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341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1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修订版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重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教学难点: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历史发展诸动力因素间的关系,第三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辨析

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武德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子。” 胡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气候、土壤、 地形地貌、矿藏 动植物分布等,数量、质量、 构成、分布密度 和增长速度等,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有机统一,(二)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 A、地理环境的含义 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4、,包括土壤、气候、山脉、河流矿藏及动植物资源等。,B、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踢桃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

5、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评析: “地理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他们把人类社会看作是完全隶属于自然界的,混淆了人类社会这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同自然界的区别,片面地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C、 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人口因素,A、人口因素的含义 是指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素质(身体和文化的)及其变

6、化规律。,B、人口因素的作用,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多,素质低,分布不均,性别、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问题严重。,估计到2030年,每3人中有1个老人。,人口老龄化标准: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 10 或7以上。,老龄化的焦虑:,我国老龄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而从今年起,我国老年人口将进一步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我国

7、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到2035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思考讨论:,1、我国人口老龄化会产生那些社会问题。 2、现阶段我国采取的解决老龄化问题有哪些措施?缺陷在哪?,视屏:各国的老龄化问题:,瑞典:夫妇双方均有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子女,每月可获约折合人民币3400元补贴。 法国:基本享有16周产假,生第三胎产假增至一年,每月更可获约折合人民币1万元补贴。 俄罗斯:30岁以下夫妇首胎获约折合人民币4000元奖金,第三名子女则获折合人民币8000元奖金。 新加坡:12周产假,并享有约折合人民币1000元托儿津贴,第四胎可获约折

8、合人民币22万元奖金。,小资料:多国奖励生育措施,既要重视人口因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要反对“人口因素决定论”。,反对人口决定论,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人口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 解决贫困的措施:战争、瘟疫,马尔萨斯,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前提 。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及其变化 。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劳动,人与自

9、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本身。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生产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和起码的真理。发现并承认这一真理,是历史观的一个伟大革命。 恩格斯,第二,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

10、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 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第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形态更替。,结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马克思正是从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三)社会意识,内涵: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精神过程,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外延: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各种意识形式,以及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的分类之一: 以主体为标准,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的分类,社会意识的分类之二:以反映的层次为标准,社会意识的分类之三:以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为标准,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

11、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大部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部分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宗教,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精神的标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 马克思,(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

12、、哲学、道德等等。” “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马克思,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学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变迁(法学专业),思考: 歌中讴歌了哪三个不同时代? 各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社会意识)是什么? 它们分别是根据什么样的国情(社会存在)制定的?,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

13、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讨论:词汇变化与社会发展,词汇是社会历史文化足迹的印记,从词汇的演变可以看到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进步。通过词汇还可看到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变异 年至年十年间 最流行的词汇是:走资派、当权派、 革命造反派、红卫兵、 最高指示、 反动学术权威、 文攻武卫、 老三篇、抓革命、促生产、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大串联、 年至年二十年间中国最流行的词汇 :中国特色、改革、平反、 万元户、 国债、股票、倒爷、奖金、打工、一国两制、赞助、 希望工程、下海、第三产业、生猛海鲜、电脑、白领、大款、打假、商品房、市场经济、招商引资、资产重组、软着陆、降

14、息、年薪、知识经济、按揭、克隆、上网 从这两个时代流行的词汇中非常明显地看出:前者流行政治词汇,后者流行经济词汇;前者流行革命词汇,后者流行改革词汇;前者以阶级斗争为纲,后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者流行封闭词汇,后者流行开放词汇;前者单从文字可理解词汇,后者要从译音来了解外来词汇;前者单纯汉语词汇,后者中英混合词汇。,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都有三种水平的基本意识,超 前 意 识,同 步 意 识,落 后 意 识,落后的社会意识

15、,先进的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它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预见社会的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实践的向导。,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43,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 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经济状况:,德国,法国,英国,社会意识:,落后于,落后于,德国,法国,英国,先进于,先进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是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 恩格斯,2019/5/11,44,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社会意识各种

16、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原始社会意识,奴隶社会意识,封建社会意识,资本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原始社会意识,奴隶社会意识,封建社会意识,资本主义意识,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 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 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 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 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 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 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 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极其 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 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 列宁,(1)它在人类思想史

17、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2)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推动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 多样化,反对落后文化,反对 和平演变,(3)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充分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18、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能动的反作用,“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物质前提,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构成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的含义和构成,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

19、(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 产 力,人 类 改 造 自 然 的 能 力,谁来改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怎么改造,改造什么,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生 产 资 料,利用,加工,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所加工的物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核心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从事生产实践的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 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 知识的积累和提高,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扩大,推动,促进,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主导,现代生产力结构公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传统生产力 劳动者

20、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现代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特点,结构更为复杂 硬件结合更佳 软件愈益重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管理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 (狭义)

21、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消费,动 态 (广义),生产,分配,交换,静态,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2、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的类型,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每一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中,又包含有多种类别和具体形式。,(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生产资料所有

22、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决定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所有制形式,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平等关系,全人身依附关系,半人身依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全部占有,贡赋、地租,利润,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承认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历史唯物

23、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石制工具,原始社会,实例一,青铜器,奴隶社会,实例二,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铁器,封建社会,实例三,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实例四,“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著名论断,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封建社会,(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积极作用:,

24、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可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激励人们开拓创新,提高效率,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真舒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关系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料,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 三大跨越,资料,B.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状况时,或不顾客观条件主观随意建立生产关系时,就会抑制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动的反作用,是历史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视频:人民公社 票证制度,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

25、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真难受!,资料,“大跃进”时期的夸大宣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人们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不能依照主观意志随意地变革生产关系,违背这一规律必然要受到历史的惩罚。,2、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

26、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重要意义,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视频:希望的田野-农村改革纪实,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

27、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 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作了精辟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第32页),经济基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其一,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往往存在多种生产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

28、现形式。在实践中它总是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补充:我国的经济制度基础,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补充: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一国经济结构和组织管理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组织

29、机构的总称。 我国的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的形式、经济运行调节体制、价格体制、劳动工资体制、商业体制、金融体制等。 我国解放后实行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经济体制。 1978年12月我国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上层建筑: (1)含义: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2)内容:政治法律上层建筑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原始社会解体后)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者有机统一构成了上层建筑的庞大体系,其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二)上层建筑一

30、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服务的效果,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适合,生产力,促进作用,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阻碍作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力,不适合,再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 其一,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其二,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A: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 B: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其三,适应经济基础要求建立起来的新的上

31、层建筑 在一段时期内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应的,随着社会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 上层建筑就在总体上不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 其矛盾则边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最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二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普遍的、基本的规律。 (2)基本内容:经济基础的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形式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变化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3)方法论意义:观察和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理论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

32、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提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它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统一性 五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的纵向统一性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横向统一性处于同一社会形态 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体系和上

33、层建筑体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或民族社会发展过程的个性和特殊性。它是与构成人类社会整体的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过程相联系的,是就某些具体国家和民族而言的。,社会形态更替 多样性的表现,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 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 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人类社会在较低的社会形态向较高的社会 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 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其特点,不同国家和民族社会形态转变时可 根据特殊的历史条件而超 越某一个或某几个社会形态,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 具有复杂

34、性,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存在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之中,并通过多样性表现出来; 但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又受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的制约,就人类社会整体而言,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可能先于它前面的社会形态而出现,如社会主义社会不会先于封建社会而出现。 因此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是包含着多样性的统一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也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离开统一性的多样性和离开多样性的统一性,都是不存在的。,(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必然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

35、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2、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是指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以一定的方式 ,在社会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活动。,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选择性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第一位的,社会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是第二位的,它并不能使历史的发展违背自己的规律。 主体的选择性以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为前提。 主体的选择只能被限制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由决定性所决定的可能性空间之中。 主体在可能性空间中的选择,也受各种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 主体选择所达到的结果,也受社会规律所决

36、定。,(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一种新制度取代旧制度,往往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这既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过程的曲折性,又为社会形态更替的跨越性提供了条件和历史契机。,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

37、并反映了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尺,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38、,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广州起义,法国大革命,首先,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法国大革命,1789年5月由于财政困难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路易十六企图向第三等级征收新税,但第三等级纷纷要求限制王权、实行改革。6月,他们依然决定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路易十六准备用武力解散议会,巴黎人民于7月14日起义,攻占了法国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The Storming of the

39、Bastille),法国大革命爆发。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其次,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太平天国革命,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由于阶级局限性,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其难免成为剥削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或是用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为最终目的的斗争,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

40、级社会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要求 首先要做到全面性;要全面地对社会各阶级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全面正确的把握社会各阶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各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的变化。 其次要做到具体性,即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严格区分有阶级性和不带有阶级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 第二,要严格区分阶级和阶层、基本阶级和非基本阶级、阶级利益和阶层利益。 第三,必须对阶级和阶层进行历史的考察。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第一,阶级分析方法必须以经济关系、各阶级的经济地位为依据,但同时也要联系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第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坚

41、持进行动态分析。,社会革命的含义: 社会革命不是指社会生活个别方面的变化,而是同整个社会根本制度的变革相联系的。它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阶级斗争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社会革命则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社会革命的爆发需要具备一定 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

42、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恩格斯,2、社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首先,它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和重要手段。,其次,它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 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商鞅变法,伯里克里改革,罗斯福新政,伯里克里

43、改革,伯里克利代表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和中下层自由民,特别是海员、佣工等第四等级公民的利益。他的国内政策以加强民主政治为核心。从公元前462年的改革开始,雅典公民大会在伯里克利的推动下,逐步通过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 剥夺战神山议事会的政治权力 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 实行公薪制 限制取得雅典公民身份的范围,罗斯福新政:,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危机,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来概括 , 即 复兴 (Recover) 、 救济 (Relief) 、 改革 (Reform) 。,社会主义的“不断

44、改革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就决定了解决矛盾的途径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以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前后,阻碍社会发展的若干现象,科学与技术,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对

45、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映。 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 科学与技术虽有区别,但又具有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什么为什么,可能,从个别到一般,知识形态,认识世界,做什么怎么做,现实,从一般到个别,物质形态,改造世界,理论基础,手段,课堂讨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科学技术有何作用? 2、科学技术为何会被滥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的杠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

46、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 “有力的杠杆 ”,但不是唯一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主义,技术决定论,技术统治论,(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这是其积极作用,这方面是主要的。 科学技术由于应用不当,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

47、手段而产生的。另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科学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反对技术决定论和技术悲观论。,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科技技术与“全球问题”,解决“全球问题”应树立统一的辩证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指导,增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和全球意识,变革和完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创造

48、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确立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自然相统一、相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念,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社会动力体系图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改革,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生产实践,科技实践,小结,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1、唯心史观:英雄创造了历史 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长期独占统治地位。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有着共同的本质,即都认为精神的力量决定社会的发展,夸大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否定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英雄史观产生的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认识根源: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