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711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二》理论课教学大纲.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动物学一、二理论课教学大纲(06级) 课程名称:动物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 时:105 学时学 分:6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前修课程: 高中生物建设开课学期:第3、4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动物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分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由于学科发展和广泛的交叉渗透,使动物学研究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展开又相互结合,形成了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多层次的研究。“动物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学类及相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可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做必要的准备,也为学生今后从

2、事科研、教学、生产和开发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专业基础。本课程力求加强三基的基础上,突出了动物演化上的主线内容,系统地介绍动物形态、分类、进化等知识(生态内容在普通生态学中学习),注意体现结构和机能、机体和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本课程在注重“双基”的前提下,注意适时补充动物学的最新前沿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动物学教学在内容上能够跟上学科的发展变化和人才培养规格。在教学内容上贯彻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努力反映国内外和浙江省有关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本课程为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第一学期为无脊椎动物学,讲授课54学时;第二学期为脊椎动物学,讲授课51

3、学时。本课程结束后,在第二学期安排1-2周的动物学野外实习。要求加强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进一步了解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观察、采集、标本制作和鉴定标本的方法和技能。野外实习地点:浙江省洞头、文成或平阳等地。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加深对以动物的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主干及动物界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开展科技活动的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解中去记忆,从实践中去综合分析,达

4、到具有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多开“窗口”反映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综合,反映现代动物学和前沿科学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使学生认识到动物学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发展的密切关系,看到动物学知识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还要适宜地安装“接口”,与后续课接轨,为后续课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课时数绪论1第一章动物基本结构及机能3第二章原生动物门6第三章多细胞动物导论1第四章多孔动物门1第五章腔肠动物门3第六章扁形动物门5第七章原腔动物门4第八章环节动物门6第九章软体动物门6第十章节肢动物门11第十一章总担动物门1第十二章棘皮动

5、物门2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1第十四章无脊椎动物总结3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3第十六章圆口纲1第十七章鱼纲8第十八章两栖纲5第十九章爬行纲6第二十章鸟纲9第二十一章哺乳纲10第二十二章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动物进化基本原理3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与生态、总结6总课时105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普通动物学, 武汉大学等三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脊椎动物学,江静波等编蓍,人民教育出版社。动物学(上、下册),华中师范学院等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无脊椎动物学,堵南山等编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脊椎

6、动物学,丁汉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脊椎动物学(上、下册),杨安峰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郑光美、马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动物学研究兽类学报、野生动物、生物学通报等五、教学方法与考核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录像加强直观理解,注意增加实例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使各种教学资料上网开放。并把融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及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改变为双向互动式。野外

7、教学实习,初步掌握滩涂动物、昆虫的采集、标本制作、分类等基本技术,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认知水平。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作业和期中考试的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六、大纲正文 绪论(1学时)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一、动物学的定义 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节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方法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第三节 动物学发展的简史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第四节 动物学的分类及命名一、动物分类的意

8、义和方法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 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念重点难点 生物的分界、动物的基本特征、物种、双名制、现存动物的主要分门等基本概念。第一章 动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3学时)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动物四大组织的结构与机能。明确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一、一般特征及与植物细胞区别二、基本结构和功能三、细胞的整体性第二节 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概述一、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等四大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二、器官系统三、动物有机体的统一性重点难点 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与植物细胞的异同、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细胞连接以及组织器官与系统。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6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原生动

9、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明确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各纲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概述一、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原生动物的分类第二节 鞭毛纲一、代表动物二、纲的主要特征三、重要种类第三节 肉足纲一、以变形虫为代表说明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种类第四节 孢子纲一、以间日疟原虫为代表说明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二、重要种类第五节 纤毛纲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二、主要特征三、重要种类第六节 原生动物门的生态与分而布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七节 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重点难点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原生动物细胞即独立完整的有机体的特点。原

10、生动物的进化地位,与多细胞动物的区别,结构与机能,原生动物的环境监测作用。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多细胞动物个体发育的过程,了解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的关系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一、繁殖及繁殖方式二、个体发育(胚前期、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第二节 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一、个体发育与系统发展的概念二、生物发生律及其对了解动物类群间关系的意义第三节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重点难点 卵裂形式,体腔形成、方式,胚层分化和器官的形成过程。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本概念,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生物发生律。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1学时)

11、目的要求 掌握多孔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了解多孔动物门的分类和经济意义。了解多孔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教学内容第一节 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一、结构的原始性,体形不固足、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二、水沟系与固着生活;领细胞及细胞内消化三、生殖发育第二节 多孔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一、常见种类及经济价值二、多孔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重点难点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和发育及其进化的生物学意义。第五节 腔肠动物门(3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机能特点。理解水螅体壁的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腔肠动物发育的世代交替现象。了解腔肠动物各纲的特征及重要类群,认识腔

12、肠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代表动物水螅一、生活习性二、形态结构与机能三、生殖特点第二节 分类概述一、水螅纲二、钵水母纲三、珊瑚纲第三节 门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第五节 栉水母动物门重点难点 通过对水螅形态结构的学习,掌握处于二胚层形成和原始组织细胞分化发育水平的腔肠动物的特征,各纲的分类要点。认识“腔肠动物才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这句话的生物学含义。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5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涡虫与自由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吸虫、绦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寄生吸虫和绦虫的生活史及对人的危害。理解中胚层的产生在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性。了解扁形动物在演化上的

13、意义及其各纲的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代表动物涡虫一、生活习性二、形态结构和机能三、生殖、再生第二节 分类概述一、涡虫纲二、吸虫纲三、绦虫纲第三节 门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五节 (附)纽形动物门重点难点 两侧对称、中胚层的出现及其生物学意义;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第七章 原腔动物(4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原腔动物的特征和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史及对人的危害;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基本掌握线虫动物、轮虫动物、腹毛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及主要寄生线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虫动物门一、代表动物蛔虫二、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三、

14、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四、几种重要的习见线虫第二节 轮虫动物门第三节 腹毛动物门第四节 原腔动物的系统发生第五节 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重点难点 原体腔的形成过程及在进化上的意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体表被角质膜;原肾型排泄器官;动物演化上的一个堵塞分枝。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6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环毛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并掌握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了解环节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体节、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 一、外部形态二、内部结构第二节 分类概述一、多毛纲二、寡毛纲三、蛭纲第三节 门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环

15、节动物与人类关系。第五节 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六节 (附)星虫门、益虫门、须腕动物门重点难点 理解“环节动物门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的深刻含义,真体腔的形成过程及在进化上的意义,循环系统和体节的形成过程。各纲的分类鉴别特征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6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种类。教学内容第一节 代表动物无齿蚌一、生活习性二、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三、生殖与个体发育第二节 分类概述一、双神经纲二、腹足纲三、掘足纲四、瓣鳃纲五、头足纲第三节 门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重点难点 软

16、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瓣鳃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纲的分类鉴别特征。理解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是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第十章 节肢动物门(11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棉螅、沼虾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掌握甲壳纲、蛛形纲、昆虫纲的特征,基本掌握昆虫纲主要目的鉴别特征、主要经济昆虫的生态习性、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基本掌握有爪纲、肢口纲、多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常见的有经济意义的节肢动物及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了解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与体制、结构的关系;了解昆虫适应陆地的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 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分类概述第三节 甲壳纲一、

17、代表动物沼虾二、主要特征三、主要亚纲及重要种类四、甲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四节 蛛形纲一、代表动物圆蜘蛛二、主要特征三、分类四、蛛形纲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五节 多足纲一、主要特征二、常见种类三、多足纲与人类的关系第六节 昆虫纲一、代表动物棉蝗(或其它蝗虫二、主要特征三、生物学特征四、昆虫与环境五、分类六、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七节 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重点难点 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的特征;异律分节,不同呼吸器官的结构及呼吸机制的异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分类依椐。特殊的气管系统和马氏管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昆虫在自然界繁荣昌盛的原因。节肢动物门各纲分类要点。第十一章 总担动物(1学时)目的要

18、求 掌握总担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了解苔藓、腕足和帚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地位。教学内容第一节 总担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苔藓动物门第三节 腕足动物门第四节 帚虫动物门重点难点 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特征的具体体现;演化地位的准确界定。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2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体制结构。掌握海盘车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特点及个体发育;基本掌握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及海百合纲的主要特征;了解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和经济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代表动物海盘车一、生活习性二、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三、生殖和发育特点。第二节 分类概述一、海星纲二、蛇尾纲三、海胆纲四、海参纲五、海百合纲第

19、三节 门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棘皮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五节 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六节 (附)毛颚动物、须腕动物重点难点 后口动物的结构特征;理解棘皮动物为无脊椎动物的最高等类群。五辐射对称、水管系统、围血系统。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1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柱头虫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从而理解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教学内容第一节 半索动物的代表动物柱头虫一、生活习性二、形态结构及机能特点三、生殖和变态发育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重点难点 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在动物界的位置。第十四章 无脊椎动物总结(3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无脊柱动物各门动物之

20、间的组织结构的关系和演化。教学内容第一节 无脊柱动物的比较解剖第二节 无脊柱动物系统演化重点难点 体制、胚层、体壁、体腔以及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生殖等系统的演化特点。 第十五章 脊索动物门(3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理解头索动物、尾索动物的结构特点。了解脊索动物门各亚门的简况及脊索动物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概述一、主要特征二、次要特征三、与高等动物相同的特征。第二节 脊索动物的分类一、尾索动物亚门二、头索动物亚门三、脊索动物亚门第三节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重点难点 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脊椎动

21、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逆行变态,桥梁动物文昌鱼在进化上的意义。柱头虫、海鞘的形态结构。第十六章 圆口纲(1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圆口纲在动物进化上所处的有头无颌类的分类地位。教学内容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圆口纲的分类第三节 圆口纲的生态重点难点 圆口纲的特化特征,鳃囊,七鳃鳗、盲鳗的形态特征。第十七章 鱼纲(8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基本掌握我国鱼类重要目的特征及主要经济种类。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起源演化及洄游。教学内容第一节 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主要特征一、外部形态二、骨骼系统三、肌肉系统四、消化系统五、呼吸系统六、循环系统七、神经系统和感

22、觉器官八、排泄系统九、生殖系统第二节 鱼纲分类一、软骨鱼类二、硬骨鱼类第三节 鱼类的洄游第四节 鱼类的经济意义重点难点 适应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类群;颌的出现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软骨鱼和硬骨鱼的主要区别。第十八章 两栖纲(5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两栖类从水生过渡到陆栖生活的形态、结构、发育特点。理解两栖类的变态发育和两栖纲重要目的特征。了解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以及我国两栖类资源。教学内容第一节 由水生到陆生的转变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体形二、皮肤三、骨骼系统四、肌肉系统五、消化系统六、呼吸系统七、循环系统八、排泄系统九、神经系统十、感觉系统十一、生殖系统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一、

23、无足目二、蝾螈目 三、蛙形目第四节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重点难点 从水生向陆生的转变过程中,特征的进步性及不完善性表现。五指(趾)型附肢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第十九章 爬行纲(6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和羊膜卵出现的意义;基本掌握四个亚纲及主要目的特征;了解爬行动物的起源演化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教学内容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一、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二、爬行纲的躯体结构第二节 爬行纲分类一、喙头蜥目二、龟鳖目三、蜥蜴目四、蛇目五、鳄目第三节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难点 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纲适应于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羊膜、尿囊及特有

24、结构犁鼻器、颊窝。第二十章 鸟纲(9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鸟纲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及家鸽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理解双重呼吸、双重调节和主要目的特征及种类、生态与人类的关系;了解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教学内容第一节 鸟纲的主要特征一、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二、鸟类的躯体结构第二节 鸟纲的分类一、平胸总目二、企鹅总目三、突胸总目第三节 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一、鸟类的繁殖二、鸟类的迁徙第四节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重点难点 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适应于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平胸总目、企鹅总目和突胸总目的主要区别。第二十一章 哺乳纲(10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及家兔的形态结构特点;基

25、本掌握各亚纲、重要目和科的特征以及哺乳类的生态、起源和演化;了解哺乳类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内容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一、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二、哺乳纲躯体结构第二节 哺乳纲分类一、原兽亚纲二、后兽亚纲三、真兽亚纲第三节 哺乳类的保护、持续利用与害兽防治的生物学基础重点难点 胎生、哺乳的含义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胚盘的结构和功能。三个亚纲的鉴别特征。第二十二章 脊索动物的起源及动物进化基本原理(3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动物进化的证据和物种及物种的形成。了解脊椎动物各重要纲的演化关系以及人类起源。理解进化学说。教学内容第一节 脊椎动物的起源和进化第二节 人类的

26、起源和发展第三节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第四节 动物进化的例证第五节 进化原因的探讨进化理论第六节 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第七节 物种与物种形成重点难点 进化理论;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第二十三章 动物地理分布与生态、脊索动物总结(6学时)目的要求 掌握生态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状况;了解生物圈及有关的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物圈一、水圈二、气圈三、土壤岩圈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一、动物的栖息地二、分布区三、陆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群的地带性分布四、水域的动物分布第三节 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系划分一、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述二、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概述第四节 动物生态一、生态因子二、种群三、群落四、生态系统附:以进化为主线对脊索动物进行总结重点难点 生物圈和分布区以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状况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