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视差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49257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视差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注视差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注视差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注视差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注视差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视差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视差异.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注视差异的检测 fixation disparity,注视差异的概念 双眼单视圆 双眼注视同一点状目标的状态下 双眼的结点与目标物点所形成的外接圆称为双眼单视圆 双眼单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成像 因此能被双眼融像,N1,N2,双眼单视区 理论上只有在双眼单视圆上的目标才能在双眼视 网膜的对应点上成像,才能被双眼融合为单一的目标 然而当双眼保持注视双眼单视圆上的单一目标时 位于双眼单视圆近侧或远侧的微距物点 虽然在双眼视网膜上的非对应点分别成像 但并不发生复视,仍然能被双眼所融像 该远侧与近侧的微距区域被称为双眼单视区,双眼单视圆,双眼单视区,Panum空间 受双眼单视区的启发

2、双眼单视圆上有两个重叠的相同目标物A和B 让双眼保持注视固定目标A 将可移动的目标B沿着左眼的视线前移 直到移动目标B发生复视,可定量双眼近复视极限 然后将移动目标B沿着左眼的视线后移 直到目标物B发生复视,同样可定量双眼远复视极限, 双眼近复视极限与双眼远复视极限之间的 微距区域称为Panum空间 近复视极限称为Panum空间近界 远复视极限称为Panum空间远界,Panum融像区 Panum空间投射在视网膜相应的微径融像区域 称为panum融像区,双眼单视圆,Panum空间,Panum近界,Panum远界,Panum融像区, 由于双眼垂直向融像的自由度很小 因此Panum 空间和Panum

3、融像区均呈水平向哑铃状,注视差异的成因 双眼在注视同一个目标物点时,可取微量偏斜的眼位 利用双眼Panum融像区微径区域内 的非对应点形成双眼融像 取微量集合不足,利用双眼颞侧非对应点融像 称为外向注视差异,又称为集合滞后 取微量集合过度,利用双眼鼻侧非对应点融像 称为内向注视差异,又称为集合超前, 若将双眼结点与黄斑中心凹的连线延长线称为生理视轴 注视差异导致的双眼的聚散误差 可使双眼生理视轴并不对准注视目标 而另有实际视轴的交点对准注视目标 实际视轴与生理视轴之间就会产生视差夹角 双眼视差夹角的和值就称为双眼注视差异,生理视轴,实际视轴,注视差异,微量集合不足,外向注视差异,生理视轴,实际

4、视轴,注视差异,微量集合过度,内向注视差异,注视差异的检测 定性检测方法 采用6m远距离十字注视差异视标 视标有一中心注视环 为双眼都能看到的目标,称为双眼融像锁 外周有四条呈十字形对称正交的短线 右眼戴135内置偏振滤镜可见上、右短线和中心注视环 左眼戴45内置偏振滤镜可见下、左短线和中心注视,偏振分视右眼所见,偏振分视左眼所见,双眼所见, 检测时,双眼都能看到中心注视环 双眼所见的中心注视环影像发生充分融合 若双眼存在着注视差异,并未采用黄斑中心凹进行注视 而是取微量集合不足或集合过度 则作为参照目标的周边短线的位置就会发生相对变化,注视差异的成因, 结果分析 被测者诉十字形各方位线条对称

5、正交 证实被测者没有双眼注视差异,无注视差异, 若上方的短线向右偏移,下方的短线向左偏移 诊为内向注视差异 若上方的短线向左偏移,下方的短线向右偏移 诊为外向注视差异,内向注视差异,外向注视差异, 若右侧的短线向下偏移,左侧的短线向上偏移 诊为右上注视差异 若左侧的短线向下偏移,右侧的短线向上偏移 诊为左上注视差异,右上注视差异,左上注视差异, 定量检测方法(远距离) 定量视标 双眼偏振分视后 右眼见到上方垂直向短线和中心融像锁注视环 左眼可见到下方系列垂直向短线和中心融像锁注视环 下方的短线视标间的格值单位为注视差异分弧度 每格2.5(约为4.4mm) 通常注视差异约为0-20,注视差异定量

6、检测视标, 检测方法 若视标的上方短线向右偏位,诊为内向注视差异 若视标的上方短线向左偏位,诊为外向注视差异 上方短线与下方短线垂直向对齐所指向的分弧度 即为注视差异的测定值,内向注视差异7.5,外向注视差异5, 定量检测方法(近距离) 定量视标卡 近视标卡下方为固定的红色顶角向上的视标线 红色视标线正上方为一黑色菱形视标 黑色菱形视标上方有一水平孔隙 露出可旋转游动的转盘 转盘印有绿色顶角向下的视标线,注视差异定量检测视标正面, 检测方法 右眼置入红色滤光镜,左眼置入绿色滤光镜 双眼红绿分视后 右眼只见到上方绿色视标和中心黑色融像锁 左眼只见到下方红色视标和中心黑色融像锁 当被测眼发现上下红

7、绿视标不能对齐时 可左右旋转游动转盘,使绿视标与红视标对齐, 视标卡的背面另有孔隙 露出游动转盘上的刻度 格值单位为注视差异分弧度每格2.5(约3mm) 当上下红绿视标对齐时,若无双眼注视差异 转盘刻度尺上的0位应该与孔隙外的参照标记对齐 若双眼存在注视差异 检测时为了使上下红绿视标对齐,游动盘就必须左右转动 右侧刻度为内向注视差异 左侧刻度为外向注视差异(计为负值),注视差异检测,相联性斜视的概念 相联性斜视的成因 常规隐性斜视的检测视标为彻底的双眼分视视标 故检测所得的眼位偏斜结果称为分离性隐斜视, 注视差异的检测视标具有双眼融像锁视标 因此检测是在双眼融像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融像的状态下,

8、双眼因注视差异导致的眼位微量偏斜 称为相联性斜视(associated phoria),相联性斜视与分离性隐斜视的相关性 定性定量比较 分离性隐斜视定义 在融合机能的控制下,注视目标恰在双眼视轴的交点上 当融合机能受到干扰时,双眼或单眼视轴偏离原注视目标 相联性斜视定义 即使在融合机能的控制下,由于注视差异的存在 双眼生理视轴也可以并不精确对准注视目标 从而发生双眼微量的聚散误差(微量显性斜视),比较1 正常情况下相联性斜视与分离性隐斜视的 偏斜性质相同有相同的倾向 量值高度相关 即在融像的情况下,双眼仍有向着偏斜位移动的倾向,比较2 相联性斜视既要满足双眼对于共同注视视标的融像 又要兼顾双眼

9、一定限度的向偏斜位移动 则只有以Panum融像区的双鼻侧或双颞侧相互对应融像 但由于Panum融像区的毕竟范围很小 故相联性斜视的量值应远小于分离性隐斜视,比较3 有时实际测得的相联性斜视 与分离性隐斜视的偏斜方向相反,称为悖理性注视差异 发生于聚散功能训练的患者 棱镜的干预改变了正负融像性集合的幅度 例如对于分离性外隐斜进行底向外的三棱镜功能训练 由于突击锻炼了内直肌,可测出内向注视差异,相联性斜视与注视差异的相关性 相联性斜视是在双眼融像状态下由注视差异所形成 理应与注视差异在量值上正相关 然而单位注视差异能够诱发相联性斜视的量值 存在着个体差异 即注视差异与其所诱发的相联性斜视并非线性相

10、关 故当定量检测注视差异之后还应定量检测相联性斜视,相联性斜视的定量检测 右眼置入红色滤光镜,左眼置入绿色滤光镜 将旋转式棱镜放置于左眼,0位对准垂直向 双眼注视近距离注视差异定量视标卡 分析上方的绿色视标在中心融像锁视标右侧还是左侧 遵循“右外左内”的原则旋动旋转式棱镜的底向手轮 直至上方绿色视标与中心融像锁视标对齐 读出并记录底向手轮的游标读数,即相联性斜视量值,例1 注视差异检测显示为 诊为内向注视差异6 旋转测试棱镜BO8,上下视标对齐 诊为相联性内斜视8,例2 注视差异检测显示为 诊为外向注视差异6 旋转棱镜测试底BI5,上下视标对齐 诊为相联性外斜视5,描记注视差异曲线 注视差异的

11、诱发检测数据 将旋转式棱镜放置于左眼,0位对准垂直向 依次将底向游标指向 0位、3BI、6BI 、 9BI、 3BO、 6BO、9BO 若发现上下红绿视标分离,则左右转动游动盘 分别记录上下红绿视标对齐时的双眼注视差异的测定格值 为不同棱镜度所诱发的双眼注视差异,描记诱发性双眼注视差异曲线图形 横坐标为附加棱镜值,单位为棱镜度 纵坐标为诱发注视差异值,单位为分弧度 将上述所收集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标定,用曲线相连 称为诱发聚散性注视差异曲线 (forced vergence fixation disparity curve,FCD) 曲线图形表征了不同 的诱发眼位与相应的注视差异的函数关系,注视

12、差异曲线图,X轴 3BI 6BI 9BI 3BO 6BO 9BO Y轴 6 8 15 4 1 -15,相联性外斜视(BI),20,15,10,5,5,10,15,20,相联性内斜视(BO),5,10,15,20,内向注视差异,外向注视差异,-5,-10,-15,-20,图形关键值分析 y轴截距 为静态注视差异值 截点位于0位上方 为内向注视差异 截点位于0位下方 为外向注视差异,注视差异, x轴截距 即能够将注视差异 调整为0的棱镜值 即相联性斜视量值,相联性斜视, 斜率 x轴从3BI至3BO,y轴发生的变化值 计算公式为y/x 斜率的大小与双眼视异常症状正相关 斜率值越大症状越明显 正常值为

13、0.4,X轴 3BI 3BO Y轴 6 4,斜率=2/6=0.33, 平缓点 曲线中段相对平坦,即斜率近似为0的位置 该位置为被测眼发挥双眼视功能的最佳点 以该点所指向的x轴棱镜度 为双眼视异常缓解棱镜的参考值,平缓点,注视差异曲线图形的分型和临床应用 I 型曲线 曲线呈垂直S形 随着BI、BO测试棱镜值的增大 注视差异可以形成显著增大的趋势,直至融像极限 检出组成比约占60%,多无症状 若有视疲劳症状,可能为斜率0.4所致 采用棱镜反转拍进行集合灵活度功能训练 可有效使斜率平坦,缓解症状,通常可不用缓解棱镜,I 型注视差异曲线, 分析 y轴截距提示内向注视差异 X轴截距提示相联性内斜视 平缓

14、点提示选择BO缓解棱镜,I 型注视差异曲线, 分析 y轴截距提示外向注视差异 X轴截距提示相联性外斜视 平缓点提示选择BI缓解棱镜,图形分析 增加底向内的棱镜 眼位取不足量的外展 显示出内向注视差异,L, 增加底向外的棱镜 眼位取不足量的内收 显示出外向注视差异,L, II型曲线 曲线延伸至BO区域 随着底向外棱镜的增加,不能诱发外向型注视差异增量 曲线平坦无变化 组成比约占25%,为调节痉挛、假性近视或重症内隐斜所致 采用底向内的棱镜或正附加球镜进行功能训练可缓解症状 也可寻找曲线水平点,为底向外缓解棱镜的参考处方,II 型注视差异曲线, 分析 y轴截距提示内向注视差异 相联性斜视不能测定

15、平缓点提示选择BO缓解棱镜,图形分析 加底向内的棱镜 眼位取不足量的外展 有足够的内向注视差异功能,L, 加底向外的棱镜 眼位取足量相应内收 缺乏外向注视差异功能,L, 型曲线 曲线延伸至BI区域 随着底向内棱镜的增加,不能诱发内向型注视差异增量 曲线平坦无变化 检出组成比约占10%,多为外隐斜所致 可试用底向外的棱镜进行功能训练,然而效果不够显著 须寻找曲线水平点,为底向内缓解棱镜的参考处方,III 型注视差异曲线, 分析 y轴截距提示外向注视差异 相联性斜视不能测定 平缓点提示选择BI缓解棱镜,图形分析 加底向外的棱镜 眼位取不足量内收 有足够的外向注视差异功能,L, 加底向内的棱镜 眼位

16、取足量相应的外展 缺乏内向注视差异功能,L, 型曲线 曲线呈水平S形 增大BI、BO诱发棱镜值,注视差异均平坦无变化 检出组成比约占5%,多为感觉性融像障碍所致 无有效的矫治方法,IV 型注视差异曲线,图形分析 加底向内的棱镜 眼位取足量相应的外展 缺乏内向注视差异功能,L, 加底向外的棱镜 眼位取足量相应的内收 缺乏外向注视差异功能,L,注视差异的检测分析方法 操作准备: 综合验光仪1台,视标投影仪1台、注视差异近视标卡1张 操作步骤: 1.定性检测 (1)综合验光仪双侧视孔置入适宜的远用矫正眼镜试片 (2)开启远距离注视差异定性检测视标 (3)双侧视孔内置偏振滤镜 (4)嘱被测双眼注视中心

17、注视环,(5)分析被测双眼所看到的视标 记录上方短线与下方短线的相对位置 上右为内向注视差异,上左为外向注视差异 (6)分析被测双眼所看到的视标 记录右侧短线与左侧短线的相对位置 右上为左上注视差异,右下为右上注视差异,2. 远距离定量检测 (1)开启远距离注视差异定量视标 (2)双侧视孔内置偏振滤镜 (3)嘱被测双眼注视中心注视环 (4)分析被测双眼所看到的上方短线与下方短线的相对位置 定量被测眼水平向注视差异 (5)将旋转式棱镜放置于左眼,0位置于垂直向 (6)调整旋转式棱镜的底位手轮,使上方短线与下方短线 对齐,定量相联性斜视,3. 近距离定量检测 (1)放置40cm近距离注视差异定量视

18、标 (2)双侧视孔内置红绿滤光镜。 (3)嘱被测双眼注视菱形黑色注视目标 (4)分析双眼所看到的下方红视标与上方绿视标的相对位置 移动测定尺,定量被测眼水平向注视差异 (5)将旋转式棱镜放置于左眼,0位置于垂直向 (6)调整旋转式棱镜的底位手轮,使上方红视标与 下方绿视标对齐,定量相联性斜视,4.绘制并分析注视差异曲线图 (1)放置近距离注视差异定量视标 (2)双侧视孔内置红绿滤光镜 (3)将旋转式棱镜放置于左眼 底向游标指向3BI/6BI/9BI 、 3BO /6BO/9BO (4)分别测定并记录上方红视标与下方绿视标对齐时的格值 为不同棱镜度所诱发的双眼注视差异,(5)将系列注视差异检测数据与 相应的检测棱镜的函数位点在坐标系中标定 用曲线相连 (6)记录被测眼注视差异、相联性隐斜视 计算曲线斜率,找出水平点 (7)分析曲线类型 (8)根据曲线类型判断被测眼的双眼视异常性质 制定矫治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