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30714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及时机选择_于波.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室间隔穿孔的介入治疗 及时机选择,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 于 波,简述,急性心肌梗塞侵及室间隔者约占6370,但引起室间隔穿孔者仅12。一般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后1-2周内,其中60发生在5天内,90的发生在10天内。,简述,穿孔后心功能减退,25当天死亡,5060第一周内死亡,80902个月内死亡,仅7病例能生存超过一年。,穿孔大体标本,穿孔直径分别为1.5,2.0,1.0,2.5cm;其中,病人1有后乳头肌坏死,病人2形成室壁瘤。,GUSTO-I实验(全球闭塞性冠脉实验调查),参与研究:15个国家,1081个研究单位,41021人。 室间隔穿孔 发生率:0.2%; 发生时间:平均为1天; 3

2、0天死亡率:73.8%; 危险因素:高龄、女性、前壁心梗、既往无吸烟史。,Circulation 2000;101;27-32,Kuo-Ho Yeh, Morgan Fu and Chiung-Jen Wu Hon-Kan Yip等人研究表明: 室间隔穿孔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龄、女性、前壁心梗、既往无吸烟史(同上一研究) 低体重,Chest 2004;125;1622-1628,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梗死后第3到5天会发生凝固性坏死,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进入坏死区,加速梗死的心肌破坏。存在壁内血肿的心梗患者可较早发生破裂穿孔。 室间隔破裂形态学上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单纯型是指在室间隔上出现一个直接通

3、道,穿孔两侧处于室间隔同一水平。复合型是指室间隔上有不规则的匍行通道,常致大量出血。,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封堵治疗,外科困惑,如室间隔缺损位于心尖区,有部分左心室梗死区已形成室壁瘤,则手术十分困难。急性室间隔穿孔处左心室面往往大于右心室面,如经右心室切口进路,在诸多肌小梁间不易找准穿孔的边缘,修补十分困难。,国外介入治疗现状,德国Leipzig 大学心脏中心 Holger Thiele1, Carl Kaulfersch等人研究目前最新、最全面研究,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9) 30,8188,国外介入治疗现状,病人数:2003年9月-2008年2月,29例室

4、间隔穿孔病人; 梗塞至穿孔发生时间:平均2天(1-4.5天); 手术时机:穿孔发生到介入封堵时间平均为1天; 年龄:平均72岁(48-84岁); 随访时间:平均730天;,国外介入治疗现状,操作过程 穿刺股动脉,置入6-8F鞘; 应用诊断性右Judkins或多功能导管自左室侧通过缺损; 送入软的长导丝至肺动脉或上腔静脉; 应用圈套器拉出导丝建立轨道; 经颈内静脉送入输送鞘管及封堵器;,国外介入治疗现状,封堵器:包括Amplatzer ASD及VSD肌部及PI封堵器, 介入成功率:86%; Qp/Qs:由术前3.3降至术后1.4 并发症:残余分流、左室破裂及封堵器栓塞等发生率41%; 30天生存

5、率:35%; 死亡率:心源性休克与非心源性休克相比死亡率为88%: 38%;,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9) 30,8188,病人一般资料,封堵及随访,国内介入治疗,国内较大的介入中心开展数例到十余例不等的介入治疗; 我中心总数:14例(外院3例);死亡:2例。生存时间最长达5年。,我中心开展情况,单个穿孔,AMI致肌部室缺(病例1),病例1:5年后随访,病例2,68岁女患,发作性胸痛10余天、气短4天。 入院情况:心率100次/分、Bp110/80mmHg;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 ECG:V1-4 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V1-3

6、Q波形成; UCG:LA37mm,LV55.6mm,RV16mm.室间隔下2/3瘤样外膨,破口4.5mm. 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 治疗:药物治疗心衰,病情基本稳定1个月后进行室间隔穿孔封堵治疗。,病例2,两处穿孔,病例3,64岁,男患,1个月前患AMI,并发室间隔穿孔,出现心力衰竭。经药物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入院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5/6级粗糙收缩期杂音。 超声心动图:室间隔近心尖部连续中断10mm,心尖部无明显残端。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左前降支近段95%的局限性狭窄;室间隔尽心尖部2处穿孔,上方破口约8mm、下方破口约10mm; 入院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7、,并发室间隔穿孔 治疗: 介入封堵治疗:分别应用14mm及16mm 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成功。 因经济原因欲择期行冠脉支架术。,病例3,外伤室间隔穿孔,国内介入操作过程,左心室造影 建立动静脉轨线:颈静脉或股静脉途径 鞘管选择:选用房缺或室间隔缺损输送鞘; 堵塞装置的安放: 顺向途径:长鞘经颈静脉插入右室,经VSD达左室安置堵塞装置; 逆向途径:当肌部VSD接近心尖,右室面肌小梁多或右室面缺损较小难以顺向途径插入。 封堵器选择:腰部长度7mm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或腰部长度10mm专用封堵器进行封堵。,观点,传统观点:急性心梗后短期内心肌脆弱,不能安全地进行室间隔修补,应当推迟4到6周手术,这时心肌组织水肿基本消退,穿孔周围的坏死组织已纤维化,手术较为安全。 目前观点:破裂后1周内病死率为70,能够等到1个月后手术的患者仅为15,故主张早期治疗。ACC/AHA对于急性心梗治疗的最新指导标准是:应对室间隔破裂的患者进行急诊手术,而不管临床状况如何,因而,介入封堵是否应该尽早实施值得探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