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讲稿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837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经讲稿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政经讲稿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政经讲稿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政经讲稿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政经讲稿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经讲稿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经讲稿3.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是阐明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的本质,揭示剩余价值的基本生产方法,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货币作为货币流通的运动形式: W G W 为买而卖,以卖开始,以买结束; 货币是中介和媒介,目的是消费。 货币作为资本流通的运动形式: G W G 为卖而买,以买开始,以卖结束; 货币是垫支和预付,目的是货币。,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本质区别: 首先,两者流通的形式不同。 作为货币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 W G W; 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

2、 G W G。 两者的买卖次序、起点、终点及流通的媒介物都不同。 其次,两者流通的内容不同。 在商品流通中, 交换的两极是使用价值不同,而价值量相等的商品,流通的目的是取得一定的使用价值,为买而卖。 资本流通则不然,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货币,即交换价值。两极都是同质的货币,不是使用价值的交换,而是价值的增殖。其中的增加额,马克思把它称做剩余价值。 所以,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最后,两者运动的限度不同。 商品流通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商品流通是有限度的、有止境的;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资本流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增殖过程。,2、总公式的矛盾 从总公式的形式上看,包含着一个矛盾。 一

3、方面,作为资本的货币经过流通要带来更多的货币,即 产生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是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只能是价值形式上发生变化,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动。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Marx,总公式反映的内容似乎和价值规律发生矛盾,即等价与增殖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因为在流通中无非是两种情况: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 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因为,在流通以外,商品生产者只是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形成商品中的价值

4、。,由此可见,剩余价值的产生即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在总公式中价值增殖究竟发生在哪里呢? 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 G W 的货币上,因为此时的货币只充当购买手段,价值不会增殖; 其次,价值增殖也不会发生在 W G 的阶段上,因为在次只发生价值形式的变化,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价值量不发生改变; 最后,在总公式中只剩下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W)上,并且价值增殖不是发生在这一商品的价值上,而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换句话说,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

5、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和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密切联系。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他有权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在一定的时间内,一次一次地出卖; 第二, 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出卖劳动力,没有别的谋生办法。这两个条件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人类社会开始就有的, 它们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在封建生产方式逐渐解体和资本大规模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总的来说是由生

6、产这种特殊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维持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同时劳动力价值还受到一定历史和道德的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水平,劳动力价值是不同的。劳动力价值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常数,但它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消费劳动力商品的过程也就是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特殊性的表现。其他普通商品

7、的消费,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大的剩余价值来,这就是价值增殖的秘密所在。,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的作用 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首先,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它具有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但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又具有它本身的特点: 第一,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劳动的; 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这才是体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质

8、特征的主要方面。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 价值增殖过程的秘密就在于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使用上。,例如: 制造20公斤纱消耗的生产资料(包括棉花等原料、能源、机器折旧等),价值24元,劳动力日价值3元; 工人劳动一天12个小时,制造20公斤纱,工人劳动每小时创造新价值0.5元,1天12小时新创造价值6元; 20公斤纱价值为30元,即旧价值24元加新价值6元,资本家买出20公斤纱后,可收回货币30元,但资本家投入的货币只有27元,27元变成了30元,资本价值增价了,资本家获得了剩余价值3元。 Pm(24) G(27) W(27) P W(30) G(30) A (3)

9、上述价值增值的关键在于工人的劳动时间要延长到6小时以上,即延长到补偿劳动力的日价值(3元)。此时,劳动新创造的价值6元,便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3元),价值增值了。,由此可见,剩余价值的生产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规律, 一方面资本家如数支付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另一方面,商品又按价值出售了,并发生了增殖,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揭穿了。因此,我们说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工人的劳动分成两部分: 必要劳动部分,补偿劳动力价值; 剩余劳动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总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

10、程只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二、资本的含义和作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的关系。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作为资本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概括为以下几点: (1)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它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 (2)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而且资本的运动是无止境的; (3)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因此只要具备这些条件,货币就可以转化为资本。,资本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概括为: (1)斩断了封建羁绊,建

11、立了以自由竟争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使社会生产方式不断创新; (4)使市场不断扩大,形成了世界市场; (5)创造了巨大城市,增进了世界文明; (6)使财富剧增和集中。 总之,资本给人类带来了一个新时代。,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不同形式,由于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它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不发生变化,所以称它为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

12、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进入劳动者即转化为他的收入,被劳动者用于生活资料消费掉,只有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新的价值来补偿这部分资本价值。又由于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形成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使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价值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称其为可变资本。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完全由可变资本产生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同时也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即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

13、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一种方法。 马克思把这种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绝对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绝对剩余价值。 工作日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但工作日不能随心所欲地延长,必须在其最低限和最高限之间。最低限是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限是由生理和道德的因素决定的。 0 6 12 15,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马克思把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0 2 4 8,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 由于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所以,要

14、缩短它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根据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就是要提高生活资料以及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这样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才会下降,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减少。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以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因为一个企业的产品,如果其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把这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称为超额剩余价值。,要想获得新的超额剩余价值,必须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于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在各个资本家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

15、值的竞争中实现。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延长。因此,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从现象上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全部报酬,或者说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实则不然。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因为: 第一,任何商品在出卖之前就已独立存在,而劳动不能; 第二,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不可能有价值,如果说劳动有价值,就等于是劳动的价值是劳动,这无疑是同义反复; 第三,如果说劳动是商品,会导致否定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 因此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

16、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有很多,但基本形式只有两种: 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计时工资 是按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如小时工资、日工资等,每小时工资单价由劳动力的日价值日的长度决定,即每小时的劳动价格=计时工资额(劳动力的日价值)/工作日时数。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计时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劳动价格;在劳动价格已定的情况下,计时工资的多少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 计件工资 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而支付的工资形式。计件工资以计时工资为基础,即计件工资单位价格=一日计时工资额/一日生产的产品数。,三、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相对工资及工

17、资的国民差异 名义工资 是指资本家用货币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又叫货币工资。货币工资的多少不能确切地反映出工人的生活水平。 实际工资 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由于通货膨胀和赋税增加,工人的实际工资往往低于货币工资。 相对工资 是将工人同资本家的利润额相比较的相对量,又叫比较工资。 工资的国民差异是指各国工资水平存在的差异。在比较各国工资水平时,必须先把不同国家同一行业的平均日工资与同样长度的工作日相比较。计时工资还要换算成计件工资。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被算作倍加的劳动,表现为高的货币工资水平。,思考题:,(1)资本的本质和作用?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3)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4)资本增殖的秘密? 基本概念: 资本 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率 相对过剩人口 价值增殖 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 相对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