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9251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中国肉业网.中国http:/2004-9-2 18:55:00摘要畜禽血液是畜禽屠宰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我国拥有最为丰富的畜禽血液资源。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畜禽血液利用很少,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血红蛋白为主要部分,因此,开发利用血红蛋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畜禽血液的理化、营养特性及利用现状和血红蛋白的理化特性,并探讨了血红蛋白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畜禽血液、血红蛋白、开发利用、亚硝基血红蛋白、人造血液 畜禽血液是屠宰畜禽时所能收集到的血液,一般指猪、牛、羊、鸡、鹅

2、血。谈到开发利用,则要针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屠宰场在特定的条件下收集到具有一定量的符合卫生要求的血液为基础。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和肉相近,所以血又被称为“液体肉”。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人类生存质量标准的提高,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缺乏日益严重,人类必须对地球所能提供的有限资源加以充分利用,畜禽血液是人类解决这一缺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近10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分离加工技术的发展,曾经制约畜禽血液利用的不利因素逐渐打破,国内外对畜禽血液利用的研究成为热点,特别是畜禽血液制品应用上的开发,即针对人类食用而开发的保健营养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以及医药工业上的应用1,10。 畜禽血液含量依动物种类而

3、异,牛血约为活体重的8%,猪血约为活体重的5%。屠宰动物后所能收集到的血液约占总量的60%70%,其余的滞留于肝、肾、皮肤和体内。通常屠宰一头毛猪,约可收集2530kg血液,以生猪毛重90kg,瘦肉率55%计,收集到的血量相当于瘦肉产量的6%,牛和羊分别可以产出12kg和15kg血液。全世界每年可利用的畜禽血液总量是相当可观的,1994年,全世界大约宰杀了30亿头牛、猪和羊,血的产量约达1400万t。中国从1993年以来,肉类生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其中生猪产量接近世界总量的1/2,1995年,中国猪牛羊出栏总数达到6亿7千万头,畜血总量达180万t5,6,10。畜禽血液营养丰富,蛋白质

4、含量高达20%且氨基酸组成平衡,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其中大部分为血红蛋白存在于红血球中,占总蛋白质的80%,因此开发利用畜禽血液,尤其是血红蛋白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血红蛋白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血红蛋白的重视,促进畜禽血液的综合开发利用。7,8。 1、畜禽血液的理化和营养特性及其利用现状 11、理化特性 血液血浆蛋白质(8%)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质电解质(2%) 其它营养物质 血细胞(Z红细胞(400500万/mm) 血小板(1030万/mm) 白细胞(041万) 中性粒细胞(50%70%)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4%8%) 嗜酸性粒细胞(2%4

5、%) 嗜碱性粒细胞(05%1%) 图1、血液的组成示意图 血液对动物体十分重要,它是一种结缔组织,在体内流动时,为其它器官和组织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去除代谢产物。全血的比重为106,呈弱碱性,pH值平均为747。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相当稳定(图1),它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以及适量矿物质、维生素、激素、酶系和其它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图2)。采用离心技术可以将血液分离成血浆和细胞成分两个部分:血浆约占总量的65%,含8%的蛋白质,用离子交换层析可将其分为3种主要成分:纤维蛋白、各种球蛋白和白蛋白;剩余的约35%的细胞成分主要是红细胞浓缩物,含有36%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1,10。 全血蛋白质血浆

6、蛋白血红蛋白 矿物质常量元素钠、钾、钙、镁、磷 微量元素铁、铜、锌、锰 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泛酸、叶酸、烟酸、胆碱 其它碳水化合物、脂肪、游离脂肪酸、 激素、其它代谢产物JB 图2、血液中的营养成分示意图 12、营养特性 血液的营养特性首先体现在蛋白质上,全血含有17%21%的蛋白质,干燥血粉的蛋白质含量达80%以上,是全乳粉的3倍。从氨基酸组成来看,血液蛋白质是一种优质蛋白质,其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人乳和全蛋,尤其是赖氨酸含量很高,接近9%。从蛋白质互补的角度来看,由于谷物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低,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高,异亮氨酸含量适当,血液的高赖氨酸含量使其成为一种很好的谷物蛋白的互补物,这对

7、动物性蛋白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或地区改善膳食中总体蛋白质量很有意义。此外,血红素铁是血液的另一种重要营养素,血红素由卟啉环和二价铁构成,每100g血液中铁的含量高达40mg以上,而瘦牛肉、瘦羊肉和瘦猪肉则只有26mg、20mg和16mg。人体对这种铁的吸收率是无机铁的3倍,因此,血液中的卟啉铁对于改善由于食物中缺铁或吸收障碍性缺铁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效果明显1,7,10。 13、利用现状 国外畜禽血液利用的历史比较长,已经获得许多成功。主要用于食品、饲料、林化工业、肥料、制药、葡萄酒等工业。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将猪血液主要用于饲料。德国和比利时还大量进口血浆粉,作为食品粘结剂和乳化剂。瑞典、丹

8、麦把血浆用于肉制品中,保加利亚用血生产酸乳酪,原苏联除利用猪血制作血肠外,还利用血浆作饺子馅。日本将血色素作香肠的着色剂,将血浆粉代替肉作为香肠原料。美国从牛血浆蛋白中制作血纤维组织制品5,22。 很久以来我国对血液的认识与利用是脱节的,即有足够的认识,但没有充分的利用。一方面给予血液很高的评价,认为血液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而另一方面,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对畜禽血液的利用还很不完善,致使大量宝贵的畜禽血液资源浪费,并且造成环境污染。20世纪70年代以前利用量很少,主要作为食用,加工成传统血豆腐、血肠,另有极少部分用作饲用血粉,绝大部分血液作为废弃物放掉。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国家开

9、始重视血液的综合利用,对其作为重点课题进行攻关,相继开发研究出一些血液的产品。近几年来血液的利用取得很大进展,相继出现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使血液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尤其是作为畜禽饲料、营养补剂、血红素、血卟淋衍生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氨基酸营养液等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6,10。 2、血红蛋白的理化特性 21、化学结构对血红蛋白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实际上是由二条由141个氨基酸组成的称为链的多肽链和二条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称为链的多肽链结合而成的呈四面体紧密结构、分子量为64450的分子集合体。用X线测得的链的结构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链实际上是由8个呈螺旋型结

10、构的硬的棒状部分(从N末端起分别以A、BH顺序命名)和9个呈无规则结构的柔软图3、血红蛋白链的结构模型 注:A,BH为螺旋状部分,为各氨基酸的碳,深色部分为正铁血红素,其侧链M=,(),其上下呈五角形的为组氨酸的咪唑环。 的不规则部分混合而成,在由E螺线和F螺线所形成的口袋内,存在有正铁血红素。由于正铁血红素中的铁与F螺线中的咪唑的氮形成第5配位,使在血红蛋白中正铁血红素呈丙烯酸基部分趋于表面、其余部分埋在多肽链组成的珠蛋白内部,从而保证了在正铁血红素分子平面另一测的铁的第6配位键同氧分子的配位结合,。 血红素是由四个吡咯分子生成一个卟啉环,再与铁结合。卟啉环的四个氮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两

11、个氮原子与铁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另外两个氮原子则以配位键结合。血红素上的铁原子以配位键与珠蛋白分子上的组氨酸残基上咪唑环上的氮原子相结合,以复合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机体之中。铁原子的配位数是6,因此还有一个配位键能连接其他原子4,16,18。 22、功能特性 血红蛋白具有普通蛋白质所具有的全部功能特性,尤其是乳化性和起泡性在食品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研究表明,当球蛋白的浓度低于03g/100ml时,只有较低的乳化能力,约43%,当球蛋白浓度从03g/100ml上升到048g/100ml时,乳化能力急剧上升,此后又持续稳定在82%左右。在起泡稳定性方面,血红蛋白在18g/100ml的浓度时,具有最高的

12、起泡能力,起泡体积达183ml,而鸡蛋清的最大起泡能力仅为118ml8,19。 3、血红蛋白的应用 31、肉品发色剂 色泽是反映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良好色泽的食品,能刺激人们的食欲和购买欲,提高商品的经济价值。在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传统发色剂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成品的色泽鲜艳,美观诱人,同时它还具有抑制肉毒梭菌的繁殖,延缓肉的氧化酸败(Pearsonetal1997)和形成肉制品的特殊风味,。 随着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发色、抑菌、改善产品风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1954年,由Barness和Magee首次报道了二甲基亚硝胺(DMN)是一种对肝脏有剧毒的物质,

13、能对各种动物和人类的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人们开始对亚硝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其研究也随之而增多,。 20世纪60年代初,挪威的羊和貂类发生了严重的肝病,经系统的调查表明:是因摄取了带有亚硝酸盐腌制过的鱼粉后所致(Koppang,1964)。由于鱼粉中有大量的DMN残留,一次大剂量或连续几次较小剂量食用也往往会使之毙命。这一发现使医学卫生界注意到了人们所消费的食品中可能有微量亚硝胺的存在,尤其是那些用发色剂处理过的肉食品,。随后的研究表明,亚硝酸盐使用量超过一定标准(15010-)会导致NO- 大量残留,残留的NO-和蛋白质代谢产物仲胺结合,生成亚硝胺,这些亚硝胺基化合物均是致癌因子,能诱导实验

14、动物发生癌变。同时,肉品中残留的NO-还是一种致畸剂,孕妇摄入大量NO-后会引起婴儿先天畸形。近30年来还证实,高硝酸盐摄入能减少人体碘的消化吸收,导致甲状腺肿大。此外,进入体内的NO-能同血液中的Hb结合,影响人体中Hb同氧的结合,易导致正铁血红蛋白症等。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呼吁严格控制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使用量,并积极地研究亚硝酸盐的替代品。虽然近2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肉类科研机构和厂家都在积极寻求一种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能代替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肉品发色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如麦芽酚、柠檬酸铁、葡萄糖酸铁等替代亚硝酸盐,但这些物质在发色效果、稳定性、持久性、呈味、防腐等方面效果仍不理想

15、,至今无法全部替代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作用。因此,国内外肉类企业目前全部采用亚硝酸盐作为肉品发色剂,来获得理想的色泽和风味,延长保质期,。 天然肌红蛋白的铁是亚铁,呈紫红色。当与空气接触后,与一氧分子以配位键络合,成为氧合肌红蛋白,呈鲜红色。氧合肌红蛋白是不稳定的,在氧或氧化剂的作用下,亚铁氧化成高铁,配位的氧原子变成共价键连接的烃基,于是成了高铁肌红蛋白,呈褐色。用亚硝酸盐发色的腌肉,产生亚硝基肌红蛋白,配位体是一氧化氮,色泽鲜红。亚硝基配位时对热和氧的稳定性优于氧分子配位,但能被可见光催化而分解,色泽变暗。根据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结构可知,血液中血红蛋白(Hb)和肌肉中肌红蛋白(Mb)分子

16、结构相似,铁原子6个键位上的5个是吡咯环或咪唑环上的氧原子,结合得相当稳定。因此,用杂环化合物上的氮原子与第6个键位配位,均可得到稳定性良好的着色剂,用亚硝酸盐处理血红蛋白制得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可能结构见图4。 虽然Hb和Mb对亚硝基NO-均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但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是由四分子血红素和一分子有四条肽链的球蛋白构成,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则是由一分子血红素和一分子单条肽链的球蛋白构成,因而Mb对NO-的吸引力大于Hb,采用NaNO,在一定条件下先同血液中的Hb相结合,生成亚硝基血红蛋白(HbNo),HbNO与肉中的肌红蛋白(Mb)接触,HbNO中的NO-立即被Mb吸引而“抢

17、”过来,形成稳定的MbNO,从而使肉制品呈现鲜亮的玫瑰红色,另外,部分残留的NO-与Mb和Hb结合,有效地降低了肉制品中NO-残留量,也保持肉制品所具有的色泽、风味、防腐抗菌等特性。当HbNO添加到肉中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NaNONaNO2+H NaNO2+CHa 2HNO2NO+NO Hb+NOHbNO 图4、亚硝血红蛋白的可能结构 湖南农大的马美湖,经反复多次试验,认为在最佳条件下合成制取HbNO 方法是可行的,添加到香肠等肉制品的效果较为理想,色泽、风味、稳定性、保存性与对照 组无差别,同时大大降低了肉制品中NO-的残留量,只有对照组的1/13,真正实现低硝肉 制品,保证了肉制品的安全

18、性。张坤生19等人在分离得到的Hb中加入抗坏血酸, 使pH值为590600,通入N以排除空气,最后通入NO进行亚硝基血红蛋白的合成。 解万翠、陆晓滨等人直接采用血红蛋白为原料,再与亚硝酸钠反应,制备安 全发色剂。王远明将沉降的红细胞血浆移置反应器中,搅拌后加入乙醇和乙 酸等作防腐脱腥处理,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加入烟酸和烟酰胺和TEA、抗坏血酸及葡萄糖等作 发色及抗氧处理,反应产物经均质后得到呈清香味深红色粘稠状物的无硝血红蛋白着色剂。 孔保华20用猪血中的血红素,将其与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反应,经真空冷冻干燥合 成制得腌肉色素(CCMP)。 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较早且层次较深,早在1976年就有报道。

19、1976年,Fox27 就提出了添加由血红蛋白合成的亚硝基血色原可使腌肉制品获得较稳定的粉红色,并因此 可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量,1990年起,Shahidi和Pegg2730等人对动物血液制 取亚硝基血色原的方法、其化学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他们用从牛血中提取的血红素与NO气体进行反应,成功的制得肉制品发色剂。日本坂田 亮一9等人以商业Hb粉配成溶液和亚硝酸钠与抗坏血酸钠制备Hb反应混合物,并 将反应物用于猪肉香肠中获得显著效果。 总之,将天然的畜禽血液血红蛋白制成色泽鲜红、对热和氧稳定的着色剂,反应具备的条件 为:(1)含有足够的还原性物质,阻止亚铁氧化为

20、高铁;(2)提供稳定性高的配位体;(3)应 用安全无毒、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卷)的试剂。 如果在研制时选用烟酸和烟酰胺和TEA,同时加入足量的抗坏血酸和葡萄糖作为抗氧化剂, 并尽量降低游离水分,将对HbNO的生成起到促进作用。血液中的其它成份都具有较高营养价 值,因此,以畜禽血液为原料制得的发色剂加入肉制品后,不仅没有任何害处,而且还会对 改善产品质地、提高营养价值、改进风味等带来好处2,4。 32、营养强化剂 孔保华经研究认为,作为补铁食品的功能因子,加入05%的腌肉色素,铁含量比对照组高7 7%,血红素中的铁为二价铁离子,它在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中可不受植酸和磷酸的影响,其 吸收

21、率较普通含铁食品高3倍以上,所以可将其制成保健食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引起的 各种疾病20。此外,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可制成氨基酸口服液、注射液及复合液 用于补充强化各种氨基酸。对猪生长试验表明,血红蛋白赖氨酸强化小麦对猪生长有高效率 并可降低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 33、人工血液的血红蛋白源 众所周知,人是依靠有机物质被转化而产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因此氧是生命赖以生 存的基础。据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天通过肺部吸入约600L氧,同时排出由代谢而产生的约48 0L二氧化碳;从肺部将大量的氧传输到各肌体组织,并从各肌体组织把二氧化碳传输到肺部 的 运输任务是由血液完成的。仔细分析血液的组成以及血

22、液中转组分的功能后发现,在血液中 真正起到气体交换作用,传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只是其中的血红蛋白。 至今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对于在血液中主要起运输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的作用,能够调节 组织的水分、pH、渗透压和温度的血浆,可用与血浆蛋白相似渗透压的物质来代替;对于血 浆中的脂肪、糖类、电解质等成分可以通过在血管中直接输入脂肪乳剂、葡萄糖液、盐水等 来补充;即使对细胞中起到吞噬细菌、产生抗体作用的白细胞可以用抗生素代替。唯有最重 要的、起到气体交换作用的红细胞至今还没有理想的人工替代物,因此合成具有气体交换作 用的物质成为当前人工血液研究的主要方向,这种物质称之为人工血液2。 这类人造血液由于与天然血

23、液一样呈红色,在生物体中可以代谢,又可调节到与天然血液相 同的粒度、比重、粘度和渗透压,它又可以长期保存,即使保存半年之久仍能保持原有的功 能,在生理条件下还具有长达数日之久的与氧可逆络合性能,与天然血液相比,它更具有无 血型差别及可以制成干粉以便贮藏或运输的优点,因此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注意。 目前正在研制的人工血液主要有3类血红蛋白人工血液:无基质血红蛋白、化学修饰的无基 质红蛋白和脂质体包裹型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来源有人源、动物源和生物技术来源3种 13,14。由于同样存在血源紧缺的问题,人血来源不能提供足够的血红蛋白,而且 同样潜在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问题,动物血红蛋白(如牛血红蛋白)具有一

24、定的吸引力,其氧亲 和力与人血红蛋白相似。因此,只要严格执行卫生标准,畜禽血液血红蛋白将是未来最有吸 引力的人工血液血红蛋白来源4。 34、补血营养剂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血液乃人的精气之本,血不足会导致包括大脑在内的其它器官受损,补 血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以血补血”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营养学认为,食物中的铁有两种 形式,即血红素(有机)铁和非血红素(无机)铁,其中血红素铁较无机铁更易吸收,并且不受 维生素C或能结合铁的螯合剂的影响,谷物和蔬菜中的无机铁吸收率仅接近10%,而血红素铁 的吸收率则高达30%,10。 通常的药物性补血(如硫酸亚铁,右旋糖苷铁)效果并不好,其原因在于人体对外来无机铁源

25、 的吸收率较低,同时人体的生血作用还需要其它相关营养素,如蛋白质、铜、维生素C、吡 哆醇、叶酸、维生素B和矿物质等的供应0,21。 朱钧等曾对血红素铁对贫血儿童的铁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过研究,实验对象为16例17岁的 住院贫血儿童,血红蛋白浓度(单位:g/dl)均低于10。在芝麻薄片中加入从新鲜猪血中提 取 的血红素粉,患儿每日定量食用芝麻薄片血红素铁量相当于33mg,其中17例同时用维生 素B和叶酸,其余不采取任何补铁措施,实验周期为5d,从血红蛋白浓度(Hb)和 红细胞数(RBC,单位:10 000/mm)来评价铁营养状况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治疗 前 后患儿的Hb和RBC有较大变化:17例

26、Hb从(86706)L到(99413)L,RBC从(288 26)L到(33651)L,816例Hb从(93008)L到(111813)L,RBC从(31427)L到( 37843)L。说明血红素铁对改善贫血儿童的铁营养状况有明显疗效。 35、食品加工助剂 Hb是一种高度可溶性蛋白,具有强乳化能力,并能形成稳定的泡沫。在肉制品生产中应用其 在加热过程中形成胶膜,而且使产品的保水性、切片性、弹性、粒度、产品率等均有提高。 当pH5266时,在加热过程中珠蛋白能形成稳固的胶膜,且珠蛋白与血浆联合使用性能 更佳。Caldironi等(1982)发现,当肉肠中10%的肉被等量的血浆和珠蛋白替代时,产品

27、质量 仍符合感官评价的分级标准。WP(1987)发现在标准香肠中,高达25%的肉馅可被与血液相 同比例的珠蛋白和血浆混合物所替代。珠蛋白也可与血浆混合作为“脱色血液”替代大量蛋 品用作发泡剂。Mitsyk等(1975)发现50%之多的蛋类可为血液蛋白所替代,饼干将仍保留其 良好的疏松度和可压缩性。添加到面包中,面包外观色泽更好,保形佳,不易老化 8,10,20。 36、医疗保健作用 扬州生化制药厂以血卟啉制得血卟衍生物,该物质有与癌细胞中的核糖酸紧密结合的作用, 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用脂化法研制成功的原卟啉钠,有保肝和降转氨酶作用, 用于治疗各种肝炎1。最近的研究发现,血红蛋白除了可

28、作为血液代用品外, 在肿瘤治疗、骨髓细胞造血、外科手术、抗休克、提高器官灌注和保存的效果等诸方面有良 好的应用前景4,21。 4、前景展望 畜禽血液利用问题在我国尤为重要。过去10年中,中国的肉类年平均增长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目前总产也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生猪所占比例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占绝对优势, 并且生猪饲养的地区化趋势日益明显,加之各地区都在实行集中屠宰制度,畜禽血液来源是 相当广泛且安全可靠的。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已经引起了国内有关部门的高度 重视。血红蛋白作为畜禽血液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具有其他蛋白质所没有的特殊性能与功效 ,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Hb对于提高畜禽血液综合利用

29、的程度和经济、社会效益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 预计今后畜禽血液血红蛋白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为:(1)用作肉制品加工发色剂代替硝酸盐 或亚硝酸盐。(2)为人工血液提供价廉质高的血红蛋白源。(3)血红蛋白或其降解产物用于提 高膳食中动物性蛋白的含量。(4)血红蛋白作为食品加工助剂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5)血红 素铁作为营养缺乏或不良导致贫血的人群的营养补剂。(6)对血红蛋白产品进行微胶囊化技 术处理,使其功能性得以充分发挥。 实现畜禽血液血红蛋白的充分合理利用,首先,要大力加强该方面的科研攻关工人,为血红 蛋白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其次,必须保证血源的安全可靠,特别是用作人 工血液血红蛋

30、白源的血源。因此,屠宰场所集中化和屠宰加工企业向大型化发展是一个趋势 ,现代屠宰企业应有完善的检疫系统,严格的质量控制,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能够提供 稳定统一的产品。第三,着眼于市场需求与社会需要,开发适应市场竞争的多样化产品,形 成品牌效应,同时考虑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毫无疑问,畜禽血液血红蛋白开发利用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不能再坐视这种优质资源的白 白浪费,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畜禽血液血红蛋白将是21世纪最具诱惑力的蛋白 质资源之一。 参考文献 马美湖主编现代畜产品加工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马美湖亚硝基血红蛋白(HbNO)的

31、合成制取及其应用于香肠中降低NO2-残留量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1,22,(8):6770 3、马美湖,唐进民,等亚硝基血红蛋白合成制取的研究肉类工业,2001,(5):2629 4、马美湖,谭敬军香肠无硝新方法的研究中国畜产与食品,1997,(2):5556 5、马美湖国外畜禽血液综合利用动态农牧产品开发,1996,(9):3135 6、马美湖我国畜禽血液综合利用动态农牧产品开发,1996,(10):36 7、马美湖试论畜禽血液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农牧产品开发,1996,(12):2830 8、马美湖血红蛋白脱色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农牧产品开发,1996,(10:36 9、坂田亮一,等以屠

32、宰畜血液血红蛋白的亚硝基化作为肉制品的发色剂延边农学院学报,1994,(2):134138 10、程池,蔡永峰可食用动物血液资源的开发利用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3 ):6672 11、高福成主编食品新资源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2 12、王国身人工血液研究的进展北京生物医学工程,1989,(2):111118 13、任芙蓉,赵海叶血红蛋白类人工血液研究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7,(1) :2326 14、陈常兴血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临沂医专学报,1990(1):7375 15、刘会平,马俪珍肉制品加工中新型发色剂的研究肉类工业,1998,(8):1819 16、曹稳根,李卫华亚

33、硝基血红色素食品着色剂的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本 版),1996,(1):7578 17、解万翠,陆晓滨,等安全发色剂的研制肉类工业,2002,(9):2628 18、王远明无硝血红蛋白着色剂的研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8,(6):655658 19、张坤生,任云霞亚硝基血红蛋白合成条件的优化及其特性食品科学,1998,(6):3 6 20、孔保华,陶菲,等腌肉色素制备工艺的研究食品科学,2002,(8):197199 21、张浩,冯启,等血红蛋白药用价值开发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 册,1999,(2):9598 22、Y.Henry and A.Guissani.I

34、nteractions of nirtric oxide with hemoproteins:roles of nitric oxide in mitochondria.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1999,(55): 10031014 23、Bhandari B.R.,Dumoulin E.D.,Richard H.N.J. Flavor encapsulation by spray dry ing application to citral and linalyl acetate.J.of Food Sci,1994,(59):5759 24、

35、Jankiewicz,L,Kwasny,M,Wasylik,K,and Graczyk.A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n the nitrosyl derivation of killday,heme.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94,(59):575 9 25、Killday K.B,Michael,S,and,Bailey,M.E.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nitrosylh emochromogen of cooked cured meat :implication in meatcuring rea

36、ction.Joural o f Food Chemistry,1998,(36):909914 26、Morita,H,Sakata,R,and Nagata,Y.Nitric oxide complex of iron myoglobin conver ted from m myoglobin by staphylococcus xylosus.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1,(63 ):352355 27、Pegg,R.B.and Shahidi,F.A novel titration methodology for elucidation of the st

37、ructure of preformed cooked curedmeat pigment by visible spectroscopy.Food C hemistry,2002,(56):105110 28、Shahidi,F.and Pegg,R.B.Preparation of the cooked curedmeat pigment,dinitro sylferrhemochrome,fromhemin and nitric oxide.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85,(50):2 72273 29、Shahidi,F.,Rubin,L.J,and Wood

38、,D.F.Control of lipid oxidation in cooked groun d prok with antioxidants and dinitrosyl ferrohemochrome.Journal of Food Science, 1987,(52):564567 30、Shahidi,F.and Pegg,R.B.Effect of preformedcooked curedmeat pigmen t(CCMP) on color parameters of muscle food.Journal of Muscle Foods,1991,(4):297304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文章编辑:网站编辑【查看评论(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