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补充讨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31655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补充讨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庄子补充讨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庄子补充讨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庄子补充讨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庄子补充讨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补充讨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补充讨论.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庄子内篇的补充讨论 一、内篇是否为庄子本人所作 二、庄子内篇的主线与逻辑结构 三 学庄注意事项 四、庄子式思维与禅宗 五、关于经典,一、内篇是否为庄子本人所作,天 下 第三十三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下;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

2、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天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暗)

3、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后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 不累不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 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风而悦之。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

4、风而悦之。,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 【其书虽瑰玮(而)连犿【而】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而】可观。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以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独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

5、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独处。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二、 庄子内篇的主线与逻辑结构 1. “游” 宋刘辰翁说:“庄子宗旨,专在一游字。”明方以苞说:“内篇凡七,而统于游。”有人说:庄子的“游”是游世主义,甚至是游戏人生。果真如此吗? 逍遥游:“以游无穷”、“游乎四海之外”; 齐物论:“游乎四海之外”、“游乎尘垢之外”; 养生主:“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人间世:“乘

6、物以游心”; 德充符:“游心乎德之和”、“游于形骸之内”; 大宗师:“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游方之外”、“游乎天地之一气”、“游夫遥荡姿睢转徙之塗”; 应帝王:“游无何有之乡”、“游心于淡”、“游于无有者”、“游无朕” 。,2. “道” 逍遥游:乘天地之正; 齐物论:道通为一; 养生主:缘督以为经,道进乎技; 人间世:虚心集道、游心养道、和心达道; 德充符:择日而登假于道; 大宗师:道有情有信、自本自根,同于大通; 应帝王:其德甚真,学道不倦。,3. 超越 有多种方式,如“化”、“无”、“丧”、“忘”、“支离”等。具体内涵: 逍遥游形而下的从低到高、从近到远、从小年到大年的超越和形而上的

7、从小知到大知、从有名到无名、从有功到无功、从有己到无己、从有待到无待、从有用到无用、从有为到无为的超越。 齐物论对是非、对生死、对梦觉、对物我,甚至包括对“齐”的超越。 养生主对技、对名刑、对生死、对有涯的超越。 人间世对名利、对“有己”、对“有用”的超越。 德充符对“形”(刑)的超越。 大宗师对生死的超越。 应帝王对“有为”、对“小知”的超越。,庄子内篇的逻辑结构 体 逍遥游 人生观 无待逍遥 齐物论 世界观、认识论 道通为一 用 内圣养生主 生命观、价值观 薪尽火传 人间世庖丁解牛 社会观 、处世观 无用之用 德充符公文轩 道德观 德长形短 大宗师秦失吊丧 生死观 死生一如 外王应帝王 政

8、治观 用心若镜,庄子内篇各篇主旨回顾 逍遥游 逍遥无待的人生志向 齐物论 道通为一的世界情怀 养生主 薪火相传的生命追求 人间世 无用之用的全生智慧 德充符 德长形短的人格魅力 大宗师 善生善死的真人典范 应帝王 用心若镜的外王方略,三 学庄注意事项 不要学外表,要学其本质。不要走向反面,晚明王应遴在杂剧逍遥游中感叹:“唉,不知教尽了世间多少人荒唐为志,又不知变尽了天下多少人狂诞成风。” 文子道德篇说:“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肯

9、定,而是批判性继承,学其精髓。 庄子的精髓,就是哲学的睿智、文学的风采、美学的情趣和洒脱的人生,归结为人生境界问题,归结为“通过不断超越获得真正的自由”。,读庄子的体会,挑战、享受、升华。 “学者但精透内篇,得无穷快活,便非世上俗人矣。” 释德清 请问:你体会到了吗? 你做到了吗?,四、庄子式思维与禅宗 1.关于庄子式思维 三个特点: 随说随扫,旋立旋破。 “小大之辩”与“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 “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 正反两问。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

10、鷇音,其有辩乎?其无辩乎?” “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庸讵(怎么)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其核心是破除绝对观念(绝对主义),提倡正反两面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的相对性,但不要陷入相对主义。 “无”(超越):无名、无功、无己、无用、无为、无情、无待。 庖丁解牛之“无非全牛未见全牛以神遇全牛”:两次超越。,2. 庄子式思维的应用 小大观:小(大)只是小(大)小(大)不只是小(大)依然还是小(大)。 有无观:有(无)只是有(无)有(无)不只是有(无)依然还是有(无);, 技道观:“庖丁解牛”,全牛未见全牛依然全牛; 物我观:“庄周梦蝶”,庄周蝶庄周(物我两

11、忘); 生死观:生只是生(悦生恶死)生不只是生(方生方死)生还是生(死生一体); 真人观(有无观): 原始的我(无我)异化的我(有我)真正的我(真我)。,3. 关于禅宗的思维 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无念者,于念而离念,于诸境不染; 无相为体:无相者,于相而离相,不执着于相; 无住为本:念念不住,无系无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青原惟信(唐朝)五灯会元第十七卷,禅宗的原意: 我执破我执破一切执; 扩展应用: 不了生死了生死无生死可了,

12、其他的解读: 禅宗的“自我无我真我”。 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与超越“主客二分”。 马克思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 佛教的“金刚三句”:“如来所谓世界者,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中道远离两边) 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 旅游导游的解读。,五、关于经典 什么叫经典?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的定义是: 一、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四、一部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五、一部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 六、一部经典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 八、一部经典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十二、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早于其它经典作品的作品;但是那些先读过其它经典作品的人,一下子就认出它在众多经典作品的谱系中的位置;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到达的位置。,愿我们 与经典同在,与巨人同行! 祝各位 不断超越,开创追求真善美的自由人生!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