人员产生短期行为;小组成员的双重领导问题会造成工作中的矛盾。,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分析制约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职能分解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框架设计 组织运行保障设计 反馈与修正 (见书137

35、141),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决策的数量 决策的范围 决策的重要性 决策的审核 (见书151),部门,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划分部门的目的,在于确定组织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以求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有效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划分部门的方法,按人数划分 按时间划分 按职能划分 按产品划分 按地区划分 (见书153),授权的原则,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明确责任 不越级授权 授权要适度 (见书152),第九章 人员配备,1、重点掌握: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考评的 内容及培训方法 管理人员的选聘与考评的程序 及方法 2、一般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 管理人员需

36、要量的确定 3、一般了解: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较高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当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良好的决策能力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富于风险精神 健康的身体素质 (见书165),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德、能、勤、绩及个性的考核。德:包括思想政治、工作作风、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水平 等方面。 能:指员工从事工作的能力,包括体能,学识和智能、技能。 勤: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中的表现,包括纪律性、干劲、责任心、主动性等。 绩: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及效果。,管理人员培训方法,脱产学习 在职培训(职务轮换、零时职务) 其他方法(决策训练、角色扮演和敏感性训

37、练 (见书175176页),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与方法,制定管理人员选聘计划 进行职务分析及标准制定 发布招聘信息 搜集应聘人员(求职者)信息 对应聘者进行测试与筛选 聘任 管理人员的使用 (见书167169),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制定考评计划 考评前的技术准备(制定考评标准、选择设计考核方法与工具、选择考评人员) 实施考评 分析考评结果 反馈考评结果 (见书171172),管理人员考评方法,目标考评法 民意测验法 专家评估法 排队法 (见书172-173),人员配备原则,经济效益原则 任人唯贤原则 因事择人原则 量才使用原则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见书162-163),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组

38、织规模 业务的复杂程度 管理部门的数目 管理人员的储备需要 (见书163),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目的 了解管理者的管理业绩 掌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发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用 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 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 激励管理者 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为合理确定并适当调整管理者的报酬提供依据,第十章 领导与激励,1、重点掌握: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领导、领导班子 领导理论、 领导的素质、 领导的含义及实质 2、一般掌握: 领导的特征、领导班子的构成、领导艺术,概念,1、知识结构:是指一个领导群体中各种不同知识水 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既包括书本理 论知识,也包括实践经验。 2、能力结构

39、:领导者应当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决 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人际关系能 力、用人能力和创新能力。,领导的含义及实质,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影响力由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方面构成。 领导班子:是在一个最高领导统率下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有影响的领导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管理系统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 权变理论,领导者的素质,政治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强烈的事业 心,是现代化建设的促进派,能密切联系群众,发扬名子民主作风,大公无私,作风正派。 知识素

40、质: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能力素质:统筹兼顾的筹划能力;多谋善断的决断能力;调兵谴将的组织能力;循循善诱的协调能力;正确交流的表达能力。 身体素质: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领导的特征,1、领导是一种 活动过程 2、领导的基本自制职责 3、领导的本质 4、领导的工作绩效,领导班子的构成,年龄结构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 专业构成,领导艺术,领导决策的艺术 合理用人的艺术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领导方式,按权利控制程度,可分为集权型领导、分权型领导和均权型领导。 按领导重心所向,可分为以事为中心的领导、以人为中心的

41、领导、人事并重是式的领导。 按领导的态度,可分为体谅型领导、严厉型领导 按决策权力大小,可分为专断型、民主型、自由型领导。,第十一章 激励,1、重点掌握:激励的概念 主要的激励论 2、一般掌握:激励的作用 激励的方法 3、一般了解:激励过程 激励模式,激励及主要激励论,1、激励: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得到强化的心理状态,其作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2、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归属或承认的需要,保障或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双因素理论,1、两个问题:什么原因使你愿意干你的工作? 什么原因使你不愿意干你的工作? 2、两个因素:保

42、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相关 的因素 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的 因素 3、双因素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的比较 (224页) (赫茨伯格)(马斯洛),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提出的,它是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酬目标的理论。 激励水平的高低=期望值*效价 期望值是指职工对自己的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绩效和目标(奖酬)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 效价是指职工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既职工在主观上认为这奖酬的价值大小。,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又

43、称社会比较理论。公式为: 个人所得的报酬/个人的贡献=(作为比较的)另一个所得的报酬/(作为比较的)另一个人的贡献 ( 见书228页),激励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促进内部各组织部分的协调统一,激励的方法,物质鼓励 精神鼓励 职工参与管理 工作丰富化,第十二章 控制的基础理论,1、重点掌握:控制、前馈控制、现场控制、直接控制、 间接控制、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分散 控制、控制系统 控制的基本过程、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 要求 2、一般掌握:控制系统的特点 控制的作用 控制的基本内容,概念,1、控制:是指组织在动态变化的

44、环境中,为确保实 现既定目标, 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偏 等管理活动。控制既可以理解为一系列管 理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实施检查、监督和 纠偏的管理活动过程,即控制过程。 2、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事先控制,是指通过 情况观察、规律掌握、信息收集整理、 趋势预测等活动,正确预计未来可能 出现的问题,在其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概念,1、现场控制:又称为即时控制、过程控制、事中控制等,是指在某项经济活动或工作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而实施的控制。 2、直接控制:是指着眼于提高管理者的能力和素

45、质,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管理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工作,防止因管理不善出现不良后果的控制活动。,概念,1、间接控制:是指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偏差探究原因,并追求当事人责任使之改进工作的控制活动。 2、集中控制:是指在组织中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概念,1、分层控制:是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开展的控制活动。 2、分散控制:是指管理系统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3、控制系统:是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46、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组织系统。,控制的基本过程,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评定标准的执行情况 纠正偏差,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控制工作具有全局观念 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 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的标准 控制工作应符合有关参与人员的要求 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控制系统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具有自身的目的性 具有较强的反馈功能,控制的作用,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 控制是及时改正缺点,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的含义 控制的类型 控制的内容(控制的目的、控制的主体、 控制的客体、控制的媒体、控制系统),第十三章 控制技术与方法,

47、1、重点掌握:产品质量控制、工作质量控制、 全面 质量管理、预算、成本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预算控制的一般程序、 成本控制法的基本程序。 2、一般掌握:零基预算法及采用零基预算法应 注意 的问题。产品质量控制方法。 3、一般了解:预算的种类 零基预算法的基本程序,概念,1产品质量控制:是保证企业生产出合格产品、 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 无效劳动的重要保证。 2、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 产品质量,对在经营管理 和生产技术工作方面进行 的水平控制。,概念,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的操作和开发技

48、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了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概念,1、预算:是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预算多 数是指财务预算,因此,一般的预算是指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2、成本控制: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要求把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不断提高每一个人的质量管理

49、素质,上至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和各个部门经理,下至企业的每一位操作个人,都必须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责。 2、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必须对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并要求企业在不同环节发现的质量问题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在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共享,以利于共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预算控制的一般程序,1、深入了解企业在过去财政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企业在未来年度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此作为企业制定预算的重要依据。 2、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制定企业的总预算,主要包括收入总预算、支出总预算、现金流总预算、资金总预算、主要产品产量和销量总预算等,并粗略编制企业的预算资产负债表。 3、将企业总预算确定的任务层层分解,由各个部门、基层单位、以及个人参照制定本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