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08338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近代史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近代史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近代史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近代史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下.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下),吴义雄 主讲 2006年11月2007年1月,后半段的时间安排与要求,基本上按课程大纲,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2月初赴翠亨孙中山故居参观 12次研讨会 至少一篇课程论文 期末考试在1月中旬,简短的导言,关于课程大纲的说明 近代史与清史 近代史与民国史 “中国中心”问题的反思,第六章 戊戌维新运动,关于名词的解释:维新运动与戊戌变法 戊戌维新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位置,第一节 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一 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19世纪殖民主义在东亚的特点 列强对华政策的复杂性 建议阅读:芮玛丽:同治中兴 1、 俄国与东北 1896年李鸿章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 与维特谈判,中俄御敌互助

2、条约(中俄密约)要点: (1)与日开战,相互援助; (2)战时中国向俄舰队开放口岸; (3)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建铁路到海参崴; (4)无论战时、平时,俄国有权用此铁路运送军队; (5)有效期15年。 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建铁路 关于该银行 合办东三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 迫租旅大 旅大租地条约 续订旅大租地条约,2、 德国与山东 巨野教案 1897.11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1898.3 开启列强在华强租海港之先例。 3、法国与西南 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 1899.11 苏元春与高孔睿,英国在华势力的发展 长江流域利益的确定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989.6 99年有效期 “新界”与 “九龙城寨

3、” 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7 25年有效期 1930年废除(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日本、意大利的企图 美国与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宣言 1899.9 对美国的利益与对列强的利益 清政府与“以夷制夷”,二 列强在华经济利益的扩张 1. 市场开放与贸易增加 37处通商口岸 海关行政 内河航行 洋行的增加(1893年580家,到1903年1292家)贸易量的增加 (1894约1.7亿海关两,到 1903年约3.5亿) 2.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贷款 甲午战前的外债 马关条约赔款 7次借债 1895年“俄法洋款” 1896年“英德洋款” 1898年“英德续借款”,铁路贷款与政治、经济权利 清廷铁路修

4、筑的起源 芦汉铁路借款 粤汉铁路借款 津镇铁路借款,第二节 维新思潮 近代新文化的起源 天朝继续崩溃:现代国家与社会的追求 一 康有为的早期活动与变法理论 沟通传统与现代的努力 家世与早期经历 生卒年:18581927 南海望族 名儒弟子 朱次琦的影响 西樵悟道 西学与西事:万国公报 海国图志 瀛环志略 上海与香港的经历,“马江之败”与“布衣上书” 1888年会试与上书 黄绍箕 沈曾植 屠仁守等的支持 盛昱与翁同和 祁世长 政治生涯的开端 从理学到今文经学 1888年底的转变 皈依今文经学 与廖平的学术纠葛 廖平其人与“经学四变” 万木草堂及其弟子: 陈千秋 曹泰 梁启超 徐勤 麦孟华等 教育

5、思想:长兴学记与桂学答问 弟子笔记 康有为的理论著作:两考,春秋董氏学,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大同书 政治作品:七上清帝书、戊戌时期奏折、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德变政记等。,新学伪经考 1891 陈千秋、梁启超等协助 主要观点(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西汉经学,无今文古文名目,凡古文皆刘歆所伪。(2)秦焚书,未及六经,故西汉十四博士所传,为孔门足 本,并无残缺。 (3)孔子所用字,为秦汉间之篆书,即以字论,亦无所谓今古文名目。 (4)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改窜。 (5)其作伪之故,在图湮灭孔子微言大义,以佐莽篡汉。,学术价值 政治意义与思想意义: 以古文经为伪经,

6、认为刘歆目的在佐莽篡汉,湮灭了孔子微言大义。这对传统思想构成冲击; 启发怀疑精神,从而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梁启超将其誉为“晚清思想界的飓风”; 在康有为自身的思想体系中,该书亦占有重要位置,为其大同思想体系进行了准备和论证。,孔子改制考1891始作,1898刊行 主要观点: (1)孔子乃“黑帝降精”,天遣下凡,“为神明,为圣王,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主。”孔子秉承天命,为人类走向太平之世描绘蓝图。 (2)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是茫昧无稽的,六经中记载的历史,都是孔子为“救世改制”而假托的,目的是为了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3)春秋之世,百家蜂起。因孔子秉受天命,其教义最为完善,制度最为

7、完备,徒众最多,故渐占优势,以致武帝时终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于是成为儒教之教主。 (4)因人之常情,“荣古而辱今,贵远而贱近”,故孔子将自己的理想假托于古代圣王,是为“托古改制”。 (5)孔子所创立的制度,包括在“三世”理论之中,“三世”依“三统”循环之规律,渐次达成。,孔子改制考之意义 塑造了一个改革者孔子的形象,为维新运动寻求理论根源;借用孔子的权威,论述改革的理论; 在思想界引起更大的震撼,被梁启超成为“火山大喷火,大地震”,对守旧派“恪守祖训”的论调提出了挑战; 通过“三世”之说的宣传,提出基于儒家学说的历史进化论,倡导新的价值观。 清廷先后将二书毁版。,严复与天演论的译介

8、西学的威力 早年经历 1895年的发表4篇重要论文 论世变之亟:“变”的必要性。 救亡决论:抨击八股文和科举制度 “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 原强:塑造国民,鼓民力, 开民智,新民德。 辟韩:抨击专制,宣扬民主观点。,1898年创办国闻报,发表上今皇帝万言书 天演论的译介 天演论的基本思想: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社会的运用。 天演规律: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优胜劣败 严复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界 新知识、新制度的基础:西学 西学在近代的命运 达尔文进化论早期传入:1870年代,但未引起注意,谭嗣同与仁学 非正统思想的发掘 “晚清思想界的彗星” 谭嗣同的经历与仁学的写作 仁学基本思想: “仁”为万

9、物之源、最高法则;“仁”与“中外通”、“上下通”、“人我通”、“男女内外通”。 “通之象为平等”。,仁学政治思想: (1)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指出“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痛斥历代君主为独夫、民贼、禽兽,大盗窃国。社会契约论和民本思想特征。 (2)对清朝统治亦进行了激烈攻击,指其残害、镇压人民。 (3)批判中国封建伦理道德,否定三纲五伦,指其泯灭人性,使中国成为一个不仁的世界。 (4)呼吁“冲决一切网罗”,包括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之网罗,进行彻底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宣传家梁启超 早年教育 梁启超与康有为 时务报与湖南时务学堂时代的宣传活动 思想要点: (1)

10、变法之迫切性; (2)变法当知本原: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变 官制; (3)民权思想。民权的对应君权。民权与人权。 民权绅权官权。 (4)今文经学与大同学说。,维新思潮内容总结 强调民族危机,唤醒民族意识。 宣扬社会变易与进化观念。 鼓吹民权思想与政治改革主张。 要求进行教育改革,批判科举制度,主张废除八股。 倡导社会改良,提高民族素质。,洋务派的主张劝学篇 张之洞及其劝学篇 张之洞的经历。从“清流党”到洋务重臣。对改革的支持。但反对民权思想,维护伦常观念。1898年湘学报连载劝学篇。 劝学篇的思想: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认为“旧者因噎而废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

11、本。不知通,则无制敌应变之术;不知本,则有菲薄名教之心”。故须“务本”、“务通”。,劝学篇内容: 内篇有九,曰同心、教忠、明纲、知类、宗经、正权、循序、守约、去毒(鸦片)。反驳民权思想和维新派批评封建伦理纲常的言论。 外篇十五,曰益智、游学、学制、广译、阅报、变法、变科举、农工商学、兵学、矿学、会通、非弭兵、非攻教。主张进行一些改革,如对外开放。 劝学篇还系统地阐发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成为洋务运动思想纲领的很好概括。宗旨:维持现有政治、文化以图变局。,翼教丛编与湖南保守派思想 叶德辉、王先谦等人对维新思想的反对。 对民权思想、开放主张的抨击,对纲常伦理的维护。

12、,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开展及其高涨 一 公车上书 迄今史书所载的“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的签订;5月2日上书;都察院拒收;但上书内容不胫而走。 上书内容为:要求清政府: 下罪己之诏以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主要资料依据:我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戊戌政变记(饮冰室合集专集第1册),近30年来对康有为作品的怀疑 代表人物:黄彰健 孔祥吉 茅海建 茅海建近期文章:公车上书考证补,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4期 茅氏观点:有两个不同概念的“公车上书”:一是由政治高层(翁同和、李鸿藻等)因阻止合约无效而发动、由京官组织公车进行的上书, 达31件,签名15

13、55人次,且达御前;一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上书未送都察院,且签名人数很少;康党在策划上书的同时,在上海刊行公车上书记,“决计登上政治舞台”。 我史中的记载多处有误,是一不可靠的史料;但通过这类并不可靠的历史记录,康有为、梁启超已经成功地书写了自己的历史,并被许多历史学家所接受。,其他文章: 姜鸣:被调整的的目光之莫谈时事论英雄康有为“公车上书”的真相。论点:“公车上书”是康有为对历史的一次成功的大欺骗。 欧阳跃峰:公车上书康、梁编造的历史神话,历史教学2002年第10期。 关于上述观点的评论: 关于“被建构的历史”或“历史神话”。 关于公车上书记的“前瞻

14、”意识。对今日“重建历史”的思考。,二 变法舆论与民间活动的兴起 万国公报1895年8月 关于传教士的万国公报 强学会、强学书局与强学报 北京官员与强学会 张之洞与强学报 对“孔子改制”说的拒绝 时务报1896.8.91898.8.8 汪康年、黄遵宪与时务报的创办。,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变法通议系列文章。 梁、汪矛盾与政治背景。 黄遵宪任湖南盐法道、署理按察使,与梁启超入湘。 梁启超的离开与时务报减色。 时务报在变法后的命运。 其他报刊:湘学报(湘学新报改)、湘报、国闻报、知新报、农学报、蒙学报、 无锡白话报、求是报、实学报 等。,各地学会组织 学会(文会)的近代意义。西学东渐与近代学会的兴起。

15、 从“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到“广学会”。 戊戌时期学会的蔚然兴起。数量说法不一。 学会类型:政治类 文化类 教育类 实业类 纯学术类 教育改革与新式学堂 京师大学堂 湖南时务学堂等。,三 湖南的维新运动 湖南的维新力量:巡抚陈宝箴、学政江标、徐仁铸、按察使黄遵宪,为官吏中的维新派和开明人士;皮锡瑞、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湖南本地之知识分子维新派;梁启超及其同学等,为外地入湘之维新派。 湖南时务学堂 长沙 1898 创办背景 中文总教习梁启超 西文总教习李维格。 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维新宣传:民权平等之说;反清言论;康有为改制论、三世说;社会改革思想 南学会 总会:长沙 18971

16、898 各地设有分会,南学会活动内容:定期举办讲演活动,每月四次,由谭嗣同主讲天文,黄遵宪主讲政教,皮锡瑞主讲学术,邹代均主讲舆地,演说完毕,尚需回答听众提问。 叶德辉等地方绅士反对。皮锡瑞离湘。邵阳会长樊锥被逐。 湘学报1897.41898.8 共45册,唐才常主编。 湘报1898.3.71898.10.15 唐才常主编。 湖南新政的其他建树:开矿山、办企业;整顿吏治;设立“保卫局”近代警察机构的萌芽。 关于“戊戌变法之二源”(陈寅恪:寒柳堂记梦),康有为与保国会 康有为三上清帝书 1895年5月29日 孔教会问题 都察院代奏 同乡京官印结 康有为四上清帝书 1895年6月30日 要求“定国

17、是”, “设议院以通下情” 工部李文田拒绝代奏 德占胶州与五上清帝书 1897年12月 建议:采法俄日以定国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听任疆臣各自变法;关于 “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定宪法公私之分”之建议。,警告:“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也,且孔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也。” 工部尚书凇桂因 “恐偏安不可得”等语,大怒,不肯代递。后该上书在坊间印行。 翁同和之挽留 与高燮曾之上书 1月24日总理衙门之会 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1月29日 强调“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 建议: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

18、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发起保国会 1898年4月17日 各地学会的兴起,粤学会、蜀学会、闽学会、关学会等 康有为与李盛铎发起 3次集会 演讲活动及其影响 保国会被禁 洪嘉舆驳保国会章程 举人孙灏关于康有为“民主教皇”的言论 御使潘庆澜、文悌疏攻 刚毅、荣禄查究 李盛铎反戈,第四节 百日维新 一 戊戌新政 帝党与后党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分歧 国家利益与政治利益 光绪帝“不欲为亡国之君” ;奕訢之死与光绪变法契机 定国是诏 6月11日 认为“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要求“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

19、贤义理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康有为“专折奏事”之权 新政建议 关于戊戌奏稿、杰士上书汇录、光绪朝筹办夷务始末 康有为的新政建议(参考教材第261页): (1)变科举,废八股,进行文化教育改革; (2)以西法振兴农工商业及军事工业; (3)官制改革 分权制度 开懋勤殿; (4)设立孔教会为“国家教化之基”; (5)要求光绪帝“御门誓众”,以变法为国策。,进呈孔子改制考、俄彼德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日本书目志、波兰分灭记 等;拟进呈新学伪经考、春秋董氏学、法国变政记等书。 新政诏令,见教材第261262页。,二 新旧之争 慈禧之权欲 人事权的紧握 6月

20、15日三道命令 “军机四卿”的任用: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 “礼部六堂官”事件 王照与怀塔布、许应骙等的冲突,三 戊戌政变 后党的布置 维新派争取支持的努力 争取袁世凯 光绪帝的破格任用 谭嗣同夜访法华寺 联络英、日的努力:“固结”与“合邦” 李提摩太的建议 光绪帝拟召见伊藤博文与李提摩太 9月18日,御使杨崇伊上密折要求慈禧“训政” ,慈禧回宫 9月21日慈禧正式听政,关于戊戌政变的学术争议 发生时间:19日 20日 21日 维新派是否有“锢后杀禄”之准备 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之关系 近年详细考证见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 康有为、梁启超的逃脱与“六君子”的遇难,维新运动之历史影响 思想史上的意义 文化史上之意义 政治史上之意义: 从思想与文化的层面开始解决问题 试与日本比较:“和魂洋才”、“东洋道德与西洋艺术”。 以国家(政治)为主体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