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5188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沙漠化防治措施与办法.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防治措施与办法新疆是我国沙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全国的沙漠三分之二在新疆,新疆许多县市大风、沙尘暴、扬沙等灾害性天气频繁,耕地、 草场、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经常遭受风沙侵袭。沙漠化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并且危及我国东部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沙漠化防治任务迫切而繁重。新疆幅员辽阔,疆内各地沙漠化发生条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差异显著,沙漠化防治策略和防治措施也各有别。干旱地带的沙漠化呈斑点状断续分布于诸绿洲的周围,以及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为主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在沙漠、戈壁边缘的洪积扇地区或深入沙漠的河流沿岸由许多靠地表水或地

2、下水支撑的绿洲。土地沙漠化都是围绕着绿洲或深入沙漠的河流下游及水资源缺乏地区发生发展的。地域上,沙漠化土地连接起来呈裙带状镶嵌在沙漠的外围。水系的变迁、灌溉水源的减少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才是对绿洲边缘过度的樵采和过度放牧。沙漠化的过程就是在开垦、过度放牧、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平衡等因素下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地表植被的衰退和消失之后风作用于地表产生了风蚀、搬运、堆积的风沙运动过程。包括:1.风力作用下沙质地表形态的发育过程,2.固定沙丘的活化过程,3.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迁移过程。7.1沙漠化分区区划采用三级区划系统。其中一级区的区划,为与全国的防沙治沙治理区划相衔接, 将全国防沙治沙规

3、划中位于新疆的两个治理亚区作为本区划的一级分区, 仅对分区名称作必要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和三级区的划分。鉴于新疆幅员广阔,各地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及沙漠化发生发展条件差异显著, 为便于成果应用并考虑到地理单元的完整性,二级区划主要依据大地貌单元进行划分。三级区划是在二级区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小自然地理单元、沙漠化成因、土地覆被类型、沙漠植被覆盖状况、风沙活动特征及危害状况、沙漠化防治难易程度、 沙漠化防治对策一致性等多种因子中某一项或多项因子的差异进行划定。根据区划依据,一级区和二级区的区划相对简单。一级区是根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以天山山脊线将全疆划分为 2个大区。二级区是以各大山系和盆地(

4、天山、塔里木盆地 )等大地貌单元的界线划定。经过上述区划过程,最终将全疆划分为1:2个一级区, 7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详见表7.1、图7.1。表 7.1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方案Tab. 7.1 Regionalization plan of controlling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编号面积/km2北疆温带干旱半干旱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防治区准噶尔盆地亚区准噶尔盆地西缘沙漠化轻微危害-一般防治小区420 888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漠化轻度危害-重点防治小区757 864准噶尔盆地北部沙漠化轻度危害-重要防治小区126 867古尔班通

5、古特沙漠内部中度沙漠化-自然保护与人工局部防治小区362 444三塘湖-淖毛湖盆地沙漠化轻微危害-一般防治小区1028 638阿尔泰山及准东丘陵亚区阿尔泰山及准东丘陵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自然保护小区276 410准噶尔西部山地亚区塔城盆地沙漠化轻微危害-一般防治小区68 015准噶尔西部山地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自然保护小区530 206天山北坡亚区天山北坡山地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自然保护小区9136 957伊犁谷地西部沙漠化轻微危害-一般防治小区86 140南疆暖温带极端干旱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防治区塔里木盆地亚区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沙漠中度危害-重点防治小区1646 934塔里木盆地南缘沙

6、漠化重度危害-重点防治小区1877 784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沙漠化中度危害-重要防治小区1952 512塔里木盆地北缘沙漠化中度危害-重要防治小区1472 113罗布洼地-库姆塔格沙漠沙漠化轻度危害-自然保护小区2042 088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重度沙漠化-人工局部防治小区17225 934柯坪-图木舒克区域沙漠化重度危害-重点防治小区1511 092天山南坡亚区焉耆盆地沙漠化轻微危害-一般防治小区1310 914吐鲁番-哈密盆地沙漠化轻度危害-重要防治小区1152 222天山南坡山地丘陵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自然保护小区12257 300昆仑阿尔金山亚区昆仑 -阿尔金山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自然

7、保护小区21304 052库木库里轻度沙漠化-自然保护小区2232 765图7.1新疆沙漠化防治区划图 (示一级区和三级区,各三级区编号含义见表 1)Fig.7.1 Regionalization map of controlling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Xinjiang7.2新疆沙漠化防治技术与模式7.2.1北疆温带干旱半干旱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防治区本区位于天山山脊线以北, 由阿尔泰山及准东丘陵、准噶尔盆地、准噶尔西部山地和天山北坡 4个亚区组成。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绝大部分区域年降水量在 100 mm以上, 并除三塘湖-淖毛湖盆地和克拉玛依部分地区外, 其

8、余区域一般均具有一定数量的天然雨养植被。本区风沙危害相对较轻,区域内的沙漠以固定半固定类型为主,开展沙漠化防治相对较易。本区农林牧业较发达, 工业经济也占全疆主导地位,自治区经济相对最发达的区域-天山北坡经济带即位于本区,做好沙漠化防治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由于本区绝大部分区域均具有一定的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因此,沙漠化防治战略上应以保护自然植被为主、主要有防治措施有: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人工辅助恢复植被为辅,防治的重点是通过封

9、育保护以灌木、多年生超旱生草本、蒿类为主的天然荒漠植被,封禁保护固定半固定沙地植被;在绿洲外围营造以防风、固沙、减灾为主要功能的骨干防护林带,保障绿洲生态安全; 在重要交通干线、城镇及工矿周围营造带片网、多树种相结合的生物防护屏障。7.2.1.1准噶尔盆地亚区: 本亚区是北疆绿洲的主要分布区,并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沙漠,是北疆开展沙漠化防治的主要区域。共分5个三级区:(1)准噶尔盆地西缘沙漠化轻微危害包括托里县、和布克赛尔县的平原地区以及克拉玛依市的大部分地区,主风向为偏西风,土地覆被以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次为砾质戈壁。该区属沙漠化轻微危害区域。主要沙漠化危害因子是大风, 其年大风日数多在5070

10、d ,属于大风相对较多区域,在防治上主要需采取与防风相关的一些措施,如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营造大型防风阻沙基干林,推广农田免耕、留茬抗风蚀技术和林农间作、林草间作模式等。此外,本区水资源较少,为节约出更多的水资源用于生态林建设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尚应推广喷滴灌等旱作节水技术以及抗旱集水保墒整地造林技术、 滴灌等节水灌溉造林技术。合理利用荒漠地带水资源,水资源是荒漠地带的命脉。水资源的多寡直接决定着绿洲的植被状况,从而就决定着荒漠绿洲地带风沙灾害的强弱。合理利用荒漠地带水资源,就要从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整体出发,对河流上、中、下游的用水量协调考虑,避免上、中游过量拦截水资源而使下游缺水,同

11、时也要有计划地合理开采地下水,避免地下水位下降,防止绿洲及其边缘的植被因水分条件恶化而减少,从整体上防治风沙灾害。(2)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漠化包括西起博州温泉县、东至昌吉州木垒县在内的沿天山北麓的众多县市,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也在此区内。本区人口、耕地密集, 经济相对发达,是新疆社会经济地位最为重要的区域。本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 西部有阿拉山口和艾比湖,全区主风向为偏西、偏北风,主要面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局部地区因受过去人类活动过度干扰而出现沙丘活化南侵及阿拉山口大风造成艾比湖大面积干涸湖底风蚀并引发强沙尘天气的威胁。本区沙漠化属轻度危害,艾比湖东南及东侧临近区域、莫索湾垦区等局部区域

12、可近中度。本区沙漠化虽属轻度危害,但因人口众多, 经济密集, 沙漠化危害引起的影响范围广、程度深,因此划为重点防治小区, 以对沙漠化实施更为严格的监控和防治。本区天然降水较多,生态自然修复能力较强,故防治措施上应以保护自然植被和加强绿洲防护林建设为主,局部沙漠化严重区域需要采取人工手段辅助恢复或增加自然植被。绿洲沙漠化防治的首要步骤是增加绿洲周围景观的植被盖度,以此来降低风速、增加地表组成物质的固结程度。对人工林草地的建设应充分注意选择适宜的植物、适宜的种植方式。绿洲外围防风固沙体系的建立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以提供绿洲的绿色屏障为最终目的。但从某些具体的地段和时段上讲,适当的工程措

13、施可以较快稳固和改良植物的立地条件,为最后应用生物措施提供必要的辅助。防治重点是采取封沙育林育草措施保护好沙漠前沿荒漠植被, 在农区外围沙漠前沿营造大型防沙治沙基干林带,在绿洲外围造林种草,阻止沙漠南移。本区水资源供需相对紧张, 应因地制宜积极推广节水灌溉造林模式、无灌溉造林模式以及旱作节水技术等先进技术与模式。按照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遵循植被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人工建设与天然恢复相结合,以天然恢复为主,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主,充分利用种质资源,以乡土种为主,合理利用水资源,以免灌溉植被为主,建设多类型植被,以地带性植被为主,乔、灌、草相结合,适地适树、适草,多种繁殖方法并重

14、,以种子繁育和天然“克隆”为主原则。通过新系统是否稳定,并具有可持续性;系统是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否得到改善;组分之间相互关系是否协调等指标评价生态恢复状况。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沙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现实情况要比典型介绍复杂得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沙地农田防护林:半湿润地区降雨较多,条件较好,可以乔木为主,主带距350m左右。半干旱地区东部条件稍好,西部为旱作边缘,条件很差,沙化最严重。沙质草原一般不风蚀,但大面积开垦旱作,风蚀发展,极需林带保护。东部树木尚能生长,高可达10m,主带距200300m;西部广

15、大旱作区除条件较好地段可造乔木林,主带距仅50m左右。干旱地区风沙危害多,采用小网格窄林带。北疆主带距170250m,副带距1000m;南疆风沙大,用250m500m网格;风沙前沿用(120m150m)500m的网格,可选树种也多,以乔木为主。护牧林营造技术:树种选择要注意其饲用价值,东部以乔为主,西部以灌为主。主带距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不严重者可以25h为最大防护距离,严重者主带距可为15h,病幼母畜放牧地可为10h。副带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400800m,割草地不设副带。灌木带主带距50m左右,林带宽主带1020m,副带710m。考虑草原地广林少,干旱多风,为形成森林环境,林带可宽些,

16、东部林带68行,乔木46行,每边一行疏透。呈疏透结构,或无灌木的透风结构,生物围栏要呈紧密结构。造林密度取决于水分条件,条件好可密些,否则稀些。(3)准噶尔盆地北部沙漠化轻度危害 包括阿勒泰地区乌伦古河流域中下游及其以北、富蕴县以西各县的平原地区。各县均有小面积沙漠分布,多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生长着柽柳、梭梭等荒漠灌木,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沙漠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全区主风向为偏西风。沙漠化属于轻度危害, 但该区沙漠化现状对农牧区生产生活直接影响较大, 属重要防治区域。防治上应采取自然保护与人工措施并重的方式, 增加或恢复植被。重点是防止过牧,采取封沙育林育草和轮牧、休牧措施保护和恢复天

17、然植被, 同时加强绿洲防风林建设。本区西部大风偏多,应积极推广旱作农田免耕、留茬抗风蚀技术、营造防风阻沙基干林带技术及林农间作、林草间作模式。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种,保证幼苗达到一定密度(1520株/m2),一定高度(1520cm),一定面积(1000m2),就可以把风蚀变为沙埋的植物群体,使沙丘固定。直播成功的植物种主要是花棒、杨柴两个沙生先锋植物。可撒播,也可条播或穴播。 植

18、苗造林固沙:在干旱草原流动沙地采用适当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如定边长茂滩林场秋天在沙丘上用沟植法密栽油蒿成活形成沙障。(4)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部中度沙漠化本区基本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核心区。主风向为偏西、偏北风。地表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 沙丘形态主要为垄状和树枝状沙垄,沙漠南缘有蜂窝状和梁窝状沙丘分布。植被主要有梭梭、白梭梭、蛇麻黄、花棒、苦艾蒿、白蒿、蒙古沙拐枣以及多种短命植物。本区属中度沙漠化。本区传统上为冬牧场, 随着石油开采、 修建跨流域输水渠道等人为活动的逐渐增多, 沙漠原生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宜采取封沙育林育草和轮牧、休牧措施进一步加强自然植被保护力度,对局部

19、破坏严重区域可采取人工辅助措施加以恢复或改善。(5)三塘湖-淖毛湖盆地沙漠化轻微危害 本区位于东疆巴里坤县及伊吾县的北部, 区内绿洲面积狭小、分散,人口稀少,水资源少,地表主要为低植被盖度的或几近裸露的砾质戈壁,主风向为偏西、偏北风。沙漠化属轻微危害。主要危害因子为大风, 年大风日数多在70d以上,三塘湖年大风日数可达115d。防治重点是加强绿洲农田防风林建设,大力营造防风阻沙基干林带,并积极推广应用旱作农田免耕与留茬抗风蚀技术、旱作节水技术、节水灌溉造林技术以及林农间作、林草间作模式等防治技术与模式。封育保护以灌木、多年生超旱生草本、蒿类为主的天然荒漠植被,封禁保护固定半固定沙地植被;在绿洲

20、外围营造以防风、固沙、减灾为主要功能的骨干防护林带,保障绿洲生态安全;在重要交通干线、城镇及工矿周围营造带片网、多树种相结合的生物防护屏障。7.2.1.2 阿尔泰山及准东丘陵亚区本亚区包括阿尔泰山、北塔山及卡拉麦里山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 间有小面积的山间盆地、谷地。中高山区降水较多,分布着森林和草原,植被盖度较大,基本上无沙漠化之忧,但需注意植被保护,防止过牧。低山丘陵区特别是部分山间盆地有一定的沙漠化危险, 且局部已有少量的沙地存在,但因降水相对较多,植被盖度多可达到10%30%, 加之山地地形条件限制,沙漠化过程总体上仍属微弱。属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区域。防治策略以自然保护为主,重点是合

21、理利用草场资源,防止过牧。本区分出 1个三级区: 阿尔泰山及准东丘陵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自然保护小区。7.2.1.3 准噶尔西部山地亚区本亚区包括巴尔鲁克山、玛依力山、加依尔山、赛米斯台山、塔尔巴哈台山等准噶尔西部山地以及山间盆地-塔城盆地。中高山区遍布草原,并有少量森林灌丛分布,植被盖度较好,几无沙漠化之忧。低山区为荒漠草原植被,一般也有10%以上的盖度, 且由于地处多风区域, 通常情况下难以出现积沙。盆地内降水可达300mm上下,天然与人工绿洲面积分布较广, 植被盖度较好,但因大风日数相对较多,如不做好植被保护,仍有沙化之忧。本区沙漠化总体上属于无或轻微水平。本区分为 2个三级区:(1)塔城

22、盆地沙漠化轻微危害 包括塔城、额敏、裕民、托里四县市位于盆地内的部分。人口和耕地较多,耕地质量较好。主风向为偏西风。属沙漠化轻微危害。大风稍多,盆地中部额敏河沿岸低地有沙漠化土地间或分布。防治重点是采用封禁和轮牧、休牧措施大力保护好盆地内的天然植被,农田区需保持和加强防风体系建设,营造防风阻沙基干林带,并宜推广应用旱作农田免耕、留茬抗风蚀技术及林农间作、林草间作模式。(2)准噶尔西部山地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本区土地利用以放牧为主。属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区域。沙漠化防治策略上以注重植被保护为主,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防止过牧。7.2.1.4天山北坡亚区:本亚区自然条件与阿尔泰山相似,西部的降水条件比后者

23、还要优越些。山地森林、草原广布, 植被盖度较好,几无沙化之忧。山间盆地、谷地植被覆盖状况一般也较好,仅在伊犁谷地西部有少量沙漠化土地分布。本亚区划分2个三级区:(1)伊犁谷地西部沙漠化轻微危害位于霍城县和察布查尔县的低山带及平原地区,多偏西风和山谷风。霍城县西南部有塔克莫乎尔和巴基泰两片沙漠, 察布查尔县沿伊犁河岸边也有少量沙漠化土地分布, 均为固定半固定类型。两县低山带多分布黄土,地势平缓处有部分旱作农业,受降雨及黄土土质影响, 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本小区沙漠化危害总体轻微仅需对绿洲采取通常的防护林网建设措施即可, 对存在的小片固定半固定沙漠,需采取封沙育林育草措施加强植被保护以防止其活化。(

24、2)天山北坡山地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本区地域范围跨度较大,从西至东约跨越1300 km, 区内沙漠化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总体上属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区域。防治策略上以自然保护为主,山区草场应注意植被保护,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防止过牧。少数位于风口附近的小型山间盆地,如柴窝铺-盐湖盆地,需采取适当加大防风体系建设力度的措施,以防控风蚀。7.2.2南疆暖温带极端干旱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防治区本区位于天山山脊线以南, 由塔里木盆地、天山南坡和昆仑-阿尔金山 3个亚区组成。属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平原区多数区域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天然雨养植被缺乏。区域内沙漠面积广大,并以流动类型占绝对优势,仅在沙漠与绿

25、洲交界地带有部分固定半固定沙丘(地)分布。除山区外,多数区域风沙危害严重,沙漠化防治任务繁重,难度较大。本区社会经济总体相对落后,但绿洲人口密集,贫困人口集中,搞好沙漠化防治对于脱贫解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区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微弱,沙漠化防治应以人工主动干预和保护自然植被并重,防治重点是通过封育保护、 引洪灌溉、合理分配农林牧用水等措施拯救天然荒漠植被; 通过人工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在绿洲外围营造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网,阻止沙漠扩大、迁移。建立综合防护林体系:我国荒漠地带的灌溉绿洲处于戈壁沙漠的包围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风沙及沙丘前移入侵农田的危害,目前一般都采用由绿洲与沙漠(或戈壁)毗连处

26、的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的防沙林带及绿洲内部护田林网所组成的的防护林体系进行风沙灾害防治。(1)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我国荒漠地带的绿洲除个别直接位于巨大的流动沙丘附近外,大部分位于风沙流活动的戈壁附近和具有宽旷丘间地的低矮沙丘边缘,有的还直接位于固定同、半固定沙漠的边缘。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少量天然植被的分布,根据这种特点,对这些天然植被采取划区封育、定期停止樵牧等保护措施,使某些蘖萌生和天然下种繁殖性强的旱生植物得以自然更新,增大植被覆盖度。由于封沙育草具有便于建立和发挥防护效益速度快等特点,在防护体系建立初期能起到保护防沙林带、护田林网幼林作用,是防护体系中的先驱措施。封沙育草带建立后,来自灌溉绿

27、洲外围的风沙流进入草带后,近地表气流受到灌丛植被的影响,降低了近地面表的风速,起到防止风沙的作用。(2)绿洲边缘的防治林带绿洲边缘防沙林带的作用,在于继续削弱越过草带前进的风沙流速,与封沙育草带互相配合构成前缘阻沙的边护带。针对防沙林所需发挥的防护作用,在林带组成上,应注意林带的结构和宽度问题。位于沙砾戈壁或风蚀地前缘的新疆吐鲁番地区,以大风及风沙流危害为主的绿洲边缘,一般营造多行林渠结合的近似紧密结构的防治林带。(3)绿洲内部的护田林网在沙漠边缘建立封育草带和营造防沙林带的同时,必须在绿洲内部营造护田林网,三者密切结合形成一个防护林体系才能有效地起到防止风沙的作用。一般采用较高大的乔木(如各

28、类杨树等)为主的树种和窄林带小林网的配置格式。所谓窄林带系指林带由46行树木组成和611m宽的林带,而小网格则指缩短主林带之间的距离,使林带间距不起过20H(即林带树木一般高度的20倍)的最大防护范围,即在200300m之间。根据古尔班通沙漠西部边缘车排子地区的观测资料表明,小网格内的风速降低率较大,比大网格提高20.2,正因为如此,这种规格的护田林网在我国荒漠地带绿洲中广泛采用。7.2.2.1塔里木盆地亚区: 本亚区分布有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流动沙漠,沙漠面积广大。沿盆地边缘分布有众多绿洲。盆地内降水稀少, 绿洲以外区域植被稀疏。沙尘天气多发, 沙丘移动活跃,沙漠化危害严重。共分7个三级

29、区: (1)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沙漠化中度危害本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缘,处于托克拉克沙漠、布古里沙漠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夹峙之下,各沙漠边缘以灌丛沙丘为主,叶尔羌河流域还分布有大量的胡杨和柽柳。但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天然植被遭到一定破坏,绿洲受到沙漠的夹击危害。本区主风向为偏西风, 东北部伽师东部至巴楚一带盛行北风、东北风, 东南部莎车、叶城地区偏南风也较多。本区包括了喀什地区的主要市县以及克州的部分区域, 绿洲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资源少, 贫困人口较多,脱贫致富、 发展经济要求迫切。沙漠化属中度危害,需大力采取各种人工主动干预手段加以重点防治。减少对荒漠植被的人为干扰, 通过封育保护及引洪(

30、闲水 )灌溉造林等措施扩大荒漠植被面积,以减轻沙漠化危害和威胁。同时,应逐步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造林、发展名优经济林及特色药用植物种植(红柳接种大芸 )、林农间作、旱作节水、沙区能源开发(发展沼气及薪炭林)等先进防治技术与模式,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生态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封育保护以灌木、多年生超旱生草本、蒿类为主的天然荒漠植被,封禁保护固定半固定沙地植被;在绿洲外围营造以防风、固沙、减灾为主要功能的骨干防护林带,保障绿洲生态安全;在重要交通干线、城镇及工矿周围营造带片网、多树种相结合的生物防护屏障。(2) 塔里木盆地南缘沙漠化重度危害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以及巴州的且末县,西部皮山-策

31、勒一线盛行偏西风,中部于田至民丰一线多西北风和东北风,东部且末地区多偏东风。这里是塔里木盆地西北风向和东北风向的汇集区域,沙漠南向移动的威胁巨大,沙尘天气强度之大、频数之多均居全疆之最。沙漠化属重度危害。本区人工绿洲与流动沙漠之间的天然灌草带由于历史原因已大为减少,许多地方流动沙丘与绿洲农田直接毗邻,给绿洲边缘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带来直接危害。本区人均耕地少,贫困人口集中,特别是中西部区域绿洲人口十分密集;能源缺乏,生态用水相对短缺,沙漠化危害严重,发展经济和防治沙漠化要求十分迫切, 是全疆沙漠化防治重中之重的地区,亟需大力采取人工干预手段加以防治。防治重点是采取封沙育林育草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的

32、措施,在农区外围沙漠前沿营造大型绿洲防护屏障,阻止风沙威胁绿洲。适用防治技术与模式主要有“窄林带、小网格”农田防护林营建技术、封沙育林育草模式、引洪(闲水)灌溉造林模式、节水灌溉造林模式、发展名优经济林(特色林果业 )及特色药用植物种植(红柳接种大芸)模式、林农间作模式、旱作节水技术、 沙区能源开发技术(发展沼气及薪炭林)等。(3)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沙漠化中度危害包括若羌县位于阿尔金山北麓西部的区域以及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主风向为偏东风。该区位于库鲁克沙漠西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处于库鲁克沙漠的下风向,主要遭受该沙漠的直接危害。沙漠化属中度危害。本区人口及耕地面积虽相对较少, 但

33、因位处国道 218线和 315线的途径之地,地理位置重要,故仍属于沙漠化重要防治地区。防治重点是通过封育和引洪灌溉措施保护和恢复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下游的天然植被资源,结合人工造林, 在绿洲外围建立绿色防护屏障。节水灌溉造林、发展名优经济林 (特色林果业)、林农间作、旱作节水、沙区能源开发(发展沼气及薪炭林)等技术与模式值得推广应用。(4)塔里木盆地北缘沙漠化中度危害主要包括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及其以北的平原地区,包括西至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东至巴州尉犁县的带状区域。西部多偏西风, 中部库车一带多偏北风,东部多偏北、 偏东风。本区紧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区内其它地方也分布着一些以固定半固定类型为

34、主的片状沙地。由于上游截流、来水减少,导致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柽柳等荒漠植被面临退化和消亡危险,并使地表植被破坏后就地起沙的情况逐渐增多,进而威胁到其附近绿洲的生态安全。本区沙漠化为中度危害,人口和绿洲众多,属沙漠化重要防治地区。防治重点是通过封育保护、引洪灌溉、合理分配水资源等措施保护和拯救天然荒漠植被。并应大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造林、林农间作、林草间作、林农草复合治沙、发展名优经济林 (特色林果业)、旱作节水、胡杨复壮、沙区能源开发 (发展沼气及薪炭林)等技术与模式。(5)库姆塔格沙漠沙漠化轻度危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处南疆东部倒灌东风区的上风向,全年盛行偏东风。地表以沙漠、盐壳及砾质戈壁

35、为主,除阿奇克谷地的少部分区域外,其余绝大部分区域植被盖度极低,几无植被。本区水资源奇缺, 东部为野骆驼自然保护区。本区人类活动稀少,除近年罗布泊干涸湖区有钾盐矿开采、区域东北缘雅丹分布区有旅游活动开展以外,其它人类活动很少,沙漠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属轻度危害区。沙漠化防治暂只能以自然保护为主,特别是保护好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对部分区段的道路交通设施需采取机械沙障防沙技术进行必要的防护。(6)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重度沙漠化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除去周围边缘区域外的内部主体区,从西至东盛行风向由偏西渐次向偏北、偏东方向转变。除和田河下游沿岸外,地表几乎全为裸露的流动沙丘(地), 受

36、盛行风向影响,沙丘均向南移动。自然环境严酷,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在30mm以下, 沙尘暴等沙尘天气强度大、频率高。除和田河流经区外,地表水极度缺乏,地下水虽大多埋深较浅,但基本均为3g/L以上乃至10g/L以上的高矿化度水质。广阔的沙漠区域可随沙漠地貌的不同而划分出东部高大沙山区、中部复合纵向沙垄区、北部复合穹状沙丘区、西北部鱼鳞状沙丘区等多个区域,各区域的沙漠化发生条件、发展状况、风沙活动特征也均有所差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沙漠区石油资源开采活动的逐步增多以及塔里木沙漠公路的开通, 区内的人类活动开始逐步增多,沙漠化危害的影响问题也随之产生。本区属重度沙漠化地区,但因人类活动范围仍

37、相对十分有限,水资源等生态恢复条件奇缺,故在可预见的未来对其沙漠化危害仍只能采取类似目前建设沙漠公路防护林的形式进行人工局部防治。防治重点是确保沙漠公路畅通及油气开采设施等人工设施的安全运行。适用防治技术与模式有绿色廊道建设模式,机械沙障、化学固沙等非生物防治技术,咸水灌溉造林技术等。确定了“以机械固沙保证公路畅通为基础,生物固沙建立和恢复生态平衡为目标,以化学固沙为辅助措施”的治沙路线:“第一步建立栅栏阻沙,平铺草方格固沙为主的机械防沙体系,第二步,创造条件,利用咸水灌溉,建立绿色走廊,分两步走的战略。根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方法不同,沙障可分为平铺沙障和直立式沙障两类。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

38、用柴草秸秆、卵石、,隔绝风与沙表层的接触,造成风虽过而沙不起的效果。原地固定流沙,保护植物生长,但对风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用不大。这种措施在东部地区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影响水地水分,但有利于沙土改良。立式沙障为积沙型沙障,风沙流遇上任何立式沙障,风速都会下降,风挟带的沙粒就会沉积一部分在沙障前后,从而减少输沙量。多行配置立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间沙表层和拦截运行中沙粒的作用。由于绝大部分运动沙粒在近地表30cm内,多数又在10cm高度内,因此不需要设置过高沙障就可以固沙和控制风沙流,防止沙害。(7)柯坪-图木舒克区域沙漠化重度危害地处喀什噶尔河和叶尔羌河下游,包括柯坪县的平原地区、 图木舒克市附近地

39、区以及阿瓦提县和阿克苏市位于叶尔羌河流域下游的部分地区。区内多固定半固定沙地,受上游截流影响,天然荒漠植被退化明显。全区多偏西、偏北风,受地形及局部流场的影响,沙暴天气多发,柯坪年沙暴日数达31d,为全疆仅次于民丰 (36d)的沙暴第二高发区,沙尘天气危害严重。属重度沙漠化危害区域。虽然本区人口和耕地在全疆所占比例不高, 但由于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影响重大,并且图木舒克市是兵团重要的新兴城市,因此将本区划为重点防治小区。防治重点是完善农田防护林网体系, 营造防风阻沙基干林带,并采取封育、引洪(闲水 )灌溉及人工造林措施恢复和扩大荒漠植被面积。还应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造林、发展名优经济林(特色林果业

40、)及特色药用植物种植 (中药及特色维药)、林农间作、林草间作以及旱作节水等技术与模式。乔、灌、草相结合,适地适树、适草。研究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建设,无论是从群落的适应性考虑,还是从防护效益考虑,应加大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比重,应遵循以灌草为主的原则。越是恶劣的条件,越应加大灌木和草本的比例。但是,将以往的乔灌草为主改为以草为主也未必正确。灌木在条件恶劣、降水稀少地区的重要地位应予以确立,要明确灌木也是林的概念。另外,灌木防护林还可以兼作饲料,有利于草畜业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乔、灌、草多物种的复合模式。多层次、多物种的复合结构才是沙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必由之路。7.2.2.2天山南

41、坡亚区本亚区与北疆的山地区类似,只是降水和植被条件远不如北疆山地,山地森林面积大为缩减,已极少成带,山地荒漠及荒漠草原的海拔上限大为提高。植被盖度以中低盖度为主, 东部库鲁克塔格地区更是多为几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地区。与北疆情况类似,山地人类活动多以放牧为主。受干旱气候及塔里木盆地内各大沙漠的影响,本区山间盆地、 谷地的沙漠化发生几率大为增加,在哈拉峻盆地、焉耆盆地、吐哈盆地等地均可见到规模相对较小的沙漠分布。共分为 3个三级区: (1) 焉耆盆地沙漠化轻微危害包括焉耆盆地内的和静、和硕、焉耆、博湖诸县的平原地区。多偏西、偏北风。盆地底部为博斯腾湖,湖的北、 西两侧为绿洲, 南侧为流动性的阿克别勒

42、库姆沙漠。绿洲区内部分布有少量零星的沙漠化土地。为防治沙漠化土地扩展,绿洲区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由于这些沙化土地多为绿洲所包围,且绿洲区水源丰富、便利,因此防治相对容易。属沙漠化轻微危害区。防治重点是在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同时,应用零星沙丘沙地造林固沙技术,保护和恢复绿洲内零星沙丘沙地的自然植被, 以防止其活化、扩展进而危害周边绿洲。要的技术措施是:通过封育保护、引洪灌溉、合理分配农林牧用水等措施拯救塔里木河流域的天然荒漠植被;通过人工种草,封沙育林育草,在绿洲外围营造乔灌草结合的防护林网,阻止沙漠扩大、迁移。(2) 吐鲁番-哈密盆地沙漠化轻度危害包括吐鲁番地区及哈密市位于吐哈盆地内的

43、平原区域。西部多偏西风, 中部多偏北风,东部则多偏东风。区内分布有鄯善库姆塔格沙漠,除此及绿洲以外,其余多为砾质戈壁,植被极为稀少。绿洲区及其附近有零星沙漠化土地。本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极少,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十分有限。区内多大风,分布有新疆著名的“三十里风区”和“百里风区”,大风对兰新铁路和 312国道造成严重威胁。本区沙漠化虽属轻度危害, 但因区内绿洲人口密集,且有兰新铁路和 312国道经过, 沙漠化危害造成的影响巨大,因此归为沙漠化重要防治区。本区沙漠化主导因子为大风,沙漠化防治重点是加强防风体系建设。主要适用防治技术与模式有:防风阻沙基干林带营造技术、零星沙丘沙地造林固沙技术、机械沙障

44、防沙技术、引洪 (闲水 )灌溉造林模式、节水灌溉造林模式、旱作节水技术、发展名优经济林模式(特色林果业)等。(3) 天山南坡山地丘陵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本区范围跨度大, 从西至东绵延约1 800 km,包括了除焉耆盆地和吐哈盆地以外的天山南坡所有其它区域, 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七千多米, 区域内部沙漠化状况差异较大,有零星沙漠化土地分布,沙漠化威胁和危害总体轻微。沙漠化防治以自然保护为主, 主要需运用封禁、封育及轮牧、休牧措施防止草场过牧, 在局部个别山间盆地 (如哈拉峻盆地、拜城盆地 )的绿洲区域可视需要采取一定的主动干预措施,主要是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7.2.2.3昆仑-阿尔金山亚区本亚区包括

45、帕米尔高原东部、昆仑山、阿尔金山、喀喇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北部位于新疆境内的部分。全区平均海拔高,地势高寒,气候干旱,降水及植被条件较之天山南坡进一步降低,高寒荒漠和裸岩石山占据着近60 %的面积。绝大部分区域人类活动稀少,无人区占据着相当大的范围。沙漠分布面积不多,但大风及沙尘天气较多。分为 2个三级区:(1) 库木库里轻度沙漠化本区位于新疆东南部,大部海拔在3 500m以上,最低海拔也在2 500m以上, 基本为无人区。由阿其克库勒和阿牙克库木库勒两个湖盆以及托格拉萨依河谷组成。区内分布有面积不大的数片沙漠。区内植被盖度较高,高寒草原、草甸、沼泽及高寒荒漠草原所占面积比例超过了50%。沙漠面

46、积所占比例仅为6%, 属轻度沙漠化区域。本区大部分位于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3,目前沙漠化防治策略应为纯自然保护,重点是加强阿尔金山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好区内自然生态环境。(2)昆仑-阿尔金山沙漠化无或轻微危害为昆仑-阿尔金山除库木库里地区以外的其它区域。沙漠化土地分布更为罕少, 仅在布伦口湖岸等极少数区域可见零星小片分布。由于与天山南坡类似,从西至东跨越范围很大,因此区内沙漠化状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总体上属于沙漠化轻微危害或轻微风险区域。防治策略以自然保护为主,部分区域有放牧活动, 应注意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防止过牧,少数有人类居住和活动的河谷地区需视具体情形采取一些防风措施,适当建设防护

47、林。7.3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社会可持续发展引导和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土地沙漠化防治是中国当前最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土地沙漠化问题,必须从根基上入手努力促进沙区经济和社会的进步。7.3.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通过对沙区实行适度的人口控制政策,减轻土地压力;实行生态移民,遏制土地沙漠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劳动力;加大对沙区资源进行投资等综合措施,在自身收益递增的基础上,使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

48、增,从而使沙区经济增长得到强化,减轻沙区的生态承载能力等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应是一项硬任务,一方面坚决有计划地控制人口,鼓励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另一方面大量提倡优生优育,特别是边远偏僻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要从改革不合理的婚姻习俗做起,努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通过优生优育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基础。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实行一胎政策,控制人口数量。7.3. 2实行生态移民,减轻沙区人口压力对于一些生态破坏严重,己不适于人类继续生活的地区的生态难民要转移到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既能够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也有利于恢复土地沙漠化地区的植被,防止土地沙漠化的加速蔓延。同时,对这些地区进行生态移民,要与扶贫开发工程结合起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小城镇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沙区应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各级政府优先的发展目标,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应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生态建设和创造就业机会,把植被恢复和扩大就业作为中央考核沙区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7.3. 3大力发展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