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8972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1章 胺本章重点介绍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碱性及其影响因素;胺的酰化反应、与亚硝酸反应;重氮化反应;重氮化合物的性质及生源胺的基本概念。氨(amonia)的烃基取代物称为胺(amine)。胺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的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如蛋白质、核酸、胆碱、胆胺、肾上腺素等,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有的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亚硝胺、海洛因、可卡因等;有的则在有机合成中作为特别重要的中间体,如重氮化合物等。你在学完本章以后,应该能回答以下问题: 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伯、仲、叔胺的化学性质有何异同之处?如何鉴别? 试比较胺和酰胺的化学性质。 什么叫作重氮化反应?

2、什么叫作偶联反应吗? 胺的碱性强弱取决于哪几种效应?你能举例说明吗?111 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111胺的结构温习提示:NH3的结构。氮原子的电子构型是1s22s22p3,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占据着3个2p轨道,氨和胺分子中的氮原子为不等性的sp3杂化,其中三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三个氢原子或碳原子,形成三个键,氮原子上的另一个sp3杂化轨道被一对孤对电子占据,位于棱锥形的顶端,类似第四个基团。这样,氨的空间结构与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相类似,氮在四面体的中心。如图11-1所示。胺 甲胺 三甲胺图11-1 胺、甲胺和三甲胺的结构苯胺分子中,氨基的结构虽然与氨的结构相似,但未共用电子对所占

3、杂化轨道的p成分要比氨多。因此,苯胺氮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所在的轨道与苯环上的p轨道虽不完全平行,但仍可与苯环的轨道形成一定的共轭。苯胺分子中氮原子仍稍现棱锥形结构,H-N-H键角113.9,较氨中H-N-H键角(107.3)大。H-N-H平面与苯环平面的夹角为39.4,如:图11-2 苯胺的结构当氮原子上连接有三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此氮原子成为手性氮原子,胺分子即为手性分子。如甲乙胺为手性分子,应存在一对对映体。然而,简单的手性胺的这一对对映体,可通过一个平面过渡态相互转变,如图11-3所示。这种转变所需的能量较低,约为25kJmol-1,在室温下就可以很快的转化,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还

4、不能把它们分离。图11-3 甲乙胺对映体的转化季铵盐或季铵碱中的氮原子四个sp3杂化轨道都用于成键,氮的转化不易发生,如果氮上的四个基团不同,则该分子具有手性,并能分离出比较稳定的、具有光学活性的对映体。例如下列化合物就可以进行拆分:图11-4 季胺盐正离子的对映体问题11-1 下列哪些化合物是手性的?哪些可以拆分?(1)溴化甲基二乙基苯基铵 (2)甲基乙基苯胺 (3)甲乙氨基丁烷1112 分类和命名温习提示:醇和卤代烃的分类。胺可以看作是氨(NH3)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正如醇、醚是水的衍生物一样。根据氨分子中一个、两个或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情况,将胺分为伯胺(1胺)、仲胺(2

5、胺)、叔胺(3胺)。铵离子(NH4+)中氮原子所连接的四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季胺盐。季胺盐分子中的酸根离子被“OH-”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叫季铵碱。NH3 RNH2 R2NH氨 伯胺 仲胺 amonia primarg amine secondary amine R3N R4NX R4N+ OH叔胺 季胺盐 季胺碱tertiary amine guaternary ammonium salf guaternary ammonium hydrate应该注意:伯、仲、叔胺中的伯、仲、叔的含量与卤代烃和醇中的不同。例如:叔丁醇(叔醇) 叔丁胺(伯胺)胺也可以根据分子中氮原子所连接烃基的

6、种类不同,将胺分为脂肪胺(lalipatic amine)和芳香胺(aromatic amine)。氮原子直接与脂肪烃相连的胺称为脂肪胺,氮原子直接与芳环相连的胺称为芳香胺。胺还可以根据胺分子中所含氨基(NH2)的数目不同而将胺分为一元胺、二元胺、多元胺。例如:一元胺 二元胺 多元胺胺的命名有两种:简单的胺是以胺作母体,烃基作为取代基,命名时将烃基的名称和数目写在母体胺的前面,“基”字一般可以省略;当胺中氮原子所连烃基不同时,按顺序规则中的较优基团后列出原则,英文名称用“amine”写在烃基名称后面,烃基按第一个字母顺序列出。例如:乙胺 二甲胺 甲乙胺 苯胺 ethylamine methyl

7、amine ethyl methylamine benzeneamine当氮原子上同时连有芳香基和脂肪烃基时则以芳香胺作为母体,命名时在脂肪烃基前加上字母“N”,表示该脂肪烃基是直接连在氮原子上。例如: 对甲基-N-乙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N-ethyl-p-methylbenzenamine N-ethyl-N-methylbenzenamine比较复杂的胺,是以烃作为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例如:2-甲基-4-氨基己烷4-amino-2-methylexane胺盐及季铵化合物可看作是铵的衍生物,胺盐亦可直接称为某胺的某盐。例如:CH3NH3Cl (CH3)4NI (CH3)3N

8、CH2CH3OH氯化甲铵 碘化四甲铵 氢氧化三甲乙铵methylammoniom chloride tetramethylammonium iodide ethyltrimethylammonion hydroxide命名时注意氨、胺和铵的含义,在表示基时用“氨”;表示NH3的烃基衍生物时用“胺”;表示铵盐或季铵碱时用“铵”。问题11-3 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是哪一种胺:(1)CH3CH2NH2 (2)C2H5NHC2H5 (3)(C2H5)3N (4)NH2CH2CH2NH2(5)C6H5NH3+Br (6)(CH3)4NOH (7)112 胺的物理性质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胺如甲胺、二甲胺、

9、三甲胺和乙胺等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丙胺以上为液体,高级胺为固体。六个碳原子以下的低级胺可溶于水,这是因为氨基可与水形成氢键。但随着胺中烃基碳原子数的增多,水溶性减小,高级胺难溶于水。胺有难闻的气味,许多脂肪胺有鱼腥臭,丁二胺与戊二胺有腐烂肉的臭味,它们又分别被叫作腐胺与尸胺。许多胺有一定的生理作用。气态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微抑制作用,苯胺有毒,可引起皮肤起疹、恶心、视力不清、精神不安,使用时谨防中毒。-萘胺和联苯胺是引起恶性肿瘤的物质。伯胺和仲胺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而叔胺的氮原子上不连氢原子,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故伯胺和仲胺的沸点要比碳原子数目相同的叔胺高。同样的道理,伯胺和仲胺的沸点较分子

10、量相近的烷烃高。但是,由于氮的电负性不如氧的强,胺分子间的氢键比醇分子间的氢键弱,所以胺的沸点低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常见的胺的物理常数见表11-1。表11-1 胺的物理常数名称英文名称结构简式熔点/沸点/甲胺methylamineCH3 NH2927.5二甲胺dimethylamine( CH2)2 NH967.5三甲胺trimethylamine(CH3)3N1173.0乙胺ethylamineC2H5NH28117二乙胺diethylamine(C2H5)2NH3955三乙胺triethylamine(C2H5)3N11589苯胺anilineC6H5NH26184N-甲基苯胺N

11、-methylanilineC6H5NH CH357196N,N-二甲基苯胺N,N-dimethylanilineC6H5N(CH3)23194邻甲苯胺o-methylanilineo-CH3C6H4 NH228200间甲苯胺m-methylanilinem-CH3 C6H4 NH230203对甲苯胺p-methylanilinep-CH3 C6H4 NH244200邻硝基苯胺o-nitroanilineo-NO2C6H4 NH271284间硝基苯胺m-nitroanilinem-NO2C6H4 NH2114307(分解)对硝基苯胺p-nitroanilinep-NO2C6H4 NH21483

12、32胺的红外光谱 其特征吸收主要与NH键及CN键有关。在稀溶液中,游离伯胺在35003300cm-1区域有两个吸收带,这是由于N上两个氢原子成对称或不对称的伸缩振动而产生的:缔合胺的NH伸缩振动向低波数移动,但因NHN氢键较弱,移动不会太大。仲胺在这个区域只有一个吸收带,叔胺没有NH键,在该区域没有吸收带。伯胺在16501580 cm-1区间有中到强的宽峰,这是由NH面内弯曲振动(剪式)引起的,可用于鉴定。仲胺的这个峰很弱,通常观察不到。CN的伸缩振动吸收,就脂肪胺的定性鉴定而言,用处不大,因为这些带存在的区域内,包含着许多其他化合物的吸收带,不易识别。胺的核磁共振谱 在胺中直接连在氮原子上的

13、质子化学位移变化较大,一般脂肪胺=1.02.6ppm,芳香胺=2.64.7ppm。胺中氮的碳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受氮原子的影响,向低场移动,通常=2.7ppm。碳原子上的质子受氮影响较小,通常其化学位移=1.11.7ppm,详见第20章。113 胺的化学性质胺中的氮原子是不等性sp3杂化的,其中的一个sp3杂化轨道具有一未共用电子对,在一定条件下给出电子,使胺中的氮原子成为碱性中心和亲核中心,胺的主要化学性质体现在这两个方面。1131 胺的碱性胺具有碱性,这是由于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易与水中的质子相结合的缘故。胺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铵正离子胺的碱性大小可用pKb来度量,也可用pKa来度量。pKb越小

14、,碱性越强;反之,pKa越小,碱性越弱。一些常见胺的pKa、pKb值如表11-2所示。从表11-2可以看出,脂肪胺、氨、芳香胺的碱性大小为:脂肪胺氨芳香胺;在水溶液中二甲胺、甲胺、三甲胺的碱性大小为:二甲胺甲胺三甲胺。胺在水溶液中的碱性取决于电子效应、水的溶剂化效应和空间效应。1电子效应的影响 脂肪胺中由于烃基的斥电子诱导效应,使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增高,结合质子的能力增强,碱性增强。氮原子上连接的烃基越多,碱性越强。故脂肪胺的碱性比氨强。芳香胺中由于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苯环键共轭,使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结合质子的能力降低,其碱性比氨弱。芳香胺氮原子上所连的苯环越多,共轭程度越大,碱性也

15、就越弱。因此,其碱性大小为:苯胺二苯胺三苯胺。取代芳香胺的碱性,取决于取代基性质和相对位置,其中邻、对位影响较大。如取代基是斥电子基则是芳香胺碱性增强,反之亦然。2水的溶剂化效应 胺的水溶液中的碱性还取决于铵正离子的稳定性大小。在铵正离子中,氮在的氢原子越多,与水形成氢键的数目越多,从而导致的稳定化作用就越强。伯胺氮上的氢最多,其铵正离子最稳定,其次为仲胺、叔胺。单一的溶剂化作用使胺的碱性强弱顺序为:伯胺仲胺叔胺。3空间效应的影响 胺的碱性还受空间效应的影响,氮原子上连接的基团越多越大,则使质子越不易与氮原子接近,碱性就越弱,因而叔胺的碱性降低。表11-2 胺的碱性胺pKa/25pKb/25N

16、H34.769.24CH3NH23.3510.65(CH3)2NH3.2710.73(CH3)3N4.219.79C2H5NH23.2910.71(C2H5)2NH3.0610.94(C2H5)3N3.2510.75C6H5NH29.404.60(C6H5)2NH12.801.20C6H5NHCH39.604.40C6H5 N(CH3)29.624.38综上所述,胺的碱性强弱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各类胺的碱性强弱顺序大致如下:季铵碱脂肪胺NH3芳香胺对于脂肪胺,仲胺的碱性最强,而伯胺和叔胺次之。至于伯胺和叔胺孰强孰弱,主要决定于上述三种溶液的共同影响,例如三甲胺的碱性比甲胺弱,而三乙胺的碱

17、性比乙胺强。季铵碱是离子化合物,R4N+与OH之间是典型的离子键,在水中完全电离出氢氧根负离子,是强碱性物质,其碱性与氢氧化钠相近。伯、仲、叔胺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伯、仲、叔铵盐。铵盐是离子化合物,无机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大,有机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二者均不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由于铵盐是弱碱形成的盐,一遇强碱即游离出胺来。利用这一特性,可将胺与其他化合物来分离。如欲将胺从一个中性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可用稀盐酸处理,胺与盐酸成盐并溶于稀盐酸中,而中性化合物不溶,将二者分开后,铵盐溶液用碱处理回收胺。季铵盐可有叔胺与卤代烷加热制得:季铵盐与铵盐相似,是离子化合物。一般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

18、醚等非极性溶剂,熔点较高,在受强热时会分解为叔胺和卤代烷。季铵盐与伯、仲、叔铵盐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碱的行为,伯、仲、叔铵盐氮原子上的氢可与碱结合而游离出胺来,而季铵盐氮原子上没有氢,不放出游离胺而是建立下列平衡体系:胺具有碱性,易与核酸及蛋白质的酸性基团发生作用。在生理条件下,胺易形成铵离子,其中氮原子又能参与氢键的形成,因此易与多种受体结合而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问题11-4 比较氨、甲胺、三甲胺、苯胺、N-乙基苯胺、三苯胺的碱性强弱。1132 胺的酰化反应胺、伯胺和仲胺能与酰卤、酸酐、苯磺酰氯等酰化试剂反应生成酰胺或苯磺酰胺。例如:N,N-二取代酰胺叔胺分子中的氮原子上没有连接氢原子,所以不能

19、进行酰化反应。能够进行酰化反应的伯胺、仲胺经酰化反应后得到具有一定熔点的结晶固体,因此酰化反应可以鉴别伯胺和仲胺。在有机合成上,利用酰化反应来保护氨基。如苯胺进行硝化时,硝酸能使苯胺氧化成苯醌,如果用乙酸酐将苯胺中的氨基进行酰化保护起来后,再进行硝化反应,最后将产物水解,便可得硝基苯胺。酰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上也有重要应用。伯胺、仲胺在碱存在下与苯磺酰氯作用,生成苯磺酰胺。伯胺生成的苯磺酰胺,氨基上的氢原子受磺酰基的影响呈弱酸性,能溶于碱而生成水溶性的盐。仲胺所生成的苯磺酰胺,氨基上没有氢原子不显酸性,不能溶于碱溶液中。叔胺与苯磺酰氯不起反应。所以常利用苯磺酰氯(或对甲基苯磺酰氯)来分离鉴别三种胺

20、类化合物。这个反应称为Hinsberg reaction。1133 胺与亚硝酸反应各级胺都可与亚硝酸反应,但有各种不同的反应现象和产物,因此可以用来鉴别伯、仲、叔胺。由于亚硝酸不稳定,反应中一般用亚硝酸钠与盐酸或硫酸作用产生。 伯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伯胺与亚硝酸反应形成重氮盐。脂肪族重氮盐极不稳定,即使在低温下也会自动分解,并发生取代、消除等一系列反应,生成醇与烯烃类的混合物,并定量放出氮气。例如乙胺与亚硝酸的反应:生成的碳正离子可以发生各种不同的反应:由于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反应产物比较复杂,在合成上用途不大,但这个反应释放出的氮是定量的,因此可以测定某一物质或混合物中氨基的含量。芳香伯胺与亚硝

21、酸在低温条件下反应生成芳香族重氮盐(diazonium salt),这一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diazotization)。 氯化重氮苯芳香族重氮盐只有在水溶液和低温时才稳定。遇热分解,干燥时易爆炸,故制备后直接在水溶液中应用。芳香重氮盐的用途很广,将在下一节介绍。2仲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脂肪仲胺和芳香仲胺与亚硝酸反应的结果基本相同,都得到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基二乙胺 N-甲基-N-亚硝基苯胺这种反应生成的产物因氮上没有可供转移的氢,因此产物是稳定的。但生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与稀酸共热,则分解成原来的仲胺。因此可利用此性质来精制仲胺。N-亚硝基胺是难溶于水的黄色油状物或固体。大量的实验证明亚硝

22、胺是一种强致癌物,现认为它在生物体内可以转化成活泼的烷基化试剂并可与核酸反应,这是它具有诱发癌变的原因。不对称硝胺可诱发食道癌,环状亚硝胺可诱发肝癌和食道癌等。亚硝酸盐、硝酸盐进入人体,在胃肠道会和仲胺作用生成亚硝胺,成为潜在的危险因素。过去腌制腊肉、火腿及制作罐头食品时常加入少量NaNO2以防腐并保持色泽鲜艳,但这可产生亚硝胺,所以现在已基本禁止使用。3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叔胺的氮原子上没有氢,与亚硝酸的作用和伯、仲胺不同,脂肪叔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不稳定的盐,该盐若以强碱处理则重新游离析出叔胺。芳香叔胺因为氨基的强致活作用,芳环上电子云密度较高,易与亲电试剂反应。因此,在芳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23、生成对-亚硝基胺,如对位已被占据,则反应发生在邻位。对-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p-甲基-o-亚硝基- N,N -二甲基苯胺p-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在酸性条件下是桔黄色的盐,在碱性条件下显翠绿色。翠绿色桔黄色由于伯、仲、叔胺与亚硝酸作用的产物不同,现象有明显差异,故常利用这些反应来鉴别三类不同的胺。问题11-4 请用两种方法区别丁胺、甲丁胺和二甲丁胺。1334 芳胺特殊反应温习提示:苯酚的性质。芳胺的氨基与羟基一样,对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有较强的致活作用,因此芳胺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 卤代反应 由于氨基与苯环间形成共轭体系,使得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升高,因此苯胺极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

24、苯胺与溴水反应,立即会生成2,4,6-三溴苯胺:这个反应能非常快地定量完成,得到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常用于芳胺的鉴别和定量分析。2磺化反应 苯胺在180时与浓硫酸共热脱水,先生成不稳定的苯胺磺酸,然后重排生成对-氨基苯磺酸:2对-氨基苯磺酸是一个内盐,也是合成染料的中间体。临床上常用的各种磺胺类药物,其母体是对-氨基苯磺酰胺:当R不同时,就得到了各种不同的磺胺药物。3氧化反应胺很容易氧化,特别是芳香胺,大多数氧化剂都能将胺氧化成焦油状的复杂产物,但用H2O2或CH3COOOH能将叔胺氧化为氧化胺。如用温和的氧化剂二氧化锰和硫酸氧化苯胺时,主要产物是对-苯醌。胺盐很稳定,所以有时将芳胺成盐后再保

25、存。114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都含有“ ”官能团,该官能团的两端均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偶氮化合物。例如: 偶氮苯 对-羟基偶氮苯 偶氮甲烷若该官能团的一端与烃基相连,另一端与其他原子(非碳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重氮化合物。例如: 氯化重氮苯 苯基重氮酸在重氮盐分子中CNN呈直线型,氮原子是以sp杂化轨道成键,苯环的轨道和重氮离子的轨道形成共轭体系。苯重氮离子的结构如图11-5所示:图11-5重氮苯离子的结构芳香族重氮盐中的重氮基与芳环发生共轭,所以它比脂肪族重氮盐稳定。重氮盐溶于水,并完全电离。干的重氮盐极易爆炸,但水溶液无此危险,所以在水溶液中制得的重氮盐就不再分解

26、,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芳香族重氮盐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可发生许多反应,最重要的两类反应是取代反应(substituted reaction)和偶联反应(coupling reaction)。1141 取代反应芳香重氮离子中的重氮基带正电荷,强烈地吸引电子,使CN键的极性增强,易断裂放出氮气,重氮基则可被羟基、卤素、氰基和氢原子等取代。由于放出氮气,故也称为放氮反应。例如:在芳香重氮盐的水解反应中,宜用硫酸重氮盐,而不用氯化重氮盐,原因是因为盐酸重氮盐会带来卤素取代的副产物。氯离子的亲核性比水分子的亲核性强,从而引起竞争反应生成氯代物。与此相反,HSO4离子的亲核性弱,不会产生

27、竞争性反应。有人认为,这一反应是按SN1机制进行的,首先是重氮正离子失去N2,生成苯基正离子。苯基正离子非常活泼,能与溶液中的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Cl较的亲核取代更强,容易与苯基正离子结合而生成氯苯。硫酸根氢离子的亲核性较弱,难以与水争夺苯基正离子。故反应的主要产物是酚。重氮盐的水解反应必须在强酸性溶液中进行,以免生成的酚与未作用的重氮盐发生偶联反应。芳香重氮盐在亚铜盐的催化下,生成氯化物、溴化物和氰化物的反应,称为Sandmeyer反应,该反应的机理一般认为是自由基反应。如:重氮盐与次磷酸或乙醇反应时,重氮基被氢原子取代,放出氮气,这个反应可以除去苯环上的氨基,例如,由苯制取间溴甲苯。

28、问题11-9 如何有苯胺合成对-苯二甲酸?1142 偶联反应重氮盐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酚或芳香胺发生反应,生成有颜色的偶氮化合物(azo-compound),此类反应称为偶联反应(coupling reaction)。在此类反应中,重氮正离子作为亲电试剂与活泼的芳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故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越有利于偶联反应的发生。 与酚的偶联反应 重氮盐与酚的偶联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最快。因为酚在弱碱性溶液中转变成酚盐,苯氧基负离子(C6H5O)的“O”比“OH”更强烈地供电子给苯环,使苯环的电子云密度增大,反应加快。但是,溶液的碱性不能太强,这是因为在强碱条件下,重氮离子存在如下平衡:重氮酸

29、和重氮酸盐都不能进行偶联反应。2与芳香胺的偶联反应 重氮盐与芳香胺在弱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偶氮化合物。例如:反应的最佳pH为57,这是因为胺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主要以游离胺的形式存在,这时胺的苯环上电子云密度较大,反应较快。溶液的酸性太强,芳香胺与酸作用生成铵盐,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不利于偶联反应。重氮盐与芳香胺或酚的偶联反应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通常发生在羟基或氨基的对位,当对位被其他取代基占据时则发生在邻位。偶氮芳烃有鲜艳的颜色,这是因为偶氮键 使两个芳环共轭,大大扩展了电子的离域范围,使得该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域吸收光,因而显示颜色。偶氮芳烃现已广泛用来作为染料。

30、115 生源胺类和苯丙胺类化合物生源胺(biogenic amine)是指人体中担负神经冲动传导作用的胺类化合物,包括肾上腺素(adrenalin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多巴胺(dopamine)、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及5-羟基色胺(serotonine)等,它们的结构如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基色胺 乙酰胆碱这些胺类化合物在神经细胞中合成后,储存于突触前神经末梢的囊泡内,当神经受到刺激时释放,跨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殊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原料为酪氨酸,其合成过程为: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

31、腺素肾上腺素,各个步骤分别在特异酶作用下进行。肾上腺素分子具有手性,存在着S-(+)-肾上腺素和R-()-肾上腺素旋光异构体,它们与受体的立体结合是不同的。R-()-肾上腺素可与受体完全契合,而S-(+)-肾上腺素与受体的结合较弱。构型不同,与受体结合的位点也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氧化,难溶于水。临床上使用的是其盐酸盐,有加强心脏收缩力,加快心率和传导速度,增加心输出量作用。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也是肾上腺素分泌的激素。作为神经递质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R构型,主要与受体结合。人工合成的去甲肾上腺素为白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氧化,易溶于

32、水。临床上使用其酒石酸盐,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等作用。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的前体,又是中枢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一种递质。人工合成品为白色结晶,易氧化,易溶于水、甲醇等。临床上使用其盐酸盐。中、小剂量用与治疗心肌梗塞、创伤、内毒素等引起的休克。乙酰胆碱是神经传导的重要物质,它在机体内的分解与合成是在胆碱酯酶作用下进行的,如果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就会破坏乙酰胆碱的正常分解和合成,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甚至死亡。苯异丙胺(benzedrine,amphetamine),化学名:1-苯基-2-丙胺,于1887年首次合成,是第一个合成的兴奋剂。近年来,一些更新的化合物(如N-甲基苯异丙胺)替代了传统的苯丙

33、胺,但由于它们的成瘾性和致幻性,已将它们列入一类精神药物进行管制。苯异丙胺N-甲基苯异丙胺N-甲基苯异丙胺是一种无味透明晶体,又称“冰毒”,商品名有“摇头丸”、“蓝精灵”或“忘我”,是国际、国内严禁的毒品。它对人体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吸食或注射0.2g即可致死。它成瘾性强,一般吸食12周,即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为了民族的昌盛、社会的安定,我们一定要远离毒品。Amines are the derivatives of ammonia, which are replaced by alkyl or aryl radical. It is classified as primar

34、y, secondary, tertiary amines and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nd quaternary ammonium hydrate.Amines are weak bases. There are three main effects on basic strength: solvation effect, electric effect and stereo effect.Amines react as nucleophiles or bases. They have some importance chemical reactions, f

35、or example: amidate reaction, reacting with nitrous acid and arylamines diazo reaction.习 题 写出写列化合物的结构或名称:(1)N,N-二甲基苯胺 (2)磺胺 (3)methylammonium iodide(4) (5)(6) (7)2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强弱。(1)苯胺、对-甲基苯胺与间-硝基苯胺(2)脲、乙酰胺、乙胺与丙二酰脲(3)氨、二甲胺、三乙胺3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1) (2)(3) (4)(5) (6)(7)苯胺 (8)(9)4试从苯开始,用适当的试剂制备下列化合物:(1) (2) (3) (4)5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7H7O2N,无碱性,还原后变为C7H9N,有碱性;使C7H9N的盐酸盐与亚硝酸作用,生成C7H7N2Cl,加热后能放出氮气而生成对-甲苯酚。在碱性溶液中上述C7H7N2Cl与苯酚作用生成具有鲜艳颜色的化合物C13H12ON2。写出原化合物C7H7O2N的结构式,并写出各有关反应式。6在进行重氮化反应时,往往加入NaNO2,然后在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定有过量的亚硝基存在时,加入脲,将过量的亚硝基出去,才进行下一步反应,请解释这一系列的变化。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