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35114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国审小麦品种.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品种名称:绵麦367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1275-1/99-1522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农16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苗叶中等宽窄,分蘖力强,生长势旺。株高80厘米左右。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0.9万穗、22.3万穗,穗粒数42.4粒、43.5粒,千粒重均为44.9克。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38克/升、763克/升,硬度指数46.5、53.9,蛋白质含量11.25%、1

2、3.00%;面粉湿面筋含量18.2%、24.6%,沉降值28.5毫升、30.0毫升,吸水率50.5%、57.6%,稳定时间1.2分钟、3.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95E.U、235E.U,延伸性126毫米、188毫米,拉伸面积83.0平方厘米、60.5平方厘米。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4.6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22.2%;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3.5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5.7%。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1kg,比对照品种增产7.2%。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3日至11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

3、4万16万苗。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西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陕西汉中,湖北襄樊地区,贵州中部和西部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2品种名称:扬麦20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麦10号/扬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株高86厘米左右。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8.6万穗、28.8万穗,穗粒数42.8粒、41.0粒,千粒重41.9克、41.0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

4、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4克/升、782克/升,硬度指数54.2、52.6,蛋白质含量12.10%、12.97%;面粉湿面筋含量22.7%、25.5%,沉降值26.8毫升、29.5毫升,吸水率53.4%、55.5%,稳定时间1.2分钟、1.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0E.U、262E.U,延伸性120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48.5平方厘米、59.0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3.3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6.3%;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19.7kg

5、,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9.4kg,比对照品种增产4.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播期10月24至31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苗左右。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4kg左右,肥料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比例7:1:2。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该品种不抗土传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3品种名称:南农0686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品种来源

6、:MV964091/宁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与对照扬麦158相当。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分蘖力中等。株高89厘米左右。株型较松散,叶片宽大,旗叶短窄,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2.2万穗、30.9万穗,穗粒数39.6粒、38.7粒,千粒重39.8克、40.6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9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70.1、71.4,蛋白质含量13.40%、13.23%;面粉湿面筋含量28.1%、25.2

7、%,沉降值37.5毫升、37.8毫升,吸水率61.1%、63.1%,稳定时间5.9分钟、4.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15E.U、320E.U,延伸性132毫米、138毫米,拉伸面积72.8平方厘米、60.0平方厘米。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5.1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0.6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5%。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2kg,比对照品种增产8.0%。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苗左右,迟播或水稻茬口田块适当增加播

8、种量。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8kg左右。注意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4品种名称:良星66选育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济91102/济935031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0),2008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7号)。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2天,与周麦18同期。幼苗半匍匐,叶细、青绿色,分

9、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迟,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晚,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深绿色、短宽上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色泽光亮、饱满度一般、腹沟偏深。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4万穗、47.2万穗,穗粒数32.5粒、32.2粒,千粒重42.2克、39.0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中感至高感条锈病、高感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

10、802克/升、787克/升,硬度指数66.0、67.4,蛋白质含量13.26%、13.77%;面粉湿面筋含量30.9%、30.5%,沉降值29.0毫升、31.2毫升,吸水率62.2%、62.4%,稳定时间2.6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7E.U、322E.U,延伸性150毫米、144毫米,拉伸面积41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7.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1.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9.8%。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5kg,比对照周麦18增

11、产4.1%。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纹枯病、赤霉病。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水地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5品种名称:山农19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83(3)-113/1604)F3/886059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

12、8早熟1天,比周麦18早熟1.9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较多,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差。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平展细长、深绿色。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厚,穗多,穗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近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黑胚率偏高。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2.8万穗、44.2万穗,穗粒数30.7粒、31.8粒,千粒重43.8克、40.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2008

13、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1克/升,硬度指数67.0、67.7,蛋白质含量13.94%、13.93%;面粉湿面筋含量31.1%、30.8%,沉降值27.8毫升、33.2毫升,吸水率60.6%、61.0%,稳定时间1.9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8E.U、274E.U,延伸性153毫米、166毫米,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2.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

14、均亩产493.9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1%。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品种名称:山农20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PH82-2-2/954072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匍匐,分

15、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生分蘖多,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对肥水敏感。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均匀、较饱满、有光泽。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2万穗、45.8万穗,穗粒数32.9粒、31.8粒,千粒重43.1克、40.2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慢叶锈病,白粉病免疫。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有颖枯病,中感至高感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5克/升、7

16、86克/升,硬度指数66.0、66.8,蛋白质含量13.57%、13.80%;面粉湿面筋含量31.4%、30.9%,沉降值29.6毫升、31.4毫升,吸水率61.5%、62.5%,稳定时间3.2分钟、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04E.U、282 E.U,延伸性152毫米、146毫米,拉伸面积45平方厘米、58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9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3.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2.3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8.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1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栽

17、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注意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注意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7品种名称:新麦26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新麦9408/济南17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幼苗半直立,叶长卷,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

18、化快,抗倒春寒能力较弱。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宽、平展、深绿色。抗倒性中等。熟相一般。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7万穗、43.5万穗,穗粒数32.3粒、33.3粒,千粒重43.9克、39.3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抗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8克/升,硬度指数64.0、67.5,蛋白质含量15.46%、16.04%;面粉湿面筋含量31.3%、32.3

19、%,沉降值63.0毫升、70.9毫升,吸水率63.2%、65.6%,稳定时间16.1分钟、38.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28E.U、898E.U,延伸性189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158平方厘米、194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6kg,比对照新麦18减产2;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1.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8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1.7%。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8日至1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注意防治白粉

20、病、赤霉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8品种名称:苏育麦1号选育单位:连云港市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烟1668/鲁麦21号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2天,比周麦18晚熟1天。幼苗匍匐,叶短小、浓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低。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迟,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慢,抽穗较晚。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

21、紧凑,旗叶短宽、上冲、深绿色。茎秆弹性差,抗倒性差。熟相一般。穗层厚,穗多,穗小。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卵圆形、饱满度一般、粒小。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8.1万穗、50.5万穗,穗粒数33.4粒、33.8粒,千粒重36.6克、35.1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慢叶锈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叶枯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6克/升、798克/升,硬度指数51.0、51.4,蛋白质含量13.70%、14.03%;面粉湿面筋含量28.2%、28.5%,沉降值29.

22、2毫升、31.9毫升,吸水率54.6%、55.4%,稳定时间4.1分钟、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52E.U、386E.U,延伸性147毫米、141毫米,拉伸面积53平方厘米、74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5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3.5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3%。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0.4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5%。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高肥水地块8万苗左右,中肥水地块10万苗左右,低肥水地块15万苗左右。注意防治条

23、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该品种抗倒伏性差,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或适时喷施矮壮类化控药剂,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在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易发生倒伏的高水肥地块种植应采取措施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9品种名称:郑麦9962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品种来源:豫麦18/ Ta971832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4)特征特性:弱春性,

24、中熟,成熟期比对照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近直立,叶长卷,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对春季低温敏感,抗倒春寒能力较差。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半松散,旗叶长、略披,下层略郁闭。抗倒性较好。较耐后期高温,灌浆较快,熟相好。穗层厚,穗多,穗码稀。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长圆形、均匀、饱满,光泽度好,黑胚率低。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4.3万穗、41.7万穗,每穗粒数31.4粒、32.8粒,千粒重44.7克、41.9克,属多穗型品种。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慢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

25、试点中感条锈病、叶枯病、白粉病,颖枯病较重。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11克/升、824克/升,硬度指数66.0、67.6,蛋白质含量13.73%、13.29%;面粉湿面筋含量26.2%、26.6%,沉降值29.2毫升、31.7毫升,吸水率57.6%、60.4%,稳定时间4.6分钟、3.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62E.U、355E.U,延伸性102毫米、93毫米,拉伸面积36平方厘米、44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8.3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4;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0.2kg,比对照

26、偃展4110增产2.8%。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1.9kg,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1.3%。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苗左右。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注意适时播种,防止冻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0品种名称:鲁垦麦9号选育单位:山东仁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农垦科技发展中心品种来源:徐9935/烟优361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幼苗匍匐,叶片绿色,

27、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3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上冲。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熟相好。穗层整齐度一般。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光泽度中等、饱满。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1.2万穗、44.0万穗,每穗粒数37.6粒、36.2粒,千粒重41.1克、39.6克,属多穗型品种。抗寒性鉴定:抗寒性1级,抗寒性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中感条锈病。 2008、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26克/升、821克/升,硬度指数57、55,蛋白质含量14.31%、13.32%;面粉湿面筋含量31.4%、27.4%,沉降值34.8毫升

28、、32.9毫升,吸水率56.8%、58.2%,稳定时间4.6分钟、4.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44E.U、205E.U,延伸性147毫米、144毫米,拉伸面积68平方厘米、42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9kg,比对照石4185增产2.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8.8kg,比对照石4185增产5.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4 kg,比对照石4185增产7.9%。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4万苗。加强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

29、,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1品种名称:郯麦98选育单位: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品种来源:济宁13/942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熟2天。幼苗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低。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较宽大、叶片上冲,叶耳紫色。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后期有干尖,熟相中等。穗层整齐,穗较大,结实性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2008年、2009年平均亩穗数32.2万穗、35.4万穗,穗粒数41.4粒、41.2粒,千粒重47.7克、43.9克,属大穗大粒型品种。抗寒性鉴定:

30、抗寒性1级,抗寒性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中感条锈病、赤霉病。 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12克/升、815克/升,硬度指数64.0、64.9,蛋白质含量15.5%、14.5%;面粉湿面筋含量35.5%、32.8%,沉降值33.4毫升、28.1毫升,吸水率58.6%、61.6%,稳定时间2.9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5E.U、285E.U,延伸性168毫升、161毫升,拉伸面积44平方厘米、63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7kg,比对照石4185增产3.5%;2008200

31、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2.2kg,比对照石4185增产6.5%。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5 kg,比对照石4185增产5.4%。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加强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高水肥地块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2品种名称:运旱618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品种来源:运旱92-18/新春9号特征特性:弱冬性,中早熟,成熟期与对照洛旱2号相当。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好,分蘖力中等,成穗较少。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株高90厘米左

32、右,株型紧凑,旗叶下披,叶色黄绿,叶较宽,穗下节长。茎秆较软,抗倒性较差。熟相好。穗层厚,穗较大,穗码较稀。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一般。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3.8万穗、34.3万穗,穗粒数32.4粒、34.6粒,千粒重36.8克、43.0克。抗旱性鉴定:抗旱性3级,抗旱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1克/升、802克/升,2008年硬度指数64,蛋白质含量15.22%、14.58%;面粉湿面筋含量32.0%、30.6%,沉降值50.2毫升、54.0毫升,吸水率57.0%、57

33、.4%,稳定时间12.2分钟、1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22 E.U、550 E.U,延伸性164毫米、166毫米,拉伸面积94平方厘米、118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47.9kg,比对照洛旱2号减产1.0%,减产不显著;2007200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6.8kg,比对照洛旱2号减产0.9%,减产不显著。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1.5kg,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4.8。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苗左右。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适时收获。审定意见:该品种

34、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咸阳和渭南、河南西北部、河北南部、山东青岛和临沂的旱肥地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3品种名称:沧麦6005选育单位: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品种来源:临汾6154/321-4-6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熟2天。幼苗匍匐,生长健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返青慢,拔节较晚。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旗叶上举,叶片较窄、平展,叶色灰绿。茎秆灰绿色、较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抗倒春寒能力较差。穗层整齐。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一般。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2.

35、3万穗、31.3万穗,穗粒数28.1粒、26.5粒,千粒重38.7克、38.3克。抗旱性鉴定: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10克/升、804克/升,硬度指数67.0、65.1,蛋白质含量14.17%、14.23%;面粉湿面筋含量32.8%、34.5%,沉降值25.2毫升、28.2毫升,吸水率58.4%、60.2%,稳定时间1.8分钟、1.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20 E.U、96 E.U,延伸性172毫升、172毫升,拉伸面积30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

36、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0.8kg,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3;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52.1kg,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5.5。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1.7kg,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2.1。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苗。及时防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咸阳和铜川、河南西北部的旱薄地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4品种名称:保麦10号选育单位:保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石4185/96Y6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37、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08012号)特征特性: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株高76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后期旗叶干尖。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1.7万穗、38.1万穗,穗粒数36.1粒、35.0粒、千粒重39.6克、39.5克。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白粉病,中感至高感条锈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8克/升、792克/升,硬度指数65.0、62.0,蛋白质含量13.67%、13.35%;面粉湿面筋含量30.8%、30.9%

38、,沉降值25.8毫升、27.2毫升,吸水率55.7%、58.4%,稳定时间2.6分钟、2.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01E.U、136 E.U,延伸性174毫米、138毫米,拉伸面积52平方厘米、28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5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5.9%;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50.7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3%。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5.4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3.3%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25日至10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25万苗左右。浇好冻水,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

39、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的水地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5品种名称:京冬18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F404/(长丰1/ore/双82-4/81-142)/931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京审麦2006004)特征特性: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早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9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9

40、万穗、41.4万穗,穗粒数31.9粒、31.5粒、千粒重42.0克、42.6克。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抗条锈病。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8克/升、803克/升,硬度指数62.0、62.4,蛋白质含量14.71%、13.78%;面粉湿面筋含量32.4%、30.8%,沉降值31.8毫升、30.0毫升,吸水率55.7%、58.3%,稳定时间2.6分钟、2.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6E.U、164E.U,延伸性144毫米、136毫米,拉伸面积48平方厘米、34平方厘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

41、均亩产489.2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3.3%;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39.4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4.6%。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8.1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7%。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26日至10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苗,10月5日以后播种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基本苗,每晚播种1天增加1万基本苗。浇好冻水。适时灭草,及时防治蚜虫和病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的水地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6品种名称:中麦415选

42、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贵农11/京411/京411特征特性: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0厘米左右,抗倒性较好,落黄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1.9万穗、38.4万穗,穗粒数33.9粒、35.7粒、千粒重37.5克、36.8克。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接种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10克/升、815克/升,2009年硬度指数45.8,蛋白质含量13.93%、15.31%;面粉湿面筋含量32.0%、33.2%,沉降值24.6毫升、29毫

43、升,吸水率53.4%、52.2%,稳定时间1.9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38E.U、243 E.U,延伸性144毫米、171毫米,拉伸面积28平方厘米、60 平方厘米。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9.5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0%;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49.2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0.9%。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2.1kg,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7.7%。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25日至10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苗。浇好越冬水,返青期控制肥水,重施拔节肥,浇好灌浆水。注意防治病虫害

44、。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7品种名称:赤麦7号选育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B37/94-5特征特性:春性,早熟,成熟期与对照辽春17号相当。幼苗直立,叶片灰绿色,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较高。生育前期发育缓慢,抽穗后灌浆速度较快。株高83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抽穗后旗叶轻度弯曲,叶长形披散。茎秆强壮,抗倒性较好。落黄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角质。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5.7万穗、39.1万穗,穗粒数34.2

45、粒、33.6粒、千粒重36.2克、37.6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中感秆锈病、叶锈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92克/升,2008年硬度指数68.5,蛋白质含量17.56%、16.39%;面粉湿面筋含量37.6%、35.0%,沉降值53.5毫升、47.5毫升,吸水率58.1%、61.3%,稳定时间11.5分钟、5.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15E.U、435 E.U,延伸性179毫米、202毫米,拉伸面积146.8平方厘米、115.5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5.5kg,比对照辽

46、春17号增产3.4%;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333.6kg,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5.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3.6kg,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12.3%。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以清明前后播种为宜,适时早播,每亩适宜基本苗40万42万苗。夏播以5月20日左右播种为宜,栽培上采取巧施种肥,结合降雨追肥,及时收获等措施。注意防治白粉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和锦州,内蒙古赤峰的春麦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8品种名称:辽春23号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铁春1号/GI-7特征特性:春性,早熟,成

47、熟期与对照辽春17号相同。幼苗直立,叶绿色,叶耳淡紫色。株高81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角质。2007年、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0.2万穗、42.9万穗,穗粒数33.1粒、33.0粒、千粒重30.8克、34.8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中感秆锈病、叶锈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2克/升、814克/升,2008年硬度指数71.4,蛋白质含量16.60%、15.89%;面粉湿面筋含量35.0%、32.4%,沉降值45.0毫升、46.0毫升,吸水率59.4%、63.1%,稳定时间19.8分钟、8.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0

48、E.U、388 E.U,延伸性141毫米、168毫米,拉伸面积122.5平方厘米、86.0平方厘米。品质达到强筋品种审定标准。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0.9kg,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3.0%;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341.3kg,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6.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64.7kg,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9.2%。栽培技术要点:地表化冻5cm时顶凌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2万苗左右,施好种肥。播种前用药剂拌种,注意防治白粉病、黑穗病、秆锈病和叶锈病。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和锦州,吉林公主岭,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及天津的春麦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9品种名称:北麦10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九三32664(96)/九三3U117/格来尼特征特性:春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克旱20号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株高103厘米左右,抗倒性一般。穗纺锤形,无芒,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