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48989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9.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北方平原区地下水通报 2010年第2期综 述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我国北方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控区(以下简称监控区*)平均降水量554mm,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基本持平。监控区约3/5的区域地下水位呈上升态势,主要分布在河北东部、山西中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和西部、辽宁南部、江苏中部、安徽大部、山东局部、河南西南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西北部,以弱上升为主,局部地区水位升幅超过2m。监控区内地下水位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大部、河北西部及东北部、山西南部、内蒙古东部、吉林中部、辽宁局部、安徽北部、山东东部和西部、河南北部、新疆东部,以弱下降为主,

2、部分地区水位降幅大于1m,零星地区超过2m。监控区地下水蓄变量总体增加16亿m3。其中:地下水蓄变量增加的区域,蓄变量共增加104亿m3,黑龙江省增加最多,达48亿m3,约占增加区内总增加量的2/5;地下水蓄变量减少的区域,蓄变量共减少88亿m3,河北、内蒙、新疆三省区减幅最大,共减少56亿m3,约占减少区内总减少量的2/3。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726亿m3,其中,城镇生活占10%,工业占15%,农业占68%,农村生活占7%。与2008年相比,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19亿m3,增幅2.7%,黑龙江省开采量增加最多,增加了9亿m3,增幅8%;山东开

3、采量减少最多,减少了3亿m3,减幅4%。在监控的93个地下水超采区中,31%的超采区中心水位上升,29%的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稳定,40%的超采区中心水位下降。一、降水量分析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监控区平均降水量554.3mm,与2008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降水量相比增加9%,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基本持平。其中,黑龙江、新疆、江苏和陕西增加50mm以上;其它省份基本持平或偏少。具体如图1示。 图1 北方各省平原区降水量对比图图2 北方各省平原区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图3 北方各主要平原区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降水量与多

4、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各省平原区及各主要平原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对排序见图2和图3。与2008年2009年同期降水量相比,黑龙江偏多近八成,新疆偏多近六成,甘肃、陕西、江苏偏多一成二成;北京、内蒙古偏少二成左右;其它省份基本相近。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新疆偏多近五成,黑龙江、青海、江苏、宁夏偏多一成三成;内蒙古偏少三成多,北京、山西、辽宁、河南偏少一成多;其它省份基本持平。二、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及浅层地下水蓄变量l、地下水位动态特征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监控区地下水位总体呈弱上升态势。上升区面积约42万km2,占监控区面积的58%,主要分布在松辽

5、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部及中东部、山西省中部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下降区面积约31万km2,占监控面积的42%,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南部、黄淮海平原东北部和西部、山西南部盆地、西北地区中部。监控区内,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淮河流域平原、山西中部盆地、西北东部和西部的地下水位以上升为主,平均升幅0.10m1.27m,大部分地区呈弱上升态势,零星地区水位升幅超过2m,三江平原和柴达木盆地整体呈中等上升态势,水位平均升幅为1.27m、1.14m。辽河平原、海河流域平原、黄河下游平原、土默川平原、山西南部盆地、西北中部地区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平均降幅0.20m0.93m,部分地区降幅大于1m,零星地区

6、降幅超过2m。松辽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分别见图4、图5。北京 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平均降幅0.93m。除朝阳区地下水位回升0.77米以外,全市其余13个区县地下水位均呈下降态势,其中,平谷区水位降幅最大,为2.19m,其次是海淀区,降幅达2.06米。北京市地下水位已连续三年在同时段总体呈弱下降态势。天津 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其中:蓟县、宁河水位下降,平均降幅0.43m、0.60m。静海、武清地下水位弱上升,平均升幅0.31m、0.20m。宝坻水位基本稳定。河北 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平均降幅0.40m。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的水位以下降为主,平均降幅0.21m

7、1.06m,邢台、保定、邯郸局部地区水位降幅大于2m。沧州、衡水两市及廊坊局部地区水位以上升为主,平均升幅0.27m0.63m,局部地下水位升幅大于2m。山西 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忻定、太原两盆地和峨嵋台地水位弱上升,平均升幅0.23m0.64m。长治、临汾两盆地水位平均下降0.18m、0.93m。其它盆地水位基本稳定。内蒙古 地下水位以下降为主,平均降幅0.52m,下降区面积约占监控图4 松辽平原地下水位变幅示意图图5 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变幅示意图面积的3/4。其中:通辽、包头、呼和浩特三市水位呈弱下降态势,平均降幅0.31m0.68m,通辽和包头的零星地区降幅大于2m。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

8、两市水位基本稳定。监控区内已连续三年同时段地下水位总体呈弱下降态势。辽宁 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其中:锦州、营口、盘锦、铁岭地下水位以弱下降为主,平均降幅0.15m0.40m;鞍山、辽阳地下水位以弱上升为主,平均升幅0.17m0.38m,局部地区升幅大于1m;其它地区水位基本稳定。吉林 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四平东部、长春中部、松原北部和南部及白城的零星地区,以弱下降为主,长春及松原的局部地区水位升幅大于1m。上升区主要分布在白城东北部,松原西部及长春北部和东南部,以弱上升为主,长春的局部地区水位升幅大于2m。黑龙江 地下水位全面上升,平均升幅1.14m,总体呈中等上升态势。其

9、中:大庆和双鸭山北部、齐齐哈尔和绥化中部、佳木斯南部水位平均升幅大于2m,呈强上升态势;哈尔滨中部、大庆南部、齐齐哈尔北部和南部、佳木斯北部水位基本稳定;其它地区水位升幅0.5m2.0m。江苏 地下水位以弱上升为主,平均升幅0.18m。下降区面积占监控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徐州、泰州的零星地区,水位降幅0.13m0.26m,呈弱下降态势。其它地区水位呈基本稳定或弱上升态势,上升区水位升幅0.14m0.98m。安徽 地下水位以上升为主,平均升幅0.36m。上升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以弱上升为主,其中阜阳中部、亳州西南部和东部、淮北南部局部地区及宿州的零星地区水位升幅大于1m,呈中等上升态势。下

10、降区主要分布在亳州北部、宿州东部和北部、蚌埠及阜阳的零星地区,总体呈弱下降态势。山东 地下水位呈弱下降态势,平均降幅0.19m。下降区主要分布在滨州中部、聊城东部和西南部、济宁西部和北部、菏泽青岛西部、济南北部,以弱下降为主,青岛局部、聊城济南济宁的零星地区水位降幅大于2m。上升区主要分布在聊城西北部、德州淄博菏泽北部、滨州南部、济宁中部,以弱上升为主,零星地区水位升幅大于2m。河南 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上升区主要分布在南部,驻马店、信阳两市及漯河、周口、平顶山、洛阳大部和商丘西部、濮阳东部、新乡局部地区水位呈弱上升态势。下降区主要分在北部,总体呈弱下降态势,焦作的局部地区水位降幅大于1m。

11、陕西 关中盆地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其中:西安地下水位弱上升,平均升幅0.15m;铜川和咸阳的局部地区水位弱下降,平均降幅0.16m0.47m;其它地区水位基本稳定。甘肃 河西走廊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其中:嘉峪关、酒泉东部、张掖中部水位以上升为主,平均升幅小于0.5m;酒泉西部、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弱下降,平均降幅0.13m0.21m;其它地区水位基本稳定。监控区内已连续三年同时段地下水位总体呈基本稳定状态。宁夏 银川平原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其中:银川平原、卫宁平原水位降幅不超过0.1m,呈基本稳定状态;清水河谷平原水位弱上升,平均升幅0.21m。监控区内已连续三年同时段地下水位总体呈基本稳定

12、状态。青海 地下水位以上升为主,平均升幅0.87m。上升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南部,其中格尔木水位升幅达2.01m,呈强上升态势;湟水河谷平原地下水位基本稳定。新疆 地下水位总体基本稳定。其中:哈密、吐鲁番水位下降,平均降幅0.23m0.76m,局部地区水位降幅大于1m。塔城、石河子垦区水位弱上升,平均升幅0.26m,局部水位升幅大于1m;昌吉水位呈基本稳定态势。2、地下水蓄变量2010年6月1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监控区地下水蓄变量共增加15.69亿m3。其中:黑龙江蓄变量增加48亿m3,山西、江苏、安徽、甘肃蓄变量增幅在1亿m35亿m3之间。河北、内蒙古蓄变量减幅超过10亿m3,分别减少21

13、.4亿m3、13.9亿m3,北京、辽宁、山东蓄变量减幅在1亿m35亿m3之间。天津、吉林、河南、陕西、宁夏、青海、新疆蓄变量变化不大,增减幅度不超过1亿m3。北方17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地下水蓄变量情况和北方各主要平原地下水蓄变量情况分别见表1和表2;图6、图7所示为北方各省平原区及各主要平原地下水蓄变量情况;图8、图9分别为北方各省平原区及各主要平原单位面积地下水蓄变量排序图。2010年6月1日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监控区单位面积(每平方公里,下同)蓄变量增加0.2万m3。从北方17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面积地下水蓄变量变化情况看,青海、黑龙江增加最多,分别增加4.9万m3、3.5万m3,山

14、西、江苏、安徽、陕西、甘肃五省区增幅0.4万m31.6万m3。北京单位面积蓄变量减少最多,减少7.8万m3;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东、新疆等省区减少0.2万m33.0万m3。吉林、河南、宁夏三省区变化不大,增减幅度未超过0.1万m3。从各主要平原区单位面积地下水蓄变量情况看,柴达木盆地、三江平原、太原盆地增加最多,分别增加6.7万m3、4.2万m3、3.3万m3,松嫩平原、淮河流域平原、忻定盆地、峨嵋台地、关中平原、河西走廊、清水河谷平原、准噶尔盆地增加0.4万m32.1万m3。单位面积蓄变量减少最大的是长治盆地,减少3.9万m3,辽河平原、海河流域平原、黄河下游平原、土默川平原、山西省

15、的天阳大同临汾运城四个盆地、银卫平原、湟水河谷平原、吐哈盆地减少0.1万m32.5万m3。河套平原单位面积蓄变量变化不大,增减幅度未超过0.1万m3。表1 北方各省(区、市)平原区地下水蓄变量表省级行政区名 称平 原 区计算面积(km2)2010年6月1日与2009年6月1日相比地下水蓄变量变化蓄变量(108m3)其中增加其中减少单位面积蓄变量(104m3/km2)面积(km2)蓄变量(108m3)面积(km2)蓄变量(108m3)北 京 6400 -4.964700.295930 5.25-7.75天 津 3934 -0.2914560.232478 0.52-0.74河 北 73129-2

16、1.42234835.664964627.08-2.93山 西 25823 +1.21109183.1614905 1.95+0.47内蒙古 61479-13.89155912.494588816.38-2.26辽 宁 24657 -1.6996532.0315004 3.72-0.68吉 林 71873 +0.16338394.1338034 3.97+0.02黑龙江137534+48.0313753448.0300+3.49江 苏 47968 +3.27460853.421883 0.15+0.68安 徽 36708 +5.02348205.6518880.63+1.37山 东 56184

17、 -4.5860174.1150167 8.69-0.82河 南 76988 -0.28458243.9931164 4.27-0.04陕 西 21394 +0.80137561.367638 0.56+0.37甘 肃 28321 +4.40157696.6312552 2.23+1.55宁 夏 7273 -0.0421200.175153 0.21-0.05青 海 1911 +0.9414750.99436 0.05+4.92新 疆 54880 -0.992575011.592913012.58-0.18合 计736456+15.69424560103.9331189688.24 +0.21

18、注:吉林、甘肃监控面积有调整表2 北方各主要平原地下水蓄变量表平原区名称计 算面 积(km2)2010年6月1日与2009年6月1日相比地下水蓄变量变化蓄变量(108m3)其中增加其中减少单位面积蓄变量(104m3/km2)面积(km2)蓄变量(108m3)面积(km2)蓄变量(108m3)三江平原50871+21.165087121.1600+4.16松嫩平原148289+27.7411794130.90303483.16+1.87辽河平原78397-15.1187823.475961518.57-1.93海河流域平原113696-28.59293457.898435136.48-2.51黄

19、河下游平原13583-1.2641830.5994001.85-0.92淮河流域平原174032+6.6112462714.87494058.26+0.38内蒙古河套平原12650-0.0770150.8356350.90-0.06内蒙古土默川平原5336-1.1220080.3233281.44-2.10山西天阳盆地1030-0.011050.059250.06-0.11山西大同盆地6089-0.192830.1258060.31-0.31山西忻定盆地2751+0.5826310.661200.08+2.09山西长治盆地1169-0.45320.0111370.46-3.89山西太原盆地47

20、41+1.5845341.682070.10+3.33山西临汾盆地4359-0.391350.0542240.44-0.90山西峨嵋台地2526+0.226310.3218950.10+0.87山西运城盆地3158-0.1225670.285910.40-0.38陕西关中平原21394 +0.80137561.3676380.56+0.37甘肃河西走廊28321+4.40157696.63125522.23+1.55宁夏银卫平原6573-0.1314200.0851530.21-0.20宁夏清水河谷平原700+0.097000.0900+1.28柴达木盆地监控区1475+0.9914750.9

21、900+6.71青海湟水河谷平原436-0.05004360.05-1.11新疆吐哈盆地16500-2.8545830.64119173.49-1.73新疆准噶尔盆地38380+1.852116710.94172139.09+0.48合 计736456+15.69424560103.9331189688.24+0.21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河西走廊监控面积有调整图6 北方各省平原区地下水蓄变量图7 北方各主要平原地下水蓄变量图8 北方各省平原区单位面积地下水蓄变量排序图9 北方各主要平原单位面积地下水蓄变量排序三、地下水开采量图10 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利用分类示意图2009年1月1日2009年

22、12月31日,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为725.6亿m3(未含新疆),其中承压水开采量116.0亿m3,约占开采总量的1/6。地下水开采量中,城镇生活用水71.4亿m3,占开采总量的9.8%;工业用水110.9亿m3,占15.3%,农业用水490.9亿m3,占67.7%,农村生活用水52.3亿m3,占7.2%(见图10)。图11 北方各省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占开采总量比例从开采量分布情况看,河北、黑龙江、河南(不含长江流域)地下水开采量最大,分别为140.7亿m3、124.2亿m3、136.2亿m3;开采量在30亿m370亿m3之间的省份有: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分别为44.1亿m3、47.3

23、亿m3、30.1、66.6亿m3。各省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占北方17省平原区开采总量的比例如图11所示。由图可见,河北、黑龙江、河南、山东四省的地下水开采量最大,占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开采总量的60%以上。承压水开采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河南和黑龙江,四省的承压水开采量共计85.2亿m3,占北方平原区承压水开采总量的73%。与2008年比较,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19.4亿m3,增幅2.8%。其中:浅层地下水增加开采28.2亿m3,增幅4.9%;承压水减少开采8.8亿m3,减幅7.0%。黑龙江、河南两省地下水开采量增加最多,分别比上年增加9.2亿m3、12.6亿m3;山东开采量减少最多,比上年减

24、少2.8亿m3。北方各省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情况见表3,开采量增减幅度排序见图12。表3 2009年北方各省(区、市)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表省区名称地下水开采量(108m3)省区名称地下水开采量(108m3)2009年2008年增减2009年2008年增减北 京21.8022.90-1.10河 南136.24123.60+12.64天 津6.186.68-0.50安 徽22.4720.04+2.43河 北140.72142.09-1.37江 苏8.418.59-0.18山 西24.2323.87+0.36陕 西26.1326.78-0.65内蒙古44.1643.47+0.69甘 肃17.2219.

25、09-1.87辽 宁47.2846.22+1.06青 海4.544.46+0.08吉 林30.1228.65+1.47宁 夏5.215.14+0.07黑龙江124.21115.06+9.15新 疆山 东66.6369.47-2.84合 计725.55706.11+19.44 说明: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开采量数值不含长江流域部分,陕西、甘肃、宁夏分别为关中平原、河西走廊、银卫平原的开采量数值,内蒙古只含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黄河南岸和西辽河平原的开采量,新疆开采量缺报。图12 北方各省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增减幅度示意图四、主要地下水超采区动态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监控的93个

26、地下水超采区中,52个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约4.69万km2;41个为深层承压水超采区,总面积约4.87万km2(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的深、浅层面积及、组承压水面积有重叠)。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最大的是河南的安阳-鹤壁-濮阳超采区,面积约0.7万km2;深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最大的是河北的冀枣衡超采区,面积约1.4万km2。52个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中,有13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升幅0.23m1.42m,主要分布在辽宁、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有部分超采区水位回升;有21个超采区中心水位下降,降幅0.21m2.99m,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及山东的部分地区;其余18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稳定

27、,水位的升降幅度不超过0.20m。41个深层承压水超采区中,有16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升幅0.51m3.72m,主要分布在河北、黑龙江、安徽、陕西及江苏的部分地区;有16个超采区中心水位下降,降幅0.53m0.95m,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宁夏及江苏的部分地区;其余9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稳定,水位升降幅度不超过0.50m。与2008年同期相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超采区情况如下:北京 市中心超采区面积1047km2,中心水位下降0.95m。天津 承压水超采区面积8948km2。组承压水中心水位下降0.55米,组承压水中心水位基本稳定。河北 浅层水超采区总面积13535km2,在统计的2

28、1个浅层超采区中,14个超采区中心水位下降,降幅0.21m2.99m,邯郸市永年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0.27m,其余6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稳定,升降幅度未超过0.2m。承压水超采区总面积14310km2,其中冀枣衡中心水位回升3.72m,沧州回升2.49m。山西 汾河谷地超采区面积1400km2,中心水位基本稳定。内蒙古 通辽浅层水超采区,面积2645km2,中心水位基本稳定。辽宁 浅层水超采区面积206km2,中心水位回升1.42m。黑龙江 承压水超采区面积3000km2。大庆东、西两个超采区基本稳定,哈尔滨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0.91m。山东 浅层水超采区面积13727km2,莱州、龙口、济宁

29、-汶上、滕州、单县五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分别回升0.25m、0.24m、0.88m、0.49m、0.38m;宁津、淄博-潍坊、莱州沙河超采区中心水位分别下降2.53m、1.28m、0.42m。河南 浅层水超采区面积7902km2,武陟温县孟州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0.62m;安阳鹤壁濮阳、商丘、许昌三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持平;南阳、新乡超采区中心水位分别下降0.40m、0.21m。安徽 承压水超采区面积808km2,宿州、阜阳、界首四市超采区中心水位分别回升0.53m、0.52m、2.10m;亳州、淮北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稳定。江苏 承压水超采区面积17239km2,苏州、无锡、常州、启东、如东、盐城市

30、区、阜宁、高邮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盐都、响水、滨海、沭阳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持平;其它13个超采区中心水位下降。陕西 浅层水超采区面积121km2。西安城区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0.58m,咸阳沛东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1.65m。承压水超采区面积70km2,咸阳兴化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稳定,咸阳城区超采区中心水位回升0.55m。甘肃 浅层水超采区面积3301km2。高台骆驼城、山丹县城关超采区中心水位分别回升0.23m、0.44m;酒泉总寨、水源-朱王堡、民勤大滩三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基本持平;双湾-昌宁、武南-黄羊镇两个超采区中心水位分别下降0.57m、1.15m。宁夏 银川城区承压水超采区面积419km2,中心水位下降0.53m。大武口浅层水超采区面积45km2,中心水位回升0.62m。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