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1182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9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基本原则的把握与运用.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命题基本原则 的把握与运用,福建省教研室 刘文川 2007年4月9日,课前学习:,“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 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课前学习:,“深化中考中招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促

2、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为即将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05-78号),课前学习:,“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推进中考中招改革的“一个改变、三个突破”进程。要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以等级记载方式的实验,切实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强化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方式和命题专业性问题的研究,提高命题的效度、

3、信度和区分度。” 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区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05-78号),课前思考:,一方面要切实贯彻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 另一方面要很好地学习课程标准、学科知识和考试学原理,提高试题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课前思考:,考试,是主考者根据考核目的,让考试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按指定方式解答事先编制的题目,并通过对解答的结果评等评分,获取考试对象某方面的知识、能力状况和发展倾向的信号。 信号是否准确可靠,其影响因素很多,但关键的一个因素是“题目”。,课前思考:,要使题目发出的信号准确无误,需要: 1、明确考试的性质

4、和目标; 2、把握考试对教学发展的导向性; 3、掌握考试对象的特点与水平; 4、考虑足够的内容抽样代表性; 5、选择合适的考试形式、试题结构; 6、坚持规范的命题程序和合作原则; 7、避免答题与评阅中的无关干扰。,贯彻落实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一、导向性原则,(一)把握考试的基本性质 (二)体现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遵循政策的基本取向,导向性原则(一),(一)把握考试的基本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

5、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导向性原则(一),含义: (1)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考以水平考试为主,重在测试考生的学业水平。 (2)中考的功能具有两重性:一是衡量学生是否可以毕业,二是为高中学校提供一个招生的重要依据。中考既有水平测试的功能,又有选拔考试的功能。 (3)中考必须是两考合一,一考两用:初中阶段终结性考试只有一次,同时用于学生毕业资格认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导向性原则(一),要求: (1)坚持“三个有利”: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

6、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中小学实施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2)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注重基础 ;全面考查 ;控制难度。克服理想主义倾向。 (3)把握两考合一的要求:善于区别对待两考合一与两考分开、水平考试与选拔考试。,导向性原则(二),(二)体现课程的基本特点 1反映课程改革的要求 A注重初中教育的基础性; B体现方法与过程要求,体现方法与过程 要求; C考虑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 2体现学科的特点 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色,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本学科的特点。命题工作要加以贯彻。 3. 引导教学的改革创新,导

7、向性原则(三),(三)遵循政策的基本取向 1. 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 A学习理解和执行教育部和教育厅的文件精神; B反对繁难偏旧和超纲,联系生活,注重能力,重 视实践和创新,题型简约等; C. 体现等级评分的特点:要加强等级间区分度,淡 化等级内差别。 2. 考试大纲的规范作用 A考试内容(知识点)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 能力立意;增强探究性; B. 试卷结构要求:知识结构、题型结构和难度结构; C考试形式要求。,二、思想性原则,1.基本要求:政治方向正确,不得违背政 治性原则;坚持真理,存异求同;遵循 法律和道德规范。 2.努力方向:注重价值取向,追求教育价 值;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3

8、关注细节:例如,引用资料图片要审慎;涉及人物语言要注意其政治背景;比较敏感的问题要多加斟酌。,思想性原则,思想性原则,王基文: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 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 把“妈祖文化”定位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提法似有不当。,三、基础性原则,(一)内容要求: 课内基础知识是考查的重点; 中考作为水平考试,不排除简单的知识考试。 重视基本素质的考查。,基础性原则(二),(二)形式要求 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题型命题; 试题的表述形式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经验 。 各学科命题的基本题型,基础性原则(二),基础性原则(三),(三)难度要求: 1、严格控

9、制难度,提高合格率。 2006年中考中,不少试卷的难度仍然偏大,未能达到省教育厅规定的基本合格要求。从学科看,各市的外语、化学科、物理科的合格率都偏低,不少试卷都达不到60%,没有一份试卷的单科合格率达到省厅规定的80%要求,反映出各市在这两个学科上的命题要求过高,教学负担过重,需要进行调整。,基础性原则(三),基础性原则(三),(三)难度要求: 2试题(试卷)难度的计算。 (1)P值与Q值:01之间 平均分/满分 P值:平均得分率,数值越大难度越低 Q值:平均失分率,数值越大难度越高 (2)中考常用难度值:中考试题难度值P为0.3以上为宜,即得分率或通过率30%以下的试题一般不用。 容易题P

10、值为0.7以上;中档题p值为0.50.7;难题p值为0.30.5。 (3)试卷难度计算办法:假设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比例按7:2:1预测,70%的试题难度P值为0.7以上,20%试题的P值为0.5-0.7,10%的试题P值为0.3-0.5,基础性原则(三),(三)难度要求: 3试题(试卷)难度的控制。 运用“难度相关因素表”和“难度系数对应表”,掌握试题难度预估与控制方法。,表格 3:难度相关因素表 基础性原则(三),表格4:难度系数对应表 基础性原则(三),四、科学性原则,(一)内容要求 1注意抽样的代表性与覆盖面 遵循考试大纲的知识结构,注意主干知识的考查; 根据考试目标要选取考点; 注

11、意能力要求的合理分布; 注意覆盖率,在可能的条件下要尽能提高,以减少投机取巧取胜的概率。,科学性原则(二),2内容和表述的科学与严谨 试题及答案的文字表述科学严谨 不出现错误或有争议的表述,不出模棱两可的问题,语言准确、结构严谨 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科学性原则(三),3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 语文 着重考查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阅读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考查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的能力; 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严格控制选择题之类的客观题的比例; 应有对书写规范的要求。,科学性原则(三),3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 数学 着重考查学生

12、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性试题应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严禁出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科学性原则(三),3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 英语 应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正确合理使用语言的能力,要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查; 听力材料应尽量采用句子、对话、短文等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通过听来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不能停留在对细节和字面意义的理解上,要切实考查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书面表达题不宜设计成短文填空; 口语能力的考查可采用句子应对、补全对话等形式,不

13、能设计成单词填空。,科学性原则(三),3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 科学学科 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实验题中应兼顾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设置开放性的实验题; 有条件的地方要增加对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科学性原则(三),3学科命题的基本要求 社会学科 注重考查学生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适当控制客观性试题的比例,加强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的考查; 开放性试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余地,掌握好评分方法; 试卷的阅读量和书写量应该得到控制,试题选用的材料要短小、通俗、新颖。,科学性原则(三),

14、(二)试题质量的系数 1. 信度 信度是指本次考试成绩与以往等价考试成绩的相关程度,即考试成绩的稳定性和可信性。 提高信度的方法: A、增加题量、提高覆盖率; B、提高区分度,准确反映考生差异; C、减少考试过程中非智力和情感因素干扰; D、提高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科学性原则(三),(二)试题质量的系数 2. 效度 效度是指本次考试与考试目标的相关程度,即考试内容、形式、结果对考试目标的体现情况。 提高效度的方法: 合理规定考试目标; 科学确定考试内容; 选择适宜的考试方式; 提高考试信度; 不得滥用考试成绩。,科学性原则(三),(二)试题质量的系数 3. 区分度 区分度是试题对不同层次考

15、生的区分能力,即用分数将考生区分为若干部分的系数。 区分度与试题难度密切相关,要改变试题区分度,即必须调整试题难度。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方法为:D=高分组答对人数与低分数答对人数之差除以高分组人数 最难和最易的试题的区分度都很低,区分度最大的试题,其难度一般在0.3-0.6。 提高等级间区分度,主要应该:准确控制30%的试题(2:1)难度,增加0.6的题量。,五、时代性原则,要反映时代精神,体现反映课程的要求。 包括体现社会热点,加强生活化,增强实践性、人文性、综合性。 1联系实际生活 2增强人文关怀 3 加强综合运用,时代性原则(一),1联系实际生活 课程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试题要真实地反映

16、生活,并高于生活。 试题不要进行成人化地理论演绎,要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走向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会生活,保障学了有用,学了能用。 适当运用实践探究型题目。充分挖掘生活中矛盾与冲突,以真实的情景把它们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思考、感悟、选择、判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时代性原则(一),(1)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和当地实际) 反映当前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联系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联系当地实际,反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物,使试题充满乡土气息。 (2)联系学生自身经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一方面要贴近学生思想、行为、经历、经验,贴近生活,反映学生自己的所思、所想、所

17、做;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减少离学生生活太远的东西,通过学生自身经验来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 (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在直接联系中,要大胆反映新事物、新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在间接联系中要把握好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历的掌握程度。,时代性原则(二),2增强人文关怀 一是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文科文科试题加强对民族文化成果和历史人文素材的运用,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教育。理科试题要通过具体案例,加强对科学成果的辩证认识,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感受科学精神的意义。 二是增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试卷中努力做到:图文并用 、语言通俗 、编排科学 、份量得当 、难点提示 、可选择性

18、 、适当激励、采意给分,时代性原则(三),3加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挖掘与运用 要善于挖掘知识间的内存联系,使学习综合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适当进行学科间的交流与综合 知识本身的综合性,需要也可以进行适当综合 和渗透。,六、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思维需要开放性的教育教学。考试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 在考试命题中,开放性的把握: 一方面要求打开命题的封闭思路,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另一方面要求研究和运用开放性试题,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扩大试卷的开放度,正确把握开放性试题的评分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放

19、性原则(一),(一)考试内容和形式创新 考试内容的呈现方式创新 试题设计方式创新 考试思想的创新,开放性原则(二),(二)开放性试题的运用 1开放性试题的价值 封闭性试题具有条件确定、方法确定、思路唯一、结果客观的特点,对于考查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目标的确定性、答题的规范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它无法测试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以及思想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而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条件不确定、方法多样、思路开放、答案主观等,能够考查学生思想的灵活度和创造性,因此其设计较为困难、评分没有统一标准容易产生误差。 比较封闭性与开放性试题,我们发现二者各有特色,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和层次有着各自的优势。它们的

20、不同主要在于客观性与主观性程度的区别。,开放性原则(二),2 开放性试题的命制 条件开放型、过程开放型、结论开放型以及这三种题型的综合形式。 这些形式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在答案开放型中,可以再分为理论运用(知识视角)开放、论据素材(佐证事例)开放、表达方式开放和评分要求开放等。在各个学科中,其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开放性原则(二),设计思路: (1)试题设置的可选择性 (2)试题设问的开放性(问题指向的多元性) (3)答案要求的开放性(答案表述的概括性、答案要点的伸缩性、答题的多角度性) (4)奖励分的运用(鼓励创新性答案):在基础题为主的试卷里,优秀生和中上生往往难于区分,而运用奖励分,能

21、够使优秀生进一步脱颖而出。,开放性原则(二),方法和策略 (1)可选择作答:学生可以选择部分试题或一个试题中的若干小问题作答,增加答题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表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陈题新用:对传统试题进行改造,省略去其中的部分条件,或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向,或要求用尽可能多的角度解决问题。 (3)从生活素材入手:选取社会热点、生活焦点和学生生活经验作为素材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决生活问题。 (4)设置黑箱:将一个事物产生、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中的过程隐藏起来,即制造一个黑箱,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揭示黑箱的内幕。 (5)假设情景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假设某种情景

22、,探求事物的发展状态;或给出某种确定的情景,探求由于条件的变化,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开放性原则(二),(6)例举事实:给出一定的规律或原理,要求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现象或事实,证明这一理论。 (7)学生自编自答: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让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自己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 (8)超越课本知识:超越课本中的字面内容,挖掘隐藏一于文字背后的思想,考核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 (9)巧用设问:调整问题的设问指向,引导学生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向,寻找新的考虑问题的角度。 (10)引导推理:给出一定的材料或条件,让学生自主推导出可能产生的结果,或者给出一定的结果,让学生反向推导出它所需要的

23、条件。 (11)补充材料或结果:给出不完整的材料或事物进程,通过学生自主想象,补充材料或推测结果。 (12)调整评分要求:评分要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答题的各种可能性;对于某些有创意的答案或要点,应该加以加分奖励,等等。,开放性原则(二),3 开放性试题的评分 (1)等级描述法 人的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呈现出阶段性,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放性试题的评分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进行评定。根据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阶段,按认知所处的阶段分级给分: A、前结构阶段;B、单点结构阶段;C、多点结构阶段;D、关联结构阶段;E、拓展抽象结构阶段。

24、 给分还要参考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文字组织和表述能力、条理结构等。这种评分方法类似于我们平时采用的总体分类法。即将所有学生的答案分为若干种类,根据其种类的情况分等给分。但是它比总体分类法更具体。,开放性原则(二),3 开放性试题的评分 (2)要素分析法 人的认知和行为,都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的。例如,一个材料分析型试题的答案,它是由一定数量的理论知识点、事实、分析过程和结论构成的。这其中的每一个要素,在答案中的份量作用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制定评分量表,规定各个要素的赋分或评分等级,然后根据总体情况给予主分。 任何评价方法或评分方法都有着它的“能”与“不能”之处,我们只能根据测试的目标和问题的实际来选用

25、,或加以综合运用。,开放性原则(二),4 开放性试题使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得牺牲试题的效度; 注意回避模棱两可的问题、过于玄虚而泛无边界的问题 ; 都是好的试题拼成的试卷,不一定就会成为好试卷。开放性试题不得滥用。,开放性原则(二),5 某些类型的思考题和题干示例 比较:描述和的相似与不同;比较以下两种方法的优劣。 因果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正当化:你喜欢下面哪一个选项,为什么?请解释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原因。 总结:请陈述中的关键内容。请简单总结的主要思想 归纳:请对下面的信息进行有效归纳。请说出能够解释下面现象的原理。 推理:根据已有事实,当的时候,什么最有可能发生?

26、X同学最有可能对下面哪一件事情产生明显反应?,开放性原则(二),5 某些类型的思考题和题干示例 解释:河水保护条例已经实施了,为什么河水还是污染严重? 说服:写一封信给校长,让他(她)同意每个班级去参观一次。至少找出条理由让家长同意你与同学自己去乡下生活几天。 归类:请根据将下面的项目分类。下面这些项目有什么共同之处? 创造:请列出你能想到的尽可能多的。请讲一个故事,说明如果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 应用:使用原理作为指导,请描述你会怎样解决下面的问题。请描述一个能说明原理的场景(或举例)。 分析:请写出下面段落中的推理错误。请列出并且描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综合:描述一个能证实的方案。写出一个

27、组织良好的报告以说明。 评价:描述的优势与劣势。使用给定的标准,写出对的评价。,七、规范性原则,(一)命题的过程规范 1命题前的学习培训 学习领导指示、相关文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 2命题方案制定 确定考查知识点和试卷结构,绘制双项细目表。,规范性原则(一),在表中填写赋分和考点;可以给各题预定答题时间。,规范性原则(一),(一)命题的过程规范 3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设计 分工合作、分头设计、适时交流、避免交叉重复和互相暗示。同时进行副卷。 遵循命题原则下个人才能和创造力的发挥。 4讨论拼卷 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反向思维,敢于质疑。 5审题 领导审题、专家审题(测量专家和学科专家)和自我审题。

28、 6试题修订定稿和校对 7命题说明与质量分析,规范性原则(二),(二)试卷设计规范 1文字准确、图片清晰 2语言通俗优美、卷面轻松活泼 3编排科学,便于作答和评阅 4题量阅读量书写量适当,结语:中考命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 试题反映考试功能和目标; 2. 不出超纲题、偏题、怪题和其他没有考查意义 的题目; 3. 解题情境和提出的问题新颖而不落俗套; 4. 问题含义明确,不是暧昧不清和模棱两可,用 语准确清楚; 5.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难度结构合理,符合考纲的要求;,结语:中考命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6. 试题覆盖面广,布点合理,内容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7. 各试题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产生相互提示,一般不以其他试题的答案作为本题的答题基础; 8. 卷面美观大方,试题排放合理,答题要求明确,答案要求客观公正。,感悟:,一份好的试卷是命题人员共同的心血凝聚,同时命题需要一个具备统筹能力的核心成员; 只有充分反映内容的形式才是最好的形式;好试题的集合并不一定是好试卷,最合适的试题就是最好的试题; 命题过程是一次最好的学习、研究和培训,虚心学习是提高命题技术的捷径; 错误往往存在于思维惯性和大意之中,精心推敲、反向思考是提高质量的主要途径。,谢 谢!,欢迎您的批评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