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759970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作者:_单位: _邮码: _)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对此,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肯定有不同的认识。文章站在经济学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应着重关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政策调整问题。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失衡调节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对此。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肯定有不同的认识。站在公共经济学这个角度思考和谐社会的构建,笔者认为:应从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方面对社会“跛脚”失衡问题进行调节。 一、目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失衡原因分析 既有的常识早就告诉我们:人们的需要

2、通常按覆盖范围的大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私人需要。另一种是以社会为单位提出的公共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人们往往要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种作为消费者的人,可以到市场上去购买私人物品或服务,并通过随后的消费活动使私人需要得以实现;另一种是作为纳税人的人,要通过向政府纳税,并取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权,使得社会公共需要得以实现。然而,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相对重视作为消费者的个人,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私人需要,而相对轻视纳税人的,以社会为单位提出的社会公共需要,才有了目前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社会发展的思维,由此而导致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人们的需要从来都是个人需要和社

3、会需要的总和。人们的生活福利水平从来都是一个既包括私人物品或服务,又包括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综合指标。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应当既关注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也必须关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即使私人物品或服务与公共物品或服务同步发展。然而,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相对重视于满足个人需要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而相对轻视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才有了目前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社会跛脚发展模式。由此而导致了私人物品或服务相对过剩,而公共物品或服务却严重短缺的现象。 作为消费者的人或作为纳税人的人,既然要同时为消费私人物品或服务和消费公共物品或服

4、务买单付钱,那么,他们所享有的权益,应该都是“物有所值”,而不仅仅是私人物品或服务是“物有所值”,还应该包括公共物品或服务也应该是“物有所值”。然而,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相对重视维护作为消费者的人在消费私人物品或服务方面的权益,而相对轻视作为纳税人的人在消费公共物品或服务方面的权益,才有目前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的轰轰烈烈,而旨在维护纳税人权益活动却严重缺失。由此而导致了目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消除这一问题。 私人物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并且企业也愿意提供,而公共物品或服务在市场上难以买到,只能由政府动用力量加以提供。也就是说,现实经济社会中有市场和政府两个

5、系统来满足人们的需要。那么,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构建中,当然也包括市场系统与政府系统发展之间的彼此匹配,而且相对而言,政府系统的作用更为重要。然而,由于政府长期以来,相对重视生产和提供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市场系统建设,而轻视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政府系统建设,才有目前市场系统发展迅速,政府职能转轨迟缓,甚至许多必需改革至今没有破题,由此导致了矛盾,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等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二、调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失衡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产品提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仅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代表着公平与效率的相统一。为此,很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公共产

6、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其一要明确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人民群众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水平;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它具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文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 其二要明确现代政府管理的本质,就是要保障公民的权利,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并通过这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与法制环境来发展经济。其三要明确经济发展,既是市场主体平等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的结果,同时也是政府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结果。也就是说,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7、务,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也提高了私人投资盈利水平,并维持和提高了社会消费水平。 (二)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度 30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不管城市和农村,不管市民和农民都程度不同地为改革付出了代价,即由于市场的缺陷,再加上利益分配格局的失衡,致使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和九亿农民的生存条件不尽人意。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弥补市场这一缺陷,有效地发挥市场经济的竞争效率与活力。为此,要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并对全体公民提供最低的生存保障,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保持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其一,要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使每一个

8、老龄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使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使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在这一指导思想和现有基础上,不断地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建立覆盖面广的社会服务安全网;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并从全面覆盖城镇从业人员开始,再逐步覆盖全体城乡人员;建立农村和城镇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研究制定进城务工农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以及农转非人口的社会保险制度等。 其二,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收入分配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对整体社会利益结构的合理调节和对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为此,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分配

9、原则应体现公平,尤其是在利益配置上要符合“最多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即要满足全体公民最基本的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具体讲,就是要以“覆盖面广,水平适度,兼顾公平与效率”为原则,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人口提供维持生存之需。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根治流行病与地方病、提供清洁水源、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三)建立国家、社会、个人合理分担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机制 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坚持国家主导、社会互助,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使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合理分担。 其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把一部分竞争性、经营性强的传统公共产品交给民间去

10、投资,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把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移到基础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来。 其二,建立政府与社会合作的多中心治理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其三,建立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与义务相结合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机制,具体由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层面的企业年金和个人层面的投保相应的商业保险项目或基金公司构成。 (四)努力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与比重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比例偏低,除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投资环境外,仅行政管理费用19902001年间,年均以29.2递增,12年间竟增长了7.3倍。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共有公务车350万辆,年耗费资金达3000亿元,而失业保险仅有190亿元。又据中国财政年鉴悉,2002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为2623.22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10.73,占GDP比重257;2003年用于社会文教的费用为6469.37亿元,占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26.24,占GDP比重为5.5。为此,为调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失衡问题,政府努力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比例,也是有力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