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一中李振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098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乐一中李振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长乐一中李振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长乐一中李振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长乐一中李振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长乐一中李振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乐一中李振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乐一中李振宇.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长乐一中 李振宇,第一部分 单元概述,一、教学要求,专题主旨: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 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 民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程标准: 、了

2、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必修三教学指导意见,(1)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3、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福建省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大纲(历史),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二、基本线索和教学重难点,基本线索: 20世纪百年变迁中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嬗变历程,重点: 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实践。 二是毛泽东思想

4、。 三是邓小平理论。 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难点: 思想理论概念比较多,理论性强,三、专题教学建议,(1)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讲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时,要与课标中其他模块的专题进行联系分析。 (2)本专题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的观点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 (3)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比较,广泛利用感性材料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4)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可以让学生制作图表,自己动手去整理归纳。 (5)设计探究性问题开展集体讨论等。鼓励学生对周围社会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其他模

5、块的联系,第一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二部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历史使命感 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历史必修教学指导意见学习要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教学目标,识记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认识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从理论上分析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介绍新旧三民主义的时代背景及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努力奋斗的历程

6、;利用影视图片资料再现历史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小组合作讨论。,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 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 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教学要点,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

7、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导入新课之前要引导学生回忆必修一的中国同盟会的建立的内容,使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第一子目的重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4)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6)个人: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5)其他: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失败,(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历史背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

8、,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评价,积极性:P59,局限性:未明确反帝(族);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权)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生)。此决定了资阶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局限性的决定因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民主义的评价,进步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局限

9、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实践的有关史实:从两个角度叙述了三民主义的实践结果,一方面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另一方面,由于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在它指导下的资产阶级一系列的斗争都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引导学生思考: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最终的结局有何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在师生共同解决的基础上,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孙中山能够实现伟大转变的原因,1、根本原因:,2、

10、客观条件:,孙坚持民主革命,不断探索的革命精神,多次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十月革命的影响(苏联的帮助); 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自主完成表格内容,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反满族贵族专制,推翻帝制, 建立国民的政府,平均地权,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在反帝,“新”在强调民权

11、 普遍性; 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更 关注农民和工人,联俄 联共,扶助 农工,扶助 农工,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不反帝反帝反满民族平等,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 普遍平等

12、的民权,节制资本 扶助农工,不同点:,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 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3、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心、政策原则,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1、民主革命阶段:有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共),2、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中共):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5,1912,1911,1924

14、,中国同盟会,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合作建立,1913-192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理科班学生只要求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以及它对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积极作用。其他问题不需要展开讨论。,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建议教师向学生阐述清楚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关系?问题二: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

15、的标志以及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主要思想,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不断探索、奋斗的丰功伟绩。学习时要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并不是毛泽东思想。,历史必修教学指导意见学习要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知道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毛泽东思想成熟的表现;概述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

16、设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对教材的阅读归纳能力,宏观上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提供素材(文字、图片、影视等)感知历史;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合作学习。,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体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不断探索、努力奋斗的精神。,重难点,重点: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和内容,以及 对不同时期的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与灵魂。认识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教学要点,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论内容。 第

17、二,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三,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本节内容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来讲述,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把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时期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整体认识。,本节教学应该尽可能利用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毛泽东革命斗争生涯和中国革命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史实,形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认识,弄清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27年)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 本问题农民问题。 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37年)创造性提出农村

18、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成熟:抗日战争(延安时期)(1937-45年)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解放战争(1945-49年)解决了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过渡时期(1949-56年)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建设时期(1956-66年)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西江月秋收起义 毛泽东,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

19、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的毛泽东,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时代背景:20世纪前

20、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3)国际条件: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5)实践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酝 酿:,中共创建-大革命时期,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1925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注农民问题,诞 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

21、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结合史实如土地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创立、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等,说明“井冈山道路”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分析革命理论和革命斗争实践两者之间的联系。,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时期),1.表现,革命性质:,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动力

22、:,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革命前途:,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2.标志:,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下列两个问题:问题一、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有何特点?问题二、为什么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该教学设计的思路是,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另一方面又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有了理性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945 ),七届二中全会(1949),工作重心转移:,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社会,社社会,党的建设:,“两个务必”,论人民民主专政

23、(1949):,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解放战争时期,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十年探索时期,论十大关系(1956),农轻重比例适当,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一部分理论性强,教师可联系必修一、二相关史实,分析此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关问题的理论回答。 教师此处要补充分析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可以利用教材P62、P63、P64等的资料卡片,引导学生回顾从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得出结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运用毛泽东思想解决

24、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概括。在这三方面中,实事求是是基础,贯彻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教师此处应该补充讲解一个问题: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这是课标的要求,在人民版教材中表述不够充分,教师可结合史实,充分利用其他(人教)版本教材的教学资源加以补充。 注意讲清一个问题:毛泽东个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25、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 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与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内涵与历史地位。 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历史必修教学指导意见学习要求,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教学目标,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作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逐步形成与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6、的提出、内涵与历史地位,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学生身边的社会状况,来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过程。充分利用历史比较,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参与,利用图片影视资料进行直观教学。,感受邓小平的创造性智慧和胆识;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难点: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是 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产生过程怎样?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又是怎么样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27、、邓小平理论有什么内在关系?,教学要点,可以先播放春天的故事这首广为流传的歌曲,由此导入本课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也是本课重点。由于必修一和二已经学过,所以,这里只需依据教材简单讲述即可,注意突出分析邓小平对中国实现伟大转折、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起的巨大作用。,教师应结合必修一、二的相关史实,归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教师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创新过程,有两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关节点。,教师在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时,要注意将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进展联系起来,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同时邓小平理论是指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也改

28、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南方谈话”的思想精髓,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把对社义的再认识问题加以集中提炼,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这两条。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明确提出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义,为提出社义市场经济论奠定了基础。 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讲综合国力、两个文明、全面发展。 强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切不可丧失机遇。 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抓住

29、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夕,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和准备时期。,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时期。,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以后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来,是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酝酿 “两个凡是” 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宣言书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后的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理论提出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

30、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1987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成熟并形成体系 “南方谈话” 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1992中共十四大 写入党章 1997中共十五大,教师要补充整理: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教师可结合教材P68“问题思考”设计以下稍有深度的问题: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否没有“解放思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解答,最终得出:“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的结论。,建议教师分析“三个代表”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关系。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一系列相

31、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唯物史观是它们的共同哲学基础;与时俱进是它们的共同理论品格;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它们的共同价值取向。,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和平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一国两制,全体人民,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还将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

32、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历史背景 形成的标志:讲话 逐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展,南巡讲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形成概念),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怎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形成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单元知识梳理与总结,谢谢,长乐一中 李振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