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9385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葡萄酒的发酵与颜色的影响前一段时间,在河北昌黎查出了葡萄酒造假事件,所造产品涉及国内外很多名牌产品。一时间几乎造成了社会恐慌,哪怕是上百元一瓶的葡萄酒,制作工艺也只是水+酒精+色素辅料+包装,而且一般不含葡萄原汁,完全为勾兑产品。葡萄酒在商店中已经无人问津。那么真正的葡萄酒到底是如何制作?发酵中到底产生了什么?为什么大多数葡萄酒显较深的红色?关于发酵酒精发酵 葡萄的酒精发酵是酿造过程中最重要的转变。其原理可简化成以下的形式:C6H12O6C2H5OH+H2O+CO2通常葡萄本身就含有酵母菌,酵母菌必须处在10-32间的环境下才能正常运作,温度太低酵母活动变慢甚至停止,温度过高则会杀死酵母菌使酒

2、精发酵完全中止。由于发酵的过程会使温度升高,所以温度的控制非常的重要。大约17克的糖可发酵成1的酒精,所以要酿成酒精浓度12%的葡萄酒,葡萄汁中的糖份浓度要达到204克/升。一般干白酒和干红酒的酒精发酵会持续到所有糖份(2克/升以下)皆转化成酒精为止,至于甜酒的制造则是在发酵的中途加入二氧化硫停止发酵,以保留部份糖份在酒中。酒精浓度超过15%以上也会中止酵母的运作,酒精强化葡萄酒即是运用此原理于发酵半途加入酒精,停止发酵以保留酒中的糖份。 酒精发酵除了制造出酒精外,还会产出其它副产品: 甘油:一般葡萄酒每升大约含有5到8克左右,贵腐白酒则可高达25克,甘油可使酒的口感变得圆润甘甜,更易入口。醋

3、类:酵母菌中含有可生产醋类的酶,发酵的过程会同时制造出各种不同的醋类物质。醋类物质是构成葡萄酒香味的主要因素之一。酒精和酸作用后也会产生其它醋类物质,影响酒香的变化。 发酵后的培养与成熟 乳酸发酵:完成酒精发酵的葡萄酒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到了隔年的春天温度升高时(特别是20-25)会开始乳酸发酵,其原理如下:苹果酸乳酸菌 酸二氧化碳。由于乳酸的酸味比苹果酸低很多,同时稳定性高,所以乳酸发酵可使葡萄酒酸度降低且更稳定不易变质。并非所有葡萄酒都会进行乳酸发酵,特别是一些适合年轻时饮用的白酒,常特意保留高酸度的苹果酸。 关于葡萄酒的颜色按葡萄酒的颜色分类: 1、白葡萄酒: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色果皮的酿酒

4、葡萄。经过皮汁分离,取其果汁进行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近似无色,浅黄带绿,浅黄,金黄色。颜色过深则不符合葡萄酒色泽要求。 2、红葡萄酒:选择用皮红肉白或肉皆红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间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呈天然红宝石色。紫红色、石榴红色、失去自然感的红色不符合红葡萄酒色泽要求。 3、桃红葡萄酒:此酒是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选用皮红肉白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期混合发酵,达到色泽要求后进行分离皮渣,继续发酵,陈酿成为桃红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该是桃红色、或玫瑰红、淡红色。 红葡萄酒是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液中含有果皮或果肉中的有色

5、物质,使之成为以红色调为主的葡萄酒。这类葡萄酒的颜色一般为深宝石红色、宝石红色、紫红色、深红色、棕红色等。白葡萄酒是用白皮白肉或红皮白肉的葡萄经去皮发酵而成,这类酒的颜色以黄色调为主,主要有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色、禾杆黄色、金黄色等。桃红葡萄酒是用带色葡萄经部分浸出有色物质发酵而成,它的颜色介于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主要颜色有桃红色、浅红色、淡玫瑰红色等。 也就是说葡萄酒的颜色不仅仅是红色,有多种颜色。一般来说,果皮及果肉的颜色影响了葡萄酒的颜色。而葡萄果皮和果肉的颜色是由其细胞中的细胞液颜色决定的。我们常见到成熟的葡萄一般以红色、紫色居多,所以在酿造是绝大多数为紫红色。但影响颜色的原因

6、很多,下面我列举了几个影响葡萄酒颜色的原因。第一、葡萄原料的品种与成熟度酿造红葡萄酒的葡萄品种有许多,其中有颜色深的,如赤霞珠、黑比诺;有颜色浅的,如品丽珠、玫瑰香等。如果使用的葡萄为颜色较浅的品种,那么酿造出来的酒颜色必然会较浅。另一方面就是葡萄原料的成熟度。不同阶段的葡萄不论是色泽、含糖量还是酸度都有所不同。葡萄浆果从座里开始至完全成熟,需经历史幼果期、转色期、成熟期、过熟期等四个阶段。只有到了成熟期,葡萄达到品种固有大小和色泽,含酸量迅速降低,含糖量上升,这一时期持续约3550天,也只有在这一时期末葡萄才能充分成熟。对于酿造红葡萄应在葡萄完全成熟,即色素物质含量最高但酸度不过低时采收。第

7、二、酵母菌对红葡萄酒颜色的影响酒精发酵就是酵母菌将葡萄浆果内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目前国内酒厂使用的活性干酵母种类繁多,有国内的安琪酵母,西班牙Agrovin酵母及莱蒙特(LALLEMAND)公司的活性干酵母,而且分类很细,有干红专用酵母、干白专用酵母、起泡酒专用酵母等。以莱蒙特公司的活性干酵母为例,其中光干红专用酵母又有D254、RA17、BM45、RC212等。每一种不同型号的酵母酿出葡萄原酒颜色差异很大。第三、酿酒设备对红葡萄酒颜色的影响葡萄酒发酵容器有水泥池、碳钢罐、橡木桶、立式发酵罐和旋转罐。旋转罐有加热、冷却系统,能够控制浸渍温度,且具有一定的保压能力,当发酵罐内压力到达

8、一定程度时才开始排气,发酵刚启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覆盖在罐中葡萄浆果的上表面,既起到了防止氧化,又有二氧化碳浸渍作用。旋转罐可设定罐体转动间隔时间和正反转转动圈数,葡萄浆果在旋转罐内定时转动,使皮渣、汗液充分均匀,有利于色素浸提,使颜色更为均匀。 这里不只是为了介绍葡萄酒的制造与颜色,更重要的是希望那些造假的商家悬崖勒马,不再进行那些不道德的生产,创造一个诚信、安全、让人们信任的市场,而不是为了利益尔虞我诈,互相欺骗。研究课题辛亥革命的分析研究目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

9、有重大意义。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昙花一现似的失败了。九十年后的今天纪念辛亥革命,不但要学习当年革命志士们的斗争精神,而且要学习孙中山等人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前进的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研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就是要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研究目的怎样评价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现代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即以此为主题专门设计了一节活动课,可以说,这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做题。高中语文课本也选用了几篇以辛亥革命为历史背景的小说,如药、祝福和阿Q正传等。研究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

10、助于我们加深对小说的理解,阅读分析这些小说又使我们对辛亥革命的感知更加具体、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课题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研究过程1、研究准备2、资料整理首先,反复认真阅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相关课文和历史课本中提供的专题活动课材料,在课本上划线批注,并进行专题摘录。然后,到学校图书馆和历史老师处借阅相关的书报杂志,有选择地复印和剪贴。3、撰写论文将搜集、整理资料的体会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最后写出论文。相关课题1、辛亥革命的人物研究2、辛亥革命的性质分析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研究资料1、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本

11、关课文药、祝福和阿Q正传等。2、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关于辛亥革命的活动课材料。3、吴玉章著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4、中国近代史百题(下)中的相关论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学生论文由鲁迅文章看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以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道路。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了。鲁迅先生作为作为一代

12、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他用那职业文学家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和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有关文章节选在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有药、祝福、阿Q正传等,同学们非常熟悉。我们不妨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些文章,从中总结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首先,由于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原意同帝国主义彻底决裂,也不能彻底地摧毁封建势力,从而使一部分人投机革命,从内部破坏革命。如在祝福中,首先写祝福的情景,最后总结性地写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亦如此。”这段话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并未发生什么新的变化:阶级关系照旧,风俗习惯依旧,人

13、们的思想意识陈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再如阿Q正传中不准革命部分开头就这样写道:“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一段内容,淋漓尽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地摧毁封建势力,许多人摇身一变,由封建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类似的还有,如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他是地主钱太爷的大儿子,因为留学东洋,回来之后,脑后装起假辫子,手里拿着“哭丧棒”,人们便视他为“假洋鬼子”,一个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混血儿。他

14、依仗着地主阶级的权势和买办阶级的本领,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当辛亥革命的浪潮波及未庄时,他觉得有机可乘,立即见风使舵,投机革命,居然成了未庄第一号“革命人物”。他与“素不相能”的赵秀才沆瀣一气,结成反动联盟,打着“咸与维新”的旗号,到静修庵去打碎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随着抢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便算完成了“革命”的大业,俨然成了真正的革命党。后来,又到城里拉关系买来自由党的银桃子(徽章)。于是撒谎吹牛,甚至厚颜无耻地与黎元洪称兄道弟,以“革命元老”自居,借此抬高自己,篡夺革命权利。这些事例,一再暴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许多人投机革命,由封建的官僚变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这些人混进

15、革命党内部,从内部破坏革命,出卖革命,这注定了革命失败的命运。其次,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始终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斗争,使自己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这是革命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这一点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也有很多体现。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描写了阿Q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人物。他生活在赵太爷、钱太爷、假洋鬼子等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所统治的未庄,生活极为贫苦。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因袭着许多封建思想意识,以为“革命党就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深恶痛绝”。在未庄,他经常处于屈辱和失败当中,由于他阶级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低下,由于他对地主

16、阶级和那个黑暗社会的痛恨,所以他有自发的革命要求,希望通过抗争改变自己的现状。例如在辛亥革命波及未庄以后,他凭直觉意识到这一场革命对他这样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是有利的,不禁心向往之。于是决定“投降”革命党,勇敢地喊出“造反”的口号,他对革命的解释:第一是报私仇,第二是拿东西。阿Q的这种革命观,反映了他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反映了处于贫困地位的农民的许多合理的要求,说明他是真心实意地欢迎革命向往革命的。但是,由于他对革命一无所知,由于他所受封建思想毒害极深,所以他的革命要求中夹杂着许多落后的意识和营私利已的思想,甚至达到敌我不分的严重地步,竟然投靠假洋鬼子去寻求参加革命党的阶梯。阿Q参加革命的的全部过

17、程,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同农民的关系:革命不关心农民,农民不理解革命。像阿Q这样的农民虽有自发革命的要求,也只能以这种自私落后的思想投机革命,这可以看出革命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革命之前所造的舆论(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及共和国思想),农民阶级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以后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得不到农民阶级的支持,革命的果实被善于在复杂的斗争中保存自己实力的地主阶级所窃取。药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明确认识,对革命矢志不渝、毫不动摇。但他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他的革命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赢得群众的同情。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

18、他挨牢头毒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封建王朝杀害,人们“潮一般地”去看热闹;甚至他母亲对他的英勇献身,也不以为荣,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所喷洒的热血,竟成了贫农华老栓儿子治病的“良药”。夏瑜的死是悲凉的、寂寞的,从他身上不难看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没有唤起民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鲁迅先生以“药”为主题,具有深刻的含义:愚昧的群众享有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痛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疗群众的痛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觉悟,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

19、一次很不彻底的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更不愿更不可能彻底地推翻封建势力(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不但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革命政权,而且没有根本打碎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也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虽然在他们的纲领中也曾经提出过“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却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也不敢以解决土地问题的手段,去唤起民众,组织和吸收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来参加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依然如故,封建势力不仅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利用资产阶级的妥协性,纷纷投机革命,抢夺和把持了各级政权,反过来镇压和屠杀革命者。这必然导致革命

20、的失败。1车的前轴、中轴、后轴上装有滚动轴承及润滑油,车轮是圆形的,是为了减少摩擦。 2车外胎、把手塑料套和脚踏板上都刻有花纹,车的把手上有凹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若车铃不响,是因为轴与齿轮之间的咬合部分太涩了,加几滴油润滑,减小摩擦。 4车把的塑料套紧套在车把套上,是为了增大与车把套的压力来增大摩擦。 5刹车时,应用力捏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6旋紧自行车各种紧固螺丝,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7自行车的前轮为从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后,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后轮为主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前,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紧急刹车时,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1)启动、

21、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 当自行车启动或行驶时,在链条驱动下,后轮逆时针转动,轮胎与地面接触处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地面对后轮施加向前的摩擦力,该摩擦力是自行车向前运动的动力。在此力的作用下,自行车整体具有向前运动的趋势,自行车的前轮胎于地面接触处具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地面对前轮产生向后的摩擦力,在该摩擦力的作用下,前轮便沿着后轮相同的方向转动起来,自行车向前运动,因此,人们也将后轮称为主动轮,前轮称为从动轮。当下雨或下雪天,地面摩擦力变小,自行车很容易摔倒,即平常说的打滑,其道理就在于此。自行车上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2)刹车过程中的摩擦力 摩擦力不仅关系到自行车的

22、启动,对自行车的制动也非常关键。如果刹车性能不好,骑车人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人捏刹车柄,使刹车线带动刹车块与轮胎靠紧,产生摩擦力,使自行车减速,最终停下来。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恒定的速度驾驶同一自行车、刹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制动的越快;说明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新、旧两辆自行车,在相同的速度下,用近似相同的力捏刹车柄,新车制动快,原因是旧车的刹车块和车胎磨得比较光滑,产生的摩擦力很小。 另外在自行车的手把、脚踏板、等处,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也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豁达的人生态度,寄情山水,力求超越虽遭贬谪,苏轼并没有把自己封闭起来,他

23、常常登山临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美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一开始就从宏大的时空环境中展开,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面对奔腾不息的长江水,诗人心潮澎湃:遥想当年,雄姿英发的周瑜在这里谈笑间歼灭了强大的敌军,何等的风神潇洒,何等的豪气冲天!作者自己也不禁欣然神往,想象他那样开创一番事业。可是想想

24、自己空有满腔抱负,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直落得“早生华发”,又不禁茫然。但是作者并没有沉湎于此,而是跳出了个人狭小的圈子,超脱地看待这一切: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又何必在意一时的荣辱得失,是非成败呢?在千古传诵的前赤壁赋中,作者运用了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政治失意和人生无常的苦闷,从而消解内心的痛苦。自不变者观:盈虚、消长、荣辱、得失,一切事物在不断变化;自不变者观:水、月、人、我,一切都无增减,没有变化。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即使在逆境中,有为的生命仍其永恒的价值。况且,大自然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慷慨,馈赠给你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无穷无尽,任你享用。在现实生活中,我最尊敬的人是

25、我的母亲;在艺术的天地里,我最尊敬的人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我最佩服的是他的人生观。苏轼二十岁那一年,与弟弟苏辙一起去朝廷参考,高中进士,榜上公布的是第二名,但那一年第一名空缺,他实际上等于是中了状元。可是苏轼的生活道路并没有像一般的状元那样平坦。因为他在政治上不算是一个改革派,因此王安石主持改革时,他觉得新法中有一些不妥之处,于是改革派不喜欢他;后来,王安石改革失败,保守派司马光当权,全部废除新法,苏轼又觉得新法也有一些合理的地方,不应该全部废止,于是他又得不到保守派的认同。于是不论是哪一派执政,苏轼都是不受欢迎的一个,他的仕途也因此而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抱着一种“致君尧舜上,再

26、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但现实的龌龊和他们人格的高尚之间常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他们大多在饱经打击之后,产生了一种怨愤、悲伤和迷惘,他们慢慢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于是他们在哀叹“时运不济,命途多叹舛“的同时,只好关闭心扉,独善其身。但是苏轼一生虽然历尽挫折,却有着达观的人生态度。他对待人生,有旷达的胸襟,身处逆境,仍保持着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洒脱,他总是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唐宋著名的文人当中,苏轼一生所受的政治风波是最多的,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却极少出现那种悲凉凄怆、消极颓废的情调。苏轼热爱人生,执着人生。他一生多次被贬,黄州(湖北)、惠州(两广)、儋州(海

27、南岛),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艰难,但他总是能乐观地对待这些人生的变故,这在他当时所写的诗歌中可以充分体现。他被贬黄州时,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黄州三面临江,著名的武昌鱼便产于附近,大江两岸青山连绵、秀色可人,素以产竹著称,苏轼初到之际,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他被贬惠州,又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再后来,他被贬到儋州,写下了有名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这一次,他是来到了海南岛,看到的是一片未曾亲历过的荒凉,是刀耕火种的劳动形式,听到的是他无法破译的黎族语言,可是他觉得这是海内看不

28、到的奇绝景色。从以上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极为容易地感受到苏轼那种旷达襟怀和豪放性格,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也是我一直在苦苦追寻的境界。因此,苏轼也就成了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古代文豪和最值得尊敬的人。苏轼笔下的月 江苏省宿迁中学 陈子祥 月,是千古文人不倦歌咏的对象,苏轼对月尤其情有独钟。“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他偏爱月,喜欢独自在月下漫步,领略月色的美好,思索人生的真谛,在清寂的境界中追求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他的作品,尤其是宦海失意之后写景抒情类作品,博大精深,空灵蕴藉,常常渗透着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思考,透露出飘渺灵动的气息。这与他偏爱月、善写月很有关系

29、,可以说,月是他灵魂的化身。在他的笔下,月成了抒情写意的极重要的意象。 借月写境以抒情。苏轼常常把月当作“景”,加以描绘、渲染,借月色创造出清幽圣洁、空灵缥缈、极富审美情趣的意境,以意境展心境,达到含蓄隽永的最佳表达效果。“是时江月初生魂,二更月落天深黑”(游金山寺),绘清寂凄凉之境,抒宦游不归之感伤。“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凄清哀绝之境,反写对亡妻的真挚深情。“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一叶扁舟,深临绝壁,山势骇目,鸟声惊神,而这一切都统摄于“莫夜月明”,是“月”渲染了险怪、神秘的恐怖气氛,使石钟山给人高深莫测之感,以

30、此显出作家月夜观钟、探寻真谛精神的难能可贵。 把“月”视为理想对象,直抒胸臆。“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和子由中秋见月),明写自然之景,实把月当作理想的化身,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写澄清月色,抒高洁情怀。“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宦海几经沉浮,理想难以实现,叹人生如梦,月成了知己。“扶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变成作者终身追求的理想的化身。 物我同一,月与“我”相融。这里作者与月形影相似,心灵相通,月与“我”达到美学中“物我同一”的境界,那清

31、纯皎洁的月色成了作者的灵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月夜,欢饮达旦,大醉中翩然起舞,身心化入无限的宇宙中去。从“把酒问青天”,到“欲乘风归去”,再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人间,洒脱飘逸,真是空灵蕴藉,不知身在何处,诗人仿佛就是那轮皎洁明月,轻盈飘游于广阔的天宇之中,这是何等的超脱与旷达! 苏轼对月为何如此偏爱呢?这里除了月的清纯明净、空灵飘逸,给人美感、令人遐想等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苏轼自身的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 儒、道相融的思想观念。苏轼思想比较复杂,儒道相融。他从儒家思想出发,奋发进取,积极入世,虽几经挫折,仍不倦努力。他又吸收了佛老思想与儒家相通的成分,“学佛老本期于静而

32、达”(答毕仲举书),“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苏轼东坡先生墓志铭)。于是“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以安然、超然的态度应物,洒脱不羁。两种思想相融,使他始终能保持旷达的胸襟,这与月便有了相通之处。 漂泊无定的生活经历。苏轼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深感不满,参政欲望很强,他曾写过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上神宗皇帝书等文章,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或沉或浮,多次被贬,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五十九岁还先后被贬于岭南的惠州、海南的琼州。一生颠沛流离,漂泊无定,这自然易有“人生如梦”之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3、”,这又与月很相似。 精深华妙的艺术才华。苏轼是北宋文坛杰出的大家。他的文章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东坡题跋卷一自评文),他崇尚“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十分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能“随物赋形”,“求物之妙”。因此,他能用极高妙的手法写出极华美的“月”章。 总之,苏轼的思想、经历与才华使得他深爱月,善写月。他笔下的月光清盈洒脱,空灵飘逸,少凄切悲怨,多旷达超迈,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

34、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能源发展现状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力度,组织开展了多次资源评价。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

35、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

36、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供给能力明显提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建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的特大

37、型煤矿。2006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2.1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23.7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塔里木等若干个大型石油生产基地,2006年原油产量1.85亿吨,实现稳步增长,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迅速提高,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亿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电力发展迅速,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6.22亿千瓦和2.8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较快,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建设了西煤东运铁路专线及港口码头,形成了北油南运管网,建成了西气东输大干线,实现了西电东送和区域电网互联

38、。能源节约效果显著。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按2005年不变价格,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综合效率为33%,比1980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其中钢、水泥、大型合成氨等产品的综合能耗及供电煤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消费结构有所优化。中国能源消费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6亿吨标准煤。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在

39、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气有所增长。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煤炭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国能源科技取得显著成就,以“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为标志的基础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石油地质科技理论的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煤炭工业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40、大型矿井,重点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在电力工业方面,先进发电技术和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得到普遍应用,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初步具备百万千瓦级压水堆自主设计和工程建设能力,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烟气脱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迅速提高。正负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相继建成投运,正负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开始启动。环境保护取得进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

41、议程,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中国的能源政策也把减少和有效治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作为其主要内容。2006年,燃煤机组除尘设施安装率和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近100%,烟尘排放总量与1980年基本相当,单位电量烟尘排放减少了90%。2006年,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行的脱硫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1.04亿千瓦,超过前10年的总和,装备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占火电总装机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市场环境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市场环境逐步完善,能源工业改革稳步推进。能源企业重组取得突破,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能源投资快速增长,市场

42、规模不断扩大。煤炭工业生产和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建立了监管机构。石油天然气工业基本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一体化。能源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价格机制不断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国优质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制约了供应能力的提高;能源资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续稳定供应的难度;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导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平均水平,进

43、一步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相对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气污染已经变成煤烟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中国能源市场体系有待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未能完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能源监管体制尚待健全。

44、煤矿生产安全欠账比较多,电网结构不够合理,石油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能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青藏高原发现新能源可燃冰 至少350亿吨油当量,2009年9月25日在北京介绍,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洪涛说,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使中国成为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他介绍,初略的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

45、等特点,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

46、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

47、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名词解释拉尼娜是指海洋中的赤道的中部和东部太平洋,东西上万公里,南北跨度上千公里的范围内,海洋温度比正常温度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偏低0.2摄氏度,并持续半年(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圣女婴),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