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8110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第五届学术研讨会 题 目: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学 科:经济学单 位:国贸系作者姓名:段力宇二九年十一月经济危机背景下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研究 段力宇(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52)摘要:本文通过博弈理论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必然性,以及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提出了在现有经济环境和国际贸易框架下,根除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是不可行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把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关键词:经济危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博弈 The Countermeasures

2、 Research of the Neo-Trade Protectio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Crisis DUAN Liyu (Liaoning U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116052,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evitability of trade protectionism as well as the cause of the neo-trade protectionism thro

3、ugh the Game Theory, and it holds the point of view that its impossible to eradicate the neo-trade protectionism under the present economic circumstanc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framework.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focus on how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neo-pr

4、otectionism, and finally, gives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economic crisis;neo-protectionism;game theory前言 大航海时代把世界的各个角落联系到了一起的同时,也翻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成长过程中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新的一页。而这段历史也同时是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争斗的历史。直到今天,当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经势不可挡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也依然招摇地变换着各种形式,打着不同的旗号,通过不同的贸易壁垒形式依然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上大行其道。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从20

5、08年下半年开始波及全球。导致了自二十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危机。受到这次经济危机影响,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市场消费需求锐减,就业形势急剧恶化。在一系列压力之下,那些一向主张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维护国内党派的政治利益,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违背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再一次挥动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只不过这次不同的是,它又换了一幅新的面具,这里暂且称之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一、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形式 在世界各国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抵制力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因此而绝灭,而是采用了规避制

6、裁和把贸易保护主义合理化的措施。除了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 “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之外,还有很多正在兴起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形式。如“恶意反倾销”,“企业的社会责任壁垒”,“动物福利壁垒”,“社会,心理,民间壁垒”等,这些都是新型贸易保护主义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只买美国货”的条款,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广泛忧虑。无独有偶,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如果关闭工厂也要关闭国外的工厂,保证国内的汽车工人的就业”。而意大利则发出了“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的号召。这些看似简单的声音,其内

7、涵就是要通过“社会,心理,民间壁垒”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合理化撑腰。 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成因分析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也是随着世界经济和时局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着外衣登场,但是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却并没有任何更改。当新型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问题时,研究其成因就成为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的一个基本环节。(一)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必然性和多样性1.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提出,到当今的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理论被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自由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理论依据。尽管如此,

8、真正的自由贸易并没有能够实现,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也没有真正被杜绝。这就说明贸易保护主义有其存在必然性,因此探究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必然性也就成为要防患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必要环节。在国际贸易这场博弈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尽管我们寄希望于WTO这样的世界性贸易组织来尽量避免国际贸易博弈中出现“囚徒困境”造成的“不合作,不合作”(各得8)这样的非理性结果,而最大程度的实现“合作,合作”(各得10)的理性结果(参看表1)。然而,当发达国家作为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者和执法者时,利益的最大化驱使他们只希望其他的参与者遵守规则,而自己则凌驾在规则之上,从而实现“对手合作,自己不合作”(自己得12,对手得6)的博

9、弈结果。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同时握有“决策权”和“执法权”这两大特权,使得通过“重复博弈”中的“惩戒违反者”来解决“囚徒困境”问题的方法也失去了效力。相反,发达国家会利用手中的两大特权,强迫那些本来要选择“不合作”的博弈参与者,选择“合作”,从而保证实现“自己不合作,对手合作”(自己得12,对手得6)的博弈结果。这也正是发达国家总是一面宣扬自由贸易的同时,又一而再,再而三的扮演者贸易保护主义角色的理由。因此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我们很难想象这个组织能够有效地抑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表1:囚徒困境的支付矩阵 乙 合作 不合作 10 10 6 12 12 6 8 8 合作 甲 不合作2.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10、的多样性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贸易保护主义。这也是发达国家要牵头制定推广自由贸易的各种国际组织的原因。然而,利益最大化和贪婪的属性也驱使他们在制定自由贸易组织和制定规则的时候,采取不同的尺度来衡量,而这也必然招致其他成员国的反对。在这样的前提下,发达国家为了维持现有贸易组织的制度体系不被“破坏”,使这场“博弈游戏”能够维持下去,利用现有的各种规则和手段,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合理合法性,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而利用现有规则和规则的漏洞,以及通过制定各种新的“游戏规则”来限制对手,就成为发达国家在新形势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而这

11、一指导思想必然使得贸易保护主义以各种姿态和形式出现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其他成因1. 经济危机背景下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剧 世界经济一体化,在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加入到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每一个国家和相关企业,被置身于和其他国家以及相关企业正面竞争的处境。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当市场竞争逐步演变成为主权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时,各国政府不仅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甚至会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此时为了国家利益,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就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最有力的借口。2. 自由贸易协定的普及,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自由贸

12、易协定(FreeTradeAgrement即FTA)成为世贸组织之外,国际上促进相关国家之间解决贸易摩擦、互惠互利、促进协约国之间国际贸易发展最为有效的措施。据WTO统计,到2004年,向WTO正式通报的FTA就已经达到206个,其数量超过了WTO成员国的总数。FTA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FTA在促进贸易增长、消除双边贸易壁垒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双边主义”盛行。FTA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连锁反应,一国缔结了FTA后会对相关国家构成竞争压力。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FTA战略,参与FTA谈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而FTA的普及,使

13、得没有加入协定的其他国家被排除在自由贸易之外,也就是变相助长了对非协定国实施了贸易保护。3.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冲击 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使得国际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在中低端工业品市场上,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出口竞争力,并逐步取代发达国家原有的市场份额。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其出口实力的增强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就显得尤为突出。为缓解由此形成的贸易逆差和各种国内矛盾,发达国家利用其政治经济强权,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对国内的相关行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加强了对这些发展中出口国的贸易制裁。4. 跨国公司非正常内部贸易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

14、许多设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进行内部贸易的时候,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国政府。作为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的亚洲地区,以中国为代表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加工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主要发达国家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处理贸易逆差的问题时只针对出口国兴师问罪,并以此为借口针对这些国家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三、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凸显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缺陷 2009年我国一季度净出口负增长与货物出口负增长同时出现,是1999 年二季度以

15、来的第一次。同时,一季度出口负增长是过去10 年里没有出现过的,而当季19.7%的负增长更是1993 年有统计数字以来所仅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数据与季度GDP 增长之间存在着差距,但除非月度数据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否则外需冲击对工业生产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从月度数据来看,在内、外需的相互消长中,外需放慢是拉动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下滑的主要力量(参看图一)。在内需中,投资加速增长而消费保持基本稳定,工业生产更多地与出口增长的变动密切相关。出口负增长或随时间推移有所缓解,但受外需不振的影响,今年出口增长全年为负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稳中略升,中国投资的加速增长,增加进口需求,加上去年前

16、低后高的顺差基数,今年外贸顺差负增长很难避免。 在经过数年的外需繁荣之后,中国经济将走入外需乏力时期。据简单推算,2007年13%的GDP 增长中,外需的贡献大约在5 个百分点左右,中国无外需的增长或能维持8%左右的增速。经验表明,投资拉动的快速增长,没有外需增长的配合难以持续。每当经济放慢的时候,中国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提高。GDP 增速放慢之后,净出口占GDP 的比重上升(参看图二)。这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投资增长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二,投资增长之后都伴随着净出口的较快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消化这之前经济特别是投资快速增长形成的新产能。中国加入WTO之后,使得外需在某种程度上成

17、为稳定中国经济的“蓄水池”了。这次经济放慢起于外需衰退,通过投资快速增长稳定经济,或许仍然可以像过去一样起到稳定增长的作用,确保今年经济8%左右的增长。但是,如果投资形成的新产能没有后续外需复苏来消化,仅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快速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今年经济复苏过快,可能会对以后经济施加更大向下调整的压力,经济复苏出现W 型反复的可能性加大。在此严重经济局势下,如果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它对我国对外贸易,乃至整体经济发展将会带来更大的冲击。资料来源:2009年5月18日宏观周报,财经杂志编辑社 (二)加剧经济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 经济危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显现出对我国整体经

18、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生产急剧减速。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工业增长速度比2008年2-10月的增长速度平均低10个百分点左右,前者的增长速度不到后者的1/3。在工业大幅减速的同时,重工业减速大大快于轻工业,工业产品的销售率明显下降。二是进出口贸易大幅度缩减。2008年11月、12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分别下降9.0%和11.1%,今年1-2月累计下降27.2%。其中出口分别下降2.2%、2.8%和21.1%;进口分别下降17.9%、21.3%和34.2%。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实现利润大幅度下降,就业问题凸显。 另外在对外贸易方面,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大幅下降

19、,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2009年第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并且这个趋势目前还没有看到探底的征兆。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对我国整体经济带来的冲击。(三)我国将成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国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难于解决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从开始,到发展衍生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就是个具体的写照。新型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没有把目标直接指向中国。但是由于我国充当起“世界工厂”角色的时候,对外贸依存度的不断加深,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必然使中国成为一个主要的受

20、害国。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形式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同时也依然显现出强大活力。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更容易成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瞄准的目标,成为众矢之的。从1995年WTO成立至2007年第一季度,我国已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0亿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影响,这其中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无关系。 过去的贸易保护主义往往只针对一个或几个国家和地区。而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淡化了具体目标的时候,却扩大了目标范围。“购买美国货”并没有针对哪一个国家,但是其内涵却实实在在是美国在向世界公开宣布贸易保护主义。在激起来全世界其他国家反对的同时,也不难预

21、料的引发了一系列的效仿行为。(四)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也不例外。经济危机背景下实施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在无意识中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内的许多严重依赖于对外贸易的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从事简单加工的外贸企业,在国外市场极具疲软,需求降低,订单减少的被动情况下,纷纷难以为继而倒闭。倒闭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作为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现象,倒闭也不应该完全都看成是坏事。中国近一年来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实质是在“破”,而启动中国经济的宏观措施中,是有“立”的成份的。以新的企业、新的产业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经济危机背景

22、下贸易保护主义给我们带来的正面影响。 另外,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在更“合理”的增加对手企业竞争成本的同时,它也在让对手企业学会应该两条腿走路,既不要过度依赖在自己的市场发展经济,而不应过度依赖国外的市场;另一方面,一些高消耗的产业结构,如利用汽车运输的产业结构不如用铁路,在铁路发展以后会失去优势;承接转移来的高端产业时代也已经到来,我们的相关行业和企业也应该做好准备。四、应对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了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一方面说明了,完全根除和解决贸易保护主义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也提示了我们解决贸易保护主义应该另辟蹊径。 (一)扩大内需减少对国际贸易

23、的依存度 经济能否复苏,除了我们不能控制的外部需求,更多的要依靠我们可以控制的内需。从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经验教训来看,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日本抓住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复苏的机遇,以及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带来的外需对日本经济的拉动。然而,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90年代的“经济泡沫”也同样源于日本经济对国外市场消费需求依存过高。 减少对外贸易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除了有针对性的加强基础建设,以及有选择的促进一些行业的发展以外,根据中国的国情,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保障制度也是一个长远有效的措施。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2

24、009年第一季度的经济统计指标显示出经济回暖的迹象,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目前很难看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或者是哪个产业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点。而能够看到的就是,现在正在以经济运行的质量为代价,追求短期的信心恢复及经济向好,这是极度危险的。政府支出不能替代市场需求,不能改变经济周期下滑的趋势,最多是对经济有一个支撑作用,起到软着陆的效率。这一点可以从目前受益于政策利好的行业较少可以看出。从这个角度来讲,单纯的投资和支持某个行业的发展,不如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提高人民的生活福利保障制度,这样才能起到长期刺激需求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二)有针对性的加强区域贸易协议的合作 区域贸易协议的制定

25、,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滋生。至少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角度来看,区域贸易协定的广泛推广,使得国际贸易国之间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贸易伙伴,并针对非伙伴采取不同的贸易限制。这实际上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违背,是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倒退。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抗衡,同时在现有的WTO框架下我们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为自己利益赢得更多的发言权的时候,开展和加强在经济发展方面与中国具有互补性的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是我们能够力所能及的好方法。 另外,区域贸易协议有助于解决WTO框架的贸易协议难以解决的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冲突的“囚徒困境”问题。因为区域或者双边贸易协定的前

26、提就是“合作”,这使得贸易博弈一开始就排除了“囚徒困境”产生的前提条件,从而有效的避免贸易博弈过程中“囚徒困境”问题的产生。(三)抓住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短处开展贸易合作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也无非就是想通过各种变化的手法,把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合理化,从而达到保护本国的弱势行业,并为其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的目的。知道它的目的和方法,也就掌握了他的短处。我国在利用国内大量的外汇储备进行国际大采购的时候,这些订单对于在经济危机中苦苦挣扎的国外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份丰厚的大礼。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崛起,13亿人口所形成的巨大市场规模成为每一个外国企业都不敢轻易忽视的力量。借助这两个优势,我们应该有计划的(选择恰

27、当的时机),有条件的(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有选择的(订购我们最需要的,自己难于自给自足的产品),在进行国际大采购的同时,通过开展贸易合作,抑制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贸产生负面影响,并最大限度的促进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四)有选择的通过优胜劣汰淘汰,有计划的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比平时更具有对经济社会实施外科手术的功能。通过淘汰落后,淘汰过剩产能,从而使得产业结构被动的接受这种调整的功能。但是也要看到,被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能使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合理化。这就要求政府制定相关措施和规则,在一定可调控的范围内,有计划的实施优胜劣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特别是当中国

28、在成为“世界工厂”以后,纷涌而至的从事简单外贸加工的企业,或者是原材料以及初级原材料加工的企业,在消耗了大量的宝贵不可再生资源之后,却只得到微薄的加工费用。这显然不利于企业和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一前提下,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显得更为有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集中经济力量(人财物力)发展新兴,高效,环保,更具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使得经济结构更具合理化,更具发展潜力和活力。五、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经济危机背景下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其产生存在的客观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解决经济危机背景下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经济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整体

29、下滑还没有触底,以上提出的解决策略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注释: “恶意反倾销”是指恶意利用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毫无根据的发起反倾销调查,以达到缓冲时间,同时增加对手竞争成本等为目的的行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壁垒”是指系统安全和劳工权益壁垒,如Social Accountablity 8000, 简称SA8000。在一些欧美国家在2004年开始在部分行业企业中强行实施执行这一标准。“动物福利壁垒”是指通过制定动物福利标准等,把判断饲养的动物和牲畜是否在无疾病,康乐的状态下饲养,同时是否在非人道的状态下宰杀等情况与国际贸易相挂钩,设置的贸易壁垒。“社会,心理,民间壁垒”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在社会上形成有针对某种商品或经济行为,让社会,和消费者心理对其产生抵制情绪,从而达到抵制目的的贸易壁垒。如发生在西班牙的“烧鞋事件”,发生在日本的“毒饺子事件”等。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月度统计数据,http:/ 2中国国家统计局. 统计公报EB/OLhttp:/ http:/ 2006-03-27 作者简介段力宇(197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物流学方面的研究。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