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730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214 大小: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4页
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4页
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4页
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4页
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病害大全高清详解1.doc(2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转载 图片:2007_11_12_24154_164852.jpg 图片:2007_11_12_41735_164831.jpg 图片:2007_11_12_67967_164859.jpg 图片:1.jpg 简介英文名Tomatoearlyblight异名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病原茄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EllisetMartin)JonesetGrou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重。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叶片、茎

2、、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1)叶部: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早枯。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别于番茄圆纹病。叶柄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苗期茎基部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1周,引起腐烂。(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

3、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病原物 王连平对番茄早疫病菌研究结果:(1)形态: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放射状生长,菌丝发达,气生菌丝灰白色。将其平铺于培养基上,菌落初为淡灰色,后转为青褐色、褐色,菌丝生长快,在25下培养7天,菌落直径一般在8厘米以上。该病原菌在PDA等一般培养基上较难产孢,经诱导处理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长不超过110微米,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倒棍棒形至长椭圆形,大小(150300)微米(1519)微米,一般有多个纵横隔膜,有长喙(一般不短于孢身长度),极少数孢子

4、喙有分叉。(2)特性:PDA、PSA是其最适合培养基,pH212菌丝均能生长,pH68生长较快。该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为2530;在535分生孢子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该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等氮源都能利用。葡萄糖、蔗糖和甘露糖为最适碳源;酪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氨为最适氮源。该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经过特别处理,一般不产孢或很难产孢紫外线照射促进产孢,番茄汁培养基结合紫外线照射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病

5、原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次侵染,潜育期23天后出现病斑,35天产生分生孢子,并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在大棚内,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染。发生因素 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1)环境: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湿度80%以上,温度2025最易发病。(2)栽培:番茄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或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结果过多,植株生

6、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棚室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塑料薄膜上常结有小水珠,并落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茄抗5号、西粉3号、早丰、北京早红、密植红、满丝、苏抗11、佳粉10号、佳粉15号、毛粉802、毛粉903烟粉1号、陇番5号、粤胜、奇果、矮立元等。重病区实行轮作,与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黄叶,摘除病果,拔除重病株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高畦覆地膜栽培。合理密植,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重病情,要及时追肥或喷叶面肥。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渗灌,上午

7、灌水,灌水后适时放风,防止湿度过大。尽量采用滴灌,禁止大水漫灌,更不能用喷灌,防止随水传播。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或施用酵菌素调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施底肥,控制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不用硝态氮肥,提倡使用专用肥,以达到壮苗的目的。加强管理,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2)药剂防治: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将种子洗净药液后再浸种,水温5055,加热水保持水温10分钟,然后加凉水冷却到30浸种,捞出种子催芽。用25%嘧菌酯悬浮剂36

8、048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70克/公顷,或68.75%噁唑锰锌1.11.4千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其中嘧菌酯悬浮剂与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以保护作用为主。发病初期喷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或每间每隔7天喷1次药,共喷3次。可以兼治晚疫病。或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360100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7501100克/公顷,或68.75%恶唑锰锌(易保)12001500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其中阿米西达与世高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易保以保

9、护作用为主。棚室栽培的,发病初期每次喷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喷撒1次,连续34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利烟剂33.75千克等烟雾剂在傍晚熏蒸,并注意先开棚排湿20分钟再进行闷棚熏蒸;或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300400倍液防治共15条评分 ,农币+105 番茄晚疫病 详解! 图片:2007_11_12_26929_163012.jpg 图片:2007_11_12_70743_163019.jpg 图片:2007_11_12_79957_163139.jpg 图片:2007_11_12_92122_163026.jpg 图片:2007_11_12_98408

10、_163036.jpg简介英文名Tomatolateblight异名番茄疫病。病原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寄主番茄、马铃薯、茄子。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流行性很强,破坏性很大。常造成20%30%的减产。分布全国主要番茄产区。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 叶、茎、果均可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1)叶部: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扩大后转为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后变暗褐色并

11、逐渐干枯。(2)茎部: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至黑褐色,稍向下凹陷、病茎组织变软,植株萎蔫、严重的病部折断造成茎叶枯死。(3)果实:果实受害,多从未着色前的青果近果柄处的果面开始,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浸状大斑,逐渐向四周发展,后期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稍凹陷,病果质硬质不软腐,边缘不变红,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果实收后在贮藏、运输、销售期间还可继续受害,受害严重时可引起番茄大量毁坏。病原物 (1)形态:菌丝有分枝,无色无隔,多核;孢囊梗无色,单根或多根成束,由气孔伸出;孢子囊顶生或侧生,卵形或近圆形,无色,顶端有乳突,基部具短柄,孢子囊中游动孢子少于12个。(2)特性:菌丝发育适温

12、24,最高30,最低1013。孢子囊在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在100%左右时310成熟;当相对湿度低于95%时,孢子囊迅速失去活力。当孢子落在持续持有水滴的寄主叶片表面时,孢子囊才能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侵染才能发生;如果寄主叶片失去水滴,孢子则不能继续侵染。台湾王添成博士认为孢子囊萌发有2种方式,取决于温度。第1种方式,当温度低于21时,孢子囊在13内产生8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是12。游动孢子在水膜中游动片刻后,失去鞭毛和内胞囊,不久又产生侵染栓侵入到寄主体内。温度在1215时,游动孢子能迅速萌发,当温度升高至2124时,游动孢子能大量萌发芽管。第2种方式是当

13、温度在2130时,孢子囊能在848内直接萌发产生芽管而不产生游动孢子,最适宜的温度是21。病原菌侵入叶片时直接通过表皮和外层表皮的细胞壁,侵入后在细胞间生长,并在叶肉细胞内产生吸器,侵染23后出现褪绿病斑,在侵染57时病症较为明显。病症出现后不久,孢囊柄从气孔里伸出,并产生孢子囊,此孢子囊可以作为再次侵染的侵染源。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冬季栽培的番茄及马铃薯块茎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番茄生长的各个

14、生育时期都受该病的为害,以幼苗期,结果期为害最重。发生因素 (1)环境:当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空气湿度在95%以上,或有水膜存在时,发病重。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重。当温度有利于发病时,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3月份现中心病株,4月中下旬流行。此时如遇春寒天气,温度低、日照少,病害会更加严重。棚室栽培时,白天棚室气温在2224,夜间1013,相对温度95%以上持继8小时,或叶面有水膜,最易形成侵染和发病。(2)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棚室栽培时,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放风不及时,发病重。防治方法 (1)

15、农业防治:秋冬和冬春茬可选用无限生长的长生育期品种如毛粉882、L402及渝抗系列品种。早春棚可选用有限生长的短生育期品种,如西粉3号、豫番茄1号、中蔬4号、5号、中杂4号等。番茄晚疫病专化性很强,因此推广多品种混合栽培,有利于将病害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减轻为害程度。与其他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尽量避免连作。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合理密植,早搭架,及时打杈,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棚室栽培的,可选用无滴膜防止温棚滴水,午后应适当通风。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注意田间操作不要接触病株后再碰健株。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化肥时要氮、磷、钾肥混和施用,不能偏施氮肥。(2

16、)物理防治:浸种催芽:播种前45天用55恒温水烫种10分钟,不断搅动,之后反复搓洗干净。进行变温催芽。把浸好的种子平铺在干净湿布上,再盖上湿报纸,在25温度下催芽1424小时,再移到0温度下锻炼10小时,当胚根露嘴即可播种。(3)药剂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多菌灵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喷50%氟吗锰锌800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500克/公顷,或10%氰霜唑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

17、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7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次。棚室栽培苗期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后喷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出现中心病株后,施用45%百菌清烟剂33.75千克/公顷熏治或喷撒50%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熏治或喷撒1次。番茄叶霉病 高清详解! 图片:2007_11_12_17685_164419.jpg 图片:2007_11_12_19495_164350.jpg

18、图片:2007_11_12_21676_164412.jpg 图片:2007_11_12_62105_164358.jpg 图片:2007_11_12_93233_16445.jpg 简介英文名Tomatoleafmold异名番茄黑霉病;俗称黑毛。病原黄孢霉Cladosporiumfulvum(Cooke)Cif.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番茄等。危害番茄棚室栽培的重要病害,露地栽培也有发生。各地均有发生,北方重于南方。减产幅度在20%30%。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1)叶部: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

19、病时叶片正面出现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晚期病部生褐色霉层或坏死;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色至黑色致密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霉层;发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2)茎部:嫩茎或果柄发病,症状与叶片类似。(3)花果: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病斑自蒂部向四面扩展,产生近圆形硬化的凹陷斑,上长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成束地从气孔中伸出,暗橄榄色,稍具分枝,有110个隔膜,许多细胞上端向一侧膨大,其上产生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分枝,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深褐色,光

20、滑,具13个隔膜,大小(1045)微米(5.08.8)微米。(2)特性:温度和湿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大的影响。菌丝在1035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但菌丝层厚;在燕麦培养基和玉米粉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但菌丝层薄。在适宜的温度下,分生孢子在530的温度范围内均能萌发产生芽管,以2025最适宜。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分生孢子能够萌发。相对湿度增大,萌发率提高,在水中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在pH2.29.0之间均能萌发,以pH3.55.5萌发最好。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或种子上越冬。第2年如遇适宜的条件,产生

21、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幼苗或成株叶片、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侵入后菌丝蔓延于细胞间,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后在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生因素 (1)环境:高湿适温有利发病。气温22左右,湿度90%以上,发病重。晴天光照充足,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2)栽培:定植密度大,连茬种植以及管理不当易发病。(3)寄主抗性:病菌的专化性较强,不同品种间对叶霉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整枝、打杈和吊蔓,防

22、止枝叶繁茂,行间荫蔽,通风透光差。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黄叶、病叶。对叶量大的品种在生育中后期应酌情进行剪叶处理,以利通风透光。棚室栽培时,应施足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提高植株本身抗逆性。采用半高垄盖地膜栽培,使小沟形成暗沟,深冬早春灌水时,选择晴天早上,于膜下暗沟灌水,切忌阴天灌水和大水漫灌,灌水后加强通风排湿,雨季及时排水。(2)物理防治:53温水浸种30分钟,沥干播种。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3)药剂防治:露地栽培发病初期喷4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或25%金力士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3、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0%多菌灵超微粉600倍液,或47%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2%克菌宝可湿性粉剂,或65%普德金可湿性粉剂,或80%保加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轮换使用。整地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公顷进行土壤处理。番茄定植前,对温室进行消毒。方法有2种:一是提前15天扣好薄膜,密封温室,使温度可上升至5070,维持10天左右,利用高温闷棚消毒。二是在番茄定植前,用硫磺粉45千克/公顷与锯末90千克混合,分设成150个左右小堆,密封温室,点燃

24、熏蒸24小时,然后通风12天即可定植。棚室栽培,晴天喷雾可选用50%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阴雨天喷5%百清粉剂,或7%叶霉净粉剂,或6.5%甲硫霉威粉剂,每次用药剂15千克/公顷。每隔78天防治1次。还可施放5%百菌清烟雾剂7.5千克进行烟熏防治,傍晚施放,封密温室1夜进行烟熏。番茄巨芽病 高清详解 图片:2007_11_12_62105_164358.jpg 图片:2007_11_12_95131_152934.jpg 简介英文名Tomatobig-budvirus病原类病毒(M

25、ycoplasmalikeorganism,简写MLO)。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 病株新长出的叶片变小,顶部枝梢呈淡紫色,肥大,直立向上呈圆锥形,花柄肥大、花萼显著膨大,萼片联合成筒状,在叶腋处长出1个淡紫色粗短肥大的腋芽,在腋芽顶上丛生若干个直立的不定芽,病株结果少或仅结出少量坚硬的圆锥形小果实。侵染循环 在病株韧皮部筛管及伴胞内都存在大量圆形或近圆形至椭圆形、哑铃形和不规则形等多形态的类菌原体。可通过嫁接传染。防治方法 把病芽放在四环素溶液内,浓度为1000单位/毫升,浸2小时,用清水洗净后,采用小芽腹接法嫁接在健康番茄上,防效优异。生产上发现该病时,可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医用四环素或土霉

26、素溶液4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喷1次或2次。番茄溃疡病 高清详解 图片:2007_11_12_29779_153412.jpg 图片:2007_11_12_35238_15345.jpg 图片:2007_11_12_62105_164358.jpg 图片:2007_11_12_78488_153357.jpg 简介英文名Tomatobacterialcanker病原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病致病型Clavivbactermichiganensesubsp.michiganense(Smith)Daviesetal,属细菌。寄主番茄、辣椒以及龙葵、天仙子等杂草,但不为害马铃薯。危害番茄毁灭性

27、病害。蔓延迅速,为害严重,防治困难。分布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 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番茄的叶、茎、果均受害。(1)植株:幼苗发病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蔫,植株矮化或枯死。移栽后,初期成株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似缺水状,细菌未达到的部位,其枝叶生长正常。发病植株枯萎很慢,不表现出萎蔫症状,有些情况下,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叶脉和叶柄出现小白点,茎变粗,外部形成瘤状突起,内部变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发病后期茎中空乃至开裂,可见褐色条斑,易折,叶片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状,湿度大时,有褐色菌脓溢出。(2)果实:细菌可通过维

28、菅束侵染果实,也为害胎座和果肉。幼果发病后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内的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正常大小的果实发病后外观正常,偶尔有少数种子变黑或有黑色小点(发病种子的发芽率仍很高),在暴风雨多时,果实上往往出现白色圆形小点,病情发展后变为褐色,中心粗糙,略微突起,直径约3毫米左右,斑点边缘围绕着白色晕圈,呈典型的。鸟眼斑。有时连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使病果表面十分粗糙。鸟眼斑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侵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反季番茄溃疡病发病较迟,7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溃疡病在番茄茎上的症状表现与番茄条斑病毒病极为相似,可凭下列特征区分:手捏病茎,内部中空且变为褐色的为

29、溃疡病株;茎内不中空,髓部不变褐色的则为病毒病。病原物 短杆状或棒状,大小(0.30.4)微米(0.61.2)微米。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芽胞,有荚膜,无运动性,严格好氧;最适pH为7.5-8.5,最适温度为2527。侵染循环 病原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种子带菌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初侵染发病后,条件合适时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该菌主要由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内带菌。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发生因素

30、 (1)环境:播种出苗后,前期阴雨,后期又遇高温高湿,使病菌得以快速蔓延,甚至短暂几天就会造成植株死亡。高温、大雾、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2)栽培:连片种植,地块低洼,排水通风不良,利于病菌的近距离大面积传播。农事操作造成了大量伤口,引致病菌侵入。棚室内采用喷灌时亦可造成果实发病加重。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严格检疫封锁疫区,严禁疫区的种子、果实、幼苗等外调。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建立无病留种地。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采取高垄栽培,避免带露水进行农事操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注意肥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不能偏施氮肥。(2)物

31、理防治: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3)药剂防治:播种前用1.3%次氯酸钠浸种30分钟,或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用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浸种2小时,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旧苗床用40%福尔马林30毫升加34升水消毒,用塑料膜盖5天,揭开后过15天再播种。或者每苗床用40%五氯硝基苯20克/平方米,拌入1千克细土中,均匀撒在苗床上,耙平,再用塑料膜闷盖5天,然后播种。番茄定植后喷11200倍式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发病初期喷73%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

32、酸铜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高清 图片:斑疹.jpg 简介英文名Tomatobacterialleafspot异名番茄细菌性微斑病、番茄细菌性褐斑病。病原丁香假单胞菌番茄叶斑病致病型或称疱病黄单胞杆菌Pseudomonassyringaepv.tomato,属细菌。寄主番茄、辣椒;人工接种可为害茄子、龙葵、毛曼佗罗和白花曼佗罗。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棚室和露地内都有发生。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北京、台湾、天津等。摩洛哥、南非、

33、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瑞士、英国、前苏联、南斯拉夫、巴西、约旦、希腊、委内瑞拉、葡萄牙、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 为害叶片、茎、果实和果柄。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1)叶部:开始呈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深褐色不规则斑点,无轮纹,四周具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发亮的菌脓;(2)果实:幼嫩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它细菌性斑点病。(3)茎部:首先形成米粒状大小的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随着病斑的扩大颜色由透明色

34、到灰色,再到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形状由斑点扩大为椭圆,最后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后期有白色菌脓出现。叶部:叶片感染,由下部老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先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4)叶柄和茎杆:与叶部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杆变黑。为害花蕾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黑点连片时会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5)果实: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细菌性斑点病症状与细菌性

35、疮痂病的症状相似,主要区别是受该病菌侵染后果实不腐烂,茎杆、叶片维管束发病,木质部不变褐。病原物 (1)形态:短杆状,单细胞,直或稍弯,大小(0.11)微米(1.54)微米。(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上能产生绿色荧光。侵染循环 病原可在冬种的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特别在干燥的种子上,病菌可存活20年,并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菜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至造成流行。发生因素 由于25以下的温度和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发病,因此对冬、春保护地番茄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播种带菌种子能引起幼苗发病。防治方法 (

36、1)检疫:由于该病是一个重要的种传病害,因此要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特别是近几年引种国外的种子较多,对这部分种子应加强检疫,避免将新的菌株引入国内。(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目前发现樱桃番茄比较抗病。建立无病种子田,目前就全国来说大部分番茄仍是无病的,建议采用无病田采种。特别是保护好采种基地,勿使病害通过种子传播开来。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在发病初期防治前应先清除掉病叶、病茎及病果,然后再喷药。如保护地番茄发生过此病,在采收园时用硫磺6075千克/公顷,将秧子连同病原一起熏烟后,再拔除病株。同时做好病残株的处理,切勿随地乱扔。不要带露水进行灌溉、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

37、操作,以免将病害传播开来。同时尽量不使用喷灌进行灌溉,以防止灌溉水对病害的传播。保护地番茄要加盖地膜,并采用膜下暗灌,注意放风,尽量降低棚内的湿度,减少夜间的结露。(3)物理防治:种子实行严格的种子消毒,可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即使用56的温水,将种子浸30分钟。浸种时将种子放入纱布袋中,先在冷水中浸一下,赶走种子中的气泡,再放在56的温水中,处理中要尽量保持水温的恒定,到时间后,放在冷水中降温。此外,还可以使用1.05%次氯酸钠浸2040分钟或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浸2小时,然后经水洗30分钟后供播种使用。(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3.8%可杀

38、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或20%噻菌灵(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的氢氧化铜,200毫克/千克链霉素或新植霉素进行防治。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窗体顶端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 高清 图片:11.jpg 图片:22.jpg 图片:33.jpg 简介英文名Tomatobacterialpithnecrosis病原番茄髓部坏死病假单胞菌(皱纹假单胞菌)PseudomonascorrugataRobertsetScarlett。属非荧光假单胞细菌。寄主番茄、苜蓿。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为害番茄茎和分枝,叶、果也可被害。被害株多在青果期表现症状。(

39、1)叶片:早发病植株叶片黄枯,迟发病植株叶片青枯;黑褐色病斑多在茎下部,也可在茎中部或分枝上发生,最后全株枯死。(2)茎部:发病初期嫩叶褪绿,发病重的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茎坏死,病茎表面先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色或出现坏死。髓部发生病变的地方则长出很多不定根。(3)果实:多从果柄开始变褐,终至全果褐腐、果皮质硬,挂于枝上。湿度大时从病茎伤口或叶柄脱落处溢出黄褐色菌脓。病部坏死斑不形成溃疡症状,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病果上无鸟眼斑,别于溃疡病;病茎髓部坏死处无腐臭味,别于软腐病;叶片无斑点,别于细菌性斑疹病。病原物:菌落起皱,淡黄色,具多根极生鞭毛。侵染

40、循环:病原随病残体上土壤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活动传播,从伤口侵入。经常在第1个座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发生因素:该病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病害在田间发展速度很快,46月份遇夜低温或高湿天气,容易发病。连作地、排水不良、氮肥过量的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3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避免高湿条件出现。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打杈。发病后及时摘除病部,收获后清洁田园,深翻土壤。(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

41、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千克,20%噻菌铜悬浮剂8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7.6%氢氧化铜GF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续1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番茄灰叶斑病 图片:番茄灰叶斑病.jpg 图片:番茄灰叶斑病1.jpg简 介英文名 Tomato grey leaf spot病原 茄匐柄霉菌Stemphylium solani Web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称番茄格孢腔菌Pleospora lycopersiri El.& Em.Marcha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寄主 番茄。 详 细 资 料为害症状 番茄灰叶斑病流行时,植株上、下部叶片同时发

42、病。叶片上出现长径24毫米的灰褐色近圆形小病斑,病斑沿叶脉逐渐扩展呈不规则形,后期干枯易穿孔,叶片逐渐枯死,造成果实不能膨大,成熟时果实变黄红色,缺乏光泽。花发病主要在花萼和花柄上出现2毫米左右灰褐色病斑。在花未开之前发病引起落花,不能坐果;挂果后花萼发病不引起落果,但造成果蒂干枯。茎发病多在叶发病重的地方出现2毫米左右灰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并逐渐干枯,造成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发病轻的地块及时防治后,补施肥料能长新梢挂果;发病重的地块全田枯死,造成绝收。发病率的高低顺序是叶片、叶柄、果梗、花、茎。病原物 分生孢子梗多隔,单生或束生,色暗。分生孢子砖格形,生于分生孢子梗顶,大小(24.8652.83

43、)微米(13.7623.62)微米。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在遇到合适的温湿度条件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随风、水及农事操作传播。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番茄品种间、病害寄主间抗病力差异。在抗病品种中,下部衰老叶片为害重,生长旺盛叶片不发病或发病轻;在易感品种中,生长势强的块发病明显轻于长生势弱的地块。另外,冬播番茄于夏播番茄,主要是冬播番茄长势强于夏播番茄。(2)环境:番茄灰叶斑病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80%以上时易发病,但不一定造成流行。温、湿度适宜而无雨时,病害只在个别地块的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连续降雨23时大部分地块整株发病,造成灰叶斑病流行。大棚温室中发生

44、也较重。(3)栽培:番茄在6月中旬采果盛期发流行,夏播番茄在8月中旬第3台花开花期发病行。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在大棚较远的地方集中烧毁。适时放风降湿,尽量使保护地前、后的排水加强保护地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促新根,保老根,以增强植株抗性。(2)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前或初发生,用20% 噻菌铜 悬浮剂500倍液或56.7氢氧化铜粉剂1000倍液喷洒植株。在病害发生时可用10%世高(苯咪甲环唑)1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喷雾时尽量使用小孔径喷片,以降低叶表面湿度。已打

45、顶的地块用 30%苯醚甲丙环 乳油3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混合喷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苯醚甲丙环乳油对番茄生长有抑制作用,因而在生长旺盛的地块尽量少用或不用。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7-02番茄灰斑病 图片:番茄灰斑病.jpg 图片:番茄灰斑病1.jpg 简 介英文名 Tomato grey spot异名 番茄褐斑病。病原 番茄壳二孢菌Ascochyta lycopersici Bru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 番茄等。危害 番茄的普通病害,仅局部地区发生,棚室、露地都有发生,以棚室中发生较重。病株率为20%40%,对产量影响较小;严重时发病率达60%以上,部分叶片因病坏死,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详 细 资 料为害症状 可以害花、果实、叶片及茎。(1)叶部: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发病初期呈水侵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有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处枯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