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308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测试题新人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届二轮复习测试题-生物的变异与进化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子番茄是由秋水仙素处理番茄幼苗而形成的,属于染色体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秋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基于相同的原理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与果蝇白眼变异的来源都是基因突变【解析】无子番茄是用外源生长素替代发育的种子产生的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获得果实,染色体数目不变,A项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项错误;秋水仙素能够诱导DNA的碱基缺失、替换、增添,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也能

2、够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形成,但原理不同,C项错误;新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项正确。【答案】D2.(2012届济南模拟)现有三个水稻品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和aaBBDD。如果从插秧(移栽幼苗)到获得种子(或花粉)为一次栽培,运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利用以上三个品种获得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最少需要几次栽培 ( )A.1 B.2 C.3 D.4【解析】最短时间方案应选择AABBdd和AabbDD杂交,得到AaBbDd,经花药离体培养得aabbdd个体,共需3次栽培。如选用其他亲本则至少需要4次栽培。【答案】C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孩子,经过医

3、学检查,医生确定这个孩子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那么这个孩子的病因决定于 ( )A.父亲 B.母亲C.父亲和母亲 D.父亲或母亲【解析】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血友病的孩子,则孩子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多的一条X染色体也来自母亲。【答案】B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解析】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属于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但染色体变异在光镜下可以经染色等处理观察到,而基因突变则不能。【答案】A5.下列对

4、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B.C. D.【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的改变会使自然选择的方向改变。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答案】B6.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解析】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明显长于分裂期,因

5、此在视野中观察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A项正确。低温和秋水仙素都是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对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起作用,所以可以观察到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B、D项正确。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的细胞,都是被“固定”在特定时期的死细胞,不会观察到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C项错误。【答案】C7.(2012届泉州质检)囊性纤维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Cl-不能有效运出肺等组织细胞,而根本病因是CF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运输Cl-的膜蛋白的第508位的氨基酸缺失。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CF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碱基对的缺失B.CF基因制成的DNA探针可治疗该遗传病C.CF基因突变导

6、致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D.CF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控制生物性状【解析】根据题意,运输Cl-的膜蛋白的第508位的氨基酸缺失,可推知控制该蛋白质的CF基因突变的原因可能是碱基对的缺失,A项正确;由于该膜蛋白分子上缺少一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C、D项正确,导致细胞膜通透性也发生改变;特定的DNA探针只能检测出特定的遗传病,不能治疗遗传病,B项错误。【答案】B8.(2012届泰州调研)“基因敲除”是指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DNA同源序列中,使某一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形成杂合体细胞;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科学家已经利用上

7、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错误的是 ( )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存在外源基因,而且可能会遗传给后代B.在“基因敲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C.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敲除”技术有利于人类对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进行研究【解析】依题干信息可知,“基因敲除”实质上是用外源基因取代或破坏DNA同源序列中的某一个基因,导致其失活,属于基因重组,C项错误。【答案】C9.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运载体”分别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等、DNA连接酶B.

8、噬菌体、质粒等、DNA连接酶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NA连接酶、质粒等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质粒等【解析】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是用于切割DNA分子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针线”是用于连接两个DNA双链片段的“DNA连接酶”,运载体是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答案】D10.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a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解析

9、】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一段时间后a的基因频率提高,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该种群已经发生进化了,自然环境定向选择更适应环境的a基因控制的性状,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只能说明该种群已经发生进化了,不能判定是否已产生了新物种。【答案】D11.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如图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A. B.C. D.【解析】(1)是第一条染色体缺失一段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2)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

10、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3)中是第一条染色体上M基因突变成m基因,属于基因突变;(4)中第一条染色体与第三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交换了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答案】B1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 BC. 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的遗传病,意在考查学生对遗传病的判断与分析能力。错误,有可能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也有可能该代患病的为杂合子显性,后代正常,再下一代就不会再有患病的。错误,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

11、过的疾病,可能是由于同处在不良的生活环境而导致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错误,表现正常但携带隐性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患遗传病。错误,若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则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3.(14分)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 。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 。这样

12、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 。(2)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F1一般更像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 。(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下图),请在下面填出下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 ; 。【解析】六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子代是不育的,因为在F1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很小;要想使这个个体可育,就应该使其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通常的办法就是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为了使杂交后代的性状更像小麦,应让其后代不断和普通小麦杂交,这样后代中小麦的遗传物质就

13、会占有较高比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答案】(1)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 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倍体(2)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3)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种群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14.(2012届安庆调研)(10分)如图为水稻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B常用的方法是 ,C、F过程常用的药剂是 。(2)打破物种界限的育种方法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该方法所运用的

14、原理是 。(3)假设你想培育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品种,它的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其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如果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为缩短育种时间常采用的方法是 (用图中的字母表示)。【解析】单倍体育种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然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要培育的水稻品种,若性状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简单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性状都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快速育种常用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答案】(1)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2)E 基因重组(3)AD ABC15.(16分)下面是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些性状的遗传”课题的研究方案:.课题名称:人群中性状

15、的调查。.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材料用具、研究过程(略)。.调查结果分析。请分析该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面的“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判断“本人”的基因型(用B或b表示)是 。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哥哥妹妹本人(说明:空格中打“”的为血友病患者)(2)下表是关于单眼皮和双眼皮遗传情况的调查结果。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婚配方式调查家庭数儿子女儿父母单眼皮双眼皮单眼皮双眼皮第一组单眼皮单眼皮35170230第二组双眼皮单眼皮300361227599第三组单眼皮双眼皮10024281933第四组双眼皮双眼皮22031982587根据表中第 组调查结果,可直接判断

16、出眼皮的显性性状是 。理由是 。(3)调查中发现某男子患一种遗传病,该男子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中有一位也患此病,这位患病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其他家庭成员都正常。请根据该男子及其相关家庭成员的情况,在图示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子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型。(用“D”或“d”表示)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该男子(色觉正常)与表现正常(其父亲为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预期生出完全正常的孩子和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分别是 和 。【解析】(1)先根据题目表格中所给信息画出遗传系谱图,则易判断“本人”的基因型为:XBY或XBXb两种情况。(2)可由表格中第四组判断双眼皮为显性,因为在第四组中父母双方都表现为双眼皮,而子代中出现单眼皮。(3)画系谱图时要规范,并按要求标注基因型,分析系谱图可发现该遗传病具有“有中生无”的特点,且男患者有未患病的女儿,故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男子基因型为DdXBY,与其婚配女性基因型为ddXBXb,故生出完全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3/4=3/8,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23/4+1/21/4=1/2。【答案】(1)XBY或XBXb(2)四 双眼皮 父母均为双眼皮,子女出现了单眼皮(3)遗传系谱如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8 1/2-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