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虫害防治.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29563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合病虫害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百合病虫害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百合病虫害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百合病虫害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百合病虫害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合病虫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合病虫害防治.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病虫害概述百合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植株生长期与种球孕育期二个阶段,此二生长阶段均可能发生病虫害之威胁,而导致成长之失调。在植株生长初期,当种球下种发芽后容易发生之病害包括由 Sclerotium rofsii 所引起之白绢病,由 Fusarium oxysporum,Rhizoctonia solani 及 Pythium spp. 等土壤真菌单独或复合感染所引起之根腐病,由 F. oxysporum f. sp. lilii 及 F. solani 所引起之萎凋病及Phytophthora spp. 所引起之疫病等。此期间种球也可能受到根之危害而造成幼苗之生长不良甚至导致种球之腐烂。当然,上述病

2、原生物在百合成长中后期若遇到适合发病之环境,也可以危害百合之生长。其中尤以疫病之发生与连续下雨有密切关系,加上如果栽培环境土壤排水不良,更容易造成疫病之快速蔓延。另外如果土壤中含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残体或过度施用未腐熟之有机质时则有利于白绢病之发生。百合营养生长后期及开花期若遇到低温潮湿之气候应特别注意灰霉病之发生,此病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蔓延极为迅速,其所产生之病斑对植株之发育与开花品质有极严重影响,堪称为危害百合之第一大杀手。另外百合所有生长时期均可能受到病毒病之威胁,文献资料显示共有 12种病毒危害百合之记录,但台湾已证实发生之病毒有百合斑纹病毒 (Lily mottle virus,简称Li

3、MV)、百合隐征型病毒 (Lily symptomless virus,简称 LSV) 及胡瓜嵌纹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 CMV) 等三种,上述病毒在田间主要藉由蚜虫以非永续型方式媒介传播,但是百合病毒病之主要感染源乃来自于带病毒之种球,由于我国所栽培之百合种球九成以上乃由国外进口,因此进口种球之带病毒比率乃影响未来病毒病发生严重与否之关键。百合生长过程中除病害以外也容易受到昆虫之危害,有纪录之害虫种类包括台湾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棉蚜 (Aphis gossypii)、桃蚜 (Myzus persicae)、菠萝嫡粉介壳虫

4、(Dysmicoccus brevipes) 及小稻蝗 (Oxya intricata) 等五种,此五种昆虫以前三者在台湾发生较为普遍,台湾花蓟马常于开花期大量发生而危害花朵品质,棉蚜及桃蚜则喜干旱缺雨环境,因此在秋冬与早春季节容易大量发生,此二昆虫除聚集于叶背处吸食汁液,快速繁衍而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外,也会引来蚂蚁及真菌繁殖造成煤烟病,而更影响植株生长与外观品质,另外二者更是传播病毒之主要媒介昆虫,对种球生产者而言蚜虫为首要防治对象。百合种球收获后于储藏期间也可能受到真菌之危害,常见之病菌包括根霉菌 (Rhizopus sp.)、毛霉菌 (Mucor sp.)、青霉菌(Penicillium

5、cyclopium、P. corymbiferum)、曲霉菌 (Aspergillus sp.)、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链格孢菌 (Alternaria sp.)、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sp.) 及镰孢菌 (Fusarium sp.)。除上述生物性因子外,百合栽培过程中也会发生非传染性之生理性失调或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而造成生长或开花之不正常。此类病害中发生最普遍的是叶烧病 (Leaf scorch),另外盲芽 (Blindness)、消蕾 (Blasting)、落蕾 (Bud droping) 及微量元

6、素缺乏症 (Microelement deficiency) 亦属常见之现象。此外栽培过程中管理失当所导致之肥害、盐害、药害、日烧、顶烧及灌溉不良也会导致植株之生理失常。生理障碍1.缺氮 (nitrogen deficiency)植株缺氮会造成全株叶片颜色变淡,尤其会导致下位叶提早黄化与老化,此现象在花序快速张开时期尤其容易发生。一般缺氮的植株外表较为细长,花苞数较少,瓶插时叶片较快变黄。防治缺氮症的方法即为经常保持土壤有足量的氮,但需以土壤样品测试结果为施用量依据,一旦缺氮症状出现,可多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惟施用时需注意叶烧症的发生,并于施用后确实彻底的清洗植株。 2.肥害、盐害 (ferti

7、lizer and salt disorder)一般而言,百合对盐分相当敏感,幼嫩的上层根刚长出时,若周围土壤含有高量之盐分或肥料,很容易造成根尖受伤,不但影响植株对水分和矿物元素的吸收效率,且容易促成病原菌的侵入感染,形成根系之腐败,以致地上部出现失水和黄化萎凋之病征,甚至引起消蕾或落蕾现象。另外,叶面施肥时若用量不当亦可造成叶部或茎部受伤,一般较常发生者为喷施含铁化合物所造成之酸害,被害部位呈现局部黑褐化,严重时茎部生长不良或畸形。预防之方法为慎选肥料及营养液之种类,并谨慎考虑用量及施用时期。 3.药害 (chemical disorder)由于栽植百合常使用化学药剂如杀菌剂、杀虫剂、杀草

8、剂或生长调节剂来维护植株的健康,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预期之效果,反而伤及植株本身。判别是否为化学药剂使用不当,所造成之药害问题,其主要原则为植株之受害部位一致、为一次伤害、经过一段时间后植株可恢复正常生长,及伤害症状在喷施药剂之后明显发生。药害所呈现之病征大致为植物体局部受害,如叶缘或花苞焦枯、叶片黄化、变色、茎部及花苞畸形或褐变等。预防之方法为正确使用药剂,不任意混合施用、不任意提高浓度、慎选喷药之时机及认清使用对象。 4.干旱及排水不良 (drought and bad drainage)当植株叶片出现下垂、松软无力状时,即表示植株处于缺水状态,此时若实时给水可以加以挽救。改善方法为

9、覆盖或混入部分具有保湿力的腐植质于土壤中,以增加保水力,防止过分干燥。一般而言,栽种过程中应是不容许发生排水不良现象,否则叶片会产生褐化条斑,终致缩皱枯萎。因此栽培地区设置适当排水设施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是小区域的问题,可于土壤中加入部分粗砂予以改善。栽培过程中应避免在植株下形成水坑,以免因排水不良而造成伤害。 5.带化茎 (fasciation)百合有时会因产生带化茎而形成奇特之外形,带化茎之产生常肇因于幼年期的伤害,或因为大种球过分旺盛生长所致。带化茎乃指茎的外型彷佛由两个或更多的茎融合在一起生长而形成宽大扁平状者。台湾百合或铁炮百合若花蕾数超过 18 个左右,便会发生带化茎,其发生位置始自

10、株高 1/2-2/3 处。一般带化茎上所着生的花数会明显的增加,然其花朵常较正常植株者略小,通常这种植株会在下一个生长季回复正常性状,因此要避免发生带化茎只要加强对种球生育之正常控制即可。 6.空中结球 (aerial bulbing)鳞茎定植后抽茎露土,在不同高度其顶芽叶片虽然展开,但没有节间伸长,故形成簇生状,同时叶身因光合作用产物蓄存于叶基膨大呈鳞片状,有如鳞茎,此谓之空中结球。植株一旦发生空中结球则无法正常开花,即失去栽培价值。造成空中结球主要原因,其一为品种特性,如亚洲百合某些品种较易发生,铁炮型百合亦有品种容易在较高节位处发生空中结球者。其二为种球低温处理未饱合、种植时遇过高土温、

11、或抽茎后逢高温条件而逆春化。为预防空中结球发生,宜选用低温需求较低之品种,种球给予饱合春化处理,或种植时维持低于 20 之冷凉土温及低于逆春化上限之气温。 5.种球贮运期生理性腐败 (physiological bulb storage rot)铁炮百合种球有时后会在收获后才开始发生劣变,且此现象常在船运后突然发生,其症状为鳞片上出现严重的褐化腐败及侵蚀斑,甚至进一步败坏而造成细菌感染。造成这种生理障碍的原因仍不明,但是种球过早采收 (即种球可能在生理上尚未成熟),或在采收及处理时的伤害,都容易促成微生物的入侵。防治方法为生产者需控制适当之种球采收时间,以避免采收未成熟的种球,并在装箱前作好种

12、球之干燥及冷凉处理,以免种球因旺盛之呼吸而累积热度,造成利于腐败病原菌生存的有利环境。 6.霜害 (frost)霜害常造成与毒素病相类似之病征,惟大都为非致死性,除了避免种植在霜带外,对于霜害似无太多可作之事。 7.顶烧 (tip burn)所谓的顶烧是指在下位绿叶的顶端出现 1-2 公分之白灰条带,这个现象在所有季节均可能发生,尤其在夏季特别明显。施用氯化钙或硝酸钙可改善顶烧的发生。 8.日烧 (sun burn)日烧即被阳光灼伤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叶片或花苞上,在露水或灌溉水未干之际,由于阳光强烈照射造成植物组织细胞因高温而坏死。所造成之症状于叶片上常于向阳面形成均一之白化现象,于花苞则为褐

13、化之灼伤痕迹。预防方法为搭设遮阴网,并勿在强日照下进行喷灌。盲芽、消蕾、落蕾英文名:Blindness、Blasting、Bud droping病征:盲芽 (blindness) 是指整个花芽分化失败,在叶片群完全开张时看不到花芽形成。消蕾 (blasting) 是指虽然有花芽分化,亦有肉眼可见之小花苞,但小花未及长大,在露蕾前后即失效萎凋。而落蕾(bud droping) 则是指花芽分化正常且部分花芽已肥大生长,但花蕾未及成熟即产生离层黄化而掉落。三者虽依可见花芽程度大小不同而分类,但实际上均未能完成开花过程,形成栽培上之损失。起因:引起盲芽、消蕾、落蕾之原因,主要和品种、种球预措、栽培温度

14、及光度有关。一般而言,强制休眠之种球冷藏贮存愈久,将来种植后发生盲芽、消蕾、落蕾的机率愈高。就亚洲型百合而言,若长期贮藏,或延长贮运期间温度未妥善控制,造成花芽提早分化,且短缩茎于种植前过度伸长,或延后定植均会引起盲芽、落蕾及节间伸长受阻等问题。另外于花芽分化初期若遇高温 (25 以上),不但花朵数减少,亦容易发生盲芽或消蕾现象,尤其大部分亚洲型百合品种上限温度为 28,30 时会严重落蕾,30 以上高温则会发生盲芽;铁炮百合亦同,栽培于 30 以上高温,花蕾在 3mm 左右时即停止生长,而造成发育不良个体。另外百合在露蕾后而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若遇低温也会发生消蕾或落蕾现象,例如铁炮百合之花

15、蕾约 1 公分以下时期,若遇 8 之夜温达 20 日即发生消蕾,而 2 公分时期遇 9 之低温,则容易出现发育停滞或异常现象。唯有花蕾达到 6 公分以上才不会发生因低温刺激而造成的发育异常,也就是说花蕾达 6 公分前之温度管理甚为重要。另有报告指出植株每日接受之总光照量是决定落蕾与否的要素,低光照或光照不足会引起消蕾问题。例如铁炮百合于花蕾长 2-3 公分时,若遇弱光条件则易发育不良。此外光照不足也会减少叶片及芽体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因而增加植株对乙烯的敏感度,尤其当花芽长度在 1-5 公分时对乙烯极敏感,容易造成落蕾问题。以乙烯 1ppm 处理百合 10 小时可以使完整二吋长的花芽发生落蕾,一

16、般只 0.01-0.05 ppm 之乙烯即可有效造成消蕾及落蕾等慢性伤害。此外,短期浸水、土壤盐分含量过高而伤害根系,也会造成铁炮百合消蕾数增加,甚至土壤氮素浓度过高也是百合出现消蕾的原因之一。防治方法:为防止花芽分化与发育失败,应避免种球过度强制冷藏,萌芽鳞茎种植时勿超过 3 公分。栽培期间尽量保持日温 25 以下,夜温 15 左右,避免 25 以上的高温及强光。对高温敏感的亚洲型品种,夏季种植需有降温设施,如蒸发冷却系统与遮阴,以控温在 28 以下,可有效减少落蕾率。至于乙烯的污染,包括因逆境时造成乙烯过量生成,而引起落蕾,可施用乙烯抑制剂以消减落蕾问题,另亦可从育种着手,选育抗耐逆境品种

17、。微量元素缺乏英文名:Microelement deficiency病征:如果所栽种之土壤理化性质不佳,百合容易发生营养失衡的现象,尤以东方型杂交百合最为敏感。常见之症状包括缺铁、锰、锌和缺硼,一般缺铁、锰、锌会造成植株顶端幼叶呈黄白斑块 ,尤其缺铁会造成百合叶脉间的叶肉组织呈现黄绿色,缺铁愈严重植株黄化现象愈严重。而缺硼的现象则表现在植株的茎部,初期由外观上很难辨别,一般都是在茎部中段之叶片呈现失水黄化状才惊觉有异,此时剖开植株茎部可发现中间之维管束已呈褐化现象,由于输导组织无法运送水分,故导致叶片黄化。 起因:在含钙丰富之土壤、酸碱值偏高之石灰质土壤、排水不良或泥泞之土壤均易发生缺乏铁、锰

18、、锌;缺硼之症状则主要出现于土壤干湿变化过烈之地区。 防治方法: 一、调整土壤pH值,利用叶面施肥补充,缺铁的百合可喷施易吸收之铁螯合剂或含铁肥料,随后用水洗净。铁螯合剂的用量需考虑土壤的 pH 值及施用时间。若铁螯合剂是属于与有机化合物 EDDHA 结 合的,在土壤 pH 值为 12 时(所有土壤)仍可使用,且可持续使用到栽培后期。若是与有机化合物DTPA结合的则仅限于土壤 pH 值 7 时使用,且必需在花芽可见时停止。过量的 Fe-DTPA 会导致叶片产生黑色斑点。必须注意的是在全面大量施用铁螯合剂于新品种前,需先以少数植株测试作物的可能反应,以免发生肥害。 二、确保土壤的排水系统良好,维

19、持低 pH 值。叶烧病英文名:Leaf scorch病征:叶烧病困扰百合栽培由来已久,由于其会减少切花及盆栽售价,一直是各方所关切之问题。典型的叶烧症状为叶片尖端边缘形成半圆形坏疽。有时则表现为在叶片边缘形成萎黄或坏疽,或于未展开或展开之幼叶部分出现黄绿或白色斑点。在亚洲型杂交百合顶叶上常可见环状白化之病征;在东方型杂交百合上则于叶片未展开之际即已出现叶片中间缢缩,白化至褐化斑之病征。若叶烧症状轻微,则作物仍可继续成长,但若严重到白化斑转成褐斑,则患部叶片呈现卷曲,更严重时所有叶片甚至嫩花苞均会受损,植物亦停止生长。起因:由于从叶烧的患部分离不出病原菌,因此 Bald 氏等 (1955) 认为

20、叶烧乃因感染Rhizoctonia 后引起根腐所导致之第二症状。而 Marousky 及 Woltz (1976) 则认为叶烧可能与氟化物的污染及土壤pH值偏低有关,因此建议避免施用可能产生氟化物之污染源,如过磷酸肥料,并控制土壤 pH 值介于 6.0-7.0,以避免叶烧病之发生。另外一种说法则因发现叶烧之发生与品种、种球大小、种球养育过程的肥培管理及日照、水分等因素有关,故推测可能因植株快速生长期间或空气中相对湿度过度剧烈变化,水分吸收及蒸散作用未能适当调节而引起顶叶细胞内之钙含量不足,造成细胞死亡而引起叶烧症状。一般而言当氮肥施用过多、水分太高、根系生长不良、土壤含盐量过高及植株茎叶生长超

21、过根系发育时,叶烧之发生率即会增加,且栽培大球比小球较易发生叶烧病。 防治方法:预防叶烧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避免栽培叶烧敏感品种,若无法避免时切忌选用较敏感的大球。 二、于种植前湿润土壤,选择根系良好之种球并尽量予以深植。 三、艳阳天应采遮阴或洒水来降低蒸散作用,并在叶烧产生之敏感时期作好水分控制,以防止温度及空气湿度过度的扩散,尽量维持相对湿度在 75% 左右。 四、尽量避免植株过度快速的生长。对敏感的亚洲型百合杂交种而言,在前四星期,温室的温度需维持在 10-12,而对东方型百合杂交种,前六星期温室内温度则须维持在 15。 五、避免施用含有氟化物污染之肥料,调节土壤pH值及EC值,使

22、pH 达到 6 以上。 六、有效控制根部的病虫害。小白纹毒蛾学名:Orgyia postica 生态习性:初孵化幼虫群集为害,幼虫食取叶片,造成孔洞,遇开花季节亦会食害花蕾或花瓣。幼虫毒毛具有刺激性,不宜以手直接捕捉,若不慎误触其身体或爬行过之叶片,皮肤受其身上或遗留下来之毒毛的刺激会起红疹发痒。春季发生严重,尤其三、四月间,最易大量出现。 形态:雌蛾体长约2公分,无翅,身体黄色,肥胖而不太移动,卵成堆在身体附近。雄蛾体长2.5公分,翅展3公分,黄色,翅上有褐色条纹。卵黄白色,成卵块。幼虫身体颜色,有黄、白、黑、红等,主要是黄色,头部桔黄色,长约3公分,身上有长短不一的毒毛,有的散生,有的则聚

23、集成毛束,体背方有四块明显儿整齐的白色毛丛。蛹为淡黄色,外包一层透明稀疏的薄茧,就黏附在叶背或枝条上。 为害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只剩叶柄,老熟后移至老叶或枝条上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一、幼虫刚孵化时,对药剂抵抗能力最弱,可以施用药剂防治,不过在百合上目前无正式推荐之防治药剂,可试喷20%芬化利乳剂3000X、2.8%赛洛宁乳剂1000X,害虫发生时施药一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药。 二、蛾类成虫有趋旋光性,夜间可以灯光诱杀成虫,一般以黑光灯诱集昆虫较佳。南黄蓟马学名:Thrips palmi 生态习性:成虫及若虫主要栖息于新芽顶端,或未充分伸展开的幼嫩心叶内,吸食植株汁液,并产卵于叶片组织

24、内。多发生于高温干燥期,两季则密度减少。 形态: 卵:卵灰白色,肾型。 幼虫:幼体虫细长,初孵化时灰白色,渐渐转成淡黄色至桔黄色。 蛹:淡黄色,触角与足贴紧身体,胸背方具有翅芽。 成虫:雌成虫体长1毫米,淡黄色。触角颜色第1节淡黄,第2节淡黄或金黄,第3节基部淡黄,端部淡褐,第47节褐色,但第4、5节基部黄色。前胸背板后缘长毛2对。前翅淡黄。足淡黄。雄虫比雌虫体色淡,体型小,腹部细窄。 为害状:虫体栖息于叶片背面,产卵叶组织内,孵化后吸食叶内汁液,伤口形成点点锈斑,叶片正面初呈灰白色,继而黄化甚至局部枯萎。被害叶片略向下卷曲、变小无法伸展。 防治方法: 一、在大理花上目前无推荐防治本虫之药剂,

25、可试用: 1.35白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X于蓟马发生时施药,每隔7天施药一次。 2.2.8第灭宁乳剂1000X于蓟马发生时,施药一次。 3.10百灭宁乳剂1000X于蓟马发生时,施药一次。 4.50覆灭蹒可溶性粉剂1000X于蓟马发生时,施药一次。 二、施放捕食性天敌(小黑花桩、腿盲桩)。 三、利用南黄蓟马对蓝色的偏好设置蓝色诱虫粘带。唐菖蒲蓟马学名:Thrips simplex 生态习性:于植株生长期,卵产于叶片内。于种球储存期,卵则产在种球的组织中。幼虫与成虫在叶片及叶鞘内栖息,至开花期则聚集在花部,尤以尚未开的花苞内最多。 形态:成虫全身均深黑褐色,前翅除基部透明外,其余部分为灰褐色,

26、雄虫体积较雌虫小。幼虫橙黄色,体细长。蛹淡黄色,触角与足紧贴身体,胸背方具有翅芽。卵灰白色,肾型。 为害状:幼虫与成虫都可为害花、叶,造成花瓣与叶片明显银白斑。于种球贮存期,虫体在种球上产卵与吸食的伤害使球根表面颜色变成黑褐,并且干缩畸形,影响次季植株发芽与生长。 防治方法: 一、40%丁基加保扶可湿性粉剂1200X,于唐菖蒲蓟马发生时,每周施药一次。 二、筛选健康种球。 三、田间杂草之整理、清除并销毁,达到抑制蓟马族群。根蹒 (Bulb mites)学名:Rhizoglyphus robini ; Rhizoglyphus claparede ; Rhizoglyphus setosus M

27、anson 根蹒主要危害植物的根部,故叫根蹒,由于根蹒类生活于土壤中,一般将其归属于地下害虫。根蹒之寄主很广,许多重要球根、球茎、块茎、鳞茎类的蔬菜、花卉,甚至非球根作物亦可被害。但作物根部被害后由植株地上部通常不易查觉异样,除非根蹒族群过大或与病害复合发生,导致危害严重,一般才会出现叶片枯黄现象。受根蹒危害之球根其伤口可引起病菌之侵入,而病害发生后亦可诱引根蹒之发生,两者之关系至为密切。百合亦是根蹒的重要寄主之一,被害甚为普遍。进口种球中经常可检验到根蹒之个体,而田间土壤中也多少潜藏有根蹒。在栽培过程中,若未妥为处理,将对百合产业造成威胁,尤其国内正朝百合种球的育种和大量繁殖迈进,若疏于管理

28、根蹒问题将使该工作倍增阻力。 生态习性:成蹒椭圆形,背面拱起,灰白色,表皮光亮。卵散生,椭圆形,灰白色。幼璊灰白色,三对足。前若璊灰白色,四对足,较幼璊大。 为害状:根蹒主要危害百合之鳞片及根系,鳞片被害后患部表面呈现褐变,严重时深及内部,使组织腐败。其中并有白色蹒体活动,肉眼稍可辨识。根蹒常与病害复合发生,造成球茎加速腐烂。根部被害以粗大之根系为主,蛀食根部之柔软部位,仅剩根之表皮及坚硬之木质部。根系被害后即失去养分及水分输送功能,导致叶片随之呈现枯黄,甚至逐渐枯死,而影响切花之品质与产量。 发生生态: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数十代,由于体形肥大,行动较为缓慢。根蹒性喜潮湿而不耐干燥环境,若种球

29、或土壤过于干燥将会死亡。根蹒虽好湿,但长期浸水也不利其存活。田间无作物情况下,根蹒仍可取食土壤中植物残根和腐植质而继续存活,在恶劣环境下若蹒期可变为迁移型,此型之若蹒体壁变厚,不需取食即可渡过不良环境。土壤若连作则其危害加重,而施用有机质肥料能助长其发生。根蹒之危害严重程度与球根上是否有病原菌感染有绝对关系,种球受伤及罹病均可加重根蹒的发生与危害。 防治方法: 一、选择优良种球并于种球贮存前或种植前,用40灭大松乳剂2000X、25新杀蹒乳剂4000X、20西脱蹒乳剂2000X,浸泡种球30分钟。 二、种球以40度温水浸种2小时或45度温水浸种0.51小时,可获得比上述药剂浸种更优之效果(注意

30、:1.水温要稳定。2.水温不能超过45度,以免影响种球之发芽率。) 三、种过球根作物的田应充分翻耕曝晒,或长期浸水,或种植前以透明塑料布全面覆盖数日,以提高土壤温度,杀死根璊,或利用溴化甲烷熏蒸剂,再加塑料布覆盖,消毒土壤。 四、由台中区农业改良场试验出之防治药剂为(尚未正式推荐,仅供参考): 1.43布飞松乳剂10002000倍。 2.50普硫松乳剂1000倍。 3.50益灭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 4.40灭大松乳剂1000倍,每隔七天施药一次,连续两次。 5.25扑克拉乳剂2000倍,于植株旁以灌施方式施药,可获较好之效果,其用水量比一般施药法宜酌增加。 五、根蹒忌高温和干燥,种球及土壤

31、若做适当处理,将可减少其发生,有效而可行的方法包括: 1.与水稻轮作。 2.晒田:降低湿度,提高土温。土面覆盖透明塑料布,提高土温之效果更佳。 3.种植前先种田菁再淹埋浸水。 4.种球温水浸种消毒:以 40 温水浸种2小时或以 45 浸 0.5 小时。但百合种球若已发芽,则不可用温水处理,以免危及植株成长。 5.于种球贮藏前或种植前利用下列药剂浸渍处理 30 分钟:25% 新杀乳剂 4,000 倍、20% 西脱乳剂 2,000 倍、43% 布飞松乳剂 4,000 倍、50% 普硫松乳剂2,000倍、40% 灭大松乳剂 2,000倍、50% 益灭松可湿性粉剂 2,000倍、50% 欧灭松溶液 1,000倍、35% 白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 倍。 6.药剂或熏蒸处理土壤:种植前土壤以溴化甲烷处理或以 60-80 蒸汽处理土壤 20-30 分钟。 7.土壤施药:种植后 21 天内,以 50% 普硫松 1,000 倍或 40% 布飞松 1,000 倍混合 25% 扑克拉乳剂 2,000 倍灌药 1-2 次,药液需灌注于根际土壤中,或于种植时以10%托福松粒剂施于植沟内再覆土,每公顷用量约 60 公斤摘自台湾网路花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