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783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3 页 第第 7 7 章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第 1 1 节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内容: 和 。这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 2.意义:历史上的_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过度繁殖、_、遗传与变异、_,其中_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2.提出的标志:_一书的出版。 3.意义: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_,生物多样性是_的结果。 4.局限性 (1)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_和_的观点,没有对_的本质作出科

2、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_等现象。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以从 水平深入到 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 的本质; 2.关于自然选择作用研究,以从 为单位发展到 为基本单位; 这样就形成以 为核心的 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 的自然选择学说。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1.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施旺、施莱登 2.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

3、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 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进化学说 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4.下列关于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获得性遗传观点,还被大部分学者认同 B对于遗传变异的研究已经从分子水平进入到基因水平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D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从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5.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生物进化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中生存斗争相对缓和 C

4、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6.枯叶蝶腹面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这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 ) 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 7.关于害虫的抗药性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害虫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B害虫中有些个体本身就具有抗药性 C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农药使害虫产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D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 8.达尔文认为遗传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叙述,哪一项是达尔文所未能认识到的( ) A遗传是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B遗传的实质是遗传信

5、息的传递 C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D遗传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9.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斑马的进化历程。 第 2 页 共 13 页 (1)斑马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 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 的, 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同、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_中 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_ 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 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_ _ _。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 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 _。 10.下图中的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的变异,箭头线上有两条短线的代表被淘

6、汰的变异个体。 请根据此图解完成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问题: (1)该图表示达尔文学说的观点是(提示从变异和进化的方向看): (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箭头被淘汰? 部分变异个体被淘汰是通过_ _实现的。 (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 生存下来的个体类型必须具备的特征是_ _;这些类型的变异能通过_得以不断积累和加强。 11下图为对一块马铃薯甲虫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从实验结果看,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的结果。 (2)此实验中,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_的变异类型。 (3)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7、,其根本原因是_。 (4)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能力提高能力提高】 1(多选题)下列拉马克进化学说观点,其中不科学的是( ) A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B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C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鼹鼠眼睛萎缩是因为长期生活在底下不用而退化 2 (多选题)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正确的是( ) A.过度繁殖是选择的基础 B.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C.生存斗争是选择的手段 D.适者生存是选择的结果 3长期施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 药性的原因是 A害虫对

8、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遗传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4(多选题)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第 3 页 共 13 页 5(多选题)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研究未成完善,表现在 ( ) A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科学解释 B认为遗传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 C对生物进化的解释限于个体水平 D强调物种形成的渐变,不能物种大爆发现象 6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 ( ) A低等发展到高等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以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D以

9、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7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胞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 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 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是不定向的,但_在很 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存在的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

10、一个_ _的过程。 8下图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害虫种群在先后施用两种杀虫剂后,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状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表明,害虫已经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抗药性变异来自于基因突变,你认为针对杀虫剂甲的基因突变发生于施用 该农药之前还是施用该农药之后?_ _。 请依据图示提供的信息,简要说明答案的理由。_ _。 (2)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通过_ _与_ _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实践表明,从 BC、DE 所经历的时间都不长,这是因为_ _。 (4)图示表明:ECA。请你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简要阐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1、:1.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2.第一个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2.物种起源 3.共同的祖先 进化 4. (1)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遗传和变 异 (2)个体 (3)渐变 物种大爆发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性状 基因 遗传和变异 2.生物个体 种群 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 达尔文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1.B1.B 2.C2.C 3.C3.C 4.A4.A 5.B5.B 6.C6.C 7.B7.B 8.B8.B 9.9.变异变异 不定向不定向 遗传和变异遗传和变异 生存斗争生存斗争 选择选择 定

12、向定向 方向方向 生存斗争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适者生存 10.10.(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2)因为在生存斗争中,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在斗争中失败而被淘汰。生存斗争(3)说明在生存 斗争中适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不断加强(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应环境。 遗传。 11.11.(1)自然选择(2)抗药性 (3)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4)甲虫与杀虫剂 【能力提高能力提高】 1.CD 2.ABCD 3.D 4.ABC 5.ACD 6.D 7.(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

13、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8.(1)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发生于施用杀虫剂甲之前;因为在施用该杀虫剂之初,害虫并未全部被消灭,说明在此之前种群内已存在抗药个 体 (2)害虫 杀虫剂 (3)生物具有过度繁殖能力。 (4)由于杀虫剂的使用,会导致以害虫为食的各种食肉动物(益虫、益鸟、益兽)大量死 亡,从而使害虫的增殖失去控制。由于杀虫剂污染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说 第 4 页 共 13 页 明:答出其中一点或其它正常解释、均可。 ) 第第 2 节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

14、生物进化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的含义: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生物的_个体构成一个种群。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一个种群中_个体所含有的_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要掌握算法)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_和_。其中_和_统称为突变。 2.虽然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_,而且突变大多数是_的,但是种群是由_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每一个细胞 内都有_个基因,这样,每一代就会产生_突变,因此突变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15、3.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_。 4.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_、_,因此它们只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不能_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_的个体有更多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会_。即自然选择使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_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例 1】.以下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的体色变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50 年以前,浅色桦尺蠖占 95%以上,黑色桦尺蠖不到 5%,这表明稀有的黑色型是由浅色型通过 产生的。 (2)从 18501898 年间,黑色桦尺蠖逐渐取代

16、浅色桦尺蠖,使种群呈现出过渡性多态现象,这表明黑色基因()和浅色 基因(s)的频率均产生_。 (3)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劣势,黑色桦尺蠖由于具有保护色而处于优势。这表明, _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的_定向改变,使种群产生的适应新环境的黑 色突变类型得到迅速发展。 (4)以上事实表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_决定的。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物种 1.概念: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条件下 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实例: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如马与驴能够交

17、配产生骡,但骡 是不育的。 3.种群和物种比较: 种群物种 概念 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活和繁殖的单位。同一种群 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 并且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生活地域同一地点一定自然区域,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 第 5 页 共 13 页 相互联系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 离的的种群)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而可能形成 多个新物种 二隔离

18、隔离 1.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 2.种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1)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称为 。 (2)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由于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导致种群间个体不能相互交配, 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称为 。 3.关系:地理隔离不一定就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在着生殖隔离,出现了 则标志着 已经形成新物种。 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地雀的形成 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祖先属于 物种,因被海洋隔开出现 隔离形成

19、的种群,不同的种群可能出现 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 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 生 。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 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 :在一个种群中,某些 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 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 。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 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 隔离。生 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 的物种。 2.环节: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 及隔离。 四总结四总结 1.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_的改变。 2._和_产生进化的原始材料。 3._决定生物进化

20、的方向。 4.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例例 2】2】 (0909 上海卷)上海卷) (10 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蜥蜴原种 有利性状 不利性状 保存 淘汰 不同性状 自然环境 蜥蜴新 种产生 X Y Z (1)图 1 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 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 分别是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 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 2 表示 这两种性

21、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第 6 页 共 13 页 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 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 图 2 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 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 2 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 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一共同进化 1.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如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2.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如原始大气没氧气厌氧生物(无氧呼吸)

22、出现光合生物大气有氧好氧生物。 3.概念:共同进化是指_之间,_与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4.意义: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_。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内容:_、_和_。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1)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 。 (2)大约 35 亿年前15 亿年前,只有_和_的两极生态系统。 (3)大约 15 亿年前,出现了_生物,出现了一种新的繁殖方式:_,实现了_,增强了生物变异 的_,加快了生物进化的_。 (4)距今约 5.7 亿5.0 亿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_

23、。 (5)大约距今 4 亿年,一些海洋生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原始的陆地生物,主要是_ ,随后出现了适应陆 地生活的动物_。 (6)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_和_先后扮演生产 者的主角,_、_等成为地球上占优势的的动物类群,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 2.有些人认为:物种形成并不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_与_交替出现的过程。 3.在现有的生物进化理论中,影响最广泛和最深远的是以_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例 3】(多选题)下列哪项不

24、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 )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猎豹捕食斑马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羊群的数量激增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一.1.同种 全部 2.全部 全部 等位基因 二二.1.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2.很低 有害 许多 成千上万 大量 生存的环境 4.随机的 不定向的 决定 三.1.有利变异 不断提高 定向 【例 1】(基因)突变; 定向改变; 自然选择,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第 7 页 共 13 页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25、一.物种:1. 相互交配 二.隔离:1.自由交流 2.(1)地理隔离 (2)生殖隔离 3.生殖隔离 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同一个 地理 不同 不同 基因频率 不同的变化 自然选择 差别 基因 基因 基因库 生殖 不同 2.自 然选择 四.1.种群 基因频率 2.突变 基因重组 3.自然选择 4.隔离 【例例 2】2】 (1)突变(变异) 、自然选择 (2)种群 基本单位 (3)基因库 (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机会较多。 (合理即给分) 基因频率 (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 【

26、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1.不同物种 生物 无机环境 2.物种 生态系统 二.1.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2.(1)化石 (2)生产者 分解者 (3)真核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多样性 速度 (4) 消费者 (5)蕨类植物 两栖类动物 (6)裸着植物 被子植物 鸟类 哺乳类 三.1.中性突变 自然选择 2.长期稳定 迅速形成新种 3.自然选择学说 【例 3】ABC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1.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突变,选择和遗传的综合作用 C用进废退的结果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

27、择及隔离的综合作用 2.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3.狮子和斑马通过捕食关系进行着( ) A相互选择 B相互竞争 C食物交流 D能量交流 4.恐龙类动物是中生代时期最繁盛的一类大型爬行动物,但是到白堊纪末期尽殁于世。从生物进化角度而论,恐龙这类动 物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食物不足 B防卫能力不强 C环境变化 D生存斗争失败 5.1937 年某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那里气候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 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28、A不耐寒冷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 C三叶草再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6.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该现象说明 (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7.到了寒冷的冬天,枫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说明( )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松树适应寒冷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 C枫树适应寒冷环境 ,松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8.某地区人群每 10000 人当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若一女性患者与该地一个表现正

29、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白化病 男孩的概率是多少( ) A1 B0.5 C1/8 D1/4 9.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 ) 基因突变 过度繁殖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自然选择 隔离 A B C D 第 8 页 共 13 页 10.关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自养型原核生物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B原始生命自养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需氧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C原始生命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需氧型原核生物自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原始生命需氧型原核生物原始的原核生物(异养型)自养型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11.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

30、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1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24%,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72%,基因型为 aa 的个 体占 4%,则基因 A 和 a 的频率分别是( ) A24%、72% B36%、64% C60%、40% D57%、43% 1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阻止了种群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

31、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14.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的颈和腿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 ) A为了摄食树叶,颈和腿不断伸长,代代相传,愈伸愈长 B长颈,长腿者比短颈短腿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C长颈,长腿者影响了遗传基因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 15.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单独进化的 B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16.鲱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复苏” ,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2、 ( ) A是一种生存斗争的表现 B这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C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7.假设一对等位基因 A、a 的频率为 A=0.9,a=0.1,那么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A 频率由 0.9 降为 0.7,选择后第二代基因型为 AA、Aa、aa 的频率分别是 ;若选择作用保持不变,后代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规律是 。 18下图是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 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A 物种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和_。 (2)甲岛上的 B 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 C 物

33、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_ _。 (3)迁到乙岛上的 B 物种进化为 D 物种的原因是_ _ _ _。 (4)迁到乙岛上的 B 物种进化为 D 物种的条件是_ _。 19.(0909 上海卷)上海卷)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 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 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 A 和 地区 B; 第 9 页 共 13 页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 ; 4)一段时间后用

34、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 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边空白处绘制 A、B 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 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项 目浅色蛾黑色蛾 释放数400500 工业污染区 A 回收数52150 释放数500600 B 回收数6030 (4)结论: 。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 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 11。请利用 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35、。 试验步骤: 。 结果与分析: 。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 D A A D C D 7.B 8.B 9.B 10.A 11.D 12.C 13.B 14.B 15.A 16.C 17. 0.81、0.18 0.01; 0.49 0.42 0.09 ; AA 型逐渐减少、Aa 先增加后减少、aa 型逐渐增加 18.解析:以物种形成示意图为主要信息载体,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用现代进化理论分析,A 物种原是同一自然 区域内的生物种群,后来分布到甲、乙不同的岛屿生活。由于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同物 种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定向改变。再加上各个岛屿的地理隔离,两

36、个种群不能自由交配而交流基因,使两个 种群的基因库各不相同直至有很大差异,最终形成生殖隔离,进化成 B、C 两个物种。甲岛上的 B 物种迁到乙岛后,由于 各自的种群基因库已发生改变,加之二者已产生生殖隔离,因此 B 物种不会与 C 物种共同进化成一个相同的新物种,而是 各自独立地进化。B 物种迁到乙岛后进化为 D 物种上的原因是: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再加 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形成了生殖隔离。条件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 答案:(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B 与 C 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的作用 不同,再加上地

37、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形成了生殖隔离 (4)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19.(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 1)非工业污染区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右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选择 F1 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 (合理即给分) 第 10 页 共 13 页 【能力提高能力提高】

38、 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2.目前转基因工程可以( ) A打破地理隔离但不能突破生殖隔离 B打破生殖隔离但不能突破地理隔离 C完全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部分突破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3.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 4.现代生物

39、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的形成 的必要条件是( ) A基因突变 B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变化 5.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构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6.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

40、向变异的原因 8.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 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9.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 年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诞生, “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下列对此现象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 10.脊椎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B雌雄成对C种群D群落 11.下列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分别是( )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和B和 C和 D和 12.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 B黑种人和白种人 C马和驴 D开红花的月季和开黄花的月季 13.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 ) A幼小生物 B生物个体 C生物细胞 D生物物种 第 11 页 共 13 页 14.生殖隔离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