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489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轻巧记忆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示意图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降水量50 mm以下200 mm以下400 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人类活动不

2、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1)内容(2)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3、。(5)控制人口增长。问题导思下图是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你知道它的生态作用吗?提示: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全析考点一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4、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1(2010安徽高考)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

5、 D物种灭绝解析:选B图中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由于受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干燥少雨,主要形成了草原和荒漠景观,再加上铁矿石的开采,必然导致该地区土地沙漠化加剧。2(2012重庆高考)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俄罗斯拟出租

6、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生态脆弱,如果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结合图示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主要地带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所以土壤中含水量较我国西北地区大。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该地区温度上升、热量增加,这些都对农业生产有利。答案:(1)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2)亚寒带针叶林高有利影响:热量条件得到改善

7、;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全析考点二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3(2014广东高考)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

8、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选D一般情况下,植被条件越好,地表受侵蚀作用影响越小,沉积作用越强,故植被可以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4(2012四川高考节选)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解析:选D该国为蒙古,由于地处内陆,降水稀少,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所以应该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为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5(2011浙江高考节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

9、土地利用类型。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审题答题规范专训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设问中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需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2)设问中该区域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从耕地、林地、草地等方面中选择。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耕地和牧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解析:选D在我国,风蚀荒漠化多见于西北地

10、区;水蚀荒漠化多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灌溉区和华北半湿润区。(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23题。2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BC D解析:2.B3.A第2题,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与地势起伏状况、降水多少及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等密切相关,因此地理兴趣小组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应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

11、故选择B。第3题,一般来说,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故曲线符合。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完成45题。4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5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解析:4.C5.D第4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5倍左右,故A错误、C 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第5题,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

1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2013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67题。6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C丙 D丁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6.D7.C第6题,从图中有时令河的存在可以判断,此地应该位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而土壤盐渍化容易出现在这些地区。四地中丁地海拔低,温度相对较高,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积累,从而形成盐渍化。第7题,乙位于河流的上游,若取水过多会使下游的丙、丁植被由于缺水而枯死,出现荒漠化现象。(2013江苏高考)梯田

13、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89题。8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9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8.C9.A第8题,根据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形是陡坡与平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的地方发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的地方发展林业。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发展种植业。第9题,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

14、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保水保土的效果。10(2015绍兴一中高三检测)下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封沙育草,涵养水源B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地C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禁止超载过牧,退牧还草解析:选B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三江平原改善湿地;阴山北部禁止超载放牧,退牧还草;黄土高原植树种草,涵养水源。(2015衡水中学第一次模拟)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

15、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1112题。11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A BC D12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解析:11.B12.A第11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第12题,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气候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二、综合题(共52分)1

16、3(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6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6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解析:第(1)题,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湖泊

17、周围沉积,二是冬春季节河流与湖泊水位低,泥沙出露。第(2)题,原因主要从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大且日数多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风沙堆积可能会填埋轨道、侵蚀路基、损害铁路其他设施、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第(4)题,可从设置方格沙障、阻沙墙、用碎石等覆盖沙面等方面分析。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

18、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14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8分)(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 “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12分)(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

19、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8分)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

20、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

21、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一、森林资源作用与现状1森林的作用(1)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2)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2森林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轻巧记忆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温馨提示不同区域内森林的生态功能有所差异,如在湿润地区,其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干

22、旱半干旱区,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沿海地区,森林能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在城市,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的作用。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2)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温馨提示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同样贫瘠的土壤;雨林与沙漠

23、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恢复相当困难,因此可以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全析考点1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2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地区生态功能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3.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4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

24、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1(2011北京高考节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

25、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审题答题规范专训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从“吸收二氧化碳吸附飘尘”可获取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增加碳储量的信息。(2)从“蒸腾水汽水循环”可获取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的信息。(3)从“根系固持土壤降水”可获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信息。(4)从“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获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2(2010浙江高考节选)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问题。据报道,近年来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解析:非法

26、牧场扩张会造成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答案: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主观题常考的11题型之(八)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环境问题的考查,经常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角度二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典例(2011广东高考节选)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

27、问题是_。(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用流程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

28、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

29、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

30、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2015南京模拟)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

31、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贺兰山地处宁夏平原西部,与宁夏境内此段黄河平行分布,呈南北走向。它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200 mm年等降水量的界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草原与荒漠的界线。第(2)题,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银川的湿地类型主要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湿地具有非常强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第(3)题,从图2可以看出宁夏的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干旱降水少,是湿地萎缩的一个原因,另外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水流减缓,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

32、:人口增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萎缩,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增加,也使得河漫滩、湖泊面积萎缩。第(4)题,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主要措施是要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从法制上约束不合理的行为;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要节约用水;做好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答案:(1)南北(东北西南)走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与宁夏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对其中三点即可)。(3)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33、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015泉州一模)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12题。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 ()A春季的东南丘陵B夏季的黄土高原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解析:1.C2.A

34、第1题,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长,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故C项正确。第2题,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而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2013年12月6日,来自刚果(布)、赤道几内亚、中非共和国,加蓬和喀麦隆5国的森林部长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讨论了如何加强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保护的问题。读图,回答34题。3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被毁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B发

35、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4与会国家为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ABC D解析:3.C4.D第3题,刚果盆地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是产生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第4题,只砍伐名贵木材会导致这种物种消失,故不正确;严禁砍伐树木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故不正确。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

36、如下表。读表完成56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月均温差值0.130.100.180.160.130.250.430.400.200.100.110.225.探究结果表明()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6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弱噪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A BC D解析:5.D6.C第5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第6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2015泉州质检)下图示意19902010年

37、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百万公顷/年)。读图,完成78题。7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8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C从毁林到造林 D严禁砍伐森林解析:7.D8.C第7题,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的功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读图可以看到,世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A错、D对。全球变暖的结果会使冰川体积减小,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的减少。第8题,读图可以看到,亚洲森林面积增加最多,选项中的伐木、开

38、矿都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小;人类需要林木资源,完全禁伐是不实际的,只有加强造林,从以前的毁林到现在的造林才可行。(2015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9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 B C D10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沙尘暴泥石流水土流失台风A BC D解析:9.A10.B第9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

39、;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第10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112题。11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Aa BbCc Dd1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解析:11.A12.C第11题,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

40、的部分是生物。由已经掌握的知识可知,a为生物,b为枯枝落叶,c为土壤,d为供给养分,故A项正确。第12题,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如果植被遭到破坏,该系统就会崩溃,故C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5南京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二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1)亚马孙热带

41、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8分)(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10分)(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10分)解析:第(1)题,热带雨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促进全球水循环等多方面的生态效益。第(2)题,该地区的雨林被大量破坏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第(3)题,本问为开放性问题,回答合理即可。答案:(1)维持地

42、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2)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3)赞成。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终年高温多雨,复种指数高,水稻产量大。(或不赞成。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14根据实验内容完成探究过程。(24分)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1)实验准备材料:校园内选取有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2)实验过程:用木板隔离出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个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要求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不漏水。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3)观察内容:_;_;_。(12分)(4)实验结果与总结:在此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_;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