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692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6.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连接技术》PPT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材料连接技术 金属、陶瓷和塑料等材质的构件以一定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到连接技术(Joining Technology)。 本章主要讨论在工业中非常重要的焊接技术,特别是广泛应用的熔化焊技术,此外也简要介绍铆接和胶接等永久性连接技术的原理和工艺。,第六章 材料连接技术,第一节 焊接理论 焊接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同种或异种材质的工件,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者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称为焊接(Welding)。 典型焊条电弧焊的焊接过程如图6-1所示。,第一节 焊接理论,一、焊接热过程及焊接热源 1. 焊接热过程的特点 焊接热过程包括焊件的

2、加热、焊件中的热传递及冷却三个阶段。焊接热过程具有如下特点: (1) 加热的局部性。 (2)焊接热源是移动的。 (3)具有极高的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第一节 焊接理论,2. 焊接热源 现代焊接生产对于焊接热源的要求主要是: (1) 能量密度高,并能产生足够高的温度。高能量密度和高温可以使焊接加热区域尽可能小,热量集中,并实现高速焊接,提高生产率。 (2) 热源性能稳定,易于调节和控制。热源性能稳定是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高的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尽可能提高焊接热效率,节约能源消耗有着重要技术经济意义。 主要焊接热源有电弧热、化学热、电阻热、等离子焰、电子束和激光束等等,见表6-1。

3、,第一节 焊接理论,3. 焊接温度场 温度场指的是一个温度分布的空间焊接温度场可以用等温线或等温面来表示,如图6-2。 4. 焊接热循环 母材上某一点所经受的这种升温和降温过程叫做焊接热循环(Weld Thermal Cycle)。 焊接热循环可以用图6-3所示的温度-时间曲线来表示。,第一节 焊接理论,二、焊接化学冶金 熔化焊时,伴随着母材被加热熔化,在液态金属的周围充满了大量的气体,有时表面上还覆盖着熔渣。这些气体及熔渣在焊接的高温条件下与液态金属不断地进行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这种焊接区内各种物质之间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焊接化学冶金过程。该过程对焊缝金属的成分、性能、焊接质

4、量以及焊接工艺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一节 焊接理论,1. 焊接化学冶金反应区 焊接化学冶金反应从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被加热、熔化开始,经熔滴过渡,最后到达熔池,该过程是分区域(或阶段)连续进行的。以焊条电弧焊为例,可划分为三个冶金反应区: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和熔池反应区(见图6-4) 。 (1)药皮反应区 焊条药皮被加热时,固态下其组成物之间也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2)熔滴反应区 熔滴反应区包括熔滴形成、长大到过渡至熔池中的整个阶段。 (3)熔池反应区 熔滴金属和熔渣以很高的速度落入熔池,并与熔化后的母材金属相混合或接触,同时各相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继续进行,直至金属凝固,形成焊缝。,第一

5、节 焊接理论,2. 气相对焊缝金属的影响 3. 熔渣及其对金属的作用 熔渣在焊接过程中的作用有保护熔池、改善工艺性能和冶金处理等三个方面。,第一节 焊接理论,三、焊接接头的金属组织和性能 1. 焊缝的组织和性能 焊缝是由熔池金属结晶形成的焊件结合部分。焊缝金属的结晶是从熔池底壁开始的,由于结晶时各个方向冷却速度不同,因而形成的晶粒是柱状晶,柱状晶粒的生长方向与最大冷却方向相反,垂直于熔池底壁。焊缝金属的力学性能可高于基体金属 。,第一节 焊接理论,2. 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 在电弧热的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图6-5为低碳钢焊接时热影响区组织变

6、化示意图。按组织变化特征,其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3. 改善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方法,第一节 焊接理论,四、焊接过程模拟 (1)焊接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2)焊缝金属凝固和焊接接头相变过程的数值模拟 (3)焊接应力和应变发展过程的数值模拟 (4)非均质焊接接头的数值模拟 (5)焊接熔池形状和尺寸的数值模拟 (6)焊接过程的物理模拟,第一节 焊接理论,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 工业上使用的焊接和连接方法有几十种,如图6-6所示。 一、熔化焊 在液态下进行焊接时,母材接头被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它们在液态下相互融合,冷却时便凝固在一起,这就是熔化焊接(Fusion Welding)。,

7、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1. 埋弧自动焊 埋弧自动焊(Submerged Arc Automatic Welding)是电弧在颗粒状焊剂层下燃烧的自动电弧焊接方法。 埋弧自动焊的焊接过程如图6-7和图6-8所示。 埋弧自动焊与焊条电弧焊相比具有生产率高、焊接质量高而且稳定、节省金属材料、劳动条件好等优点,但是埋弧自动焊的灵活性差。埋弧自动焊可焊接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和纯铜等,适用于较厚的板料(660mm)的长、直焊缝和直径大于250mm环形焊缝的焊接。生产批量越大,使用埋弧自动焊的经济效益越佳。,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2. 气体保护电弧焊 气体保护电弧焊(Gas Shielded Arc We

8、lding)是利用外加气体作为电弧介质并保护电弧和焊接区的电弧焊。用作保护介质的气体有氩气、氦气、二氧化碳,以及这些气体的混合气。 (1)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as Metal Arc Welding ,GMAW)以连续送进的焊丝作为电极,并利用电弧热将焊件熔化,并由焊炬喷嘴喷出的气体保护下形成焊缝,如图6-9。 (2) 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Gas Tungsten Arc Welding,GTAW)是一种不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是利用高熔点的钨极和工件之间的电弧使金属熔化而形成焊缝的。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TIG)是用氩气或氦气等惰性气体进行保护

9、的GTAW焊接方法,如图6-10所示。,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3. 电渣焊 电渣焊(Electro-slag Welding)是利用电流通过液态熔渣时所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的一种熔化焊接方法。 电渣焊总是在垂直立焊位置进行焊接,丝极电渣焊的焊接过程如图6-11所示。,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二 压力焊 在固态下进行焊接时,可以利用压力将母材接头焊接,加热只起着辅助作用,有时不加热,有时加热到接头的高塑性状态,甚至使接头的表面薄层熔化,这便是压力焊接(Pressure Welding)。 1. 电阻焊 电阻焊(Resistance Welding)又称接触焊,它是利用电流通过焊接接头的接触面时产生

10、的电阻热将焊件局部加热到熔化或塑性状态,在压力下,形成焊接接头的压焊方法。电阻焊按接头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点焊、缝焊、凸焊和对焊等类型,如图6-12(1)所示。,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1) 点焊 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形成焊点。如图6-12(2)a所示。 (2)凸焊 凸焊是由点焊演化而来,通常是在两板件之一上冲出凸点,然后进行焊接。 (3)缝焊 缝焊与点焊原理相似,只是其电极为一对转动的铜滚轮。焊件在转动滚轮作用下,边焊接边前进,使焊缝相互连接形成连续的焊缝。 (4)对焊 对焊是利用电阻热使两被焊工件沿整个接触面焊合的电阻焊接工艺方法,可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第二节 常用

11、连接工艺,2. 摩擦焊 摩擦焊(Friction Welding)是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为热源,将工件端面加热到塑性状态,然后在压力下使金属连接在起的焊接方法。 摩擦焊焊接过程如图6-13所示。,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三、钎焊 在接头之间加入熔点远较母材低的合金,局部加热使这些合金熔化,借助于液态合金与固态接头的物理化学作用而达到焊接的目的,这便是钎焊(Soldering & Brazing)。钎焊用的合金称为钎料。 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钎焊可分为硬钎焊和软钎焊两大类。 (1) 硬钎焊(Brazing) 钎料熔点高于450时的钎焊。 (2)软钎焊(Soldering) 钎料的熔点在45

12、0以下的钎焊。 为提高接头强度,钎焊构件的接头形式都采用板料搭接和套件镶接,图6-14所示为几种常见钎焊的接头形式。,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四、焊接新工艺的发展 随着焊接结构较多地采用钽、钛、钼、铌等活泼金属,以及焊接往往成为机械加工后的最后一道连接工序而要求工件热变形很小,在微电子等领域采用精密焊接越来越多。在相当多的高新技术领域,普通电弧焊己不能满足要求。真空电子束焊接、等离子焊接、激光焊接等高能量密度焊接新工艺获得了较大发展。 五、各种焊接方法的比较 表6-2对常用焊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对比,可供选择焊接方法时参考。,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六、铆接 将铆钉穿过被连接件(通常为板材或型

13、材)的预制孔中经铆合而成的连接方式称为铆钉连接,简称铆接(Rivet Joint),如图6-15所示。 图6-16为开口型扁圆头抽芯铆钉(GB/T12615-90)的铆接过程。,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七、胶接 1. 概述胶接(Adhesion Bonding)是利用胶粘剂直接把被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2. 常用胶粘剂 (1) 环氧胶粘剂 环氧胶粘剂是目前使用量最大,使用面最广泛的一种结构胶粘剂,它是通过环氧树脂的环氧基与固化剂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形成胶联体系,从而达到胶接目的。 (2)聚氨酯胶粘剂 聚氨酯胶粘剂是以异氰酸化学反应为基础,用多异氰酸酯及含羟、胺等活性基团的化合物作为主要原料来制造的

14、。,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3)橡胶胶粘剂 橡胶胶粘剂的主体材料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4)丙烯酸酯胶粘剂 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以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为主要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或者离子型聚合反应来制备。 (5)杂环高分子胶粘剂 杂环高分子胶粘剂又称高温胶粘剂,属航空航天用高温结构胶粘剂。,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3. 胶接工艺 胶接工艺过程主要包括:设计和加工胶接接头、被粘材料表面处理、胶粘剂的准备、涂胶、晾置以及装配、固化、检验、修整等。 (1) 胶接接头的基本类型及应用所有胶接接头可以概括为如图6-17所示的四种基本类型:角接、T形接、对接与表面接。,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2) 胶接件的表

15、面处理 1)溶剂清洗法 主要是除油,其次是表面的其他污物。 2)机械处理法 对被粘表面进行机械处理,既可除掉金属表面锈蚀层、油污,也是为了使表面粗糙以利胶接。 3)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是用配好的酸、碱液或某些无机盐溶液将被粘材料表面的一切油污杂质清除掉。 4)电化学酸洗除锈处理 电化学酸洗除锈处理是将被处理工件浸在酸或金属盐处理液中作电极,通以直流电而使工件上的覆盖物通过侵蚀而去掉的方法。 (3)涂胶 (4)固化,第二节 常用连接工艺,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 一、金属材料的焊接 1. 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可焊性) (1)焊接性的概念 一定焊接技术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金属材料对

16、焊接加工的适应性称为金属材料的焊接性(Weldability)。,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2)焊接性的评价 1)碳当量法 碳当量是把钢中的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作用换算成碳的相对含量。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CE)公式为: 式中(C)、(Mn)等碳、锰等相应成分的质量分数(%)。 一般来说,碳当量越大,钢材的焊接性越差。当CE0.6时,钢材的塑性变差。淬硬倾向和冷裂倾向大,焊接性更差。,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2)冷裂纹敏感系数法 冷裂纹敏感系数的式为: 式中PW冷裂纹敏感系数; h板厚; H100g焊缝金属扩散氢的含量(mL)。 冷裂纹敏感系数越大,则产生冷裂纹的可能性越大,焊接

17、性越差。,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2.常用的金属焊接 (1)低碳钢的焊接 低碳钢的CE小于0.4,塑性好,一般没有淬硬倾向,对焊接热过程不敏感,焊接性良好。,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2)中、高碳钢的焊接 中碳钢的CE一般为0.40.6,随着CE的增加,焊接性能逐渐变差。高碳钢的CE一般大于0.6,焊接性能更差 。 通常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焊前预热、焊后缓冷 2)尽量选用抗裂性好的碱性低氢焊条,也可选用比母材强度等级低一些的焊条,以提高焊缝的塑性。 3)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规范,降低焊件冷却速度。,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3)普通低合金钢的焊接 屈服强度294392MPa的普通低合金钢,

18、其CE大多小于0.4%,焊接性能接近低碳钢。焊接16Mn钢的预热条件如表 6-3所示。 强度等级较高的低合金钢,其CE=0.4-0.6%,有一定的淬硬倾向,焊接性较差。 (4)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 (5)铸铁的焊补 (6)铝及铝合金的焊接 (7)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二、塑料的焊接 将分离的塑料用局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利用热熔状态的塑料大分子在焊接压力作用下相互扩散,产生范德华作用力,从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永久性接头的过程称为塑料的焊接。 1. 热气焊 利用热气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即热风)对塑料表面加热,并通过手动或机械方式对焊接区施加焊接压力,从而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热气焊

19、。,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2. 超声波焊接 塑料超声波焊接的原理是使塑料的焊接面在超声波能量的作用下作高频机械振动而发热熔化,同时施加焊接应力,从而把塑料焊接在一起,如图6-18所示。 塑料超声波焊接的焊接面预加工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在焊接面上,常设计有带尖边的超声波能量定向唇,又称导能筋,如图6-19所示。 3. 摩擦焊 塑料摩擦焊的原理与金属摩擦焊相同。 4. 挤塑焊,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5. 光致热能焊接 以一束聚焦但频带不相干的光源对被焊材料的表面加热,以光致热能熔化表面层塑料,同时手动或机械操纵作用焊接压力,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称为光致热能焊接。 6. 热工具焊 利用一个或多个发热

20、工具对被焊塑料的表面进行加热,直至其表面层充分熔化,然后在压力作用下进行焊接的方法称为热工具焊。热工具焊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焊接方法。,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三、异种材料的连接 几种被粘材料适用的胶粘剂如表6-4所示。,第三节 各种材料的连接,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 一、焊接结构材料的选择 1.碳素结构钢 碳素结构钢按其含碳量的不同分为3类,见表6-5。 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包括一般低合金结构钢和其他优质低碳低合金高强度钢,其强度高于含碳量相当的碳素钢,但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良好。 3.微合金高强度高韧性控轧控冷结构钢(TMCP+AcC) 4.超高强度结构钢,第四节 焊接

21、结构及工艺性,二、焊缝的布置 1. 焊缝位置应方便焊接操作和检验 焊缝布置应考虑焊接操作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施焊和检验。图6-20为几种焊接方法布置焊缝位置时合理与不合理的方案。 在焊接操作时,根据焊缝在空间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焊、横焊、立焊和仰焊操作。图6-21为上述操作方法示意图。 2. 焊缝应尽量分散布置,避免密集和汇交 密集交叉的焊缝容易导致接头组织和性能恶化,产生应力集中和焊接变形。图6-22中的图a)焊缝布置不合理,应改为图b)中的焊缝位置。,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3. 焊缝布置应尽量对称 对称的焊缝布置,可使焊接变形互相约束、抵消而减轻变形程度。例如,图6-23所示的焊件。

22、 4. 应避免母材厚度方向工作时受拉 因母材厚度方向强度较低,受拉时易产生裂纹,应合理安排焊缝,如图6-24所示。,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5. 焊缝布置应避开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位置 对于受力较大、较复杂的焊接构件,在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的位置不应布置焊缝,如图6-25所示的大跨度焊接横梁的焊缝的布置及图6-26所示的压力容器的焊缝的布置,图6-27所示的焊缝布置。 6. 焊缝布置应避开机械加工表面 如果焊接结构的某些部位要求较高精度,而且必须在加工以后才能进行焊接,此时焊缝布置应避开机械加工的表面,使已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不受影响(图6-28)、,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三、焊接接头及其设计

23、 1.焊接接头的特点 图6-29为三类接头的典型形式。 2. 接头形式 焊接接头的基本类型实际上共有五种,即对接接头、T形(十字)接头、搭接接头、角接接头和端接接头,如图6-30所示。 3. 坡口形式 常用的坡口形式如图6-31所示。 4.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图6-32示出典型结构钢超强匹配(即焊缝强度高于母材)的焊接接头各区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分布示意图,可见其各区性能有显著的不均匀性。 横向和纵向两种形式的焊接接头拉伸试样示于图6-33。,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四、焊接应力与变形 1. 焊接应力和变形产生的原因 在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局部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

24、。 焊后残留在焊件内的应力和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变形。 2.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 焊接变形的形式因焊接件结构形状不同、其刚性和焊接过程不同而不同。最常见的如图6-34所示。,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3. 防止和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 (1)合理设计焊接构件 (2)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在焊接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能大大减少变形。 图6-35所示的拼板件,宜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再焊直通的长焊缝,使短焊缝有较大的横向收缩余地,从而减小残余应力。 (3)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反变形法是生产中常用的焊前预防方法,如图6-36所示。 焊后采用火焰对焊接构件局部加热,可矫正焊接中的变形,图6-37上

25、给出在刚性较好的构件上(如如焊接工字梁、带纵缝的管件)局部加热的部位。 机械矫正法是利用外力使结构产生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塑性变形,使两者相抵消,达到消除焊接变形的目的,如图6-38。,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4. 减少与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 实际上有些减少变形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减少内应力。也可采用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焊前预热、加热“减应区”和焊后热处理等措施。,第四节 焊接结构及工艺性,第五节 焊接质量检测 一、焊接缺陷 1. 焊接缺陷的概念 2. 常见焊接缺陷 3. 产生焊接缺陷的主要因素 4. 焊接缺陷的防止,第五节 焊接质量检测,二、常用检验方法 外观检查和测量 致密性检验 (1)煤油试

26、验 (2)载水试验 (3)水冲试验 (4)沉水试验 (5)吹气试验 (6)氨气试验 (7) 氦气试验 3. 受压容器焊接接头的强度检验,第五节 焊接质量检测,本章学习指南 材料连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中,要结合前期的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从工艺特点上理解这种技术的内涵,明确其在制造业中的作用。要注意将焊接与铸造、锻压等其它加工工艺对照比较,尤其是从结构工艺性方面进行比较,明确各种工艺的适用范围。 不同焊接方法尽管工艺特点和适用范围各异,但是具有共同的物理本质:所连接的材料,通过加热或加压的手段,达到原子间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焊接某种材料所采用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所

27、以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也对焊接技术提出更新的要求。此外,还要考虑生产批量、零件的结构和现有生产条件等因素。所以,选择焊接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标。,本章学习指南,本章学习的难点是焊接方法的选择。 学习的重点是焊接结构工艺性。 自学内容与学习参考书目: 齐乐华主编. 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225-230,本章学习指南,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第六章 图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