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4886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脊 髓 Spinal Cord 教学内容一、位置和外形(一)位置: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二)外形:前、后稍扁的圆柱形2个膨大 颈膨大(C4 T1) 腰骶膨大(L2 S3) 前正中裂 6条纵沟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 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组成(三)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与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脊髓节段,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节(颈8、胸12、腰5、骶5、尾1)脊髓节

2、段平对椎骨的序数举例C1 C4同序数椎骨C3平对第3颈椎C5 T4同序数椎骨1T3平对第2胸椎T5 T8同序数椎骨2T7平对第5胸椎T9 T12同序数椎骨3T10平对第7胸椎L1 L5第10 12胸椎S1 S5, Co1第1腰椎二、内部结构:(一) 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在脊髓圆锥内扩大成终室(二) 灰质:呈“H”形或蝶形,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三部分 缘层: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后 角 胶状质:分析脊髓的感觉信息,特别是痛觉信息起重要作用 后角固有核: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其轴突至对侧白质组成脊 髓丘脑束,此外还接受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胸核(C8 L3):发出纤维经同侧白质上行,止于小

3、脑 中间带 中间内侧核:接受后根内脏感觉传入纤维 中间外侧核(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肌 前 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 Renshaw细胞:抑制-运动神经元 灰质前、后连合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板层神经核后角( )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带()中间外侧核(T1 L3)骶副交感核(S2 4)中间内侧核胸核(C8 L3)前角(,)前角内、外侧核中央灰质()(三) 白质 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 三个索 外侧索: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后索:后中间沟与后外侧沟之间白

4、质前连合:由横行的越边纤维组成网状结构: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交织区1 上行纤维束纤维束名称位置功能薄束后索内侧部同侧下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楔束后索外侧部同侧上半身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髓小脑后束外侧索边缘后部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本体觉脊髓小脑前束外侧索边缘前部脊髓丘脑束外侧索和前索肢体对侧伴痛、温觉和粗触觉及压觉 2.下行纤维束纤维束名称位置功能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同侧骨骼肌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前索双侧躯干肌随意运动红核脊髓束外侧索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前庭脊髓束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网状脊髓束前索和外侧索协调随意运动顶盖脊髓束前索协调颈肌的随意运动内侧纵束前索协调眼球和头、颈的

5、运动2 固有束:位于灰质周围,负责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的联络一、 脊髓的功能:传导,反射第二节 脑 干 Brain Stem教学内容组成:延髓 (medulla oblongata)、脑桥 (pons)、中脑 (midbrain)一、脑干的外形(一) 脑干的腹侧面 锥体:锥体束 锥体交叉:锥体束的大部分交叉到对侧 延髓 橄榄:下橄榄核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 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基底沟:基底动脉脑桥基底部 三叉神经脑桥 小脑中脚 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和小脑交界处大脑脚底:下行纤维束中脑 脚间窝: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后穿质(二) 脑干背侧面

6、上部:菱形窝的下半延髓 薄束结节:薄束核 下部 楔束结节:楔束核 小脑下脚 构成菱形窝的上半 脑桥 小脑上脚上髓帆:其上方有滑车神经出脑 上丘(视觉反射中树) 上丘臂中脑 下丘(听觉反射种树) 下丘臂(三) 第四脑室1 位置: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2 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下外界: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 境界 上外界:小脑上脚 外侧角 正中沟、界沟、第四脑室外侧隐窝 前庭区:前庭神经核 听结节:蜗神经核 内侧隆起、髓纹 结构 面神经丘:展神经核、面神经膝 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 分隔索、最后区、闩蓝斑:蓝斑核3 第四脑室顶 前部:上髓帆 后部: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

7、组织第四脑室脉络丛 三个孔:第四脑室正中孔(1),第四脑室外侧孔(2)4 连通关系 中脑水管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一、 脑干的内部结构(一) 脑神经核1 一般躯体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动眼神经核中脑上丘上睑提肌,上、下、内直肌,下斜肌滑车神经核中脑下丘上斜肌展神经核脑桥外直肌舌下神经核延髓舌肌2.特殊内脏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咀嚼肌面神经核脑桥面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镫骨肌疑核延髓,软腭、咽、喉及食管上部骨骼肌副神经核延髓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动眼神经副核中脑瞳孔括约肌、睫状肌上泌涎核脑桥泪腺、下

8、颌下腺、舌下腺下泌涎核延髓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延髓颈部、胸、腹腔大部分脏器4内脏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孤束核延髓,味觉和内脏一般感觉5 一般躯体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三叉神经中脑核中脑咀嚼肌的本体觉三叉神经脑桥核脑桥头面部触觉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头面部痛、温觉6 特殊躯体感觉核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前庭神经核脑桥、延髓平衡觉蜗神经核脑桥、延髓听觉(二) 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非脑神经核位置红核、黑质、上丘灰质层、下丘核中脑脑桥核、蓝斑核脑桥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延髓(三) 上行纤维束1 内侧丘系 丘系交叉薄、楔束 薄楔束核 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2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

9、系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3 三叉丘系 三叉丘系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脑桥核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4 外侧丘系 斜方体蜗神经 蜗神经核 外侧丘系 下丘核(四) 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锥体束 交叉的纤维 皮质脊髓侧束 不交叉的纤维 皮质脊髓前束(五) 脑干网状结构 1. 位置: 位于脑干内神经核与上、下行纤维束之间2. 功能1) 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2) 躯体运动调节系统: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3) 生命运动中枢:延髓网状结构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调节心、血管运动和呼吸运动第三节 小 脑 The Cerebellum教学内容(一) 位

10、置和外形:1 位置:位于颅后窝,脑桥与延髓背侧,藉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 小脑蚓 vermis:小脑中部比较狭窄的部分2 形态 小脑半球cerebellar hemisphere:两侧的膨大部 小脑脚 cerebellar peduncle:上、中、下三对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小脑扁桃体疝(二) 小脑的内部结构1小脑皮质:三层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2髓体:小脑内部的白质 齿状核3小脑核 中间核:球状核、栓状核 顶核(三)小脑的分叶和机能分区 前叶:小脑上面原裂以前 小脑体1形态学分叶 后叶:小脑原裂与外侧裂之间 绒球小结叶:小脑下面借后外侧裂与后叶分界 2机能分区前

11、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脊髓小脑(小脑蚓和小脑半球中间部及相关的顶核与中间核) 旧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 新小脑(三) 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 1前庭小脑 vesteibulocerebellum 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小脑下脚前庭小脑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躯干肌及眼外肌运动神经元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 spinocerebellum 脊髓小脑前、后束小脑上、下脚脊髓小脑小脑蚓顶核前庭神经核、网状结构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脊髓前角 对侧红核;红核脊髓束前角中间部皮质中间核小脑上脚 对侧丘脑大脑皮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功能:参与调节肌

12、张力,维持姿势 3大脑小脑 cerebrocerebellum 大脑皮质脑桥核小脑中脚大脑小脑齿状核小脑上脚丘脑、红核大脑皮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 功能:控制上、下肢精确运动的计划和协调(四)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原小脑综合症:平衡失调,眼球震颤新小脑综合征: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意向性震颤等 第四节 间 脑 The Diencephalon 教学内容位置分部: 1 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仅部分腹侧部露于脑 背侧丘脑 上丘脑2 分部 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二)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1外形;卵圆形灰质团块;前端为丘脑前结节

13、,后端为丘脑枕,两侧丘脑借丘脑间粘合相连 2分部:以“Y”字形内髓板分为前、内、外侧核群 前核群 背侧丘脑 内侧核群 联络性核团,与大脑皮质有往返的纤维联系背侧部 外侧核群 腹前核 小脑上脚、纹状体、黑质 腹侧部 腹中间核 躯体运动中枢 (特异性中继核团) 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及味觉纤维腹后核 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及脊丘系3功能:皮质下感觉中枢,可能感知粗略痛觉 (三)后丘脑 metathalamus 1内侧膝状体:接收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听辐射听觉中枢 2外侧膝状体:接受来自视束的视觉纤维,发出视辐射视觉中枢(四)上丘脑 epithalamus 松果体:属内分泌器官,产生褪黑素,抑制性腺功

14、能,16岁以后钙化 缰三角:含缰核,接受经髓纹来自隔核的纤维,传出纤维经后屈束至脚间核 缰连合丘脑髓纹;起于下丘脑,止于缰核(属边缘系统) 后连合(五)底丘脑 subthalamus位于间脑与中脑的过渡区,内含底丘脑核及部分红核、黑质,与纹状体联系密切,属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六)下丘脑 hypothalamus 1位置:背侧丘脑的下方 上界:为下丘脑沟 境界 下界: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下连垂体)、乳头体 前界:终板后:续中脑被盖 2内部结构(加压素)视上垂体束视上核 神经垂体 (催产素)室上垂体束室旁核 神经垂体 (促激素释放激素等)垂体门脉系统漏斗核 腺垂体 乳头体核:发出乳头丘脑束、乳头

15、被盖束等,与背丘脑、端脑、脑干、脊髓之间有广泛的联系 3功能: (1)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调节 (2)皮质下植物性中枢,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代谢及内分泌活动(3)与边缘系统联系密切,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4)视交叉上核可能是人类昼夜节律(生物钟)的起搏点(七)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 1位置: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 顶:第三脑室脉络组织 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 2境界 前界:终板 后界,松果体和后连合 侧壁: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两侧:经室间孔侧脑室3连通 后方: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五节 端 脑 The Telencephalon教学内容 一、端脑

16、的外形与分叶 端脑由两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大脑横裂:大脑与小脑之间 外侧沟:自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至半球上外侧面的深沟三条恒定的沟 中央沟:自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几乎达外侧沟 顶枕沟:半球内侧面后部自前下斜向后上 额叶 frontal lobe外侧沟以上,中央沟以前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沟以后,外侧沟末端与枕叶前缘中点连线以上的部分 五叶 颞叶 temporal lobe 外侧沟以下枕叶 occipital lobe 背外侧面:顶枕沟至枕前切迹(距枕极4cm)连线后部 岛叶 insular lobe 外侧沟深面,被大脑额、顶、颞叶

17、掩盖(二)各叶主要沟回 1上外侧面 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 额叶 额上回:额上沟以上 额中回:额上沟与额下沟之间 额下回:额下沟与外侧沟之间 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顶叶 顶上小叶:顶内沟与大脑上缘之间, 顶下小叶:顶内沟以下的区域,主要脑回有缘上回和角回 颞上沟、颞下沟颞叶 颞上回:颞上沟与外侧沟之间 颞中回;颞上沟与颞下沟之间颞下回:颞下沟与大脑下缘之间2大脑内侧面与底面的沟回 中央旁小叶:中央前、后回向大脑内侧面的延续部分 扣带回:胼胝体沟与扣带沟之间 内侧面 距状沟:位于胼胝体后下方呈弓形向后至枕叶后端楔叶: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舌

18、回:距状沟下方皮质额叶下面:眶回、嗅球、嗅束、嗅三角 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枕颞外侧回:枕颞沟与大脑下缘之间 底面 枕颞内侧回:枕颞沟与侧副沟之间 海马旁回:位于侧副沟的内侧 钩:海马旁回前端的弯曲 齿状回、海马 海马结构 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三)大脑皮质机能定位 1第1躯体运动区(1)位置: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包括4、6区) 投影区呈倒置人形,但面部是正的(2)特点 交叉管理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该部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2第1躯体感觉区 (1)位置: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 投影区呈倒置人形,但面部是正的(2)特

19、点 交叉管理 身体各部投影区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的敏感程度 3视区: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17区),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传来的冲动,即一侧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 4听区:颞横回(41、42区) ,每侧听区接受双侧听觉传入纤维 5平衡区:中央后回下端 6嗅觉区:钩附近皮质(34区) 7味觉区,中央后回下端岛盖部 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 8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受损产生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听话)中枢:颞上回后部,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角回,受损产生失读症 一般认为,语言中枢在一侧大脑半球,即善用右手(右利)者在左侧半球,善用左

20、手(左利)者其语言中枢也多在左侧半球,只有一部分人在右侧半球(四)端脑内部结构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三层结构1大脑皮质 旧皮质:嗅脑 新皮质:6层结构 (分子层、外粒层、外锥体层、内粒、内锥体层、多形层) 2基底核:位于白质内,靠近脑底 尾状核 新纹状体 (1)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 壳 豆状核 苍白球 旧纹状体(2)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与豆状核之间的薄层灰质(3)杏仁体:位于海马旁回的深面,与尾状核尾部相连 3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1)位置:大脑半球内部的腔隙,内含脑脊液 中央部:位于顶叶内(2)分部 前角:伸入额叶的部分 后角:伸入枕叶的部分下角:

21、伸入颞叶的部分 (3)连通: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4大脑半球的髓质(1)联络纤维: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 弓状纤维:联系相邻脑回钩束:连接额、颞两叶的前部 上纵束:连接额、顶、枕、颞四叶 下纵束;连接枕、颞叶 扣带:位于扣带回、海马旁回深部,连接边缘系的各部(2)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胼胝体:连接两侧半球广泛区域,分为嘴、膝、干、压四部分前连合:连接左、右嗅球和两侧颞叶穹隆和穹隆连合:穹隆的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对侧海马(3)投射纤维:由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大部分通过内囊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1位置: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

22、核之间,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 2内囊的分部及各部所通过的纤维束(1)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有额桥束、丘脑前辐射通过(2)内囊膝: 前、后肢会合部,有皮质核束通过(3)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丘脑之间,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听辐射通过 对侧偏身瘫痪(锥体束损伤) 内囊损伤(三偏综合征)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半的同向偏盲(视辐射损伤) (五)边缘系统 1组成:边缘叶及相关皮质、皮质下结构(杏仁体、隔核、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中脑被盖等) 2纤维联系:前脑内侧束、穹隆、乳头丘脑束、终纹(杏仁体一隔区)、脑髓纹(隔区一缰核)等3 功能:1)调节内脏活动和情绪活动;2)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关3)与精神、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