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734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题解.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届IBO题解1B植物体内水分上运的途径是木质部中的导管,导管中上运的汁液称为上升液流。上升液流到达叶片中后,便从导管末梢到达叶肉细胞,进一步到达气孔下的气室,最后从气孔逸出。所以只有B是正确的答案。韧皮部与水分的运输无关。2C题中所提到的细胞器中,细胞核和质体都有一由两层膜组成的被膜。线粒体有一外膜和一内膜,内膜之内是衬质。溶酶体是由一单层膜包被的。所以上述答案中只有C是对的。3D空气中氮的固定是由固氮生物进行的,其产物可被维管植物利用。土壤中铝盐被氧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氧化为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进行的,其产物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硝酸盐被还原为N2是由反硝化细菌(或称脱氮细菌)完成的,其结

2、果是减少土壤中的氮素,对维管植物当然是无用的。4B根向下长,是由于正向重力性,茎向上长,是由于负向重力性,既不是由于向光性,也不是由于向水性,更与土层的构造无关。5D有机物的运输只发生在韧皮部中,无论是在夜间,还是秋季落叶后或是春季芽展放时。6BA不对,因为细菌具有细胞结构。B正确,因为细菌的染色体DNA不是二倍体。C不对,因为可用复合显微镜看到它们。D不对,因为细菌可单生、寄生或共生。7CA不对,饮用水中一般不允许含有过多大肠杆菌(我国饮用水标准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L)。B不对,新生儿粪便所含大肠杆菌数目也是极少的。C正确,因为大肠杆菌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每克粪便中约有106108个),

3、故在成人粪便中发现有大肠杆菌并非异常。D不对,如在尿中发现有大肠杆菌则可能发生了尿道感染。8C表皮葡萄球菌是皮肤表面、鼻腔和阴道的正常菌群,不是腹腔的正常菌群。所以如腹腔中有此细菌即可能引起疾病。9CA不对,因为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不会感染小鼠引起致病而死亡。B不对,无荚膜的肺炎球菌无致病性,故当它感染小鼠时也不会引起小鼠致病而死亡。C正确,当将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和活的无荚膜肺炎球菌相混合时,活的无荚膜肺炎球菌因吸收加热杀死有荚膜肺炎球菌的DNA,从而转变成有荚膜活的肺炎球菌,此菌具有致病性,当它感染小鼠时,则会引起小鼠致病而死亡。D不对,无多糖荚膜的肺炎球菌本来就无致病性,再将它加热杀死后更不

4、会感染小鼠,引起小鼠致病而死亡。10D有的病毒含有DNA,有的含有RNA,但不可能同时含有DNA和RNA11DA、B、C都对,因为固氮菌属的细菌都是原核生物,都是需氧的化能合成生物。D错,因为能固定大气中氮的除固氮菌属的细菌外,还有许多其他属的细菌如巴氏固氮梭菌、肺炎克氏杆菌和根瘤菌等,因此凡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的细菌不一定都是固氮菌属的细菌。12B了解植物界几大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才能顺利答出。被子植物体内有维管束结构,雄配子不具鞭毛,因此是植物B被子植物虽然孢子是异型,但从检索表看植物D雄配子具鞭毛,因此不是被子植物。13C有花(被子)植物的胚乳一般是由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融合产生的新结构。由

5、于相融合的三个核通常都是单倍体,因此融合后形成的胚乳为三倍体。14B对种的多样性起关键作用的为两个过程,一是减数分裂过程(在孢子形成前);二是受精过程。抱子前发成配子体,配子体产生配子和合子萌发成新的孢子体对种的多样性没有什么影响。15B这里应强调“所有”二字。菌类的共同的特征是异养。菌类中酵母菌植物体通常为单细胞,不成菌丝体,生殖主要靠裂殖和出芽。所以其他答案全不正确。16D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阶段的植物,具有高度适应环境的性能。植物体(抱子体)非常发达,器官与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分化,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更加发达,适应各种类型的环境。在输导组织中,木质部不仅有管胞,还有更为进化的导

6、管;韧皮部中出现了筛管与伴胞,输导效率增高。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配子体更加退化;雌配子体(胚囊)仅由7个细胞组成;雄配子体(花粉粒)由2或3个细胞组成。传粉方式多样,双受精过程产生旺和供胚发育的多倍体养料。有些植物光合作用为C4途径,它们大多是热带植物,光合生产率比C3光合作更高,更适于在高温、高光强度和水分较少的条件下生活。综上所述,所以D答案正确。17D被子植物体内的各类组织,只有输导组织中的导管、管胞和机械组织中的厚壁组织(石细胞和纤维)在细胞死去后仍具有输导和支持功能。输导组织中的筛管虽然成熟后细胞核消失,但仍是生活的(能发生质壁分离和产生胼胝质即可证实)。厚角组织虽也具支持能力,但

7、它是生活的细胞,只不过是在角隅处细胞壁加厚而已。18D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由几丁质(chitin或称甲壳质)组成。19C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藻类植物正好相反,孢子体发达而配子体简单。在系统演化上,它们从不同方向发展。苔藓植物配子体适应于湿润环境,它们受精过程不能离开水,因而限制了植物体发展。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适应陆生环境,因而逐渐发展。所以说答案C是使苔藓植物在系统演化中走入盲枝的原因。答案D虽然初看起来也有些道理,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也需要水,但它们的孢子体占优势,所以能发展。20C病人患的是花粉过敏症,由于空气中有漂散的花粉,吸气时花粉进入体内引起疾病。只有风媒花植物的花

8、粉才能大量的漂浮在空气中。这与植物体大小无关。21A松树为裸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叶是孢子体的一部分,为2倍体,而裸子植物的胚乳为雌配子体,是单倍体,因此A答案正确。22B上述四对变态器官中,只有B组都是由茎变态而来,故为同源器官。23B陆栖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由于适应陆地生活,并有共同的起源,它们的四肢结构尽管有各种变化,如人的前肢,鸟的翅膀,蝙蝠的翼,青蛙的前肢等,但骨骼结构则大同小异。鸟类与哺乳类在它们的起源问题上尽管迄今尚难肯定各来自何种爬行动物,但它们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是有充足证据的。在适应辐射中鸟类主要向空中发展,而哺乳类主要适应陆地生活,由于都来自古代爬行类

9、,故而它们的前肢是同源器官,并有共同结构。因此人的前肢与鸟翼有共同结构就不足为奇了。要说鸟类起源于哺乳类,这是毫无根据的。根据现有的古生物学资料,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于三叠纪末期距今约2108a( 2亿多年前),而最早的鸟始祖鸟出现于侏罗纪距今约1.4108a(1.4亿年)。80年代美古生物学家在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原鸟。从结构上看,原鸟比始祖鸟更接近于现代鸟,由此也可推论比原鸟更早或至少差不多的时候始祖鸟类的鸟即已存在。只不过由于鸟类骨薄、易碎,难以成为化石。另一方面,化石很少也难以被人们发现。由此可知鸟类与哺乳类起源的时间差不多,所以鸟也不可能起源于哺乳类。24C鸟的呼吸较

10、为特殊,吸气与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经过肺,是为双重呼吸。鸟肺的结构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呈海绵状,最细的分支为三级支气管(见右图:鸟肺气体交换途径示意图),平行排列。在三级支气管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微气管,微气管外分布许多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在此进行。另一特点是鸟肺连有一系列的气囊,其中将单一的锁间气囊、成对的颈气囊与前胸气囊合为前气囊(见右图),而将成对的后胸气囊和腹气囊合为后气囊。吸气时空气经气管到支气管进入肺即为中支气管(亦称初级支气管),大量的新鲜空气沿中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一部分新鲜空气自中支气管到次级支气管,然后进入三级支气管,在微支气管处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的含CO2多的

11、气体进入前气囊,可见吸气时新鲜气体通过肺的方向是由尾部向头部。在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新鲜空气经次级支气管进入三级支气管,同样在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前气囊中的气体呼出体外,可见,呼气时新鲜空气仍是由后向前进行又一次呼吸。故不论是吸气或呼气时,空气通过肺的方向均为由尾向头,所以正确答案为C。25A在野外北极熊仅生存于北极,而企鹅仅生存于南极及其附近地区,最北至非洲南部,故二者在野外不可能相遇,因而在野外北极熊根本不可能吃到企鹅。26CA不对,蚊子叮咬只是造成疟原虫传播的可能,若蚊子唾液腺内无疟原虫子孢子,则不能传播疟疾,更何况有的蚊子种类并不是疟原虫的宿主。B不对,沼泽地带蚊子数量多,这只是

12、条件。C正确,疟疾是人被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几种雌蚊叮咬后,子孢子随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然后引起的疾病。D不对。27BA不对,如蛔虫就有比较发达的消化系统。 B正确,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内寄生虫的共同特征。C不对,内寄生种的感觉器官一般退化不发达,但并不是没有感觉器官。D不对,如蛔虫就是雌雄异体的肠道寄生蠕虫。28CA不对,海绵动物无肠道。B不对,中央腔是海绵动物水沟系统的一部分,与消化无关。C正确,因海绵动物靠胃层的领鞭毛细胞的蛋白质领将水中的有机质颗粒、细菌等粘着,然后吞噬。食物在领鞭毛细胞内或中胶层内的变形细胞内消化。D不对,理由同B的解释。29DA不对,环节动物无外骨骼。B不对,因环节动物无

13、附肢。C不对,节肢动物是混合体腔,不是闭管循环系统。D正确,环节动物的身体是同律分节,节肢动物是异律分节,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分节。30CA不对,椎实螺有规律地从水中爬出水面呼吸,但卵不产在无水的地方,否则带胶质卵块会失水干死。B不对,椎实螺从不产卵于水底土壤中,因它本身要隔一段时间沿着伸出水面的物体爬上来呼吸。C正确,椎实螺卵一般产卵在植物的水下部分或水中石块上。D不对,原因同B的解释。31A涡虫虽有中胚层,但没有形成真体腔,所以没有循环系统,体表细胞靠扩散作用从外界获得氧气,食物虽经口、咽进入消化道,但消化后营养物靠扩散输送到全身。32C除C外其他均不对,因蜜蜂的产卵器是极特化的附器,适于产卵

14、,同时又可以刺螫、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食物,以及防御其他动物的侵袭。产卵器一般由螫针、针鞘和突起组成,毒针即为变形的产卵器,针鞘具有毒囊。33D狂蝇科是昆虫纲双翅目中的一类,俗称羊蝇(羊狂蝇)、马狂蝇、骆驼狂蝇等。狂蝇幼虫寄生于动物鼻腔内的粘膜上,然后向鼻腔深处爬动,可达鼻窦、额窦甚至颅腔内,幼虫发育后期从鼻孔爬出,随动物打喷嚏时落入地上等处化蛹,成虫羽化后不取食,交配后幼虫在雌蝇体内发育,然后雌蝇寻找寄主,袭击不备的动物,产小幼虫于动物鼻孔内。狂蝇可造成动物呼吸困难,严重时可死亡。从题目问狂蝇雌虫食性可知是指狂蝇的成虫,故应选D。34C既然男孩为O型,其基因型为ii,因此其父的基因型应为 I

15、Ai,其母应为IBi。因此,他妹妹为O型血的概率应为 1 / 21214。35D常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以外的全部染色体,唯一正确的答案是D。36AO型血人的红细胞上没有抗原A和抗原B,血液中没有抗A抗体,也没有抗B抗体,因此可输血给A型、B型、AB型和O型的人,同样原理也只能接受O型血的人输血。37C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基因型是发育的内因,环境是发育的外因,表型是发育的结果,因此答案C是正确的。38C血型的判断是根据红血球上的抗原成分。因此在ABO血型中,待测人的血与凝集素b发生反应,说明其红血球上有凝集素原b,因此可决定其血型为B,排除答案A和D。再根据病人血与Rh抗体不发生反应,

16、因此可判断病人为Rh血型,因此答案C为唯一正确的选择。39C测交是将杂种或杂种的后代与隐性纯合子的个体杂交,因为杂交后代的个体表型直接反映了杂种配子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常用测交法测定它们的基因型。此题中B和D是同样的杂交组合,A也是一种杂交组合,只有C,即Aaaa才是测交。40C非整倍体是指染色体数目比二倍体增加或减少一条或若干条染色体的细胞或个体,因此C是正确的。B为haploid,D为monoploid,译成中文均为单倍体,显然都不是正确答案。41D哈迪一温伯格定律是以随机交配为前提的,哈迪一温伯格平衡是在一个相当大的随机交配的孟德尔群体中,从数学理论上指出基因频率世代相传不变,基因型频率在

17、(pq)2p22pqq2的水平上不改变。因此引起哈迪一温伯格平衡改变的因素,最主要的是随机交配的偏离(非随机交配),虽然同时也应当设定在群体中所研究的基因没有突变、没有选择、没有迁移等因素的作用。因此只有D是正确答案。42CC正确,因为腐生是指一种生物以动植物遗体及排泄物或其他死的有机物质为生,它们分解这些有机物质并从中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能量,以动物粪便为生是典型的腐生现象。A不对,因为寄生现象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前者以后者为食并对后者造成损害。B不对,因为偏利是指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其中一个物种有利而对另一个物种无利也无害,如苔藓长在大树干上对苔藓有利而对大树则无利也无

18、害,真菌生长在动物粪便上只涉及到一个物种,因此不是偏利。D不对,因为共生是指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对双方物种都有好处并已形成了一种相依为命的关系。43DD正确,因为从给出的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浮游植物的能量生产多于浮游动物,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却少于浮游动物。这说明从浮游植物生物量转化为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效率非常高,这么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只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才有可能。因为海洋中的生产者是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的繁殖速度极快,增殖数量惊人,而且单细胞藻类营养丰富,极少纤维素,整个藻类都能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所以由浮游植物生物量转化为浮游动物生物量不仅效率高,而且速度快。用少量的浮游植

19、物生物量维持多量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只能是靠浮游植物的快速、大量的繁殖和短的世代历期。浮游植物的世代历期大大短于浮游动物的世代历期。这就是D所说的浮游植物靠几个世代的繁殖来维持浮游动物一个世代的生存。A不对,因为浮游动物的繁殖如果比浮游植物快,它们的食物资源很快就会枯竭,因此浮游动物的繁殖不可能比浮游植物快。B不对,因为在浮游植物生物量少于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情况下,一个世代的浮游动物只以一个世代的浮游植物为食是绝难维持的。C不对,因为浮游植物的一个世代既然养活不了浮游动物的一个世代,那么要为几个世代的浮游动物提供食物就更不可能了。44CC正确,因为由植物、蚜虫和瓢虫构成的数量金塔中,蚜虫的个体数量应

20、当多于植物(一株植物上可生活许多蚜虫)和瓢虫(飘虫是捕食者,其数量应少于被捕食者蚜虫),而瓢虫的数量应当多于植物,因为一株植物上可生活许多瓢虫。A不对,因为植株数不可能比蚜虫数多。B不对,因为蚜虫数量应当最多而不是最少。D不对,因为蚜虫数量不可能比蚜虫多。45AA正确,因为从赤道到北极和从平原到高山所发生的主要生态变化就是温度的逐渐降低和气候的逐渐变冷,而温度是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随着从赤道到北极纬度的增加,植被将从常绿阔叶林依次过度到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苔原荒漠。从平原到高山也会有相同的植被变化,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温度的逐渐降低而引起。B不对,因为山地植被是随高度的增加而有

21、规律地演变的,这与山的坡度关系不大。C不对,因为云的聚散是暂时的,它无法解释山区植被相对永恒的垂直分布规律。D不对,因为植物在山坡定居的能力很强,只要有土壤和坡度不是太大,植物都能定居,而定居的植被类型还是决定于温度和海拔高度。46D生物数量受食物元素短缺的限制是事实,但这与食物元素的实际循环过程毫无关系。A不对,因为食物元素从生物体到大气的转移就是食物元素循环过程的一部分。如生物通过呼吸把CO2排放到大气中,这些CO2又会被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糖,重新进入食物链,再通过呼吸过程中分解为CO2,重新进入大气。B不对,因为食物元素通过动物进入食物网的过程也是食物元素循环的一部分。C不对,因为在食

22、物元素贮存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的增加实际上就是食物元素大量进入生物体的循环过程。47BB正确,A、C和D都不对,因为寄生和捕食是控制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重要的生物因子,也称为密度制约因子。它们的作用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几乎所有的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寄生物和捕食者,虽然种群的被寄生率和被捕食率是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一般是比较高的,有些年份则非常高。严寒的冬天则是控制种群数量的最重要的非生物因子,也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大多数动物都是冬季的死亡率最高,特别是严寒的冬季往往会造成生物的大量死亡,以致会使生物种群在尔后生殖期的数量恢复中受到很大限制。代谢废物的累积与种群数量的相关性最小,因为

23、对自然种群来说,代谢废物大都能被其他生物所利用或被自然分解,不会对种群数量的增长带来很大影响。48DD正确,因为种群的指数增长只有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包括捕食者、寄生者和竞争者)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而这样理想的条件只有在实验室内才能存在。A不对,因为食物有限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在食物不能充分供应的情况下,种群不可能是指数增长。B不对,因为在一个适宜的生境中食物已开始出现不足,这虽然尚未影响到物种在这里的生存,但已不可能会使种群出现指数增长,因为指数增长的先决条件是资源无限。C不对,因为仅仅失去捕食者的控制作用,种群仍不能实现指数增长,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种其他因素都

24、还在起作用,如食物不足、营巢地产卵场短缺和空间狭小等等。49BB正确,因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只有全人类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只有制定一套系统、全面、完整的环境保护法规并使人人都遵守才能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所以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个人行为就是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并带头遵守这一法规。A、C和D都不对,因为这些局部的个人行为虽然对环境的保护不无好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而且这些行为都是部分人的自发行为,形不成整体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其作用极为有限。50CC正确,因为水是决定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其生长情况的最主要生态因子,其次是温度。现

25、在地球上的植被分布格局就是湿度(水和降水量)和温度这两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只要无水,不管温度状况如何都会出现荒漠。沙漠里只要有水就会出现绿洲,可见水是限制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子。A不对,热带地区阳光最强烈,而植物生长却最茂盛。B不对,盐碱化土壤多出现在滨海、滨湖地区,沙漠缺水,一般不会发生土壤盐碱化。D不对,理由如前述。51DD正确,因为每一个世代就意味着一次新的基因重组和可能出现新的遗传特性,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新世代比老世代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因此,世代历期短和能够一代接一代地迅速演变就意味着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A、B和C不对,因为身体小、飞行能力强和后代多是家蝇适应其生存环境的

26、一般特性,但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产生一代具有新遗传特性的家蝇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那么家蝇就可能被淘汰。例如人类使用杀虫剂之所以不能把家蝇彻底消灭,就是因为家蝇迅速地一代一代地增加了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而抗性家蝇的产生则是得益于它们的世代历期短,一年就可繁殖几个甚至十几个世代。52BB正确,因为能量从食物链的一个环节流向下一个环节通常会损失90,这就是说能量的转化效率只有大约10。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极大,所以只需经过几次的能量转化就所剩无几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失主要是生物呼吸和未被下一个环节上的生物所利用等。A不对,因为不是环境资源有限,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使能量在食物链各环

27、节之间的转化效率太低。例如植食动物只能吃掉植物生物量的一小部分,而肉食动物也只能利用捕食动物的一小部分等。C不对,捕食动物能够以其他捕食动物为食,例如鹰隼捕食食虫鸟,而食虫鸟又捕食食虫昆虫等。53DD正确,因为种群的年龄分布(或年龄结构)与种群的数量动态密切相关,当种群中的幼年个体(即生殖前期个体)占多数,处于生殖期的个体次之,而老年个体(或生殖后期个体)最少的时候,预示着种群数量将会有很大发展(又称增长型的年龄分布,如A),因为在这种年龄结构中,进入生育期的个体数总是多于退出生育期的个体数,所以种群中参与生殖的个体数呈净增长趋势。D的情况则刚好相反,老年组个体数最多,生殖年龄组次之,而幼年组

28、最少(又称衰退型年龄结构),在这样的年龄结构中,进入生育期个体数总是少于退出生育期的个体数,这使种群中参与生殖的个体数会越来越少,因此造成种群绝灭的可能性最大。B中的三个年龄组的个体数相等,这将使种群中参与生育的个体数保持不变,从而使种群数量保持稳定,这种年龄结构又称稳定型的年龄结构。C是一种先增长后衰退最终稳定的年龄结构类型,即近期内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然后便转向衰退,最后种群会在少于原来数量的基础上趋于稳定,由于这种年龄结构总会保持一定的生殖个体基数,所以种群绝灭的可能性不大。54A非定向选择造成进化的“徘徊”;稳定化选择造成种群内遗传的均一化,减少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在所谓的密度制约选择

29、情况下,因选择压和选择方向依赖于种内木同基因型个体的相对数量,而使种群保持相对稳定;只有歧异化选择可以导致种内分异和多形(多态)现象。如果种群内具有木同的极端表型的个体的适应度大于中间型个体,例如在经常有大风的海岛上的某种昆虫,具有强壮的翅和弱翅的个体比那些翅膀中等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则选择可能会造成种内分异为有强壮的翅和弱翅的两种不同的生态型或变种(它们不易被风刮进海洋)。55C现代遗传学已经证明,并非所有的变异都是遗传的。拉马克所观察到的许多变异实际上是饰变。56BA与C产卵率和孵化率都高,但存活率不高;D的产卵率和孵化率中等,成活率低。只有B,虽然产卵率最低,但孵化率与成活率都达到1

30、00,因而是获得最大进化利益的。57C80年代初期在澳大利亚太古宇Warrawoona群发现的微生物化石和叠层石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地球生命,其同位素年龄值为35亿年。58B拉马克早在1801年和1809年出版了两本巨著:无脊椎动物系统学和动物学的哲学,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理论。59C在澳大利亚太古宇Warrawoona群中发现的丝状微化石形态上类似今日的某些细菌和蓝细菌。60C第一个人属化石是荷兰人杜布瓦(Dubois,E)于18901891年在:印尼东爪哇的凯登布鲁伯斯(Kedung Brubus)和特里尼尔(Trinil)发现的下颌骨和头盖骨,定名为爪哇直立猿人。今天归为直立人

31、 Homo erectus。61B达尔文认为进化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种内变异和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就是种内个体之间生存和繁殖机会的差别,即有差异地延续。62A第一个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亚发现的头骨化石,相当于6岁的小孩。具有猿与人的混合性状,又由于发现于非洲最南部,故称南方古猿。63BA不对,虽然20种三联体可以满足20种氨基酸的编码需要,但是核酸中的四种核着酸可以排列出64种三联体(也称密码子),事实上通过密码子的简并,即几种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64种三联体中的大多数都用于编码氨基酸。B正确,64种可能的三联体,除TAA、TAG和 TGA三种(它们被称为无意义密码子或终止密

32、码子)外,其余61种都参加氨基酸的编码。C不对,64种三联体中有三种不为氨基酸编码,而用作肽链合成的终止信号,参见BD不对,因为四种三联体是不能满足20种氨基酸的编码需要的。64BA不对,脱氢酶属氧化还原酶类,催化直接从废物上脱氢的反应,反应通式为AH2B(辅酶)ABH2,这类酶需要辅酶NAD或NADP作为氢受体,题中的反应显然与此不符。B正确,脱羧酶属于裂合酶类,裂合酶催化从底物上移去一个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这类反应的通式为ABAB,题中反应式正与此相符。C不对,氧化酶也是催化底物脱氢,与脱氧酶催化的反应不同仅在于反应中以O2分子为氢受体生成H2O或H2O2。D不对,水解酶类是催

33、化加水分解作用的,反应通式为ABH2OAOHBH,其特点是反应中必有水分子参加。65DA不对,“无意义”密码子是指不为氨基酸编码的核苷酸三联体。B不对,使mRNA与核糖体结合的是mRNA上的一个起始信号,称SD序列,位于翻译起始密码于前,SD序列与16srRNA的3端互补。C不对,理由与A同。D正确,“无意义”密码子,也称终止密码子,即UAA、UAG和UGA当mRNA的终止密码子进入核糖体的A位时,肽键合成便自行停止。66BA不对,肚键是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共价键。20种常见氨基酸无一含有磷酸基。B正确,由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共同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共价键一CON

34、H一,即肽键。C不对,醇和醛反应生成半缩醛时,例如直链葡萄糖转变为环状结构时,在醛基和羟基之间形成的是分子内的氧桥。D不对,醛基和氨基反应可产生一种弱碱,称希夫碱(Schiffs base)CH=NCH=,它是氨基酸转氨作用中的中间物,这里形成的也不是肽键。67AA正确;纤维素和糖原都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分子很大,由1000个以上的葡萄糖残基组成。多糖就是指由20个到上万个单糖单位组成的多聚体,纤维素是直链多糖,糖原是高度分枝的多糖。B不对,纤维素和糖原这两种分子都没有l磷酸葡萄糖单位参与。C不对,纤维素和糖原都不是含氮糖的多聚体,壳多糖才是含氮糖,即N乙酸氨基葡萄糖的多聚体。D不对,双糖是指由

35、两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寡糖,如麦芽糖、蔗糖等。68BA不对,mRNA的核苷酸序列只与DNA分子中的一条链(的某一区段)互补,并由它转录而来,这条DNA链称为有意义链,也称转录链或模板链,不过对不同的mRNA并不总是以同一条DNA链作模板的。B对,理由见AC和D都不对,mRNA的核苷酸序列既不与某一tRNA的核苷酸序列互补,也不与所有tRNA的核苷酸序列互补,但mRNA的密码子与相应的tRNA的反密码子互补。69DA、B和D都不对,因为一,除特别指出外,一般自左至右为53向;二,碱基配对时两条链是反向的;三,DNA的三联体并不直接与tRNA的反密码子配对,只能通过mRNA密码子发生简接互补关系;

36、四,DNA上的密码通常采用非转录链上的序列表示。所以,DNA三联体与对应的mRNA密码子是相同的,只是后者以U代替了T。这里DNA三联体GCT对应于被转录成的密码子GCU,翻译时,GCU应与tRNA反密码子XGC配对(X为A、G或I),因此GCT(GCU)不可能与GCT、CGA或GCU互补。C正确,根据Crick提出的“摆动假说”,即密码子与反密码子识别时,除标准的配对外,尚允许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的配对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GCU除能与AGC(实际上至今尚未发现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是A的)配对外,还能与反密码子GGC或IGC配对。70AA正确,在含14N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细菌

37、含轻氮型DNA(14N14N),转移到含15N环境中生长一代后,依照半保留复制机制,细菌DNA变成中间型(14N15N),当放回含14N环境中连续生长二代后,DNA出现两种类型,14N15N和14N14N,其摩尔比为13,即1/41/3。B不对,只有当含14N14N DNA的细菌放入含15N环境中生长二代,然后转回含14N环境中生长一代,这样的细菌DNA才符合此比例。C和D都不对,只有含重氮(轻氮)DNA的细菌转移到含14N(15N)环境中生长二代后才会出现答案C(D)的情况。71CA和 B都不对,根据Chargaff DNA碱基组成法则可知AT,GC,这是因为DNA是互补双链分子,A与T,G

38、与C,因此AT比和GC比都等于1,且不变。C正确,(AT)(GC)比值可因物种而异,有些生物AT的摩尔含量高于GC,有些则相反,例如细菌中的不同种属(GC)(AT)比值(称特异性系数)可在0.452.80范围内变动。D不对,因为A一T,G一C,显然AGTC,即(AG)(TC)1不变,也即DNA中嘌呤碱与嘧啶碱的摩尔数相等。72CA不对,从DNA到mRNA的信息传递,即转录,它是以DNA作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进行的,此过程并无tRNA的参与。B不对,rRNA是核糖体的主要结构成分和功能成分,例如16SrRNA的3端在识别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也称SD序列)中起重要作用,但mRNA和rR

39、NA所含的信息都直接来自DNA,不存在mRNA到 rRNA的信息传递,更不存在tRNA参与此传递过程。C正确,对于每种氨基酸至少有一种tRNA,每个tRNA分子含有一个反密码子,在核糖体上进行蛋白质合成时,tRNA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相应密码子配对,保证mRNA上的遗传信息正确地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D不对,mRNA上含的是密码子而不是反密码子。73BA和C都不对,虽然编码含相同数目氨基酸的蛋白质,不论原核还是真核生物中,密码子数是相同的,但原核类中基因是连续的,而大多数的高等真核类基因是不连续的,在这些基因中的编码序列(外显子)被1个或多个间插序列(内含子)隔开,内含子在初级转录本转变

40、成mRNA时才被切除,因此真核细胞中编码相同数目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因比原核类中的长。B正确,理由见A和CD不对,基因长度与细胞组织水平(原核还是真核)有关,可能分隔基因反映了进化的过程。74CA和B都不对,脂双层膜的内部是由非极性烃链组成的,它对离子和大多数极性分子的通透性很低,但对非极性小分子如氧和二氧化碳则可自由通透。C正确,氨基酸在pH7左右(称生理pH)为兼性离子,它们不能自由地通过脂膜,需借助膜上的载体,如膜蛋白,进行协助扩散运输。D不对,水虽然是极性分子,但它是一个突出的例外,可自由穿过脂膜,这可能与膜上存在亲水的微孔(直径0.8l.0nm)以及水分子的个子小有关。75D质膜和核糖

41、体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无囊泡,无核膜,所以只有D正确。76A细胞的质膜是由脂类和蛋白质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质膜中很少有多糖,而且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蛋白质完成的。所以只有A是正确答案。77C有丝分裂开始时,虽然每一个染色体经复制后都形成了两条染色体,但并未分开,仍是一条。有丝分裂后,二条染色单体分别进入子细胞,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因此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由于DNA在开始时已被复制,其量为未开始分裂的细胞的2倍(Q),分裂后的子细胞中的DNA则为Q2。因此答案C是正确的。78D减数分裂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核分裂,它包括两个连续的分裂过程。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于细胞核内,染色体

42、数目为母细胞中的一半;第二次分裂为正常的有丝分裂,最后形成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一般的动物、许多原生动物,还有少数低等植物在将形成配子之前发生减数分裂。高等植物有世代交替,每个世代交替于单倍体及二倍体之间。受精产生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减数分裂发生于孢子体世代的某些点上,产生的是孢子而不是配子。这种孢子称为减数孢子。减数孢子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成熟时,配子体世代又分化成精子和卵子,精卵结合,再回复到二倍体世代。所以,只有D是正确的答案。A、B、C都不对或不全面。79B抗体是在淋巴细胞中合成的。巨噬细胞和多核中性白细胞中只合成其他的免疫因子,不合成抗体。80C既然单倍体DNA重量为41012g,

43、那么合子DNA重量应为81012g。在第一次有丝分裂前期,DNA已经加倍,所以这时合子中DNA重量为281012g,即l.61011g。81C纤毛和鞭毛都是细胞上的丝状附属物,比较长而数目较少的为鞭毛,比较短而数目较多的为纤毛。所以上述答案中只有C是正确的。纤毛和鞭毛基部都有基体(basal body),它是由9个三连的微管和2个中央的单体微管组成的微管束,即92型的微管排列方式,所以A不对。纤毛和鞭毛都可进行旋转运动,所以B也不对。82C中心体中一般有二个中心粒,在S期,每个中心粒均“复制”一次,形成二大(原中心粒)和二小(新复制的中心粒)共4个中心粒。因此在细胞分裂前期,可以看到4个中心粒

44、。83D有丝分裂末期,两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所以这时可同时看到两组染色体,即46 292个染色体。84BNaK泵将Na泵出细胞外,同时把K泵入细胞内,所以其作用结果是使细胞中Na浓度降低而K浓度升高。同时,NaK泵实质上是NaKATP酶,在发生离子转运的同时伴随着ATP的水解,产生质子。所以细胞内外两侧质子浓度梯度的形成也是NaK泵作用的直接结果。所以A、C、D都不是正确答案,只有B是正确答案。氨基酸进入细胞是通过Na氨基酸的协同运输,既非协助扩散,更与NaK泵无关。85C在低渗的环境中红细胞会吸水而涨破,所以被破坏而不能继续存活。阿米巴在水中会继续存活而不受到任何伤害。所以C是正确答案。8

45、6BNaK泵工作时,每泵出3个Na离子,泵入2个K离子,就消耗1个ATP。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通过开启通道的运输都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也不需要ATP。87BB正确,但卵泡刺激素不仅女人的脑下垂体的腺垂体分泌,而且男人的腺垂体也分泌;它不仅刺激卵巢中的卵泡生长,也刺激睾龙中精子的发育。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88BB正确。胰岛素促进肝细胞中的糖原生成,促进肌肉细胞中葡萄糖代谢过程,降低血糖水平。89CC正确,因为只有肺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氧的浓度高于静脉血中氧的浓度才能从体内排出二氧化碳并向体内输入氧。90CC正确,因为在排卵后的一、两

46、天最可能受精,一般在月经周期第14天前后排卵。91A本病是由于多1条21号染色体引起的。92BB正确,哺乳动物的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原进入消化管,只有人和兔、鼠等少数几种哺乳动物的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原进入口腔。肝分泌的胆汁贮存在胆囊中,胆汁中不含酶原。93CC正确,因为肾上腺素抑制消化管运动。94A维生素A是体内合成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原料,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不足会使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不能发生正常的光化学反应,在黄昏或夜间看不清物体。这种病叫做夜盲症。95CC正确,因为二氧化碳是呼吸中枢的强有力的刺激剂,血氧浓度低不如血二氧化碳浓度高能更有效地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活动。96C97DD正确,

47、因为大剂量的辐射会破坏人体血细胞生成,引起胃肠出血,还可能引发癌症。98D在平静呼吸时,呼气不需要肌肉收缩,只要在吸气时收缩的肌肉放松就可发生呼气。在深呼气时则需有关肌肉的收缩。是非题99()豌豆卷须为叶的变态,黄瓜的卷须为茎变态。100(一)小檗的刺是叶的变态,蔷薇的刺为皮刺。从外形看小檗的刺在茎上有规律地着生在茎节处,蔷薇茎上皮刺无规律,而且易被用手拔下。101()人与鲸均为哺乳动物,有共同起源,鲸的水生是次生性下水的,其前肢的骨路结构、排列顺序均与人前肢一致,故是同源器官。102()由于澳洲在中生代末的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前就脱离了其他大陆,当时尚无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后来发展的高等哺乳类(有胎盘类)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到达澳洲,故有袋类在澳洲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独立进行适应辐射,发展了类似有胎盘类的各种生态类群而形成一些趋同现象,如似狼的袋狼、似鼬的袋鼬、似熊的袋熊以及袋貂、袋兔、袋鼯、袋鼩、袋鼹等等。103(一)绝大多数陆生脊椎动物的中耳具鼓膜,但有例外,例如两栖动物中穴居的无足类和一些无尾类不具鼓膜,爬行类中的蛇类与许多鳅锡类的鼓膜也已退化,所以陆生脊椎动物中并不是每种都具有鼓膜。104(一)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器官”,是细胞内酶的仓库。各种溶酶体所含的酶加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