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细胞学作业1.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410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细胞学作业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4细胞学作业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细胞学作业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细胞学作业1.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问答题:1、细胞有哪些基本共性? (1)相似的化学组成,C、H、O、N、S、P;(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DNA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RNA指导蛋白质合成;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几乎所有细胞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2、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有哪些不同的基本特征?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由1个(少数多个)环状DNA构成染色体,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由线状DNA与蛋白质组成2个以上染色体核仁/核膜无有细胞质膜有(多功能性)有核糖体70S(50S、30S)8

2、0S(40|、60S)膜质细胞器无有核外DNA细菌有裸露质粒DNA线粒体和叶绿体DNA细胞壁主要成分是氨基糖和壁酸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骨架无有细胞增殖方式无丝分裂(直接分裂)有丝分裂(间接分裂)为主3、试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其他质体(2)动物细胞独有的细胞器:如中心粒(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比动物细胞表现明显的体积增大与成熟的过程,这点比动物细胞明显。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分辨率:是指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其大小取决于光源的波长,物镜镜口角,介质的折射率。2、原位杂

3、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二、问答题1、各类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显微结构时各有何特点(用途)?各类光镜用途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单细胞生物体或体外培养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显微结构的细节微分干涉显微镜适于研究活细胞,观察并记录活细胞中的颗粒及细胞器的运动荧光显微镜对细胞内特异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及某些离子等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研究亚细胞结构与组分的定位及动态定位(构出样品的三位结构)2、电镜制样技术主要有哪些?各有何适用性?电镜制样技术适用性分辨率D超薄切片技术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并可完成蛋白质与核酸等组分

4、的定性、定位和半定量研究45nm负染色技术显示细胞组分或结构(核糖体、蛋白颗粒、细胞骨架纤维甚至病毒)的精细结构,1.5nm冷冻蚀刻技术观察膜断裂面上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形貌特征2.5nm快速冷冻深度蚀刻技术主要观察胞质中的细胞骨架纤维及其结合蛋白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尤其适用于分析难以形成三维晶体的膜蛋白和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大的复合体的三维结构低温电镜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真实展示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表面与内部的空间结构)0.3nm扫描电镜技术得到样品表面的立体图像信息,但还不可用于观察活的生物样品0.4nm(透射电镜达到0.07nm)低压高分辨率扫描电镜技术可用于观察核孔复合体等

5、更精细的结构0.7nm3、有哪些实验技术可分别对细胞内特异性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进行定性、定位、定量?蛋白质核酸定性细胞内: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细胞外:免疫印迹、放射免疫沉淀、蛋白质芯片、质谱分析原位杂交技术定位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米伦反应、重氮反应、格莫瑞方法原位杂交技术、福尔根反应定量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福尔根反应第四章细胞质膜名词解释细胞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莫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膜脂: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磷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膜脂的不对称性:指同一种膜脂分子

6、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膜骨架: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问答题:1、膜脂有哪些基本类型?有哪些运动方式?基本类型甘油磷脂、鞘脂、固醇运动方式(与脂分子类型、脂分子与膜蛋白及膜两侧的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侧向运动(沿膜平面)、自旋运动、尾部的摆动、翻转运动(双层脂分子之间)2、膜蛋白有哪些基本类型?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脂双层膜相结合?(1)基本类型有三种: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跨膜蛋白)、脂锚定蛋白(2)内在膜蛋白在结构上分为3类: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

7、构域、胞质内结构域;主要方式:(1)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相互作用(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Arg、Lys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部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等阳离子与带负电荷的磷脂极性头部相互作用(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胞质一侧的Cys残基共价结合到脂肪酸分子上,后者插入到脂双层中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3、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物膜的不对称性是如何体现的?特征:(1)膜的流动性;(2)膜的不对称性(3)细胞质膜相关的膜骨架生物膜的不对称性的体现:(1)同一种膜脂在脂双层中的分布不同(2)同一种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分布都

8、有特定的方向或拓扑学特征(3)糖蛋白和糖脂的糖基部分均位于细胞质膜外侧第五章 物质跨膜运输1、 名词解释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对底物具有高度选择性,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既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地抑制,又可被某种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有依赖性的多次跨膜蛋白。离子通道:由4个同源亚基组成的通道蛋白质,是通道蛋白的一种,介导被动运输时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只有大小和电荷适宜的离子才能通过,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具有3个显著特征: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即使在很高的离子浓度下它们通过的离子量依

9、然没有最大值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即通道的开启或关闭受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或压力刺激的调控。被动运输(协助扩散):是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ATP驱动泵:是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2、 问答题1.试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与特点。类型能量来源特点存在简单扩散不需要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无需细胞供能,无需膜转运蛋白疏水性小分子,(不带电荷)极性小分子被动运输葡萄糖转运蛋白水孔蛋白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无需细胞供能,需膜转运蛋白极性大分子无机离子代谢物主动运输A

10、TP驱动泵协同转运蛋白光驱动泵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需细胞供能,需载体蛋白离子多种极性分子代谢物 脂双层对溶质的通透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分子极性。2.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工作原理:Na+-K+泵位于动物细胞细胞膜上,由2个和2个亚基组成四聚体。在细胞内侧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亚基上的一个Asp残基磷酸化引起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胞,完成整个循环。意义:(1)维持细胞膜电位;(2)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3)吸收营养第6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1、 名词解

11、释电子传递链:由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铁硫蛋白和铜原子5种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接受和释放电子的分子和原子被称为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被称为电子传递链。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由内膜衍生而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与光合作用功能相关。原初反应:指光合色素分子从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即光能被天线色素分子吸收并传递至反应中心,继而诱发最初的光化学反应,使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半自主性细胞器:功能主要受细胞核基因组调控,但同时受到自身基因组的调控的特殊的细胞器2、 问答题1、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动态性的细胞器?线粒体:(1)线粒

12、体大小和形态可能随着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而呈现很大的变化(2)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与细胞内能量需求密切相关(能量需求集中的区域线粒体分布密集,反之分布较小;线粒体时刻处于依赖细胞骨架和马达蛋白的运动中)(3)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同样呈现动态变化并接受调控(线粒体的数目收到物种遗传信息的调控,并会随着细胞分化而变化)(4)线粒体处于频繁的融合和分裂的动态平衡中(线粒体形态调控的基本方式,也是线粒体数目调控的基础)叶绿体:u 叶绿体在细胞膜下的分布依光照情况而变化(躲避响应和积聚响应),叶绿体的运动和位置维持需要借助微丝骨架的作用u 叶绿体之间的动态连接:内外膜延伸形成的管状突出,即基质小管实现一个不

13、连续的动态整体u 叶绿体的分化和去分化u 叶绿体的分裂(分裂环缢缩)2.试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和标志酶。超微结构特点功能标志酶外膜通透性高,选择性弱参与膜磷脂合成,对将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的物质先行初步分解单胺氧化酶膜间隙含有可溶性酶、底物、辅助因子催化ATP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ADP腺苷酸激酶内膜高蛋白质/脂质=3:1,缺乏胆固醇,富含心磷脂,决定内膜不透性氧化磷酸化细胞色素氧化酶基质l 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质物质,具有特定pH和渗透压;l 含有催化TCA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的相关酶l 含有DNA、RNA、核糖体以及转录翻译所必须的重要分子催

14、化线粒体生化反应,以及参与线粒体内的转录和翻译苹果酸脱氢酶3.试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超微结构特点功能外膜含孔蛋白,通透性大透过大分子物质内膜有很多转运蛋白是细胞质与叶绿体基质间的通透屏障,选择性转运大分子类囊体膜表面积很大;富含具有半乳糖的糖脂和极少的磷脂,糖脂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亚麻酸,类囊体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流动性非常大(大的总面积)捕获光能,提高光反应效率;有益于PS1、PS2和Cytb6f复合物、ATP合成酶在膜上的侧向移动膜间隙基质可溶性蛋白质和代谢活动活跃物质,丰富度最高蛋白质是核酮糖-1,5-二磷酸缩化酶;含有固定二氧化碳的所有酶类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

15、的场所类囊体腔第7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1、 名词解释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是高度有序的体系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场所。内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动态整体,因此称之为内膜系统。溶酶体: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行使细胞内的消化作用。2、 问答题1、 试述内质网的类型与功能。类型形态 功能粗面内质网rER扁囊状,膜上附有大量核糖体合成分泌性蛋白和多种膜蛋白及其修饰与加工(6种)和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光面内质网sER分支管状合成脂质;转移内质网上合成的

16、蛋白质或脂质到高尔基体(转运机制主要3种出芽靠磷脂转运蛋白);肝细胞:合成外输性脂蛋白颗粒的基地;解毒;心肌细胞:储存Ca离子;其他:合成固醇类激素2、试述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及生物学意义。类型比较意义N-连接的糖基化起始于糙面内质网,在高尔基体加工,载体是磷酸多萜醇,与天冬酰胺Asn直接结合的糖是寡糖链上的N-乙酰葡糖胺糖基化蛋白质其寡糖链具有促进蛋白质折叠和增强蛋白稳定性的作用可使不同蛋白质携带不同的标志,有利于高尔基体进行分选和包装,并保证糖蛋白从rER高尔基体膜囊的单向转移可以通过细胞外基质或表面的寡糖链与表面凝集素特异结合介导细胞间双向通讯,避免因为负责糖链合成与加工的酶类编码基因

17、被敲除而导致的胚胎致死多羟基糖侧链可影响蛋白质水溶性和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O-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与Ser、Thr、羟赖氨酸、羟脯氨酸直接结合的糖是N-乙酰半乳糖胺蛋白聚糖在高尔基体组装,蛋白聚糖结合到Ser残基上;但与O-连接的糖基化不同的是:与Ser羟基结合的是木糖而不是N-乙酰半乳糖胺3、试述溶酶体的类型、功能与发生。类型标志酶功能发生初级溶酶体(根据标志酶反应,辨别不同形态、大小的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防御功能:杀死并降解入侵的病毒或细菌为细胞提供营养溶酶体参与分泌腺细胞的分泌过程的调节蝌蚪尾巴退化、断奶乳腺的退行性变化导致

18、的程序性死亡的细胞,经吞噬细胞吞噬可由溶酶体消化清除精子的顶体相当于特化的溶酶体依赖M6P(甘露糖-6-磷酸)途径不依赖M6P途径(膜蛋白)次级溶酶体残质体依赖于M6P途径: 溶酶体酶在rER合成并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高尔基体形成M-6P信号 被TGN面的M-6P受体识别 形成运输小泡转运到前溶酶体 含M6P溶酶体酶去磷酸化成为成熟的溶酶体酶,M-6P受体返回TGN 部分含M-6P 在TGN末被识别 通过运输小泡直接分泌到细胞外 质膜上存在M6P受体,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酶送至前溶酶体中,M6P受体返回质膜。 不依赖于M6P途径:l M6P标志的作用:把可溶性的蛋白质结合在特异膜受体上

19、,因此溶酶体的膜蛋白就无需M6P化,但如何与其他蛋白质区分开而特异分选到溶酶体膜上的机制尚不清楚l 结合在膜上的酶如葡糖脑苷脂酶,及溶酶体膜上的特异膜蛋白,水溶性蛋白穿孔蛋白和粒酶第8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1、 名词解释导肽:指导线粒体、叶绿体中绝大多数蛋白以及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蛋白进入这些细胞器中的信号序列。翻译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细胞器中的过程翻译共转移 :新生肽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由信号肽SRP引导转移至rER,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rER腔或定位于ER膜上,经转运膜泡运至高尔基体加工、分选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胞外信号识别颗粒SRP:是由6种蛋白质和一个7sRNA结合

20、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SRP既可与新生肽信号序列和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又可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结合。2、 问答题1、何谓分泌性蛋白合成的信号肽假说?涉及哪些主要因子?信号肽假说:对于游离核糖体产生非分泌蛋白而附着核糖体产生分泌蛋白的现象提出的假说:分泌蛋白携带N端短信号序列,一旦该序列从核糖体翻译合成结合因子与蛋白结合,指导其转移至内质网膜,后续翻译过程将在内质网膜上进行主要因子:(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SRP、信号识别颗粒受体DP(停泊蛋白)2、试述细胞内膜泡运输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功能。类型功能COP包被膜泡的装备与运输介导细胞内顺向运输(rER到CGN(

21、即高尔基体顺面网状结构)COP包被膜泡的装备与运输介导逆向运输:Golgi内膜囊间从Golgi顺面膜囊和CGN到rER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的装备与运输这类转运膜泡携带分泌蛋白和质膜蛋白从Golgi反面管网结构转运至细胞表面(从Golgi反面管网区出芽、从质膜内化形成膜泡,去包被,与晚期包内体融合)注意:从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到反面膜囊的递进方式的运输并不是通过膜泡介导的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1、 名词解释细胞通讯:是指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即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应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相应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实

22、现细胞间通讯,协调多细胞生物细胞间功能,控制细胞生长分裂、组织发生、形态建成)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大分子,大多是糖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则为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至少有两个功能域:结合配体的功能域和产生效应的功能域。分子开关: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功能依赖于细胞外信号的刺激,在引发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中起分子开关作用的蛋白。分为二类,GTPase开关调控蛋白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开关调控蛋白第二信使:是指在细胞内产生的非蛋白类小分子,通过其浓度变化应答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调节细胞内酶和非酶蛋白的活性,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Ras蛋白:Ras

23、经过脂修饰而结合在细胞膜上,是一种GTP-GDP开关蛋白。当结合GTP时呈活化的“开启”状态,当结合GDP时呈失活的“关闭”状态,用两种状态的转换控制下游靶蛋白的活性。问答题1、 试述细胞通讯的方式和各自的主要特点。方式特点分泌化学信号内分泌:经由血液循环运送至各部位并作用于靶细胞旁分泌:分泌局部化学物质到细胞外液,经局部扩散作用于邻近靶细胞化学突触传递神经信号:是短距离局部作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自分泌:常在病理条件下,细胞对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产生反应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无需信号分子释放:细胞细胞黏着,细胞基质黏着,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组织内细胞分化起决定性作用动物细胞间形成

24、间隙连接、植物形成胞间连丝通过交换小分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实现功能调控2、试述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背景:G蛋白即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位于质膜内包浆一侧,由GGG三个亚基组成。所有G蛋白偶联受体都含有7个疏水肽段形成的跨膜螺旋区和相似的三维结构,N-端在细胞外侧,C-端在细胞质侧。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按其效应器蛋白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磷脂酶C(PLC),以IP3和DAG作为双信使的G蛋白偶联受体答: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通路:激素G蛋白

25、偶联受体G蛋白活化活化腺苷酸环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被活化短期的快速应答反应活化的PKA活化GPK(糖原磷酸化酶激酶),进而磷酸化GP,刺激糖原降解,生成葡糖-1-磷酸 磷酸化GS(糖原合酶),抑制糖原合成 活化I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蛋白),IP磷酸化PP(磷蛋白磷酸酶)而使PP失活;当cAMP,PKA活性,PP活化并使GPK和GP、GS去磷酸化致使GPK GP,抑制糖原降解;而GS,促进糖原合成慢反应活化的PKA使CREB(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进而与核内CREB结合蛋白(GBP)结合形成复合物,再与靶基因调控序列结合,促使基因表达3.试述以IP3和DAG为第二信使的G蛋白偶

26、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胞外信号分子与GPCR结合激活G蛋白,进而激活磷脂酶C(PLC),活化的PLC催化PIP2水解生成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IP3通过细胞内扩散结合并开启内质网膜上Ca2+通道,引起Ca2+顺电化学梯度从内质网Ca2+库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结合钙调蛋白引起细胞反应。IP3-Ca2+:Ca2+与 Ca2+应答蛋白(即钙调蛋白,有4个结构域)结合形成活化态的Ca2+-CAM复合物,与靶酶(钙调蛋白激酶CaMK)结合将其活化,这是一个受Ca2+浓度控制的可逆过程。DAG-PKC信号通路:PKC有两个功能区,一个是亲水的催化活性中心,另一个是疏水的膜结合区。PIP2水解使

27、质膜上DAG瞬时累积,由于Ca2+浓度升高,导致细胞质基质中PKC与Ca2+结合并转位到质膜内表面,被DAG活化,进而使底物蛋白的Ser和Thr残基磷酸化。DAG通过2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被磷酸化激酶磷酸化为磷脂酸,进入磷脂酰肌醇代谢途径二:被DAG酯酶水解成单腺苷油另一种生成DAG途径:磷脂酶催化质膜上的磷脂酰胆碱断裂产生DAG,以维持PKC的长期效应注:PKC活化增强特殊基因转录,2条途径:一:PKC活化一条蛋白激酶的级联反应,导致与DNA特意序列结合的基因调控蛋白的磷酸化和激活,进而增强特殊基因的转录二:PKC的活化,导致一种抑制蛋白的磷酸化,从而使细胞质中基因调控蛋白摆脱抑制状态

28、释放出来,进入 细胞核刺激特殊基因的转录 4.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RTK是细胞表面重要的受体家族,其N端在胞外,是配体结构域,C端在胞内,具有TK结构域,并具有自磷酸化位点组成配体RTKRasRaf(MAPKKK) MAPKKMAPK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基因表达特点配体结合使受体二聚化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激活TK,进而在二聚体内彼此交叉磷酸化,即所谓受体的自磷酸化主要功能控制细胞生长、分化,而不是调控细胞中间代谢第十章 细胞骨架一、名词解释: 细胞骨架:细胞质内观察到的一个复杂的纤维状网架结构,主要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3种结构组分。微

29、丝:又称肌动蛋白丝,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在活细胞内,能够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细胞结构。驱动蛋白:在细胞内参与物质运输的三种马达蛋白之一,该蛋白能运载膜性细胞器沿着微管向轴突的末梢移动。由2条具有马达结构域的重链和2条与重链的尾部结合、具有货物结合功能的轻链组成。胞质动力蛋白: 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一些种类繁多的轻链以及结合蛋白构成,介导膜泡沿微管运输;动粒和有丝分裂纺锤体定位;在细胞分裂中推动染色体分离 。踏车行为: 由于微管两端极性不同,导致微管两端组装的临界浓度的差异,当组装体系内,底物浓度接近微管正极端所需浓度时,负极

30、端已在临界浓度之下。此时,微管正极端组装延长,负极端去组装缩短。当组装速度与去组装速度相同时,微管长度保持稳定,即“踏车行为”。肌球蛋白: 在细胞内参与物质运输的三种马达蛋白之一,沿微丝运动,常含3个结构域:与微丝蛋白结合的马达结构域,调控结构域和与膜性细胞器或大分子复合物特意结合的“货物”结构域,水解ATP供能二、问答题:1、试述微丝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组成肌动蛋白单体、核甘酸(ATP或ADP)、二价阳离子(Mg2+)、微丝结合蛋白(肌动蛋白单体结合蛋白、成核蛋白、加帽蛋白、交联蛋白、割断及解聚蛋白)结构由单个肽链折叠形成的球状的肌动蛋白单体组装形成纤维状结构功能细胞皮层:主要由微丝和微丝交

31、联蛋白构成。微丝与质膜上蛋白质连接,限制膜蛋白的流动性;密布的微丝网络为质膜提供强度和韧性,维持细胞形态;肌动蛋白的溶胶态凝胶态的转化与细胞多种运动相关(胞质环流、吞噬、阿米巴运动、膜蛋白定位、变皱膜运动)应力纤维:相邻微丝呈反向平行排列,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组织建成方面发挥作用细胞伪足形成与细胞迁移:与细胞迁移有关的片状和丝状伪足的形成依赖于肌动蛋白的聚合并产生推动细胞运动的力微绒毛:微丝束支撑微绒毛形态;微丝交联蛋白在微丝束形成、维持及其与质膜连接中起作用胞质分裂环(收缩环):由具有收缩功能的微丝束形成收缩环;由肌球蛋白介导的微丝之间的相对滑动为胞质分裂提供动力顶体反应参与肌肉收缩与

32、肌球蛋白相互作用实现物质运输2、试述微管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组成/微管蛋白亚基:1个GTP结合位点1个二价阳离子结合位点、微管结合蛋白、结构中空的管状结构:微管蛋白沿微管的圆周呈螺旋状排列微管有3种类型:单管、二联管、三联管功能微管与细胞器的分布、细胞形态的发生与维持密切相关微管和膜性细胞器之间形成横桥介导细胞内物质运输(依赖于微管的马达蛋白:驱动蛋白(结合在微管的正极或负极端,使微管处于不稳定状态;既能沿着微管运动,又可调节微管解聚)、胞质动力蛋白(与膜泡运输、动粒和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定位、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分离有关)微管和动力蛋白构成的纤毛(除了作为运动装置外,纤毛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

33、与分化、组织与个体发育有关)和鞭毛纺锤体和染色体运动:间期细胞微管网络解聚为游离的微管蛋白亚基,再组装成纺锤体,介导染色体运动3、简述三种细胞骨架在细胞内装配的特点。微丝微丝组装与否取决于溶液中所含肌动蛋白状态(结合ATP还是ADP)、离子种类及浓度;Ca2+浓度适当、Na+和K+浓度很低,微丝趋向解聚,而当含ATP、Mg2+,且很高浓度的Na+、K+,趋向聚合;微丝具有极性;分为成核期、延伸期、稳定期,出现 “踏车行为”微管组装体系:Mg2+、GTP、EDTA、组织匀浆,分为成核和延伸两个阶段;组装速度与底物浓度有关;微管动态不稳定性依赖于微管末端微管蛋白上GTP的有无;微管有极性,组装达到

34、稳定时出现“踏车行为”中间丝中间丝蛋白在合适的缓冲体系中能够自我组装,以四聚体为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不需要ATP或GTP;中间丝蛋白由于N端C端不同而有极性,但以反向平行方式排列形成的中间丝没有极性;中间丝组装和解聚并不表现 “踏车行为”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名词解释:核孔复合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间期细胞核被摸上,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环形核孔上,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由胞质环、辐(+栓)和核质环组成的 “三明治”式的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一种双功能(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双向性(介导蛋白质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并与

35、细胞转录密成正相关。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的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由于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而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浅的染色质,通常由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构成。活性染色质:是指具有转录活性,核小体发生构象改变,结构较为疏松的染色质。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组装的基本结构单位,先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构成八聚体,作为核小体的核心颗粒,再由DNA缠绕在颗粒表面形成核小体。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在结构和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至少包括3个结构域:动力

36、结构域、中央结构域、配对结构域,功能上着丝粒连接两个染色单体,并将染色单体分为长臂q和短臂p灯刷染色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界的卵母细胞,即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 一次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其侧环转录活跃,主要转录前体 mRNA。核仁组织区(NOR):位于次隘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5SrRNA除外),与间期核仁形成有关。多线染色体: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的幼虫组织细胞、某些植物细胞,由核内有丝分裂(核内DNA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且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处于永久的间期,胀泡是基因活跃转录的形态学标志 。核定位信号(NLS):亲核蛋白所含有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短的片段,

37、可以是一段连续的序列,也可以分成两段。具有定向、定位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带有该序列亲核蛋白或非亲和蛋白到细胞核内的功能,在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被切除核纤层: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由3种本身形成纤维状网络结构的核纤层蛋白构成,具有支撑细胞、调节基因表达和DNA修复、参与细胞周期活动等功能。二、问答题:结构横向看,由周边向核孔中心:环、辐、中央栓;纵向看,核外向核内:胞质环、辐、核质环结构组分4种:胞质环、核质环、辐、栓,具有1000多种不同蛋白质分子功能双功能和双向性:被动扩散(离子、小分子)、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生物大分子的核质分配):信号介导的核输入、信号介导的核输出,借助亲核蛋白

38、(中的核定位信号NLS)的参与在核、质之间穿梭1、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各自的主要特点。类型特点常染色质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较低,单一序列 DNA 和中度重复序列DNA,是基因转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异染色质结构(组成型)异染色质 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 如卫星DNA;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 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在复制行为上与常染色质相比表现为晚复制早聚缩;在功能上参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导致染色质区间性,作为核DNA的转座元件,引起遗传变异。 兼性异染色质由常染色质聚缩形成,

39、没有基因转录活性,活性染色质对DNase I超敏感,具有转录活性,其核小体发生构象改变,具有疏松的染色质结构。非活性染色质没有转录活性3、试述染色质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l DNA双螺旋H3H4四聚体l 二个H2A+H2B异二聚体加入形成核心颗粒l H4去乙酰化,H1加入形成核小体l 由核小体螺旋形成螺旋线管DNA核小体(一级结构)螺线管(二级结构)超螺线管(三级结构)染色单体(四级结构)染色质组装的放射环结构模型:袢环(螺线管)+染色体支架(非组蛋白)=三级结构为微带双螺旋染色单体4、 试述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核仁是间期细胞核中最显著的结构,一个细胞核中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核仁,高度动态

40、结构,在有丝分裂期间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超微结构3种基本结构组分: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成分功能主要: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这一过程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rRNA 前体的合成rRNA前体加工,核糖体亚单位装配核糖体装配 FC. DFC DFC.GC 细胞质另一功能是涉及mRNA的输出与降解。5、分析中期染色体的三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功能元件作用自主复制DNA序列(ARS)确保DNA复制:一段11-14bp的同源性很高的富含AT的共有序列及其上下游各200bp左右的区域是维持ARS功能所必需的。着丝粒DNA序列(CEN)是与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分开关,有两个相邻的核心区

41、:80-90bp的AT区;11bp的保守区。端粒DNA序列(TEL)保持染色体的的独立和完整: 端粒序列的复制 端粒酶 ,在生殖细胞和部分干细胞中有端粒酶活性第十二章 核糖体思考题:1、何谓多聚核糖体?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多聚核糖体: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的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进行肽链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生物学意义:蛋白质合成是以多聚核糖体形式进行,这样,无论待合成的多肽相对分子量大小或mRNA长度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即大大提高大分子量的

42、多肽的合成速度以多核糖体形式进行多肽合成,对mRNA的利用及对其数量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2、本教材的从第三章到第十二章(第九章除外)的内容都是涉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从中举例说明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关的(不少于4个)。结构功能细胞壁细胞外围的厚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可保持细胞的形状,并与植物细胞的吸收,蒸腾和物质的运输有关。液泡液泡由一层单位膜围成。其中主要成分是水。不同种类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功能:调节渗透,维持细胞渗透压和膨压,贮藏和消化细胞内的一些代谢产物,利于原生质体与外界发生气体与营养的交换线粒体线粒体以不同方式与周围的细

43、胞骨架接触或在线粒体的两层膜间形成不同的连接使线粒体在不同细胞中呈现出不同形态线粒体内膜则向内皱褶形成线粒体嵴,负担更多的生化反应叶绿体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快速流动的椭球形或球形,含有3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和3种彼此分开的腔: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外膜的渗透性大,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相邻基粒经网管状或扁平状基质类囊体相联结,全部类囊体实质上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封闭系统,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是在类囊体上进行的,类囊体膜的内在蛋白主要有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体醌(PQ)、质体蓝素(PC)、铁氧化还原蛋白、黄素蛋白、光系统、光系统复合物高尔基体由数个扁平囊泡堆在一起形成的高度

44、有极性的细胞器,常分布于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凸出的一面对着内质网,凹进的一面对着质膜。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中心粒(1)中心粒是微管的组织中心。中心粒的自发活动,可以使细胞质内存在的微管蛋白亚单位有条理地聚合起来,形成微管结构。(2)中心粒与纺锤体的形成也有密切的关系,中心粒也是纺锤体微管的组织中心。如在一些生长快速的间期细胞中,在中心粒的周围可以看见有许多辐射状排列的微管,这里酝酿着有丝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3)中心粒可能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4)中心粒也能产生纤毛和鞭毛,它们从中心粒的一端长出。(5)动物

45、细胞的中心粒与星体,纺锤体,染色体等组成了有丝分裂器。动物细胞借助有丝分裂器的作用,使染色体能够准确地,有条不紊地在细胞内活动,从而使细胞正常地进行分裂。有丝分裂器有两极,每极有一对中心粒。分裂器的极,决定了染色体的运动方向;分裂器赤道面的方向,决定了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横缢面的位置。有丝分裂器还能把成对的染色体拉向相反的两极。内质网由内膜构成的封闭的网状管道系统,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核膜的外膜相通,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两种内质网的比例与细胞的功能有着密切相关;胰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这与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量的胰消化酶蛋白有关,在睾丸和卵巢中分泌性激素的细胞中,则滑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这与合成和分泌性激素有关滑面内质网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分支小管及小囊,有时小管排列得非常紧密,以同心圆形式围绕在分泌颗粒和线粒体的周围,具有解毒、合成脂类和分解糖元的功能,还参与分泌性蛋白的运输过程。粗面内质网大多为扁平的囊,少数为球形或管泡状的囊。在靠近核的部分,囊泡可以与核的外膜连接,表面所附着核糖体,不仅是核糖体的支架,而且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的运输通道第十三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一、 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