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531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备用卷实验与探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备用卷实验与探究(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1(2010东北名校联考二)根据下表的数据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实验时间实验内容测量血液中的尿素浓度(mg/100 mL)700从狗体内采少量的血液7.2800将狗的肝脏切除并采少量的血液7.21300再从手术后的狗体内采少量的血液2.51700再采少量的血液2.02000再采少量的血液1.52300狗死亡A.狗因为被切除肝脏而促使肾脏大量排出尿素B手术过程刺激过多,使狗的体力衰退太快,尿素合成酶不足C手术后的狗因采血次数过多,使尿素浓度下降D狗因为被切除肝脏而无法合成尿素解析:分析表格中的实验内容和数据可知,狗

2、的肝脏被切除后,血液中的尿素浓度逐渐下降,说明尿素是在肝脏中合成的。答案:D2(2010济南模拟)为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情况下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装置和装置中加入等量的活性酵母菌和煮沸并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后,把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两温度计的读数最可能是()装置装置A2423B2525C2628D2826解析:由于环境温度为25,两装置中活性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后,会产生一定的热能,所以两个装置中的温度应该高于25;又因为装置中用石蜡油密封了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这样产生的热能就少于装置,故D是正确的。答案:D3(2010临沂摸底)对下列图示的生物

3、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表示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B若图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像,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C若图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D若图是利用2 m2 m的样方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圆圈表示个体),则该样方内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2.75株/m2解析:图通过用吸水纸将0.3 g/mL的蔗糖溶液引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外面,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结果是洋葱表皮细胞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若图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

4、像,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放大倍数增加,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估算种群密度,根据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应为10/42.5(株/m2)。答案:A4(2010青岛摸底)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步骤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分别属于()A实验组,对照组B实验组,实验组C对照组,对照组 D对照组,实验组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对照的理解。该实验属于自身对照实验。所谓自身对照是指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是实验前后之间的对照。步骤D在质壁分离实验中属于实验

5、组;在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答案:A5(2010青岛摸底)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解析: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条边上的植物个体数,对于样方外的不作统计,故D项不正确。答案:D6(2010福建八中测试)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10 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分别置于装有20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6、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B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C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D可用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培养液以确认是否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解析:A正确,甲、乙两组只确认一个变量,形成对照。B正确,乙气球无活的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甲气球内有活的酵母菌,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与产生的CO2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烧杯中液面不变。C正确,甲气球随着O2的消耗,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气球体积增大,

7、烧杯里的液面上升。D错误,溴麝香酚蓝水溶液用于CO2的检测,但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答案:D7(2010南通三模)选择正确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相关实验中,试剂选择正确的是()A在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择0.5 g/mL的蔗糖溶液B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蒸馏水提取色素D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苏丹染液使染色体着色解析:A项,0.5 g/mL的庶糖溶液浓度偏高,可能会因失水过多细胞死亡而

8、不能发生复原;C项,应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D项,使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答案:B8(2010南通一模)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实验时间/min液滴移动距离/mm1001532.52065251003013035162.5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溶液将向右移动B在20 min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

9、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解析:图中X为NaOH溶液,果蝇幼虫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等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则试管内气压下降,液滴将向左移动。在20 min30 min内,液滴移动的距离是65 mm,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因此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果绳幼虫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不会产生气体,无法通过该装置测定。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果蝇幼虫去掉即可,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答案:B9(2010盐城调研一)下列有关酶的四个实验设计,其中最科学、最严谨的是()实验实验目的主要实

10、验步骤A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实验组:2 mL 3% H2O2溶液1 mL过氧化氢酶,保温5 min后观察对照组:2 mL 3% H2O2溶液1 mL蒸馏水,保温5 min后观察B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实验组:2 mL 3%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对照组:2 mL 3%蔗糖溶液1 mL新鲜唾液,保温5 min后,碘液检验C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含有血渍的布块2 mL洗衣粉溶液,每隔5 min将溶液温度升高5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加入2 mL 3 %可溶性淀粉溶液、1 mL不同pH的缓冲液,1 mL新鲜唾液,在适宜温度下保温5 mi

11、n后,斐林试剂检验解析:A组实验应该在对照组加入1 mL 3.5%的FeCl3溶液,而不是蒸馏水,并在保温过程中观察氧气产生量的多少,从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B组实验中应该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新鲜唾液中的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成还原糖,而不能使蔗糖水解,从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C组实验应该将含有血渍的布块同时浸泡在不同温度梯度的洗衣粉溶液中。答案:D10(2010苏锡常镇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血球计数板的规格如下图所示;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每mL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是()A酵母菌细胞个数/mLB酵母菌细胞个数/mLC酵母菌细胞个数/mLD酵母菌细胞个数/mL

12、解析:由图可知,该计数板每一个方格共有400个小方格,每一方格的面积为1 mm2,体积为0.1 mm3(可换算成104 mL),则1 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目每一小方格中细胞总数400104稀释倍数。答案:B11(2010烟台适应训练)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率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解析:由于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可产生大量的O2;增加新鲜土豆片的量即加大酶的量

13、,可使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由于H2O2被分解完,气体量不再增加;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温度等其他无关变量。答案:C12(2010烟台诊断)下列对高中生物有关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将小麦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B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C经碱性染料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镜检时可看到每条染色体被染成深色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解析:把小麦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经

14、加热,试管内才呈现砖红色沉淀,A项错误;小麦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B项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是成熟的细胞,不存在染色体,C项错误;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时,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为根尖的生长点,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D项正确。答案:D13(2010青岛统测)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豌豆的茎切段等离体器官的作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离体豌豆茎切段伸长的效应A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豌豆茎切段的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BIAA和GA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种类的不同,无关变量是激素的浓度、豌豆茎切段的状

15、况等D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GA的促进效应较IAA明显解析:不同种类的激素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激素的浓度、豌豆茎切段的生长状况等是无关变量;从图示可以看出,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答案:D14某研究者想测算一下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他需测定的内容是()虫子吃的叶片的干物质量每天虫子粪便的干物质量每天该虫子体内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每天该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 BC D解析:虫子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虫子的摄入量粪便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属于虫子的摄入量,属于粪便量,属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而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实际上是测虫子一天中呼吸

16、作用的总量,而呼吸作用的总量不仅包括热能,而且还包括一部分ATP,这些ATP主要用于虫子的生长发育,如物质的合成等,所以测定虫子的呼吸作用总量没有意义。答案:B15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四条色带由上往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B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通常选取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C在“探索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向装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先加新鲜淀粉酶溶液再加酸碱D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中,需先将绿叶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营养物质解析:选项C中,若先加淀粉酶,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分解,

17、导致现象差异不明显。答案:C16为了验证浓度为104 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应该选取的材料是()完整幼苗幼苗的b段幼苗的a段幼苗的c段10 mL浓度为104 mol/L的生长素溶液10 mL浓度为102 mol/L的生长素溶液10 mL蒸馏水A甲组:,乙组:B甲组:,乙组:C甲组:,乙组:D甲组:,乙组:解析:本题利用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由于实验的目的是研究104 mol/L的生长素对茎的生理作用,因此,实验材料应该是茎;去除尖端,可以排除幼苗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影响;对照组应为蒸馏水。答案:B17(2010福建毕业班质检)下列实验或调查中

18、,操作与操作目的相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或调查操作操作目的A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测量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计算物质主动运输效率B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画滤液细线时,干燥后再画一两次使滤纸条上分离的色素带更明显C调查高度近视遗传病仅调查某个高度近视家族的发病情况得出人群中高度近视的发病率D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将试管轻轻震荡后取样取出更多的酵母菌解析:选项A中NaOH在琼脂块上的扩散不是主动运输;选项B中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滤液中含有色素,干燥后再重复画一两次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更明显。答案:B18(2010广州综合测试)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恩

19、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A BC D解析:恩格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部位时用了水绵与好氧细菌,没有使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排除A、C;教材中明确指出鲁宾和卡门使用了18O作标记元素来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卡尔文用14C作标记元素探明了CO2中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答案:D19某学生在研究NAA的作用,利用草莓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证明NAA的作用是()A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产生多倍体草莓B刺激未授粉的草莓发育成无子果实C帮助草莓完成授粉过程的重要媒介D对草莓的生

20、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解析: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从图中所示三组实验的结果可知,NAA的作用类似于草莓种子发育时产生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答案:B20下面是对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苏丹染液将花生子叶切片染色后,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染成红色的脂肪滴B在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因素是酶活性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粒线体的形态和分布时,可用人成熟红细胞代替口腔上皮细胞D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比0.1 g/mL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解析:滴加0.3 g/mL的蔗糖溶液与0.1 g/mL的蔗糖溶液相比,细胞外界溶液浓度更高,内外

21、浓度差更大,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的速度快,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苏丹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将脂肪染成红色;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人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答案:D21某生物小组为测定适合杨树枝条扦插的最适NAA(萘乙酸)浓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配制相对浓度依次为2、2.5、6的NAA溶液9份。将杨树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将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到19号NAA溶液中。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十天后,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统计记录。该实验的自变量和无关变量分别是()A枝条的生根数量;根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B. NAA(萘乙酸)的浓度;枝条生根数量C. NAA(萘乙酸)的

22、浓度;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D. 枝条的长度、生长状况等;NAA(萘乙酸)的浓度解析:实验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处理或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变量,二者是因果关系。自变量根据实验目的而定,是各组中唯一不同的变量,如本实验中的NAA溶液(萘乙酸)浓度。因变量往往就是最后实验要观察的结果,如本实验中的枝条最终的生根数量。无关变量是各组应保持一致的变量,如本实验中的枝条粗细、长度、生长状况、扦插环境等。答案:C22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列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用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

23、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4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A.D、B、C、AB. B、A、D、CC. A、B、C、DD. C、A、D、B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两个:营养物质和氧气。在容积一定的环境中培养酵母菌,营养物质限制了酵母菌的K值。同时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快速繁殖,因此氧气含量也限制了酵母菌的繁殖速度。曲线所示应为营养丰富,但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B组;曲线所

24、示应为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A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氧气较少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D组;曲线所示应为营养较少、氧气充足条件下的酵母菌数量变化,对应C组。答案:B二、简答题(共34分)23(2010苏州摸底)(12分)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常用的材料之一,下图一是与洋葱有关的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提取洋葱叶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_。现有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做了该实验,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粗心大意,漏加了某些试剂或药品,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图二所示),请分别指出他们漏加的试剂或药品:甲:_;乙:_;丙

25、:_。(2)表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_;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_方移动。(3)在利用洋葱细胞提取DNA时,利用DNA在_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提纯。若要探究白色洋葱鳞片叶中是否含有脂肪,你的实验思路是_。答案:(1)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二氧化硅(2)使细胞分散开来右上(3)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制作洋葱鳞片叶切片,滴加苏丹染液染色并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橘黄色颗粒出现24(2010启东调研)(10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

26、究。实验材料和用具:100 mL量筒、20 W至500 W的台灯、冷开水、NaHCO3、黑藻等。实验步骤:准备6套如图所示装置,依次编号为16。在瓶中各加入约500 mL 0.01 g/mL 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取6等份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内。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20 W、50 W、75 W、100 W、200 W和5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6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实验结果:不同光照条件下O2的释放量(mL)组次20 W50 W75 W100 W200 W500W一1.85.09.012.021.019.0

27、二1.85.38.011.520.018.0三2.05.08.012.020.019.0均值1.875.18.311.8320.318.70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_。(2)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_。(3)将实验处理结果绘成柱形图。(4)上表中测得的O2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O2量,其原因是_。(5)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_。(6)在冬季的人工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不够会降低产量,而提供多余的光照又会浪费钱。通过该实验还不能够确定最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该如

28、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呢?_。解析:(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6号装置的光照强度不同,可见光照强度是自变量。其他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为无关变量,答案合理即可。(2)NaHCO3的作用是调节并保持CO2浓度,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3)考查实验数据转换能力。表中数据体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转换成柱形图时,以光照强度为横坐标,以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取平均值)为纵坐标,分别画出20 W、50 W、75 W、100 W、200 W和500 W光照强度时的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3)表中测得的O2量是净光合量,总光合量

29、净光合量呼吸量。(5)根据表中数据,或根据柱形图,可以看出200 W是一个转折点,这点前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之后则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减少。(6)从表中数据看,从100 W到200 W或从200 W到500 W,难以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可从100 W到500 W中设置多组光照强度梯度,进一步实验。答案:(1)光照强度CO2(或NaHCO3溶液)、温度、pH、黑藻(答出两项即可)(2)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3)如图所示(4)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O2(5)在20200 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500 W时O2量反而降低

30、,说明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6)在100500 W范围内设置多组光照强度梯度进行实验25(2010徐州调研)(12分)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利用甲、乙试管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以探知酵母菌是否进行_呼吸,其方程式是_。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去除_。(2)在利用丙、丁试管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用石蜡油密封酵母菌和葡萄糖液,防止试管上部空气中O2进入反应混合液,为实验提供无氧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葡萄糖溶液进行_处理,然后再加入活化的酵母菌。(3)此装置能否用于探究乳酸菌的呼吸方式?_。(4)为减少实验材

31、料的浪费,使酵母菌反复使用,解决的办法是_。(5)请根据以上实验装置,预期可能的实验现象及结论:_;_;_。解析:(1)在有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呼吸作用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泵入的气体中含有CO2,则无法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2)煮沸可除去溶于水中的氧气和其他微生物,冷却是为保证酵母菌在其内能生存。(3)乳酸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不产生CO2,不能用Ca(OH)2溶液检测。(5)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需要列出所有可能结果。答案:(1)有氧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答不完整不得分,能量不能写成E或Q或ATP)CO2(2)煮沸、冷却(3)不能(4)把酵母菌改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答出此意即可)(5)甲、丁试管中溶液均变混浊,说明酵母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甲试管中溶液变混浊,乙试管不变混浊,说明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甲试管中溶液不变混浊,乙试管变混浊,说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