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讲稿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836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经讲稿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政经讲稿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政经讲稿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政经讲稿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政经讲稿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经讲稿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经讲稿2.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经 济 学 院,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目的和要求: (1)掌握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两者的关系 (2)弄清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货币的职能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形式,1 商 品,一、商品生产的产生 1.商品生产产生的过程 自然经济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剩余产品及交换 商品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私有制 商品生产货币、简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什么是商品?,商品 是 为市场交换 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商品首先是一个有用物,毫无用处的物品不可能成为商

2、品。它必须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凡是有用物都是商品,有些有用物并非商品,如空气。 (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但有用的劳动产品不等于都是商品。如人们自给自足的劳动产品就不是商品。 (3)商品必须是用来满足他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即使满足这一条件也不一定是商品,如农民缴给地主的粮食,虽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但它不是商品,所以马克思曾说商品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讲是无用的。 (4)商品必须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有用的劳动产品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去满足人们需要,才能成为商品。,1 商 品,2.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社会分工是

3、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商品经济产生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 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的 总称。,商品经济的对立形式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是为直接满足生产着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1 商 品,3.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从商品开始 (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细胞。 (2)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最简单、 最基本和最一般的范畴。 (3)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看,简单商品 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前提。,二、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 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或

4、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性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本身并 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特点: 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它不是直接为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使用价值,而是为别人、供社会 消费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 它必须通过交接,把使用价值转移到社会上需要它的人的手里, 这样,使用价值就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商品的二因素,2、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二、商品的二因素,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5、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的统一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二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在商品体中。 两者的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不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得价值;而一切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由劳动所生产出来得,因此,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 生产商品的劳动,就其目的、操作方式、加工对象、工具和结果而言是各不相同的。马克思把这种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

6、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 2、 如果我们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撇开,那么,生产商品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就只剩下一点,即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支出。 这种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或者说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总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它们是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而非两次劳动。,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其统一表现在: 商品生产者

7、在从事具体劳动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其矛盾和差别表现在: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有用性来考察的;抽象劳动则是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的一般性来考察; 各种具体劳动的性质是有差别的,而抽象劳动却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而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上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而抽象劳动却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没有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4、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理论政治经济学的

8、枢纽 (1)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缺陷(他们无法解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无法说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2)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他认为工人的具体劳动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和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同时,其抽象劳动形成了新的价值。在这新价值中,包含着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3)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科学基础。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主义地租理论

9、等等,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四、商品的价值量,1、关于价值量的决定 既然商品的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价值量自然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劳动时间(小时、日、周等)计量的,所以,价值量的大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多少。,实际上,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是在生产者背后,通过无数次市场交换活动自发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各个个别劳动时间平

10、均化的过程,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其商品价值。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简单劳动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和 学习,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那些需要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才能从事 的劳动。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来表示。,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就是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它存在着一系列

11、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等等。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社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性。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彼此交换所生产的商品。这样,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社会提供的,构成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是具有社会性的社会劳动。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是他自己的事情,由他自己决定;生产的成果也属于他自己所

12、有,盈亏自负。因此,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劳动。,第二节 货 币,一、货币的起源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与最初原始部落之间的偶尔发生的物物交换相适应的。比如:,=,=,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具有以下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代表或化身,使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商品的价值的到外在现。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作为等价物的商品原本也是具体劳动的产物,但当它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时,它就成为抽象劳动的化身,成为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因

13、此,生产这种等价物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了抽象劳动的存在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形式的劳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作为能够直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等价物,说明它虽然是私人劳动的产品,但生产它的私人劳动全部得到社会承认。因此,其私人劳动也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形式的劳动。,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分工的出现,偶然的交换发展成经常的交换,有更多的商品要求实现实现自己的价值。一种商品往往和多种商品相交换,这样就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1件上衣 = 2斤茶叶 1只绵羊 = 20码麻布 = 10公斤米 = 2把斧子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

14、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系列,它进一步说明了价值是真正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3、 一般价值形式 2把斧子= 2斤茶叶= 1件上衣= 1只绵羊 20码麻布= ,一般的价值形式克服了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现在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都是统一的,都表现在唯一的商品上,只有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商品价值的无差别性更充分地表现出来。,4、 货币形式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日益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在时间上和地区上具有统一性,固定地由某一种商品来承担,在历史上黄金取得了这一特殊地位,货币形式得以产生。 2把斧子 = 2斤茶叶 = 1件上衣 =

15、 1克黄金 10斤米 = ,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把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固定在黄金身上。,价值形式的发展说明,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它揭示了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本质说明,货币是特殊商品,是代表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或者说是价值的代表。货币作为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二重的:一方面它具有金的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取得了一种“形式上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社会职能。这种使用价值完全是商品交换关系所赋予的。,三、

16、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个基本职能。即指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其它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之所以能起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在供求不一致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受供求的影响,会背离价值。,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称为价格标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其本身具有价值,并随着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货币作为价值尺

17、度是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作为价格标准,则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2)价值尺度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而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2、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此时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由于货币的媒介作用,使商品流通的买和卖的过程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如果一些人卖而不买,就有可能导致另一些人的商品卖不出去,这就包含了商品的相对过剩的危机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成为现实,还必须有一系列的关系。,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叫着货币流

18、通。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并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1)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总量,通常待售商品量越大,所需货币量就越多;反之,所需货币量越少; (2)商品价格水平,价格水平越高,所需货币量越多;反之,所需货币量越少; (3)货币流通速度,即同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流转次数。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货币量越少;反之,所需货币量越多。 因此,我们得出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商品价格总额 = 待售商品总量 * 商品价格),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公式略),货币材料的变

19、迁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是以金、银等贵金属条块形式出现。但每次交换都需要称分量,查成色,给商品交换带来极大不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逐渐出现了铸币。 铸币是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作为国家法定的货币流通。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纸币发行过多,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着通货膨胀。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标准信贷基金,没有黄金作物质基础,却可以代替黄金起世界货币作用,有“

20、纸币黄金”之美称。,3、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贮藏时,就在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清偿债务的手段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手段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信用的基础上出现了商品的赊销形式。商品出售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发生了分离,买者和卖者之间形成了债务关系,卖者成了债权人,买者成了债务人。同时也使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发生了变化。这时,货币流通需要量的公式变为: 待售商品 赊销商品 到期支付 互相抵消 价格总额 - 价格总额 + 总 额 - 总 额 一定时期内流通 = 中所需货币量 同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21、5、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执行这一职能,一般必须是贵金属足值货币,即金、银。在世界市场上,金、银同时流通,而国内市场只能是一种货币。各国发行的纸币是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的。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主要执行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表。,总之,货币的五个职能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体现着货币的本质。其中: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只是最基本的职能; 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是支付手段的基础;支付手段是流通手段的继续和发展;贮藏手段是支付手段的前提。 世界货币是前四种职能向国外的延伸。这表明货币的职能都是随着商品经济及其矛盾的发

22、展而出现的,它们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它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如何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如何实现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等价交换。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当供求一致时,价格与价值才一致,供求不平衡价格则会偏离价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又低于价值,在供求的作用下,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背离价值,并非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这正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或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价格的波动来实现的。因为:

23、(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只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尽管经常背离价值,但它不会完全脱离价值,而是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从孤立的交换过程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从全社会长期来看,价格的涨跌可互相抵消,价格和价值仍趋一致。所以,价格背离价值不违背价值规律。,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对社会生产起着自发的调节作用。亚当.斯密称它为“看不见得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 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于社会各经济部门是任何社会化大生产的观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一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

24、而实现的。 2、自发地刺激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根据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那些生产技术好,管理先进的企业,劳动生产率往往高于一般企业,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将使它们获得超额利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促进两极分化 价值规律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封建社会末期,一部分富有的小商品商品生产者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采取雇佣劳动的经营方式,成为资本家;另一部分小商品生产者破产沦为无产者, 只有出卖劳动力为生。从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四节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一、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

25、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所谓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社会范围内调节社会劳动的合理分配。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商品、货币关系普遍化,有完整的市场体系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才能起到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才形成。因此,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模式。 两者的区别 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与自然经济、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只是在商品经济前提下,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一

26、种经济运行模式。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不同的范畴。,二、 市场调节和市场机制 市场调节就是市场机制的调节。 机制 是指有机体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有机联系。 经济机制或经济运行机制 是指社会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 市场机制 是指市场的各要素(价格、供求、竞争等)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制约,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就是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趣于一致,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供

27、求的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1)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即调节资源配置;(2)调节商品供求;(3)调节收入分配;(4)调节消费需求及结构;(5)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是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平衡,它的调节作用表现在:(1)调节商品的价格;(2)调节商品生产的方向、规模及结构;(3)调节消费的方向、规模及结构。 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1)商品生产者必须

28、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2)有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避免垄断)。 竞争机制的作用表现在:(1)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2)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3)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优胜劣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思考题: (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价值的实质是什么? (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5)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其本质是什么? (6)货币有那些职能?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作用形式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8)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基本概念: 商品 商品经济 使用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劳动生产率 劳动熟练程度 劳动强度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价格 价格标准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铸币 纸币 通货膨胀 市场 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 市场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