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413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生物热点难点演练:专题12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专题12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4.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应用1.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种群增长速率不反映种群的起始数量,只与造成种群数量增加的时间和种群数量增加值的大小有关。2.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粮食入瓮、捕鼠、药鼠等,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

2、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鱼类等捕获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最好,而杀虫灭鼠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以前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二、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填充群落的空间结构(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比较并填充下表中的群落演替类型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率缓慢较快影响

3、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三、种群密度的调查与群落丰富度的调查项目样方法(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群落丰富度)适用范围植物或固着生活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方法步骤随机取样;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捕;公式计算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在实验室借助放大镜、实体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注意事项在种群分布比较均匀

4、的地块选取样方;必须随机取样;样方内、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均计入调查期内没有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包括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三个操作环节;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四、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根据下面表格中的误区类型,举出相应的特例予以纠正误区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鹰、蚯蚓、原生动物等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包含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

5、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2.分析并填充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生物数量。考点1、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应用【例1】下图甲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S”型曲线,图乙是几种预想的“J”型与“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B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C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

6、型曲线的增长速率D代表的是“J”型曲线的增长速率,代表的是“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解析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其增长速率随时间呈“J”型,如;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 【变式探究1】种群数量在有环境阻力(非理想)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为“S”型增长曲线的其他表现方式(图中dN/dt表示种群增长速率;MSY表示种群最大增长速率;N表示种群数量;K值表示环境容纳量)。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种群数量达到时,控制有害动物最为有效B在种群数量达到时,dN/dt最大,可以任意捕捞且不会影响种群再生C种群数量超过时,dN/dt下降,会导致该种群的丰富度下降D建立自然保护

7、区等措施可以提高K值(环境容纳量),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变式探究2】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数量消长动态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例2】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m3 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

8、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答案D【变式探究3】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

9、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例3】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标记数/只初捕50282250重捕50321810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型的丰富度解析综合两次捕获情况,性别比例

10、(/)为(2832)(2218)32,故A正确;田鼠被捕捉过一 【例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矿质元素和太阳能等非生命的物质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原核生物中蓝藻和硝化细菌也属于生产者D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细菌属于分解者,少数细菌属于生产者或消费者【例5】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变式探究4】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

11、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1.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因素有:(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虽然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5)人类的活动。2. 群落演替与生态功能过程之间的关系

12、我们对群落的利用和改造,很大程度上是在掌握群落演替规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随着演替的进行,组成群落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会不断发生变化。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例1、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阶段农田,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请据图回答:(1)该农田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或其他_。(2)从杂草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食物链很容易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_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3)如果上图中曲线B、C表

13、示该群落中植物物种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_,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_的变化。(4)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进程中,_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果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_(加快,基本不变);但是_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点评】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起始条件不同。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构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

14、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2如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图分析,正确的是()。A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15年B第2030年间种群以稳定的速率增长C该种群在这30年间的增长符合“S”型增长模型D第20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增加也有减少,不呈“S”型增长;第2030年种群数量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第20年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答案D3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则关于该

15、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B图中AB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图中的C、D点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曲线表明:该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受种群自身密度的制约D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4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

16、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5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

17、多营养结构越复杂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7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倍8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

18、,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KN)/K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9某农场面积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

19、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10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类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

20、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11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性别比例,说法正确。答案B12森林被砍伐殆尽后,经历较长时间仍可恢复成森林。关于这一演替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初期,群落生产大于群落呼吸,有机物质不断积累,种类增加B中期,物种多样性增加,营养结构逐渐趋向复杂,抗干扰能力加强C后期,群落的有机物收支接近平衡,这是群落达到顶极的重要特征D这一演替过程中无机物循环更加开放,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加

21、快13调查我市某甘蔗地田鼠的数量时,在2 hm2的调查区内,放置3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5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一星期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约为_只。(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调查区内_和调查区内_。(3)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量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的曲线_。(4)图中的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

22、的桥梁,具有_等重要功能。(5)灭鼠时,如果我们只采取杀死老鼠这一办法,效果往往不好。原因是_。1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某草原有羊草、贝加尔针茅、羽茅、黄囊苔草、糙隐子草、麻花头等草种,为研究放牧强度与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者将草原划分为无放牧区、轻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进行研究,2年后的结果如下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的多样性指标放牧强度多样性指标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无14.110.720.93轻度16.500.750.94中度15.630.690.90重度13.900.690.89(1)调查植物多样性时常用的方法是_。该草原的所有羽茅植株

23、总和称为_。(2)羊草、贝加尔针茅、羽茅、黄囊苔草等不同草种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_多样性。通过比较这些草种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以显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这提供了生物进化的_方面的证据。(3)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_。A物种均匀度指数越来越低 B物种丰富度指数越来越低C多样性指标越来越高 D多样性指数越来越低E多样性指数先增加后降低(4)利用本研究中的数据,阐述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15某农村在池塘养鱼的同时,在水上种植空心菜、茭白、水芹等蔬菜,以便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1)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和_。(2)池塘养鱼所用的饲料鱼食用后不能完

24、全消化吸收,排泄到水中后主要被A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若A过量繁殖,则A会过量消耗水中的_,不利于鱼的生长。(3)蚜虫是危害蔬菜的害虫,为了防止蔬菜的减产,养殖者在鱼塘中施放了一定的七星瓢虫,对蚜虫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调查蚜虫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据图分析蚜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最为明显的时间段是_,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导致89月份蚜虫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16在生态学中,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两个层次,即个体的年龄组成和组成个体的构件年龄。组成个体构件的年龄是单体生物所没有的。例如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以月龄画成锥体,下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无性系构件月龄结构的影响。请回答。(1)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_的分枝成为优势。此现象说明_。(2)苔草的幼枝具有更大的营养价值,它将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若在理想状态下,那么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为_型增长,其年龄组成类型最接近于_。(3)五趾跳鼠是危害三北地区的主要鼠害之一,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种有效控制五趾跳鼠数量的具体措施:_;_。解析(1)施肥使月龄小的分枝生长较快,故施肥促进了幼枝的生长。(2)理想条件下,由于食物、空间第19页(共19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