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8969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食品生物化学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of food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80学分:3.5适用对象: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食品科学导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重点讲述了食品中各种成分在加工,贮藏,运输中发生的各种变化;生物体内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和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合成与降解代谢、能量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及各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与调节控制。The component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2、of saccharide, fats, lipid, protein, nucleic acid and enzyme in living body were narrated in this course, and it explained anabolism and catabolic pathway of metabolism of these biotic macromolecule, energy metabolism, information transfer of gene, correlation and control of each metabolism.三、课程性质与教

3、学目的本课程是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生理功能和它们在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生化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其营养质量和感观质量的变化,理解食品各营养成分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规律。掌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操作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交待教材的学习内容,展现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了解本教材在该专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水分(一

4、) 目的与要求(重点)1 掌握水分子的结构、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2 理解和掌握水分吸附等温线的概念和作用3 理解和掌握相对蒸汽压、水分活度和食品稳定性的关系(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分子概述1 主要内容水分子结构、轨道模型、水分子缔合、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分子结构的特点、分子轨道模型、水分子之间缔合的空间构象、氢键、水合、持水力、结合水、游离水、水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水与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3 问题与应用掌握水分子的结构特点,分子轨道模型、了解水分子的空间构象以及水分子和各种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水的不同状态和与溶质的作用

5、方式不同导致的各种食品感官性质的变化。 第二节 水分吸附等温线1 主要内容水分吸附等温线的概念和分区、温度对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影响、水分回吸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的滞后现象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分吸附等温线、水分回吸等温线、水分解吸等温线、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分区、温度对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影响、滞后现象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分吸附等温线的概念,低水分区域等温线的作用,理解温度对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理解水分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第三节 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1 主要内容水分活度的概念和意义、水分流动性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对蒸汽压、水分

6、活度、水分流动性、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生长、水分活度与酶活性、水分活度与脂类氧化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分活度的概念和利用水分活度判断食品稳定性(酶活性、微生物生长特性、脂类氧化)的基础知识。(三)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水分的结构,以及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水与各种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和掌握水分吸附等温线的概念,会用水分吸附等温线判断食品在特定的环境湿度条件下的吸湿或解吸的状态,理解和掌握相对蒸汽压、水分活度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二章 糖类物质(一) 目的与要求(重点)1 掌握单糖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了解重要的单糖及其

7、衍生物2 了解寡糖的分子结构、理化特性、重要的双糖和三糖3 了解多糖的分子结构、常见重要多糖的理化特性、功能性质(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单糖1 主要内容单糖的分子结构、单糖的理化性质、重要的单糖及单糖衍生物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开链结构差向异构体、镜像对映体(D、L型)、旋光性、环状结构(和型、吡喃糖、呋喃糖、Haworth式)、单糖的物理性质(溶解度、甜度、旋光性和变旋性)、单糖的化学性质(单糖的氧化、单糖的还原、糖苷键的生成、脱水作用、与氨基反应)、重要的单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单糖的重要衍生物(脱氧单糖、糖胺、糖酸类、糖醇、糖苷)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单糖的分

8、子结构特点,单糖的重要理化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单糖和单糖衍生物,对它们的主要功能特性有所掌握,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概况。第二节 寡糖1 主要内容双糖的构成、还原性和非还原性、常见的三糖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还原糖、非还原糖、蔗糖的分子结构、蔗糖理化性质、转化糖、麦芽糖的分子结构、麦芽糖的空间构型、麦芽糖的理化性质、异麦芽糖的分子结构、乳糖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乳糖不耐症、棉子糖的分子结构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掌握蔗糖的分子结构和常见理化性质,掌握麦芽糖的分子结构、空间构型和理化性质,了解转化糖的概念,乳糖的分子结构和棉子糖的分子结构。第三节 多糖1 主要

9、内容多糖、同多糖、杂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壳多糖、糖胺聚糖、细菌多糖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多糖、同多糖、杂多糖的概念、淀粉的分布及作用、淀粉分子的结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淀粉的理化性质、糊精的呈色反应、糖原的分布及作用、糖原的结构、理化性质、纤维素的分布和作用、纤维素的结构、理化性质、壳多糖的结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细菌多糖(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多糖、同多糖、杂多糖的概念,掌握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了解糊精的呈色反应,了解壳多糖、常见糖胺聚糖和细菌多糖的种类、功能特性。

10、(三)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写出重要单糖的分子结构、掌握重要单糖的理化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单糖衍生物,掌握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了解一些常见的双糖和三糖,掌握多糖、同多糖、杂多糖的概念、掌握淀粉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淀粉的显色反应,了解糖原、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分布和性质,了解一些糖胺聚糖的功能特性,了解一些细菌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三章 脂类物质(一) 目的与要求(重点)1 掌握脂类的分类情况(简单脂、复合脂、萜类和类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2 油脂在加工和储存中发生的化学变化(酸败/氧化,高温/低温)以及控制措施(二) 教学内容

11、第一节 脂类1 主要内容简单脂(甘油脂类、蜡)、复合脂(磷脂、糖脂、脂蛋白)、萜类、类固醇及前列腺素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简单脂、甘油脂类结构、脂肪酸常用简写法、脂肪酸共同特点、甘油的理化特性和应用、甘油三酰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水解和皂化、氢化和卤化、氧化、酸败、乙酰化)、蜡的构成、用途、复合脂类磷脂(甘油醇磷脂、鞘氨醇磷脂)、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脂蛋白(核蛋白类、磷蛋白类、单纯蛋白类)、萜类、类固醇(动物固醇、植物固醇、酵母固醇、固醇衍生物)、前列腺素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脂类的分类概况和依据,重点掌握甘油脂类的结构、简写、理化特性,了解蜡的分子结构、用途,了解常见

12、的复合脂类及其功能特性,了解萜类、类固醇和前列腺素的分子结构特点、包括哪些常见的物质和它们的功能特性如何?第二节 生物膜(学生自修,不为讲述内容)1 主要内容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生物膜的物质运送功能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膜的化学组成(脂质、膜蛋白、糖类)、膜脂和膜蛋白在脂双层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物质的穿膜运送(被动运送、主动运送、基团运送)、物质的膜泡运送(外排作用、内吞作用)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生物膜的基本化学组成,了解生物膜双层分子两侧的膜脂和膜蛋白分布具有不对称性,了解生物膜的流动性方式,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掌握物质的穿膜运送的

13、方式和物质的膜泡运送的方式。(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掌握脂类的分类依据和类型,重点掌握甘油三酰酯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分布和作用,对于其他类型的常见脂类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功能特性。(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四章 蛋白质(一) 目的与要求(重点)1 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分类依据和种类2 掌握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分类、理化性质,掌握肽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3 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 理解和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电泳现象、沉淀作用和颜色反应5 理解和掌握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6 非酶褐变(主要是焦糖、羰氨反应)的机理,

14、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控制措施(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分类1 主要内容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分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含氮量、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组成分类(简单蛋白、结合蛋白)、根据蛋白质来源分类(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和单细胞蛋白)、分子形状(球蛋白、纤维蛋白)、生物功能分类(酶、运输蛋白、结构蛋白、保护防御蛋白、营养蛋白、运动蛋白)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了解蛋白质的不同分类及其依据。第二节 氨基酸与肽1 主要内容氨基酸的结构、分类与性质,肽的结构、命名、性质、常见的重要的肽

15、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的分类(非极性、极性不带电荷、酸性、碱性)、氨基酸的物理性质(色泽、溶解度、熔点、味道、紫外吸收特性)、氨基酸的化学性质(等电点、与甲醛反应、与亚硝酸反应、茚三酮反应、桑格反应、艾德曼反应)、肽的结构与命名、多肽的性质(水解、消旋、颜色反应)、重要的肽(谷胱甘肽、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加压素、催产素、脑啡肽)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化学性质,了解氨基酸的物理性质,掌握肽的结构、命名和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肽及其功能性。第三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 主要内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蛋白

16、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螺旋、折叠、转角、自由肽段)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变构效应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一级、二级、超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了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蛋白质的变性和变构现象。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 主要内容蛋白质的分子量、渗透压、透析、胶体性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电泳、沉淀和颜色反应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蛋白质的分子量、渗透压、透析、胶体性质、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电泳、蛋白质的沉淀(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重金属盐沉淀、酸类沉

17、淀、热凝固沉淀)、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双缩脲反应、米隆反应、酚试剂反应、醋酸铅反应、黄色反应)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透析方法、胶体性质、等电点,了解蛋白质的电泳,掌握不同蛋白质沉淀的类型和原因,了解蛋白质的不同颜色反应在定性、定量测量时的用途。第五节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1 主要内容蛋白质的水化性和持水性、面团的形成、蛋白质的膨润、乳化性质、发泡性、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结合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蛋白质的水化性、持水性,面团面筋、蛋白质的膨润、蛋白质的乳化性质、蛋白质的发泡性、蛋白质与风味物质结合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各种功能性质及其原理

18、,以及蛋白质的各种功能特性在食品当中的实际应用概况。(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分类情况,掌握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分类、理化特性,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电泳现象、沉淀作用和颜色反应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理解和掌握蛋白质的各种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五章 核酸(一) 目的与要求(重点)1 掌握核苷酸的组成、理化性质,了解核苷酸的一些重要衍生物2 掌握脱氧核糖核酸的碱基组成及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理解DNA的生物学功能3 掌握核糖核酸的结构和类型4 理解和掌握核酸的理

19、化性质、电泳现象,了解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现象,了解核酸的分离提纯一般步骤,DNA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核苷酸1 主要内容核苷酸的组成、核苷酸的理化性质、核苷酸的衍生物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核苷酸的组成(戊糖、碱基和磷酸)、嘌呤碱、嘧啶碱、核苷酸的碱基构型与紫外吸收、核苷酸的碱基影响核酸结构、核苷酸的衍生物(NTP、酶的辅助因子、介导细胞信息交流)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核苷酸的碱基构型与紫外吸收的关系、碱基与核酸结构的关系,了解一些核苷酸衍生物的重要作用。第二节 脱氧核糖核酸1 主要内容DNA的碱基组成和一级结构、DNA的空间结构、DNA的

20、生物学功能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DNA的碱基组成、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右手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的稳定作用力、三股螺旋、回文序列)、三级结构(核小体)、DNA的生物学功能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DNA的碱基组成和一级结构,理解和掌握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掌握DNA的生物学功能第三节 核糖核酸1 主要内容RNA的结构、RNA的类型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RNA的结构、RNA的类型、rRNA分类和功能、tRNA的结构、功能,mRNA的结构和功能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RNA的结构、碱基组成、RNA的分类和功能,掌握tRNA、mRNA的结构和功能,了解rRNA的分类。第四节 核酸

21、的理化性质及分离提纯1 主要内容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凝胶电泳、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核酸的分离提纯、DNA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核酸的理化性质(溶解性质、两性解离、酸解、碱水解、分子大小、粘度、紫外吸收、沉降特性)、核酸的凝胶电泳、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核酸的分离提纯的一般步骤、DNA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核酸的理化性质,了解核酸的凝胶电泳方法的用途、了解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现象,了解核酸分离提纯的一般步骤和DNA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掌握核苷酸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核苷酸衍生物作用,掌握DNA和R

22、NA的结构组成、分类和生物学功能,掌握核酸的理化性质,了解核酸电泳现象、变性、复性、杂交现象,了解核酸的分离提纯一般步骤和DNA序列分析的常用方法。(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六章 酶(一) 目的与要求(重点)1 理解酶的一般概念、特点、酶的构成、命名与分类2 理解和掌握酶的催化作用机理、假说和酶原激活3 理解和掌握酶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4 掌握别构酶和同工酶的概念和作用5 了解维生素构成酶的辅助因子的情况6 了解食品加工中的常用酶,了解酶的改造和模拟研究进展(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酶概述1 主要内容酶的概念、酶的催化特点、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组成、单体酶、寡聚酶、

23、多酶复合体、核酶、酶的命名与分类、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酶的概念、酶的特点、酶的化学本质、酶的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核酶、酶的命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合成酶)、酶对底物分子结构专一性、酶对底物分子立体异构专一性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酶的特点、概念、化学本质、酶的命名方式和酶的分类情况,能够区分酶对底物的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的差异,了解酶的组成、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的概念。第二节 酶的催化作用机理1 主要内容酶的活性中心、诱导契合学说、中间产物学说、酶催化高效的机理、酶原的激活2 基

24、本概念和知识点酶的活性中性的作用、构成、诱导契合学说、中间产物学说、酶催化高效的机理(邻近效应、定向效应、底物分子产生张力和变形、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酶活性中性是低介电区域)、酶原激活的概念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酶的活性中心的构成、作用、掌握酶催化的假说(诱导契合、中间产物学说)、了解酶催化高效的机理,理解和掌握酶原激活的过程。第三节 酶反应的动力学1 主要内容酶反应速度与活力单位、底物浓度、p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酶反应速度的测定、酶活力概念和单位、酶的比活力、米氏方程、米氏常数、pH、温度、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

25、、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作用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酶反应速度测定的原则、掌握酶的活力单位和比活力的概念、掌握米氏方程的推导和各参数的含义及关系、米氏方程的适用范围,掌握米氏常数的特点、意义、掌握p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区别可逆抑制作用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可逆抑制的原理。第四节 别构酶与同工酶1 主要内容别构酶概念、特点;同工酶的概念、特点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别构酶的概念、结合部位、别构酶的活性调节、同工酶的概念、乳酸脱氢酶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别构酶、同工酶的概念、掌握

26、别构酶的活性调节、了解乳酸脱氢酶的不同形式。第五节 维生素构成的辅因子1 主要内容维生素参与形成一些酶的辅因子的概况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维生素PP与NAD+、NADP+,维生素B1与焦磷酸硫胺素,维生素B2与FMN、FAD,维生素B6与磷酸吡哆醛、泛酸与辅酶A、生物素、叶酸及其辅酶形式、维生素B12与辅酶B12、硫辛酸、维生素C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各种维生素分子结构特征及它们在作为酶的辅助因子时的作用第六节 食品加工中的常用酶1 主要内容食品工程常用酶、酶的改造与模拟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脱支酶)、蛋白酶(植物蛋白酶、动物蛋白酶、微生

27、物蛋白酶)、脂肪酶、葡萄糖氧化酶、纤维素酶、酶的改造(酶的固定化、酶分子修饰、酶分子的定向进化)、酶的模拟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食品工程中的常用酶的种类、功能、了解酶的改造对酶活性、稳定性的影响,酶的模拟技术的概况(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掌握酶的概念、特点、构成,命名和分类情况,理解和掌握酶的催化作用机理,熟悉酶的催化学说的内容,掌握酶原激活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和掌握米氏方程的推导、参数含义和适用范围、掌握米氏常数的意义和特点,熟悉别构酶、同工酶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维生素构成酶的辅助因子的概况、了解食品工业中的常用酶的种类和作用,了解酶的改造和模拟的进展。(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

28、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七章 生物氧化(一) 目的与要求1 理解生物氧化特点、生物氧化的常见方式,掌握生物氧化常见酶的特点2 掌握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掌握线粒体内两条重要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方式、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方式3 掌握生物氧化中ATP产生的主要方式,了解ATP的循环、磷酸原的储能作用4 了解生物体内超氧负离子的产生概况(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1 主要内容生物氧化特点、生物氧化的方式与CO2的生成、生物氧化的酶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物氧化特点、生物氧化方式(脱氢、加氧、脱电子)、CO2的生成(直接脱羧、氧化脱羧)、生物氧化的酶(氧化酶、脱氢酶)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29、)要求学生了解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的区别,了解常见生物氧化方式和CO2的生成方式,理解和掌握生物氧化的酶的分类和作用特点。第二节 呼吸链1 主要内容呼吸链的组成、线粒体内两条重要呼吸链、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呼吸链的主要成分和其他成分的作用、线粒体内两条重要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掌握主要成分的作用,线粒体内两条重要呼吸链的组成、电子传递方式、线粒体外NADH的两种穿梭机制。第三节 生物氧化中的能量的转变1 主要内容ATP的生成方式

30、、ATP的循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磷酸原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ATP的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及影响因素)、生物体内ATP的循环过程概况、磷酸原及其作用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ATP的生成方式的不同和各自特点、掌握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假说、了解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了解ATP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了解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磷酸原第四节 超氧负离子的生成1 主要内容超氧负离子的生成及其对机体的损伤概况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超氧化歧化酶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生物体内的超氧负离子的生成和其他自由基的生成概况、生物体内对自由基

31、的防御体系(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理解生物氧化和化学氧化的区别、掌握生物氧化中常见方式和常见酶的催化特点、掌握氧化呼吸链的主要成分、线粒体内两条重要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和产生ATP的数量、线粒体外NADH的穿梭机制、掌握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特点和区别,了解ATP的循环和磷酸原的作用、了解生物体对超氧负离子和自由基的防御方法。(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八章 糖类代谢(一) 目的与要求1 了解糖类的消化吸收概况2 掌握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及其能量核算和生理意义,了解其他单糖进入糖酵解的途径,掌握糖酵解的调节方式3 掌握糖的有氧氧化过程、三羧酸循环过程、生成A

32、TP的计算、了解有氧氧化的调节方式4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产生NADPH和CO2的步骤、了解该途径的意义5 了解乙醛酸循环、糖醛酸途径的概况和意义6 掌握糖异生的反应途径及其调节方式7 掌握糖原的分解和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节方式8 了解淀粉、蔗糖和乳糖的合成概况、了解糖代谢各途径的关系(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糖类的消化吸收1 主要内容糖类消化、吸收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消化过程、降解产物、吸收过程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糖类的消化过程的变化和吸收过程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1 主要内容糖酵解的反应过程、丙酮酸的去向、糖酵解的能量核酸和生理意义、其他单糖的酵解、糖酵解的调节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糖酵解反

33、应过程(消耗ATP、生成ATP、产生NADH、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的无氧转变、糖酵解能量核算和生理意义、果糖、乳糖和甘露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的调节)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糖酵解的反应过程的能量产生步骤、不可逆步骤、能量核算、了解丙酮酸的无氧去向、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其他单糖进入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掌握糖酵解的调节方式。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1 主要内容有氧氧化过程、三羧酸循环反应步骤、有氧氧化产生ATP的计算、有氧氧化生理意义、有氧氧化调节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消耗ATP、生成ATP、产生NADH、FAD

34、H2、GTP、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CO2)、有氧氧化产生ATP的计算、有氧氧化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方式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糖的有氧氧化的过程、三羧酸循环反应过程的能量产生、消耗、不可逆步骤、能量核算、了解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掌握有氧氧化的调节方式。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1 主要内容反应过程、意义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反应过程(氧化阶段、非氧化阶段、产生NADPH、CO2)、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反应过程产生NADPH和CO2的步骤,了解该途径的意义。第五节 乙醛酸、糖醛酸途径1 主要内容乙醛酸、糖醛酸途径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乙醛酸途径的起点、终点

35、,乙醛酸途径意义,糖醛酸途径的起始点、意义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结两种途径的起始点和生理意义。第六节 糖异生作用1 主要内容糖异生途径及其调节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三步逆转步骤、草酰乙酸的转运、糖异生的调节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糖异生三步逆转步骤反应,草酰乙酸的转运,了解糖异生的调节方式。第七节 糖原的分解与合成1 主要内容糖原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代谢调节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糖原分解代谢步骤、酶,合成代谢中葡萄糖活化形式,合成代谢的酶、糖原代谢调节(共价调节、别构调节)、糖原引物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糖原代谢中的催化酶及其作用、糖原合成时葡萄糖的活化

36、形式、掌握糖原代谢的调节方式(共价调节磷酸化、去磷酸化,别构调节别构调节剂)第八节 其他糖的合成和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1 主要内容淀粉、蔗糖、乳糖的合成、糖代谢各途径的关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淀粉、蔗糖和乳糖的合成原料、催化酶、合成途径、糖代谢各途径联系的中间代谢物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淀粉、蔗糖合成原料中葡萄糖的活化形式,催化酶,蔗糖合成的两种途径,乳糖合成中半乳糖的活化形式、合成途径,了解糖代谢各途径的共同中间代谢产物及其转变。(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熟悉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掌握磷酸戊糖途径中产生NADPH和CO2的步骤,掌握糖酵解的调节方式,了解糖

37、的有氧氧化的调节方式、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了解乙醛酸、糖醛酸途径及意义,掌握糖异生的反应途径和调节方式、糖原的代谢途径和调节方式,了解其他常见糖的合成概况,糖代谢各途径的共同联系中间产物。(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九章 脂类代谢(一) 目的与要求1 了解食品中脂类的分类、消化、吸收和转运2 掌握脂类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3 掌握脂肪的主要合成途径4 了解磷脂代谢和胆固醇的转变概况5 了解脂类代谢的调节概况(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食品中的脂类及其消化、吸收和转运1 主要内容食品中脂类分类、消化、吸收和转运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脂类分类、消化过程、脂肪酶、胆固醇酯酶、磷脂酶、

38、脂类转运(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中、低、高密度脂蛋白)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脂类分类,了解脂类消化过程概况,掌握脂肪酶、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的底物和产物,了解脂类转运的过程第二节 脂类的分解代谢1 主要内容三酰甘油水解、甘油转化、脂肪酸的分解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三酰甘油水解、甘油转化、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历程、脂肪酸的活化和转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氧化和氧化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三酰甘油水解过程、甘油转化途径(与糖代谢的联系)、脂肪酸的氧化历程(脂肪酸活化、转运和反应步骤)、了解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氧化和氧化途径。第三节 脂类的合成代谢1 主要内容磷

39、酸甘油的合成、脂肪酸的合成、脂肪酸链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磷酸甘油的合成途径、脂肪酸的合成(乙酰CoA的转运、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脂肪酸合成酶系及脂酰基载体蛋白、合成步骤)、脂肪酸链延长的地点、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概况(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磷酸甘油的合成、脂肪酸合成过程、脂肪酸合成原料的转运和生成、合成步骤、三酰甘油的合成,了解脂肪酸链延长地点、不饱和脂肪酸合成概况。第四节 磷脂代谢和人体内胆固醇的转变1 主要内容卵磷脂的合成与降解、人体内胆固醇的转变形式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卵磷脂

40、的降解过程和磷脂酶、卵磷脂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途径、人体内胆固醇的转变形式(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卵磷脂的降解过程、磷脂酶的分类和功能,卵磷脂的合成方式,了解人体内胆固醇的转变形式。第五节 脂类代谢的调节1 主要内容不同组织器官中脂肪的转运与代谢调节、激素对脂类代谢的调节、脂肪酸的代谢调节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脂肪组织、肝和肝外组织中脂肪的转运与代谢情况,激素对脂类代谢的调节(脂肪动员激素、抑脂解激素)、脂肪酸分解的调节、脂肪酸的合成调节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脂肪在不同组织器官间的转运和代谢情况、掌握两类激素对脂类代谢的调节、了解脂

41、肪分解和合成的调节物。(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了解脂类转运的方式和途径,掌握脂肪合成和分解的主要代谢途径,了解磷脂代谢和胆固醇的转变情况、脂类代谢的调节概况。(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十章 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概况2 掌握核苷酸的分解与合成途径(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1 主要内容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氨的转运和代谢、酮酸的转化、CO2的代谢、个别氨基酸的代谢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氧化脱氨基、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脱羧作用、氨的转运、氨的代谢(尿素循环)、酮酸的转化(与三羧酸循环的联系

42、)、生酮氨基酸、生糖氨基酸、CO2的代谢、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一碳单位载体、含硫氨基酸)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脱氨基、脱羧基作用,掌握的尿素循环、了解酮酸的转化、CO2的代谢、一碳单位、一碳单位载体、含硫氨基酸的代谢概况。第二节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1 主要内容氨基酸合成的碳架来源及分类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氨基酸合成的共同特点、氨基酸合成的起始物分族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合成的共同特点,根据起始物分族的情况。第三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 主要内容核酸的降解、核苷酸的降解、嘌呤碱的分解、嘧啶碱的分解、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核酸的降解、核酸酶、限制性内切

43、酶、核苷酸的降解、嘌呤碱的分解、嘧啶碱的分解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核酸、核苷酸的降解产物和酶,了解人体内嘌呤碱和嘧啶碱的降解产物。第四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 主要内容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的合成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硫氧还蛋白及其还原酶)、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的合成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起始物,嘌呤环和嘧啶环的原子来源,

44、重要中间产物,了解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掌握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了解核苷酸、核苷二磷酸和核苷三磷酸之间的转变。(三)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方式及代谢产物的转变途径,了解氨基酸合成的分族情况和起始物,掌握核苷酸在人体内的分解产物,掌握核苷酸的合成起始物和重要中间产物及相互转变。(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阅读、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第十一章 核酸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 目的与要求1 掌握DNA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特点,了解DNA的损伤及修复方式2 掌握RNA的生物合成步骤和特点3 熟悉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了解蛋白质翻译后加工的作用和方式(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45、DNA的生物合成1 主要内容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式、DNA复制的酶学、DNA生物合成过程、真核生物DNA的复制、DNA的损伤和修复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意义、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式、DNA聚合反应、DNA聚合酶、复制中DNA的解链和拓扑学变化、引物酶和引发体、DNA连接酶、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DNA的损伤及修复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半保留复制的试验证明和意义,了解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式,掌握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的分类及其作用,了解DNA复制时的解链和空间构象变化,了解引物酶、引发体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了解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了解DNA损伤的原因和修复方式及其特点。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1 主要内容原核生物RNA生物合成的步骤、真核生物中RNA合成的特点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掌握原核生物中RNA合成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模板、底物、合成方向、酶、终止子)、了解真核生物中RNA合成的特点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原核生物RNA合成的特点,并了解真核生物RNA合成的特点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 主要内容遗传密码、蛋白质合成过程、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遗传密码的概念、遗传密码的特点、遗传密码的阅读、tRNA、rRNA和mRNA在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