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660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rs4242384多态性与前列腺癌遗传易感的相关研究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西方国家中已然成为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原因占男性罹患癌症的死亡原因的第二位1。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中国的前列腺癌发病几率还尚低于西方许多国家,但随着近十年来我国人口日渐趋于老龄化,并且我国国人的生活条件的不断的改善,前列腺癌病的发病几率却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在中国乃至全亚洲,前列腺癌病已然成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跃居第三位,可以看出人类的50岁以上男性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政治慢慢下降,正在被前列腺癌病悄悄影响着,已然成为泌尿生殖外科乃至于整个医学领域中一个

2、越发显得重要的课题。近些年,我国的前列腺癌病的发病几率也有明显上升,虽然已经有了零星报道我国一些局部地区的前列腺癌病的发病几率,但大面积且大宗发病几率及分布情况调却一直查尚无系统发布。 曾有学者对引起前列腺癌发病的大量相关因素进行了非常大量的调查,其目的就是为了探讨我国前列腺癌病的发病几率上升原因,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可以明确年龄、种族和家族史肯定是与前列腺癌病发病几率和患病风险存在正相关性的主要的几个因素2,这些大量的调查中学者们还发现了前列腺癌病与某些营养素(总脂肪、胡萝卜素、硒、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的摄入有着明显剂量联系,而与其他的营养微量元素(总能量、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视黄醇、

3、维生素E、镁、锌、铁、铜)的摄入却并无明显的剂量相关关系。还有一些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病的发病可能与男性性行为存在这一些微妙的关系,一些研究分析显示:危险性最大的就是首次遗精的年龄,首次遗精年龄越小,其发生前列腺癌病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而且有着明显的剂量相关反应关系。在所以被调查的人群中,存在并且保持这手淫习惯的人发病的危险性大大高于正常男性的发病几率。再婚者或者有多个性伴侣的男性中发病危险性最高,这也是国外一些婚姻状态调查中显示出来的。还有就是营养摄入情况与前列腺癌病发生的关系,这一关系在前列腺癌病发生的原因中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中国人、日本人等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发病率相对欧美国家低,许多迹象表

4、明这可能与饮食结构有关系,亚洲人的饮食中有这更多的绿叶蔬菜、豆类、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水果、干果、植物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关键在于亚洲人饮食中占比例较低的是动物蛋白和脂肪。所以目前主流研究都认为这些植物性激素的食物质中可能对前列腺癌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议多使用含有较多的植物激素的食物。学者们就前列腺癌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发病后的诊断瘤标、预后监测等项目做出了大量大规模的研究。前列腺癌病的分子遗传学及分子调控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果。但是在我国的前列腺癌病研究中,各项基础研究就相对的薄弱,我过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一些国外研究工作的重复上面,在这些重复的工作中绝大部分还集中在免疫组化研究和对

5、前列腺癌的细胞株研究上,对多种基因侧面的研究(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多药耐药基因、雄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中国前列腺癌病发生中的表达和他们的意义,同时还对前列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从基因疗法侧面进行了研究,但尚未对国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惊醒分子生物学层面进行大规模的深入研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和随访检测的指标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在诊断和鉴别前列腺癌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我们也是自1979年被科学家Wang等从前列腺组织内分离和提纯PSA得到之后才得以广泛应用的。我们知道的PCa的临床症状表现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的特异性,很多年来国际上将前列

6、腺直肠指诊(DRE)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测定认为是筛查PCa的最佳方法,但是血清中PSA-t对前列腺癌组织并无特异性。科学家们为了探索那些引起前列腺癌发病的非编码序列的特征及其生物学作用,不断的对人类基因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些非编码序列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这些方面的研究不断的进行,对肿瘤癌症基因组多态性的大量研究都表明,这些非编码RNAs对癌基因组多态的影响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3。非编码小分子RNA也就是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miRNA,科学家们对miRNA做出了非常大量的研究,研究其对人类的疾病发生发展进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已经把miRN

7、A与多种肿瘤的发病相关性的研究当作一个最前沿热点的课题了。miRNA从根本来说是一种非编码的内源性小分子,一种单链的RNA链。他之所以能够对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调控,原理是通过其与相对应的靶mRNA特异结合来达到最终的调控的,进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产生差异性,最终最终导致人们罹患各种不同的疾病的。miRNA是1993年首次被科学家们发现的, Croce小组又在2004年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单个细胞内全部miRNA的集合(miRNA组)的概念。miRNA的研究已经相当的令人瞩目,尤其是在肿瘤癌症等复杂疾病领域,其研究结果更已经被世界各国医学界所应用。miRNA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的

8、关系密切相关,这已经被大量的相关研究所证明,miRNA对机体的单个细胞的生长发育4、乃至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及代谢5-7等重要生命活动都参与调控,通过这些调控而对人体的各种相关疾病也可以进行调控。人们在miRNA被发现的20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想要从全方位来了解miRNA是如何进行分离的,而且还要对其的调控机制做到更深入的研究,只有了解了他的调控机制,才能更好的预防miRNA调控相关的疾病。但是,即使有科学家们做了这些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miRNA调控中的精细过程还是知之甚少,是目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难题。在自然界中,miRNA是广泛存在的,不论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昆虫及植物中,miRNA的调

9、控都被发现过。秀丽隐杆线虫中发现了lin-4和let-7,那是miRNA最早于被发现的物种。而且已经确认有一千多种miRNA的调控,存在于有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中。而目前在人类茫茫的基因组中,也已经发现了许多的基因受到miRNA的调控,已确认的也大约占人类基因组的1左右(500个),这些miRNA调控这机体各种相关的变化,其中参与癌症相关的多个环节至少有五分之二的调控8。一个miRNA可以调控的mRNA是多少呢?这个数字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很多,并不是单纯的一对一的调控,一个miRNA可以调控近两百个mRNA,也就是说他与靶基因结合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蛋白编码收到调控,这意味着机体大多数编码蛋白受到m

10、iRNA的调控影响而进行表达9,这也就是人类的miRNA调控相关疾病的基本原理。提到肿瘤的遗传和发病,大多数普通人们都会认为是单基因遗传的,每种疾病或是每种癌症都由一个致病基因导致,最终导致肿瘤癌症等复杂疾病在一个家族中“代代相传”。然而事与愿违,这种单基因遗传疾病其实是很少见的,尤其是在肿瘤癌症等疾病中,单基因遗传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不足百分之一。大多数肿瘤的发生不仅是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同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致癌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机体,所有的因素共同作用才引起了肿瘤的发生。而遗传易感性因素中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就是基因的单核苷酸点突变所形成的基因多

11、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众所周知,致癌的环境因素有三大类,一类是包括辐射在内的物理性因素,一类是比如苯丙芘、烟草等在内的化学性因素,还有一种因素较为常见的,就是病毒、细菌等生物素。但不论那种因素,它们都会对机体缓慢的产生影响,不会立即致病。致癌效应之所以能致癌,关键就在于时间,适宜剂量并且在一个相对持续性的作用,才最终导致病变。正是时间和剂量这两个因素,使人体在癌变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对致癌因素代偿、抵抗、修复、排除。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只有达到了一定量的累计,才会最终造成病变的发生。不同的机体对各种慢性损伤的免疫能力有这明

12、显个体差异的,就算同一个体对不同种的疾病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免疫能力。SNPs广泛存在于基因中,它也是造成人体遗传差异的物质基础之一。SNPs的存在属于一种疾病的易感因素,他也不会让机体立即致病,但他的存在,可能会某种致病的易感因素作用更强,让机体致病的几率更高。在动物几千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环境对基因的选择贯彻从未停止,SNP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选择中形成的。它们本身他也不会让机体立即致病,但他的存在,可能会某种致病的易感因素作用更强,让机体致病的几率更高,甚至有这种可能,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下,snps可能还是一种优势的突变。SNPs不仅是个体遗传差异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种之间存在差异的遗传物质基础

13、之一,每一个基因上都存在SNP,但是每个SNP只有百分之一的几率在人群被检测出。在全基因组研究中,SNP的检出率大约在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11-15。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开始对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并行或后续的SNPs项目着手研究,研究那些不同地区上国家的人群,研究这些人群中基因序列上表达的差异。如今各个国家都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单纯SNPs的筛查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做为全球共享的资源,可以供各国引用参考。每天都有有大量的SNPs被发现,并不断的被公之于众。在我们国家,国内一些大型基因研究中心已经开展了对国人SNP的筛查,尤其是对我国特有的本民族基因组中SNPs,展开了筛查。同时日益受到重视的还有一些问题,

14、SNPs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就是其中一项,但就目前的水平看来,不论国内外的研究都远没有形成大规模系统的研究。目前,学术界普遍利用与疾病基因关联的DNA标记,来发现前列腺癌等复杂疾病微效基因,是目前被视为最有力的方法,即SNP基础上的关联分析,也就是全基因组的关联性研究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这项关联性研究与以往的传统的遗传研究不同,只需研究一个群体中的病人与非病人的基因型变现,而不需他们的家系资料,当一个遗传标记在病人中被发现,而且出现的频率在病人中明显超过非病人时,就表明该标记与疾病存在这关联性。通过比较分析,对两者的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进行分析

15、,关联分析最终可将基因组中任何未知的致病基因定位。为了分析寻找与前列腺癌的SNP,国外在全基因组关联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但是结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进展令人瞩目,其速度是极快的,已经取得了的成果不胜枚举。目前,已经被发现前列腺癌SNP超过12个以上,同时也在多个独立人群里随后得到证实。SNPs用于PCa遗传易感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等位基因关联,它是指疾病性状的标记等位基因发生率的显著性改变(升高或下降),它代表着与疾病性状的表现型相关的等位基因在随机发生中的偏差。等位基因关联研究起源于变异(或多态性)的直接生物行为。该方法不需要对大量的家族遗传的情况进行分析,仅需在同一个群体中进行研究,研究在这

16、一个群体中病人的DNA与非病人DNA。当一个遗传标记的频率在病人明显超过非病人时,这就表明该标记与这一人群中的这种疾病存在关联性。可以对不同人群进行同一个遗传标记的研究,来确定是否这一遗传位点还对其他人群有发病的关联性。Collins等曾提出了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广大的人群中某些易感基因位点出现了常见的变异,这就导致了人们对这些常见的疾病有了易感性,尤其当这些被视为常见的变异,存在与编码区域或是调控区域中,这种疾病的易感性会更加明显。如果这一假的正确性得到进一步证实的话,那么某一疾病的患者中检测出了特异的SNPs,而同事这一SNPs又是在非患者中出现的频率较低的话,我们会把这一位点与疾病进行一定

17、的关联、分析,就有可能确定这一疾病易感性的SNPs。因此,在对罹患PCa的人群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通常要用到分析对比研究,这就要对同等数量的或是更多的正常的对照人群,用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确定这一SNPs位点与PCa发病风险的关系,因而可以应用与PCa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我们都知道A、T、C、G4种碱基组成了人类的DNA遗传密码,因此我们有理由去得知,SNPs可能存在这二等位的多态性、三、四等位的多态性,甚至更多位的多态性。但是实际上三、四等位多态性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几乎可以忽略掉。因此通常所说的SNPs都是二等位的多态性,检测时能通过一种简单的“+/-”分析进行基因检测分型,这就使得SNPs

18、的检测、分析易于实现自动化17-18。目前SNPs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和高通量、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检测两大类: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是以凝胶电泳为基础的,方式较为传统的一大类,如:(1)PCR-SSCP(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单链构象多态性法);(2)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3) 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trophoresis,变性梯度凝胶电泳);(4)PCR ASPCR,(allel

19、e specific PCR, 等位基因特异性)等。这些传统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在大多数普通实验室即可进行,花费也是相对较低的。虽然话费较低,但是这种方法还是有他的缺点,就是速度慢,自动化程度较差,这一确定就决定了该方法难以对SNP进行大规模检测。高通量、自动化检测的方法是近些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这种检测SNP的方法自动化程度高,目前大型实验室中常用,其包括:1.DNA直接测序法;2.脱氧核糖核酸的芯片检测;3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denar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4.飞行质谱仪(MALDI-TOFMS,Matrix-

20、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hgt Mass Spectrometry)检测;5.微测序技术(PEX,Primer Extending)等方法,6.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HRM;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1)SP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是用内切酶降解DNA样品后做变性处理,非变性条件下,单链DNA内碱基互作发生卷曲而形成一个较稳定的空间构象,DNA序列的改变会使卷曲DNA分子构象发生变化,所以,有序列差异的DNA分子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由于构象不同,所受到的阻力大小也就不

21、同,因此涌动速度不同,从而可区分不同的SPN。(2)PCR-RFLP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特异性,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与同一DNA片段,如果存在SPN位点,酶切片段的长度和数量则会出现差异,根据电泳的结果就可以判断是否有SPN位点以及出现的碱基替换的类型。该技术应用的前提是SPN的位点必须含有该限制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它是SPN筛查中最经典的方法之一。SNP高通量、自动化的检测方法(1)HPLC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原理是通过把各种扩增形成的DNA(各种纯和双链和杂合双链DNA)吸附到固定相上,再对固定相进行加温使DNA变性,其中错配的杂合双链DNA熔点相对与完全配对的DN

22、A低,解链时间自然会早于完全配对的纯和双链DNA。在不同的解链温度条件下,两种双链DNA解链程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最后导致电荷分布出现了不同,最终它们与层析柱之间的结合能力也会出现差异,在变性并不完全的情况下下,两种二倍体在层流住柱中滞留时间也会出现差异,我们正是利用这样的差异性,达到检测目的DNA的碱基变异的最终目的。DHPLC只需要花费几分钟,就能完整的检测出一个样品,并且是全自动化的操作。其优点显而易见,快速、经济的检测出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现代话科研的方向,且无放射性的污染。但HPLC仍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不能鉴定出碱基突变的具体位置,我们需要进行新一次的测序才能筛选出新的突变或新的多态性。

23、目前HPLC的主要应用是用来检测小的DNA片段,一般都是小于500bp一下的。我们就是利用HPLC筛查SNP的高效率,其效率优于其他的电泳方法。因此,我们先通过DHPLC对试验的PCR产物进行初步筛选,再对其中的一些峰型特异的序列再次进行测序确认,这样就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大大的提高检测检测效率。(2)MALDI-TOFMS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系统,是指使用质谱直接或者间接检测等位基因特异性的延伸产物,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样品通过激光照射,离子化并携带单电荷进入气相,经高压脉冲电场加速后进入无电场的漂移区,样品在漂移区中的飞行时间与速度成正比,而速度与加速度电场所做的功相关。当电

24、场电压和飘逸区距离等参数确定时,对飞行时间进行测定就能计算出样品的质荷比,根据不同离子的荷质不同,应用这一不同的差异来分析分离并确定分子量。质谱分析最灵敏的指标就是对质量的灵敏度,所以将仅含有一个不同碱基的2段基因序列区别开是很轻松的。而且质谱检测还不需要荧光剂的标记,样本来源也是多源性的,可以是PCR产物,可是引物延伸反应查无,可以是等位基因特异终止还可以是invader酶切产物等,我们通过质谱检测,可直接检测不同质量的样品或探针,进而可以推导出样品的SNP,最终可以可用新发现的SNP与已知的SNP的分型进行对比。还有一种质谱也被人们广泛应用,那就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现在在

25、SNP的检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引物延伸法结合基质,从而辅助了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的质谱,它也是是利用质谱技术检测SNP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相较于一般性的引物延伸反应,它的特点在于引物的5端会引入生物素,使延伸的产物能被估相结合从而达到纯化的目的。我们在实验中利用质谱分析,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分析一个样品,如果分析数千个样品也不超过几小时,其特点不言而喻,快速、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和高通量等特点当之无愧。由于它没有了分子量的限制,而且效率和准确性都大幅提高,已经成为蛋白组计划中的重要检测工具之一。近年来,随着与更多的前沿方法(引物延伸法、测序法、肽核酸探针杂交法以及侵袭探针切割法等技术)的结合,MA

26、LDI-TOF-FS技术在SNP的检测中,应用的频率越来越大了。但是这项技术方法也有不足,对分析样品的分离纯化程度要求很高是他最大的问题。(3)HRM检测 HRM(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是近年国外兴起的,这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对突变扫描的方法,同事还可以进行基因分型的遗传分析。基于目前我们的PCR技术已经很稳定了,所以HRM已经不受突变碱基位点与类型局限,所以在突变扫描过程中不再需要序列特异性探针,在PCR进行结束后可以直接自动运行高分辨熔解。可完成对样品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甲基化、HLA配型等的多种分析。 HRM技术

27、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有4点,操作简便快速,这点最为重要,可以让大家简单上手。使用成本低,这点使HRM技术得以在国内外推广。结果准确,实现了真正的闭管操作。 HRM的主要原理:DNA序列的长度各不相同,所以GC含量以及碱基互补性就存在了差异,其解链温度是不同的,HRM就是应用这一差异,在DNA在不同温度熔解的过程中,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熔解曲线,从而达到对样品进行分析的目的。HRM通过极高的温度均一性和温度分辨率使分辨的精度达到对单个碱基间的差异进行区分。随着高精度PCR仪(LightCycler 480和Rotor-Gene 6000)和饱和染料(LC Green、Eva Gree

28、n等)的出现,HRM技术的会越来越被广泛的普及使用。 HRM应用已在多种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筛查、基因突变扫描,包括缺失、重复、点突变、新突变的筛查、甲基化的筛查、遗传育种中特定突变的筛查、未知突变的发现、HLA基因组配型、等位基因频率分析、物种鉴定、品种鉴定、甲基化研究、法医学鉴定、亲子鉴定、动植物品质相关多态性位点的研究等。植物抗逆性,突变与性状关联性研究。 HRM检测有着高通量、高敏度、特异性好、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的特点: 重复性好:HRM技术可以达到完全重复之前的试验结果。 操作简便:只需设计特异引物,之后的检测完全由HRM仪器全自动检测。成本低:

29、由于HRM仪器将检测步骤简化,检测的时间就大大的降低了,从而节约了成本。 标本范围广:可用各种新鲜样本或者已经固定的样本,(新鲜或酒精固定、石蜡包埋的手术标本),甚至是微量的穿刺或活检标本、血液标本、粪便标本等标本,都可以应用HRM的检测。其它:只针对PCR样品中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检测,所以不会消耗任何PCR样品,更不会对PCR样本造成污染,故进行完HRM的PCR产物,仍然可以进行下游分析,不会存在任何误差影响,所以非常适合于测序前的SNP筛查。 综上所述的HRM技术的优势,HRM技术已经悄然成为国内外SNPs筛查的不二选择。万事开头难,我们对SNPs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snp的关键部位

30、还没有完全把握,所以利用snps去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性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以上那么多的先进方法,已经使我们的工作简化了许多,使工作更容易进行,这样能让我进行的研究从数量上得以迅速增加。但是迄今为止,即使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所做出的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同事,随着科学家们进行的研究的数量级的增加,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但是我们只有发现问题,并去很好的将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我们所掌握的方法,进一步的去检测SNPs。目前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研究结果的一致性较差。同一组病例-对照研究对象,但是其研究结果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学者们已经开始广泛的重视

31、这一情况了,也对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做出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就是DNA的遗传异质性、及其表形和结构太过复杂,就算是最先进的方法,也难以确定无误的对其检测。其次就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性等因素。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研究样本少,这一原因才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研究样本数量少这一原因不是试验人员的技能或者仪器精密性提高就能避免的,因为前列腺癌的病例数本来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也不是常见的,所以病例组的样本来源是十分有限。目前主要的办法之一是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收集病例标本,小一点规模的可以汇总本地市几家医疗机构共同采样,大一点的也可以同一地区,同一国家更或者是同一大洲的

32、医疗机构共同汇总进行分析,才能尽量扩大病例组的数量级,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另外,还有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就是进行meta分析。但meta分析的前提是病例资料要有一定的规范,至少应包括性别、年龄、种子、入选的基础等必要信息。本次试验查阅大量资料,通过NCBI、GENOME数据库的资料发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研究已经发现了70个PCa相关的风险变异,看似已经有很多的风险变异已经被发现,但是基于家族的连锁分析发现,大部分的风险变异存在于HPC区域,而在这些区域的风险变异在人群中复制的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缺乏普

33、遍研究意义。尽管GWAS研究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如鉴定的变异的关联风险性都是很低变异风险,占的遗传因素很小,可能就是基因序列的某一个或者几个碱基的变化,但相比家族连锁研究,GWAS鉴定出常见的但是外显率很低的易感等位基因还是很有可能。另一方面,自从欧洲、拉丁美洲人群开始大规模参与PCa相关的GWAS以来,许多的PCa易感风险位点在多个人种中被研究,并且已经在其他人种中验证了这些风险基因的风险性,如日本人群GWAS研究确定的24个PCa风险位点中19个与欧美人群报道的相同,PCa的易感位点区域8q24上的位点也在多种人群中复制验证,但是又由于遗传异质的存在,还有就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同

34、种族之间的差异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这些PCa风险位点在不同种族中又不尽相同。2006年9月,Freedman ML19等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报告中提到:,通过对非裔美国人群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最终利用了混合基因定位等方法,鉴定出一个新的前列腺癌风险性位点,也就是目前人们研究最多的8q24位点。他们利用全基因组扫描了1579个非裔美国人,从这些受检者中发现了8q24,同时发现了位于8q24上的一个小片段,其长度约3.8 Mb,虽然长度很小,但是他与前列腺癌的易感性非常明显。研究这个风险位点,有它独有的临床意义,是因为当时经诊断而确诊为前列腺癌的男性中,有很多都是非洲裔

35、的,而且年龄都小于72岁,这一研究结果预示着,在非裔美国人群中,年龄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可以说,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正相关的流行病学结果。随后有很多专家进行了前列腺癌的连锁分析,随后又做了许多精细作图来分析证实8q24这一区域于前列腺癌发病相关联。Gudmundsson J20等在2007年5月的Nat Genet的报告中提到:我们最近发现的了8q24区域中一个新的易感位点,在与8q24区域的另一个前列腺癌易感位点联合后,在偶卓国家前列腺癌患者中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约1113的欧洲血统的前列腺癌病人可以检测出两者的存在,并且同时31非裔美国人的病人当中检测出两者存在。他们这次是通过

36、4次重复研究实验发现的,他们对1453个病人和3064个对照的全基因组关联性进行反复的试验,通过用Illumina HumanHap300 BeadChip的方法得出了以上的结果。而目前在中国人群的PCa关联研究中,中国南方人群的研究算是比较系统的是,但是在中国北方人群中,很少有相关的报道,而且关于复制GWAS所报道的PCa易感位点更是少之又少。有研究报道过,中国汉族人口中GSTM1基因多态性与PCa的发病正相关,可能是增加PCa危险及发病年龄早的因素。还有报道提到中国人GSTM1基因多态行缺失型可能与PCa的风险正相关,而且PCa的分级及分期都与之有关。徐兴兴等的2010年研究的结果显示:P

37、CA3基因外显子2SNPA164C多态性与PCa的发病风险高度相关。中国北方人群中相关的研究中,B型微精蛋白基因rs10993994,T变异和PCa易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另有其他研究发现,染色体7q和8q24区的rs10086908,T在多个拜仁研究中均与PCa最强关联报道,但研究还提示rs10086908可能与中国人的PCa无关。Liu M在Risk loci on chromosome 8q24 are associated with prostate cancer in northern Chinese men中表示,8q24上的rs16901966、rs1447295、rs119862

38、20和rs10090154与前列腺癌是关联的。综上所述,遗传易感性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8q24基因广泛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并且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预后的关联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采用病例-病例研究设计,分析基因型与中国汉族人群前列腺癌发病的关联性,为揭示8q24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生的生物学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并为今后前列腺癌进行个体化干预、诊断、基因治疗、新药研发等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SNP的分布在不同的人群中的分布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人群中的前列腺癌的易感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SNPs的研究达到了我们所预期的程度,我们可以做到针对不

39、同的SNPs引起的前列腺癌,做一些针对某个人群的个体化的预防,甚至可以做到个体化的基因治疗。因此,对中国人群前列腺癌SNP开展更进一步研究,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的目的就是达到有效的预防我国老年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进而让我国老年男性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目前对遗传多态性的研究,最有可能揭示出PCa遗传易感的本质,已得到广大泌尿外科学者的普遍认识。但是应用SNPs进行的PCa遗传易感性研究,还处于刚刚开始的起步阶段,遇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这些问题的挑战,我们应该努力去克服。我们要相信,随着全基因SNP计划的成功实施, PCa遗传易感性研究,尤其是高通量的遗传易感性的研究将会获得重大进展。然而,我们还要对于逐个基因、逐个SNP的功能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同样十分重要,这样才能通过高通量的研究方法获得的大群体研究结果相结合,找出任何PCa的遗传易感SNPs谱系,为人类对抗疾病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