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设施布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0237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设施布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输设施布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输设施布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运输设施布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运输设施布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输设施布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设施布置.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 运输设施布置,3.1 运输设施布置的重要意义 3.1.1 工业运输是全国综合运输网的组成部分 1.按运输方式分:铁路、道路、水路、管线、民航及其他运输方式; 2.按运输性质分:干线运输、工业运输、地方运输等; 3.工业运输同干线运输的关系 a.干线运输的货物由工业、企业、运输、江集,全国20%铁路货物周转在 工业运输中完成。 b.工业、企业、原燃料、半成品是通过干线运输完成的。 c.工业运输在干线运输中上有较大的比重,为冶金企业运量占全国货运量 的20%(铁路) d. 工业运输同干线运输密不可分,相互协作,相互影响。 3.1.2 运输是生产的继续 1.工业运输是生产的纽带,把各个车间联系起

2、来; 2.工业运输是生产的继续。,3.1.3 工业运输线路是总平面布置骨骼 3.1.4 运输在工业企业基建投资和生产管理中的比重。 3.2 铁路线路及站场布置 3.2.1 厂内铁路系统 1.铁路进厂角度 2.铁路线路布置形式 a. 贯通线;b. 尽头线;c. 环形线。 3.2.2 厂内铁路系统布置形式 1. 影响布置因素 a. 运量大小及性能;b. 车间及数量;c. 接轨站的位置;d. 偏织及调 车作业量;e. 厂内地形、坡度、外形等。 2. 厂内铁路线路布置形式 尽头式 优点:车辆行距高短,线路占地少,可布置在不同标高场地上;缺点: 咽喉负荷大,拆返多,适宜于中小厂;, 贯通式: 优点:原燃

3、料料进出互不干扰,货运距离短,周转快;其缺点,占地多,线 路长,远离多,基建投资大,适用于有两个接轨点大型钢铁厂; 环形式:便于线路连接,运输组织简单; 混合式:装卸车距工厂站近,缺点线路长,占地大,不利工厂发展,适 用于一个接轨点大型厂钢铁厂。 3.2.3 厂内铁路线路的分类 1.正线;2.联络线;3.站线;4.装卸线;5.专用线;6.高管线;7.岔线;8. 特别用途线 3.2.4 厂内铁路线路的布置要求 与总平面布置统一考虑 满足生产流程要求 满足运输作业要求 铁路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综合考虑,平面图考虑 合理利用场地、节约用地,a. 缩小扇形面积占地;b. 曲线半径不宜过大(R180,R困

4、150m);c. 线路不宜过长;d. 道岔型号不宜过大(一般9#,厂内8#);e. 线连接应合理。 合理利用地形,缩短线路长度,减少土方工程量; 符合有关间距要求; 改、扩建厂的铁路布置,应不影响分区发展,尽可能利用原有线路,合 理改造; 考虑线路的发展要求; 满足厂区排水要求; 3.2.5 铁路布置示例(见课本118页图3-2-7所示) 3.2.6 工业车站的分类及布置 1.工业车站的分类: 联合编组站:在车站站场内联合设置路局车场和企业车场的编组站。 企业编组站:主要是对在车站站场内只设置企业车场的编组站,进出厂 的列车接发编组解体。 码头站:办理出入码头的车辆接发解编和调车作业; 调车站

5、:办理小运转列车的到发,编解和车辆取送为主要作业的区域性 性车站;, 原料站:以办理企业外部到达的原、燃料卸车为主的车站; 特种作业站:服务于冶炼、烧结等车间的特种车辆的集结、配车、会 让、机车掉头等作业的车站。 普通车辅助作业站:一般普通车辅助作业站,如仓库、堆场等。 2. 工业车站的布置(要求同学自学本部分) (1) 一般原则:近期布局合理、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基建和运营费,运行 效率高,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2) 布置要求 联合编组站布置 a. 联合编组站的主要作业: 接发车作业;双方交接作业;编组作业;取送车作业;通过或折返作业;机 车整备和检查作业; b. 布置要求 使路厂作业配

6、合协调;作业便捷;便于直达车流进入;保证作业安全;具有 同运量适应的能力;运营费及工程费少;便于发展。 c. 布置形式 横列式; 纵列式;混合式布置。, 企业编组站的布置 a. 主要作业 办理进入企业的局车到达和发出;交接作业;企业车辆的到发作业;解编和 集结作业;企业内部车流的折返解编;出入企业的称量作业;机车整备和车辆检 查作业等。 b. 布置要求 c. 布置形式 横列式工厂编组站;纵列式工厂编组站。 码头站的布置 a. 主要作业有列车的到达和发出;调车作业;取送车辆;集结车辆。 b. 布置要求 符合码头工艺及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码头发展相适应;码头装卸线应同码 头车站顺序布置;装卸线布置

7、应有利于组织车船换装;装卸线的数量和长度应符 合装卸工艺及料场要求;车站咽喉应和调车作业能力相适应。 c. 布置形式 调车站布置;原料站布置;特种车作业站布置。,3.3 道路布置 3.3.1 厂外道路布置 1. 厂外道路等级及其选用 一级厂外道路:国家重点厂矿的对外道路; 二级厂外道路;大型企业、钢铁厂、油田、煤油(港口等对外道路); 三级厂外道路:大中型厂矿对外道路; 四级厂外道路;小型厂对外道路,道路不繁忙的联络道路; 辅助道路:通往厂区外辅助设施的道路; 2. 厂外道路的布置要求 符合当地规划; 正确运用技术标准; 平纵横综合考虑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节约用地,不占耕地,少

8、拆房屋; 尽量避免与重要公路、繁忙铁路的平交; 越岭路线应充分利用地形展线; 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地下活动采空区、矿藏区及居住区;,充分利用现有道路; 应满足厂外道路技术标准要求; 3.厂外道路的路线类型 沿溪线;山脊线;山坡线;平直线 3.3.2 厂内道路 1. 厂内道路的分类 (1)主干道 (2)次干道 (3)支道 (4)人行道 2. 厂内道路的布置 (1)布置要求; (2)与总平面设计同时考虑; (3)满足生产要求,运距短; (4)贷流人流要兼顾; (5)道路尽量平行主要建筑物布置; (6)厂内道路宜正交和呈环形布置,尽头时设停车场;,(7)应与竖向布置协调,便于雨水排除; (8)减

9、少同铁路的交叉; (9)符合道路技术条件; (10)符合卫生防护要求; (11)临时道路宜与永久道路相结合; (12)地磅房的布置; (13)消防车道布置。 与厂区道路连通且距离短; 避免同铁路平交,若必须交时,应有备用车道; 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 (14)人行道的布置 人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0.75m,沿主干道布置时可采用1.5m,当超过1.5m 时宜按0.5的倍数增加; 人行道边缘至建筑物外墙的净距,无组织排水1.5m; 人行道边缘至铁路中心线距离3.75m; 人行道的布置尽量避免与车行道和繁忙铁路交叉; 人行道邻道路布置时宜用绿化带将人行道与车道分开;,3.厂内道路的布置形式 (1)

10、环状式道路布置 优点: 便于各车间相互连接; 有利于功能分区; 便于交通线路布置; 有利消防; 有利管线敷设; 便于人流货流组织; 缺点: 道路总长度长; 占地多; 对场地地形要求高; 适用于:运输繁忙,场地较平坦的大中型企业; (2)尽端式运输布置: 优点: 厂区道路总长度短; 对场地适应性强; 占地少;,缺点: 纵横向运输联系不便; 运输灵活性差; 适用于:运量较小,货流分散,地形高差较大及车间布置较分散的企业。 (3)混合式道路布置; 优点:满足运输要求;人流货流畅通;适应地形灵活;节约用地;节约土石 方工程量; 适用:各类企业。 4.厂内道路回车场布置 5.厂内道路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1)道路宽度如何确定;(见课本138页上表3-3-2) (2)道路最小曲线半径;行驶单辆汽车时15m,当行驶拖挂车时20m,厂 内道路平面转弯处可不设超过高加宽; (3)厂内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介于9-18m,(详见书上表3-3- 3 );转弯处视距,停车视距15m,会车视距30m,交叉口停车视距不小于 20m,困难时可采用15m; (4)厂内道路回头曲线;,(5)厂内道路最大纵坡:主干道6%、次干道8%、支道车间引道9%,条件困难 时次干道增加1%,主干道、支道车间引送可增加2%; 6.厂内道路横断向型式及其选择 (1)城市型道路: a.适用条件:厂内行车繁忙的路段;建构筑物密集及

12、人流特多路段;厂区狭窄的路带;对环境要求较高路段;要求管线排水的路段。 b.优点:占地少、人车分流、美观安全; c.缺点:造价高; (2)公路型道路,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选用: 道路附近无雨水下水道可利用时; 多雨地区采用明沟和雨水下道相结合时; 道路旁有汽车停车场及装卸场地时; 厂区边缘地带或傍山道路; 施工期间的道路和拟扩建的道路; 7.道路边缘与相邻建筑物的最小间距。,3.3.3 露天矿山道路 1. 露天矿山道路的分类 (1)生产干线; (2)生产支线; (3)联络线; (4)辅助线; 2. 露天矿山道路的等级及其采用; (1)一级道路; (2)二级道路; (3)三级道路; 3. 露天矿山道路的布置要求; (1)合理布置道路路线; (2)在开采境界线布置道路,宜布置在挖方地段; (3)纸上定线后必须到现场核实、核正; 4.露天矿山道路的技术指标。参照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