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769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植物保护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植物保护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植物保护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植物保护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学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植物保护学教案 一:农业昆虫重要概述:1、 直翅目:识别要点:咀嚼式口器,头下口式;触角线状,翅2对,前翅窄长,加厚成革质,为覆翅,后翅膜质,扇形,翅脉直;后足跳跃足(除蝼蛄科)。不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蝗虫、蟋蟀、蝼蛄、螽斯。2、 缨翅目:识别要点:锉吸式口器,触角线状,多数种类无翅,有翅种类的翅狭长,翅缘常具长缨毛,足跗节1-2节,其端部有可伸缩的端泡。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蓟马。3、 同翅目:识别要点:刺吸式口器,后口式,喙发达而长,触角鬃状或线状,翅有或无,有则2对(雄介壳虫1对),膜质或革质,前翅大,有时加厚,多为不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蝉、蚜、蚧(介壳虫)、虱。4、 半翅目:识别要点:刺

2、吸式口器,前口式;触角线状,前翅为半鞘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胸部腹面,后足基节附近有臭腺开口,不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蝽类。5、 鞘翅目:识别要点:咀嚼式口器,触角多样,线状,棒状等。前翅骨化为鞘翅,后翅膜质,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芫菁、甲虫、瓢虫、金龟子、豆象类。6、 脉翅虫:识别要点:咀嚼式口器,下口式,触角细长,线状,念珠状,梳状或棒状等;前、后翅均膜质透明,大小,形状和翅脉均相似,有许多纵脉和横脉,脉纹多网状,边缘多分叉,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草蛉、蚁蛉、螳蛉。7、 鳞翅目:识别要点:虹吸式口器,触角线状,羽状,栉齿状或球杆状,前翅一般比后翅大,翅脉13-14条,后翅最多10条,身体,翅和

3、附肢均密被鳞片,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蛾类、蝶类。8、 双翅目:识别要点: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触角长丝状,短角状或具芒状,前翅膜质,后翅特化为平衡棒,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蚊、虻、蠓、蝇。9、 膜翅目:识别要点: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触角多样,线状,念珠状,扇状,栉齿状,膝状等;翅膜质,以翅钩列连接,完全变态。代表昆虫:蚂蚁、蜂。10、 蜱螨目:识别要点:体圆形或卵圆形,分为颚体和躯体两部分,口器刺吸式或咀嚼式,肢体段着生四对足,肛门和生殖孔位于末体段腹面。与昆虫区别:体不分头,胸、腹3段,无翅、无复眼、或只有1-2对单眼、有足4对,变态经过卵、幼螨、若螨和成螨。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一、植物病害:

4、植物因受到不良环境的胁迫或病原生物的侵染,导致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失调,正常的生理过程和生长发育受到干扰,表现出组织和形态的变化,导致植物产品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二、病害三角(关系作用):植物病害的发生需要病原,寄主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每一种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寄主范围,病害是否发生和发生的轻重与它所侵染的寄主植物的抗感性有密切关系。此外,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传播及对寄主植物的侵染,和寄主植物病原物侵染的反应,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病害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

5、不开对病害三角的分析。三、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其中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称为症状(最终导致植物显示出肉眼可见的某种异常状态。),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病征。1.症状主要分为:变色、坏色、腐烂、萎蔫、畸形。2.病征:1)粉状物:锈粉、白粉、黑粉、白锈。2)霉状物:霜霉、绵霉、霉层。3)颗粒状物。4)点状物。5)脓状物。四、两种类型的植物病害。1、非侵染性病害:由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2、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的侵染引起的,主要是病原生物的侵染。3、区别:非侵染性

6、病害没有病原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传染。侵染性病害往往首先在田间出现一定的发病中心,之后逐渐向四周扩展蔓延。4、联系: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非侵染性的冻害根腐,病菌引起侵染性烂根。真菌引起的叶斑病果树早期落叶,易冻害。第二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一、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1、真菌的营养体:细小的具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交织成团则称为菌丝体。2、真菌的繁殖体:1)无性繁殖及无性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2)有性生殖及有性孢子类型:体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3、真菌的生活史: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

7、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无性阶段指菌丝体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可多次产生无性孢子。 菌丝体一般在植物生长后期或病菌侵染的后期进入有性阶段,产生配子囊和配子,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一次有性孢子)。 无性阶段:无性孢子-萌发-菌丝体无性孢子-。 有性阶段:菌丝体-配子-质配核配减数分裂有性孢子萌发-菌丝体-。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界分为4门1类:壶菌门、担子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半知菌类。1、霜霉菌主要属特点:这些属在形态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孢囊梗的分枝形式及其尖端形态。1)霜霉属:孢囊梗为二叉状分枝,末端尖锐

8、。2)假霜霉属:主干呈单轴分枝,然后做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3)单轴霉属:单轴直角分枝,末端平钝。4)指梗霉属:主轴粗短,顶端为不规则二叉分枝。5)盘梗霉属: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2、白粉菌主要属特点:闭囊壳内的子囊数目及外部附属丝的形态是分属的依据。1)白粉菌属:闭囊壳内子囊多个,附属丝菌丝状。2)布氏白粉菌属: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3)单丝壳属:闭囊壳内只有1个子囊,附属丝菌丝状。4)钩丝壳属: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5)球针壳属: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长针状,基部球形膨大。6)叉丝单囊壳属:闭囊壳内有1

9、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顶端为1次或数次整齐的二叉状分枝。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1、细菌的形态特点:植物病原细菌大多为杆状,菌体基本结构包括鞭毛,荚膜,细菌壁,细胞膜,核区和核糖体。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蛋白质组成。细菌的繁殖方式为裂殖。(二分裂)。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薄,壁中肽聚糖层相对薄而疏松。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厚,壁中肽聚糖含量高,肽聚糖层相对致密。4、鉴定方法: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以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如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呈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5、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有的还有菌脓溢出。6、细菌病

10、害的诊断:喷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四、植物病原病毒1、形态特点:基本形态为粒体,大部分病毒粒为球状,杆状和线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绝大多数是RNA,少数是DNA。2、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1)病毒的侵入一般是被动的,只能通过由传播介体或机械造成的微伤口进入。2)繁殖方式为复制增殖。一般需经过脱壳,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病毒粒体组装和扩散移动等过程。3)传播可分为介体传播(蚜虫、飞虱、叶蝉等昆虫)和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介体传播过程可分为:获毒期、循回期、接毒期、持毒期。3、病毒所致病害:1)病毒病害症状主要包括:变色、坏死和畸形。2

11、)病毒病害与其它侵染性病害区别:A、病毒病害只有病状,始终不出现病征,而其它侵染性病害通常存在病征;B、系统侵染病毒病的症状在新生幼叶上更重,而其他病害大多在老叶上更为明显。3)病毒病害与生理性病害的区别:A、病毒病害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病株呈点片分布,而生理性病害大多同时大面积发生。B、发生病毒病害的植株上症状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的症状最明显,而生理性病害大多比较均一。C、病毒病害有传染性,而生理性病害无传染扩散的过程。五、植物病原线虫1、形态特点:虫体通常呈圆筒形,两端略尖细,横切面呈圆形,虫体不分节,虫体细小,多为半透明。2、根结线虫属:雌雄异型,雌虫为柠檬形或梨形,阴门和肛门位

12、于尾端,围绕肛阴区形成特征性的会阴花纹。雄虫线形,无交合伞,热杀死后尾部通常扭曲90度。六、寄生性种子植物:按对寄生的依赖程度,可分为半寄生和全寄生。按寄生部位,可分为根寄生和茎寄生。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一、侵染过程1、接触期:指病原物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2、侵入期:指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期。1)侵入方式:主动侵入和被动侵入。2)侵入途径: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3、潜育期:指从病原物侵入后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阶段。(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夺取营养进行繁殖和扩展的时期,也是病原物和寄主进行激烈竞争和相互适应的时

13、期。)4、发病期:指从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直到生长季节结束或寄主植物死亡的时期。(是病原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阶段)。二、病害循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初侵染和再侵染。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1)方式:寄生、腐生、休眠。2)场所:田间病株、土壤、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粪肥,介体昆虫。2、病原物的传播:传播途径:气流(风力)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个体传播、人为传播。3、初侵染和再侵染。三、植物病害的流行1、影响病害流行的因子:1)感病寄主植物。2)强致病性病原物大量存在。3)适宜的环

14、境条件。4)人为因素。2、病害流行学类型:1)单年流行病害:病原物能够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连续繁殖多代,发生多次再侵染,进而完成菌量积累,使得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就能由轻到重达到流行程度。2)积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在当年病害的发生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3)区别:A、单年病害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寿命不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寄主感病期长,潜育期短,病原物越冬率低且不稳定。B、积年病害传播效能较小,病原物越冬率高且较稳定,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侵入阶段易受环境影响,一旦侵入成功,受环境影响小。四、防治策略;1、防积年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

15、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该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2、防单年病害: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当年增长率。 3、只有初侵染或再侵染不严重的病害:只要防止初侵染就能控制病害的发生。4、再侵染频繁的病害:不仅要防止初侵染发生,还要控制再侵染的发生,才能提高病害防治效果。第四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昆虫纲的特征:1、体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有的还有1-3个单眼。3、胸部有6足4翅。4、腹部由10节左右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二、昆虫的触角:1、基本结构:柄节、梗节、鞭节。2、触角类型:刚

16、毛状、线状、念珠状、锯齿状、棒状、锤状、双栉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三、昆虫的口器:类型:咀嚼式(蝗虫)、虹吸式(蝶、蛾)、刺吸式(蚜虫、蝉)、舐吸式(蝇)、锉吸式(蓟马)。四、昆虫的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各胸节侧板上着生1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中、后胸上各有1对翅,分别为前翅和后翅。1、胸足的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2、足的类型:步行足(步行虫)、跳跃足(蝗虫后足)、捕捉足(螳螂前足)、开掘足(蝼虫右前足)、游泳足(龙虱足)、抱握足(雄龙虱足)、携粉足(蜜蜂后足)。五、体壁的构造与功能:1、表皮层:1)上表皮:是具有通透性的屏障,体壁皮肤作

17、用就是由上表皮表现出来。2)外表皮:体壁外骨骼作用主要由外表皮表现出来。3)内表皮:最厚;使表皮层具有特殊的弯曲和伸展性能,并表现一定亲水能力。2、皮细胞层:能向外分生表皮,修补体壁的伤口。3、底膜:具有选择通透性,能使血液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和激素进入皮细胞。六、昆虫的内部器官和功能1、消化系统:包括一条自口至肛门,纵贯于血腔中央的消化道。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2、排泄系统:马氏管:从血淋巴中吸收含氮代谢废物,再经肠道与食物残渣一同排出。3、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组成。气管分布到各组织的细胞间和细胞内,把氧气直接送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把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门排出。第五章 昆虫的

18、发育和行为一、昆虫的繁殖方式1、两性生殖:必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卵排出体外并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孤雌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3、胎生:昆虫的胚胎发育是在母体内完成的,自母体产出的是后代的幼体。二、昆虫的发育和变态1、幼虫的类型:原足型幼虫、多足型幼虫、寡足型幼虫、无足型幼虫。2、化蛹:未齡幼虫脱最后一次皮变为蛹的过程。蛹的类型:离蛹(祼蛹)、被蛹、围蛹。3、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或现象。4、雌雄二型:同种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了生殖器官(第一性征)外,还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第二性征)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的现

19、象。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在身体大小,体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5、昆虫的变态类型:不全变态、全变态。1)不全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发育逐渐显现出来。又可分为半变态、渐变态和过渐变态3个亚型。2)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幼虫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与成虫间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三、昆虫的休眠和滞育1、休眠 :昆虫为了度过不良环境,而处于不食不动,生长、发育、繁殖停止的状态。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

20、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2、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育环境到来之前,就已经感受到环境条件和刺激进入发育停滞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削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才能打破停育状态。本质区别:1)滞育的昆虫都有一个种的稳定的遗传性。2)所有滞育的昆虫都有固定的虫态。四、昆虫的行为:1、趋性:指昆虫对外界因子刺激产生定向活动的现象。2、假死性:指昆虫受到某种突然刺激时,立即表现为身体蜷曲,静止不动或从原停留处跌落下来呈死亡状态,稍停片刻又恢复正常活动的现象。3、拟态: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中其它物体姿态从而保护自己的现 。4、保护色:指一些昆虫,

21、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的背景相似的顔色,以躲避天敌的视线而保护自己。五、如何鉴定,判断侵染性病害-柯赫氏法则1)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物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次分离纯培养,性状与原来的记录2)相同。第十一章:水稻病害一、 稻瘟病:1、病原菌:灰梨孢。2、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发病最适温为25度至28度。A、品种抗瘟性: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生育期间均存在抗瘟性的差异。B、栽培管理:栽培技术对病菌的致病性和水稻的抗病性都有影响,与肥水管

22、理的关系最为密切。C、气候条件:以温度和湿度最主要,光照和风次之。3、防治方法:A、选用抗病良种:应因地因年制宜,各地应据情况选用。B、加强肥水管理:既可改善环境条件以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以获得稳产高产。C、搞好病残处理:对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及早处理。D、种子处理:可采用抗菌剂浸种。E、药剂防治: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注意喷药保护处于易感期的稻株及感病品种。二、 水稻纹枯病1、病原菌有性阶段为瓜亡革菌,无性阶段为茄丝核菌。2、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它寄主作物或杂草残体上越冬。此病的发生受菌核基数,气候条件,品种抗病

23、性,植株生长发育状态及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3、防治方法:A、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在第一次灌水耙田和平田插秧前进行。B、搞好肥水等栽培管理:管水应以“前浅、中晒、后湿润”为原则,肥以有机肥为主,做到合理密植。C、及时喷药,控制病情,及时用药,药剂保护重点应放在上部3片功能叶。三、百叶枯病。第十五章 水稻害虫一、 稻蛀螟1、 生活习性与形态特征:1)三化螟:前翅三角形,雌中央有一个黑点,仅为害水稻,有趋绿产卵习性。防治枯心,白穗。2)二化螟:前翅近方形,雄中央有一个灰色斑点,下面有3个同色斑点,有趋绿趋壮产卵习性。防治枯鞘,枯心,虫伤株。3)大螟:前翅宽而短,自翅基部没中脉至外缘有1条暗

24、褐色纵带,其上下各有2个黑点;有趋边越稗产卵习性。防治枯心,白穗。2、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A、消灭越冬虫源,压低虫口基数,控制一代螟虫发生量。B、调整水稻布局,改进栽培技术。C、人工防除及设置诱杀田。2)生物防治:合理用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以发挥自然控制螟害的作用,与采摘卵块相结合。3)化学防治:用查“白穗斑”来确定施药日期。二、 稻飞虱:1、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1)褐飞虱:前胸背板和中胸小盾片都有3条纵起线,靠气流进行远距离迁飞。2)白背飞虱:前、中胸背板黄白色,喜在茂密嫩绿的水稻上产卵。3)灰飞虱:雄虫中胸背板黑褐色,雌虫淡黄色,有向田边集中的习性。3、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A

25、、清除杂草,冬季结合积肥,彻底清除杂草,消灭灰飞虱,越冬虫源。B、合理布局:同品种,同稻型连片种植,避免插花田。C、培育抗虫,耐虫品种。2)物理防治:在分蘖期,用柴油与细沙混合撒入田内,用竿拍苗,使虫触油而死。3)生物防治:主害代的防治适期为低齡若虫高峰期,灰飞虱以治虫防病为目标,白背飞虱以治虫保苗为目标,褐飞虱以治虫保穗为目标。第九章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策略一、化学防治法的优缺点:优点:1)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既可作为预防性措施,又可作为急救措施,迅速削除其危害;2)使用方便,受地区及季节性的限制较小。3)可以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操作;4)杀伤范围广,几乎所有的有害生物都可利用化学药

26、剂来防治。5)化学药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且可长期保存。缺点:使用不当时常会造成人畜中毒,植物药害,杀伤有益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长期使用还会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导致次要害虫的再猖獗。二、农业防治法:(一)、具体措施:1、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农作物的合理布局,可以创造不利于虫害发生的环境,利用生物食物的选择性差异轮作、间作、套种,可恶化害虫营养条件。2、加强栽培管理:1)合理播种。2)使用无病虫种苗。3)合理施肥与灌溉。4)深耕土地与晒田。5)调节环境条件。6)田园卫生。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措施。(二)农业防治的优缺点:优点:1)节省人力

27、, 物力和财力。2)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破坏作用最小。3)对害虫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符合植保工作方针。4)易于被群众所接受,防治规模大。缺点:1)有些防治措施与丰产要求有矛盾,或与耕作制度有矛盾。2)一些措施地域性,季节性比较强,防治效果缓慢或针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在病虫大发生时往往不能及时大面积推广,解决问题不及时。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一)综合治理的特点:1、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下继续存在。2、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3、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4、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全盘考虑。(二)制定综合防治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分析各种害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确立防治重点和兼治对象。2、发展可靠的监测技术。害虫综合防治的实质就是监测与控制,它要求在预测害虫种群达到经济阈值时才采取人为控制措施。3、做出压低关键性害虫平衡位置的方案。(确保安全、有效、经济、简易)。措施:一是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二是采用抗性品种。三是考虑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敌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