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45649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242 大小:5.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doc(2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合肥供电公司2009年11月批准:侯凤岭审定:姜卫宁 江和顺 申 刚校核:宁 彤 谈 韵 崔保艳叶 彬 李小宇 赵洪刚编制:冯沛儒 陈晓峰 赵 新王 浔 李灿岑 康 健 张 勇赵景磊 李玉松 冯晨哲 秦晶晶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 目录目 录第一章 前言11.1 编制目的11.2 规划范围和规划年限21.2.1 规划范围21.2.2 规划年限31.3 编制依据3第二章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52.1 城市总体情况52.1.1 地理位置52.1.2 自然环境及资源52.1.3 行政区划62.1.4 历史沿革62.1.5 城市荣誉62.1.6 区域规划目标72.2 经

2、济及社会发展概况72.3 城市总体规划情况82.3.1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82.3.2 城市发展规划10第三章 规划区配电网现状分析143.1 供电企业概况143.1.1 合肥供电公司简介143.1.2 合肥供电公司电网规模143.2 负荷情况153.3 高压电网现状163.3.1 高压电网结构163.3.2 高压配电网结构183.3.3 高压配网设备203.4 中低压配电网现状293.4.1 中压配电网结构303.4.2 中压配电网设备323.4.3 中压配网运行情况分析383.4.4 配电网安全性分析413.4.5 供电质量及经济性463.4.6 低压网基本情况483.5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及

3、运行493.5.1 配电自动化系统现状493.5.2 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513.6 配电网基本运行指标513.7 存在的主要问题523.7.1 高压配电网523.7.2 中压配电网52第四章 电力需求预测554.1 引言554.2 负荷增长趋势及负荷特性分析554.2.1 电量负荷历史数据分析564.2.2 未来市区负荷增长情况584.2.3 负荷特性分析604.3 电力电量预测664.3.1 用电量预测664.3.2 供电负荷预测684.4 分电压等级负荷预测704.5 负荷分布预测714.5.1 负荷分类的意义714.5.2 负荷分类的依据及结果724.5.3 市区负荷预测结果77第五

4、章 规划目标和技术原则815.1 规划目标815.1.1 近期规划目标815.1.2 中远期规划目标815.2 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825.2.1 高压配电网结构825.2.2 变电站845.2.3 线路选择865.2.4 容载比885.3 中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885.3.1 中压配网结构895.3.2 线路选择915.3.3 配电变压器925.3.4 配电站925.3.5 开关站935.4 合肥市区分区技术原则945.4.1 各区域供电区目标网架结构945.4.2 线路选择965.4.3 配电变压器965.4.4 开关站965.4.5 环网设备975.4.6 电缆分支箱985.5 低压配

5、电网985.5.1 基本要求985.5.2 低压架空线路995.5.3 低压电缆线路995.5.4 低压配电网接地运行方式995.6 其它技术原则1005.6.1 用户接入1015.6.2 无功补偿1025.6.3 中性点运行方式1035.6.4 短路容量104第六章 高压配电网规划1056.1 主网架规划情况1056.1.1 500kV电网规划方案1056.1.2 220kV电网规划方案1066.2 主变容量与负荷平衡分析1086.3 变电站布点1096.3.1 变电站选址方法1096.3.2 变电站选址结果1106.3.3 规划容载比1196.3.4 供电范围划分1196.3.5 变电站规

6、划工程汇总1216.4 网络规划1236.5 110kV变电站接线模式及电源情况统计- 128 -6.6 电气计算1316.6.1 变电站平均负载率1316.6.2 高压配电线路平均负载率1316.6.3 节点电压水平1326.6.4 短路电流分析1326.7 110kV电网适应性分析1336.7.1 高负荷水平适应性分析1336.7.2 220kV变电站适应性分析1356.7.3 电网建设适应性分析135第七章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1367.1 中压网络规划1367.1.1 中压网架规划目标1367.1.2 中压网架规划思路与方法1377.1.3 “十二五”中压配网规划方案1407.1.4 20

7、1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1417.1.5 2012年配电网建设改造1517.1.6 2015年配电网建设改造1617.1.7 中压网总体规模1727.1.8 规划结果纵向对比分析1727.2滨湖新区南片供电方案分析1757.2.1 滨湖新区南片简介1757.2.2 滨湖新区南片采用20kV电压等级的说明1757.2.3 20kV规划技术原则1767.2.4 规划方案介绍1807.3 中压网络规划工程汇总1867.3.1 线路工程1867.3.2 配电站工程1877.3.3 配电变压器1887.3.4 开关估算1897.3.5 无功补偿190第八章 配电自动化规划1918.1 总体思路1918.2

8、总体目标1918.3 层次结构划分1928.4 主站体系结构方案比选1938.5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原则1958.5.1 区域主站及配调主站建设原则1958.5.2 配电网自动化终端设备建设原则1968.5.3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建设原则1978.5.4 配电网网络结构及设备建设原则1988.6 系统规划1988.6.1 系统结构1988.6.2 主站层1998.6.3 子站层2008.6.4 设备终端层2008.7 实施计划2008.7.1 实施步骤2018.7.2 实施计划2038.8 实施配电网自动化效益分析204第九章 节能降耗规划2069.1 制度建设及管理措施2069.2 节能降

9、耗技术措施208第十章 投资估算21410.1 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造价21410.2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21410.3 分年度投资安排21610.4 资金筹措216第十一章 规划成效分析21711.1 技术指标分析21711.2 经济效益分析21911.3社会效益分析221第十二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22212.1 主要结论22212.2 相关建议226附图目录图01 合肥市区区域划分示意图图02 合肥市区2020年详细用地规划图03 2008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图04 2010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图05 2012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图06

10、 2015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地理接线图图07 2008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地理接线图图08 2010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地理接线图图09 2012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地理接线图图10 2015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地理接线图图11 2008年合肥市220kV及以上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2 2010年合肥市220kV及以上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3 2012年合肥市220kV及以上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4 2015年合肥市220kV及以上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5 2008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6 2010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7 2012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8 20

11、15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网电气接线图图19 2008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潮流图(A)图19 2008年合肥市区110kV及以下电网潮流图(B)图20 2010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潮流图(A)图20 2010年合肥市区110kV及以下电网潮流图(B)图21 2012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潮流图(A)图21 2012年合肥市区110kV及以下电网潮流图(B)图22 2015年合肥市区220kV及以上电网潮流图(A)图22 2015年合肥市区110kV及以下电网潮流图(B)图23 合肥市区2015年配电网电缆需求图图24 2010年合肥市区负荷密度主题图图25 2012年合

12、肥市区负荷密度主题图图26 2015年合肥市区负荷密度主题图图27 2010年合肥市区负荷分布图图28 2012年合肥市区负荷分布图图29 2015年合肥市区负荷分布图图30 2008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站供电范围图图31 2010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站供电范围图图32 2012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站供电范围图图33 2015年合肥市区高压配电站供电范围图图34 2008年合肥市区10kV主干网地理接线图图35 2009年合肥市区10kV主干网地理接线图图36 2010年合肥市区10kV主干网地理接线图图37 2011年合肥市区10kV主干网地理接线图图38 2012年合肥市区10(20)kV主干网

13、地理接线图图39 2015年合肥市区10(20)kV主干网地理接线图图40 2008年合肥市10kV主干网电气联络图图41 2009年合肥市10kV主干网电气联络图图42 2010年合肥市10kV主干网电气联络图图43 2012年合肥市10(20)kV主干网电气联络图图44 2015年合肥市10(20)kV主干网电气联络图附表目录附表一 110kV线路具体情况附表二 合肥市区10kV公用线路及其设备情况附表三 合肥市区10kV主干线长度不满足导则要求的的线路附表四 合肥市区导线截面不满足要求线路附表五 线路装接配变超过12000kVA的线路情况附表六 合肥市区需更换配变情况附表七 线路负载率不

14、满足要求的10kV线路情况附表八 现状.合肥不能通过“N-1”校验的联络线路情况附表九 合肥市区重要用户供电情况统计附表十 合肥市区配电网“十二五”规划高压配电线路工程汇总表附表十一 合肥市区配电网“十二五”规划高压变电站工程汇总表附表十二 合肥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中压配电线路汇总表附表十三 合肥配电网十二五规划中压配电站工程汇总表附表十四 2009合肥市区配电网规划情况附表十五 2010合肥市区配电网规划情况附表十六 2011合肥市区配电网规划情况附表十七 2012合肥市区配电网规划情况附表十八 2013合肥市区配电网规划情况附表十九 2014合肥市区配电网规划情况附表二十 2015合肥市

15、区配电网规划情况附表二十一 2009-2015合肥市区配电网规划情况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第一章前言第一章 前言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今日合肥,是沿海之腹地、内地之前沿、“泛长三角”经济区天然成员,随着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合肥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将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建设中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确保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实现主电网与配电网的协调发展,满足合肥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目标对电力建设的需求,在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十二五”

16、城市配电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的指导下,本着紧紧围绕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目标,以电力需求为导向,统筹城市输电和配电网规划,不断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相协调,深入推进城市配电网与其它基础设施规划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坚强的城市配电网的目标,特编制本规划。1.1 编制目的为满足合肥市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解决现状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优化网络结构,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本着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标准统一的原则进行了本次配电网规划的编制。希望通过本轮规划,使合肥市区配电网能更好地与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变化趋势相适应,科学合理地调整合肥

17、市区配电网结构,客观准确地分析出电力的发展趋势,对规划提出了如下要求:(1)合肥市区配电网应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能满足各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居民的优质用电。有效地增强配电网网架,保障电网与市政建设改造和大电网输电系统协调发展。(2)使各电压等级之间的容量、有功与无功之间的容量比例协调。(3)分析合肥配电网现状,通过规划,使供电质量、可靠性及节能降损达到规划目标。(4)在建设改造与新建项目的实施中,做到设备先进、网络结构优化,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5)结合城市配电网发展规划,统筹考虑负荷和电源的接入需求,使电网具备各类分布式

18、电源接入、各类负荷送出的适应能力,具备多样化服务能力。(6)合理安排项目及进度,使建设资金和建设时间的安排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7)推进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2 规划范围和规划年限1.2.1 规划范围本次中压配电网规划的范围是合肥市区,行政区域包括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根据合肥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远期规划面积为838.52km2(含巢湖水面72.93km2),其中城市现状建成区面积275km2(不包含道路、绿地及水域面积)。南北最大纵距63.58km,东西最大横距52.82km。为保证与上一级电网规划相协调并体现合肥市区分区电力的特征,规划方案中沿用

19、了主网的分区方法,并在此分区基础上将采用20kV供电的滨湖新区南片划分为一个单独分区,各分区情况如表1-1所示:表1-1 规划范围分区情况分区名称面积(km2)主要用地分区类型一环19居民与商业金融A中环76居民与商业办公B外环668.52主要为工业区B滨湖新区南片75居民与商业办公B合计838.52-在文本中将一环内区域称为一环,一环与二环之间区域称为中环,二环外区域称为外环,其中一环以内区域为合肥中心市区,其余区域为市区。同时,根据安徽省电力公司关于“十二五”城市配电网规划的相关补充规定,也将合肥市区分成A、B两类区域,区域定义如下:A类区域:指城市的市区内人口密集以及行政、经济、商业、交

20、通集中的地区,以及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的场合。A类区域原则上都是以电缆方式供电。B类区域:主要指城市的居民生活区、一般建成区及规划区。包括区政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范围。B类区域以电缆方式以及电缆架空混合方式供电。根据以上定义,本次规划将一环内区域定为A类区域,一环之外定为B类区域。1.2.2 规划年限本次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基准年为2008年、近期为2009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1.3 编制依据1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 599-2005。2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GDW 156-2006。3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1999。4电力系统

21、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Q/GDW 212-2008。5关于加强城市电网入地工程管理的通知国家电网发展2009588号。6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公司。720082013年城市电网规划编制模板(试行)安徽省电力公司,2007年12月。8安徽地区电网规划导则(2009版)安徽省电力公司,2009年4月。9安徽省电力公司中低压城网技术导则,安徽省电力公司,2006年12月。10安徽省电力公司客户受电方式技术标准,安徽省电力公司,2007年4月。11安徽省电力公司“十二五”城市配电网规划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安徽省电力公司。12合肥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合肥市区人民政府,2

22、006年6月。13合肥供电公司配网移交设备技术标准,合肥供电公司,2009年2月。14安徽省居民住宅开发项目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讨论稿)。15合肥供电公司负荷实测报告,合肥供电公司,2008年7月。16合肥地区“十一五”电网滚动规划(2008-2013)(审定本),合肥供电公司,2008年2月。1720kV滨湖新区十五里河以南区域供电规划,合肥市电力规划设计院。18合肥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2009-2013”规划,合肥供电公司,2008年6月。19合肥供电公司智能配电网建设方案,合肥供电公司,2008年8月。218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第二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二章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

23、况2.1 城市总体情况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交通枢纽,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首个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城市、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合肥市也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城市之一、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2.1.1 地理位置合肥,地处安徽省中南部,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东临南京、上海,西通武汉,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图2-1 2008年合肥市地理位置2.1.2 自然环境及资源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

24、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降雨量近1000mm,日照2100多个小时。合肥各类资源较为贫乏,可利用资源少,主要有磷、铁、冶金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砂岩、建筑用砂、铸型用砂、建筑石料用花岗岩、砖瓦用粘土、石墨、石膏、矿泉水、地热等。2.1.3 行政区划合肥市区辖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4个行政区,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市区总面积838.52km2,其中巢湖水面面积72.93km2,现状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75km2。2.1.4

25、 历史沿革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驻合肥市区。2.1.5 城市荣誉合肥市区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美的环境资源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的荣誉。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获

26、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首个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全国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45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全国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等国家级荣誉称号。2.1.6 区域规划目标合肥市城市发展总目标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知名度,增强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扩大经济辐射与服务能力,加快改革开放,以科技创新为本,生态友好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奋力率先崛起,努力将合肥建设成为中国中部

27、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最突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城市发展定位:接轨沪宁,联动长江的先发城市;立足皖中,引领全省的中心城市;科教领先,辐射全国的创新城市;优势独具,合作发展的产业城市;依山傍水,滨湖通江的宜居城市。2.2 经济及社会发展概况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电力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与电力需求存在着必然联系。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主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合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国各省份GDP增速的排

28、行榜上,合肥曾多次居于榜首,成为全国“跑得最快”的省会城市。合肥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和产业构成分析如下:2004-2007年合肥市区社会发展情况如表2-1所示:表2-1 合肥市区20042007年经济概况序号指标名称2004200520062007年均增长率(%)一国内生产总值(亿元)570.29697.46838.381024.3221.561第一产业41.6841.6948.2261.4313.812第二产业243.80323.74398.63499.9527.053第三产业284.81332.04391.54462.9317.58二人口(万人)251.84253.86255.89257.94

29、-三面积(km2)838.52838.52838.52838.52-由历年合肥市区GDP数据来看,合肥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三产业发展较为明显,产业结构逐步由2004年的7.31:42.75:49.94调整为2007年的6.0:48.81:45.1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2007年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7.05%和17.58%,这主要是由于合肥市具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合肥市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情况如表2-2所示:表2-2 合肥市区分

30、区经济概况(2008年)分区名称分区类型面积(km2)建成区面积(km2)GDP年末总人口(万人)人均GDP(元/人)总量(亿元)一产(%)二产(%)三产(%)一环市中心19.019.0276.550.02.1497.8628.098769.10中环市区76.0076.0490.280.8457.8141.3586.057008.96外环市区743.52180.0507.611.8168.2029.99146.034767.77合计838.522751274.441.0449.8749.09260.049016.922008年全市区经济:第一产业13.31亿元,占GDP总产值1.04%;第二产

31、业635.54亿元,占GDP总产值49.87%;第三产业625.60亿元,占GDP总产值49.09%。全年城市居民人均GDP产值达到49016.92元,比上年增长23%。在长三角工业区产业转移中得到较快发展,2009年上半年合肥生产总值(GDP)835.15亿元,同比增长16%,该增幅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面临经济危机同时期全国GDP增幅仅为7.1%,而合肥市的逆势上扬,充分体现了合肥市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2.3 城市总体规划情况2.3.1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随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长三角产业逐步向合肥转移,合肥经济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机遇,合肥市区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如表2-3所

32、示。表2-3 合肥市区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分区名称2010年GDP预计(亿元)2015年GDP预计(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率(%)一环382.11608.149.74 中环600.061102.9212.95 外环717.831688.9418.66 合计1700.0 3400.0 14.87 由表2-3可以看出,合肥市区2010年GDP总量达到1700.0亿元,“十二五”期间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4.87%,到2015年全市GDP达到3400.0亿元,合肥市区经济增长步入快车道。合肥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逐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

33、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把合肥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为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合肥市区新建的各种开发区建设也进一步加快,入驻企业也逐步投入生产。合肥市区主要开发区的情况如下:(1)高新开发区:地处合肥西部,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全区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800多个,

34、总部在高新区的上市企业有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在高新区设立分支的企业有20多家。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中,合肥高新区位居第16位。高新开发区(包括科学示范区)规划建设面积60km2,已建成区面积12km2左右。高新区以及科学示范区将成为市区西北部经济负荷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2)新站试验开发区:全国首家城市建设综合开发试点区。规划面积为34km2。新站试验区以交通枢纽的物流园为基础,以第三产业集中的商贸区为特色。新站试验区是市区北部经济及负荷的重要增长点。(3

35、)政务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2.67km2。规划区定位为以行政办公、文化体育、金融商贸、住宅街区和城市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品位现代化新市区。(4)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形成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海尔电器、华凌电器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华泰食品、统一食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五大产业集群。目前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与肥西的新港工业园区连成一片,由于该区内以制造业为主,因此用电需求较大,将是合肥负荷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5)滨湖新区:“滨湖新区”是合肥市“141”工程中的一项工程,新区的范围是南依巢湖,北靠二环

36、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km2,其中312国道以北(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27km2;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0km2;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3km2。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居住综合新区等。作为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这里将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2.3.2 城市发展规划依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合肥市未来空间格局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需要,应当通过职能、产业的统筹安排,形成多中心格局。结合

37、合肥市现状资源条件和区域产业与城镇体系分布格局,城市应突出多轴线发展定位,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统筹协调城镇空间布局,高效合理地配置空间资源,规划构建“141”的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形成指状展开的布局形态。具体指“一个主城、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周边形成多个特色小城镇,并由城市中的生态廊道分隔。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合肥市区,即市辖行政四区,面积838.52km2。中心市区规划范围为一环内,面积19km2,一环外为一般市区,面积为819.52km2。图2-2合肥市城市空间结构图2-3 合肥市城市用地发展布局图城市发展目标:合肥都市圈基本圈层半径为100

38、km,引领并形成皖中一体化发展格局,有效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到2020年,合肥市将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合肥将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强化县域经济为突破口,以加快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市域产业布局:按照合肥市“141”组团发展模式,城市空间布局在现有风扇形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周边城镇呈一体化发展,并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一主城”范围为现状312国道以北,以老市

39、区、政务文化新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区,远期规划建设用地260km2。主要发展三大功能:以老市区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发挥商贸、金融资源优势功能;政府管理、服务、文化、教育功能;现代服务、人居、科教、卫生等第三产业功能。“四组团”即向东、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城市组团:整合店埠、撮镇、肥东新城以及化工工业园,形成城市东部组团,发展家电配套、精细化工、现代物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西南组团以经济开发区和上派为基础,发展现代大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国家装备工业基地;西组团以高新技术为特色,以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基地为核心,以高新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中国科学城;北组团整合双墩、双凤、庐阳工业区,重点发展传统工业、劳动密

40、集型产业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城市各组团之间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隔离,并穿插有河流水系、山体和绿色空间。 “一个滨湖新区”即沿巢湖周边逐步兴建一个全国独具魅力特色的以休闲、旅游、商务、会展、居住为主的生态型、高档次现代化新市区。规划区范围为312国道以南,沿巢湖向东,南至六家畈、三河,规划面积200km2。合肥城市配电网“十二五”规划第三章规划区配电网现状分析第三章 规划区配电网现状分析3.1 供电企业概况3.1.1 合肥供电公司简介合肥供电公司是安徽省电力公司直属的国有大型电网经营企业,目前辖有客户服务中心、计量管理中心、电费管理中心、新城客服中心、变电工区、修试所、自动化所、通信所、信息中心

41、、调度所、超高压工区、线路工区、车辆管理中心、市南配电工区、市北配电工区、安徽博源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三个县公司(肥东、肥西、长丰),承担着合肥市庐阳、包河、瑶海、蜀山4个市辖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新站区、政务区、滨湖新区5个开发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共计480万人口、150余万户各类电力客户的供电任务。供电营业总面积7029km2,营业网点79个。3.1.2 合肥供电公司电网规模至2008年底,合肥市共有500kV变电站1座(肥西变),主变容量为2801MVA,500kV线路7条(不包括过境线路),总长度479.93km;220kV变电站有12座,变电总容量3060MVA(计入

42、肥西变两台220kV主变),220kV线路38条,总长度419.82km。合肥市区110kV及以下高压变电站共有30座,其中,110kV变电站28座(包含一座子母站,螺丝岗站),主变51台,容量2275.5MVA,35kV变电站2座,主变4台,容量18.15MVA。110kV线路72回,线路总长度299.10km,35kV线路9回,总长度72.35km。合肥市区电网共有发电厂9座,均为火电厂,装机总容量为1490MW,其中,有4座属于用户自备电厂(东风化工厂,装机容量3MW,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装机容量34MW,安徽四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装机容量9MW,佳安热电厂,装机容量12MW)。至

43、2008年底,合肥市区共有10kV公用线路403回,线路总长度为2232.72km,主干长度为1577.57km,共有配变9453台,配变容量5310614kVA。结合分区情况(2008年底滨湖新区还未开发且现状电网规模较小,故现状分析中不按照规划分区进行),2008年合肥市区供电企业概况情况如表3-1所示。表3-1 合肥市区供电企业概况(2008年)分区名称供电面积(km2)供电人口(万人)售电量(亿kWh)供电可靠率(%)线损率(%)电压合格率(%)110kV及以下10kV及以下综合居民端一环19.028.012.3799.915.675.1299.73199.472中环76.086.02

44、1.3599.846.946.3499.54899.251外环180.0146.031.7399.866.846.3799.3498.948合计275.0260.065.4599.856.916.3299.52399.061由上表可知,2008年合肥市区供电面积为275km2,供电人口为260万(常驻人口),售电量为65.45亿kWh,供电可靠率为99.85%。110kV及以下线损率为6.91%,10kV综合线损率为6.32%,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9.523%,居民端电压合格率为99.061%。3.2 负荷情况2008年合肥市区最大负荷出现在七月份,为145.05万kW,最小负荷出现在一月底,为41.51万kW,峰谷差为103.54万kW,年负荷率为54.99%。合肥市区分区负荷分布情况如表3-2所示:表3-2 合肥市区负荷及用电量统计 单位:亿kWh、%、MW/km2、kWh/人分区名称网供最大负荷(MW)供电量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h)全社会用电量分产业用电量平均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