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43516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8.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寄生虫病学教学幻灯片-2012绪论.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兽医寄生虫学 Veterinary Parasitology,教学安排,总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35学时,实验15学时(5次实验) 讲课:分总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家畜常见寄生虫病三章 实验:5次,寄生虫常规诊断方法(2次)、吸虫和绦虫观察、线虫观察、节肢动物和原虫观察,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概述 寄生虫与宿主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与地理分布 寄生虫病的免疫特点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综合性防治措施 寄生虫的分类 寄生虫的一般特征和发育,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概述,原虫类Protozoa,肝片吸虫,吸虫类Tremadodes,绦虫类Cestodes,猪蛔虫,毛首线虫,线虫类Nematodes,蜘蛛昆虫类A

2、rthropods,一、寄生的概念,寄生(寄生生活parasitism):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那里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给后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前者是寄生物(parasite),后者是宿主(host)。营寄生生活的动物叫寄生虫。以寄生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寄生虫学( parasitology ) ,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 共栖和互利共生:共栖(commensalism)是寄生物得到好处,但不损害对方,即片利共生;互利共生(mutualism)是二种生物在一起生活时,双方都有好处。以上三种生态关系通称共生(symbiosis),二、寄生虫学

3、的发展和内容,2700年前皇帝内经中有蛔虫病的记载 1904年左右,西兽医传入中国;30年代开始开设兽医寄生虫学课程 显微镜的发现,为寄生虫新种的发现、超微结构研究提供了便利。特别是近30多年来,寄生虫学研究在诸多方面有了较大发展 寄生虫学已是一个独立学科,它以人和动物寄生虫为对象,阐述寄生虫形态、分类、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和病变、生理生化和免疫、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寄生虫病是兽医临床的重要疾病,寄生虫学包括一般动物学和兽医学内容,以多个学科为基础。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兽医原虫学、蠕虫学和蜘蛛昆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建立基因测序分析技术,进行虫种/株鉴定,比较虫种的亲缘关系

4、 建立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技术,进行寄生虫病的快速、特异诊断 克隆抗原基因、构建核酸疫苗,进行抗寄生虫病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揭示寄生虫致病、抗原变异、抗药性等的分子机制,三、寄生虫病的危害,慢性消耗:具体表现在营养不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率下降、机体抵抗力下降等 屠宰率下降,肉品质下降或不能食用、内脏废弃 传播其它疾病 人兽共患,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虫的类型 专性寄生虫与多宿主寄生虫 (stenoxenous parasite, polyxenous p.) 暂时性寄生虫与永久性寄生虫 (temporary p., permanent p.) 内寄生虫与外寄生虫 (

5、endoparasite, ectoparasite) 固需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 (obligatory p., facultative p.),二、宿主类型 终末宿主(final host) 中间宿主和补充宿主(intermediate host, complementory host)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 贮藏宿主(paratenic host) 媒介物(vector) 带虫宿主(带虫者,carrier of parasites) 通过宿主,三、寄生虫感染的来源和途径,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称寄生虫生活史(发育史),一般经过卵幼虫 成虫

6、卵 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为直接发育;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为间接发育。 寄生虫的发育类型:宿主外界环境宿主;宿主中间宿主宿主;宿主媒介物宿主;宿主宿主;宿主用具等宿主 寄生虫病感染来源:1、水、土、饲草饲料。经水、土、饲草饲料感染宿主的寄生虫叫土源性寄生虫。2、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经昆虫等无脊椎动物感染宿主的寄生虫叫生物源性寄生虫。3、媒介物。 寄生虫病感染途径:口、皮肤、节肢动物、接触、胎盘和自身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活史,子孢子随肠内容物到达盲肠,进入上皮细胞内形成滋养体,第一代裂殖子侵入新的肠上皮细胞,经第二代、第三代裂殖生殖产生大配子和小

7、配子,小配子离开宿主细胞进入含大配子的细胞,使大配子受精为合子,合子周围形成一厚壁,变为未孢子化卵囊,滋养体的细胞核进行无性分裂发育为第一代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释放第一代裂殖子,进入肠腔,宿主细胞破裂后,未孢子化卵囊随鸡粪便排出体外,未孢子化卵囊在外界适宜条件下,经孢子生殖,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活史-直接发育,孢子化卵囊被鸡吞食,进入肌胃和小肠中,通过机械、酶及胆汁作用,释放出子孢子,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生活史,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幼虫,第1期幼虫从卵内孵出,经第一次蜕皮成第2期幼虫,经第二次蜕皮

8、后发育为第3期幼虫(感染性幼虫),第3期幼虫被牛羊等宿主吞食后,在第四胃内经第3次蜕皮变为第4期幼虫,第4期幼虫经911天发育,完成第4次蜕皮变为第5期幼虫(童虫),童虫在第四胃中发育为成虫,雌虫产卵随粪便排至外界,捻转血矛线虫 (Haemonchus contortus) 生活史-直接发育,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生活史,粪便中的卵囊,滋养体、子孢子、缓殖子、速殖子和组织中的包囊,卵囊和组织中的包囊被吞食后,很快转化为滋养体,滋养体侵入有核细胞和肌肉组织中,发育为组织包囊慢殖子,如果孕妇感染,滋养体通过血液感染胎儿,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生活

9、史-间接发育,孟氏旋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生活史,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钩球蚴,钩球蚴孵出后,游于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水蚤食入,在水蚤体内发育为原尾蚴,含原尾蚴的水蚤被第2中间宿主蝌蚪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当蝌蚪发育为成蛙时,幼虫迁移至肌肉中,蛙被蛇、鸟类等转续宿主吞食不发育为成虫,停留在裂头蚴阶段,犬、猫等终末宿主吞食含有裂头蚴的青蛙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在小肠道发育为成虫,孟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生活史-间接发育,猪蛔虫(Ascaris suum)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中,虫卵随猪粪便排出体外,猪吞食感染性虫卵

10、后,在小肠中孵出,幼虫钻入肠壁,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少数由肠壁进入腹腔再进入肝脏,幼虫随血流经肝静脉、后腔静脉进入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幼虫从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发育为第四期幼虫,第四期幼虫离开肺泡,经细支气管和支气管,随黏液到达咽,再经食道和胃进入小肠发育为第五期幼虫(童虫),再继续发育为成虫,猪蛔虫 (Ascaris suum) 生活史-直接发育,第二期幼虫在肝脏中经第二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虫卵在土壤中,卵内发育为第一期幼虫,经蜕皮形成第二期幼虫,再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生活史,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人、牛、羊等)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雌雄

11、合抱,雌虫产卵,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一部分沉积于肠壁,虫卵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中间宿主钉螺,钻入其体内,在钉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自钉螺体内逸出,自由游于水中,遇到终末宿主,钻入其皮肤,脱掉尾部发育为童虫,童虫经血液循环,移行至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发育为成虫,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生活史-间接发育,四、寄生生活的建立,寄生虫建立寄生生活的条件:存在有对宿主特异的、能发育到感染期的寄生虫;宿主与寄生虫接触的机会;一定的感染途径。 能否建立寄生生活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先宿主对虫体是否适应,对虫体是否特定;其次寄生虫能

12、否顺利移行(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以后须经历长或短、简单或复杂的运动过程到达它们的寄生部位,此过程称移行migration);第三虫体要躲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五、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构造、发育、繁殖的影响;外界环境对寄生生活的影响;寄生虫之间的影响,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形态构造和繁殖发育方面的影响 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寄生虫之间的影响:互不影响或协同作用或颉抗作用,六、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包括:1、移行期的影响;2、吸取宿主的营养、血液和组织液等;3、机械性损伤;4、毒素的毒害;5、带入其它的病原体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包

13、括:1、遗传因素(天然免疫);2、年龄因素(年龄免疫);3、机体屏障作用;4、局部组织抗损伤反应;5、免疫反应,第三节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和地理分布,一、流行病学 概念 研究动物群体和某种寄生病的发病原因和条件、发生发展规律、传播途径、流行过程和转归等方面的科学 内容 包括以下9个方面:1、从寄生虫幼虫感染宿主到它们成熟排卵的时间;2、寄生虫的寿命;3、寄生虫以什么发育阶段排出体外?在外界的耐受性、发育条件、发育时间如何?在自然界保持存活、发育和感染力的期限;4、中间宿主的情况;5、贮藏宿主的情况;6、感染来源和途径;7、终末宿主的情况(营养健康状况、品种、饲养方式、卫生状况等);8、人的因素;

14、9、自然状况(自然条件、温度和湿度等),二、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世界6个动物区系:古北区:欧洲全部、亚洲北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为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远东区:我国长江以南,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南半岛诸国,为热带和亚热带;新北区:主要为北美,与古北区相似;澳大利亚区:其陆地部分主要在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埃塞俄比亚区:非洲全部、阿拉伯半岛一部分,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和亚热带;新热带区:主要为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 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和自然环境就会不同,造成动物区系和植被的差异,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寄生虫的分布 动物区系的不同,就意味着宿主、中间宿主和媒介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寄生虫的分布。如刚果锥

15、虫分布于非洲与采采蝇有关,日本血吸虫分布于长江以南与钉螺有关,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免疫,寄生虫病免疫的概念和抗原:寄生虫想要在宿主体内生存,而宿主则要抗御寄生虫的寄生,这种抵抗力主要表现为免疫反应,它与细菌、病毒病和免疫反应是类似的,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先天性免疫包括屏障作用、补体系统和吞噬作用;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称抗原,多为蛋白质。寄生虫的抗原成分非常复杂,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抗原,也有特异抗原。按来源分为虫体、分泌和代谢抗原。众多的抗原成分使寄生虫的免疫反应较细菌和病毒的复杂得多。一般分泌抗原和排泄抗原的抗原性较强。,二、寄生虫免疫的特

16、点,不完全免疫: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与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相似,但效果并不理想,通常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产生的原因为:抗原众多,分散了功能抗原的作用;不断改变自身抗原结构;模拟宿主蛋白质成分;不与细胞接触。 带虫免疫:寄生虫与宿主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即宿主体内有一定数量的虫体,但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对相应虫体的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虫体消失,这种抵抗力就消失。 自愈现象,三、寄生虫致病性变态反应,感染寄生虫病以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一方面表现为对再感染的抵抗力,但另一方面也可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分四类: 过敏反应型 IgE介导 细胞毒型 IgG或IgM介导 免疫复合

17、物型 迟发型 细胞免疫反应,四、寄生虫免疫的应用,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主要是血清学反应,包括有补体结合反应、凝胶沉淀反应、凝集试验、变态反应、标记抗体类等 寄生虫疫苗的研究和应用:寄生虫病的免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寄生虫抗原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广泛应用的寄生虫虫苗。目前,寄生虫免疫的方法和疫苗有以下数种 人工致弱苗(用放射线照射) 人工控制感染量(低剂量虫体感染) 接种分类上接近但致病力弱的虫株(异源性虫苗),寄生虫或者寄生虫粗提物免疫 提纯抗原免疫 分泌抗原免疫 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虫体的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或细胞,使其在受体菌或细胞中高效表达,表达

18、产物经纯化后加入或不加入佐剂而制成的抗寄生虫感染的疫苗。如鸡球虫的SO7基因疫苗 DNA疫苗(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免疫: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虫体的保护性抗原的基因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中,直接接种到宿主体内,在宿主体内表达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达到预防寄生虫感染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免疫增强剂等),第五节 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综合性防制措施,一、寄生虫病的诊断 临床诊断:体瘦毛焦、营养不良、贫血等 流行病学分析 实验室诊断:病料包括粪、尿、血液、脑脊髓液、肌肉及病变组织等 诊断性驱虫:有些寄生虫病在患畜的粪便等病料中不易查到病原体,但根据流行病学等又怀疑有某种寄生虫病,用特效药治

19、疗后收集病原体鉴定或根据症状缓解情况而确诊 尸体剖解 血清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限制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DNA探针技术,DNA指纹分析,DNA聚合酶链反应(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核酸序列分析等,二、寄生虫病综合性防制措施,选药原则:广谱、高效、低毒、适口性好、剂量小易投服、价廉、无致畸及残留,安全指数一般要大于3,不要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药物 由于寄生虫的生活史非常复杂,与外界联系紧密,因此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综合性防制措施包括二个大的方面:对病畜的驱虫、环境卫生及预防再感染。 对病畜的驱虫-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20、治疗病畜:可随时进行。但要有专门的场所和卫生设施,投放驱虫药后要隔离23天,其间的排泄物要集中无害化处理,2、预防性驱虫:又叫计划性驱虫。为了防止寄生病的爆发,每年在发病高峰前进行驱虫。主要包括秋季驱虫、春季驱虫、成熟前驱虫、定期驱虫等。预防性驱虫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确定。如果要进行传染病预防,应该先驱虫然后再进行免疫预防 3、化学预防:在寄生虫病感染季节,经常或定期服用或注射某些抗寄生虫药物,使感染的寄生虫不能发育或被杀死,达到防止发病的目的。如鸡球虫等,环境卫生和预防家畜再感染 粪便无害化处理 科学养畜:包括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搞好环境卫生、改变饲养方式、提供全价营养、轮牧、保护幼畜禽等

21、 消灭中间宿主和媒介物 正确处理病畜患病器官 免疫预防:实验室研究已有不少成功事例,但由于诸多因素,寄生虫免疫预防没有传染病免疫预防那么普遍应用。 寄生虫病的防制,除了做好以上技术工作外,还要根据兽医法规实施行政监督,加强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的关键是要对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要有精确了解,制订有针对性防治方案,要抓住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切断其中之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的侧重点要放在幼畜禽上,第六节 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是动物,它们在动物界有一个分类地位,现行动物分类系统按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基本单位,它指有一定形态学特征和一定遗传学素质的

22、生物群,近缘的种集合起来叫属,近缘的属集合起来叫科等等。 与寄生虫有关的动物有如下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亚界):鞭毛虫纲、孢子虫纲、肉足虫纲、纤毛虫纲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棘头虫动物门:棘头虫纲 环节动物门:蛭纲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蛛形纲、昆虫纲、五口虫纲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寄生虫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 (Monera),动物界 (Animalia),真菌界 (Fungi),植物界 (Plantae),原生生物界 (Protista),原虫,马古里斯(Margulis) 1974年,蠕虫,节肢动物,寄生虫的分类阶元(以猪蛔虫为例),界(Kingdom)动

23、物界(Animalia) 门(Phylum)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 纲(Class)线虫纲(Nematoda) 目(Order)蛔目(Ascarida) 科(Family)蛔科(Ascaridae) 属(Genus)蛔属(Ascaris) 种(Species)猪蛔虫(Ascairs suum) 上述分类阶元中,还有一些中间阶元,如亚门、亚纲、超科、亚目、亚科、亚属、亚种、变种等 动物的命名是以林奈的双名法命名的,国际通用拉丁文,前一个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是种名,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在文献中要斜体写,与兽医有关的寄生虫分类轮廓 多细胞寄生虫,动物界,扁形动物门

24、 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线虫纲,棘头虫纲,蛛形纲 昆虫纲 五口虫纲,蛭纲,吸虫纲 绦虫纲,蠕虫,与兽医有关的寄生虫分类轮廓 单细胞动物(1985年 Levine分类系统),肉足鞭毛门 顶器复合门 微孢子虫门 粘孢子虫门 纤毛虫门,动物鞭毛虫纲(锥虫) 叶足纲,孢子虫纲(焦虫、球虫),微孢子虫纲(鱼类寄生虫),动基裂纲(小袋虫),粘孢子纲(鱼类寄生虫),原生动物亚界,第七节 寄生虫形态特征及发育,一、原虫 1、一般特征:单细胞动物。整个机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能执行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原虫只有小部分是寄生生活,致病力一般较强,如球虫等。原虫体积微小(2200微米);形态

25、多样。整个身体包括表膜、胞质和核三部分;运动器官有鞭毛、纤毛、伪足等;摄食方式有渗透、吞噬和胞饮等。专性寄生虫居多;寄生部位广泛,许多是细胞内寄生虫,2、繁殖和发育 A、无性繁殖:有多种繁殖方式 二分裂法binary:细胞核先分裂成两部分,然后胞质分裂,类似细胞分裂,也有分裂成34个的。 出芽生殖法budding:细胞核先分裂为大、小两个核,小核向虫体一边伸出,形成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 裂殖生殖法schizogony:细胞核先进行多次分裂形成一个多核虫体,叫裂殖体,随后胞质(原生质)围绕每个小核形成许多新个体,叫裂殖子。,B、有性繁殖 接合生殖conjugation:两个虫体临时结合在一起,互

26、相交换核质然后分开,形成两个新的个体 配子生殖gametogony:经过一定时间的无性繁殖后,原虫发育为配子体,配子体进一步发育分化形成较大的、无运动性的雌性配子和较小的、运动活泼的雄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有运动性的叫动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并在外表形成一层坚实的被膜,成为卵囊。如球虫就有这种繁殖方式,分类,原虫分类争议较多,传统的分类为原生动物门Protozoa,有关的纲有鞭毛虫纲Mastigophora、孢子虫纲Spo- rozoa、肉足虫纲Sarcodina和纤毛虫纲Ciliata 较新的分类系统是:原生动物亚界,与寄生虫有关的门为肉足鞭毛门Sar- comastigophor

27、a、顶器门Apicom- plex、纤毛门Ciliophora、粘孢子门Microspora和微孢子门Myxospora,后两个门是鱼类寄生虫,一些原虫代表,二、吸虫,1、形态特征 A、外观形态,吸虫多为内寄生虫,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吸盘发达,是附着器官,围绕口孔的叫口吸盘,许多种类还有腹吸盘。生殖孔多位于腹吸盘前方,排泄孔在体末端。大小在0.375mm之间。 B、内部构造:主要包括体壁、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体壁由角质层、角质下层和肌层,合称皮肌囊,吸虫无体腔,各器官包埋在皮肌囊中,器官之间填充结缔组织。皮肤有吸收营养、感觉和抵御宿主消化酶的作用。,吸虫的内部结构,吸盘(sucker) 消化系

28、统( digestive system ) 生殖系统 ( reproductive systems ) 雄虫生殖器官male 雌虫生殖器官female,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和肠构成。口周围常有口吸盘围绕;咽为肌质;食道后的肠管分两支,位于虫体两侧,末端封闭,又称盲肠,肠管形态常有变异。腹吸盘与体内不相通,常是分类依据。,生殖系统(雌性) reproductive systems of female,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模及梅氏腺、子宫、卵黄腺及卵黄管。梅氏腺在卵模周围;卵黄腺在虫体两侧;卵巢为一个,各种吸虫形态各异;子宫内充满虫卵

29、。,吸虫一般为雌雄同体,雌雄生殖孔共同开口于生殖腔,生殖系统(雄性) reproductive systems of male,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出)精管、贮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雄茎和雄茎囊构成。睾丸一般2个,形态和位置多有变化;贮精囊膨大,后接射精管;雄茎周围有前列腺;雄茎囊常将雄茎及射精管、前列腺和贮精囊包裹。,口吸盘 (oral Sucker),口(mouth),腹吸盘 (ventral Sucker),生殖孔(genital pore),食道(esophagus),肠管(intestine),咽(pharynx),输精管(vas deferens),睾丸( testis ),梅

30、氏腺(mehliss gland),卵巢(ovary),卵黄腺(vitellaria),子宫(uterus),雄茎囊(Cirrus sac),前殖吸虫,2、发育,吸虫发育史复杂,多数为间接发育,需要一至二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陆生或水生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有鱼、虾、蟹、螺和昆虫等。发育过程经卵egg毛蚴miracidium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metacercaria成虫adult卵,吸虫生活史,卵一般有卵盖,排出时有的未发育,有的有了毛蚴。毛蚴呈倒三角形,周身披纤毛,前端有穿刺腺,到螺的肝脏发育为胞蚴;胞蚴无性繁殖出许多雷蚴,雷蚴繁殖出许多尾蚴。胞蚴和

31、雷蚴都呈囊状,尾蚴似蝌蚪。尾蚴出螺体后,有的形成圆形的囊蚴;有的直接感染终末宿主;有的进入第二中间宿主形成囊蚴。囊蚴经口感染,在胃脱囊成为童虫,移行到寄生部位发育为成虫。,3、吸虫分类,吸虫属扁形动物门Platyhe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与动物寄生虫有关的包括三个目:单殖目Mono-genea、盾腹目Aspidogastrea和复殖目Digenea。单殖目吸虫寄生于鱼类和两栖类鳃和皮肤,直接发育。盾腹目种类少。,复殖目,种类很多,分腹口亚目Gasterostomata和前口亚目Prosostomata,前者为鱼类寄生虫。前口亚目寄生于脊椎动物,分七类:无盘类non-stom

32、es,鸟类寄生虫,口、腹吸盘均缺乏;单盘类,多寄生于鸟类,只有一个口吸盘;对盘类,腹吸盘位于体末端;全盘类,身体明显分前后两部分,口腹吸盘均位于前部;棘口类,虫体具有头冠和头棘;分体类,雌雄异体,寄生于血液;双盘类,口腹吸盘相距很近。,单盘类 Monostomes,对盘类 Amphistomes,全盘类 Holostomes,棘口类Echinostomes,分体类 Schistosomes,双盘类 Distomes,三、绦虫,1、形态特征:属扁形动物门、绦虫纲。为背腹扁平、左右对称、白色或乳白色、身体分节的带状虫体。长度几毫米至十多米,节片几个至几千个;身体由头节scolex、颈节neck和体

33、节strobila组成。头节球形(圆叶目)或梭形(假叶目),上有4个吸盘(四周)或2个吸槽(背腹),有的种类还有吻突rostellum,上有小钩。头节是绦虫分类的重要依据。颈节只有一节,内有生发细胞,后面的节片segment, proglottid都由它长出。体节分三部分:幼节、成节和孕节。,幼节内生殖器官未成熟,又叫未成熟节片;体节生殖器官已成熟,又叫成熟节片;孕节在虫体末端,其子宫内充满虫卵。绦虫无消化系统,靠皮肤吸收营养;内部器官包埋在皮肌囊内。每个节片内有12套生殖器官,生殖器官与吸虫类似,睾丸和卵巢数目在数至数百个。虫卵有的随节片脱落排出,有的则经产孔产出。虫卵内含幼虫,体上有六个小

34、钩,故称六钩蚴(oncosphere)。,绦虫全貌,2、发育:生活史复杂。多数需12个中间宿主。发育分卵、中绦期的成虫三个时期。圆叶目虫卵壳薄易脱落,一般只能看到六钩蚴和外面包裹的胚膜;假叶目虫卵壳厚,类似吸虫卵,外披纤毛。六钩蚴在中间宿主体孵化,然后进入中绦期metacestoda。中绦期为绦虫发育的幼虫时期。,根据绦虫种类不同幼虫时期也各不相同。假叶目绦虫有原尾蚴procercoid和实尾蚴plerocercoid(裂头蚴sparganum)时期,后者具感染力。圆叶目绦虫的幼虫有多种形式:似囊尾蚴cysticercoid(多数是这种幼虫时期)、囊尾蚴cysti-cercus、多头蚴coen

35、urus、棘球蚴echinococcus、链尾蚴strobilocercus等。这些幼虫形式都可以感染终末宿主。感染后,头节翻出,在肠内发育为成虫。,头节scolex,成熟节片mature proglottid,孕卵节片 gravid proglottid,虫卵(圆叶目),中绦期的各种形态,多头蚴,棘球蚴,似囊尾蚴,链尾蚴,囊尾蚴,头节,假叶目绦生活史,犬复孔绦虫生活史,带科绦虫生活史,3、分类,绦虫纲分两个亚纲:单节绦虫亚纲Cestodaria和多节绦虫亚纲Cestoda。前者不分节,和吸虫类似,变温动物寄生虫;后者是重要的畜禽寄生虫。最重要的是假叶目Pseudophyllidea和圆叶目C

36、yclophyllidea。,假叶目头节上多有吸槽,卵经产孔产出,六钩蚴外披纤毛,中间宿主多为2个,重要的科有: 双槽头科Dibothriocephalidae 槽首科Both-riocephalidae 圆叶目头节上一般有四个吸盘,有的有吻突和钩,卵随节片排出,重要的科有: 裸头科Anoplocephalidae 带科Taeniidae 代文科Davaineidae 双壳科Dilepididae 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四、线虫,1、形态特征 A、外形:长线条状,如毛发状、圆柱形、杆状等;横断面圆形;颜色多乳白或红褐色,雌虫较雄虫大;虫体分头尾、躯干、背腹;长可达1米以上。头钝

37、圆,雌虫尾直,雄虫尾弯曲,有交合伞、性乳突等结构。体表有口、肛门、排泄孔、生殖孔,雄虫生殖孔和肛门合并,雌虫单独。,B、体壁:分角皮层、皮下层和肌层。角皮cuticle透明,延伸至各孔道,形成其内壁,并参与形成线虫的许多特殊结构,如头泡cephalic vesicle、叶冠leaf crown、颈翼cervical alae、饰带cuticular cordons、切板cutting plates、乳突papillae、尾翼caudal alae、交合伞bursal copulatrix等,这些结构是线虫重要的分类依据。肌肉有多肌型、少肌型和全肌型,使虫体运动。线虫有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虫

38、体,唇,乳突,齿,C、消化系统:为一直管,口位于头端顶面,有的有口囊;口后为咽和食道,食道一般肌质。口周围或口囊内有许多特殊结构:唇、叶冠、乳突、齿、切板等。头端有头泡、颈翼、饰带等。食道形状多变,有的有食道球,有的后有小胃等。食道后接肠道,有中肠和直肠,后接肛门或泄殖腔。泄殖腔周围常有乳突。,D、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系统均为线状。雌性的有单管或双管型,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阴门(生殖孔),阴门开口视虫体种类而异。雄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雄性辅助交配器官有交合刺spicula(12根)、交合伞、引器gubernaculum、性乳突等。交合刺在直肠背面,坚硬,褐

39、色,周围有交合刺鞘;交合伞结构复杂,由伞肋ray和伞膜构成。伞膜是角皮构成,伞肋分三组:背肋、侧肋和腹肋组。引器位于交合刺背面。性乳突在无交合伞线虫尤其发达。雄虫辅助交配器官在分类上特别重要。,交合伞,引器,腹肋,交合刺,雄虫生殖系统,颈乳突,头泡,食道球,交合刺,性乳突,饰带,神经系统:食道部有神经环,为中枢,向前后各发出6条神经,连接各乳突。头端有一对特殊感觉器官化感器。尾端也有尾感器。 排泄系统为腺型或管型。 线虫卵呈卵圆、椭圆或圆形,黄褐、灰褐或无色。虫卵产出时,有的未发育(卵生);有的含有幼虫(卵胎生);有的产出幼虫(胎生)。,2、线虫的发育,线虫典型发育过程为卵L1(larva1)

40、L2L3L4 L5成虫。有4次蜕皮,前2次在外界,后2次在终末宿主体内,第3期幼虫一般为感染期。有的线虫在外界发育时一直包在卵壳中,当它们具有感染力时,我们称感染性虫卵。有的幼虫在外界蜕的皮不脱下,此时的幼虫称披鞘幼虫。线虫多数直接发育。 直接发育线虫有的在外界发育至L3,经口或皮肤感染终末宿主;有的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内含的幼虫不一定是L3),经口感染,移行或不移行。间接发育的线虫有的产卵或幼虫,到外界后主动或被动进入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L3,终宿主吞食中间宿主感染;有的产幼虫进入血液,由媒介吸血时进入媒介物(中间宿主)发育为L3,媒介再次吸血时传给终末宿主;还有的产下幼虫,进入本宿主肌肉

41、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其它宿主食下这些肌肉被感染(旋毛虫)。,蛔虫生活史,钩虫生活史,丝虫生活史,旋毛虫生活史,3、分类,线虫是除昆虫外最大的动物群体,种类繁多。与兽医寄生虫有关的目有: 蛔目 Ascarida 尖尾目* Oxyurida 杆形目* Rhabditida 圆形目 Strongylida 旋尾目 Spirurida 毛尾(首)目 Trichurida 膨结目 Dioctophymida。,蛔目:雄虫无交合伞,代之许多性乳突。头端有三瓣唇。幼虫不在外界孵化。主要有: 蛔科 Ascaridae、禽蛔科 Ascardiidae 异尖科 Anisakidae、弓首科 Toxocaridae

42、尖尾科* Oxyuridae、异刺科* Heterakidae 圆形目:雄虫有交合伞,唇36瓣,无唇的有叶冠。L3为感染期幼虫。主要有: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 、圆形科Strongylidae 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毛线科Trichonematidae 比翼科Syngamidae、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网尾科Dictyocaulidae 裂口科Amidostomatidae、小杆科*Rhabditidae 冠尾科 Stephanuridae,旋尾目:唇6个,间接发育。主要有: 旋尾科Spirur

43、idae、吸吮科Thelaziidae 华首科Acuariidae、四棱科Tetrameridae 颚口科Gnathostomatidae、泡翼科Physalopteridae 丝状科Setariidae、丝虫科Filariidae 龙线科Dracunculidae 毛尾目:虫体分前后两部分,交合刺1根或无,虫卵两端有塞。主要有: 毛尾(首)科Trichuridae 毛形科Trichinellidae,五、棘头虫,形态及发育 虫体体表多皱褶,外形似线虫,长可达65 cm以上。头端有一个可伸缩的吻突,上有钩。无消化系统,雌雄异体。睾丸2个,交合刺1根,交合伞可伸缩。雌虫卵巢先是一个,成熟后崩解为

44、卵球。子宫钟后接子宫和阴道。卵一次全部受精,成熟虫卵含幼虫,体表有小刺,叫棘头蚴acanthor。间接发育,中间宿主为节肢动物,发育经棘头体acanthella、棘头囊cystacanth阶段,后者有感染力。,分类 种类约600多种。主要有棘吻目Echinorhynchidae、大棘吻目Gigantorhynchidae。棘吻目虫体小,吻突上钩很多,卵梭形或长椭圆形,寄生于鸟类以下动物。有细颈科Filicollidae和多形科Poly-morphidae。大棘吻目虫体较大,吻突上钩较少,卵椭圆形。有少棘科Oligacanthorhynchidae。,棘头虫头部,棘头虫发育,六、节肢动物,形态特

45、征:身体结构复杂,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壁硬化为外骨骼,体内有内骨骼,为肌肉附着处。循环为有心脏无血管的开放式。体腔为真体腔,又叫血腔。消化器官的口器复杂;呼吸为气管、鳃或书肺;排泄为马氏管或肾管。,发育 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虫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形态上发生的变化称变态。 完全变态complex m.的发育过程是:卵幼虫蛹成虫,各期形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都不同; 不完全变态simple m.发育过程是:卵幼虫成虫,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都相近。 蜕皮ecdysis:节肢动物在发育过程中身体增大时要蜕去几丁质外壳,此过程称蜕皮。,滞育:环境不适时,虫体

46、停止进食,不再生长发育,称滞育。待环境转好时,再进入正常的生长发育。 危害 分两方面,直接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是指节肢动物吸血、夺取营养、骚扰家畜,叮咬处痒、痛、红肿、化脓,严重影响动物采食和休息。间接危害是指充当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传播方式有两种:机械式和生物式,前者指病原体不在媒介体内生长发育;后者则要,即充当中间宿主。,分类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群体。约有100至1千万种。大致分十三个纲。与兽医寄生虫有关的有四个纲:甲壳纲Crustacea、蜘蛛纲Arachnoida、昆虫纲Insecta、五口虫纲Pentastomida。甲壳纲多水生,一般充当中间宿主;蜘蛛纲头胸和腹两部分或不能分头胸腹,成虫足四对,无翅和触角,有螯肢和须肢,单眼或复眼。蜱螨目Acarina。昆虫纲为动物界最大的纲,成虫足三对,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触角一对,有翅或无;单眼或复眼。有双翅目Diptera、虱目Phthirap tera和蚤目Siphonaptera。,tick,flea,cyclop,louse,mi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