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0430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原提呈细胞及固有免疫应答.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抗原提呈细胞、抗原加工提呈 & 固有免疫应答,代剑平 汕头大学医学院微免教研室,2,第一部分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3,抗原提呈细胞(APC)是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4,定 义,抗原提呈细胞(APC):是能够捕获抗原、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识别,并提供T细胞活化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细胞群体。,提呈,APCs 的2大功能: 1. 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MHC(pMHC)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 2. 为T细胞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s),即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5,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Profe

2、ssional APCs) 组成型表达 MHC II 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 非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Non-professional APCs) 被诱导表达MHC II 类分子或共刺激分子,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类型,靶细胞 Target cells (eg: 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 特殊的非专职性APC 表达 MHC I 类分子, 提呈给CD8+ T 细胞,6,专职的APCs,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 巨噬细胞 Macrophages(M) B 淋巴细胞 (B cells),10,2) DC发育,DCs 都是骨髓来源的 髓样DC:常指的DC, 表达T

3、LR2/4/5, 分泌IL-2/12, 诱导Th0-Th1,细胞免疫. 淋巴样 DC(浆细胞样DC) 表达TLR7/8/9, 病毒刺激下,释放IFN/, 抗病毒; IL-3/CD40L联合刺激下,分泌IL-4/5,诱导Th0-Th2,体液免疫.,11,12,DCs的4个阶段,14,根据组织分布的分类:,淋巴结/滤泡/生发中心,淋巴结/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淋巴结/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淋巴结,胸腺,15,3) DC细胞的功能,免疫激活: 并指状DC活化T细胞: 高表达pMHC I/II, CD8+/CD4+ T, 1st 信号; 高表达CD80/86,CD40, 2nd信号, T nave

4、细胞 滤泡样DC活化B细胞:高表达FcR和CR, 滞留/浓缩Ag-Ab/C数年, 体液免疫,免疫记忆 免疫耐受: 阴性选择 :单阳性T细胞与胸腺 DC上的自身抗原肽-MHC I/II作用,删除高 亲和力T细胞,获得中枢免疫耐受。 非成熟DC诱导T细胞无能: Langerhans cells表达 MHC I/II,不/ 幻灯片 14 低表达共刺激分子, 只有1st 信号无2nd信号. 免疫调节: 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如IL-12,16,17,2 滤泡样 DC(FDC)活化B细胞,FDC高水平表达Fc受体和补体受体(CR3),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或抗原补体复合物摄取抗原,并固定在细胞的表面,并不

5、内吞,从而在淋巴滤泡中持续活化B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和维持免疫记忆。,皮质,淋巴小结,滤泡,Fc结合位点,18,3 阴性选择:(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发生地点: 胸腺皮髓交界处 机制: DC表面MHC分子高水平提呈自身抗原,能与之高亲和力结合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被诱导凋亡。 意义:自身耐受,19,4 非成熟DC诱导T细胞失能,Immature DCs or resting B cells,Immature DCs or resting B cells,B细胞也是抗原提呈细胞, 静息状态的B细胞亦可诱导T细胞失能.,非成熟DC, 如LC,表达 MHC I/II,不/低表达共刺激分子, 只有1st

6、 信号,无2nd信号.,20,5 免疫调节:,APC,DC和M,APC,DC和M,2 巨噬细胞 Macrophages (Mf),血液中- 单核细胞(M0) 组织中- 巨噬细胞(M),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不同组织中不同的名称: 单核细胞 Monocyte ( 血液 blood ) 枯否细胞 Kupffer cells ( 肝脏 liver )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 脑 brain ) 肺泡巨噬细胞 Alveolar macrophages ( 肺 lung ) 系膜细胞 Mesangial cell (肾脏 kid

7、ney) 破骨细胞 Osteoclast (骨 bone),22,Maturation of mononuclear phagocytes,单核细胞的分化成熟,成单核细胞 原单核细胞,单核细胞,23,巨噬细胞比单核细胞大5-10倍,细胞中含有更多的细胞器,如溶酶体.,表面标志 见后,3. B cells,B细胞可通过BCR与抗原结合, 然后吞入胞内, 加工成抗原肽. B细胞可组成性表达MHC II类分子, 活化后才可以表达B7 等共刺激分子。,CD80/86,双向性,+CD81, 共受体,丝裂原受体,参看ppt 11,25,26,第二部分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ANTIGEN PROCESSING

8、 AND PRESENTATION,27,外源性与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Exogenous antigens) 抗原来自细胞外 (e.g., 细菌蛋白) 内源性抗原 (Endogenous antigens) 抗原在细胞内合成 (e.g., 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或病毒的蛋白、肿瘤蛋白、异常的细胞蛋白等).,28,抗原处理和提呈的2条通路,抗原产生,抗原处理,MHC 合成,抗原肽-MHC 结合,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MHC II 途径,蛋白酶体,恒定链,溶酶体,外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29,MHC I类分子途径提呈内源性抗原 Processing and prese

9、ntation of endogenous antigen by Class I MHC pathway,30,1 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产生,抗原产生,31,蛋白酶体,2 内源性抗原在蛋白酶体中被降解成抗原肽,功能- 将胞浆内抗原降解成 小分子抗原肽 (8-13氨基酸).,抗原处理及转运,32,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 结构- TAP-1 和 TAP-2组成的异源二聚体, ATP. 功能- 将抗原肽 (8-12个氨基酸)转运至内质网,3 抗原肽经TAP转运至内质网,33,MHC I 类分子合成,MHC I 类分子链和2-微球蛋白在内质网内合成。, MHC I 分子合成,34,4 内源性抗原

10、肽与MHC 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结合, 抗原肽-MHC 结合,35, 抗原提呈,5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膜表面,由CD8+ T细胞识别,36,MHC II类分子通路提呈外源性抗原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of exogenous antigen by Class II MHC pathway,37,抗原摄取 Antigen uptake,1 摄取外源性抗原,38,内体(吞噬)溶酶体 phagolysosome: 含有蛋白酶. 功能-将蛋白质抗原降解成抗原肽 (10-30 氨基酸),2 抗原被降解成抗原肽, 抗原处理 Antigen proces

11、sing,39,3 MHC I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合成,并转运至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与内体溶酶体融合成为MIIC,Ii 链: Ia 相关恒定链 功能: 促进MHC II a 链折叠和二聚体的形成 阻止MHC II类分子与其它内源性抗原肽在内质网中结合 促进新合成的MHC II类分子转运高尔基体以及 MIICs MHC II类分子腔室 (MII C):, MHC II 分子合成,40,4 抗原肽和MHC II 类分子结合, 抗原肽-MHC分子结合,HLA-DM: 促进CLIP解离和外源性抗原肽进入抗原槽中.,41,5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供CD4+Th细胞识别。,抗原提呈

12、 (Antigen presentation),42,2条抗原提呈途径比较,内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蛋白酶体 溶酶体(酶),内质网 MIIC,CD8+ T cell (Tc) CD4+ T cells (Th),所有有核细胞 专职的APC,MHC II类分子腔室,43,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外源性抗原, 被MHC I 类分子提呈给CD8+ T 细胞.,2. 脂类抗原由 CD1分子提呈,CD1: 类似的MHC I类分子,1. 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44,第三部分: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4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也称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

13、ity), 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该系统与生俱来,发生非特异性抗感染效应,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及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屏障组织 固有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分子组成。,46,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粘膜及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物理屏障: 致密上皮组织,纤毛,粘液。 化学屏障:皮肤、粘膜及腺体分泌溶菌酶、杀菌肽。 微生物屏障:皮肤和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二)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 质细胞形成。阻挡微生物和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婴幼儿 血-胎屏障 :

14、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 胞组成。防止母体病原生物进入胎儿。妊娠早期( 3月),47,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中性/单核): 树突状细胞: NK细胞: NKT细胞: T细胞: B1细胞: 肥大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48,一 吞噬细胞 (一)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 初级颗粒(溶酶体颗粒):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 次级颗粒:碱性磷酸酶、溶菌酶、防御素等。 具有强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表面有IgG 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调理作用。 IL-1/TNFa, IL-8/-17,呼吸爆发, 侵润,中性粒细胞池“trap” (二)单核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 包括单核细

15、胞和巨噬细胞; 溶酶体颗粒: 单核/巨噬细胞可做变形运动,对玻璃和塑料表面有很强粘附能力。,49,(1)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指Mo/M、DC等,胞膜或胞内膜上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的受体。 1)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s, MR):甘露糖和岩藻糖。 2)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 SR):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脂多糖、磷壁酸、磷脂酰丝氨酸(凋亡细胞) 3)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人TLR1-11, TLR1、2、4、5、6位于胞膜, TL

16、R3、7、8、9位于胞内膜。,(*)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 : 即PR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病原体及其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 如G-菌的脂多糖、G+菌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细菌和真菌的甘露糖等。 外源性危险因子: 内源性危险因子(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体内损伤后产生的物质。,中医 温病学:外感发热、内伤发热(清代),1.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识别的配体,50,(2)调理性受体: 1) IgG Fc受体 (FcR) : I

17、gG抗体Fab段与病原结合,Fc段与巨噬细胞表面IgG 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 2) 补体受体(C3bR /C4bR) : C3b、C4b与病原结合,再与巨噬细胞表面C3bR /C4bR结合,促进吞噬。 (3)细胞因子受体: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MCP-1R):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受体(MIP-1/R ): IFN-受体、M-CSF受体、GM-CSF受体,51,2.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清除杀伤病原体: 1)氧依赖性途径: ROI与RNI作用系统。 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呼吸爆发,氧自由基 (O2-,OH-,H2O2,1O2) 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iNOS,

18、 NO 2)氧非依赖性途径:酸性环境、溶菌酶和防御素。 3)消化和清除:吞噬溶酶体,胞吐,递呈。 (2)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MIP-1, MCP-1,IL-8/1/6 (3)杀伤靶细胞: ADCC, 肿瘤/病毒感染细胞 (4)加工、提呈抗原:巨噬细胞属专职APC。 (5)免疫调节:活化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52,二、树突状细胞(DC): 略,53,三、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 NK) 是一类无需抗原剌激,不受MHC限制,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的淋巴细胞。 表面标志:TCR-,mIg-,CD56+,CD16+,54,(一)NK细胞杀伤

19、作用的机制 1.穿孔素/颗粒酶途径:穿孔素:似补体攻膜复合物; 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激活凋亡。 2. Fas / FasL途径:NK表达 FasL,靶细胞Fas, 3. TNF- / TNFR-途径:,55,肿瘤细胞,肿瘤特异性抗原,Fc结合 位点,56,1. 识别HLA类分子的NK细胞受体 抑制性受体: MHC类分子、KIR2DL和3DL 活化性受体: 多糖类抗原、 KIR2DS和3DS 正常生理条件下,抑制性受体占优势 病理情况下, MHC类分子表达下降或缺失,抑制作用,(二)NK细胞活性的调节,57,识别HLA类分子的NK细胞受体 按结构分两类: (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

20、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 抑制性受体:KIR2DL和3DL,含酪氨酸抑制模体(基序)(ITIM) 活化性受体:KIR2DS和3DS ,结合DAP12,含酪氨酸活化模体(ITAM),胞内肽 短,58,(2)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iller lectin-like receptor,KLR) 抑制性受体:CD94-NKG2A,含ITIM 活化性受体:CD94-NKG2C,结合DAP-12 ,含酪氨酸活化模体(ITAM),59,2. 识别非HLA类分子的活化性受体 (1)NKG2D:结合DAP10(含ITAM),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MHC I类链相关

21、分子(MIC A/B) (2)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CR):是NK特有标志和主要活化性受体。NKp46和NKp30 结合CD3-(含ITAM);NKp44(活化标志)结合DAP12 (含ITAM);,60,四、NK T细胞 主要分布:骨髓、肝、胸腺 表面标志: CD56+(小鼠NK1.1),TCR-CD3复合体 CD4-CD8-,少数CD4+ NKT细胞的特点: 1 TCR表达低,缺乏多样性 2 识别CD1分子提呈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 3 不受MHC限制 功效: 1 分泌穿孔素,或通过Fas/FasL途径,杀伤靶细胞 2 分泌IL-4, Th0Th2 3 分泌IFN-和IL-12, Th0Th1

22、4 分泌MCP-1,MIP-1,61,五、T细胞 TCR由链和链组成,缺乏多样性,并与CD3组成复合物。 多为CD4-CD8-,少数CD8+ 分布:胃/呼吸道/沁尿生殖道的粘膜和皮下组织,占外周血 CD3+T细胞0.5 1%, 识别抗原:HSP,CD1分子提呈的脂类抗原,某些病毒蛋白及细菌裂解产物中的磷酸化抗原。 作用:发挥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具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62,六、B-1细胞 1.分布与特点 表面标志为CD5+,mIgM+,具自我更新能力的B细胞亚群,参与早期抗感染和维持自稳的作用。 分布:胸腔、腹腔和肠壁的固有层 识别的抗原:某些细菌共有的多糖抗原和变性的自身抗原。 2. B1细

23、胞免疫应答特点: 1)无再次应答,抗体亲和力低,无类别转换; 2)无免疫记忆。,63,七、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肥大细胞: 分布: 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粘膜,血管壁 表面受体: PRR,过敏毒素C3a/C5a受体,IgE Fc受体 脱颗粒,炎症介质/促炎细胞因子 抗感染/抗肿瘤, 型超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高亲和力IgE Fc受体,介导型超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吞噬杀菌作用 抗寄生虫免疫 抗过敏(灭活血管活性物质) ,64,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一、补体系统 二、细胞因子 三、抗菌肽及酶类物质 防御素:是一类富含精氨酸,且耐受蛋白酶的小分子多肽,对细菌、真菌和某些包膜病

24、毒有直接杀伤作用。膜屏障/自溶 溶菌酶:作用于G+菌细胞壁,溶解、破坏细菌。 乙型溶素:血小板产生,作用于G+菌细胞膜,产生非酶性破坏。,65,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 1.瞬时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感染0 4小时,屏障结构、M、补体、中性粒细胞。 2.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感染后496h,M募集、活化细胞因子(CK)炎症反应,B-1、NK、T、NKT细胞活化。 3.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感染96h后,诱导T细胞活化。M、DC(APC)T、B细胞。,66,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1 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特点: 模式识别:PRRPAMP 受体: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

25、病原体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一类/群), 即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PAMP) 。 2 固有免疫细胞的应答特点: 快速募集:具有多种趋化因子(IL-8,MCP-1,MIP1-/)或炎性介质(LTs、PGD2)受体。 快速激活和发挥效应:不经克隆扩增。 寿命短,无免疫记忆 不形成免疫耐受。,67,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为T细胞活化提供初始信号。 2 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 M和mDC IL-12 Th0Th1 肥大细胞/NK T细胞/pDC IL-4 Th0Th2 3 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活化T细胞CK活化M、NK杀伤靶细胞。 体液免疫: Ab调理吞噬、ADCC、活化补体清除病原体,68,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