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688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u《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与显微测量(必做) 一、实验目的:1熟悉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2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3掌握显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4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形态与功能相适应。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态和结构,以适应其功能。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可以观察很多细胞的结构,并借助测微尺测量细胞直径,进而获得细胞的体积。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仪器:光学显微镜(每人1台),载玻片、盖玻片、剪刀、镊子、牙签、滴管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试剂:1%碘液、瑞氏染液(如果观察血细胞,则需瑞氏染液)材料:洋葱、红辣椒、紫色落葵(或紫罗兰

2、)、血细胞悬液、口腔上皮细胞四、实验步骤:1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 用剪刀在洋葱鳞茎叶内表面画一个1mm2的方框 用镊子撕下表皮 在碘液中铺平 盖上盖玻片 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碘液(也可帮助排除气泡) 显微镜下观察(同法制红辣椒表皮细胞装片)2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1%碘液 用牙签刮取上皮细胞 在1%碘液中搅动分散细胞 染色1分钟 盖上盖玻片观察3血细胞观察(见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第9页)在载玻片右端滴一滴血 用另一张载玻片以3045度角(两玻片夹角) 推移血液成均匀薄膜 滴一滴瑞氏染液染色13分钟 自来水冲洗染液,吸水纸吸干 镜检4显微测量(1)原理:

3、 测微尺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目镜测微尺位于目镜内,为玻璃圆片,上有一条带刻度的直线,精确度较镜台测微尺的低;镜台测微尺是一块载玻片,中央圆形区域内有一带刻度的直线,精确度较目镜测微尺高。(2)测量:用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度量细胞的大小,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用镜台测微尺来校定。A、将镜台测微尺放入载物台上,转动目镜,使二者平行。选择一处让二者重合,然后向右侧寻找再次重合处,记下二者的数值,并按照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精度关系换算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实际代表的刻度值。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 ? 正确答案: 2.5 m B、将镜台测微尺取下,换上洋葱表皮细胞、口腔黏膜

4、上皮细胞、血细胞涂片,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出其长度和宽度。C、应用V= 4/3 ab2 (a为长半径,b为短半径)计算出观察细胞的体积。 为什么要测量5-10个细胞的数据,再计算平均值?五、思考题:1结合实验分析细胞形态结构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适应性。2测量细胞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绘图:洋葱表皮细胞、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各种血细胞附:生物绘图必须注意的问题绘图是生物实验报告的一种重要形式,基本要求如下:1准备好HB铅笔、橡皮、刀、尺子及绘图纸,将绘图纸放在右边。2绘图时,特别注意观察物的形状、各部分的位置、比例和毗邻关系。3每幅图的大小、位置在纸面上必须安排得,通常图占报告纸左上方2/3 的面积,并考

5、虑注字的位置。4观察清楚后,选择典型的细胞或组织,左眼看显微镜,右眼配合右手,先用铅笔在纸上轻轻描出轮廓,使形状正确,然后再用清晰的线条绘出,线条粗细要均匀不要重复。注意纸面的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5用铅笔绘图,线条要明确清晰,图的深浅明暗和立体感一律以点的疏密来表示(深色用密集的黑点,浅色用稀疏的黑点),点要圆而一致,不得涂暗影或进行其它美术加工。6图绘好后,要在图的右侧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引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长短适度,各引线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注字要用正楷。7每一个图下面要注明图的名称、放大倍数。8绘图纸上所有注字(包括姓名、实验日期、题目等)均用铅笔书写,

6、不能用其他笔写。实验二 观察黑藻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选做)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3通过显微镜的实际观察,理解细胞质流动是一种生命现象。二、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叶绿体呈 绿 色、 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用 叶绿体 的运动作为标记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三、实验程序: 光照、室温条件下水中培养黑藻取一片幼嫩的小叶做临时装片:清水+小叶+盖玻片低倍观察叶片细胞高倍观察叶绿体的流动及流动方向。四、注意事项:1、细胞质的流动受细胞的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增进细胞

7、代谢作用的因素,如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生长素等,都可以促进细胞质的流动。反之,不利的环境变化和某些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则可抑制细胞质的流动。2、在做此实验时,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应立即采取措施,加速其细胞质的流动。其方法有三种:一是进行光照,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1520分钟;二是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25左右;三是切伤一小部分叶片。实验三 血型的鉴定(选做)一、目的:掌握ABO血型鉴定的方法。二、原理:根据l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够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用已知lgM类特异性标准抗血清与被检者红细胞在室温条件下反应,若被检者红细胞出

8、现凝集现象,表明被检红细胞上有与血型抗体对应的抗原。三、器材:载玻片、75%酒精、棉签、采血针试剂:标准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二)血型: 1、定义:根据红细胞膜表面上特异抗原(凝集原)的类型进行分类。2、血型分类: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三)ABO血型系统: 临床常见:A型、B型、AB 型和O型。红细胞凝集原血浆的凝集素A 型A抗BB 型B抗AAB 型A、 BO 型抗A、抗B(四) 血型鉴定的步骤1、准备:载玻片的左上角编号。2. 按标记所示分别滴加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各一滴。3. 采血:无名指指尖内侧。每边各加入受检者的全血1滴。用牙签搅拌使红细胞与抗体充分混匀。3、原理:利用凝

9、集反应原理鉴定血型A + 抗A 凝集反应 B + 抗B 凝集反应4. 观察和血型判读:如有凝集,则愈摇动,凝块愈大;无凝集红细胞可均匀分散。根据有无凝集现象报告结果。注意事项:每人每次使用一支采血针两根搅拌牙签不能相混 观察有无凝集反应 小知识: 利用从绿咖啡豆中提取的酶,来清除掉B型血红细胞膜表面的多糖体,从而获得和O型血基本相同的红血球,这样就可以把B型血改变成了O型血,可用于紧急输血。思考 1某同学的血液跟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但其血清遇A型血却不发生凝集反应。问:该同学的血型是哪一种?2已知甲、乙、丙、丁四人中,只有甲、乙的血与B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在紧急情况下,甲只能接受

10、丁的血。问:甲、乙、丙、丁各是什么血型3有一对夫妇,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的血型为B型,其儿子却是O型,请问这个儿子是不是这对夫妇所生的?说明理由。1答: AB型。2答: 甲是A型、乙是AB型、丙是B型、丁是各是O型。3有一对夫妇,父亲的血型为A型,母亲的血型为B型,其儿子却是O型,请问这个儿子是不是这对夫妇所生的?说明理由。答: A型的基因型:AA和AiB型的基因型:BB和BiAB型的基因型:ABO型的基因型: ii 父母基因型: BB AA Bi AA 产生配子: B A B、i A 子女基因型: A B A B Ai 子女血型: A B型 A B型 A型 父母基因型: BB Ai Ai

11、Bi 产生配子: B A、i A、 i B、 i 子女基因型: A B Bi A B Bi Ai ii子女血型: A B型 B型 A B型 B型 A型 O型这对夫妇有可能生出O型血的儿子。但O型血的这个儿子也还不一定就是这对夫妇所生。通常ABO血型的法医鉴定,只能作排除的检查,不能肯定就是。要想知道这个儿子是否亲生,最好还是做DNA鉴定,准确率达99%。实验四 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计数(必做)课前预习1细胞计数的基本原理?2细胞计数与细菌计数的异同点?一、实验目的1制备血涂片,观察了解血细胞的基本形态;2掌握细胞计数方法。二、实验原理细胞计数一般用血细胞计数板,按白细胞计数方法进行计数。细胞计数

12、时,先将培养细胞或血细胞稀释成细胞悬液,然后将细胞悬液滴入细胞计数板内,计数计数板上计数室四大格内的细胞数。根据计数室的容积及稀释倍数,即可计算出细胞浓度。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1材料:鸡一只2器材和仪器:显微镜、载片、盖片、吸水纸、手术器材、解剖盘、血球计数板、小平皿、牙签3试剂:0.9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1制备10%的鸡血细胞悬液2鸡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取鸡血悬液,靠近一端滴在载片上,将另一载片的一端呈30-45角紧贴在血滴的前缘,均匀用力向前推,使血液在载片上形成均匀的薄层 (图21)。晾干,显微镜下观察。 图21 血涂片的制备3细胞计数1)制备鸡红细胞悬液:0.9生理盐水按确定的稀释倍

13、数制成10%鸡红细胞悬液。2)熟悉血细胞计数板:血细胞计数板呈长方形,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分为9个大正方格,每个大格边长为1mm,计数室的底与盖玻片间的距离为0.1mm,及每大格的容积为1mm1mm0.1mm=0.1mm3。四角的每个大格被分为16 个中格;中央的大格被分为25 个中格,中央的每个中格又被分为16 个小格。3)滴片:每人取1副血细胞计数板及1 张盖玻片,用布将盖玻片擦净,把盖玻片盖在血细胞计数板槽上,然后用吸管将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悬液混匀,吸取血细胞悬液,滴1 滴于血细胞计数板的盖玻片一侧边缘,使细胞悬液自然流入计数室内。 注意:血细胞悬液不可滴的过多,如溢出或盖玻片内有气泡

14、必须重做,否则将影响计数结果。该吸管加完样后不能再用。4)计数:在低倍镜下按图计算计数板的四角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16个小方格)内的细胞数。计数时,只计数完整的细胞,若聚成一团的细胞则按一个细胞进行计数。数出计数板上计数室四角四大格中的细胞数,如细胞压在格线上时,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二次重复计数不应超过5。五、实验结果1鸡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显微镜观察可见鸡红细胞为椭球形,有核。白细胞数目少,为圆形。2细胞浓度计算:将四大格的细胞总数除以4,得出平均每大格的细胞数,每大格的容积为0.1mm3,乘以10000 即为1000mm3(1mL)。因此,不同稀释倍数细胞悬液的细胞浓度可用下式计算:细

15、胞浓度(细胞数mL)(四大格的细胞数4)10000 稀释倍数六、实验报告1绘图:显微镜下观察的各种细胞形态2计数 每毫升 细胞悬液中的细胞数(注意单位:个/ml)3为什么细胞计数时,细胞悬液逸出凹槽外或有气泡时要重做?显微直接计数法的计数原理 1 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 = N104B = A/525104B N:大方格的总菌数;A: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B:菌液的稀释倍数; 答案:(3+4+4+3+2)525104 = 8105个/ml 实验五 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必做)一、实验目的:1Feulgen 反应是专一性染DNA的反应,是经典的细胞化学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Fe

16、ulgen染色的技术。2观察了解DNA在细胞内的分布。二、实验原理:稀HCl水解DNA,破坏嘌呤和脱氧核糖间的化学键,并在脱氧核糖C1端形成游离的醛基,醛基和Schiff试剂结合,形成紫红色的化合物。因此在有DNA的部位,就会呈现除紫红色阳性反应。三、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1实验材料:紫色洋葱2实验器材:显微镜、染色缸、剪刀、刀片、镊子、烧杯、培养皿、水浴锅、100温度计、 3试剂:见教材3132页。 四、实验步骤:1撕取洋葱鳞茎内表皮3块(1cm2,待铺片时剪成1mm2),分别进行下列操作。1块放在3mL 1M HCL中,加热到60水解810min。(实验组) 1块放在3mL 1M HCL中,

17、常温下水解810min。(对照组1) 1块不用水解,直接从第3步进行操作 (对照组2) 2蒸馏水水洗。3用Schiff试剂遮光染色3060min。(1块洋葱内表皮约1.5mL) 4用新鲜配制的漂洗液洗3次,每次2mL,2min。 5自来水水洗5min。60.5%亮绿复染30s。7将内表皮放到载波片上,盖上盖波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凡是有DNA的部位应呈现紫红色的阳性反应。(实验组与2个对照组在显微镜下对照进行观察)注意事项:不要把染液占到自己手上或滴加到桌面上五、作业:绘图示洋葱鳞茎表皮细胞DNA的分布部位。实验六 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必做)课前预习:1分离细胞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叶绿体

18、的荧光为什么不能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植物细胞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通过光镜鉴定叶绿体的纯度及了解叶绿体形状;3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和次生荧光,了解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1细胞经过破碎后制成匀浆,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2利用细胞各组分质量大小、形状和密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即可分离得到所需要的细胞器或大分子组分。3菠菜是分离完整叶绿体的极好材料,其细胞中所含的质体较大,而且它们都能在不积累淀粉和酚类物质的条件下生长。菠菜的叶绿体/湿重比率较高。叶绿体具有荧光现象,可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19、。菠菜叶富含叶绿体,可采用徒手切片观察其形态和分布。4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氯化钠或0.4mol/L蔗糖溶液)中进行, 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5将匀浆液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min, 用6层纱布除去组织残渣和一些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未被破碎的完整细胞。然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6分离过程最好在05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离心技术可用于细胞器的分离。1)差速离心法:采用逐渐增加离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进行离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在不同的分离速度

20、和离心时间下分批分离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法。常用于从组织匀浆中分离各种细胞器,见表2-1。表4-1 差速离心形成的沉淀(植物)沉淀转速x 时间内容物A 150g x 20min 完整细胞B 1000g x 20min 细胞核,细胞碎片C 3000g x 6min 叶绿体D 10000g x20min 线粒体、溶酶体、微体E 105000g x120min 微粒体F 105000g x 20min +0.26% 脱氧胆酸纳核糖体三、实验用品1材料:新鲜的嫩菠菜,临用前先暗置过夜,目的是消除淀粉的积累。最好45冷藏。2试剂:蒸馏水,0.35mol/L 氯化钠溶液,0.4mol/L蔗糖溶液,0.01

21、%吖啶橙,最好45冷藏。3器材:立式冰冻高速离心机、组织匀浆机、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天平、研钵、漏斗、50mL 离心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等。四、实验步骤一、叶绿体的提取 1新鲜嫩菠菜叶洗净擦干去除叶梗、叶脉,称2克于放入匀浆器中,加入 8mL0.35mol/L氯化钠溶液;同样称2克于放入匀浆器中,加入8mL 0.4mol/L蔗糖溶液,作对比实验,贴好标签。2利用捣碎机低速(5000r/min)匀浆,35min,或快速研磨成匀浆。3将匀浆液用6层纱布过滤于50mL小烧杯中, 4取6ml 虑液1000r/min离心2min(去除组织残渣和未被破碎的细胞),弃去沉淀; 5取上清液在3000r

22、/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保留沉淀(沉淀即为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 6沉淀用大约1mL0.35mol氯化钠溶液悬浮; 7取叶绿体悬液一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波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8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显微镜使用方法)时,将叶绿体悬液滴在无荧光的载玻片上,再滴加1 滴0.01%吖啶橙荧光染料,盖上无荧光的盖玻片后即可观察。【实验结果】普通光镜下,可看到叶绿体为 绿色橄榄形 ,在高倍镜下可看到叶绿体内部含有较深的绿色小颗粒,即基粒。在选用B(blue兰色)激发滤片的条件下,叶绿体发出火红色荧光。加入吖啶橙后,叶绿体发出橘红色荧光,其中混有的细胞核则发绿色荧光。 二、菠菜叶徒手切

23、片观察 1新鲜菠菜叶 用刀片切出一斜面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0.35mol/L氯化钠溶液,盖上盖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三种细胞:(1)表皮细胞:为边缘呈锯齿形的鳞片状细胞。 (2)保卫细胞:为构成气孔的成对存在的肾形细胞。 (3)叶肉细胞:为排成栅状的长形和椭圆形细胞,叶绿体呈绿色橄榄形。 保卫细胞 长形的栅栏细胞 椭圆形的海绵细胞 叶绿体橄榄形【实验报告】1. 绘出各种情况下观察到的叶绿体、气孔、表皮细胞的生物图,并对形态、颜色加以说明。2观察经过加热和未加热这两种叶绿体在形态上的区别,并绘出草图。3. 测量叶绿体的长轴和短轴,分别测量510个叶绿体,求其平均值。思考题:l叶绿体分离的实

24、验原理是什么?2在分离叶绿体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实验七 细胞膜的通透性(必做)课前预习 1在等渗溶液中细胞一定能维持正常形态吗?2预测红细胞在各种溶液中的溶血速度?一、实验目的: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有的溶质可以进入细胞,有的不能进入,渗入的物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促使水分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进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细胞溶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就是溶血现象。由于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就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

25、度的一种指标。 测量指标:溶血时间1.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1)红细胞置于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葡萄糖等摩尔浓度的高渗液中,乙二醇等分子进入红细胞,使细胞内渗透压提高,导致水分进入,细胞膨胀,细胞膜破裂,细胞溶血。 2)溶血的快慢与进入物质的分子量大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进入细胞慢,发生溶血所需时间长。 2.脂溶性大小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a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脂溶剂中,但在水中的溶解度小。碳链越长,脂溶性越高。 b细胞膜是脂类双分子层,脂溶性大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对细胞的通透性高。c分配系数:一种化合物在脂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3.电解质和非电解

26、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1) 等渗系数: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某非电解质与某电解质溶液浓度之比。 2) i葡萄糖的等渗物质的量浓度 / NaCL的等渗物质的量浓度。 3) 等渗浓度:发生溶血者为低渗液,把发生溶血的前一管溶液的浓度近似视为红细胞等渗浓度。三、实验用品材料:鸡血器材:50ml烧杯、滴管、试管、试管架, 阿氏液(Alsevers液)试剂:0.17mol/L氯化钠 0.17mol/L氯化铵0.17mol/L硝酸钠 0.17mol/L醋酸铵 0.12mol/L硫酸钠 0.12mol/L草酸铵 0.32mol/L葡萄糖 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 0.9%生理盐水阿氏液:葡

27、萄糖2.02g, 氯化钠0.42g,柠檬酸钠0.80g,柠檬酸0.055g,蒸馏水加到100ml,灭菌,0-4保存两周四、实验步骤:1、鸡红细胞的制备:从集市买一只活鸡现杀取血 鸡血(一份鸡血加两份阿氏液) 混匀,离心(2000rpm)10 弃上清液,取沉淀 加0.9%生理盐水,至10ml 离心(2000rpm)10,重复4-5次 弃上清液,取沉淀 制成 2% 鸡红细胞备用(用生理盐水稀释)。2)溶血现象的观察:取试管一支,加入5ml蒸馏水,再加入0.5ml制备好的鸡血,注意观察 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将试管贴

28、靠在书上,隔着试管看书中的字,如发现溶血则文字可看清楚)。3)红细胞的渗透性:(1)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氯化钠溶液5ml,再加入0.5ml制备的鸡血,轻轻摇动,注意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溶血现象?为什么?4)溶血情况判断(1)不溶血() 液体分2层,上层浅黄色透明,下层红色不透明,镜检红细胞完好。(2)不完全溶血(或) 溶液浑浊,上层变红色,镜检部分红细胞破裂(3)完全溶血() 液体变红而透明,镜检发现红细胞全部呈碎片。(将试管贴靠在书上,隔着试管看书中的字,文字看得清清楚楚完全溶血)。文字看得不是很清楚不完全溶血看见黑乎乎的行,很糊涂不溶血六、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比较和分析试管编

29、号所加试剂和浓度是否溶血时 间结果分析1017mol/L氯化钠2017mol/L硝酸钠 3012mol/L硫酸钠4017mol/L氯化铵5017mol/L醋酸铵6012mol/L草酸铵7032mol/L葡萄糖8032mol/L甘油9032mol/L乙醇 10032mol/L丙酮七、注意事项:1.鸡红细胞的稀释要用0.9%生理盐水,加入的生理盐水体积与第一步取的鸡血的体积相等。2.离心机使用时,要将配平后的离心管对称放置在离心机内,禁止未配平就放入离心机和非对称放置离心管。八、实验报告1怎样根据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结果分析确定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2物质进入细胞的快慢有什么规律?实验八 植物凝集素对红

30、细胞的凝集作用(必做)课前预习:土豆凝集素的本质及其使红细胞凝集的原理?一、实验目的了解细胞糖被的特点和功能,了解植物凝集素的作用二、实验原理细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状糖外被,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等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分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表面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三、实验用品1材料:土豆块茎,一只鸡(采血)2器材和仪器:显微镜、载片、双凹片、盖玻片、天平、滴管、小烧杯、移液管、离心管、试管

31、和试管架3试剂:0.9生理盐水、2鸡红细胞、PBS缓冲液、阿氏液(Alsever液)硫酸胺(约0.4 g/ml)四、方法步骤1制备2% 红细胞悬浮液:鸡血(一份鸡血加两份阿氏液) 混匀,离心(2000rpm)10 弃上清液,取沉淀 加0.9%生理盐水,至10ml 离心(2000rpm)10,重复4-5次 弃上清液,取沉淀 制成 2% 鸡红细胞备用(用生理盐水稀释)。2制备土豆凝集素液:称取土豆去皮块茎20g , 加100 mL PBS缓冲液,浸泡2h,浸出的粗提液过滤,即为土豆凝集素液。3. 制备韭菜凝聚素液: 称取韭菜叶片4g 洗净,剪碎 按1:1(W/V)加入生理盐水(即4ml)研磨成匀浆

32、 过滤 滤液5000r/min离心20 min 弃沉淀(转移上清) 上清液加硫酸胺(约0.4 g/ml)至60%饱和度沉淀 5000r/min离心20 min 沉淀用0.25ml磷酸缓冲液溶解。4凝集反应:a 载玻片上滴一滴 土豆凝集素液,再滴一滴2红细胞液,充分混匀,静置2min,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b 载玻片上滴一滴 韭菜凝集素液 ,再滴一滴2红细胞液,充分混匀,静置2min,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血球凝集现象。c以PBS 缓冲液加2血细胞作对照实验。五、实验结果1 凝集素液 能使鸡红细胞凝集,PBS 对照液中红细胞分散均匀 对照组:未凝血 实验组:凝血五、实验结果1. 绘图表示血

33、细胞凝集现象,并说明原因。2.比较马铃薯和韭菜凝集素的凝集效果并分析原因。六、注意事项1. 韭菜的研磨一定要到位。 2.韭菜凝聚素提取中硫酸铵的量一定要适当过量,否则沉淀效果不好。具体标准为加入硫酸铵后振摇溶解,至溶解后在离心管底部,能看到少量过量的硫酸铵。3.离心机使用时,要将配平后的离心管对称放置在离心机内,禁止未配平就放入离心机和非对称放置离心管。七、实验报告实验九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必做)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

34、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三、实验用具:1.材料:洋葱根尖或蚕豆根尖2.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量筒(50ml),烧杯(50ml、100ml)、青霉素瓶、滴瓶、吸管、培养皿、温度计、纱布、吸水纸3.试剂:卡诺氏固定液(甲醇或95%乙醇3份,冰醋酸1份)、1N HCl龙胆紫(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35、四、方法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的34d,取洋葱一个,注意:洋葱要选择底盘大,避免用新采收的洋葱;剥去外层老皮,用刀削去老根,不要削掉“根芽”。放在广口瓶或烧杯上,瓶内装满清水,放置在光照处。注意每天换水12次,使洋葱的底部总是接触到水。待根长到23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片观察。2装片的制作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

36、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3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它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

37、细胞物象为止。仔细观察,找到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间期的细胞。注意:观察时,应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仔细辨认。由于间期长,视野中多数细胞均处于此时期,易于观察。其它时期,可先找出细胞分裂期的中期,然后再找到前期、后期、末期的细胞。仔细观察各个时期内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在同一视野中,很难找全各个时期的细胞,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寻找。五、绘图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简图。要求重点:绘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后期图(含4个染色体)。六、结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有什么特点?七、讨论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关

38、键是什么?解离的目的是什么?漂洗的目的呢?压片的目的是什么?实验十 鸡血细胞融合(选做)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胞融合原理 2应用聚乙二醇(PEG)融合细胞的方法 3细胞融合率的计算。二、实验原理: 1)细胞融合(Cell fusion),即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人工诱导的细胞融合,在六十年代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而发展起来。由于它不仅能产生同种细胞融合,也能产生种间细胞的融合,因此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2)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细胞免疫、病毒和肿瘤的重要手段。 3)细胞融合

39、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灭活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电脉冲和激光诱导。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PEG的促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细胞膜中磷脂的酰键及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4)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聚体。PEG可以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聚散和重组,引起细胞融合。 5)融合的频率和活力与所使用的PEG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作用时间、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密度等相关。三、实验仪器及材料:材料:鸡红细胞器材和仪器:显微镜、离心

40、机、水浴箱、刻度离心管、试管、载玻璃片、盖玻片试剂:50PEG(MW4,000)、Hanks液(pH7.4)四、实验步骤:(1)取鸡血储备液1mL,加入4mL0.85生理盐水,混匀,1200rpm/min 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 (2)加入5mLGKN工作液制成鸡血细胞悬液。 (3)取1mL鸡血细胞悬液,加入4mLHanks液混匀,1000rmm/min离心5min,去上清液,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的血细胞团快松散。(4)取50PEG溶液0.5ml,在1分钟内逐滴加入到鸡红细胞悬液,边加边轻轻摇动混匀。待PEG全部加入后37水浴静置2分钟左右。此全部过程都要求在37水浴内进行。(5)

41、缓慢加入5ml Hanks液,轻轻吹打混匀,在37水浴内静置5分钟以终止PEG的作用,。 (6)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团快数次使细胞团分散,1000转离心5min,弃去多数上清液,留少许溶液混匀,取一滴融合后的细胞悬液滴片,滴加一滴詹纳斯绿染液或者Giemsa染液,加盖片镜检。五、结果观察: 1)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鸡红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异核体细胞。 融合的各个阶段:部分融合、全部融合 要注意辨别融合细胞与重叠的鸡红细胞。 2)融合率的计算 在高倍镜下随机计数100个细胞(包括融合的与未融合的细胞),以融合细胞(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核的细胞)的细胞核数除以总细胞核数(包括融合与未融合的细胞核)即得出融合率。公式如下: 融合率 = 融合的细胞核数 / 总细胞核数100%六、作业:1)在显微镜下按顺序绘制所观察到的细胞融合各阶段,并注明主要特点。 2)你测定的细胞融合率为多少?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