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811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三稿).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其精度,地物符号,等高线的概念及种类,等高线特性,坐标格网的绘制与控制点的展绘,选择碎部点的方法,经纬仪测图,地物绘制,等高线的勾绘,地形图的成图,高斯投影概述,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图廓以及图廓外的注记,地形图的室内应用,地形图的野外应用,量算图形的面积等。第一节 地形图及其比例尺 地形图的测绘是遵循测量的基本原则进行的,根据测图目的及测区的具体情况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然后根据控制点进行地物和地貌的测绘,即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和地貌,按一定的投影关系,依一定的比例,用规定的符号缩绘在图纸上。一、平面图与地形图(一)平面图当测区面

2、积不大时,可把大地水准面当作平面。将地面上的地物沿铅垂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再按规定的比例和符号缩绘而成的图,称为平面图。平面图能反映实际地物的形状、大小及地物之间的相对平面位置关系。(二)地形图在图上既表示出测区内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又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地貌,这样的图称为地形图。地形图既能反映实际地物的形状、大小及地物之间的相对平面位置关系,又能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二、测图比例尺(一)比例尺的概念绘图时不可能将地面上的各种地物按其真实大小描绘在图纸上,而必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绘制。因此,图上任一线段长度与地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图的比例尺。(二)比例尺的种类由于测图和用图的需要,比例

3、尺的表示方法有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1.数字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或数字比例形式来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即式中:d表示图上长度,D表示实际实地长度,为比例尺的分母,表示缩小的倍数。分数值越大(越小),比例尺就越大,反之亦然。数字比例尺可以写成、等,也可以写成1500、11000、12000等。通常把1500、11000、12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小于110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数字比例尺,可以由图上线段长度求出相应实地线段水平距离;同样由

4、实地水平距离可求出其在图上的相应长度。【例8-1】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得某草坪南边界线长5.5cm,则其实地水平距离为:【例8-2】量得某公园一道路水平距离为480m,绘在12000的地形图上,其相应长度为:2.图示比例尺最常见的图示比例尺为直线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是直接绘在图纸上的,能直接进行图上长度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换算,并可避免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如图8-1所示。直线比例尺是根据数字比例尺绘制的,方法如下:(1)先在图上绘一直线(单线或双线),把它等分成若干个1cm或2cm长的基本单位。(2)再把左边的一个基本单位等分成十等分,并在小等分与基本单位的分界处注以0。(3)从0分划线

5、起,向左向右分别在各基本单位分划线上标注其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使用时,先张开分角规两脚尖,对准图上待量的两点,然后移至直线比例尺上,使左脚尖落在0刻度左边的小等分内,同时使右脚尖落在某基本单位的分划线上,取两脚尖的读数之和,即为图上两点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图8-1所示水平距离为37.5m。图8-1 直线比例尺(三)比例尺的精度通常情况下,人们用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长度为0.1mm,即在图纸上当两点的长度小于0.1mm时,人眼就无法分辨。因此,把相当于图纸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比例尺精度的概念对测图和用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根据测图的比例尺,确定实地量距时应准确的程

6、度;另一方面,根据要求,选用合适的比例尺。例如,测绘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实地量距精度只要达到0.1m即可;若测图时要求在图上反映出地面上0.5m的细节,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15000。第二节 地形图图式地球表面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大致分为地物和地貌两类。地面上具有明显轮廓的固定性物体称为地物,如房屋、河流、森林等。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如高山、深谷等。地物和地貌合称地形。为便于测图和用图,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将实地的地物和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这些符号称为地形图图式。图式是由国家测绘总局统一制定的,它是测绘和使用地形图的重要依据。表8-1是1996年实施的“1500、11000

7、、12000地形图图式”中摘录的一小部分地物、地貌符号。一、地物符号地形图上用来表示房屋、河流、矿井等固定物体的符号称为地物符号。(一)按地物性质分类按地物性质的不同,地形图图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符号:表81 地形图图式摘录编号符号名称图例编号符号名称图例1三角点11栅栏、栏杆2小三角点12篱笆3图根点a.埋石的b.不埋石的13活树篱笆4水准点14铁丝网5普通房屋2房屋层数15水塔 6台阶16烟囱7院门a.围墙门b.有门房的17温室、菜窖、花房8门墩a.依比例尺的b.不依比例尺的18气象站9门顶19宣传橱窗、广告牌10围墙a.依比例尺的b.不依比例尺的20路灯编号符号名称图例编号符号名称图例21假

8、石山29厕所22纪念碑a.依比例尺的b.不依比例尺的30电力线a.输电线b.配电线c.电杆d.电线架23旗杆31通信线24亭a.依比例尺的b.不依比例尺的32花圃25独立树a.阔叶b.针叶c.果树d.棕榈、椰子、槟榔33草地a.天然草地b.改良草地c.人工草地26小路34苗圃27内部道路35菜地28大车路36果园1测量控制点符号,如三角点、水准点、图根点等;2居民地和垣栅符号,如房屋、窑洞、围墙、篱笆等;3工矿建(构)筑物符号,如探井、吊车、饲养场、气象站等;4交通符号,如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等;5管线符号,如电力线、通信线、管道等;6水系符号,如河流、湖泊、沟渠等;7境界符号,如国界、省界、

9、县界等;8地貌和地质符号,如等高线、石堆、沙地、盐碱地、沼泽地等;9植被符号,如森林、耕地、草地、菜地等。(二)按比例关系分类1依比例符号当地物较大时,可将其形状、大小的水平投影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上的符号,称为依比例符号,如房屋、河流、森林等。2非比例符号当地物轮廓很小,但又很重要,在图上无法反映其真实形状和大小时,就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如水井、独立树、纪念碑等。3半比例符号对于一些线状而延伸的地物,其长度能按比例缩绘,但其宽度不能按比例缩绘,这种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如电力线、小路等。二、地貌符号地形图上用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形态的符号称为地貌符号,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10、。因为等高线不仅能表示出地面起伏形状,而且还能科学地表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及山脉走向。但对梯田、峭壁、冲沟等特殊的地貌,不便用等高线表示时,可根据地形图图式绘制相应的符号。(一)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图8-2 等高线原理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一组等高线,在图上不仅能表达地面起伏变化的形态,而且还具有一定立体感。如图8-2所示,设有一座小山头的山顶被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50 m,当水位每下降5 m时,坡面与水面的交线即为一条闭合曲线,其相应高程分别为45 m、40 m、35 m等。将这些曲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从而得到一组表现山头形

11、状、大小、位置以及它起伏变化的等高线。(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坡度与平距成反比,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反之愈陡。用等高线表示地貌,若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貌;反之,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则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图比例尺、地形类别参照表8-2选用等高距。表8-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地形类别比例尺基本等高距1:5001:10001:20001:5000平地0.5 m0.5 m1.0 m2.0 m丘陵0.5 m 1.0 m2.0 m5.0 m山地1.0 m1

12、.0 m2.0 m5.0 m高山地1.0m2.0 m2.0 m5.0 m(三)等高线的种类1.首曲线根据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又称基本等高线。故首曲线的高程必须是等高距的整倍数。在图上,首曲线用细实线描绘,如图8-3所示。2计曲线为了读图方便,每隔四根等高线加粗描绘一根等高线,并在该等高线上的适当部位注记高程,该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也叫加粗等高线。3间曲线为了显示首曲线不能表示的详细地貌特征,可按1/2基本等高距描绘等高线,这种等高线叫间曲线,又称半距等高线,在地形图上用长虚线描绘。图83 等高线的种类4助曲线按1/4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在图上用短虚线描绘。间曲线和助曲

13、线都是用于表示平缓的山头、鞍部等局部地貌,或者在一幅图内坡度变化很大时,也常用来表示平坦地区的地貌。间曲线和助曲线都是辅助性曲线,在图幅中何处加绘没有硬性规定,在图幅中也可不需自行闭合。 图84 山头和洼地a) 山头等高线 b)洼地等高线(四)典型地貌及其等高线地貌形态繁多,但主要由一些典型地貌的组合而成。1山头和洼地(盆地)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图8-4a)为表示山头的等高线;四周高而中间低的地形称为洼地,图8-4b)则为表示洼地的等高线。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均表现为一组闭合曲线。在地形图上区分山头和洼地,可采用高程注记或示坡线的方法。高程注记可在最高点或最低点上注记高程;示坡线是从等高

14、线起向下坡方向垂直于等高线的短截线。示坡线从内圈指向外圈,说明中间高、四周低,故为山头或山丘;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说明中间低、四周高,故为洼地或盆地。如图8-4所示。2 山脊和山谷山脊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又称分水线,如图8-5a)所示;山脊的等高线是一组向低处凸出的曲线。山谷是沿着一方向延伸的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又称集水线,如图8-5b)所示;山谷的等高线是一组向高处凸出的曲线。图85 山脊和山谷a)山脊等高线 b)山谷等高线山脊线和山谷线可显示地貌的基本轮廓,统称为地性线,它在测图和用图中都有重要作用。图8-6 鞍部3鞍部鞍部是相

15、邻两山头之间低凹部位且呈马鞍形的地貌,如图8-6所示。鞍部(S点处)俗称垭口,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的会合处,等高线由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4峭壁和悬崖峭壁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图8-7是石质峭壁的表示符号。悬崖是上部突出中间凹进的地貌,其等高线如图8-8所示。图88 悬崖图87 峭壁5其他地面上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形成的形态还有雨裂、冲沟、陡坎等,这些形态用等高线难以表示,可参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合配合使用。熟悉了典型地貌的等高线特征,就容易识别各种地貌,图8-9是某地区综合地貌示意图及其对应的等高线图,可仔细对照阅读。图89 某地区综合地貌等高线(

16、五)等高线的特性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和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可概括出等高线的特性如下: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但一幅图中高程相等的点,并非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2等高线均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3除在悬崖或峭壁处以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呈正交。5一幅图中,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即平距与坡度成反比。6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和注记处可以局部中断。三、注记有些地物除了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外,对于地物的性质、名称等在图上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文字注记如地名、路

17、名、单位名等,数字注记如房屋层数、等高线高程、河流的水深、流速等。第三节 测图前的准备在地形测图前,首先收集控制点成果,再到实地踏勘了解控制点完好情况和测区地形概况,拟定施测方案,检查校正仪器,选择图纸,绘制坐标格网,展绘控制点等。一、选择绘图纸为保证测图的质量,应选择优质绘图纸,图幅大小一般为50cm50cm、40cm40cm。临时性测图,可直接将图纸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绘,需要长期保存的地形图,为减少图纸的伸缩变形,通常将其裱糊在铝板或胶合板上。目前大多采用聚酯薄膜代替绘图纸,它的厚度为0.070.1 mm,表面打毛,可直接在底图上着墨复晒蓝图,如果表面不清洁,还可用水洗涤,具有透明度好、伸

18、缩性小、牢固耐用等特点,但易燃、易折和老化,故在使用保管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折。二、绘制平面坐标格网为了准确地展绘图根控制点,首先要在图纸上绘制10cm10cm的平面坐标格网。绘制坐标格网可采用坐标格网尺法或对角线法。(一)坐标格网尺法坐标格网尺是专门用于绘制格网和展绘控制点的金属尺,如图8-10所示。它由温度膨胀系数很小的合金钢制成,尺上每隔10cm有一方孔,每孔四个孔壁中三个是竖直的,一个壁为斜面。用坐标格网尺绘制坐标格网的步骤如图8-11所示。 图810 坐标格网尺 图811 用坐标格网尺绘制坐标格网(二)对角线法如图8-12所示,用直尺在图纸上绘出两条对角线,从交点M为圆心沿对角线量取

19、等长(大于70.711/2)线段,得A、B、C、D点,并连接得矩形ABCD。再从A、D两点起各沿AB、DC方向每隔10 cm定一点,从A、B两点起各沿AD、BC方向每隔10 cm定一点,连接矩形对边上的相应点,即得坐标格网。坐标格网是测绘地形图的基础,每一个方格的边长都应该准确,纵横格网线应严格垂直,因此,绘好坐标格网后,要进行格网边长和垂直度的检查。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检查,可用比例尺量取,其值与10 cm的误差不应超过0.2mm;每一个小方格对角线长度与14.14cm的误差不应超过0.3mm。方格网垂直度的检查,可用直尺检查格网的交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其偏离值不应超过0.2 mm。如检查值超

20、限,应重新绘制方格网。图812 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格网三、展绘控制点1标注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根据控制点的最大和最小坐标值来确定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使控制点位于图纸上的适当位置,坐标值要注在相应格网边线的外侧。如图8-13所示。2展绘控制点图813 展绘图根点根据控制点的坐标,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格,展绘其位置。如E(683.20,465.80)应在方格ghij中,分别从g、j往上用比例尺截取33.20 m(683.2065033.20),得k、n两点;分别由g、h往右用比例尺截取15.80 m(465.8045015.80),得p、q两点;分别连接kn、pq得一交点,即控制点E在图纸上的位置。同法

21、可展绘其他图根点的位置。3展绘控制点的检查用比例尺量取各相邻图根控制点间的距离是否与成果表上或与控制点坐标反算的距离相符,其差值在图上不得超过0.3mm,否则重新展点。然后对控制点注记点名和高程。图纸上的控制点要注记点名和高程,可在控制点的右侧以分数形式注明,分子为点名,分母为高程,如图8-13中B点注记为。第四节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就是以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其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图式符号绘制成图。下面分别介绍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一、选择碎部点碎部点分为地物点和地貌点。碎部测量的精度和速度与司(立)尺员能否合理地选择碎部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司尺员必须了解测绘地形图有关的

22、技术要求,掌握地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测图比例尺的大小和用图目的等,对碎部点进行综合取舍,然后立尺。如图8-14所示。图8-14 碎部点的选择(一)地物点的选择反映地物轮廓和几何位置的点称为地物特征点,简称地物点。如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线状和带状地物的中心线或边线以及块状地物的边界线上的起点、终点、转折(弯)点、坡度变化点、交(分)叉点等都是地物特征点。在地形图测绘中,应根据地物轮廓线的情况,做到“直稀、曲密”,正确合理地选择地物点,现结合各类地物予以说明。1居民地测绘居民地根据所需测图比例尺的不同,在综合取舍方面也不一样。对于居民区的外轮廓,应准确测绘,其内部的主要街道以及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

23、。对散列式的居民地、独立房屋应分别测绘。测绘房屋时,由于房角一般是90,所以仅需在长边的两个房角立尺,再量出房宽即可。但为了校核,有时还需要在第三个房角上立尺。如房屋有凸凹情况,可根据测图比例尺进行取舍,小于图上0.4mm的凸凹部分可以舍去不测。若凸凹部分较大,也仅需要在几个角点上立尺,再直接量取有关的宽度和长度即可。2道路道路包括铁路、公路、大车路和人行小路等,它们均属于线状地物,除交叉口外,都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特征点主要是直线和曲线的连接点和曲线上的变化点,直线部分立尺点可少些,曲线及道岔部分立尺点就要密一些,当弯曲部分小于图上0.4mm时,不立尺。铁路和公路一般测其中心线,并测量其实际

24、宽度。根据测图比例尺,如宽度在图上不能按比例表示时,则根据所测中心线的位置按图式符号表示。有时道路除在图上表示平面位置外,还必须测注适当数量的高程点。3管线架空管线,在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应实测,位于直线部分的可用档距长度在图上以图解法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变压器的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出。电线和管道用规定的符号表示。4水系水系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沟渠、池塘和井、泉等。河流、湖泊、水库是要测出水涯线(水面与地面的交线)还是洪水位(历史上最高水位的位置)或平水位(常年一般水位的位置),应根据用图单位的要求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测绘。当河流、沟渠的宽度在图上不超过0.5mm时,可在其中心线的

25、转折点、弯曲点、会合点、分岔点、变坡点和起点、终点上立尺,并用单线表示。当宽度在图上大于0.5mm时,可在一边的岸线上立尺,并量取宽度用双线表示;当宽度较大时,则应在两边岸线的特征点上立尺。泉眼、水井应测出其中心位置,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水系的主要附属物,如水闸、水坝、堤岸等,应逐一立尺测绘;所有河流均应注明水流方向,较大的还应注记名称。5植被植被包括森林、苗圃、果园、竹林、草地和耕地等。植被的测绘主要是测定各类植被边界线上的轮廓点,按实地形状用地类界符号描绘其范围大小,再加注植物符号和说明。如果地类界与道路、河流等重合时,则可不绘出地类界,但与境界、高压线等重合时,地类界应移位绘出。(二)地

26、貌点的选择地貌虽千姿百态、错综复杂,其基本形态可归纳为山地、丘陵地、盆地、平地。地貌可近似地看作由许多形状、大小、坡度方向不同的斜面所组成,这些斜面的交线称为地貌特征线,通常叫地性线,如山脊线、山谷线是主要的地性线。山脊线或山谷线上变换方向之点为方向变换点,方向变换点之间的连线叫方向变换线;由两个倾斜度不同坡面的交线叫倾斜变换线。地性线上的坡度变化点和方向改变点、峰顶、鞍部的中心、盆地的最低点等都是地貌特征点,简称地貌点。 为了能详尽地表示地貌形态,除对明显的地貌特征点必须选测外,还需在其间保持一定的立尺密度,使相邻立尺点间的最大间距不超过表8-3的规定。表8-3 地貌点间距表测图比例尺立尺点

27、最大间隔m1500151100030120005015000100二、经纬仪测图经纬仪测图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测定测站到碎部点与导线边的夹角及其距离和高差,绘图板安置在旁边,边测边绘,方法简单灵活,不受地形限制,适用于各类测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安置仪器如图8-15所示,经纬仪安置在测站(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i,记入碎部测量记录手簿(表8-4)。绘图板安置在旁边。图8-15 经纬仪测图2定向经纬仪瞄准另一控制点B,调整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作为起始方向即零方向。3跑尺表8-4 碎部测量记录手簿仪器号 班组 天气 日期 观测者 记录者 仪器高_1.41m_ 定向点 _B_ 测站高程

28、_78.93_测站碎部点视距尺读数/m竖盘读数竖角高差/m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中丝下丝上丝A11.351.7680.9329024-024-0.52452383.6078.4121.521.6271.4138939+021+0.01473419.7078.9431.551.8101.4909001-001-0.15562532.0078.78在地形特征点(碎部点)上立尺的工作通称为跑尺。跑尺点的位置、密度、远近及跑尺的方法影响着成图的质量和功效。跑尺前,跑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依次将视距尺立置于地物、地貌特征点上。4观测转到照准部,瞄准碎部

29、点上的视距尺,读取上中下三丝的读数,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最后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分别记入碎部测量记录手簿(表8-4)。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5计算根据上下丝读数算得视距间隔,由竖盘读数算得竖角,利用视距公式计算水平距距D和高差h,并根据测站的高程算出碎部点的高程,分别记入碎部测量记录手簿(表8-4)。6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如图8-15所示,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底边便是碎部点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碎

30、部点的位置。当水平角值小于180时,应沿量角器底边右面定点;水平角大于180时,应沿量角器底边左面定点,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字头朝北。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展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如相差较大,则应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三、绘制地物当图纸上展绘出多个地物点后,要及时将有关的点连接起来,绘出地物图形。绘制时,要依据地形图图式。如居民点的绘制:这类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外轮廓一般都呈折线型,应根据测定点和地物特性勾绘出地物轮廓,并由图式样式进行填充或标

31、注。道路、水系、管线的绘制:若宽度大于0. 4mmMmm时,应绘制出轮廓形状;小于0. 4mmMmm时,连接成线状图式,并适当测注高程。独立地物的绘制:如水塔、烟囱、纪念碑等,它们是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指出目标的重要标志,必须准确测绘其位置;凡地物轮廓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均依比例尺表示,加绘符号;小于符号尺寸的用非比例符号表示,并测注高程;有的独立地物应加注其性质,如油井应加注 “油”字样。植被的测绘:如森林、果园、草地等,它们是地面各类植物的总称,主要是测绘各种植被的边界,并在其范围内配置相应的符号;对耕地的轮廓测绘,还应区别是旱田还是水田等。四、勾绘地貌碎部测量中,当图纸上有足够数量的地貌特

32、点时,要及时将山脊线、山谷线勾绘出来,如图8-16所示;用细实线表示山脊线,用细虚线表示山谷线。但地貌点的高程不一定恰好符合等高线的要求,等高线的高程必须是等高距的整数倍。所以勾绘等高线时,首先必须根据这些标注高程的地貌点位,按内插法求出符合等高线高程的点位,最后再将高程相等的相邻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内插等高线高程的点位有以下三种方法。图816 勾绘等高线(一)解析法如图8-16所示,已知几个地貌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要在图上绘出等高距为1m的等高线。首先用解析法确定各相邻两地貌点间的等高线通过点。图817 等高线勾绘例如A、B两点,根据A点和B点的高程可知,在A-B连线上有67m、66m、

33、65m、64m和63m的等高线通过,求出A、B两点的高差为4.4m(67.362.94.4),在图上量出AB两点间的长度为30.8mm;然后计算出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平距为7mm(30.8/4.47),那么A、B两点间的等高线通过点分别距离A点为2.1mm、9.1mm、16.1mm、23.1mm和30.1mm,用直尺自A点沿AB方向量出这些长度,即得相应高程的等高线通过点。同法解析内插出其他相邻两地貌点间的等高线通过点。最后根据实际地貌情况,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勾绘成等高线图。如图8-17所示。(二)图解法如图8-18所示,在一张透明纸上绘出等间隔若干条平行线,覆盖在等待勾绘

34、等高线的图上,转动透明纸,使A、B两点分别位于平行线间的0.3和0.1的位置上,则直线A-B和5条平行线的交点,便是高程为67 m、66 m、65 m、64m、及63 m的等高线位置。图8-18图解法内插等高线图819 目估法勾绘等高线 (三)目估法根据解析法的原理,用目估来确定等高线通过位置,其要领为“取头定尾,中间等分”。如图8-19所示,经图上量取可知A、B两点间平距为30.8 mm,又知高差为4.4m, 两等高线间的平距为7mm,勾绘等高距为1 m的等高线,则A-B两点间共有5条等高线通过。而A点至67m等高线的高差为0.3 m,并非是1 m,按高差1 m的平距7mm为标准,适当缩短(

35、将7mm分为10份,取3份),目估定出67m的点;同法在B点处定出63m的点。然后将首尾点间的平距4等分,定出66m、65m、64m各点。 【实训十四】经纬仪碎部测量一、实训目的初步掌握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配合量角器)进行碎部测量的方法。二、实训内容1.在实训十三所选的控制点上分别安置经纬仪,测定周围地物、地貌特征点。2.练习用地形图图式表示地物,练习用图解法、计算法勾绘等高线。三、仪器及工具DJ6光学经纬仪1台,视距尺1根,标杆1根,皮尺1副,图板1块,比例尺1把,量角器一个、三角板一副、地形图图式1本;自备计算器、大头针、铅笔、橡皮、小刀、记录表格等。四、方法提示1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对

36、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在控制点B立标杆,以盘左位置瞄准B点标杆,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0000;连接坐标纸上A、B两点,用大头针将量角器中心钉在图上A点。2将视距尺与仪器同高处作标记,按商定路线在已选定的碎部点上分别竖立视距尺,经纬仪盘左位置用十字丝交点照准标记,按视距测量方法观测记录水平角、竖盘读数、上丝、下丝;计算经纬仪至碎部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再根据A点高程计算碎部点的高程,同时记下碎部点名称。3根据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将碎部点展绘于图上,高程注于其旁。随测随连地物轮廓线和地貌特征线,对照实地地形用相应的图式符号表示地物,用计算法或图解法在地貌特征线上求等高线通过点,并连接相关点

37、即得等高线。4对照实地检查无漏测、错测后,搬迁测站,同法测绘、直至测完指定范围。最后整饰地形图。五、注意事项1测图比例尺及等高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2经纬仪观测经过程中,每测20点左右要重新瞄准归零方向线,检查水平度盘是否为00000,若变动超过4,则应检查所测碎部数据。3水平角、距离、高程分别精确到分()、分米(dm)、厘米(cm)4测图过程中应保持图面整洁,碎部点高程的注记应在点位右侧,字头朝北。六、实训报告表8-5 经纬仪碎部测量记录表仪器号 班组 天气 日期 观测者 记录者 仪器高_ 定向点 _ 测站高程_测站碎部点视距尺读数/m竖盘读数竖角高差/m水平角水平距离/m高程/m备注中丝下

38、丝上丝第五节 地形图的成图在较大的测区测图,地形图是分幅测绘的。测完图后,还需要对图幅进行拼接,检查与整饰,方能获得符合要求的地形图,为便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还需要对所绘制的地形图进行复制。一、地形图的拼接与检查(一)地形图的拼接1聚酯薄膜测图的拼接当采用聚酯薄膜测图时,利用薄膜的透明性,可将相邻图幅直接叠合起来进行拼接。首先按图廓点和坐标网,使公共图廓线严格地重合,两图幅同值坐标线严密对齐;然后仔细观察拼接线上两边各地物轮廓线是否相接,地形的总貌和等高线的走向是否一致,等高线是否接合,各种符号、注记名称、高程注记是否一致,有无遗漏,取舍是否一致,等等。若接边误差不大于表8-6和表8-7规

39、定值的倍时,可将接边误差平均配赋在相邻两幅图内,即两图幅各改正一半。改正直线地物时,应将相邻图幅中直线的转折点或直线两端的地物点以直线连接之。改正等高线位置时,应顾及连接后的平滑性和协调性,这样才能使地物轮廓线或等高线合乎实地形状,自然流畅地接合。图820 图边拼接2裱糊图纸的拼接当测图用的是裱糊图纸,则须用一条宽45cm,长度与图边相应的透明纸条,如图820所示,先蒙在西图幅的东拼接边上,用铅笔把坐标网线、地物、等高线描在透明纸上,然后把透明纸条按网格对准蒙在东图幅的西拼接边上,并将其地物和等高线也描绘上去,就可看出相应地物和等高线的偏差情况。如遇图纸伸缩,应按比例改正,一般可按图廓格网线逐

40、格地进行拼接。然后同聚酯薄膜测图拼接方法一样进行拼接,若接边误差不超限,在接图边上进行误差配赋,再依其改正原图。接图时,若接合误差超限时,则应分析原因并到超限处实地进行检查和重测。表86 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区域类型点位中误差mm一般地区0.8城镇居住区、工矿区0.6备注:隐蔽或施测困难的地区,可放宽50%。表87 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地形类别平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1/3Hd1/2Hd2/3Hd1Hd备注:Hd为等高距(单位:m);隐蔽、困难的地区,可按上表放宽50%。为了保证相邻图幅的拼接,每一幅图的各边均应测出图廓线外5mm。线状地物若图幅外附近有转弯点(或交叉点)时,则应测至

41、图外的转变点(或交叉点)。图边上具有轮廓的地物,若范围不太大时,则应完整地测绘出其轮廓。(二)地形图的检查1室内检查。观测和计算手簿的记载是否齐全、清楚和正确,各项限差是否符合规定;图上地物、地貌的真实性、清晰性和易读性,各种符号的运用、名称注记等是否正确,等高线与地貌特征点的高程是否符合,有无矛盾或可疑的地方,相邻图幅的接边有无问题等。如发现错误或疑点,做好记录,然后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修改。2外业检查 首先进行巡视检查,以室内检查为依据,按预定的巡视路线,进行实地对照查看;然后再进行仪器设站检查。巡视检查主要查看原图的地物、地貌有无遗漏,勾绘的等高线是否合理,符号、注记是否正确等。如果发现错

42、误太多,应进行补测或重测。二、地形图的整饰与清绘(一)地形图的整饰当原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要进行整饰,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整饰应遵循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的原则进行。1用橡皮擦掉不必要的点、线、符号、文字和数字注记,对地物、地貌按规定符号描绘。2文字注记应该在适当位置,既能说明注记的地物和地貌,又不遮盖符号。一般要求字头朝北,河流名称、等高线高程等注记可随线状弯曲的方向排列,高程的注记应注于点的右方,字体要端正清楚。一般居民地名用宋体或等线体,山名用长等线体,河流、湖泊用左斜体。3画图廓边框,注记图名、图号,标注比例尺、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测绘单位、测绘日期等。图上地

43、物以及等高线的线条粗细、注记字体大小均按规定的图式进行绘制。(二)地形图的清绘在整饰好的铅笔原图上用绘图笔进行清绘。一般清绘的次序为图廓、注记、控制点、独立地物、居民地、道路、水系、建筑物、植被、地类界、地貌等。如用聚酯薄膜测图时,在清绘前先把图面冲洗干净,晾干后才可清绘。清绘时,线划接头处一定要等先画好的线划干后再连接,以免搞脏图面。绘图笔移动的速度要均匀,使划线粗细一致。若清绘有误,可用刀片刮去,用沙橡皮轻轻擦毛后再清绘。三、地形图的复制经过清绘的地形图原图,通过缩放、描图、晒蓝图或静电复印等,可制作成各种地形图,以利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等使用,为生产和建设提供依据。第六节 地形图的识读为了正确应用地形图,必须了解高斯投影的规律、熟悉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掌握有关地形图识读的知识和技能。一、高斯投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