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751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环境素养测评研究.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环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及 环境素养测评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姓名:于蓉,主要内容,4. 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一些思考,一、环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1. “环境素养”的提出 20世界70年代起,西方国家就已经将环境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强调环境教育的实质在于环境知识、技能、价值观与态度和有益于环境行为模式等方面环境素养的培养。 1968年美国学者Roth首先提出如何辨认有环境素养的公民,由此提出环境素养(Environmental Literacy)的概念。Roth提出的环境素养是相对于环境文盲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具有环境素养的人应该具有如下特征:有环境知识;有环保态度和

2、敏感性;有解决问题和合作、协调、计划的能力;能够有利于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环保行为。,2. 环境素养的概念界定 所谓环境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媒介传播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形成的,有关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价值理念和行动系统。人们通过掌握有关环境知识,并内化为他们的环境价值和态度等,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培养正确的环境行为是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二、环境素养( environmental literacy components)构成的国内外研究及评述,Hungerford(1976) 等将环境素养分为三个部分:认知的知识(Cognitive Knowledge),认知的过

3、程(Cognitive Process)和情意(Affective)。其中认知的知识包括:生态概念的知识、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生态意义的知识、个人与环境互动意义的认识和能力、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知识、有关环境行为策略的知识与能力。认知的过程包括:应用生态学原理的能力并用于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利用认知过程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运用环境行为的策略、从新的资讯检讨个人的价值观。情意包括:愿意努力促成与生物圈关系的稳定,由维持环境伦理和生态安定的愿望,愿意进入价值观澄清的过程、愿意使用环境行为策略以解决环境问题。,Roth认为环境素养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知识、技能、感知和行为。环境素养有三个层次,它们是表

4、面性的环境素养、功能性环境素养以及操作性环境素养。 Maloney和Ward(1973)为了解民众有关生态及污染问题的认知、想法及感受,发展了一份包含130道题目的问卷,将环境素养分为四个维度:一是口头承诺(Verbal Commitment)维度,指个体是否由环境保护行为的意愿;二是实际承诺(Actual Commitment)维度,指个体实际发生的环境保护行为;三是情感态度(Affect)维度,指个体对环境问题所持有情感特征;四是环境知识(Knowledge)维度,指个体是否具有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知识。 Hakan Koc (2013)认为环境素养的组成成分包括知识、态度、能力(技能)以及行

5、为。,1977年10月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举行了“政府间环境 教育会议”(又称为是第比利斯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国际环境教育 会议。 第比利斯会议中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 (1)意识。帮助个人、群体和社会获得各种环境经验及与环境和发展相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 (2)知识。帮助个人、群体和社会获得各种环境经验,并促进他们理解创造和维持可续发展的未来所需要的知识。 (3)态度。帮助个人、群体和社会获得关注环境的一系列价值观和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改善与保护的动机。 (4)技能。帮助个人、群体和社会获得识别、预测和防治环境问题的技能。 (5)参与。为个人、群体和社会在各个层次上积极参与

6、与创造持续发展的未来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动机。,我国学者王民(1999)所提出的环境意识其内涵与环境素养极为接近。他将环境意识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1)知识:对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对各种经验和基本理解;(2)态度:有关环境的价值观念,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动机;(3)评价:对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对评价与参与保护的意向;(4)行动:利用有关技能,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行为习惯和有效途径。 “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项目课题组(2010)认为环境素养包括环境知识、环境价值、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四个层面。 朱群芳(2007)等人认为环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环境情感、环境认知、环境伦理、环境技能和环境行为

7、。,有的学者不仅提出了环境素养的构成成分,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次一级的内容。例如, Volk和Mcbeth(2001) 将环境素养中的知识要素进一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生态知识,即理解重要的生态概念、原则、原理以及自然系统运行及其与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2)社会政策知识,包括从生态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文化活动(如宗教、经济、政治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3)公民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Karen Hollweg(2011)认为环境素养包括能力、知识、情感以及行动。环境能力涉及识别环境问题、询问相关问题、分析和调查环境问题、对环境问题做出评价和个人的判断、用证据和知识去定义问题和

8、解决问题以及制定和评价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 Hungerford和Peyton(1980)将环境素养行为分为五类,包括物质性保护、消费和经济活动的中的保护、说服、立法行为等。,朱群芳(2007)等人认为一个具有环境素养的人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素养: (1)环境情感:关注环境、敏感性;对环境的积极态度;对环境的责任 感。 (2)环境认知:自然环境认知、社会环境认知、经济环境认知、环境法 规认知;环境认证的认知。 (3)环境伦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环境道德观;环境发 展观;环境世界观。 (4)环境行为:环境行为的习惯性和环境行为的自觉性。 (5)环境技能:发现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解决环

9、境问题。,环境素养的构成研究是进行环境素养测评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环境素养构成时,环境素养的分类与组成在概念上存有一定的混淆,我们需要加以厘清。在对文献检索研究中,我们较多的研究将环境素养集中在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等要素上。其他也有将价值观、环境意愿(承诺)或环境敏感性等纳入其中的。 本研究认为环境素养具有层次性的,环境素养的形成是受教育者从有关环境知识的掌握开始,进而形成热爱自然和人类的情感,同时内化为正确环境态度与价值观等,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正确的环境行为是环境教育的目的。在环境素养中,只有具备一定的环境技能才能将正确的环境行为付诸于实践中。因此,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构成应包括知识、情感

10、、态度与价值观、技能和行为。 此外,在对环境素养组成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明确环境素养的次一级构成,也就是要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能和行为做进一步的划分。,韩国在20022003年对三年级、七年级和十一年级学生所做的环境素养国家调查中,环境素养的分类主要是依据第比利斯环境教育的目标分类,其框架主要是选择了Simmon的框架作为指导,将环境素养分为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 以色列在20042006年对六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进行了环境素养的国家测评,在测评框架中将环境素养分为知识、态度和行为。他们对环境素养构成的界定主要是基于Hungerford 、Volk(1990 )以及

11、Marcinkowski(1998)和Simmons(1998)的相关理论。环境知识是一般性的生态原则以及国际和全球环境问题;环境态度是环境意识、敏感性、环境的责任意识以及有意愿去行动;环境行为是消费、保护以及其他一些环保行为。,二、环境素养测评的国内外研究及评述,1.环境素养测评的国内外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2007年美国对六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国家环境素养测评。其中Simmons所开发的框架是美国国家环境素养测评的指导纲领。美国环境素养测评框架中提出环境素养主要包括:生态知识、口头承诺、行动承诺、环境敏感性、认知技能以及行为。认知技能又包括三个子指标:问题识别、问题分析和行动计划。这些

12、组成部分相对应于环境教育的知识、感情、技能和行为。 2004年曾昭鹏所做的高师学生环境素养测评研究中,建立了高师学生环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指标体系包括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三个方面。环境知识测评包括对生态学基础知识、环境问题知识、能源与资源利用、环境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测评;环境态度测评包括资源和发展的有限性、生态伦理与生态道德、环境倾向与价值判断等方面的测评;环境行为包括说服与劝阻行为、教育行为、日常生活行为、消费行为等方面的测评。,2007年朱群芳等人对北京学生环境素养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了环境素养的五个方面:(1)环境情感,下面又分为三个分指标:环境的关

13、注(敏感)、对环境的态度、对环境的责任感;(2)环境认知,下面又分为四个分指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环境法规的认识、和对环境系列标准的认识;(3)环境伦理,又分为两个分指标:环境与人类的经济行为、环境与人类生存;(4)环境行为,又分为两个指标:爱护环境的自觉性、爱护环境的习惯性;(5)环境技能,又分为三个分指标:发现和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素养测评框架是建立在环境素养构成分析基础之上的。目前国际上进行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测评的国家大都是以美国学者Simmons所开发的环境教育框架作为基础的。这个框架包括七个环境素养成分,即生态知识、情感、社会政治知识、环境问题知识、认知技能

14、、环境友好行为以及环境友好行为的其他决定因素。 本研究认为环境素养的测评框架要充分体现环境素养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取向。例如,美国中学生的环境素养测评就是以第比利斯会议上确定的环境教育目标作为环境素养测评框架建构的宗旨和指导原则。第比利斯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和参与,该目标为培养有能力的公民包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防治和解决奠定了基础。,2.评述,北美联合会环境教育项目(NAAEE)认为环境素养的框架要具有两个宽泛的特征(a)它们要体现知识、情感、技能和参与(行为)等方面的目标;(b)体现至少三个贯穿在环境教育历史中所强调的主题,包括自然世界、环境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持续性的措施

15、。主题性应充分体现在测评指标的设计上,例如在韩国中学生环境素养测评中,对环境知识的测评主要是一般性的生态原则以及国际和全球环境问题。,4. 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一些思考,1.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取向 2.建立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 3.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应与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建构充分结合起来,建立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体系 4.积极探索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方案,1.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取向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 学习地理鼓励学生探索和发展知识和理解力、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特别要发展下列几方面: 1)知识和理解方面 认识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构下审视国内外的书件以

16、及理解空间的相互关系; 认识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统(地形、土壤、水体、气候、植被),以便理解各生态系统内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地球上的主要社经系统(农业、聚落、运输、工业、商业、动力、人口及其他),以便对地方有所认识。这涉及到,一方面认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理解按照不同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政治制度创建环境的不同途径; 认识地球上不同的人种和社会.以鉴赏人类丰富的文化; 认识作为日常活动空间的本区和国家的结构和运行;以及认识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战和机会。 2)技能方面 利用以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的资料,如课文、图片、图表、表格、图解和地图等; 练习怎样进

17、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进行访问、理解一二手资料和运用统计数据; 利用信息传播、思考、实践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此一探究过程将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难、收集和组织信息、处理资料、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发展通则、作出判断、作出决定、解决难题、齐心合力参与集体工作、知行合一。 从而,地理教育在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计算能力和图解能力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它也对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特别在日常生活的空间度量上和在国际了解上有所帮助。 3)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地球上各种不同的自然和少、文特征产生兴趣; 一方面欣赏自然世界的美,一方面体会人类各种不同的生活情

18、况;关注后代的居住和环境的质量与规划; 了解态度和价值观在作决定时的重要性; 时刻准备充分地和负责地把地理知识应用于私人、专业和公共生活上; 尊重别人的平等权利;以世界人权宣言为基础,积极寻求方法,以解决国际、国家、地区和本土的 问题。,2.建立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建构体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方式有两种:第一,基于地理教育学 理论从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中选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从而构建体系。 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观念和地理技能等 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可以继续细分。 第二,基于地理学理论和重要教育文件,从地理教学任务中选取应当 突出培养学生的主题内容,从而构建体系。例如有的专家就认为地理素养 包括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 地理表达等。,3.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应与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建构充分结合起来,建立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体系 (1)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建立学业质量标准体系 (2)在现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不同层次水平能力与素养体系 层级的指标描述,从而提高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积极探索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方案,感谢各位! 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