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5221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60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txt你不用一上线看见莪在线,就急着隐身,放心。莪不会去缠你。说好的不离不弃现在反而自己却做不到第八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 Diseas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

2、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虽未完全明寮,但已知与下述因子(易患因子)有密切关系:一、高血压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可能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特殊高的压力,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二、高血脂症临床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实验动物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与极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动脉粥样

3、硬化有关。血中甘油三酯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新近的研究发现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三、吸烟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020,动脉壁内氧合不足,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粘附聚集。此外,吸烟还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四、糖尿病糖尿病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伴有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者还常有血第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动性增强。第因子由动脉壁内的细胞产

4、生,该因子的增高表示内膜的病变,血小板活动增加使其易在动脉壁上集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的闭塞。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型糖尿病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伴发冠心病。五、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肥胖者也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年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发病机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学说甚多,如脂质浸润学说、血栓源学说、血液动力学学说、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学说、内膜损伤学说及受体学说等,现逐渐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是复杂的,是综合性的较长过程。动脉

5、壁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动脉壁内皮细胞有调节血管张力、血管通透性、抗血栓形成及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等重要生理功能。当内皮细胞受某些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液中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的增高,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的刺激均可使血管内皮损伤。受损伤的内皮细胞发生功能改变和渗透性增高,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粘附在内皮细胞损伤处进入内皮下,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形成脂肪斑。血小板聚集并粘附于内皮的损伤处。吞噬细胞、内皮细胞及粘附于内皮细胞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进入内膜并增殖,脂肪斑变成纤维斑块,损伤的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血浆中的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更多地进入内

6、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新近研究表明,脂质过氧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人体内自由基通过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化学修饰。产生过氧化LDL,此对内皮细胞有损伤作用,并能抑制PGI2(前列环素I2)的合成,且修饰的LDL能通过特异性受体被单核巨噬细胞或平滑肌细胞摄取,使细胞内胆固醇酯显著增高。临床表现此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

7、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或第型高脂蛋白血症。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动脉造影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诊断40岁以上的病人,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如突然出现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

8、脑供血不足;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疑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夜尿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此外,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子,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如选择性地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脑、肾等脏器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鉴别诊断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治疗及预防一、一般治疗(一)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

9、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应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奶油、肝、脑、肾等内脏和骨髓、鱼子、蛋黄、椰子油等。超重者应减少每日总热量,并限制糖类食物。饮食宜清淡,多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制品等,并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二)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体操和打太极拳等。(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四)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二、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

10、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降血脂药物(一)消胆胺(Cholestyramine)为阴离子交换树脂,服后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而降低血胆固醇,用法:4-5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明显。(二)安妥明(Atromide,clofibrate)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较降胆固醇为明显,其主要作用为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用法:0.25-0.5g,口服,每日34次,副作用,除恶心、腹泻外,且可引起肝功损害,血清GPT增高,故服用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安妥明衍生物非诺贝特0.1g,

11、口服,每日3次;诺衡300mg,口服,每日3次;能保持降脂作用,而副作用明显减少。(三)烟酸(Nicotinic acid)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循环而降低胆固醇,用法:0.5-1g,口服,每日3次。服用后常有皮肤潮红、搔痒或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血糖增高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宜在进餐时服用,开始用小剂量(0.1-0.2g),以后逐渐增加,并定时检查肝功能、血糖及血尿酸。烟酸肌醇酯(Inositol Hexanicotinate)吸收后在体内逐渐水解出烟酸而发挥作用,用法:0.2-0.4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较

12、少,但血脂调节作用也较烟酸为低。(四)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acid)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用玉米油,豆油及红花油中含量较高,可抑制小肠对脂质的吸收,以及胆汁酸的再次吸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临床上所用以亚油酸乙酯为主的复方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五)藻酸双酯钠有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作用,可抑制动脉壁脂质的沉着和结缔组织的增生,并有抑制凝血酶活性和血小板聚集作用。(六)中草药泽泻、茶树根、月见草及花粉等均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三、抗血小板药物(一)阿斯匹林该药的乙酰基和环氧化酶的结合后,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变为前列腺素H2及G2,使血小板不能产生TXA2,但另

13、方面亦同时抑制动脉壁产生PGI2,若用小剂量(0.1g/日)阿斯匹林则可降低血小板聚集而轻小影响PGI2的产生。(二)潘生丁可抑制腺苷进入血小板,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增高,延长血小板寿命,如和阿斯匹林合用,对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协同作用,用法:2550mg口服,每日3次。(三)抵克立得(Ticlid)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阿斯匹林为强。用法250mg,口服,每日1次,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造成的动脉循环障碍。宜短期服用,有出血倾向者不用。四、其他美降脂(Lovastatin)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限速酶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是目前降低血清胆固醇有效而安全的药物。美多

14、心安不仅可降低血压,并可通过抑制LDL与动脉壁蛋白多糖的结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丙丁酚(Probucol)不仅能降低LDL胆固醇,并由于其抗氧化作用,能预防LDL的氧化修饰,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摄取,防止泡沫细胞的形成,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临床类型由于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管腔狭窄程度、受累血管支数,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可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心绞痛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根据病情发作的起因可分为:劳力性和自发性;根据病

15、情是否稳定,又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二、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局部心肌缺血坏死,临床表现可有严重的长时间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并有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和血清酶增高,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塞。三、原发性心脏骤停急性心肌缺血导致心电不稳定,突发心室颤动或窦停而引起猝死。原发性心脏骤停较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或不稳定心绞痛,偶有以本病为首发症状出现。四、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缺血或梗塞部位收缩力减弱、丧失或收缩期反常膨出,或有乳头肌缺血、梗塞造成的二尖瓣返流,或有心肌弥漫性萎缩间质纤维化,左心室收缩力减弱可出现左心衰竭

16、,有时发生急性肺水肿。五、心律失常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时,缺血心肌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如累及传导系统,可导致各种类型的传导阻滞。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确诊冠心病患者中,可发现在动态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或核素心肌显象时呈现心肌缺血表现,但患者当时无自觉症状。目前认为此类型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故应予以重视。临床患者可具有一个或多个类型的临床表现,也可由一个类型发展到另一个类型。本节主要介绍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两个类型。心绞痛(Angina Pactoris)心绞痛是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症候群,临床特点为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病因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大支

17、动脉的管腔狭窄,部分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其他原因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先天性畸形起源极为少见,冠状动脉栓塞也很少,后者主要引起心肌梗塞。除上述情况外,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等也可发生心绞痛但不归入冠心病心绞痛范畴。病理及病理生理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支,分别开口于左、右主动脉窦。左冠状动脉主干仅13厘米长即分为前降支和迥旋支,前降支供血给左心室前壁中、下部和心室间隔的前23,迥旋支供血给左心室前壁上部,心脏膈面的左半部或全部和左心房。右冠状动脉供血给右心室、心室间隔的后13和心脏膈面的右半部或全部。心脏的窦房结由右冠状动脉供血者占60,而心脏的房室结和房室束由右冠状动脉供血者占90,上

18、述三支冠状动脉之间有许多细小分支互相吻合,近年将左冠状动脉主干也作为冠状动脉的一支,合称为四支冠状动脉。动脉的粥样硬化可累及冠状动脉中的一、二或三支,甚至四支同时受累,其中以左前降支最多见,病变也最重;然后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迥旋支和左冠状动脉主干,血管近端病变较远端重,粥样斑块多在血管分支的开口处,且常偏于血管的一侧,逐渐增大而引起管腔的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心肌的血供。在正常情况下,心肌的需血和冠状动脉的供血,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当管腔轻度狭窄时,心肌血供未受影响,病人无症状。当血管狭窄较重时,心脏负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供血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要而出现心肌缺血

19、、缺氧诱发心绞痛。但有的心绞痛发作于休息时,发作前并无心肌需氧量指标(心率与血压收缩压的乘积)的增高,劳力时不发生心绞痛。休息时发生心绞痛常为冠状动脉痉挛的结果,常见的如变异型心绞痛,痉挛可发生于正常的冠状动脉,更常见于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动脉。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理是复杂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冠状动脉受体的兴奋。有粥样斑块的动脉壁对神经体液影响过度敏感,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平滑肌的代谢物质血小板释放血管活性物质TXA2的增加,前列腺素PGI2生成的减少等,对冠状动脉的张力变化起一定的影响。心绞痛发作中疼痛的发生机理,可能是心肌无氧代谢中某些产物(如多肽类)刺激心脏内传入神经

20、末稍所致,且常传播到相当脊髓段的皮肤浅表神经,引起疼痛的放射。临床表现一、症状疼痛是心绞痛的重要症状,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常有以下特点:(一)诱因常由于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和寒冷所诱发。劳力诱发的心绞痛,休息可使之缓解。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劳动条件下发作,病情严重者也可在吃饭、穿衣、排便或休息时发生,有些亦可发生于夜间。(二)部位典型的疼痛部位为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大小如手掌,界限不很清楚,疼痛常放射至左肩沿左肩前内侧直至小指无名指,有时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及咽部,亦有放射至左肩胛区或上腹部并伴有消化道症状。偶尔放射区疼痛较胸骨区为明显主要症状,此现象较多见于老年人

21、。(三)性质疼痛性质因人而异,多为压迫、发闷和紧缩,有时有濒死感。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重者表情焦虑,面色苍白,甚至出汗,迫使病人停止动作,直至症状缓解。(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疼痛常持续15分钟可自行缓解,偶尔持续15分钟,在休息后即刻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疼痛即可缓解。发作可数天或几个星期一次,或一天内多次。变异型心绞痛常在夜间休息时发作,与劳力无关,疼痛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二、体征不发作时,无特殊表现,发作时,常呈焦虑状态,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出现第四心音(心房性)奔马律,此由于左心室功能减低,舒张末压增高,心房收缩力增强而产生。乳头肌缺血时,可发生暂时性二尖瓣关闭不

22、全,心尖部可听到中、晚期收缩期杂音。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减弱,其收缩时间延长,主动脉瓣的关闭落后于肺动脉瓣的关闭,产生第二心音分裂,呼气时更为明显,此称第二心音逆分裂。上述体征只见于部分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期中,如能及时发现,对诊断很有帮助。三、心绞痛临床类型临床可见以下类型:(一)劳力性心绞痛此指常见的由于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因素使心肌需氧量增加所诱发的心绞痛。主要原因为器质性冠状动脉狭窄使血流不能满足需要的增加。临床上又可分以下类型:初发型,心绞痛在最近一个月内出现,且日趋发作频繁和加重。稳定型,病情稳定在一个月以上,即心绞痛发作频数、诱因及发作时间大致相同。恶化型,原为稳定型心绞痛,而新近心

23、绞痛发作频数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增长,可由越来越轻的活动所引起,甚至休息时亦发作,含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中间型,发生在一次或几次持续15分钟以上的休息的胸痛,但无急性心肌梗塞的证据。为介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的中间型心肌缺血表现。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塞后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二)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或休息时心绞痛发生于静息状态而无明显的心肌需氧量增加,心绞痛的发作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较大的分支痉挛所致。临床上可有以下几类型:1变异型心绞痛此是Prinzmetal 于1959年首先提出,其特点有:心绞痛有定时发作倾向,常在下半夜或凌晨发作,无明确诱因。心绞痛发作较重,持续时间

24、较长,可达1520分钟。发作时某些导联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伴有相关对应非缺血区部位导联ST段压低,常伴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2严重的劳力性心绞痛在休息时可能由于很轻微的活动或情绪激动而诱发心绞痛,此也有可能同时伴有冠状动脉痉挛。心电图表现为ST段的压低。3卧位性心绞痛指平卧时发生的心绞痛,因卧位时心脏静脉回流增多,心脏容积及肌需氧量增大,此时如有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减低,即可发作心绞痛。除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外,其余各型心绞痛均属不稳定型心绞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心电图(一)常规心电图部分病人在心绞痛未发作时心电图正常,但也可有ST段和T波的异常及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劳力性心绞痛发

25、作时,以P波为主的导联上,可有ST段压低有T波低平或倒置等心内膜下缺血性改变,此由于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由冠状动脉分支的末稍供血,在冠状动脉有病变供血不足时,更易发生心内膜下的心肌缺血损伤。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主要是冠状动脉大的分支痉挛,引起全心室壁厚度有急性心肌缺血损伤,表现为ST段的抬高。(二)心电图连续监测让病人佩带慢速转动的磁带盒。以12个双极胸导联连续录下24小时心电图,然后在荧光屏上快速播放并选段记录,可以从中发现心电图STT波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照。(三)心电图运动试验以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肌缺血使其出现缺血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常用的有踏板和蹬车试

26、验。受检者在活动的踏板就地踏步运动或在特制的车上作蹬车运动。运动强度逐步分期升级,运动量达到病人心绞痛发作或显著疲劳终点称极量运动。如达到按年龄的预计最高心率的8590的运动量,称亚极量运动,观察及记录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即刻2、4、6、8分钟的心电图,心电图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0.08秒者为阳性。监测运动前、中、后血压和心律,血压或心率呈现持续降低,提示有严重的多支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功能不全,运动中有步态不稳、室早、室速、血压下降者应即刻终止运动,运动试验的禁忌证有:心肌梗塞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不齐。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人可出现室间

27、隔或和心室后壁部分室壁的运动异常,缺血区可有节段性运动减弱或失调,室壁收缩期厚度较正常为薄,并可获得心室、心房腔大小的资料。三、放射性核素的检查(一)201铊心肌显象正常心肌能摄取冠状血流中201铊而显象,缺血心肌不显象,呈缺血区灌注缺损,201铊运动试验可用于休息时无异常表现的冠心病人,使其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而呈现不显象的缺血区。(二)放射性核素的腔造影静脉内注射焦磷酸亚锡被红细胞吸附后,再注射99m锝,使红细胞标记上放射性核素而使心腔内血池显影。可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室壁局部运动异常。四、冠状动脉造影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方法系先后用两根特制的不同弯度的导管,

28、分别做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经皮穿刺从股动脉插入导管推送至主动脉根部置于冠状动脉口,然后推注少量造影剂,进行电影摄影或快速连续摄片。重复数次不同部位的摄片,能较满意地发现由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性病变及其确切部位、范围和程度,并能估计狭窄处远端的管腔情况。一般认为,管腔面积缩小75以上才有一定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对在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需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胸痛疑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诊断根据疼痛的典型发作,含用硝酸甘油可缓解,年龄40岁以上并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能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即应考虑诊断。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P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

29、T波平坦或倒置,发作过后很快恢复。发作不典型,静息心电图无改变者应根据病情复查发作时心电图,必要时作心电图负荷试验能诱发心绞痛者可确诊。心电图监测或运动试验无心绞痛发作而出现缺血型ST段改变者,应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象检查,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心绞痛须与急性心肌梗塞、心脏神经官能症相鉴别。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青年女性。劳累和休息时均可发生,疼痛大多位于心前区或心尖附近,常局限于一点,多为持续性隐痛、气闷或跳动性刺痛,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叹息则舒适,而应用硝酸酯制剂无明显效果。不典型心绞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者,须注意与溃疡病、胆道疾患及膈疝相鉴别。心绞痛放射至胸部或肩背部

30、者须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脊柱或肩关节炎鉴别。治疗除冠心病的基本治疗外,治疗重点在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及减轻心肌耗氧,制止心绞痛的发作及防止其复发。一、终止心绞痛发作应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0.6mg1-2分钟即能缓解;含化二硝酸异山梨醇510mg,则5分钟有效;亦可用硝酸异山梨醇酯(易顺脉)口腔喷雾剂数秒即可奏效。副作用有头昏、面红、心悸、偶有血压下降,因此首次用药,应平卧片刻,必要时吸氧,青光眼忌用。二、预防发作常用药物有硝酸酯,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阻滞剂。(一)硝酸酯制剂主要作用为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心肌耗氧量减少;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区心肌血供。常用的有:

31、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520mg,口服,每日3次;硝酸戊四醇酯1020mg,口服,每日34次。在预计可能诱发心绞痛的活动前半小时,舌下含硝酸甘油0.3-0.6mg,可预防心绞痛发作。12硝酸甘油软膏涂于皮肤上逐渐吸收,适用于夜间发作的心绞痛,临睡前涂药可预防发作。(二)受体阻滞剂抗心绞痛的作用主要通过减弱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劳力性心绞痛,但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因可诱发自发性心绞痛。1心得安每次1040mg口服,每日3次,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反应逐步增加,该药属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副作用除有心动过缓,心功能减退外,也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因此,心率缓慢者不适用,

32、有心功能不全者要慎用,且事先应给予洋地黄制剂,原有支气管哮喘者禁用。2心得平具有轻度内在拟交感神经作用,较少影响心功能,可每次口服2040mg,每日3次。3氨酰心安为1受体选择性阻滞剂,不易引起支气管痉挛或其他2受体阻滞的副作用,每日剂量50200mg,因作用时间长,可分二次口服。低血压、心功能不全者不适用。4美多心安是心脏选择性,而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1受体阻滞剂,副作用较少,新近认为该药不仅可降低血压,还可通过抑制LDL与动脉壁蛋白多糖的结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故在治疗心绞痛中比其他制剂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用法:50mg,口服每日2次。(三)钙拮抗剂对冠状动脉的扩张及解痉作用较硝酸甘

33、油强而持久,控制自发性心绞痛是最有效。常用的有硝苯吡啶、异搏定和硫氮草酮(见表381)硝苯吡啶的扩血管作用最强,适用于血压过高或偏高者,对血压低者慎用。该类药物也能抑制心肌收缩力,较大剂量的异搏定偶尔引起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者不用。钙拮抗剂可与消心痛合用。对劳力性心绞痛可采用受体阻滞剂与硝苯吡啶,但不可与异搏定合用。表381几种常用钙拮抗剂的比较 硝苯吡啶 异搏定 硫氮卓酮 口服剂量( mg/8小时) 1020 4080 3060 对心血管作用 冠状动脉阻力 周围动脉阻力 心率 0 AH间期 0 心排出量 0 左室舒张末压 0 0 副作用 低血压 + 0 房室传导阻滞 0 + 0 心力衰竭

34、0 0 (四)其它药物其它的冠状动脉扩张剂如:吗导敏12mg,口服,每日3次;延痛心75100mg,口服,每日3次;心可定3060mg口服,每日3次,均有一定疗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潘生丁2550mg ,口服,每日3次,阿斯匹林50100mg,口服,每日一次,抵克力得250mg,口服,每日12次。可降低血管病性死亡和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率。(五)中医中药主要用芳香温通、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则。常用的中成药有:苏合香丸或冠心苏合丸一粒口服,丹参或复方丹参2ml肌肉注射,每日12次。三、介入治疗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75以上而管腔尚未完全闭塞,长度15mm的病变,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运

35、动试验阳性,病史较短的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治疗。PTCA是将带有球囊的特制导管插入置于狭窄部位,通过球囊的机械压力挤压斑块使其碎裂,病变血管壁组织伸展延长,血管内径增大,血流增加,心绞痛发作可减少或消失,近期疗效良好。冠状动脉内激光成形术是应用激光导管插入病变血管腔内,发射激光使粥样斑块汽化以解除狭窄。也有应用切割导管,内装旋转切割刀可切割多发性或双侧狭窄、钙化或完全阻塞的病变,使管腔获得再通。最近也有放置支架于堵塞血管使血管再通。由于上述各种新疗法尚存在“术后再狭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疗效。四、病因治疗寻找治疗诱发和可能加重心绞痛发作的

36、原因和疾病,如高血压、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控制易患因素,肥胖者减轻体重,吸烟者戒烟。避免饱餐、发怒和情绪激动。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较好者可适当的体力活动。五、外科治疗经积极内科治疗不能控制的心绞痛可考虑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或称搭桥)手术,常用大隐静脉与主动脉根部和冠状动脉狭窄处远端相吻合接通血流,术后大多数心绞痛缓解或明显减轻。手术死亡率与病情有关,一般低于5。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的改变。

37、本病在欧美诸国多见,如美国每年约有13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而我国较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较华南,华东稍多,每年发病率男性为3.40,女性0.9,6064岁男性可达13.2%。发病机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由于下述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塞。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或动脉持久性痉挛,使管腔发生完全的闭塞。二、心排血量骤降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流量严重不足。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心肌需氧需

38、血量增加。心肌梗塞往往发生于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后,安静睡眠时,或用力大便后,此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用力大便增加心脏负荷,这些因素均有利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亦可发生于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偶有由于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所致。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病理生理及病理心肌梗塞的部位视受累血管而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下侧壁、室间隔前部和二尖瓣

39、前乳头肌。右冠状动脉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膈面(右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室间隔后部、和右心室,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左冠状动脉迥旋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高侧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可能累及房室结。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可引起左心室广泛梗塞。右心室和左、右心房梗塞较少见。心肌坏死范围大小程度,决定于冠状动脉分支闭塞发生的部位、速度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管腔闭塞后2030分钟,心肌即可有少数坏死,1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4天后坏死分界明显,心肌溶解并有肉芽组织形成,坏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在68周形成疤痕而愈合

40、,心肌梗塞累及心室壁厚度的全层或大部分者称为透壁性心肌梗塞。如波及心包引起心包炎,波及心内膜导致心室腔内附壁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呈灶性分布而仅累及心室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及电生理学改变,梗塞区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收缩力不协调,左心室压力曲线最大上升速率dp/dt减低,左心室顺应性减低,舒张末压增高,舒张和收缩末期容量增多,喷血分数减低,心搏量心排出量下降,心率增快或有血压下降,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梗塞区心室壁薄弱到不足以承受心室内压,在早期能发生心脏破裂,后期可产生心室膨胀瘤,电生理学改变有:梗塞区心电图的特异性变化及各

41、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临床表现一、梗塞先兆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如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有或无心绞痛史而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律失常者,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可显示ST段一时性抬高或降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此时应警惕病人近期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如及时处理,或能避免发生。二、症状(一)疼痛为此病最突出的症状。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用硝酸甘油无效。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可

42、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恶心、呕吐、易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相混淆。多见于年老患者。部位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颈项及背部上方。(二)休克20病人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0.7Kpa(80mmHg),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此外,有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不足的因素存在。(三)心律失常约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

43、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四)心力衰竭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五)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

44、组织坏死吸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二、体征心脏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逆分裂,第四心音及舒张期奔马律等。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则多为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少数病例因心肌梗塞累及心外膜而发生心包摩擦音,多见于发病后12天,可持续存在数日,心力衰竭者两肺可闻及湿罗音,血压常有降低,起病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心电图(一)特征性改变1在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2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3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

45、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病理性Q波。(二)动态性改变1超急性期发病数小时内,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2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QS波常持久不退。3亚急性期ST段抬高持续数日于两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4恢复期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对称性倒置,此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三)判断部位和范围可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来判断心肌梗塞的部位(表382)。如V1、V2、V3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侧壁,、aVF反映下壁。、avF反映左心室高侧壁病变。根据上述变化可初步判断何支血管受累。二、超声心动图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可检出梗塞部位室壁变薄和运动异常,检测左心室功能,并协助室壁瘤的诊断。三、放射性核素检查(一)静脉注射99m锝焦磷酸盐、血液中的99m锝焦磷酸与坏死心肌细胞中钙离子结合,坏死区心肌显象,正常心肌不显象。图381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图382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图383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恢复期表382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诊断导联 前间隔 局限前壁 前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 下间壁 下侧壁 高侧壁 正后壁 V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