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1991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9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1.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级烟叶分级工理论题库一、填空题1、烟草种子萌发一般需要(4-5)天时间。2、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转化阶段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3、由于烟草种子含有较多的油脂,萌发时需要良好的(水分和通气)条件。4、烟草种子萌发除要求适宜的温度、氧气条件外,还要求适宜的(水分)条件。5、苗期低温,一般引起大田烟株(早花)。6、养分浓度过高,通常引起烟苗(中毒)现象。7、烟草缺硼时,从幼叶开始颜色变为淡绿色,并扭曲,最后叶片(死亡)。8、漂浮育苗防止盐害的有效办法是经常(喷淋苗盘)烟苗。9、大于35的苗床温度持续时间较长,很容易出现(高温烧苗或热害)。10、烤烟地膜覆盖栽培,当膜下表土温度超过(30)

2、时就要揭膜。11、强烈的光照,紫外线会造成烟苗(日灼)伤害。12、一般情况下,烤烟地膜覆盖栽培的起垄高度比裸栽增加(5)cm以上。13、感染烟草黑胫病菌的烟株,在颈部发病后期,剖开病胫,可见髓部干缩、褐色,呈(碟片状)。14、在烟草大田生长后期,(湿)度是影响赤星病发病流行的最重要因素。15、高温、(高湿)是青枯病流行的先决条件。16、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8-30),高于38或低于10则很少发病。17、烟蚜有明显的(趋嫩性)、避光性,又具有假死性。18、烤房墙体必须保湿保温防风防雨、(坚固耐用)。19、烤房观察窗根据作用,可分为火管安全窗、(温湿度观察窗)和上层烟叶变化观察

3、窗。20、烤房房顶的形式有(起脊)和平顶两种。21、烤房通风排湿系统包括(天窗)、地洞以及连接它们的房体三部分。22、烟叶烘烤变黄期的技术要领是“稳住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确保烟叶变黄变软。23、烟叶烘烤的变黄期,升温速度(不宜过快)以防炕内上下棚之间温差过大。24、烟叶烘烤定色期,在保持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靠干球温度的升高降低炕内湿度。25、烘烤过程中,烟叶是变黄程度或(失水程度),两者有一个达不到标准,温度都不宜超过相应范围。26、烟叶烘烤干筋期,干球温度不得超过(68),以防烤红和香气物质受损失。27、当烟叶含水少,容易因过多失水而难以变黄时,变黄湿度应以38为

4、基准适当(降低)。28、鲜烟素质高,好烘烤的烟叶,叶片在变黄阶段,变黄程度应达到(充分变黄),转火之后的定色主要是提高内在与外观品质。29、定色阶段升温过程,即使烟叶完成变黄,又要大量(脱水干燥)。30、在定色阶段,对于营养发育好、素质高、耐烘烤的烟叶,湿球温度宜(较高)。31、当烟叶干燥达到(大卷筒)时,温度方可超过54-55.32、烤烟香气物质大部分在潮湿的(变黄期)和定色期产生的。33、定色期在(54-55)温度范围内经历较长时间,有力于香气物质产生。34、烘烤上部的烟叶,起点温度要相对(降低),在变黄期变黄程度要高。35、烘烤下部的烟叶,起点温度要相对(提高),变黄期变黄程度宜低。36

5、、在香料烟调制技术上不完善的地方就是第一阶段(凋萎变黄)时间(偏长)。37、根据香料为成熟度的新概念,在原有成熟度的基础上适当(提早采收)。38、烟梗复烤后含水率为(11.0%14.0%)。39、打叶复烤工艺流程有切尖打叶复烤和(全叶)打叶复烤工艺流程两种。40、复烤筛分工序的工艺任务是将打叶后叶片中小于(3.0mm2)的碎片筛分出来。41、烟叶分级标准按其表达形式不同可分为【文字(文件)】标准和实物标准两种。42、目前我国制定的烟叶分级标准有(烤烟分级标准)、白肋烟分级标准和香料烟分级标准。43、现行烤烟分级标准颁布时间为(1992)年8月15日,全国全面实施时间为1996年。44、现行香料

6、烟国家标准发布时间为(2000)年1月24日,全国实施时间为2000年3月1日。45、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46、烟叶质量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安全性和【使用(客户)】质量等六个方面。47、判定烟叶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有(部位)、(颜色)、成熟度、身份、叶片结构、色度、油分、宽度、长度、残伤与破损等。48、判定烟叶内在质量的因素有(香气)、杂气、刺激性、劲头、吃味浓度、余味等。49、烟叶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50、钾氯比值以(4-10)为宜。51、香料分级程序是先(分型)、(分组)再分级。52、糖碱比是衡量

7、烟叶吸味与刺激性的指标,烤烟该比值在(10)左右为好。53、烤烟烟碱适宜含量为(1.53.5)%。54、白肋烟烟碱适宜含量为(24)%。55、香料烟总氮含量以(22.5)%为最适宜。56、烤烟下部叶糖含量较低; 中部叶糖含量较高; 上部叶糖含量(居中)。57、烤烟下部叶燃烧速度较快,上部叶燃烧速度(较慢)。58、烟叶实物标样是以(实物样品)的形式对烟叶等级质量所作的统一技术规定。59、烤烟基本色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基本色由浅至深,(总糖)含量减少,总氮、不溶性 碱、蛋白质含量增加。60、烤烟分级程序是先分组后(分级)。61、烤烟柠檬黄至橘黄色,香气质由差变好,香气量增加,吸味增浓,劲头(增

8、大)。62、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物理性状不同,填充性(成熟叶)最强,未熟叶最差。63、油分多的烟叶,弹性强,韧性好,吸湿性( 强 )。64、烟叶实物标样的保存应避免照射,防止高温高湿,宜放在(阴凉干燥)处。65、白肋烟随部位升高,填充能力降低,吸料率下降,阴燃速度(下降)。66、白肋烟叶面一般中部叶(叶面平展),下部叶叶面皱,上部叶叶面皱缩。67、白肋烟叶片结构与烟叶质量的关系表现为(稍疏松或疏松)的烟叶质量较高,密和松的烟叶质量较差。68、白肋烟质量随颜色的变化规律为近红黄、红黄、浅红黄、(红棕、浅黄)依次降低。69、白肋烟内在质量随部位升高, 性增大,劲头增大,香气:中上部叶(浓郁),下部较淡

9、。70、成熟的白肋烟色泽(饱满),香气量足,香气浓,吃味醇和。71、白肋烟光泽与内在质量的关系表现为:中下部以(鲜明)者质量好,稍暗或暗质量较差。72、香料烟总糖含量以(中部叶)最高,下部叶最低。73、我国烟叶实物样品按其性质可分为(代表性样品)、界限样品和标准样品三种。74、实物标样可分为(基准标样)和仿制标样两类。75、基准标样是根据(文件标准)制定,经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烟叶标准标样分技术委员会审定后,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执行。76、仿制标样是由各省、市、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基准标样)进行仿制,经省技术监督局批准执行。77、基准标样一般(三)年更新一次,仿制样品一年更新一次。78、

10、标准样品规定某个等级(中等)质量的烟叶为主,包括符合该等级较好的和较差的烟叶,其数量大致相同。79、烤烟标准样品每把(20-25)片。80、白肋烟标准样品每把(15-20)片。81、香料烟标准样品不扎把,但要求每个等级样品重量以(250-500)g为宜。82、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83、烤烟分级标准适用于初烤和(复烤)而未经发酵的扎把烤烟。84、香料烟分级标准适用于正常生产的,经过(晾晒)和短期堆积醇化以及加工后的香料烟。85、白肋烟分级标准适用于正常栽培、管理,经过晾制和(复烤)而未发酵的白肋烟。86、集中产区(5000-10000)亩设置一个收购站,新烟区和偏僻地区

11、应根据收购任务大小合理设置。87、烟叶收购站从总体布局上应符合三区分离的原则,即(生活区)、工作区和货场区应自成单元。88、白肋烟分级程序是先分组后(分级)。89、烤烟收购检验等级合格率要求在(85%)以上。90、香料烟工商交换现场检验抽样数量在100件以内者抽取(10-20)样件,超出100件的部分抽取510%的样件。91、白肋烟收购检验等级合格率要求在85%以上,工商交接检验等级合格率要求在(80%)以上。92、烟叶检验按烟叶商品流通过程,可分为收购检验、(工商交接)检验和对外贸易检验等。93、烤烟白肋烟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品质、水分、(沙土率、熄火烟)等。94、烤烟工商交接现场检验抽样数量

12、,验收数量在100件以内的抽查(10-20)%,每增加100件抽取510%样件。95、白肋烟工商交接现场检验抽样数量,验收数量在100件以内的抽查10%,每增加100件抽取(510)件。96、烟叶抽样时,每件自中心向四周抽取57处,每件(3-5)kg或3050把,必要时可酌情增加取样比例。97、收购站工作区包括(收购棚(看烟棚)、散烟库、打包库、微机结算室等。98、香料烟成件取样,每件自中心向四周抽检,抽样数量(3-5)kg。99、烟叶室内检验环境要求为常温、相对湿度(60-80)%,并避免在阳光直射的条件下进行。 100、烟叶调拨(准运证)和供需合同是合法烟叶调拨和运输的一种文字证明。101

13、、烟叶调出方不能按合同交货的,应当向调入方偿付(违约金)。102、烟叶养护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103、烟叶储存业务主要包括烟叶入库业务、烟叶合理堆垛、(烟叶储存)、烟叶在库养护、烟叶出库业务等。104、造成烟叶商品霉变的霉菌主要是(曲霉)和青霉。105、为害烟叶的烟仓害虫主要有(烟草甲)、烟草粉螟、大谷盗等。106、烟叶是一种怕潮、怕干、怕热、怕压、易霉变、(易虫蛀)的商品。107、烟叶流通过程大体上包括购进、销售、运输与(储存)四个基本环节。108、烟叶(仓储养护)是烟草仓储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保证烟叶在储存期间的质量安全和维护其价值的重要手段。109、烟草专卖品中卷烟、雪

14、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统称烟草制品。110、烟草专卖许可证分为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四类。111、经济合同的订立,一般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二、选择题1、漂浮育苗发生盐害,通常是由于盐分在基质(A )部积累。A、上 B、下 C、中 D、上、中、下2、烟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膨胀阶段( D )A、需要吸水达种子重量的60%-80% B、需要吸水达种子重量的65%-70%C、需要吸水达种子重量的6%-8% D、需要吸水达种子重量的31%-32%3、烟草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D )A、供应养料 B、提供光照 C

15、、机械处理 D、吸收水分4、( A )条件,对烟草种子萌发最为有利。A、变温 B、恒温 C、低温 D、高温5、在苗床期出现低温,通常引起( A )A、移栽后早花 B、移栽后底烘 C、烟苗停止生长 D、烟苗死亡6、苗期光照不足,苗床出现( D )现象A、早花 B、烟苗死亡 C、停止生长 D、发黄7、在( B )情况下,水床里的烟苗易发生盐害。A、高温、高湿 B、高温、低湿 C 、高温 D、高湿8、苗床期( A ),一般会造成烟苗畸形。A、营养元素过多 B、营养元素过少 C、水分过多 D、水分过少9、烤烟大田“脱肥”,一般是由于( A )营养不足引起的。A、氮素 B、磷素 C、钾素 D、微量元素1

16、0、产生“黑暴烟”的原因一般是施用( D )肥过多。A、氮、磷、钾 B、磷 C、钾 D、氮11、烟草缺钼时,叶片( D )。A、枯焦 B、卷曲 C、白化 D、小而厚12、烟草缺硼时,( B )。A、无明显症状 B、嫩叶先表现缺素症状 C、老叶先表现缺素症状 D、推迟成熟13、烟草缺锰,( A )。A、有枯死斑 B、无枯死斑 C、烟株萎焉 D、整个叶片失绿14、烟草缺铜,( D )。A、有枯死斑 B、有缺绿现象 C、有黄化现象 D、表现为永久性萎焉15、无灌溉条件的旱作物,在采取保持土壤水分措施的前提下,施氮素要求( A )。A、充足 B、适当减少 C、增加13 D、减少1316、在烟草苗床的(

17、 A )期,即使短期缺水,也会给幼苗生长带来极大危害,甚至造成烟苗死亡。A、出苗至十字 B、十字至生根 C、生根至成苗 D、出苗至成苗17、钾素营养不良,生产出来的烟叶最明显的问题是( A )A、燃烧性差 B、燃烧性好 C、蛋白质多 D、碳水化合物多18、在北方地区,烤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是( D )A、消除杂草危害 B、避免病虫危害 C、减少施肥量 D、增温保墒19、烟苗健壮生长,需要的温度条件是( A )A、地下较高、地上略低 B、地上较高、地下略低 C、较高的温度 D、最适宜的温度20、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掌握最佳盖膜时机的原则是( D )A、寒冷地区移栽后盖膜 B、温暖地区提前盖

18、膜C、多雨地区移栽时盖膜 D、干旱地区趁墒盖膜21、烟草地膜覆盖栽培遇到特殊情况应提前揭膜,无须提前的情况是( D )A、严重干旱 B、严重脱肥 C、壤高温 D、降雨过大22、苗床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种子( C )A、不能萌发 B、只要能萌发,就不影响生长C、萌发而不能正常生长 D、不能正常萌发而能正常生长23、一般情况下,烟草种子没有适宜的( B )条件,也可萌发。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通气24、烟草黑胫病发生的早晚、轻重,取决于( D )的相互作用。A寄主植物 B、寄主植物、病菌 C、病菌、环境条件 D、寄主植物、病菌、环境条件25、烟草青枯病菌在( C )越冬,因此,连作田

19、发病重。A、肥料中 B、种子上 C、土壤中 D、病残体上26、烟草黑胫病危害严重的地区,如以保护为主或在零星发病时,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A )倍液喷雾预防,每2025天喷药一次。A、7001000 B、400-500 C、500-700 D、400100027、烟草黑胫病危害严重的地区,如以治疗为主时,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C )倍液进行喷雾,每710天喷药一次,共23次。A、7001000 B、400-500 C、500-700 D、400100028、烟草赤星病菌侵染叶片时,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病斑周围有( D )A、黑色晕圈 B、褐色晕圈 C、灰色晕圈 D、黄色晕圈2

20、9、防治烟草赤星病的药剂很多,从已报道的情况看,( A )等药剂,防治效果最好。A、菌核净 B、氧化乐果 C、多菌灵 D、托布津30、烟草野火病的病斑扩展速度与田间施肥量的关系密切,在一定的施肥量范围内,随(C)A、P肥施用量的增加 B 、P肥施用量的减少C、N肥施用量的增加 D 、N肥施用量的减少31、烟青虫的化学防治,受各地生态条件及烟叶产值等方面的影响。一般认为,幼虫达到( A )头百株时,进行药剂防治。A、15-30 B、1015 C、10-20 D、30-4032、下列因素中,( C )对烟草根结线虫的活动影响最大。A、光照 B、土壤通气性 C、温度 D、湿度33、烟蚜对橘黄色有正趋

21、性,对( D )有负趋性。A、黑色 B、红色 C、灰色 D、银灰色34、150竿烤房的天窗面积为( B )A、0.11 B、0.27 C、0.72 D、0.4835、400竿烤房的天窗面积为( C )A、0.11 B、0.27 C、0.72 D、0.4836、150竿烤房的地洞面积不少于( B )A、0.11 B、0.27 C、0.72 D、0.4837、400竿烤房的地洞面积不少于( D )A、0.11 B、0.27 C、0.72 D、0.4838、烤房天窗口比房脊高( C )cm以上。A、20 B、30 C、50 D、7039、烤房观察窗一般要设( C )个。A、1 B、2 C、3 D、4

22、40、营养水平高,发育良好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特性表现为( D )。A、通身变黄 B、点片变黄 C、叶基先黄 D、叶尖、叶缘先黄41、营养发育水平较低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特性表现为( A )。A、通身变黄 B、点片变黄 C、叶把先黄 D、叶尖、叶缘先黄42、氮素营养过剩、叶片较厚的烟叶,在烘烤中表现变黄慢,常出现( D )现象。A、烤糟 B、烤红 C、蒸片 D、烤青43、含水量小的烟叶,叶组织结构紧密,烘烤时变黄( A )A、慢 B、较快 C、快 D、最快44、上部烟叶,内含物质充实,由此形成它变黄( C ),变黄后不易变黑特点。A、最快 B、较快 C、慢 D、快45、中部烟叶变黄脱水

23、( D ),易烘烤。A、最慢 B、慢 C、较快 D、适中46、下二棚烟叶在烘烤中表现为通身变黄,脱水( B )A、容易 B、困难 C、较容易 D、最容易47、返青烟变黄困难,脱水( C )A、容易 B、较容易 C、困难 D、最容易48、含水量大的烟叶,内含物质( A ),变黄快。A、不充实 B、充实 C、较充实 D、最充实49、黑暴烟,在烘烤时变黄( D ),脱水慢。A、快 B、较快 C、最快 D、慢50、一般情况下,烟叶变黄的规律是( C )A、叶基部先变黄 B、叶脉先变黄 C、叶尖部先变黄 D、支脉先变黄51、顶叶叶片厚,其变黄速度表现为( C )。A、叶背面比正面快 B、叶正面背面一样快

24、 C、叶正面比叶背面快 D、没有规律52、脚叶叶片较薄,变黄特征表现为( A )A、通身变黄 B、斑块变黄 C、叶尖先黄 D、叶基先黄53、从变黄期转入定色期,营养水平高时,变黄程度宜( B )。A、低 B、高 C、无法确定 D、其它54、从变黄期转入定色期,营养水平低时,变黄程度宜( A )。A、低 B、高 C、无法确定 D、其它55、在烘烤过程中,烟叶变化未达到黄筋黄片小卷筒,干球温度不能超过( C )。A、38 B、45 C、50 D、6056、烟叶烘烤的定色期结束,烟叶干燥程度达( D )A、凋萎发软 B、软打筒 C、小卷筒 D、大卷筒57、在烘烤干筋期,干球温度高,超过69,易导致(

25、 C )A、烤青 B、挂灰 C、烤红 D、洇筋58、在烘烤的干筋期,湿球温度过高,超过43,易导致( C )A、烤青 B、挂灰 C、烤红 D、洇筋洇片59、在烘烤过程中,对于叶片薄、颜色淡、含水多的烟叶应在38的基准温度上适当( A )变黄温度。A、调高 B、调低 C、无法控制 D、其它60、在烘烤过程中,对于叶片厚、含水少的烟叶,在38的基准温度上适当(B)变黄温度。A、调高 B、调低 C、无法控制 D、其它61、在烘烤过程中,若鲜烟素质高,干湿差在基准确2的基础上,可适当( B )。A、增大 B、缩小 C、不变 D、其它62、在烘烤中,对鲜烟素质差,较难烘烤的烟叶,在变黄阶段的变黄程度宜(

26、 B )。A、大 B、小 C、无法确定 D、其它63、白肋烟晾制过程中,高温低湿将导致烟叶( C )。A、颜色变深 B、颜色变浅 C、青色 D、褐色64、白肋烟晾制过程中,低温低湿下烟叶干燥速度慢,通常使烟叶外观(A ),质量下降。A、缺乏光泽 B、产生青色 C、产生花斑叶片 D、呈淡黄色65、烤烟产生香气主要是在( C )这个温度阶段。A、4546 B、4850 C、5054 D、546066、在烘烤的干筋期,( A ),时间越长,香气散失的越多。A、温度越高 B、温度越低 C、湿度越高 D、湿度越低67、含水量小的烟叶烘烤时,干球湿度宜( B ),升温速度宜慢。A、快 B、较低 C、较快

27、D、最快68、含水量小的烟叶烘烤时,湿球湿度宜( C ),烟叶变化程度宜大。A、低 B、较低 C、高 D、最低69、含水量大的烟叶烘烤的变黄阶段,干湿性宜大,目的是促进烟叶( D )。A、变黄 B、干筋 C、保湿变黄 D、失水变软70、含水量大的烟叶,在烘烤时变黄程度应该( A ),干燥程度应高一些。A、低 B、高 C、基本全黄 D、黄筋黄片71、含水量小的烟叶在烘烤转火时的变黄程度宜高,干燥程度应达到( A )A、叶片发软 B、干筋 C、叶片小卷筒 D、叶片大卷筒72、烤烟的中部烟变黄温度以( B )左右稳温变黄为宜。A、34 B、38 C、40 D、4273、烟叶预回潮工序要求原烟预回潮含

28、水率为( B )%。A、16-18 B、17-19 C、11-13 D、18-2074、切尖后叶尖含1.5mm烟梗不宜大于( B )%。A、1.0 B、1.5 C、2.0 D、2.575、叶片经过复烤后,上中等级烟叶含水率为( C )%。A、11-13 B、1213 C、11.512.5 D、13-1576、切尖解把工序要求解把率应大于( C )%。A、60 B、70 C、80 D、9077、我国现行烤烟分级标准全国统一实施时间为( C )年。A、1992 B、1994 C、1996 D、199178、下列烟叶质量因素中属于外观质量的是( A )。A、部位、颜色 B、香气、杂气 C、油分、刺激

29、性 D、色度、余味79、下列烤烟颜色中质量最好的是( B )。A、正黄 B、金黄 C、红棕 D、褐色80、烤烟烟碱含量适宜范围是( B )%。A、1.55 B、1.53.5 C、2.53.5 D、3581、烤烟糖含量的适宜值为( D )%。A、20 B、10 C、25 D、1582、与烟叶劲头大小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是( D )。A、糖 B、蛋白质 C、淀粉 D、烟碱83、对烟叶燃烧不利的化学成分是( B )。A、钾 B、氯 C、钙 D、镁84、烤烟烟叶钾与氯的适宜比值为( D )。85、燃烧速度最快的是( C )部位烟叶。A、上 B、中 C、下 D、上二棚86、烤烟填充能力最强是( A )部位

30、烟叶。A、下部 B、中部 C、上部 D、顶部87、烤烟吸味浓度最浓的是( B )部位烟叶。A、下二棚 B、上部 C、脚叶 D、上二棚88、下列烤烟颜色中,烟碱含量最低的是( A ).A、正黄 B、浅红棕 C、深黄 D、金黄89、下列烤烟组别中糖含量最高的为( C )。A、XL B、BR C、CF D、BF90、下列烤烟组别中烟碱含量最高的是( A )。A、BR B、BL C、S D、XF91、衡量烤烟质量的中心因素是( B )。A、色度 B、成熟度 C、油分 D、残伤92、下列烤烟组别中质量最好的是( C )。A、XV B、GY C、CF D、S93、下列烤烟成熟度档次中质量最差的是( B )

31、。A、完熟 B、欠熟 C、尚熟 D、成熟94、下列烤烟油分档次中质量最好的是( A )。A、多 B、有 C、少 D、稍有95、下列烤烟叶片结构档次中质量最好的是( A )。A、疏松 B、尚疏松 C、紧密 D、稍密96、下列烤烟身份档次中质量最好的是( D )。A、薄 B、厚 C、稍薄 D、中等97、下列烤烟色度档次中质量最差的是( D )。A、强 B、中 C、弱 D、淡98、下列烤烟叶片结构疏松的烟叶是( D )。A、S B、BV C、BR D 、CL99、下列烤烟成熟度中质量最好的是( C )。A、欠熟 B、尚熟 C、成熟 D、假熟100、烟叶种植集中产区每( C )亩设置一个收购站。A、3

32、000 B、2000 C、500010000 D、1000101、烟叶检验的主要内容是( A )。A、品质、水分、沙土率、熄火率 B、品质、水分C、水分、沙土率 D、熄火率、水分102、烟叶片结构档次中质量最差的是( D )。A、稍密 B、尚疏松 C、疏松 D、紧密103、烤烟分级程序是( A ).A、先分主组、副组,再分级 B、不分组,只分级C、部位分组,再分级 D、颜色分组,再分级104、烤烟糖与蛋白质的适宜比值为( C )。A、小于2 B、大于2 C、22.5 D、大于2.5105、烤烟焦油与烟碱的适宜比值为( C )。106、烤烟熄火烟叶的阴燃时间( A )。A、小于2秒 B、小于1秒

33、 C、2秒以上 D、小于3秒107、下列白肋烟身份档次中,质量最好的是( C )。A、薄 B、稍薄 C、适中 D、稍厚108、下列白肋烟颜色中质量最好的是( B )。A、红棕 B、近红黄 C、浅黄 D、浅红黄109、下列白肋烟叶片结构档次中质量最好的是( D )。A、松 B、密 C、稍密 D、稍疏松110、下列白肋烟光泽档次中质量最差的是( C )A、鲜明 B、稍暗 C、较暗 D、尚鲜明111、下列白肋烟叶面档次中质量最差的是( A )A、皱缩 B、皱 C、平展 D、微皱112、下列香料烟部位中质量最好的是( A )。A、顶叶 B、腰叶 C、下二棚 D、上二棚 113、下列香料烟部位中质量最差

34、的是( A )。A、褐色 B、金黄 C、橘黄 D、红棕 114、下列香料烟光泽档次中质量最好的是( A )。A、鲜明 B、尚鲜明 C、较暗 D、暗115、下列香料烟叶片结构档次中质量最好的是( D )。A、疏松 B、较疏松 C、稍细致 D、细致 116、下列香料烟身份档次中质量最差的是( A )A、薄 B、厚 C、稍厚 D、中等 117、白肋烟分级程序是( C )。A、部位颜色分组,再分级 B、不分组,只分级C、部位分组,再分级 D、颜色分组,再分级118、香料烟分级程序是( C )。A、分型、分级 B、不分组,只分级C、分型、分组、分级 D、分组、分级119、加拿大烤烟共划分( A )个等级

35、。A、79 B、42 C、153 D、48120、美国白肋烟共划分( B )个等级。A、100 B、110 C、153 D、70121、巴西烤烟共划分( A )个等级。A、48 B、42 C、45 D、78122、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规定为( B )%以上。A、80 B、85 C、90 D、95123、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规定为( C )%以上。A、85 B、90 C、80 D、100124、烤烟白肋烟烟叶工商交接现场检验抽样数量规定为每件( A )把。A、3050 B、50100 C、1020 D、2030 125、烤烟烟叶工商交接验收数量在100件以内者抽查( C )%。A、20 B、15

36、 C、1020 D、25126、香料烟交接验收数量在100件以内者抽查( A )%。A、1020 B、510 C、10 D、1015127、香料烟室内品质检验抽样数量为( B )kg。A、4 B、5 C、35 D、3128、烤烟实物标样每把叶片数量规定为( C )片。A、1520 B、2030 C、2025 D、2530129、白肋烟实物标样每把叶片数量规定为( D )片。A、1530 B、2530 C、2025 D、1520130、香料烟实物标样每个等级样品重量规定为( B )g。A、100 B、2505000 C、200 D、150131、基准标样保存时间为( C )年。A、一 B、二 C

37、、三 D、四132、仿制标样保存时间为( A )年。A、一 B、二 C、三 D、无规定133、下列因素中属于烟叶物理特性的是( A )。A、燃烧性 B、长度 C、刺激性 D、成熟度134、与烟碱含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B )。A、香气 B、劲头 C、余味 D、吃味135、与吸烟安全性最密切的化学成分是( C )A、蛋白质 B、灰分 C、焦油 D、总氮136、美国烤烟共划分为( B )个级。A、48 B、153 C、79 D、110137、下列对烤烟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下部烟较薄,劲头较大 B、下部叶颜色较淡,燃烧性较强C、下部叶香气较少,填充性较差 D、下部叶身份适中,叶面平坦138

38、、下列对烤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中部叶身份中等、多橘黄色 B、中部叶糖含量高于下部,烟碱含量适中C、中部叶的弹性好,填充能力强 D、中部叶结构疏松,吸湿性强139、下列对烤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上部叶较厚,颜色较深 B、上部叶烟碱含量高,劲头大C、上部叶吸湿性较低,燃烧慢 D、上部叶糖含量高于中部,低于下部。140、对香料烟下部叶化学成分描述正确的是( C )。A、烟碱含量高 B、烟碱含量低 C、糖和烟碱含量低 D、糖和烟碱含量高141、对香料烟上部烟质量描述正确的是( A )。A、香气质好,杂气少 B、香气质较差,杂气较大C、刺激性和杂气大 D、香气质差,劲头小142

39、、烟叶室内检验环境条件要求为( B )。A、常温,相对湿度8090% B、常温,相对湿度6080%C、室温,25 以上,相对湿度5060% D、室温,20-25 ,相对湿度4050%143、烟叶实物标样最好的保存方法是( B )。A、塑料袋 B、冷藏 C、纸箱 D、牛皮纸包装144、烤烟基本色由浅至深,烟叶变化规律是( A )。A、由浅至深,总氮含量增加 B、由浅至深,烟碱含量减少C、由浅至深,蛋白质含量增多 D、由浅至深,糖含量增多145、烟叶检验按流通环节可分为( B )检验。A、收购、工商交接 B、收购、工商交接、对外贸易C、室内、室外 D、收购、对外贸易146、白肋烟部位自下而上,烟叶

40、质量变化规律是( A )。A、烟碱含量增加,劲头增大 B、刺激性减小C、填充能力增强 D、阴燃速度升高147、优质白肋烟的烟碱含量范围为( A )%。A、2.04.0 B、1.52.5 C、1.04.0 D、1.03.0148、优质白肋烟的氯含量要求为小于( A )%。A、1.0 B、2.0 C、1.5 D、2.5149、香料烟的总氮含量以( B )%较合适。A、1.02.0 B、2.02.5 C、3.54.0 D、2.53.5150、烤烟烟叶含梗率一般为( D )%左右。A、20 B、30 C、15 D、25151、下列关于提高烟叶安全性措施的说法是农业技术方面措施的是( D )。A、发展低

41、焦油卷烟 B、发展混合型卷烟C、制造新型滤嘴卷烟 D、烟田使用高效低毒农药152、烟叶分级标准按其表达形式可分为( A )标准。A、文件和实物 B、强制性和推荐性 C、公开和内部 D、正式和试行153、现行烤烟分级标准设有( B )个级。A、40 B、42 C、35 D、48154、现行香料烟分级标准分( B )。A、A型和B型 B、B型和S型 C、B型和K型 D、A型和K型155、现行香料烟分级标准设有( B )个级。A、8 B、10 C、5 D、15156、下列说法不是烟叶分级标准制定原则的是( D )。A、适应工业生产,保证工业产品质量 B、繁简适度,便于检验C、借鉴国际先进烟叶分级标准

42、 D、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一致性157、( C )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A、省 B、市 C、县 D、国家158、一般情况下烤烟以( D )部位质量最好。A、脚叶 B、顶叶 C、下二棚 D、腰叶、上二棚159、( C )是判断烟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烟叶质量的中心。A、叶片结构 B、油分 C、成熟度 D、部位160、香料烟以( C )为好。A、正黄、淡黄 B、浅棕、红棕 C、橘黄、金黄、深黄 D、近红黄、红黄161、烤烟灰分含量以( B )%为好。A、20、 B、15 C、30 D、5162、下列矿质元素中对烟叶燃烧有利的是( D )。A、氯 B、硫 C、磷 D

43、、钾163、下列矿质元素中对烟叶燃烧不利的是( A )。A、氯 B、钙 C、镁 D、钾164、烤烟分级标准适用于( C )的扎把烤烟。A、初烤 B、任何 C、初烤和复烤后未经发酵 D、复烤165、烤烟的生理强度主要决定于( C )。A、蛋白质 B、总氮 C、烟碱 D、单糖166、下列杂气中属于持久型杂气的是( D )。A、青杂气 B、生杂气 C、木质气 D、地方性杂气167、烤烟蛋白质含量应在( B )%之间。A、46 B、79 C、810 D、12168、烤烟糖蛋比在( B )范围内比较适宜。A、12 B、22.5 C、34 D、24169、烟叶的客户质量是以烟叶的( D )为基础的。A、内

44、在质量 B、外观质量 C、化学成分 D、可用性170、现行香料烟分级国标颁发于( D )年。A、1996 B、1998 C、1991 D、2000171、下列关于烤烟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橘黄烟叶最佳 B、柠檬黄、红棕色烟叶比橘黄烟叶质量差C、由柠檬黄色至橘黄色,香气质由差变好 D、由橘黄色至红棕色,随着颜色加深,香气质变好 172、填充性以( A )叶为最强。A、成熟 B、尚熟 C、欠熟 D、假熟173、下列关于烤烟烟叶长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叶片长的烟叶生长发育良好 B、叶片短的烟叶生长发育良好C、叶片长则出丝率低 D、叶片长的烟叶结构紧密174、白肋烟的( C

45、)以中部最大,下部最小。A、填充性 B、单位面积重 C、耐破度 D、阴燃性175、下列关于白肋烟成熟度与质量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成熟的烟叶色泽饱满 B、成熟的烟叶香气量大C、成熟的烟叶燃烧性强 D、成熟的烟叶填充性弱176、下列关于白肋烟叶片结构与质量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叶片结构松的烟叶质量尚好 B、稍密的烟叶有不同程度的杂气C、稍疏松和3的烟叶质量较高 D、密和松的烟叶质量较高177、我国白肋烟标准中规定最长叶为( C )cm。A、45 B、8 C、48 D、50.8178、下列关于香料烟厚度与质量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较厚的香料烟刺激性小 B、较

46、厚的香料烟杂气大C、较厚的香料烟香味淡 D、较厚的香料烟化学成分不协调179、下列关于香料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以深黄质量最好,从深黄至淡黄,从深黄至棕黄,质量有变低趋势B、顶叶质量为好 C、较厚的香料烟刺激性小 D、吸湿性以中部最小,下部最大180、GB26351992烤烟自实施以来,已经过( B )次修订。A、1 B、2 C、3 D、4181、下列关于烟叶燃烧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钾有利于烟叶的燃烧 B、氯有利于烟叶的燃烧C、以中等速度燃烧较为理想 D、阴燃值在2秒以上者,烟叶不熄火182、下列关于烟叶香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中下部叶偏浓香,上部叶偏清香 B、香气质以上部叶为最好C、香气量以中部和上二棚最足 D、中部越靠下香气量越大183、由橘黄至红棕色,随着颜色的加深,( 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